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耶稣的故乡

圣地——耶稣的故乡


[圣地]——巴勒斯坦,在耶稣光荣复活和升天以后,便成了一般信仰耶稣的人的珍宝,他们远自初世纪,便到圣地去朝圣,默想耶稣的生活,纪念耶稣的事迹。但是,自从教宗保禄六世在1964年往圣地朝圣以来——这是圣伯多禄以后,到圣地的第一位教宗——普世信友的目光都集中在圣地那里,因此,圣地更深刻和更热烈地成了他们研究的对象和朝圣的目标。就以这几年而言,各国有关圣地的书本、图片、书报、影片等,都如雨后春荀,可惜,在我国的天主教文献中,有关圣地的文字不多,致使圣地还是陌生的。
可是,为一个信仰耶稣的人,圣地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来可以使我们具体地觉到耶稣其人其事,并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一个幻想出来的人物和神话,而是一个有史可证的人物和史实,因为他生活的地方和传教的去处,今日依然存在;二来,我们若对圣地有个具体的认识,我们读圣时,一定能更具体地明白圣经内对人地事物的描写;明白了这一切,自然我们可以更进一层的踏上第三步,就是能更具体和深刻地了解耶稣的德表和教训,也能更实际地把他的福音精神活化在我们的教友生活上。
只能把主要的地点,以综合的方式给各位热爱耶稣故乡的读者加以介绍。这里,我们首先给合位一个关于圣地的概念,然后把有关耶稣在世生活的主要地点,按着耶稣生活的程序,依次介绍。
地点
所谓[圣地],是指纬线31.13至33.16度,经线34.17至36度的那块小小的土地,位于今日的以色列和约但国,西临地中海,东达约但河东的高原,南到死海以南的旷野。全地面积约34000千平方公里,长约240公里,宽约150公里。
命名
这块小土地,按历史时代的变迁,也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客纳罕、阿摩黎地、希伯来、以色列地、犹大地等。自大亚历山大占据了该地以后(公元332年),时至今日,都通称为巴勒斯坦。这个名字源自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就是[培肋舍特],即古代居住巴勒斯坦西岸的民族(见苏十三:2—3)。在天主教的名词中,我们一向都称巴勒斯坦为[圣地],因这是天说的圣子以他的生活,圣死所圣化了的土地。
地势
巴勒斯坦的地势,是东部高,渐向西倾斜而成为平原,直达地中海。按古地质学家的考据,在第三纪时(不知是多少万年前),曾发生一次很剧烈的地震,致使巴勒斯坦中部地质较弱之处,由北而南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缝,形成了今日的约但河谷,使巴勒斯坦从此分为东西两部。这样,整个巴勒斯坦,由东至西,构成四种不同的地区:东部是高原,接着便是约但河谷,谷之西部是山带(最高的山峰跋地中海1208公尺),近地中海的一带,却是平原。这四种不同的地势,使巴勒斯坦成为具有特别天然美的地区。
气候
圣地的气候是亚热带气候,一年只有两季:由10月11月至4月5月是冬季,也是雨季,雨量以西部近地中海的平原为多:由4月5月至10月11月是夏季,也是旱季,下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多时也吹东南风,干燥而炎热,把阿拉伯沙漠的沙尖都吹到圣地来,弄得满天模糊,好像是下雾一般。夏季里浇灌田地唯一的水量,是每夜由午夜至清晨浓厚的露水。从此我们也明白为什么依撒意亚先知用旱地期望露水的譬喻描写以色列民期待默西亚的恳切(见依四:5—8)。夏季最高的温度,在约但河谷近死海一带,可能到达摄氏50度;冬季最低的温度,在耶路撒冷,大约降到摄氏4或5度,因此,下雪只是一个例外的可能吧了!
历史
巴勒斯坦有它悠久的历史,而且也有它沧海桑田的历史。按古物学家在巴勒斯坦的发掘在历史上已有了它的地位,贸易也兴盛。但是,由于它东有巴比伦,北有阿摩黎,南有埃及。因此,它也成了这些强国彼此不睦的缘因和侵略对象。公元1200年,若苏厄继承梅瑟,领以色列民进了巴勒斯坦,把它分配给了十二支派,从此巴勒斯坦成了希伯来人的产业。接着,达味圣王(公元前1000至970年)使圣地得到了政教的统一,而他的独生子撒落满(公元970年至930年)更使它对外的政策和对内的统治走入了黄金时代。但是,他死了以后,以民也随着分裂成南北两朝:这内部的分裂也就是国家灭亡的先声。果然,北朝(以色列)及南朝(犹大)都先后在公元前721及586年落在亚述及巴比伦人手中,被他们掳去为奴。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征服巴比伦后,却慷慨地放以民回圣地去重建圣城和圣殿。公元前332年,随着大亚历山大的胜利,巴勒斯坦也开始希腊化起来。公元前63年,庞培占领了耶路撒冷以后,在大黑落德王的推进下,罗马帝国的势力和文化也侵入了圣地;耶稣诞生时,在耶路撒冷(圣墓)及橄槛山上,共兴建了三所大殿。从此,前往圣地朝圣的人,日增月盛,而前往隐居的会士,也满布巴勒斯坦。但是,阿拉伯人(回回人)在第七世纪占领了圣地以后,圣地得在蹂躏中,挣扎了四个世纪。结果,公元1099年引起了十字军东征的血战,为保护圣地的权利和争取朝圣的自由。1333年方济会会士开始接管圣地的圣殿。从此,时至今日,600多年,虽然少不了频频的流血事件,但在圣五伤方济的神子艰苦和牺牲的保管下,这块天主赐与以色列民的[福地],和耶稣以他的宝血圣化了的[圣地],终得保存下来,成为敬爱耶稣的人的宝物。今日的圣地,虽受约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犹太人)两个非天主教国家所分占,前往朝圣或旅游的人却络绎不绝;这除了感谢天主上智的安排外,我想还得感谢在圣地挣扎了600多年并不断在与政教人士挣扎的方济会会士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