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典

F-1 (FABC -fidelity)


FABC (Federation of Asian Bishops’ Conferences) 亚洲主教团协会 亚洲地区天主教各地方教会主教团↗Bishops’ Conference的联盟,起源于1970年教宗保禄六世(Paulus VI↗附录一)访问菲律宾时。藉由大会及各委员会,致力于将基督信仰扎根在亚洲的社会文化宗教生活中。新教的平行单位为亚洲基督教协会↗CCA。
Fabella, Virginia (1928-) 法贝拉 菲律宾第三世界神学家、玛利诺会修女。大公协会↗EATWOT启发者,曾任秘书多年。着有《亚洲为圆满人性的奋斗:迈向有意义的神学》(Asias Struggle for Full Humanity: Towards a Relevant Theology, 1980)、《我们敢以亚洲妇女的身份作梦去做神学》(We Dare to Dream Doing Theology as Asian Women, 1990)、《第三世界的多种神学辞典》(Dictionary of Third World Theologies, 2000)等。
Faber, Ernst (1839-1899) 花之安 德国新教传教士、宗教学家。1865年来华传教,其著作《自西徂东》(1875),被评为最杰出的传教著作。认为华人信徒的孩童不必学儒家经典。另着有《中国宗教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Chinese Religion, 年代不详)等。
Faber, Frederick William (1814-1863) 费伯 英国神学家、圣诗作家、1846年加入天主教。致力推广神学平民化。着有《一切为耶稣》(All for Jesus, 1853)、《在圣德中成长》(Growth in Holiness, 1854)、《圣体圣事》(The Blessed Sacrament, 1855)、《创造者与受造物》(The Creator and the Creature, 1858)等。
Faber, Johannes (约1470-1530) 法贝尔 德国神学家、道明会会士。在其《有关路德案件的主张》(Iudicium in causa Lutheri, 1521)中,与伊拉斯穆斯↗Erasmus共同面对马丁路德的案件,于其《某人为基督宗教的平安,渴望向罗马教宗阁下建议召开…》(Consilium cuiusdam ex animo cupientis esse consultum et Romani Pontificis dignitati et Christianae religionis tranquillitati, 1521)文件中,建议为路德的案件召开大公会议。
Faber, Stapulensis Jacobus (Jacques Favre, Lefèvre d’Étaples) (约1450-1536) 法贝尔 法国神哲学家、圣经诠释学家、天主教司铎。曾将圣经译为法文。思想趋向改革教会,致力于将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柏拉图↗Platōn思想与基督宗教思想加以综合。着有《牧函批注》(Commentarii in epistolas catholicas, 1527)、《四部福音入门批注》(Commentarii initiatorii in quattuor evangelia, 1523)等。
Fabian (236-250) 法比亚努斯 教宗。↗附录一Fabianus。
Fabianus (236-250) 法比亚努斯 教宗。↗附录一Fabianus。
fable 寓言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ri 说」及「fabula 故事」,指各文化、宗教中皆存在的一般文学形式。圣经也以此表达天主/上帝的启示,如植物、动物说话的描述(民/士九7-20;列下/王下十四9)。与寓意↗allegory相似。
Fabre, Jean Claude (1668-1753) 法布勒 法国教会历史学家、天主教司铎。主要工作为将弗勒里↗Fleury之《教会史》,从1414-1595年继续编写,共十六册。
Fabri, Filippo (1546-1630) 法布里 意大利神学家、方济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思高学派↗Scotism。着有《思高之自然哲学》(Philosophia naturalis Scoti, 1601)、《讨论「思高的『四部语录注释』」》二册(Disputationes theologicae in IV libros Sententiarum Scoti I-II, 1613)等。
Fabri, Friedrich (1824-1891) 法布里 德国实践神学家、信义宗牧师。思想范围为福传神学,及教会福传使命与殖民主义↗colonialism的关系。着有《基督徒对政治的立场》(Die Stellung des Christen zur Politik, 1863)、《国家与教会》(Staat und Kirche, 1872)等。
Fabri, Johannes (1478-1541) 法布里 奥地利辩论神学家、维也纳主教。于奥斯堡会议↗Augsburg Confession时,领导天主教方面声明的编撰工作。外号为「异端者的锥子」。着有《反路德异端的锥子》(Malleus in haeresim Lutheranam, 1522)、《未来大公会议的筹备》(Praeparatoria futuri… concilii, 1536)等。
Fabri, Johannes (1504-1558) 法布里 德国辩论神学家、道明会会士。将天主教神学,尤其是圣事神学,以通俗方式表达。着有《天主教教理问答》(Ain christenlicher Catechismus, 1551)、《正确的道路》(Der rechte Weg, 1553)等。
Fabricius, Andreas (+1581) 法布里丘斯 德国辩论神学家、天主教司铎。着有《奥斯堡信条的和谐》(Harmonia confessionis Augustanae, 1573)等。
Fabricius, Cajus (1884-1950) 法布里丘斯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特别研究基督宗教中各教派的特色。着有《现代的无神论,其理由、其解决之道》(Der Atheismus der Gegenwart, seine Ursachen und seine Überwindung, 1922)、《基督教派大公手册》(Ökumenisches Handbuch der christlichen Kirchen, 1927)等。
Fabricius, Johannes (1644-1729) 法布里丘斯 德国信义宗神学家。对天主教采取开放态度,着有《有关辩论问题的反省》(Consideratio variarum controversarium, 1704)等。
Fabricius, Johannes Albert (1668-1736) 法布里丘斯 德国新教文学家、神学家。从事古代圣经及希腊罗马文学的文献搜集工作,为后来的西方基督宗教文学研究提供基本资料。着有《拉丁丛书》三册(Bibliotheca Latina I-III, 1697)、《希腊丛书》十四册(Bibliotheca Graeca I-XIV, 1705-1728)、《为基督宗教真理的证据,及一些作者为反对无神论者所提之主张的提要》(Delectus argumentorum et syllabus scriptorum qui veritatem religionis Christianae adversus atheos… asseruerunt, 1725)等。
face 面容,脸,面子 东西方文化中,皆以此词汇代表整个人;可说是内心的镜子,可以看出苦乐的心情;也代表个人的尊严与社会地位。在宗教上,此词汇亦常用以表达人与神的相遇,如圣经旧约中描述梅瑟/摩西面见天主/上帝后,脸上发光(出卅四29)。以色列子民的宗教生活中,亦不断寻找雅威及公义天主/上帝的面容(咏/诗十一7)。新约圣经中提到耶稣基督的面容闪耀着天主/上帝的光荣(玛/太十七1-8;格后/林后四6)。基督信仰肯定末日圆满的境界即「面对面」与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相遇(默/启廿一3)。
face à face (法) 面对面 ↗face
face to face 面对面 ↗face
facienti quod in se est, Deus non denegat gratiam (拉) 人做本身可能的事,天主不会拒绝给予恩宠 由阿贝拉尔↗Abélard传统而来的神学公理。字面意义略趋于半白拉奇主义↗Semi-Pelagianism,指人在接受恩宠之前,有能力做与救恩有关的事。但事实上,此神学公理本身并无半白拉奇主义的色彩,后来的神学家日益澄清此公理的真谛。
Facinus (Bonifatius) d’Asti (十四世纪) 法奇努斯 法国神学家、奥古斯丁会会士。着有《亚里士多德的小诠释》(Kleiner Aristoteleskommentar)等。
fact 事实,真实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cere 做」,指做、制造的结果。为一般日常生活及学术研究中的基本词汇。
~, dogmatic 信理事实 (1)广义而言,为保护或宣讲启示中的直接真理所需要的理性依据及权威;这些依据和权威一方面与启示真理有深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并非直接来自启示;如教宗或大公会议的合法地位及权威。(2)狭义而言,指新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所提出的神学分析:(a)教会训导权对某著作中的言词之正确性具有合法的决定权↗qaestio iuris。(b)某著作所表达的意义是否为作者原意,亦应接受教会训导权的具体决定↗qaestio facti。
~, social 社会事实 指整体社会的大环境中,所显示的社会现象。
factor 因素 学术研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为研究中的多元课题及面向之总称。其于学术语言中的位置,介于元素↗element与作用↗function之间。在神学层面上,需注意不同因素之间的特色,如学术原则、神学研究内容、不同的行动者、信仰团体的生活体验等。
~ analysis 因素分析 狭义而言,指社会调查研究方面常使用的方法。广义而言,在神学上,亦指从事基督宗教启示及基督宗教团体中相关因素资料之分析。
~, determinant 决定因素 指达成结论、建立机构、实践计划时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并因此关键性条件的加入,使结果呈现其特色。
~, nontheological 非神学的因素,非神学性的因素
factualism 事实主义 指强调事实的可靠性,而较不重视思辨、推论之理念体系的心态和主张。在宗教生活中,指注重每天的具体生活面,而较不关心形上学的神学体系思维的趋向。
factum divinum (拉) 天主启示的事实,上帝启示的事实 ↗truth of revelation
factum dogmaticum (拉) 信理事实↗fact, dogmatic
facultas (拉) (1)能力,官能,才能 (2)特权,特许,许可 (3)学院,学系 ↗faculty
~ theologica 神学院,神学系 ↗faculty of theology
facultates animae (拉) 灵魂的官能 ↗faculty
faculty (1)能力,官能,才能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cilis 容易」,一般来说指天赋的能力:听力、记忆力、理解力等。传统士林/经院哲学主张人的心灵包含三种官能,即理智、意志、记忆。士林/经院神学则阐述为三种超性的德能↗virtue, supernatural,即信德、望德、爱德。(2)特权,特许,许可 教会聘任,使有行使圣职权的特别许可之行为。(3)学院,学系
~ of theology 神学院,神学系 一般来说指特别研究神学之学术机构。自中古时代以来,推广神学学术研究的机构。在西方传统学术界,神学院在大学制度中居领导地位。
Facundus (+571后) 法昆都斯 北非主教。在其著作《为保护三文件》(Pro defensione trium capitulorum)中,赞成「三文件」↗Three Chapters的内容,趋向奈斯多略派↗Nestorianism。于君士坦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 II↗附录三)后被开除教籍。另着有《公教信仰书信》(Epistola fidei catholicae, 568-569)等。
Fagius, Paul (1504-1549) 法吉乌斯 德国信义宗神学家、圣经旧约学家。其工作主要为希伯来文研究及旧约诠释。
Fagnani Boni, Prospero (1588-1678) 法尼亚尼 意大利教会法学家、思想趋向严格主义↗rigorism。着有《教会法或教令集五册绝对正确的批注》五册(Ius canonicum sive commentaria absolutissima in V libros Decretalium I-V, 1661),被称为「极明眼的盲博士」、「盲人千眼博士」↗Doctor Caecus Oculatissimus。
failure 失败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llere 使人失望、欺骗」,指事情的结果不如预期;人生过程中的一种负面经验。在基督信仰层面上,由于相信天主/上帝的救恩能力临在于人的有限与软弱中,使此负面事件得以成为新生命成长、彰显天主/上帝光荣的机会;如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死亡复活的逾越奥迹↗mystery, paschal(路廿四20-21;格前/林前一24-25;格后/林后十二1)。
Fairbairn, Andrew Martin (1838-1912) 费尔贝恩 苏格兰公理会神学家、神学思想趋于自由派。着有《有关宗教与历史哲学的研究》(Studies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nd History, 1876)、《罗马及安立甘大公教会》(Catholicism, Roman and Anglican, 1899)、《基督宗教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1902)等。
faith (1)信仰,信德,信心,信 人生中信任、信赖的基本态度,若缺乏此态度,则无法成为成熟、完全的人。在宗教层面上,指相信超越的奥迹或神的启示。在圣经中,信仰是整个宗教生活的根源,是天人交往,即天主/上帝启示与人的信仰,一体两面中的一面。旧约圣经中的古圣祖们,都以信仰来答复天主/上帝的启示及自我通传,成为信仰的表率(德四十四20;罗四11)。新约中,耶稣的一生是对天父信仰的完整表达(谷/可十四36),祂要求人信从福音(谷/可一15)。在初期教会的经验中,「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未见之事的确证」(希/来十一1)↗fides qua。 (2)信仰内容 指所相信的对象、事理及教义等。在基督宗教信仰中指:圣经、大公会议及教会训导权所宣布的基督宗教教义↗fides quae。
~ and reason 信仰与理性 指具有宗教信仰者,面对理性本身内在的能力与借着信仰接受外在教义的讯息之间张力,而在理性主义↗rationalism与信仰主义↗fideism间走中庸之道的态度。梵蒂冈第一、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I↗附录三)及若望保禄二世(Ioannes Paulus II↗附录一)在其通谕《信仰与理性》↗Fides et ratio中特别发挥之。
~ healing 信心医治 指依靠信心治疗疾病的行动。
~, act of 信仰的行为 ↗act of faith
~, actual 事实的信仰,实质的信仰 指当下的信仰生活状态。
~, analysis of 信仰分析 ↗analysis of faith
~, catholic (1)天主教的信仰 指天主教会信仰团体所建立的道理,其中有些来自传统,并非直接由圣经启示而来,如七件圣事↗sacraments、教宗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等。(2)大公信仰 指包容普世、全人类的基督信仰之一面。
~, christian基督徒信仰,基督信仰,基督宗教信仰 指接受耶稣基督↗Jesus Christ为救主的信仰。
~, confession of 信仰表白 ↗confession of faith
~, dead 死的信仰 指无爱德、无超性恩宠的信仰。与生活的信仰↗faith, living相对。
~, divine 靠天主的信仰[天],靠上帝的信仰[基] 指天主/上帝启示的信仰教义。
~, divine and catholic 靠天主及天主教的信仰[天],靠上帝及公教会的信仰[基] 因天主/上帝的启示及教会的训导权而有的信仰教义,如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教会圣统制、七件圣事等。
~, ecclesiastical 教会信仰 教会以其权威,借着不可错误的训导权↗church, infallibility of the 所定断的信理;如圣母升天、七件圣事的「七」件等。
~, efficacious 有效的信仰 所相信的内容产生行动效果。
~, explicit 显明的信仰 指已经明确发挥的信仰内容。与隐含的信仰↗faith, implicit相对。
~, fiducial 信赖的信仰 特别强调信仰的依靠面。在天主教会神学传统中,较重视信仰中接受启示真理的一面。马丁路德↗Luther于其称义↗justification的反省中,则提出信仰中的依赖、信托、依靠天主/上帝及其语言的另一面。
~, formal (1)型式的信仰 以清楚的语言「型」,表达信仰的基本内容「质」↗hylemorphism,如信经。 (2)形式的信仰 指宗教信仰生活只着重表面、形式化的一面。
~, formed  接受型式的信仰 指接受真理的内容,而以爱德为基本特质的信仰。
~, habitual 习惯性的信仰,成习的信仰 指信仰成为一种精神生活的基本态度。与具体的信仰行动↗act of faith为一体的两面。
~, historical 历史的信仰 (1)指由其它权威而来,对一般历史事实的基本信赖。(2)基督宗教信仰的历史过程性↗history of salvation。
~, implicit 隐含的信仰 指尚未明确发挥的信仰内容,但暗含、蕴存于一般信徒所普遍接受的教义之中者。如门徒已接受隐含于耶稣身上天人合一的奥迹。与显明的信仰↗faith, explicit相对。
~, in bad 以恶意,藉恶意 指刻意违反良心的状态;如基督徒故意地不遵守教会规定。与以善意↗faith, in good对立。
~, in good 以善意,藉善意 指依照个人良心而行动;但客观而言,也可能是错误的。与以恶意↗faith, in bad对立。
~, inductive 归纳的信仰 由许多具体经验,探寻其共同根源而获致的信仰。
~, infused 灌注的信仰 借着以水灌溉的图像,模拟↗analogy指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因其恩宠↗grace 与人同在所赐予的信仰能力。
~, justifying 成义的信仰,称义的信仰 唯有天主/上帝能给予、使人在祂面前成为义人的能力。↗justification、↗sola fide
~, living 生活的信仰 以希望、爱与行动,活出信仰的内容。与死的信仰↗faith, dead相对。
~, motive of 信仰的动机 推动人以其自由意志接受启示真理的各种事实。如:耶稣在世生活的超群出众质量、天主/上帝本身的可信性、殉道者的见证、教会的存在等。
~, preamble of 信仰的前导 指真实信仰生活开始前↗preamble的一切因素或条件,包括理性、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等方面。例如信仰动机、文化背景、个人体验、他人榜样等。
~, privilege of 信仰的特权 ↗privilege, Pauline
~, profession of 信仰宣布 宗教信仰团体或个人,在不同机会、场合中公开地表白信仰。
~, propagation of the 信仰传播 宗教信仰团体将自己所相信的真善美及救恩的教义,通传给四周的人。
~, reflective 反省的信仰 宗教历史中,某些信徒注重具体的信仰生活,某些信徒则不断思考自身信仰的来源、特质及目的。后者在神学上即可说是「反省的信仰」。
~, rule of 信仰准则 指建立信仰教义的基本标准,如圣经、传承、训导权、教会礼仪生活等。
~, salvific 救恩的信仰,得救的信仰 指带来与天主/上帝和好并分享其生命能力的信仰。
~, saving 救赎的信仰 ↗faith, salvific
~, science of 信仰的科学 有关信仰各方面的学问及研究,亦可称为神学。
~, true 真实的信仰
~, virtual 潜在的信仰 指尚未成「型」的信仰,如人以良心答复超越的伦理要求;实在而言,信仰已在其内发挥影响力。与型式的信仰↗faith, formal相对。
~, virtue of 信德 指天主/上帝赐予人,接受启示及救恩的超性能力↗virtue, supernatural。
Faith and Order Movement 信仰与教制运动 1921年由基督教国际宣教议会↗IMC于伦敦发起,为促进基督新教各教派合一的运动。1961年新德里(New Delhi)会议后,该议会决定与普世基督教协会↗WCC合并。
Faith and reason 《信仰与理性》 ↗Fides et ratio
faithful (1)信徒,教友,平信徒 指宗教团体中,除圣职人员之外的一般信友。(2)忠实的,诚心诚意的,信仰坚定的 ↗faithfulness
faithfulness 忠信,忠实,忠诚,信仰坚定 在以色列人的救恩史中,忠信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其一是天主/上帝对以色列子民的「忠信」(咏/诗一一七2);另一是天主/上帝要求祂的子民应完全的忠信,但事实上,以民却无法完全忠信地面对天主/上帝(依/赛四十二18)。新约强调,耶稣基督是完全而忠信的,祂的来临是为完成父的事业(谷/可十45;路廿四44),基督徒则效法耶稣基督的忠信(弟后/提后二11)。
Fal’kovs’kyj, Irynej (1762-1823) 法利科夫斯基 乌克兰辩论神学家、东正教会主教。着有手卷九十二本《基督东正教会信理辩论神学纲要》(Christianae Orthodoxae Dogmatico-Polemicae Theologiae ... Compendium,1802)等。
fall 堕落,沦落 指某物体由高处往低处坠落。此图像亦用以表达在精神、灵修、宗教信仰生活层面上退步、衰退的现象。
~ of man 人的堕落 指人类原祖父母的犯罪(创三1-24)↗sin, original
~, the 人的堕落 ↗fall of man
fallacy 谬误,谬论,谬见,逻辑谬误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指使人走向错误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的态度。在哲学上指不合逻辑、似是而非的推论。传统神学将撒旦、魔鬼视为天主/上帝与人类的敌人,他是引导人类走向谬误的恶势力。
fallen nature 堕落人性 ↗fall、↗fall of man
fallibility 可错误性,易错谬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llere 欺骗、狂妄」及「ibilis 能、可」,指一个能犯错误的状态。与不可错误性↗infallibility相对。
False Decretals 伪教令集 九世纪于今法国一带编写的文集,内容包括反对从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of Nicaea I↗附录三)以来,教宗们的信件、一些大公会议法典(大部份具真实性)及自教宗西耳维里乌斯一世(Silverius I↗附录一)至额我略二世(Gregorius II↗附录一)约四百年的教宗牧函。其目的为保护教区主教的权力、提高教宗首席权。在中古时代多以此文集为真,但1558年新教历史学家指出其伪造性,从此不被接受。
falsifiability  可否证性,可指出错误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lsus 错误、假、虚伪」、「facere 做、行」及「-bilis 可、能够」,指藉由严格的研究,可指出某一命题、假设、理论或教义的错误性。与↗verifiability相互补充。
~, principle of 可否证性原理,可否证性原则 学术研究工作的基本态度,即在批判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 critical的基础下,波佩尔↗Popper主张,认为任何一种经过严格证实或充分检证的理论,仍有被推翻或纠正的可能性。但学术界认为波氏的主张一方面有启发性,另一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与↗verifiability, principle of相互补充。
~, theory of 可否论证 指波佩尔↗Popper, Karl所提出的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经过严格证实或充分检证的理论,仍有被推翻或纠正的可能性。如牛顿↗Newton, Isaac的引力理论由爱因斯坦↗Einstein纠正。
falsification (1)窜改,伪造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lsus, fallere 错误、假、虚伪」、「facere 做、行」,指制造虚假事物的过程。(2)否证 指学术研究中,藉不同理由、种种证据,说明某一理论的错误性;或指出某一理论或教义的无根据、不合乎真理。
~, principle of 否证原理,否证原则 指哲学思想的基本要求,即以不同的理由,解释说明某一命题、假设、理论不能成立的原则。与检证原理↗principle of verification相互补充。
falsity 假,假理,虚伪 指错误的事实、状态。在基督信仰历史中,异端↗heresy为较严重的错误。与错误↗error相似。
Faludi, Franz (1704-1779) 福卢迪,法卢迪 匈牙利神学家、耶稣会会士。以圣歌、圣诗、戏剧等平民化的形式表达神学。从事神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为文学革新建立基础。
fama crescit eundo (拉)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fama exeundo crescit
fama exeundo crescit (拉) 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指某话语或事件经过人的传述,逐渐加油添醋而扩大。
Familiaris Consortio (拉) 《家庭团体》劝谕 标题为劝谕首句。若望保禄二世(Ioannes Paulus II↗附录一)于1981年第五届世界主教会议(1980)所颁发,内容论及基督徒的婚姻与家庭的具体情况与理想,将家庭称为「小型教会」。
familism 家庭主义,家族主义 指视家庭为个人存在的意义,即将个人的兴趣、需要、理想置于家庭之下的心态和主张。新旧约时代及某些文化皆以此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与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相对。
familists 家庭主义者 十六世纪于荷兰、英国等地发展的教派,着重爱为宗教的要素,邀请全世界不分宗教和种族,共同建立「爱的大家庭」,但遭禁止。
family 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文化、宗教培育的摇篮。在近日多元化的社会思想生活中,面对许多挑战与难题。
~ planning 家庭计划,计划生育 过去全球人口少,不需特别计划。近代人口急速膨胀,而地球资源有限,使生活空间日显狭窄。因此全体人类及宗教团体均达到一致共识,认为夫妇在建立家庭与生育计划方面,有责任注意各方面的整体因素。
, extended 扩展家庭 指由二对或二对以上有旁系亲属关系的同辈夫妇及其直系亲属所共同组成之家庭。
~, nuclear 核心家庭 指只有夫妇二人同住,或夫妻与其下一代未婚子女同住之家庭。
Family, Holy 圣家 指耶稣与他的母亲玛利亚/马利亚及养父若瑟/约瑟的三口之家(玛/太二14;路二4-7)。
fanaticism 狂热,狂信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num 庙」,指古代密教庙里许多狂热的仪式。一般宗教信仰历史中,时常出现对本身宗教缺乏整体观及有智慧判断能力的信徒。
Fang, Markus (1926-) 房志荣 中国圣经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旧约圣经,尤其是圣经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比较。编译及出版雷翁‧杜富↗Léon-Dufour, Xavier 之《圣经神学辞典》(1978)。着有《创世纪研究》(1972)、《旧约导读二册》(1995)等。
fantasm 空想,幻想 ↗fantasy
fantasy 幻想,狂想 此词源自希腊文动词「phainein 使显现」,表示使原来不可见的事物成为有形可见的。宗教信仰历史指出,由于宗教本身亦接触不可见的世界,于是有人以自己的想象,将宗教中的神明世界具体化。
, chiliastic 千禧年幻想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Engels, Friedrich所创的用语,指中世纪基督宗教一些神秘主义派别对千禧年主义↗chiliasm的解释。
Farel, Guillaume (William) (1489-1565) 法雷耳,法雷尔 瑞士西部法语系的宗教改革家、布道家。于日内瓦建立改革教会,并将加尔文↗Calvin吸引至日内瓦。着有综合说明基督信仰教义的《综合》(Le Sommaire, 1529)。另着有《论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真实用意》(Du vray usage de la Croix de Jésus Christ, 1560),清楚说明十字架的神学意义与教会传统中对物质十字架的敬礼。
Farley, Edward (1929-) 法利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神学家、特别注重基督信仰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着有《教会性的反省》(Ecclesial Reflection, 1982)、《善与恶》(Good and Evil, 1990)等。
Farmer, Herbert Henry (1892-1981) 法默 英国安立甘教会神学家。着有《世界与上帝》(The World and God, 1935)、《启示与宗教》(Revelation and Religion, 1954)、《圣言之仆》(The Servant of the Word, 1972)等。
Farrar, Frederick William (1831-1903) 法勒 英国坎特布里首席牧师。着有《基督生平》(Life of Christ, 1874)、《保禄生平与著作》(Life and Works of Saint Paul, 1879)及《永远的希望》(Eternal Hope, 1877),其中《永远的希望》一书因反对永罚的教义,引起辩论。
Farrer, Austin Marsden (1904-1968) 法勒 英国神哲学家、原为浸信会教友、后成为圣公会信徒。着有《有限和无限》(Finite and Infinite, 1943)、《信仰与思辩》(Faith and Speculation, 1964)等。
Farvaques, François (1622-1689) 法尔瓦克 比利时天主教神学家、奥古斯丁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圣事神学。与其它神学家辩论「人的悔改」时,主张悔改不应是害怕下地狱的下等痛悔↗attrition,而应以爱为出发点。并强调教宗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着有《为达到真理与爱的平衡之神学研究》(Opuscula theologica ad veritatis et charitatis stateram expensa, 1680-1683)等。
fascinating 魅力的,引人着迷的,醉心的 ↗fascination
fascination 魅力 此词源自希腊文动词「baskainein」,即拉丁文的「fascinare 迷惑、蛊惑、吸引」,表示一种令人着迷、神魂颠倒的吸引力。宗教学家以此词汇表达天主/上帝无限奥迹吸引人的一面(若/约十四7-8)↗mystery, awe-inspiring and fascinating。
fascinosum (拉) 魅力的,引人着迷的,醉心的 ↗fascination
fast 守斋,禁食,斋戒 斋戒在宗教生活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圣经中更叙述斋戒、祈祷和施舍是三个重要的行动,用以表达对天主/上帝的谦逊、希望和爱情(肋/利十六31)。耶稣也教训人守斋应十分谨慎,并趋向内心的义德(玛/太六17)。日后教会也忠于此传统,并强调真正的守斋是信德的斋戒(谷/可二19)。
~ discipline 守斋规则,禁食规则 包括大斋↗fasting与小斋↗abstinence,《天主教法典》↗CIC第1250-1254条,对大小斋有所规定:七岁以上需守小斋,每星期五不吃含肉的食物。廿一岁至六十岁健康的成年人必须守大斋,即于守大斋日只吃一顿饱饭,亦不可吃肉。
~, Eucharistic 圣体斋 天主教会传统中,因尊敬圣体的神圣性,规定欲领受圣体者,自子夜起不得进食、饮酒。本世纪,尤其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所推动的礼仪改革中,因对领圣体的观点及原则有所改变,而对守圣体斋的规定有所更动,已不如传统规定般严格,只要于领圣体前一小时不进食、不饮酒即可。
fasting 守斋,禁食,斋戒 ↗fast
fatalism 宿命论,命运论 指相信命运↗fate已经注定,并掌控人生,人的努力无法改变,因而对命运采取顺从的态度。基督宗教因相信位格的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以祂无限的爱创造人类,并赐给人自由与祂合作↗freedom and grace,因此不赞成此种理论。与预定论↗predestinarianism相关。
fatalist 宿命论者,命运论者 ↗fatalism
fate 命运,宿命,天命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ri 说」及「fatum 说好了、定好了」,指已经注定的、无法改变或逃避的事实。在哲学层面上,指宇宙中一种非位格性的、不可名状的、安排人生一切事物的力量。在宗教及神学层面上,指天主/上帝或神在人的自由合作之前所安排的一切↗fatalism。
Father (1)天父 圣经中旧约以父亲和丈夫的形象来描述天主/上帝↗God的权威和爱情。出埃及时,发挥了天主/上帝是以色列之父的观念。新约时耶稣也称天主/上帝为「天父」(谷/可十四36;若/约十七1),并强调天主/上帝对祂的子民显露出无限的慈爱。(2)神父 对天主教司铎的尊称。
father 父,父亲 自古以来,多数的民族及文化,视人类的生命以父亲为主要的根源。且男性体力较大,因此形成一种国家、文化皆以男性为主的父系社会。此事实影响各大宗教的传统生活及信仰表达。
~ of heresies 异端之父 指撒玛黎雅城行邪术的西满/西门术士↗Simon(宗/徒八9-25)。
~ of lies 谎言之父 指魔鬼(若/约八44)。
~ of Orthodoxy 正统信仰之父 指亚大纳修↗Athanasios。
~, spiritual 神师 指灵修生活上的指导者。
Father of the Church 教父 依据教会前七世纪的传统,以四个标准,衡量品评教父资格:(1)正统的教义,即在神学思想上维护、发挥正统信仰。(2)圣德的生活,即在灵修生活上圣德超群、普受景仰的圣职人员。(3)教会的认可,即在教会管理及礼仪上建立典范。(4)古代性,即为古代教会的主要人物。后期教会逐渐形成东、西方各四位重要领导性教父的说法,即四位希腊东方教父:亚大纳修↗Athanasios、巴西略↗Basilius of Caesarea、额我略纳齐盎↗Gregorios Nazianzus、金口若望↗Ioannes Chrysostomus,及四位拉丁西方教父:盎博罗修↗Ambrosius、热罗尼莫↗Hieronymus、奥古斯丁↗Augustinus、大额我略↗Gregorius Magnus。但亦承认其它思想家,相似于教父的贡献,如奥力振↗Origenes、德尔图良↗Tertullianusus等。
Father of the desert 沙漠隐修教父 早期教会隐居沙漠旷野修行的基督徒修道士,亦为修院生活之始。
Father, Apostolic 宗徒后期教父,使徒后期教父,使徒教父 曾与宗徒交往或接受宗徒教化影响的教会元老,如罗马的克雷孟↗Clemens、巴尔纳伯↗Barnabas、赫尔玛斯↗Hermas、依雷内↗Irenaeus、波利卡普斯↗Polykarpos和帕皮亚斯↗Papias等。
Fathers, Greek希腊教父 广义而言,指以希腊文写作有关基督神学及哲学作品,影响较为广泛的作者。狭义而言,指古代希腊教会中的四位思想的领导者及著作家,即亚大纳修↗Athanasios、巴西略↗Basilius of Caesarea 、额我略纳齐盎↗Gregorios Nazianzus、金口若望↗Ioannes Chrysostomus等。
Fathers, Latin 拉丁教父 指四位拉丁西方教父:盎博罗修↗Ambrosius、热罗尼莫↗Hieronymus、奥古斯丁↗Augustinus、大额我略↗Gregorius Magnus。
Fathers, writings of apostolic 宗徒后期教父著作[天],使徒后期教父著作[基] 指一、二世纪中期教父↗Fathers of the Church的著作。
Fatherhood of God 天主的父性,上帝的父性 (1)指父为其圣子的父性。↗Trinity (2)指天主/上帝为人类之父。↗Father
fatherhood 父性 指父亲的身份与资格。↗father
fatherland 故乡,本国,祖国 以父亲的故乡为主要标准,称呼自己的国家。在旧约圣经中,故乡在信仰和希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亚巴郎/亚伯拉罕离开他的故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以色列子民也经常体验到移居远方,在异乡漂泊的痛苦(咏/诗一三七1-6),因此以民期待一个统一的国土和新的耶路撒冷。耶稣也是如此,全心爱他的国家,并为这犯罪的城而哀哭(路十九41)。初期教会对祖国有更新的解释:「我们在此尘世没有永久的居所,我们应寻求将来的居所」(希/来十三14)。与祖国↗motherland相似。
Faulhaber, Michael von (1869-1952) 福耳哈贝尔,福尔哈贝尔 德国教父学家、天主教枢机主教。以信仰的态度抵抗希特勒的民族主义,同时反对暴力革命,促进政治和平,并强调女性的地位与重要性。依靠基督宗教的信仰,客观指出纳粹主义的弊端,但并非反对国家本身。于1937年为教宗碧岳十一世(Pius XI↗附录一)撰写《以热切的关怀》(Mit brennender Sorge)通谕,谴责希特勒的纳粹政府违反政教协议↗concordat。着有《光明的武器》(Waffen des Lichtes: Gesammelte Kriegsreden, 1918)、《时代的呼喊,天主的呼喊》(Zeitrufe, Gottesrufe, 1933)、《圣经中的妇女图像》(Charak terbilder der biblischen Frauenwelt, 1938)等。
fault 过失,错误,缺点 ↗error、↗sin
Faure, Jean Baptiste (Giovanni-Battista) (1702-1790) 福尔 生于居住于意大利的法国家庭、神哲学家、耶稣会会士。曾担任教宗神学顾问。其神学思想引起许多的辩论,因此一些文件被列于《禁书目录》↗Index of Prohibited Books中。着有《有关神学与教会法典的简短纲要》(Apparatus brevis ad theologiam et Ius canonicum, 1751)。在其《论信望爱选集》(Enchiridion de fide, spe et caritate, 1755) 中,批注奥古斯丁↗Augustinus的神学思想,激烈反对杨森主义↗Jansenism。
Faustinus (第四世纪) 福斯蒂努斯 古代拉丁神学家、罗马教会司铎。保护基督信仰,有人指其为萨培里主义↗Sabellianism者,遭其强烈反驳。着有《论三一天主/上帝或相反亚略派的信仰》(De Trinitate, sive de fide adversus Arianos, 约380)。
Faustus of Mileve (+400前) 福斯图斯 北非神学家。西方摩尼教重要之代表人物,早期的奥古斯丁↗Augustinus曾问教于他,但颇为失望而离开摩尼教。福氏被充军至海岛,为摩尼教辩护而写一著作,书中否认旧约及耶稣童年史,将耶稣复活视为寓意↗allegory的说法。奥古斯丁以《反福斯图斯二十三册》(Contra Faustum libri I-XXIII),逐句反驳福氏的神学立场。
Faustus of Riez (Reji, Regium) (410-约495) 福斯图斯 生于英国、任法国利兹(Riez)主。其重要著作《论天主的恩宠及人心灵的自由二册》(De gratia Dei et humanae mentis libero arbitrio libri duo, 475),一方面反对预定论↗predestinarianism,另一方面主张半白拉奇主义↗Semi-Pelagianism,认为无论在人信奉基督以前或以后,天主/上帝都不干涉人的自由意志,信仰的根源却完全在于天主/上帝的恩惠。另着有《论圣神》(De Spiritu Sancto, 471)等。
favor 恩惠,善意,宠爱 此词源自拉丁文动词「favere 帮助、保护、照顾」,圣经的启示及基督信仰的基本词汇,指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对受造界的温良慈善、包容眷顾及不断的支持。
favor fidei (拉) 信仰优先权 ↗in favorem fidei
favor iuris (拉) 法律优先权 ↗in favorem iuris
favour 恩惠,善意,宠爱 ↗favor
Fay, Pierre du (约1584-1639) 费伊,迪费伊 ↗Du Fay, Pierre
Faye, Eugène de (1860-1929) 费伊 法国神学家、改革宗牧师。研究范围为初期教会史、教父学与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着有《第二至第三世纪诺斯底主义之研究导论》(Introduction à l’étude du gnosticisme au IIe et au IIIe siècle, 1903)、《宗徒时代各地方教会之起源研究》(Étude sur les origines des églises de l'âge apostolique, 1909)等。
fear (1)恐惧,怕惧 指面对突然的危险或可怕的事件时,所产生的害怕情绪(谷/可四40-41)。(2)忧虑,担心 指人对未来不可知的事件感到挂念不安(玛/太六25-33)。(3)敬畏
~ of God 敬畏天主[天],敬畏上帝[基],敬畏神[文] 从信仰的层面来说,旧约的特征是敬畏的法律,主要在于天主/上帝的赫赫威严。新约开创了一种新的态度,不再是奴隶的恐惧,而是天主/上帝义子的爱的精神(罗八15)。
feast (1)庆节,节庆 一切的宗教都以不同的庆典作为敬礼的表达。基督宗教的庆典常以救恩为中心。旧约中信仰团体的庆典常与信仰生活、农业生活有关,其意义为庆祝、纪念往事、预许未来。新约时代,耶稣也参加当时犹太人的庆典,但祂赋予庆典更深的意义:祂的死亡与复活,成为新的巴斯卦羔羊↗lamb, paschal。教会也将礼仪年度的庆典集中在耶稣基督的逾越奥迹上。与庆祝↗celebration相似。(2)庆日,节日 在基督教会内,指为庆祝救恩历史中某个奥迹的节日,如耶稣诞生及死亡、复活、圣神降临等。
~ day (1)节日 ↗solemnity (2)庆日 ↗feast
~ of obligation 必遵守的节日 ↗days of obligation
~, proper 固有庆日 指某一国家、教区、教堂、修会团体、机构等专有的庆日。
feature 特征 指明显可见的性质。与特征↗characteristic相似。
Febronianism 费布罗尼乌斯主义,费布罗纽斯主义 十八世纪因创始者洪特海姆↗Hontheim之笔名费布罗尼乌斯↗Febronius而得名的德国天主教运动,主张教会是人间关怀伦理道德的社会组织,应归属国家管理。认为应限制教宗权力,提高主教的重要性。
Febronians 费布罗尼乌斯派,费布罗纽斯派 ↗Febronianism
Febronius, Justinus (1701-1790) 费布罗尼乌斯,费布罗纽斯 为德国神学家洪特海姆↗Hontheim的笔名。
Fechner, Gustav Theodor (1801-1887) 费希纳 德国心理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神学思想趋向泛心灵主义↗panpsychism的宇宙观,认为天主/上帝是宇宙的灵魂;致力于精神与物质的合一,直至一种神秘的境界。着有《美学导论》二册(Vorschule der Ästhetik I-II, 1876)、《心灵物理学因素》二册(Elemente der Psychophysik I-II, 1860)等。
Fecht, Johannes (1636-1716) 费希特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传道员。思想属于信义宗正统神学,一方面接受虔敬派↗pietism的宗教热忱,另一方面批判其极端的倾向。着有《肯定的及辩论的神学纲要》(Compendium universam theologicam theticam et polemicam complexum, 1740)等。
Feckes, Carl (1894-1958) 费克斯 德国神学家、天主教司铎。特别发挥神学历史及圣母学↗Mariology,并建立圣母学研究小组。着有《论基督徒寻求成全的教义》(Die Lehre vom christlichen Vollkommenheitsstreben, 1949)等。
Feder, Alfred Leonhard (1872-1927) 费德尔 比利时教父学家、神学历史学家、耶稣会会士。着有《儒斯定殉道者关于耶稣基督的教义》(Justins des Märtyrers Lehre von Jesus Christus, 1906)、《历史学方法教科书》(Lehrbuch der geschichtlichen Methode, 1924)等。
Feder, Johann Michael (1754-1824) 费德尔 德国圣经诠释学家、伦理神学家、古代教会著作翻译者、天主教司铎。神学思想受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的影响,其特色在于将神学思想应用于讲道↗preaching上。着有《耶路撒冷济利禄的作品翻译》(Übersetzung der Schriften Cyrills von Jerusalem, 1776)、《为天主教司铎实践神学期刊》三册(Praktisch-theologisches Magazin für katholische Geistliche I-III,1798-1800)等。
federal theology 盟约神学 ↗theology, covenant
federation 协会,联盟 ↗confederation
Federation of Asian Bishops’ Conferences 亚洲主教团协会 ↗FABC
Fédou, Michel (1952-) 费杜 法国信理历史学家、耶稣会会士。特别关注基督宗教与其它宗教与哲学的关系。着有《智慧与世界:奥力振的基督观》(La Sagesse et le monde : Le Christ d’Origène, 1995)、《依据基督信仰看其它宗教》(Les religions selon la foi chrétienne,1996)、《亚洲人看基督》(Regards asiatiques sur le Christ, 1998)等。
Feijóo y Montenegro, Benito Jerónimo (1676-1764) 费若 西班牙神学家、本笃会会士。著作多为文学类及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的具体问题。着有《普世、批判性戏剧》八册(El Teatro crítico universal I-VIII, 1726-1740)、《博学有趣的信件》六册(Cartas eruditas y curiosas I-VI, 1741-1760)等。
Feilmoser, Andreas (1777-1831) 法伊内摩瑟 奥地利圣经诠释学家、本笃会会士。神学思想趋向后世所发展的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着有《新约著作导论》(Einleitung in die Bücher des Neuen Bundes, 1810)等。
Feine, Paul (1859-1933) 法伊内 德国新教新约圣经学家。在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方面,在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及理性主义↗rationalism之间,主张平衡的中庸之道。着有《耶稣与保禄》(Jesus und Paulus, 1902)、《新约的神学》(Theologie des Neuen Testaments, 1910)、《新约的宗教》(Die Religion des Neuen Testaments, 1921)等。
Feiner, Johannes (1909-1985) 法伊纳 德国信理神学家、基本神学家、天主教司铎。促进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及会议后书籍的出版,与勒雷尔↗Löhrer主编《救恩奥迹:救恩历史性的信理神学纲要》五册(Mysterium Salutis: Grundriß heilsgeschichtlicher Dogmatik I-V, 1965-1976),另与菲舍尔↗Vischer, Lukas合编《新编信仰书:共同的基督信仰》(Neues Glaubensbuch: Der gemeinsame christliche Glaube, 1973),另着有《今日神学的问题》(Fragen der Theologie heute, 1960)等。
Felden, Emil (1874-1959) 费耳登,费尔登 爱尔撒斯神学家、信义宗牧师。主张政教各自独立自由,反对反闪族主义↗anti-Semitism。致力于为妇女的权利奋斗,并于1908年邀请妇女在圣堂中讲道。着有《教会的自由主义及极端主义》(Kirchlicher Liberalismus und Radikalismus, 1907)、《政教分离为良心的要求》(Trennung von Kirche und Staat als Forderung der Gewissensfreiheit, 1911)等。
Felder, Hilarin (1867-1951) 费耳德,费尔德 瑞士神学家、方济嘉布迁会士、主教。研究护教学↗apologetics及基督论。着有《耶稣基督—保护其默西亚地位及天主性》二册(Jesus Christus: Apologie seiner Messianität und Gottheit I-II, 1911-1914)、《护教学或基本神学》二册(Apologetica seu Theologia fundamentalis I-II, 1920)等。
Feldmann, Franz (1866-1944) 费耳德曼,费尔德曼 德国旧约圣经学家、天主教司铎。特别研究以色列的社会、宗教背景及智慧传统的特色,着有《依撒意亚先知书:翻译与批注》二册(Das Buch Isaias übersetzt und erklärt I-II, 1925-1926)、《智慧篇》(Das Buch der Weisheit, 1926)、《梅瑟前以色列的宗教、风俗及文化》(Israels Religion, Sitte und Kultur in der vormosaischen Zeit, 1917)等。
Feldmann, Josef (1878-1927) 费耳德曼,费尔德曼 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天主教司铎。早期研究宗教历史,后转入哲学界,着有《乐园与堕落》(Paradies und Sündenfall, 1913)、《现代宗教心理学》(Moderne Religionspsychologie, 1921)、《多玛斯阿奎纳与现代哲学》(Thomas von Aquin und die Philosophie der Gegenwart, 1924) 等。
Feldner, Gundisalvus (1849-1919) 费耳德纳,费尔德纳 奥地利神学教授、道明会会士。着有《论天主如何影响理性受造物的行动》(Die Lehre des heiligen Thomas über den Einfluß Gottes auf die Handlungen der vernünftigen Geschöpfe, 1889)、《多玛斯论人的自由》(Die Lehre des heiligen Thomas über die Willensfreiheit der vernünftigen Geschöpfe, 1890)等。
Felici, Pericle (1911-1982) 费利奇 意大利教会法典专家、天主教枢机。藉其教会法方面的研究,帮助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担任其秘书长,大公会议后从事《天主教法典》↗CIC的修改工作。着有《论如何解释教会刑法》(De iure poenali interpretando, 1938)、《大公会议的漫漫长路》(Il lungo cammino del Concilio, 1967)、《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司铎独身》(Il Vaticano II e il celibato sacerdotale, 1967-1969)等。
Felicissimus (+258) 费利奇西穆斯 北非迦太基(Carthage)天主教执事。在信仰团体纪律方面,反对迦太基主教西彼连↗Cyprianus较严格的立场,不接受教会对背教者悔改重新入教的规定。251年后被教会开除教籍。
Felix (拉,英) 斐理斯[天],菲力斯[基] ↗Fēlix
Fēlix (希Fh/lix) 斐理斯[天],菲力斯[基] 犹太的总督,原为喀劳狄皇母安多尼雅的奴隶,自由后娶罗马执政三杰之一安多尼的孙女为妻,为人凶狠恶毒(宗/徒廿三24)。
Felix I (269-274) 费利克斯一世 教宗。↗附录一Felix I。
Felix II (483-492) 费利克斯二世 教宗。↗附录一Felix II
Felix III (II) (483-492) 费利克斯三(二)世 教宗。↗附录一Felix III (II)。
Felix IV (III) (526-530) 费利克斯四(三)世 教宗。↗附录一Felix IV (III)。
Felix de Prato (约1460-1558) 费利克斯 意大利圣经学家、原为犹太教徒、后皈依天主教、成为奥古斯丁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希伯来文的圣经及其翻译问题,着有《译自希伯来文之拉丁文圣咏集》(Psalterium ex hebraeo latine redditum, 1515)、《希伯来文圣经加二种马所拉及塔尔古木译本,和辣彼的批注》二册(Biblia sacra hebraea cum utraque Masora et Targum, item cum commentariis rabbinorum I-II, 1518)等。
Félix de Urgel (+818) 费利克斯 西班牙乌尔赫尔(Urgel)主教,因赞成嗣子论↗adoptionism而遭教会谴责。以其《信仰表白》(Confessio fidei)宣布其正统信仰。
Fell, John (1625-1686) 费耳,费尔 英国教父学家、安立甘教会主教。神学研究中心为教父学,尤其是西彼连↗Cyprianus 及亚历山大的克雷孟↗Clemens of Alexandria,并为近代新约圣经文学批判铺路。着有《西彼连:被认定的及被描绘的著作》(Cyprian:Opera Recognita et illustrata…, 1682)等。
fellowship 团契,团体 因耶稣基督爱的诫命而形成的基督徒团体。
Felten, Joseph (1851-1929) 费耳腾,费尔腾 德国新约圣经诠释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研究新约的历史背景及教会历史中的思想家。着有《宗徒大事录翻译及诠释》(Die Apostelgeschichte, übersetzt und erklärt, 1892)、《新约历史背景或在耶稣及宗徒时代的犹太宗教及外教社会》二册(Neutestamentliche Zeitgeschichte oder Judentum und Heidentum zur Zeit Christi und der Apostel I-II, 1910)等。
feminine spirit of God 天主圣神的阴性面[天],上帝圣灵的阴性面[基] 今日妇女神学↗theology, feminist强调圣神↗Holy Spirit的女性幅度。
feminism 女权运动,女性主义 主张在政治、社会、文化、宗教各层面提高妇女地位及妇女主动参与的理念。此运动带来女性神学↗theology, feminist。
feminist theology 女性神学,妇女神学 ↗theology, feminist
Fendt, Leonhard (1881-1957) 芬特 德国神学家、原为天主教司铎、后皈依信义宗。面对当代复杂的政治、社会状况,特别致力于牧灵神学工作。着有《天主教信理的宗教力量》(Die religiösen Kräfte des katholischen Dogmas, 1921)、《实践神学在神学中的职位》(Die Stellung der Praktischen Theologie im System der Theologischen Wissenschaft, 1932)、《教理讲授》(Katechetik, 1935)、《实践神学纲要》三册(Grundriß der Praktischen Theologie I-III, 1938-1939)等。
Fénelon, François de Salignac de la Mothe (1651-1715) 费奈隆,弗纳隆 法国神秘主义神学家、文学家、坎特布里(Cambrai)总主教。强调灵修及神秘生活,认为神秘经验为个人恩宠生活自然成长的结果,与波舒哀↗Bossuet的灵修神秘阶级观念不同。其神学基本观念强调以天主/上帝为中心↗theocentrism,与贝吕勒↗Bérulle所强调的以「天主/上帝降生为人」为中心↗Christocentrism的主张不同。着有《圣人有关内在生活之原则的说明》(Explication des maximes des saints sur la vie intérieure, 1697)、《死人的对话》(Dialogues des morts, 1700)、《论牧人的职务》(Du ministère des pasteurs, 1688)、《论天主存在的专著》二册(Traité de l’existence de Dieu I-II, 1712, 1718, 1731)等。
Ferber, Nikolaus (约1483-1535) 费贝尔 丹麦辩论神学家、方济会会士。着有《反对当时异端之论证选集》(Locorum communium adversus huius temporis hereses enchiridion, 1528)、《神圣的福音教义综合》(Monas sacrosanctae Evangelicae doctrinae, 1529)等。
Ferchius (Ferchie), Matthaeus (Mate, Matija) (1583-1669) 费尔希乌斯 克罗埃西亚(Croatia)神学家、方济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思高学派↗School, Scotist。着有《论父子二位发圣神》(De personis producentibus Spiritum Sanctum, 1644)、《论圣子的生发》(De productione Filii Dei, 1650)等。
ferendae sententiae (拉) 待科绝罚 为依据法律宣判后,罪犯始受绝罚的制裁(《天主教法典》↗CIC第1314条)。与自科绝罚↗latae sententiae相对。
feria (拉) 平日 指基督宗教礼仪年度每周中六天工作的日子。依拉丁教会传统说法,因主日↗dominica为一周的第一天,而称所谓的「星期一」为feria secunda,即一周中的第二天。
ferment 发酵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ervere 烧开、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广义而言指某事物逐渐成长扩大。狭义而言则用以指酵母使面团膨胀;新约用此图像来模拟描述福音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及「天国」的成长(玛/太十三33)。
Fernández (Hernández) de Recalde, Pedro (约1527-1580) 费尔南德斯 西班牙神学家、道明会会士。曾参与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附录三),促进多玛斯学派↗Thomism思想的研究。
Fernández Truyols, Andrés (1870-1961) 费尔南德斯 西班牙圣经学家、耶稣会会士。促进罗马圣经学院的学术研究,建立〈圣经杂志〉(Biblica, 1920-),〈主的言语〉(Verbum Domini, 1921-)二种圣经杂志。在圣经解释方面乃第一位提出圣经的更丰富意义↗sense of Scripture, fuller者。着有《旧约文字批判简短导论》(Breve introducción a la crítica textual del Antiguo Testamento, 1917)、《圣经地理:耶稣的故乡》(Geografía bíblica: el país de Jesús, 1951)等。
Fernández, Antón (+1628) 费尔南德斯 西班牙信理神学家、圣经诠释学家。着有《旧约中神视的批注》(Commentarii in visiones Veteris Testamenti, 1617)等。
Fernández, Pedro (+1896) 费尔南德斯 西班牙神学家、奥古斯丁会会士。着有《神学教科书》(Cursus theologicus in usum scholarum, 1891-1895)、《论圣经的逐字灵感:批判-神学论文》(De verbali sacrorum Bibliorum inspiratione: dissertatio critico-theologica, 1883)等。
Fernando de Jesús (1571-1644) 费尔南多 西班牙神学家、圣衣会会士。着有《天主圣三专论》(Tractatus de Trinitate, 1606)、《圣经导论》(Proemium totius Sacrae Scripturae, 1625)等。
Férotin, Marius (1855-1914) 费罗坦 法国礼仪历史专家、本笃会会士。研究其于西罗斯(Silos)所发现的西班牙莫撒拉比礼仪(Mozarabic rite)手抄本,并着有相关著作,如:《莫撒拉比语圣事书及莫撒拉比抄本》(Le Liber mozarabicus Sacramentorum et les manuscrits mozarabes, 1912)等。
Ferrara 费拉拉 意大利城市名,佛罗伦萨大公会议(Council of Florence↗附录三)第二阶段(1438)的所在地。
Ferrari, Andrea Giacomo (Carlo) (1850-1921) 费拉里 意大利米兰(Milan)枢机主教、教授信理神学及伦理神学。着有《依据多玛斯思想的信理神学小总论》(Summula theologiae dogmaticae ad mentem Sancti Thomae, 1885)等。
Ferraris, Lucius (+1763前) 费拉里斯 意大利教会法典学家、方济嘉布迁会士。思想介于宽解主义↗laxismus与严格主义↗rigorism之间。着有《教会法典、审判、伦理、神学选集》八册(Prompta bibliotheca canonica, iuridica, moralis, theologica I-VIII, 1852)等。
Ferreira, Gaspard (1571-1649) 费奇观,费雷拉 葡萄牙神学家、耶稣会会士。1604年到中国北京传教。着有《圣经批注》八卷、《玫瑰经十五端》、《汉葡字典》等。
Ferreres, Juan Bautista (1861-1936) 费雷雷斯 西班牙伦理神学家、教会法典学家、耶稣会会士。着有《教会法典教科书》(Institutiones Canonicae, 1920)、《伦理神学摘要》(Compendium Theologiae Moralis, 1940)等。
Ferreri, Zaccaria (约1479-1524) 费雷里 意大利教会法典学家。由本笃会转入加尔都先会。研究中古时代大公会议文献,1511年出版康士坦斯大公会议(Council of Constance↗附录三)及巴塞尔大公会议(Council of Basel)文件,遭教会处以绝罚。后又与教会和好,并成为主教。着有《为当时的比萨会议辩护》(Apologia Sancti Pisani concilii moderni, 1511)等。
Ferrier, Jean (1614-1674) 费里埃 法国辩论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特别研究杨森主义↗Jansenism。着有《依诺森十世诏书所谴责的杨森主义》五册(Le jansénisme condamné par la bulle d’Innocent X I-V,  1654)、《最可信任的诡辩者对于伦理学中的意见的盖然性之主张》(Les sentiments des plus probables casuistes sur la probabilité des opinions dans la morale, 1659)等。
Ferriols, Roque J. (1924-) 费里奥斯 菲律宾神哲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借着哲学及文化的反省研究,促进本地化的菲律宾神哲学思想↗theology, Filipino。着有《哲学与宗教》(Pilosopiya ng Relihiyon)、《伦理与道德》(Etika et Moralidad, 1998) 等。
Ferruz, Jaime (约1517-1594) 费鲁斯 西班牙神哲学家。曾任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附录三)神学顾问。
fertility 生殖力,繁殖力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erre 带来、生、承受、结果实」,指万物生育繁殖的能力。在圣经中,首先指天主/上帝;因为天主/上帝本身是充满了深厚、丰富的繁殖力。祂也降福人及一切生物,给予生育繁殖充满大地的使命(创一28)。在信仰生活中,与多产性↗fruitfulness相似。
fertility-cult 生殖崇拜 指一般民间生活中有关婚姻、生产、种植、收割等的宗教仪式。
fertilization (1)受孕,受精,受胎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2)肥沃,多产
~, artificial 人工受孕 运用科技方法协助受孕的作为。此为今日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如精子银行、代理孕母等)之一。基督宗教伦理神学至今仍无一致看法。
~, external 体外受孕 指精卵不在生物体内结合。↗fertilization, in vitro
~, in vitro 在试管受孕 指精卵在体外的人工试管内结合,再移入母胎中。
fervent 热心的 ↗fervor
fervor 热心,热诚 此词源自拉丁文动词「fervere 燃烧」,指人在一般生活及宗教灵修中的热情与投入。
, religious 宗教热忱 指人在宗教灵修中所投入之热情。
Fessard, Gaston (1897-1978) 费萨尔 法国神哲学家、天主教教友。研究马克思↗Marx、齐克果↗Kierkegaard、黑格尔↗Hegel的思想。如同多玛斯将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与神学思想加以整合,他也致力于整合黑格尔思想与神学思想,革新了天主教神学的方法,成为后来政治神学↗theology, political的前锋。着有《圣依纳爵罗耀拉神操的辩证法》(Dialectique des exercices spirituels de Saint Ignace de Loyola, 1956)、《马克斯主义基督徒及解放神学》(Chrétiens Marxistes et théologie de la liberation, 1978)、《黑格尔、基督宗教及历史》(Hegel, le christianisme et l’histoire, 1990)等。
Fessler, Ignaz Aurelius (1756-1839) 费斯勒 奥地利神哲学家、历史学家、方济嘉布迁会士。后转入信义宗,并成为信义宗主教。思想趋向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后走向共济会↗Freemasonry思想。着有《有关宗教与教会之我见》三册(Ansichten von Religion und Kirchentum I-III, 1805)、《耶稣基督的心神》(Die Gesinnung Jesu Christi,1817)等。
Fessler, Joseph (1813-1872) 费斯勒 奥地利教会历史学家及教会法学家、天主教主教。任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附录三)秘书,着有《近代及未来的大公会议》(Das letzte und das nächste allgemeine Concil, 1869)、《教宗不可错误性之真伪》(Die wahre und die falsche Unfehlbarkeit der Päpste, 1875)等。
festina lente (拉) 快而慢吧!仓而不促! 奥古斯都↗Augustus皇帝的名言,指考虑各方因素,达到平衡的处事态度。
festum (拉) (1)节庆,庆节,庆祝 (2)庆日,节日 ↗feast
Festus (拉) 斐斯托[天],非斯都[基] ↗Porkios Festos
fetishism 拜物教,物神崇拜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facere 做」,后有「facticius 人造的」,经演变成为英文的「fetish 物神」。在宗教学指将神力归诸物质或人工作品的信仰,如将树木、石头等视为神一般的崇拜。与物魅崇拜↗animism相近。
fetus 胚胎 ↗embryo
Feuardent, François (1539-1610) 弗阿尔当 法国辩论神学家、方济会会士。特别研究圣经诠释学及教父学,并出版相关著作。着有《加尔文的神学体系》(Theomachia Calvinistica, 1604)等。
Feuerbach, Ludwig (1804-1872) 费尔巴哈,费尔巴赫 德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受黑格尔↗Hegel与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的影响,认为宗教的形成是源自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意愿。因此他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马克思↗Marx和恩格斯↗Engels,认为「物质是一切意识型态的基础」。着有《基督宗教的本质》(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 1841)、《从人学看神性、自由与不死性》(Gottheit, Freiheit und Unsterblichkeit vom Standpunkte der Anthropologie, 1890)等。
Feuillet, André (1909-) 弗耶 法国新约圣经学家、天主教司铎。与罗伯特↗Robert, André合作出版《圣经导言》(Introduction à la Bible, 1959)。另着有《保禄的基督论及圣经传统》(Christologie paulinienne et tradition biblique, 1973)、《在玛窦及路加福音耶稣童年史中的默西亚救主及其母亲》(Le Sauveur messianique et sa Mère dans les récits de l’enfance de Saint Matthieu et de Saint luc, 1990)等。
fiat (拉) 愿有,要有,希望如此 此词源自拉丁文动词「fieri 成为」,表示某事件应该以某权威者的意愿而发生。(1)天主/上帝创造天地时屡次说「要有光,就有光…」(创一3,14)。(2)答复天主/上帝的召唤、使命、派遣,如圣母答复天主藉天使的邀请,说「愿…成就吧!」 (fiat…)(路一38)。
Fibus, Bartholomäus (1643-1706) 费布斯 德国辩论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着有《为良心衰弱者的辩护,即指出为伦理判断安全感的肯定的盖然性之基础》(Apologia pro conscientiis infirmis, seu benigna responsio pro securitate dictaminis practici super certa probabilitate fundati, 1682)、《三部论证:天主对无神论者与外邦人;基督对犹太人与教外人;教会对异端者与分裂者》(Demonstratio tripartita: Dei adversus atheos et gentiles; Christi adversus iudaeos et paganos; Ecclesiae adversus haereticos et schismaticos, 1700)等。
Fichte, Alexandre (1558-1659) 斐希德,菲希特 法国辩论神学家、耶稣会会士。以其文学与哲学之基础,面对新教的辩论。着有《为圣座光荣而建的凯旋门》(L’arc de triomphe dressé à la gloire du Saint-Siège, 1640)、《成全默观的花朵》(Les fleurs de la parfaite contemplation, 1619)等。
Fichte, Johann Gottlieb (1762-1814) 斐希德,菲希特(父) 德国哲学家、先验唯心主义↗idealism的代表人物。他的哲学可分为两个时期:(1)约纳(Jena)时期:以伦理学为出发点、纯粹的思维为前提,代表著作有《论学者的义务》(Von den Pflichten der Gelehrten, 1794)、《论相信上帝管理世界的理由》(Über den Grund unseres Glaubens an eine göttliche Weltregierung, 1798)。 (2)柏林(Berlin)时期:以关于天主/上帝的神学理论为重点,将天主/上帝解释为「宇宙的无限道德意志」,代表著作有《人的使命》(Bestimmung des Menschen, 1800)、《科学理论》(Wissenschaftslehre, 1810)、《迈向幸福生活的指南》(Anweisung zum seligen Leben, 1806)等。
Fichte, Immanuel Hermann (1796-1879) 斐希德,菲希特(子) 德国哲学家、宗教学家。主张有神论↗theism,欲以天主/上帝三位一体的概念,推翻泛神论↗pantheism。着有《思辨神学或一般宗教学》(Die spekulative Theologie oder allgemeine Religionslehre, 1846)、《位格理念及个人不朽》(Idee der Persönlichkeit und der individuellen Fortdauer, 1855)、《有神论的世界观》(Die theistische Weltansicht, 1873)等。
Ficino, Marsilio (1433-1499) 菲奇诺 意大利神哲学家、语言学家、天主教司铎。第一位将柏拉图↗Platōn和柏罗丁↗Plotinus的作品翻译成西方语言,甚至促使了佛罗伦萨柏拉图主义的文艺复兴,影响欧洲思想甚巨。着有《柏拉图神学思想论灵魂的不死性及永福》(Theologica Platonica, sive de immortalitate animarum et aeterna felicitate, 1474)、《论基督宗教》(De Religione Christiana, 1477)等。
Ficker, Gerhard (1865-1934) 菲克尔 德国信义宗教会历史学家、特别研究宗教改革史。着有《中古时代晚期与宗教改革的关系》(Das ausgehende Mittelalter und sein Verhältnis zur Reformation, 1903)、《彼得文件:翻译与诠释》(Die Petrusakten: Übersetzt und kommentiert, 1904)等。
fictio iuris (拉) 虚构的法律,假定的法律 法律对甲事件有明文规定,但对相似甲的乙事件并无明文规定,因此以模拟的方式,将甲事件的法律规定应用于乙事件上来处理。
Fidei catholicae (拉) 《公教信仰》宪章 标题为宪章首句。教宗克雷孟五世(Clemens V↗附录一)于1312年维也诺大公会议(Council of Vienne↗附录三)颁布,面对伯多禄‧欧利约↗Petrus Ioannis Olivi有关耶稣基督神人二性及人学型质论↗hylemorphism的卅四条错误主张之澄清。
Fidei donum (拉) 《信仰的恩惠》通谕 标题为通谕首句。1957年教宗碧岳十二世(Pius XII↗附录一)所颁布,内容论及天主教的普世传教行动,强调主教对普世教会的责任,鼓励每一位教友关心教会宣扬福音的事业。
fidei proximum (拉) 近乎信理 ↗proximum fidei
fideism 信仰主义 (1)于十九世纪理性主义↗rationalism思想氛围中所产生的反动思想潮流,主张启示真理及救恩事件,只可凭信仰↗faith而非凭理性来了解与接受。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附录三)的《天主之子》宪章↗Dei Filius排斥此主张而强调信仰与理性的相互配合补充。(2)十九世纪末跟随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与新康德主义↗Neo-Kantianism的某些法国改革宗神学家,如萨巴捷↗Sabatier, Louis Auguste,主张信仰分为主观的、感觉性的、体验性的信仰,及象征性的教条信仰两方面。前者为得救的信仰,后者则为得救无益。
fidelity 忠信,忠实,忠诚,信仰坚定↗faithfulness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