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耶稣的故乡

上耶路撒冷去


 
上面我们由耶里哥沿着耶稣走过的道路西上,快要到耶路撒冷以前,我们遇到了耶稣特爱的小村庄——伯达尼。现在我们沿着这条路继续上去吧!不到一刻种的工夫,我们便可到达贝特法革。
贝特法革
“贝特法革”这个名字,为读者也许会陌生吧!可是,这个地方却是读者们很熟悉的:这就是耶稣进耶路撒冷圣城的出发点(玛二十一:1—11;谷十一:1—11;路十九:29—40)。贝特法革,是一个比伯达尼还小的村落,“靠近橄榄山”(玛二十一:1),说的准确一些,恰巧在橄榄山顶的东坡那边,离耶路撒冷不足两公里。
在那里,有一座小小圣堂,是为纪念耶稣荣进圣京的事迹。每年的圣枝主日下午二时,从那里开始“圣枝游行”,直往耶路撒冷。这是圣地每年最隆重和动人的宗教游行,也是耶路撒冷圣城年中最高兴的一天,参与者,除了圣地各不同礼节的天主教教友外,还有来自各国的朝圣团;而且,耶路撒冷的回教居民,清早十时便走出城外的路旁左右坐下等待,挂上他们的国旗或别的彩色纸条,这更加上一番热闹了!原来他们都信仰耶稣为一位“大先知”哩!
“圣枝游行”于下午二时准时开始列队前行,但是,主礼的拉丁礼宗主教,却站立着等待,大约三刻钟以后,方能举步前行;与礼者的人山人海,从此可见不一般!与礼者都手执又长又大的棕榈树枝,各人以本国的言语,多次反覆地唱这首同谱的圣歌:“耶路撒冷!请你赞美主!熙雍!请赞美你的天主!贺三纳!贺三纳!贺三纳!达味和儿子”啊!那天往耶路撒冷的路上,实在是“贺三纳于至高之天”(谷十一:10)!要是你有幸能亲身在这高唱贺三纳的人群中,设身处地诚心默想昔日耶稣荣进圣京的事迹,你的心不能不整个的融化过来,因为这个“贺三纳”(意谓:万岁)的欢呼声,正是1900多年前在这贝特法革开始唱起来的。
天主经堂
这圣枝游行,缓步上橄榄山的东坡,不一会便到达橄榄山的山顶,橄榄山跋地中海830公尺,可说是犹太地区的屋脊。在山顶西坡那边,有一所“天主经”堂,传说耶稣曾在这圣堂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给宗徒们宣讲了“末世言论”(玛二十四——二十五;谷十三;路二十一:5—36),也教给了他们诵念“天主经”(路十:1—4),故名。
在这圣堂的前院走廊的墙壁上,刻有36种不同文字的天主经,中文的那端,恰巧在一进入前院门的右手边。这圣堂的遗址,原是君士坦丁大帝建的一所堂皇大殿,名为“橄榄山堂”,长约30公尺,宽约19公尺。还有一大约同面积的前院,前院前面还有一很体面的横廊,可惜,这堂皇的大殿,今日只留下些发掘出来的陈迹罢了!
耶稣痛哭堂
经过了“天主经”堂以后,“圣枝游行”便从橄榄山顶的西坡下来;下来的时候,整个耶路撒冷都好像是一本摊开了的书本似的,能一目了然,因为耶路撒冷海跋只770公尺,比橄榄山较低数十公尺。1900多年前,正当橄榄山的西坡回响着“贺三纳”的欢呼时——圣路加告诉我们说——耶稣望见了京城,便痛哭起来:“恨不得在这一天你也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路十九:41—44)。多忘恩的圣城啊!竟叫耶稣流出天主的苦泪!盼望这圣城不是象征着我们的灵魂才好!
为了纪念耶稣的苦泪,在橄榄山的半山上,于1954年建筑了上所小堂,名叫“耶稣痛哭堂”,小堂面对着耶路撒冷,化学元素台正面的墙壁是下班的,叫举祭的司铎能看见圣城;祭台下方砌有一圆形的彩色细石小图案:一只母鸡正展开翅膀保护向四面逃去的雏鸡,图案四周用拉丁文写着:“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如母鸡聚集自己的雏鸡在它的翅膀下,可是你们偏不愿意”(路十三:34)。这就是耶稣痛哭的缘由!
克德龙谷
经过了“耶稣痛哭堂”继续下橄榄山西坡。再经过革责玛尼山园(后祥),便到达山脚的“克德龙谷”。耶稣吃完了最后晚餐,由晚餐厅往山园祈祷的时候,也就经过这山谷(若十八:1)。“克德龙谷”,从公元后第三世纪开始,又称为“若撒发山谷”(今又译:约沙法特山谷)。这山谷,今日只是下大雨的时候,才形成一个临时的小瀑布,向东南直泻入死海;晴天的时候,却是一个干涸的山谷。但是,在耶稣和达味的时代,它却是一条“溪”(若十八:11;撒下十五:23 )。这“溪”使橄榄山和耶路撒冷一东一西两相对立;在这溪谷的两旁,都是坟墓。
抵达圣城
由今日广阔的公路跨过了克德龙谷后,“圣枝游行”便再“上”耶路撒冷,不一会便到达今日的城门。城门上下左右四方看热闹的人或不便参加游行的教友和朝圣者,更是挤得水泄不通。随着“贺三纳”的呼声,我们慢步进入“圣城”:这里是耶稣“荣进圣京”的终点,“圣枝游行”也就在这里结束。
在一所圣堂(圣亚纳堂)的广场里,众人跪下领受“达味的儿子”的降福;圣体降福时,在沉静的空气中,只听到一阵沙沙的骚动声,原来是跪下领受降福的信友,给圣体内的君王耶稣挥动着他们的棕榈树枝;这是一个出自爱心的无声的“贺三纳”。在这神圣的一刹那,他们的心灵深处,一定再来一次诚切的欢呼:“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当受赞美,贺三纳于至高之天”(玛二十一: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