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辅仁大学神学论集 第117号

修会生活与圣神


陈宽薇[1]
    献身生活是一分来自圣神的礼物:而让圣神运作,也是让三愿生活落实于时空文化中的不二法门。本文作 者以中国文化与经典中的「道」,阐述圣神在献身生活中的运作,并效法基督和圣母空虚自我的精神,点出圣神在三愿生活中所带来圆融的生命。
 
教宗在《献身生活通谕》中表示,教会内的献身生活,基本上,是一分来自天主的「礼物」;因此,从教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平信徒也应认识教会内的这分礼物。所以,虽然在座有近一半的人是平信徒而不是修会会士,但在此听听教会的献身生活,应是有益无损的。
一、领会圣神
本讲主题有二,其一是圣神,其二是修会生活。当我们谈论圣神时,或者笼统地说,当我们谈论天主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根本无法谈论他。因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生命的事实。若想要把「道」谈论到进入理性范畴内,讲说得条理分明,当然会感到说不清楚。严肃地说,当我们用尽
注1:本文作者:陈宽薇,圣功修女会修女,多年来用心于东方灵修功课之操练,希望能在此园地为中华基督徒尽一分心力。作者自谦不是一个做学问的人,竟然被邀在神学研习会上发言,深感荣幸,尤其谢谢彭瑞婷小姐费心整理讲稿。
459
心思这样做的时候,其实我们已不自觉地在冒犯天主;我们好像是在告诉天主说,您比我小,我比您大,我的思想可以把您想清楚说明白。两千年来,当我们讲论天主时,一直有著很大的困惑,甚至搞得乱成一团,大概就是「乱」在这里。因为天主其实是一本无字天书。
    有一条大鱼,在海里游来游去,有人对这条大鱼说,你是在海中游,这海很大。这条大鱼听说如此,便想要看清楚他所游泳其间的海究竟如何。于是,他便向东游游,又向西游游,向南游游,又向北游游,东南西北都转了一圈之后,他发现连海的影子都看不到。只因身在海中游!
    天主圣神其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创世纪第一章记载生命的起始说:「天主的神在水面上运行」(创一 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天主一动,生命就跟著出现。中文「风」字的注释,《辞海》上说「风动虫生」,又说「风流民化」。「风动虫生」,风一动,许多小生物就生出来了;「风流民化」,风气流动,百姓受其教化。
    创世纪第二章记载人之受造说:「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上形成了人,在他的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二7)。我国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这样说「盘古造了植物,又造了动物,看见它们都不灵活,便用泥土捏成许多泥人,将他们放在自己的四周,这些泥人受到天地阴阳之气的孕育,便逐渐成为活人。若望福音中,有一段叙述尼苛德摩向耶稣求道,耶稣对他说圣神像一阵风(若三1—8)。从这些经典上,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用一个可以感受得到的物理名词来说圣神,但所使用的物理名词仍是无形的。
    老子在《道德经》上指出,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又表示:「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我们可以这样说:道
460
是摸不到、抓不到、人没有办法把它说清楚的;不要问为什么看不见?为什么听不到?为什么抓不到?此三者乃混而为—。但这混而为一并非全然浑统,而是「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意思是说:它有它的规律,静观之,是有所得的,但总是说不清楚、说不出来,只知道它最后「归于无物」。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也就是说去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头在哪里;去追随它,却看不见它的尾巴在哪里。
    同样,在圣经中,对于生命的根源、生命的出处,也没有说得很「死」,而是由人自己在生活中去体会、感受、领悟。因此可以说,我们该做的不是去寻找「海的影子」,而是去享受「身在海中游」的幸福。也就是说,圣神(或者笼统地说,天主)是无形的,但他的作用却是非常真实的。
    这无可见、无可感、无可触,而其作用却又是很真实的真实者,我们将它套在道成人身的耶稣基督身上,不是正好套上吗?
二、修会生活展现基督的面貌
    教宗所颁布的《奉献生活通谕》里,其中第一号和第十九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通谕上说:
「献身生活深深根植于主基督的表率和训诲,是天父经由圣神赏赐给教会的一分礼物。借着福音劝谕的誓约,耶稣容貌的特征——贞洁、贫穷、服务——便经常在世间显示出来,而众信友的眼睛也被引向天国的奥秘。这奥秘已在历史中运作,终将止其至善于天堂。」(1)
「在每一个时代,圣神推动不同的男女,辨识这样的召叫。这些人借着圣神的德能,重活耶肋米亚先知的经验:『上主,您引诱了我!我让自己受了您的引诱!』圣神唤醒人心回应召叫,也引导人增强这个心愿,牵引出人
461
的主动性,而忠实地化心愿为行动。圣神塑造蒙召者的心,使他转换成贫穷、贞洁、服从的基督的面貌,并以基督的使命为使命。献身者在这条无止尽的净化自己的路上,放手让圣神带领,日益肖似基督,在历史上延续复活之主的特别临在。」(19)
    从上面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见,在教会内,修会生活(或者说,献身生活)并不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度修会生活的人所誓发的三愿,也不是由历史上某一个聪明人所规划出来的。修会生活并不是先有机构组织和规条,而是一种很自然的生命走向、一种生活的流露。这种生命的走向、生命的流露,其特征是:对上天作全然的给与、全然的付出。在这种全然给与、全然付出中,所结出的果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三愿生活:贫穷、贞洁、服从。那样彻底地给出去,而变成一个贫穷的人;那样忠实地给出去,而变成一个贞洁的人;那样实实在在地给、毫无反悔地给,一个服从的生活就非常彻底地实现了。
    教宗在通谕中说「真正的献身生活反映基督的面貌」,因为在基督身上,我们看到他的彻底的给与,而这种彻底的给与、全然的给与,所流露出来的面貌就是。贫穷、贞洁、服从。度修会生活所誓发的这三项誓愿,要从这样的角度去认识,莫只从字面上去看。尤其文字的选用亦应配合内在的涵意。据我个人所知,有一些修会会士发愿时,不用「贫穷、贞洁、服从」这三个词,而换成「绝财、绝色、绝意」。我个人觉得这「绝」字用得并不合适,因为「绝」字显得消极,也给人一种无情之感。
    我们若深入地认识基督,就会在他身上看到「贫穷、贞洁、服从」这三个面貌。我们真正把自己全然给出去,而成为一个贫穷的人,这种贫穷是说在生活上不再有任何执著,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不执著。这种不执著使得我们有一个特征:认同弱者,提携边缘人。这个特点,到基督身上去找,大概很容易就找到。
462
    至于贞洁愿,所要生活出来的面貌是去我执、去私爱。去我执、去私爱,所生活出来的结果就是:有容乃大(老子道德经)。这是一种没有分别心、没有比较心、没有界限的包容。如此包容的人生,到耶稣身上去找,我看也不困难。
    至于服从愿,就是以天父的旨意为依归,而全然地、彻底地把自己交付出去,给与上天。所谓以天父的旨意为依归,意思是说: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耶稣上十字架的死亡,就是他奉行天父旨意的表现,他对于自己的生命责任,不折不扣地承担下来了。
    我们在耶稣基督身上,看到他展现出这三个特征,实际上可以说:圣神在耶稣的生命里运作,二者浑然一体,无法划分清楚何为圣神何为耶稣。有一位明朝学者,曾经这样表达生命:「无气则形不存,无形则气不住」,我在读到这两句话时,就联想到耶稣身上的圣神。
    现在,我们到福音中,看圣神在耶稣生命里的运作。简单地以路加福音来看。路加福音第三章,耶稣受洗以后,从水里出来,当他祈祷时,天开了,圣神借着一个形象,如同鸽子,降在他上边。这个标记,说明圣神与基督形气相合。
    路加福音第四章。「耶稣充满圣神,由约旦河回来,就被圣神引到荒野里去了……。」在这段叙述里,可以看到耶稣的全然交托,他放空自己,任由圣神运作。同一章 14节,耶稣因圣神的德能,回到加里肋亚,然后,按照他的习惯,在安息日进了会堂,参与团体的祈祷。这是他的服从生活。
    路加福音五章17节,上主的德能催迫他治病,他赦免瘫子的罪。这里所呈现的是一个贫穷人的生活。一个人把自己全部都撤空了,不执著,完全把自己放出去,放在天主的手里,
463
此人自然就会是关怀弱者,跟弱者在一起,体恤边缘人。
    路加福音十章21节,耶稣因圣神而欢欣祈祷说:「父阿!天地的主宰!我赞美您!……」耶稣怎么会这样赞赏天父呢?就是因为他真的与天父相通;就是因为他将自己全然地给出去,所以他会很自然地说出这赞赏的祷词。
    到了路加福音廿三章34节苦难史那一段:「父!宽恕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有容乃大,这是真正的贞洁。献出自己,整个心灵如此透彻明亮,没有任何计较、没有怨恨,所以才说得出:「父啊!宽恕他们吧!」然后,46节:「父!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这句话就是很明显是百分之百的交托,是贞洁生活到达了最高峰。真的对天父做了这样百分之百的交托。
    在苦难史里,我们可以再去玩味一下若望福音。若望福音十三章叙述耶稣为门徒洗脚,可以说是苦难史的序幕。若望福音在叙述耶稣开始做这件事之前,有一句话说:「耶稣知道他离世归父的时辰已到」,可见耶稣非常清楚自己生命的走向。玩味一下若望福音所报导的基督苦难史,我们会体会到耶稣面对这整个苦难时,所表现出的主动性。他的主动表现,处处以天父为依归,这正显示他对自己生命责任的承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服从愿的最高峰。
    在基督身上,我们看到了修会生活的三愿。教宗的通谕则说,在教会里,献身生活是一分来自圣神的礼物。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说,献身生活是耶稣基督的生命不停地在人间「轮回」。我们可以用「轮回」这两个字,表达教会内的献身生活,不停地在人间呈现基督的面貌。现在奉献生活的型态已经越来越多,有些并不见得誓发三愿,但都在人间呈现基督的面貌。
从东方人的修行来讲「贫穷、贞洁、服从」三愿,可以说只讲一个字:情。当我们去拜访一位东方的修行大师,絮絮叨
464
叨地说完自己的困惑之后,很可能只听到一句回话:「情字关头过不了!」要是过了这一关,就开悟、通达了。以这个 「情」字针对「贫穷、贞洁、服从」三愿来讲,就是:「情之于物,情之于人,情之于天」。中国人是很重「情」的民族,我们于人、于物、于天,都讲「情」字;所以我在前面说,以「绝财、绝色、绝意」表达「贫穷、贞洁、服从」三愿,意义过于消极,也显无情。
我们若在四部福音中去体会耶稣的「情之于天,情之于人,情之于物」,我们会发现耶稣对于「情」,拿捏得很有分寸,所以他很自由。
三、修会(三民)生活应落实于时空文化
    三愿生活是以圣神为本,以圣神为用,而回归天父。听起来很美,但事实上,三愿生活不能架空,应脚踏实地生活出来。所谓「不能架空」,此处只谈落实在时空和文化上这一点。
    从格林多人前书十二章和十三章,看修会生活落实于时空文化上。格林多人前书十二章和十三章所谈的是神恩,各式各样的神恩,造就各式各样的角色,最后结论说:这些神恩都会过去,只有「爱」永续不辍。
    同样,修会生活落实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背景上,可以呈现不同的面貌、不同的优长。这些面貌和优长都会过去,或者改变,但只有「爱」永续不辍;或者说,只有圣神是不变的。格林多人前书十二章讲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与相互效劳,同样可以应用在修会生活上,也就是说,修会与修会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可以「互为肢体」而「合成一个身体」。
教宗的通谕十九号说:献身生活者「在历史上延续复活之主的特别的临在」。复活之主的临在是很丰富的,没有止尽。
465
不同的修会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呈现基督的各种面貌。没有一个团体敢说它呈现了基督的全貌,因为复活之主的丰富生命永无止尽。
    我觉得修会生活要在时空文化上落实,要面对一个挑战:允许圣神运作。例如:一个国际修会,会士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生活行事是不是有权宜变通的余地?我觉得献身生活要在地方上扎扎实实地落实,必要时进行变通,就是允许圣神运作;不然,我们只是依样画葫芦,而没有允许圣神运作。
我个人时常感叹:我们的信仰责任在哪里?什么时候我们能按照自己的语言、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上,对于我们的信仰说出几句有分量、有重量的话来?今天,辅仁大学神学院有没有几位神学教授指导神学生多读几本中国古书?从中国古书中,试著做一套天主论的神学反省?信仰生活如果要落实于本土,那就要对自己的文化很忠实也很珍惜,才可能真的落实。格林多人前书十二章讲圣神是多彩多姿的,如果我们真的要活出多彩多姿的信仰生活,那就要问:我们是不是会放手让圣神的多彩多姿涌现出来?
四、修会生活的展望
    此处所谓「展望」,并不是指向未来,而是说三愿生活落实在时空环境、落实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上,在此时此刻所作的展现。真正的献身生活所展现的是基督的面貌。每一个回应圣神的召唤而选择献身生活的人,应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展现出基督的面貌?我有没有尽量地放下自己、让圣神运作?今天,常有人提出「圣召危机」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我们谈论圣召危机之前,不如每一个人先问自己这个问题:我究竟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献身生活?
福音指出:圣神不可以冒犯(谷三29);在必要的时候,
466
圣神会教给人应该说什么话或怎么说(玛十19)。一个度献身生活的人,若真要展现基督的面貌,应常常自问:我有没有真正体认到这一事实?有哪些功课可以帮助我放下自己,让圣神运作,运作到让他告诉我,我应该怎样呈现基督的面貌?这些功课我有没有真正去做?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中,耶稣说:你们不要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你们观看天空的飞鸟,观看花,观看大自然季节的变迁。耶稣的这个「观」,让人联想到中国人的「观象」。
    其实,在观象。观时序之余,便是放下自己。基督的一生就是空虚自己,这个「空」,便是让位给圣神,任他运作。基督的「空」,可以用道德经上的话来诠释:三十七章为首的一句便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上则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献身生活者,如果真能度一日日放下自我的生活,逐步让位给圣神,「无不为」落实到生活上,那就是能够自由自在地承担生活中的职责。这是服从圣愿的兑现,其实也是三愿生活的兑现。如果,修会生活果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那又有什么圣召危机呢?
    最后,让我们回到圣母身上。献身生活呈现的是基督的面貌,但是,度献身生活的人,其实,一般的基督徒生活也一样,最后一定要回到圣母身上。
在圣母身上,我们看到她的「主之婢女在兹」和「默存在心中反覆思索」。圣母的这两个态度,让我们看到她对天主圣神的温顺与应合,她是一位真正放下自己的人。在迦纳婚宴中,我们可以看见圣母对于自己的角色扮演非常清楚,而且扮演得稳重而笃定。在圣母访亲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内心的某种感动的回应是立即的。这些事迹都让我们看到圣母整个
467
人的全然给与,可以说,她允许自己成为一个「主动的被动者」。
    任何一个基督徒用任何一种方式,向天主表示自己的皈依、臣服、奉献,只要在整个过程中越来越学会让位给圣神,让自己成为一个「主动的被动者」,那么所呈现的面貌,就是教会内的宝贵礼物。这礼物的宝贵,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真实。
我们的信仰生活要呈现的是基督的面貌,如果在这整个过程中,让圣母进来同行,那么我们就会有一个亦柔亦刚、阴阳和合的圆融生命。这是我个人信仰上的一点心得。 
46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