[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9号 |
独身教友职务的灵修主活 |
张瑞云
前言:
一、何谓独身教友?
有人戏谑独身教友是:「一人赚钱一人花,一人流泪一人擦」。虽然生动地描绘出其独自一人的写照,然而这就是他全部生活的写真吗?不全然吧!
那么究竟何谓独身教友?它如同其它两种生活方式:修会、婚姻生活一样,是一种圣召,以爱答复天主的召叫,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
这里所指的独身教友,与「单身教友」有所不同。单身的人尚未做选择;而独身者已做了自己的抉择,以独身的生活方式来表达爱倩。
此种独身生活,既非「修会」,也不同于今天教会承认的一些「在俗团体」的独身生活。它是指在教会中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度独身生活的人。他们之所以做了这样的选择,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为了基督。他们肯定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去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并觉得这种生活方式更吸引他,更适合他的个性,使他自觉能帮忙自己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深入地跟人来往,随时随地出现在需要他的人跟前。因此,他肯定除非连自己的团体或婚姻生活也牺牲了,才能够更自由,更机动性的去服务并奉献自己,于是便选择了独身的生活方式。
411
二、独身教友的职务:
就独身教友职务而言,以「大陆守贞姑娘」为例。按穆启蒙神父(Motte,Joseph)所著的《中国教友与传教工作》(侯景文译,台中:光启,1981,再版)一书所记载:
「自福音传入中国,有矢志守自的姑娘,不过她们在家中度日,不参加传教的积极活动,如同默观修女一样,专务于祈祷补赎,因为时代的风俗,反对她们从事家庭以外的活动;但此后,亦有教导男女儿童们经言要理,这种习惯由四川开始逐渐传播出来。」(130页)
可是按张春申神父在(当代女性独身生活的教会意义)(《教会与修会》,台中:光启,1980)这篇文章所说的:
「今天教会中,有些女性事实上她们是不在任何一个修会团体中;另一方面,她们度独身生活;在各种不同的职业上她们说:我是基督徒,我这样工作。这是作证性地建设教会。因此可说当代的独身教友的职务,主要是肯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爱很有意义、价值,便这样生活。」(267页)
经验分享:
基于以上引用张神父所说的当代独身教友的观点,因而独身教友职务的灵修观主要是着眼于工作岗位上的职务的灵修观。
限于时间的关系,仅就下列三点予以分享:
一、工作岗位上的自我奉献:
我是在辅大神学院图书馆工作,今年已迈入第二十三个年头,快变成出土文物了。我自省是真正作了二十三年,还是战战兢兢作了第一年而后素餐尸位二十馀年呢?
412
度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主要是肯定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去爱,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便这样去生活。而我也出奇地从未厌倦这份工作,总有一股劲儿好像作它千遍也不厌倦。
在这教育机构中,耶稣会的成员确实给我很大的肯定与信任,不仅肯定我在此工作上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肯定我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的意义。譬如:有人虽然不看好这种生活方式,也深怕我年华老去时没有保障,可是见我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好似活得挺快活的,因此虽然不明白,但因接受我这个人,进而接受并尊重我的抉择。正因为有这样的肯定,叫我更珍惜,更尽心。
在此毕业的校友,有不少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彼此曾相互陪伴走了一程。那么辅大的学生,绝大多数还在成长当中,我是他们的张姐,牵手走过他们的青涩期。
其实对工作岗位的肯定,为我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成长期:
1.见山是山:
还记得刚到神学院时工作较少,总觉得拿人手短,有天突然祈祷说:天主请给我多点工作。谁知他不只给我鱼,还给我鱼苗:换了老板。他一来就更换所有中文宗教书籍的号码,于是后患无穷,现在又要图书馆自动化。又比如:好几次修理机器的快下班才匆匆赶来,或一些偶发事件,神父们因有团体生活必须离开,而我因是「单身哥」没人等我团体祈祷、或作饭之类的,便义不容辞地留下来处理。而就在不断地付出中愈来愈自我膨胀,像老妈子坐飞机抖起来了。
2.见山不是山:
自觉是打着灯笼千载难逢的人选,幸好开了小刀,才大开眼界,本以为得了癌症,心想这一走,还得了!图书馆柱子不
413
倾斜才怪呢!谁知,好死不死竟是良性瘤,结果回到工作单位,竟然一切依旧,彷佛有我没有我,都无足轻重,天理何在?真是恨得牙痒痒的,才略懂「物换星移」的意义。
3.见山又是山:
如今,在这工作环境沈浸久了,看到那么多的修道人,虽有其限度,但看到他们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耳濡目染了,不再自视过高,也不贬抑,把自己放在恰如其份的位置,愿常怀超脱、喜乐、进取的态度去服务。
事实上,这种工作岗位上的自我奉献,不仅在善尽职责时,清楚地知道是承行天主的旨意、答复天主的召叫,也帮助我在整个生命的成全上长进。
这二十三年恰是生命的黄金时段,历经生活方式的基本抉择一体验圣母的: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并学习圣母在每日的平凡生活中,日复一日地答复「是」。但是这答复「是」的品质,却在一面工作,一面付出之际,深深的体验到「山穷水尽」。
因此,在看了十五年的书皮后,竟也想一探书皮内的究竟,毅然决然地请求全职半读的进修神学。神学教育教导我不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真理唯一,却能有许多的诠释、方法。在知识上如此,在做事、想法、做人、神修上弹性多了,愿意尽量地对天主的旨意开放,不再寻找标准答案,以获致安全感。
举个实例:向来说黑不会是白的个性,在多年的磨炼、领悟中逐渐变得圆融又通人情。就如:过去会以为规矩定下来就是要遵守,有些会士明明知道参考书不可「外带」,却硬是偷渡出去。有天一位修女来指控我,为什么你特准某某人借教授指定参考书,我说:「天地良心」。她说:「可是她口口声声说是你亲口应许的」。
414
她真是吃了铁锤硬了心,竟敢睁眼说瞎话。我真是火冒三丈,忌恶如仇,修道人还那么……。
可是见多了,就见怪不怪,不是我从恶如流,而是我明白了:「人的不自由」,而这也是我在生命过程中的体验。何况规矩是为了人的好处,如果可变通就变通,有规矩确实好办事,但大执着规矩便扼杀了服务的本质。
二、天人关系:
有不少好朋友很关切地问:难道你要一辈子 「呆」在神学院图书馆吗?
更有甚者:你的两位同学,一位是社图主任;另位是文图主任,难道你不动心吗?
其实依我死心塌地的个性,喜欢从一而终;但是如果是天主的旨意,我愿意改变,因为多年的奉献,教我明白事情的平凡与高超只是外表的记号,而我所追随的不是别的,就是天主自己,我还要把持不舍什么?唯有活在当下。不知各位有否听过一则禅的公案,它很生动地表现当下的禅机:
「从前有位修行者在野地里行走,突然发现身后跟随一头饿熊。他拔腿就跑,熊就在后头猛追。修行者看到前面有一个断崖,自知无路可逃,眼看熊己逼近,只好纵身跳下。霎时,发现悬崖下却是一只猛虎。向他发出狂吼,他紧紧攀住悬崖的树枝,庆幸自己没有落在虎口时,竟发现所攀的枝头,有一只老鼠在啃咬它。这时上有饿熊,下有猛虎,所攀的树枝又岌岌可危。就在这危机重重之际,他发现身边的悬崖上长了许多顶好的野草莓,看了看它,仲出手摘了红透的果实放入口中,对自己说:“嗯!真是自然的珍美之味!”」
这则公案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怎么能在紧张的时刻,会有
415
心情品尝野草莓呢?这就是生活的智慧:活在当下。
我个人认为,一个基督徒如果认真地活现在的一刻,他就是承行了主旨。因为人的实际经验越大,越会发现生命充满着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而且每一刻的责任及十字架都是掩蔽天主化工的影子;唯有以信德,借着每分钟的责任和痛苦在自己身上成就,不断地向奥秘的天主及人生,投身、探究。
这种活在当下的智慧,确实需要与那位建立真实的关系,才能活在世上,而不轾梏于现世。
我们都知道:修会有服从愿,当他们听命时,无疑的是在承行天主的旨意。独身者没有长上的命令;为了辨别什么更是天主的旨意以便机动性地去服务、去爱、去奉献,我的经验是需要有祈祷的精神,也就是逐渐学习将自己的自由意志委顺在天主的旨意内,随时聆听周围的环境、人、事物的启示。
多年来每天醒来及领圣体时,常口颂心维的就是富高的:「父!我把我自己完全交付在你的手中,请你随意处置吧……」。
当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就是作中悦天主的事。但事实上,常有例外,就如:正在上班时,来了朋友或学生,我是继续工作呢?还是放下手边的工作与他深谈呢?
老板一直很客气没有表示强烈意见,正因为这样,我更需要作一个明智的抉择,这抉择有时令我紧张。慢慢地找到出路:如果工作急迫请对方稍候或改天;如果对方没有紧急的事,可约他吃饭时,或下班后再谈;如果对方是夜间部学生,你下班他上课,或来者有很迫切的需要就搁下手边的工作,但往往例外又有些额外;况且与别人深谈时,需要让基督在我们中间带领我们,因此祈祷精神是主要条件。
我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是「圣神的恩赐」。也就是说:是天主白白的恩赐,含有深奥不可测的宗教经验。况且,没有修
416
会团体的要求、或家庭式的祈祷,就更需要有自劝自发的精神。否则不祈祷,也能够失掉这种召叫。
要保有「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精神,除非有意识地与所信仰的那位有真实的关系,才能成为奉献生活爱的泉源:特别是圣体圣事。梵二(教会宪章)第十一节说:圣体圣事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
在我每日所参与的感恩祭中,每当听到:「你们大家拿去吃,这就是我的身体。你们大家拿去喝,这就是我的血。」时,真的体验到当我吃它的肉,饮它的血时,就是认同这位生活的耶稣,敢死于自己,全然把自己交给天父,也交给众人。
当然,把弥撒精神延续到我的日常生活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这几年进修,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才可念书。但是往往有人在晚上需要协助,因此,常勉励自己只要功课不那么急迫,优先选择陪伴他人。过去住在宿舍时,晚上十点回去,还有人与你分享。我想既分享同一基督的身体,就不能对有需要的兄弟姐妹漠不关心。
三、人际关系:
人间的悲哀之一是:相识满天下,知心无一人。如果一辈子有三两好友,你是有福的。
记忆犹新,有位辅大学生,有天急呼呼地冲进图书馆,问我可否上二楼,我不苟言笑应道:「你不是神学院的学生,不可以上到二楼。」她气呼呼地走了,过了半晌像急惊风似地又卷了回来,带着一付得胜的口吻:「我问过神父,他说可以。」我哑口无言,价在那儿。看她头也不回地勇往直上,这种身体语言彷佛对我说:你算那根葱呀!真是气绝。
当天,我整日闷闷不乐,苦思一番:想想我必须忠守在岗位上,可是……在这个世上最珍贵的受造物岂不是「人」吗?就
417
如安息日是为人,唉呀!这就对了!除非有弹性,否则在待人处世中,将本末倒置。再见她,自然地投以善意的微笑,她也投桃报李,我们成为莫逆之交。
其实,独身者在工作岗位上去爱,有一件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他爱的型态比较不是属于生活型态的一种,通常是属工作上的表达;换句话说,就是不像家庭或团体的成员,要一起共同生活,在生活中彼此相爱。
就拿神学院为例:它是一个流动的团体,每个人忙着上课下课,三年毕业又该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不能这样深的契合。那么,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度一个喜悦、又通人情的独身生活,就非要有真实的人际关系不可了。这样不只在工作上奉献自己,也要与在工作中遇到的人、服务的对象成为朋友;因此,服务已不是在作一份没有生命的工作,而是有了一份真诚的爱。经多年的反省,要保持与人深交、并建立更深的真实关系,有一些心得:
1.自爱:
当你与人有亲密的友谊时,人的限度就会凸显,特别自我画像不佳者,吃不了兜着走。
有回「将临期」,在祈祷中渐渐明白在我内有一块地方是封闭的。那儿天生没有门,因此外面排排站一堆爱我的人、及大大小小的美好经验,都无法进入这块不毛之地。
当我意识到此时,我问自己到底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膏药?多次祈祷,原来它就是我四个月大时,被父母送给另一个家庭,虽然这个小女婴好似什么都不懂,但却根深蒂固地认为她是被父母抛弃的。因此在我整个的生命过程,几时与人的关系深入时,就会碰触到此致命伤,我总不自觉地害怕会被遗弃,这叫我平白吃了不少的苦头。
418
因此,我跟「厄玛奴耳」,小耶稣说:请你进来分尝我的感受。说来奇怪,我的眼泪像泉涌一般自心灵深处溢出,心里有声音说:「即使你的父母抛弃你,我也不会抛弃你。」
心门顿时开了!数十年的包袱一夕之间被抛在九霄云外了。体验到我是天主的宝贝:不论我有没有,我美不美,重要的是「我是」。
日复一日地,愈认识自己就不再急急寻找他人的肯定,便能突破许多心理上的困扰。真的,人要先爱自己,然后透过成长的学习才会适切地爱别人,才能与所服务的对象有了更深的际遇,因而真实的人际关系才会萌生。天主对此人就更容易显示自己。
2.孤独感:
现在老大不小了,常会有人问:你会尽无伴某?其实在我上小学前,有段日子陪祖母住在乡下,在那儿遥远的地方才有一户人家,因此周一到周五只有一老一小孤伶伶地,我玩我的家家酒,她忙她的果园,冬天五点就上床,只听祖母一会儿打呼,一会儿跟我说话,小不点那睡得着,摆了一堆水果,一面听外面像脱了白的竹子歪歪叫,小脑袋瓜绘声绘影的,牙都吃酸了,才昏昏欲睡,再醒来已日上三竿了。周六、日大大小小全回笼,好不热闹。因此从小就熟悉孤独的滋味,及与人相处的快乐。
依外在的现象来看,独身者只有一个人,没有伴侣、子女,以及团体,比较会体验到孤独的经验。但应该承认:连婚姻生活或修会团体生活也是一样。
「孤独感」是人性所不能避免的,而且是深植在自己心中;必须先肯定:没有别人,自己还是可以活得很愉快。如果不明白这点,便会经常抱怨配偶、或修会团体的兄弟姐妹,跟他相处的时间不够,谈话太少,不关心,不体贴等等。
419
事实上:不是婚姻或独身使人远离孤独,而是爱。如果能够了解,孤独能有自我封闭的危险,一旦自私封闭起来,能够失掉奉献的意义;可是孤独也能是爱的开始,会使一个尝过孤 独的人更敞开自己的心去拥抱,去爱他周围的人,如此,虽只独自一人,但能说有最大的团体。而且孤独的意识,提醒我们内在的空虚,使我们走出自我,走向生命的根源:天主自己。
3.惜福:
「知福始有福,借福福满盈」。人常容易看所没有的,很难得珍惜已有的。
如在与人的关系中能借福,心态上便会汲汲经营,而不会锱铢必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否则要消耗多少无谓的精力!自己有过一些深刻的人际关系后,方明白人要无怨无悔地爱很难,总会担忧我爱的多,你付出的少,对方真的喜欢我吗?常会不自觉地寻求证明,牵牵挂挂。可是也就是在这样的学习中,意识到你所珍惜的,必需用空心的手捧着,像捧水一样,一抓便化为乌有。原来爱没有筹码,只有付出、信任。
重要的是:要学习在为人处事上,留着较大的空间给自己,给对方,因为这样最方便、最自在。这种「放下」是一种让你作自己,让对方作自己的自由。圣十字若望说:「不想占有,无所不有。」中国人画画不是最在意留白吗?留白天地宽,留白宇宙广。如果现在无法超脱要忍耐,给自己时间,不要急于抽离痛苦,痛苦能帮助人成长、成熟、炼净,能转化为成长的契机。磨难生忍耐,忍耐生智慧,你的心会变成坚韧,但不僵化。
当一个人愿意爱,会坦诚地与对方交谈、沟通,不会固执己意。真的唯有从「改变自己」起步,才能共同寻求最佳的途径。我觉得生活不要过份忙碌,不要把注意力胶着在一点上,在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生活要有情趣:「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420
4.基督:
但无可否认,当你与某些人有了更深的相遇时,需要让基督参与这份友谊,才能够保持内心的自由,因为「我们是在瓦器中存有这宝贝,为彰显那卓著的力量是属于天主并非出于我们。」(格后四7)
基督成为我与人关系的核心,眼睛的焦点非对方,而是共同注视同一方向一天主自己。因为当你与人相遇时,好像触及爱的泉源;这爱的泉源超越了彼此爱的本身,因为这泉源即是天主自己。也正因为喜怒哀乐的人际关系全与基督共享,基督成为我生命中的最爱。
结语:
最后可以再问:独身教友真的是:「一人赚钱一人花,一人流泪一人擦」吗?答案是……?
能够是:慷慨地与别人共享,使喜乐倍增,使痛苦减半;也能够是:把持不舍,使喜乐减半,使痛苦倍增。正如同我们的救恩史:「已经」、「尚未」。
我们都经验到在「已经」和「尚未」之间有它的张力,因此我努力「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世界,而属于天主」,希望能如同保徐所说的:「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格前九22);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证性地建设教会。
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