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09号 |
教友的医院牧灵职务 |
刘胜利
引言:多彩多姿、充满挑战
医院牧灵职务多彩多姿,充满自我挑战。医院中所见、所闻、所面临的,是人生缩影:生、老、病、死赤裸裸呈现眼前。看尽了众生相,尝尽了人情冷暖,你会有无限的感慨。
面对生命的悲、欢、离、合,人就会感到无奈、孤独和有限。「出生时,一人哭众人笑;病痛时,一人苦众人愁;咽气时,一人走众人哭。」面对这有灰暗失落面、也有阳光成就面的工作,除非有宗教自省能力的调和、信仰力量的支撑、生命活水源头的滋润,否则不容易持久。
一、医院牧灵职务的信仰意义
面对十六年医院牧灵工作的挑战,我有很深的体验和信念,就是耶稣所说:「我来是为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基于这样的体验,医院牧灵职务成了「受伤的芦苇,我不折断;将熄的灯心,我不吹熄。我要忠实的传布真道,也不沮丧,也不失望,直到他在地上奠定了真道。」(依四三3-4)。有这样的信念,才能怀有「善心撒玛黎雅人关怀近人的心」(路十25-27);「失落的,我要寻找;迷路的,我要领回;受伤的,我要包扎;病弱的,我要疗养。」(则卅四16);也才有力量实现「我饿了,你们给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肉体,
435
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玛廿五35-36)的心怀,来服侍这些最小的兄弟。
「我来是为使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医院牧灵工作者,像耶稣一样常怀着这分使命,才能和耶稣一样降生病人中间,为病人洗脚、触摸病人、抚慰病人。也因有这样倩怀,才能救赎苦难众生,在服务祭献的祈祷中成圣自己、圣化医院,使医院充满福音的气息。
二、医院牧灵职务的工作内容
各医院的规模、工作取向及认知各有不同,我只能简介我们的医院一天主教若瑟医院。它座落云林县虎尾镇新生路74号,是地区教学医院,总病床365,员1466位,教友67人,占七分之—一承担专业牧灵职务有三人,全是教友,二位来自台湾天主教牧灵研习所,一位来自辅仁大学神学院。兼职牧灵工作有三人,二位神父,一位修女。
十六年来的医院牧灵职务,工作分二大类,一是常态性工作,一是非常态性工作。略述于下:
(一)常态性工作有四类
1.病人关怀:
a.每日访视,关怀病人及家属,给予身、心、灵的抚慰,视需要给予祈祷和心灵的释放,达到身、心、灵全人的医治。
b.成立临终病人关怀小组,由医、护、社工和牧灵人员共同合作,关怀临终病人的身、心、灵,使临终病人能舒适、平安地含笑而终。
c.认养病房:这是今年新的工作主题,发动员工分组认养病房中的病人、关怀病人、为他们服务。据统计共有161位员工共同参与这项有意义的活动。
436
2.员工关怀:
a.员工工作上的申诉关怀。
b.员工及家属住院关怀。
c.举办员工共融活动。如:员工生活营、旅游、庆生会、院庆或圣诞晚会、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活动,以及夫妇共融生活营、未婚员工「寻梦缘之旅」等等。
d.实习生的关怀。
3.社区关怀:
社区关怀是把医院的专业资源、专业才能提供支持堂区,导入社区做身、心、灵预防保健工作。
a.举办乳癌、高血压、临终关怀等预防保健讲习。
b.为佛教团体举办临终病人灵性关怀等讲习。
c.参加云林县辅导网路的社辅服务。
4.福音传播
a.按季举办新进员工共融研习。介绍教会医院成立的宗旨、服务的精神和讲解耶稣是谁,以及人际互动关系等。
b.为慕道者讲道。
c.心灵谘商辅导的工作。
d.制作福音宣传单、海报等。
e.举办神修活动,如避静、专题演讲。
f.培育信仰成长团体,有五年工作计划的推动和执行。
g.福音函授和转介。
(二)非常态性工作有二类
1.纠纷处理
a.员工资谴及纠纷处理。与该单位主管协调处理。
b.罢工的紧急处理。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c.恐吓事件的处理,配合警方成立紧急危机处理小组。
d.医疗纠纷处理,成立危机处理小组。
437
2.特殊性行政工作(短期性、授命性)
a.编写医院灾害紧急处理手册。
b.编写医院行政手册、工作手册。
c.编写医院扩建计划书、协调地方人士、政府单位来促成本院之扩建。预计五年计划完成后,本院将由原来的365床增加到755床。
以上的医院牧灵工作,多采多姿、极富挑战,使医院牧灵人员必须有全方位学习的心,像八爪章鱼般吸收新知,千手观音似的为人解难排危,最重要的是医院牧灵工作的终极关怀,培养我们有宏观的心胸、前瞻的视野,丰富的灵性生命。这是上主所祝福的志业,欢迎您来加入。
三、医院牧灵的工作观
多年来不断反省:为何天主教会的医院牧灵工作者流动性那么大?原来是把这分神圣的工作看错了方向。它不是一分职业,也不是一分事业,而是要您开创的志业,是天主的召叫。
1不是职业:职业属生活需求面,只求图温饱来工作,没有旺盛企图心,工作较被动、消极、得过且过,又计较工作的多寡得失,常在情绪不稳中离职。
2.不是事业:事业属心理需求面,追求个人心理的成就感、满足感,注重成果,挑喜欢的工作来做,愿单打独斗,缺乏团队精神,注重别人看法,常因社会价值观而跳槽。
3.是一种志业、一种召叫:志业属灵性需求面,在灵性的主导中有很深的信仰经验,清楚是在服侍生命,对生命负责,有股内在使命催迫,能面对挑战、吸收新知,遇到挫折、失时,会反省、做整合、再出发,故不计较得失,但注重努力的过程。因认清生命的终极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故是稳定、智慧的服务。
438
四、医院牧灵工作者的心态
踏入——工作行列前,应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调适心态面对挑战。从事医院牧灵工作者也应做心理建设,有两点可参考:
1.不是责任而是使命:责任由外而入,要背负,很累,又有压力、痛苦、威胁感,心态是苦闷的,快乐不起来,压抑久了会爆发伤人。使命则由内而外产生动力,就如圣保禄宗徒所说:「因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故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格后五14-15)有这股爱的使命催迫,工作心态积极、喜悦、无怨无悔,往前面的标竿奔跑,来打这场好仗,以夺取那永恒的冠冕(弟后四6-9)。我们蒙召的使命是:「我来是为使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
2.不是存在而是活着:存在是静态的,像摆着的木偶一样,动它,它才移;也像病人一样,躺在床上等医疗服务,严重的等离开的日子来临;没有活力从事或创造他的工作。活着是动态的,像海棉一样不断吸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固步自封,有旺盛企图心和斗志,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会适度调整、截长补短,有团队精神,能坦诚交谈、全心参与、共同负责,对今天、明天都充满着希望。因为复活的主在心中作主。这就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至于你,天主的人哪,你要躲避此事,但要追求正义、虔敬、信德、爱德、坚忍和良善,要努力打这场有关信仰的好仗,要争取永生,你正是为此而蒙召,并为此在许多证人前宣示了你美好的誓言。」(格前六11-12)
439
五、与神父的合作关系
1.有将军与二等兵的关系:教友的位阶卑下。
2.有君王神权的关系:教友理当服从。
3.有优越感的自大关系:教友懂什么?故永远矮一截。
4.亦有良性的互动关系:当需要社会资源及专业人才时,或有利害激动关系时。
5.有朋友的关系:当他陷入低潮时。
6.有合伙的关系:当他需要合作帮忙时。
六、教友承担医院牧灵职务的优点与困难一顺:
1.比较谦虚,肯上进,有不断学习的心:尤其对神学、教理等渴望有进修的机会。
2.公共关系较好,有地方上的人脉,好办事。
3.可以和全体工作同仁称兄道弟,拉近关系建立友情。
4.生活在社会中,更了解社会现象、社会需求、社会演变。
5.人数多,人才多,只要再接受专业训练(如神学院、牧灵研习所等专业培育)就可帮助教会,因此不断培育教友是重要的。
6.人格比较开放成熟,知所进退,政通人和。
(二)困难:
1.「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玛十三55)
2.在企业管理者眼中,尤其教会机构里,牧灵单位是个纯消费、不赚钱的单位;一愿意投资培养者少之又少,而市场上的需求又是那么多;这种怪异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今日这个
追求绩效、讲求工作奖金的时代。医院牧灵何去何从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440
3.按国外医院的标准,牧灵人员在医院中比例应是五十床比一人。台湾天主教会医院的这个比例,实在低的可怜。
4.工作量多,挑战性强,成就感低。故流动性大。
5.若医院院长神父或修女不重视,会导致医院牧灵单位在工作推动、或福音传播上不易施展,处处受限。
6.很多医院主管级的神父、修女,对医院牧灵工作的观念较狭窄,以为其工作只不过是访视病人而已,不必什么有专业可言。认为请圣母军或热心教友来探访病人就可以了,不然请
自己修会的会士兼兼也可以,何必再成立一个专责单位。因不了解而产生阻力,或国现实利益而不愿成立这样的单位。
7.因对梵二的精神不很清楚,对社会世界潮流的变迁不很了解,再加上对医院牧灵资讯的欠缺,造成重大的阻力。
七、教友承担医院牧灵职务的可行性
1.假如我们每人都承担耶稣所说的:「我来是为使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这样对生命的尊重 情怀和服务热诚,我想教友承担医院牧灵职务的可行性是没有问题的。
2.耶稣要求门徒:「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十六15)假如教友有这福传使命感,必定肯负担起医院牧灵职责。
3.梵二「教友传教法令」也要求教友来负起这份神圣使命。
4.从整个现实环境的需求上来看,教友承担医院牧灵职务的可行性是有的,但必须给予专业训练。如辅大神学院或牧灵研习所之培育。
5.从福音的原始精神来看,只要不涉及所谓的「圣事性」,教友具有多采多姿的神恩,历史上因此神恩为教会从事的牧灵 职务,使教会壮大的实例很多。故可行性没问题。
441
结论:小小羊群不要怕
现在是资讯爆发的时代,教友的知识水准及专业才能都很高,对神学探讨的本领也不差,只要教会愿意普遍性地给予教友进修机会,不断地培育教友,使他们对神学、教义、礼仪、灵修等的素质不断提升,这对教会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期望教会不再保留中世纪「官僚文化」的恶习,对教友行「愚民政策」,而能不断反省革新,回到初期教会所有的原始福音精神,给予教友参与教会职务的机会,他们的贡献会使教会壮大,教会会因教友的不断投入而延续,这就是宗徒大事录所描绘的初期教会欣欣向荣的根本缘由。希望在台湾的中国主教团也能觉醒,赋予教友多一点正式牧灵职务的职责。
改变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民智也在变。教会面对这样的变动,必需培养出崭新的观念、前瞻的眼光和创举;就如耶稣所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囊里,而是新酒应装在新皮囊里。」(谷二22)面对变动的时代,还要不断培养宽宏的心胸和气度:「没有人将未漂过的布补在旧衣服上的。」(谷二22)而且在新旧观念的挑战中,要不断地检讨、改进,「不然,补上的那块新布要扯裂了,旧的破绽就要 更加坏了。」(谷二23)
面对这样的改变和挑战,愿用耶稣的话来相互勉励:「你们小小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十二32)最后让我以这首小对联来与从事教会牧灵 职务的教友互勉:「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一21)因为:
胜在耶稣基督内得永生
利于天主子民间享平安
442
座谈会记录
主题:该如何加强培育教友接受教会内的职务
主席:詹德隆神父
出席:与会全体学员 记录:胡茉玲
问题引发及讨论
学员一:要谈培育之前,首先要澄清的是教友职务有那些?现在的需要是什么?再来讨论如何开发及培育的多种面向、方法等等。比如:谁来支持?经费来源如何?
学员二:个人认为,要讨论如何加强教友接受教会内的职务,应先从「观念」上加强宣导。我自己身为一为女性教友,很有意愿、亦自信有能力能为教会工作,可是,一考虑到个人在经济上的负担,生活的保障等问题,就令人不敢断然投身教会内工作。
学员三:建议能够加强协进会在募款人才之培育,以促进教会服务之推展。
学员四:个人认为先从以下两个方向来进行讨论:
1.首先,是指由上而下的管道:就目前现存的培育机构开始加强合作的关系。比方,神学院、牧灵中心、教义训练中心、永泉、南部的训练中心等等,一起来开会,讨论我们目前教会的需要有那些。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加强或需要扩充那一部份,谁来担任师资等等问题加以厘清及探讨。
2.由下而上的管道:堂区本身可以展开、推广「自立自养」的精神,如以什一奉献的方式,在金钱/精神方面去支持教友从事教友职务。
詹神父回应:就由上而下的管道这一方面而言,神学院是可以
443
来负责召开这样的商讨会。
学员五:此次参与研习会,收获良多,只可惜出席的青年教友似乎不够踊跃,为了减少青年教友因工作的缘由无法参加的遗憾,个人建议神学研习会可否安排在周末及假日,使更多青年人能共享此会。詹神父回应:此次研习会的学员中,有三分之二为教友,是历年来教友人数最多的一次。固然青年教友的比例较少,我想可以在以后为教友举办研习会。
学员六(南部教友):做为南部地方的教友,我很关心如何取得进行培训之管道?可不可以有分部设立呢?詹神父回应:辅仁大学神学院夜间部推广到今为第三年,目前是每周有三个晚上开课,由于招生工作也不是太容易,(一班需要有四十人才算较理想),因此,在南 部设立分部的可能性还是未知。此外,神学院教授教授神学课程,但并非都修过教育学分,所以,有些课程不见得上起来活泼、有趣。
学员七:接续前一位南部教友的心声,我个人呼吁在此与会的学员们,将此次的信息带回各个堂区,鼓励教友出来接受教会职务,肯定其神思,给予教友发展空间。而父母亲也可以鼓励孩子们有教友职务的观念,培养他们在生涯发展的规划中,也可将教友职务纳入。
胡国桢神父回应:就由上而下的管道来讲,我建议先从容易处着手进行。上个月男女修会联合会的代表之一马玉洁修女与我曾就此问题有所讨论。比方。读经职、辅祭一职就可以给予教友来担任。因此,个人提议男女修会联合会代表:马玉洁修女、吴伟立神父共同向主教团建议研究给予某些教友职务的可行性。至于,由下而上的管道,可注意如何培养其它的教会
444
职务,如何整合地方资源等,若此研习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纵然是在学术上的讨论,也可说是迈出一大步了!
学员八:就我个人在桃园本堂的经验出发,我认为找出教会需要,然后有所行动,是极有可能的。起初我们的主日学学员人数少,基于师资的考量,我建议以联合主日学的方式来进行,但刚开始推动时,各堂的配合情况不甚佳,有些本堂神父担心堂区人数流失或儿童会有归属感失落的问题,而不大能配合。不过,实际工作后的经验却发现教友投入的意愿极高,我们最近才结束一个梯次的主日学师资培训,人数约有五十位左右,主日学道理班已朝向制度化上轨道。
学员九等人:建议利用现代科技,如:传播等,设立一些课程。透过空大或光启社的传播,来支持南部教会的需要。者是类似天主教教义函授课程的方式,设立神学函授课程。甚至空中神学录影带的效果可能比录音带要好。
詹神父回应:这是一项很好的教友职务,可由有大传背景的教友支持,投身此项职务。
学员十:我个人想要补充、建议的是教会内的资源丰硕,好东西很多,如刚才有人提到:录音、影带、神学课程等等。但是在推广方面,我们做得不够,是否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另外,我也建议在研习会中增列企管相关的知识,使我们推广的能力增强来发展我们的服务。
学员十一:由堂区来支付培育一个全职的教友去担任教会职务,我个人以为非常可行。另外,堂区可与当地社区之需要来推广、举办活动,比如:讲习会、夫妇恳谈
445
等活动来拓展生财之道,当然,营利非教会本身的目的,不过广开财源,也可以支付教友来从事教会服务。此外,比如:圣物供应中心也是一种方法。詹神父回应:神学研习会开场时,我曾介绍美国聘用教友的情况,目前有两万多名教友是由堂区来支付薪水,从事教友职务。本堂的确是有能力来负担。
学员十二:我个人有三点想法:
1.目前教会事业较偏重精神面向,但社会上则是物质主义弥漫,教会事业能否随世界之脉动扩大经营,不光是学校、医院等事业,我们可以扩大教会事业的范围,并且朝向企业化来经营,也能推动更多的培育及服务,来拓展对社会的影响力。
2.争取师资、培育人员的合法化:目前除了辅大宗教系、研究所之外,许多中、小学的教材、师资都未合法化,因而影响到对于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在专业上,未受到重视与尊敬。
3.各地教会学校可以推广在职进修的课程,比方中部有静宜大学,南部有文藻等来进行培育。詹神父回应:有学分的推广教育已允许设立,辅大方面已在着手讨论其可行性。
詹神父回应:堂区的确需要有专职人员来推动教友职务,而且由堂口来付其薪水也是可能的,我个人就是一个例子。不过,如何培育主教神父们也有教友职务的观念,也非常重要。
学员十三:建议开发社区福传人员的师资培育,比如:社区的老人需要、公共事务的参与、信仰的福传等等都需要有师资来培育教友担任上述的工作与服务。
学员十四:教友职务的制度化有其迫切性,我们需要培养自养、
446
自治、自传的教会,但是,在此并非要以教友来替代神父的角色。教友应当了解、认识到我们有资格参与教会的工作,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接受培训,才能从事服务。
詹神父结论:非常谢谢每一位学员的宝贵建议,我们会整理上述的讨论,成立小组来开发,推广后续的工作,至少神学院这一方面能够出力的部份,我们会极力来推行。狄总主教本人原是第一位报名要来参加此研习会的人,不过后来很不凑巧地,他发现这个时间他必须在罗马,而不克前来。他本人非常积极地支持此次研习会。
447
﹌﹌﹌﹌﹌﹌﹌﹌﹌﹌﹌﹌﹌﹌﹌﹌﹌﹌﹌﹌﹌﹌﹌﹌﹌﹌﹌﹌﹌﹌﹌﹌﹌
教友职务部分参考资料
1. 教会训导文件
梵二:《教会宪章》(LG)第四章 30-38节。
梵二:《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S)43节。
梵二:《教友传教法令》(AA)。
《天主教法典》224-231条,及275,785,129,463,512条。
教宗保禄六世:Ministeria Quaedam,(1972)。
教宗保族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刘鸿荫译,闻道,1991修订四版),73节,(Evangelii Nuntiandi)。
教宗若望保族二世:《基督信友平信徒》,21-4节,
(外书籍略)
2.专书
3.期刊论文
阮美芬译:<教友牧职的教会学基础>《鼎》31期(1986年2月),2-14页。
汪德明:<教友时代的来临>《鼎》32期(1986年4月), 13-18页。
香港教友总会:<香港天主教对“教友牧职”的初步回应>《鼎》32期(1986年2月),19-22页。
林瑞琪译:<从牧民角度看梵二后的亚洲教友>《鼎》42期(1987年 12月),2-9页。 任泽民著,林瑞琪译:<教友传教的现代观>(鼎》42期(1987年12月),10-15页。卢匡平,何爱珠:<对香港教友参与牧职的一点反省>《鼎》42期(1987年12月),19-23页。
何爱珠:<传教生活点滴>《鼎》42期(1987年12月),24.25页。
黄怀秋:<从梵二及以后的神学观点谈平信徒参与教会职务的可能性>《神学论集》87期(1991),135-148页。
赖煜清:<牧民助理一教友牧职新方向>《神思》18期(1993年8月),73-80页。
林康政:<梵二后教会中的教友职务>(神思)18期(1993年8月),81-88页。
453
﹌﹌﹌﹌﹌﹌﹌﹌﹌﹌﹌﹌﹌﹌﹌﹌﹌﹌﹌﹌﹌﹌﹌﹌﹌﹌﹌﹌﹌﹌﹌﹌
〔上接448页〕
改变对台湾老旧不正确的观念。笔者藉机会改变外国人对台湾之印象的这番苦心,也是为李总统竞选造势吗?那些外籍代表中,谁可以投李登辉一票呢?
结论:
笔者非常钦佩张神父做先知的勇气。先知应该忠实地传报天主的言语和旨意,不得搀杂个人的私见和臆测。他那篇有争议性的文章之大前题大都还算正确。但小前题就有许多与事实不合的私见和臆测,结论自然就有问题,例如:堕胎及人工节育是和天主教的观点背道而驰的(大前题正确),邀请亚太地区神长来台湾学习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小前题是与事实不合的臆测和私见),结论是「大言不惭」、「啼笑皆非」(甚至还可以用更严厉的词句来做结论)。连没有受过神哲学专业训练的「教友生活周刊」的编辑也看出小前题与事实不合。原来张、房二位神父希望将那篇文章在「教友生活」上刊出,但编辑、社长以及发行人都认为不妥,不予刊登。狄总主教认为张神父这篇文章,以其著者之身分地位及其行文之不得体,且内容与事实颇有出入,所以不宜刊出。但为表示尊重言论自由,所以拟针对这篇文章召开一个座谈会,也遭到婉拒。这合乎先知求真求实主持正义讲真理的精神吗?
笔者相信张神父爱护教会的诚意和热忱。既然爱护教会,就不应该使教会受到伤害。这次大会筹备的时间有一年之久,假设大会真地有张文所批评的那些严重缺失,张神父也该早些警告主其事者预防。既不防之在先,会后又立刻着文讥讽,不禁使人有幸灾乐祸的感觉。马后炮,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还为教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试想在不明事实真相的读者,读了张文之后,对主教们有什么观感?破坏抹黑主教们的人格及信誉,对地方教会有什么好处?
(下转455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