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典

P-3 (Pharisaism-porter)


 法利塞主义 原指法利塞人(见下条)道德严谨、忠心守法,并极其尊崇圣经传统、关心民众信仰生活的精神。后指:专务宗教外表之事、热心法律条文、行善求自救之报赏等态度。
Pharisees 法利塞人 指以色列人中的某一群人,包含经师、法律学士和司祭,他们组织成宗教协会,目的在维持他们对法律的忠信及热忱↗Pharisaism。旧约中玛加伯时代的法利塞人,曾勇毅反抗外教人(加上二42)。但日后部分的法利塞人却过于偏激,甚至成为伪君子「粉白的坟墓」(玛/太廿二27),于是法利塞人就成为任何关闭自守、固步自封典型的代表。新约中,耶稣与法利塞人多有来往,也有人公开保护耶稣 (若/约七50),耶稣也赞赏他们的热忱。与注重政治团体之撒杜赛人↗Sadducees对立(宗/徒二十三6-8)。
Pharmakidis, Theoklitos (1784-1860) 法尔玛奇迪斯 希腊神学家、东正教会司铎。在其著作《辩护》(Apologia, 1840)中,主张希腊教会的独立性。其它的著作散见于杂志中。
Phassur (拉) 帕市胡尔[天],巴施户珥[基] ↗Pashhur
Phēlix (希Fh/lix) 斐理斯[天],菲力斯[基] ↗Felix
Pheniel (希伯laeWnp.) 培奴耳[天],昆努伊勒[基] ↗Phanuel
phenomenalism (1)现象主义,表象主义 认为现象是认识的唯一对象,即人所认知只是表象或现象,而非存有物的本身;也认为现象是唯一的实在界。(2)现象论 指有关研究对外在事物本身之知觉的一种态度。
phenomenology 现象学 广义而言,指对一切的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归类的一种学问。狭义而言,指由哲学家黑格尔↗Hegel创造之概念,继由胡塞尔↗Husserl发挥的一种学说,即以科学、哲学的态度,研究现象或在意识中显示自己的现象之学问,此态度影响近日的宗教学及神学,即在阐明某个奥迹时,应注意具体社会、宗教、灵修情境中的现象↗method, inductive,以免由上而下思考方法↗method, deductive停留于抽象的概念世界中。
~ of religion 宗教现象学 ↗phenomenology
phenomenon (1)现象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hainesthai 显现」,为「phainein 指出、显出」的被动式,指外在世界之现象,对人的五官之影响。(2)迹象 特别事物,所显示出的独特情况。
Phēstos (希Fh/stoj) 斐斯托[天],非斯都[基] ↗Festus
Phigellus (拉) 非革罗[天],腓吉路[基] ↗Phygelos
Philadelphia Confession 费城信条 浸信会于1677年发表,1689年再宣布,为信徒信仰依循之信条。
philanthropy (1)仁爱,博爱,慈善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hilein 爱、关爱、友爱」、「anthrōpos 人、人类」,指对人类广施博爱、慈爱的一种态度。(2)慈善事业,慈善团体
Philaret, Wasilij Michailovitsch Drozdov (1782-1867) 菲拉列特 俄罗斯神学家、讲道家、东正教教省总主教。致力于教理讲授及圣经出版。着有《详细之基督徒的教理》(Prostrannyj christianskij katichizis, 1880)等。
Philastrius of Brescia (+约397) 菲拉斯提乌斯 生于地中海东部辩论神学家。致力于对抗当时的异端。着有《论异端者之书》(Liber de haeresibus, 383-391)等。
Philemon 费肋孟[天],腓利门[基] 宗徒时代哥罗森城的教友,保禄/保罗曾大为赞赏他的爱德(费/门八)。
Philemon 《费肋孟书》[天],《腓利门书》[基] 新约保禄/保罗宗徒书信之一,为保禄/保罗致费肋孟的简短书信,表达了保禄/保罗爱人的胸怀及对奴隶制度的看法,他虽未反对奴隶制度,但强调应以手足之情的基督精神,生活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
Philetus 非肋托[天][基] 与依默纳约倡导异端学说,保禄/保罗特别警告弟茂德/提摹太应提高警觉(弟/提后二17-18)。
Philip 斐理伯[天],腓力[基],菲利普[文]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hilein 喜欢、爱」及「hippos 马」,指爱马者。圣经中以此为名者如:(1)斐理伯二世,马其顿的国王,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政治及军事家(加上一1,六2)。(2)斐理伯五世,马其顿王,其父为德默特琉二世(加上八5)。(3)叙利亚国王安提约古四世的朋友(加上三32)。(4)安提约古四世委任犹大的总督(加下五22)。(5)大黑落德与玛黎安乃/所生的第二个儿子(玛/太十四3-12;谷/可六17)。(6)大黑落德/希律与克娄帕特辣/希罗底的儿子,为一分封侯(路三1)。(7)宗徒之一,贝特赛达/伯赛大人,与安得肋/安得烈、伯多禄/彼得同乡(若/约一43-48;宗/徒一13)。(8)初期教会耶路撒冷帮助宗徒的七位执事之一(宗/徒六5)。
Philipp, Wolfgang (1915-1969) 菲利普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致力于系统神学的研究,主张缓和主义↗irenism。着有《今日世界上之基督教派》(Die Christlichen Kirchen in der Welt, 1951)、《基督宗教的绝对性及人学的综合:为学术性的缓和主义建立基础》(Die Absolutheit des Christentums und die Summe der Anthropologie: Grundlegung der Wissenschaftlichen Irenik, 1959)等。
Philippe de Harvengt (1100-1183) 菲利普 法国神学家、熙笃会会士。致力于从神密灵修的角度解释圣经及发挥其神学思想。促进圣职人员的培育。着有《雅歌批注》(Commentaria in Cantica Canticorum)、《有关第一个人(亚当)救恩之答复》(Responsio de salute primi hominis)、《论圣职人员的培育》(De institutione clericorum)等。
Philippe de la Trinité (1603-1671) 菲利普 法国神学家、圣衣会会士。神学思想依据多玛斯↗Thomas Aquinas,特别发挥神秘神学思想。着有《神秘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ae mysticae, 1656)、《从世界开始之年代记》(Generalis chronologia ab initio mundi, 1663)等。
Philippe le Chancelier (约1160-1236) 菲利普 法国神学家、讲道家、天主教总执事。着有《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 1232)、《论善之大全》(Summa de Bono)等。
Philippians 《斐理伯书》[天],《腓立比书》[基],《菲利普书》[文] 新约保禄/保罗宗徒书信之一,记述保禄宗徒以耶稣的逾越奥迹为中心的信仰生活,充满对斐理伯人的友谊与感情。
Philippists 裴理学派 指跟随信义宗梅朗东↗Melanchthon, Philipp的思想之神学运动。
Philippos (希Fi,lippoj) 斐理伯[天],腓力[基],菲利普[文] ↗Philip
Philippus (拉) 斐理伯[天],腓力[基],菲利普[文] ↗Philip
Philips, Gérard (1899-1972) 菲利普 比利时神学家、天主教司铎。担任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神学顾问。以其神学委员会副秘书身份,影响梵二之三宪章,即《论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DV,《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GS,尤其是《论教会教义宪章》↗LG;特别强调教友在教会中的使命、圣母论与基督论的结合、教会论与圣神论的整体化。其著作《梵二大公会议中之教会与其奥迹》(L’Église et son mystère au deuxième concile du Vatican, 1967-1968),为梵二教会宪章之标准批注。
Phillips, George (1804-1872) 菲利普斯 德国教会法典学家。运用教会权威的三个范围:导师、司祭与牧人,为教会法典提出神学基础。着有《教会法典》(Kirchenrecht I-VII, 1845-1872)等。
Philologos (希Filo,logoj) 非罗罗哥[天],非罗罗古[基] ↗Philologus
Philologus (拉) 非罗罗哥[天],非罗罗古[基] 罗马城的教友,保禄/保罗的朋友(罗十六15)。
philology (1)文献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hilein 爱、喜欢」及「logos, logia 言、语言」,指特别研究各种文件集之「词」、「字」的来源、意义的学问。(2)语文学,语言学 今日较少使用此种解释。指专门研究各国家、民族语言的学问。
Philon (Philo) (约主前20-主后50) 斐洛,斐罗,费隆 亚历山大犹太哲学家、作家。致力于将希腊的伦理、哲学与耶稣的教训加以整合,并以寓意↗allegory方法解释圣经。着有《梅瑟生平》(On the Life of Moses)、《亚巴郎》(Concerning Abraham)、《论十诫》(On the Decalogue)、《论赏罚》(On Rewards and Punishments)、《论默观生活》(On the Contemplative Life)等。
Philopon(os), Ioannes (六世纪) 菲利波努斯 亚历山大哲学家、神学家。致力于将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的思想带入基督教会团体中。因不清楚分「性体」↗nature与「自立体」↗hypostasis的特色,而主张天主有三个性体,或基督内有一个性体↗monophysitism。
Philosophem (德) 哲学命题,哲学论点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hilein 爱、喜欢」、「sophia 智慧」及「phanai 说话、说出」,指哲学家所提出之原则性的观念与主张。
philosophia (拉) 爱智,哲学 ↗philosophy
~ Christi 基督哲学 指自教父时代以来的一种说法,整个基督宗教的思想与人生观。从中古时代以来,因为日益发挥整体性的哲学系统,而逐渐较少采用此说法。与近代所提出的基督徒哲学↗philosophy, Christian,即是否在信仰基础上可发挥真实的哲学,有所分别。
~ entis 存有哲学 ↗philosophy of being
~ experimentalis经验哲学,实验哲学 ↗philosophy, experimental
~ naturalis 自然哲学↗philosophy, natural
~ patristica 教父哲学↗philosophy, patristic
~ perennis 永恒哲学,恒久哲学↗philosophy, perennial
~ practica 实践哲学 ↗philosophy, practical
~ prima 第一哲学 ↗prote philosophia
~ rationalis 理性哲学↗philosophy, rational
~ theoretica理论哲学↗philosophy, theoretical
philosophical (1)哲学的,研究哲学的 (2)哲学家的 (3)达观的
~ anthropology 哲学人类学,哲学的人学↗anthropology, philosophical
~ doubt 怀疑哲学,哲学疑问
~ method 哲学方法 ↗method, philosophical
~ system 哲学体系 ↗system, philosophical
~ theology 哲学的神学 ↗theology, philosophical
philosophy 哲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hilein 爱、喜欢」及「sophia 智慧」,指人对智慧的爱好,即对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对别人、对自己所进行的系统反省,以及所提出人生的终极问题与答复。依据实在界的多元性,哲学也分不同的范围及课题。
~ and theology 哲学与神学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 of action 行动哲学 指有关行动↗action所发挥之哲学理论。
~ of beauty and art 审美哲学,美学 指有关审美及艺术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研究与反省。
~ of being 存有哲学 指有关研究存有物的本质、特征和秩序的学问。 ↗ontology
~ of culture 文化哲学 指对人类文化↗culture的现象、多元及变迁的基本反省。
~ of God 神之哲学 依据形上学↗metaphysics的推论,指出神的存在、属性及其奥秘性。
~ of history 历史哲学 指有关人类历史↗history过程的综合性反省。在人文科学有历史学派↗School, Historical。在宗教学的层面有宗教历史学派↗School of the History of Religion。在基督宗教层面上,则特别发挥救恩历史↗salvation, history of的思想。
~ of language 语言哲学 指近代哲学思潮的主流之一,特别发挥语言在个人、团体、人类生活中的角色及意义。
~ of law 法律哲学 指有关人类社会的基本因素,即制度、规范、法律的意义、作用与限制之反省。
~ of life (1)人生哲学 指有关人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本反省与教学课程。(2)生命哲学 指特别发挥生命本身之来源、意义及奥秘的学问。
~ of man 人类哲学 ↗anthropology, philosophical
~ of mind 心灵哲学,心智哲学 指探讨人类心智↗mind之特色、功能及多面性的基本问题。
~ of nature 大自然哲学 ↗ecology, philosophical
~ of process 过程哲学,历程哲学 ↗philosophy, process
~ of religion 宗教哲学 ↗religion, philosophy of
~ of religion, existential 存在思想的宗教哲学 指从存在哲学↗philosophy, existential的角度,来发挥有关宗教意义的学问。↗existentialism
~ of science 科学哲学 指对科学意义及学术界之地位的学问,与科学理论↗science, theory of相关。
~ of value 价值哲学 指人类社会生活、善恶判断↗value、伦理道德及人格成长之基础性的反省。
~, analytic 分析哲学 指由欧美哲学家摩尔(Moore, G.E.)、罗素↗Russell, B.及维根斯坦 ↗Wittgenstein等所发挥的学术派别,它是以语言与逻辑分析为主,讨论问题时必须先厘清字的用法与意义,增加学术研究的严格性,影响基督宗教中的神、哲学研讨。
~, Chinese 中国哲学 一般来说指包括与西方哲学接触以前所开创或讨论的各类型哲学命题。其中包括中国原有之儒家、道家思想,以及从印度转入之佛家思想、接受西方哲学影响却仍以传统中国哲学题材为主的一切思想体系均属之。
~, Christian 基督徒哲学,基督宗教哲学 指在启示信仰与圣经以及理性思考之间的学术反省。
~, critical 批判哲学 一般而言,指一种思想态度,它预先探察人类的认识能力及其界限。依据此态度决定思辨哲学与形上学的命运。因此它是界于教条主义与怀疑论的哲学思考方式。
~, deductive 演绎哲学 从包容整个实在界的基本原则,逐渐推论至场合及脉络的具体现象↗method, deductive。与归纳哲学↗philosophy, inductive相对。
~, eastern 东方哲学 指一切综合于东方思想,即印度、马来、中国、韩国、日本等文化所发展的哲学体系。与西方哲学↗philosophy, western相互补充。
~, ecological 生态哲学,环境哲学 指依据人类的理性,作有关生态环境↗environment与人类地球生存的终极关怀之基本系统反省。与生态神学↗theology, ecological相互补充。
~, existential 存在哲学 指十九世纪后半所发展的哲学体系,它批判德意志唯心论↗Idealism, German,强调个人存在及存在深度的学术反省。↗existentialism
~, experiential 经验哲学 指经由观察具体的生活经验,发挥哲学体系,逐渐走向整体性的人生观、宇宙观。
~, experimental 实验哲学 指特别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系统实验为哲学反省的基础。与经验哲学↗philosophy, experiential相似。
~, inductive 归纳哲学 从具体的场合或脉络的现象,渐渐推论至包容整个实在界的原则↗method, inductive。与演绎哲学↗philosophy, deductive相互补充。
~, Jewish-Greek 犹太希腊哲学 指犹太人,如斐洛↗Philo,接触希腊文化,所发挥的哲学反省。
~, moral 道德哲学,伦理哲学 指依据人类的理性,作有关良心、人生终极关怀的系统反省。与伦理神学↗theology, moral相互补充。
~, natural 自然哲学 广义而言指依据纯理性所发挥之哲学体系,与依据启示的神学相对。狭义而言指有关自然界,如生命意义、进化等基本问题之系统反省,此为整体哲学领域的部分。
~, neo-scholastic 新士林哲学,新经院哲学 指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的天主教哲学家,如马雷夏↗Maréchal、科雷特↗Coreth等,面对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理性主义↗rationalism、唯心论↗idealism及康德↗Kant的认识论↗epistemology等哲学思潮,重新反省及革新传统士林/经院哲学↗philosophy, scholastic。
~, patristic 教父哲学 指东、西方教父们所发挥之神学体系中所包含的哲学概念。
~, perennial永恒哲学,恒久哲学 此词源自拉丁文「per 通、经」及「annus 年」,从字面意义而言,指经过年复一年连贯的哲学传统。广义而言,指整体人类所认同的人生智慧、做人原则与终极关怀等。狭义而言,指从古代希腊哲学,直至今日基督宗教、士林/经院哲学↗philosophy, scholastic的传统。
~, practical 实践哲学 指做人、建立社会、治理国家、平天下的应用性的原则体系。与理论哲学↗philosophy, theoretical相互补充。
~, process 过程哲学,历程哲学 十八世纪以来,以黑格尔↗Hegel的哲学思想为基础,怀特海↗Whitehead为倡导者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想运动,其特征在以过程或变化作为解释事物的主要因素。
, rational 理性哲学 指有关人类的精神生活,如灵魂、理智、意志、记忆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
~, scholastic 士林哲学,经院哲学指士林/经院学派↗Scholasticism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与士林/经院神学↗theology, scholastic相互补充。
~, theoretical 理论哲学 指做人、建立社会、治理国家、平天下的思辨性的概念体系。与实践哲学↗philosophy, practical相互补充。
~, transcendental 先验哲学,超验哲学 指以康德↗Kant为首的形上学,即研究人的认识行动所包含的先验因素,如其十二范畴等。康氏以后的神、哲学家,如马雷夏↗Maréchal、拉内↗Rahner, K.等,研究人一切行动内在有超越倾向的基本条件的学术体系。与先验神学↗theology, transcendental相互补充。
~, western 西方哲学 指一切综合于西方思想,即欧洲、美洲、非洲等文化所发挥的哲学体系。与东方哲学↗philosophy, eastern相互补充。
Philoxenus of Mabbug (440-523) 菲洛泽努斯 叙利亚神学家、教省总主教。神学思想强烈主张调一性论↗monophysitism。其著作由后世出版《信理神学:论菲洛泽努斯三位一体、降生为人奥迹之三册》(Dogmatica: Philoxeni Mabbugensis tractatus tres de Trinitate et Incarnatione, 1907)等。
Phinees (希Fineej) (拉) 丕乃哈斯[天],非尼哈[基] ↗Phinehas
Phinehas (希伯sx'n>yPi) 丕乃哈斯[天],非尼哈[基] 圣经中三个人的名字:(1)厄肋阿匝尔/伊莱贾撒的儿子,亚郎/亚兰的孙子,梅瑟/摩西时代的一位司祭,有强烈热忱及宗教感(户/民廿五6;德四十五23)。(2)厄里/以利的两个不肖子之一,与其兄弟曷弗尼/何弗尼同在史罗作上主的司祭(撒上一3)。(3)充军归来后的肋未司祭,受厄斯德拉委托,管理圣殿(厄上/拉八33)。
Phlegōn (希Fle,gwn) (拉) 弗肋贡[天],弗勒干[基] 罗马初期教会的一位教友,保禄/保罗在书信中曾特别问候了他(罗十六14),伪经曾记载他曾是耶稣七十二门徒之一,并被祝圣为玛辣通城的主教。
Phoebe (拉) 福依贝[天],非比[基] ↗Phoibē
Phoibē (希Foi,bh) 福依贝[天],非比[基] 格林多/哥林多的海港耕格勒/坚革哩教会的一位女执事,保禄/保罗曾以隆重的方式问候她,并嘱托罗马的教友要尽心照顾及尊敬她(罗十六1-2)。
Phortounatos (希Fortou,natoj) 福突纳托[天],福徒拿都[基] ↗Fortunatus
Photiphar (希伯rp;yjiAP) 普提法尔[天],波提乏[基] ↗Potiphar
Photiphera (希伯rp;yjiAP) 颇提斐辣[天],波提非拉[基] ↗Potiphera
Phōtios (约810-893/4) (希Fw,tioj) 佛提乌斯[天],傅丢斯[基],佛提乌[文] 君士坦丁堡神学家、东正教会主教。对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与「及由子」↗Filioque的解释与主张,造成希腊教会与罗马教会的分裂。其著作《有关圣神的奥秘说明》(Peri tēs tou hagiou pneumatos mystagogias, 264-541)成为希腊教会在圣神如何生发的问题上,反对拉丁教会的参考数据。另着有《图书馆》(Bibliotheca Myriobibliōn),意为万本书,其中包含各种抄写手记与神学反省的纪录。
Photius (约810-893/4) 佛提乌斯[天],傅丢斯[基],佛提乌[文] ↗Phōtios
Phoul (希Foul) 普耳[天],普勒[基] ↗Pul
phronēsis (希fro,nhsij) 实践知识,识见,思虑
Phul (拉) 普耳[天],普勒[基] ↗Pul
Phygelos (希Fu,geloj) 非革罗[天],腓吉路[基] 亚细亚的一位教友,厄弗所/以弗所人,是一位有地位的人,保禄/保罗坐监时,曾抱怨非革罗/腓吉路离弃了他(弟/提后一15)。
phyletismus (拉) (1)东方教会的独立运动 (2)非独立民族对独立教会的要求
physical (1)实质的,实物的,物性的,有形的,形下的 与物质的↗material有关,但范围更大。(2)自然的,天然的(3)物理的 ↗physis
~ reality 实质的实在界,形下的实在界 与形上的实在界↗reality, metaphysical相对。
~ reality-in-itself 实质的实在界本身,形下的实在界本身 ↗reality-in-itself, physical
~ world 实质的世界 ↗world, physical
physics 物理学
physiology 生理学
physis (希fu,sij) 性体,本性,性质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hyein 发展、生产、发挥」,指使某一存有物之所以为其特性的动力与原则。此词汇应用于学术界,成为基本的概念,如形下↗physical、形上↗metaphysical、一性论↗monophysitism等说法。
Physiologos (希Fusiolo,goj) 《大自然之书》为公元二世纪下半,译为多种古代及中古时代的语言之无名著作。书中用预像论↗typology的思维方式,以物质、植物、动物…的典型,描绘天主、耶稣基督、受洗、魔鬼、复活等奥迹。
pia causa (拉) 慈善事业,遗言
piacular (1)赎罪的,补赎的,补罪的 (2)赎罪祭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piare 献祭、赎罪、补偿」,指与除免罪恶祭献有关的行动、工具或态度。
piaculum (拉) (1)赎罪,补赎,补罪 (2)赎罪祭 ↗piacular
Piccolomini, Alessandro (1508-1578) 皮科洛米尼 意大利神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天主教助理主教。致力于研究阳历的修正与将古典希腊、拉丁著作译为意大利文。早期曾着有《拉法埃拉或有关女人的礼貌之对话》(Raffaella o dialogo delle creanze delle donne, 1539),颇受一般社会的欢迎。
Pichler, Johann Evangelist (1860-1927) 皮希勒(兄) 奥地利教理讲授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教理讲授↗catechesis的革新。着有《生命的道路》(Der Weg zum Leben, 1919)、《天主教教理》(Katholisches Religionsbuch, 1923)等。
Pichler, Vitus (1670-1736) 皮希勒 德国辩论神学家、法典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反对自然神论↗deism,强调真实宗教的启示性。着有《辩论神学综论》(Cursus theologiae polemicae universae, 1713)、《教会法典索引》(Epitomē iuris canonici, 1755)等。
Pichler, Wilhelm (1862-1938) 皮希勒(弟) 奥地利教理讲授学家、天主教司铎。与其兄致力于教理讲授↗catechesis的革新。着有《公教会的教理讲授》(Katechismus der katholischen Religion, 1928)、《论教理讲授方法》(Zur Methode des Religionsunterrichts, 1935)等。
Pico della Mirandola, Giovanni (1463-1494) 皮科 意大利哲学家、文学家。致力于以九百个命题,将一切主流哲学传统与宗教教义整合为一体的思想体系。在其著作《七册》(Heptaplus, 1489)中,将犹太传统与基督宗教传统整合。另一演讲〈论人的尊严〉(De hominis dignitate, 1496),成为近代人权宣言的蓝本。
Pictet, Bénédict (1655-1724) 皮克泰 瑞士神学家、改革宗牧师。神学思想属于改革宗正统派的代表。着有《基督宗教伦理学》(La morale chrétienne, 1683)、《基督宗教神学》(La théologie chrétienne, 1702)等。
Pier Damiani (1007-1072) 伯多禄‧达米亚尼[天],彼得‧达米亚尼[基] ↗Petrus Damiani
Pichon, Jean (1683-1751) 皮雄 法国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激烈反对杨森主义↗Jansenism,肯定教友们可常领圣体。着有《耶稣基督及教会有关常领圣体的精神》(L’Esprit de Jésus-Christ et de l’Église sur la communion fréquente, 1744-1747)等。
Pieper, Josef (1904-1997) 皮珀 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天主教平信徒。主张人对实在界的经验,事实上包含向启示宗教、神学开放的哲学精神,并发挥人之基本品德。着有《事物的真理:中古时代人学的研究》(Wahrheit der Dinge Eine Untersuchung zur Anthropologie des Hochmittelalters, 1947)、《论传统的概念》(Über den Begriff der Tradition, 1958)、《论爱》(Über die Liebe, 1972)等。
Pieris, Aloysius (1934-) 皮里斯 斯里兰卡神学家、耶稣会会士。思想中心为基督宗教与亚洲宗教的交谈,致力于基督信仰在佛教的环境中本位化↗inculturation的工作,特别发挥亚洲性之解放神学↗theology, liberation。着有《亚洲的解放神学》(An Asian Theology of Liberation, 1988)、《火与水:亚洲佛教与基督宗教的基本课题》(Fire and Water :Basic Issues in Asian 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1996)、《为贫穷人的天主之国:归根于耶稣》(God’s Reign for God’s Poor: A Return to the Jesus Formula, 1999)、《服务的神秘思想与生活》(Mysticism of Service, 2000)等。
Pierre d’Ailly (1351/2-1420) 伯多禄‧阿伊, 彼得‧阿伊 ↗Petrus d’Ailly
Pierre de Poitiers (约1130-1205) 伯多禄‧普瓦捷, 彼得‧普瓦捷 ↗Petrus of Poitiers
pietas (拉) (1)虔诚,虔敬 (2)孝顺,孝敬 ↗piety
Pietilä, Antti Jaakko (1878-1932) 皮耶蒂莱 芬兰信义宗神学家。致力于将基要主义↗ fundamentalism的活动与传统信义宗整合,并强调人的宗教体验,积极地促进教会与社会的革新。着有《从施莱尔马赫以来启示观的发展》(Die Entwicklung des Offenbarungsbegriffs seit Schleiermacher, 1918)、《耶稣的伦理及今日社会》(Die Ethik Jesu und die Gegenwart, 1918)、《基督徒的信理神学》三册(Christliche Dogmatik I-III, 1930-1933)等。
pietism 虔敬主义,敬虔主义 ↗piety
Pietists 虔敬派,敬虔派 从1559年以来,在信义宗↗Church, Lutheran与改革宗↗Church, Reformed内,所兴起的联合神秘与实际的趋向之派别。此教派非一种教义组织,而是一种虔敬的信仰生活类型,首先以抗议的姿态出现,认为原罪致使人类完全堕落,肯定以意志与严谨的伦理生活。主张宗教生活上的虔敬↗piety,批判教会过于重视教义、仪式及制度的心态。
piety (1)虔诚,虔敬,敬虔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ius, pietas, 虔敬、孝」,指人对天主/上帝、神明尊敬、敬畏的态度。(2)孝顺,孝敬 指人对父母、长辈恭敬顺从的态度。一般来说,指在宗教信仰上的热心修行功课,忠于信仰规范的行为(咏/诗一○三)。旧约中,虔诚的含意很广,除了指和天主/上帝关系中的恭敬、虔敬、渴慕、依赖外,也包含人际关系中的忠信互助、慈悲、仁爱(箴廿28)。新约时代,强调虔诚是由耶稣及圣神之恩所赐,也就是对天主/上帝的敬礼和正义的实践(路二25)。在初期教会中,此种美德在宗徒书信中随时可见 (弗四24;弟前/提前六11)。(3)敬神,宗教热诚
~, filial 孝敬,孝顺,孝道 天主/上帝经由个人的经验及家庭、社会制度启示自己的救恩计划,因此父母子女间的关系,也用以模拟天主/上帝与人的关系。
piger ipse sibi obstat (拉) 懒惰者成为自己的阻碍 古罗马哲学家塞尼卡(Seneca)的名言。指懒惰的习性为做事最大的障碍。
Pigge(Pighius), Albert (约1490-1542) 皮格 荷兰辩论神学家,天主教司铎。在宗教改革的思想潮流,以其著作《论人的自由》(De libero hominis arbitrio, 1542),特别反对加尔文↗Calvin的预定论↗predestinarianism,肯定人的自由,并主张教会所不接受之双重正义说↗justice, doctrine of double。另一著作《教会圣统治的肯定》(Hierarchiae Ecclesiasticae Assertio, 1538)中,过于肯定教宗权威,主张不可错误的教宗,永远不可能成为异端者。
Pighius, Albert (1490-1542) 皮格 ↗Pigge, Albert
Pignatelli, Giacomo (1625-1698) 皮尼亚泰利 意大利教会法典学家、天主教司铎。担任罗马教廷法律顾问。着有《法典咨询》五册(Consultationes Canonicae I-V, 1695)等。
Pilate 比拉多[天],彼拉多[基][文] ↗Pilatus
Pilatos (希Pila/toj) 比拉多[天],彼拉多[基][文] ↗Pilatus
Pilatus (拉) 比拉多[天],彼拉多[基][文] 般雀比拉多,意大利撒本尼雅地方人,罗马政府驻犹太耶京的总督,为人刚愎自用,手段阴险及无固定信念,贸然将耶稣钉于十字架上(若/约十八28-40)。
Pilgram, Friedrich (1819-1890) 皮耳格拉姆,皮尔格拉姆 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天主教平信徒。特别关注工业化及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强调神学与哲学相互补充的作用。并促进基督徒的大公主义合一运。有《论知识的实在性与信仰的逻辑》(Über die Realität des Wissens und die Logik des Glaubens, 1855)、《教会的生理学》(Physiologie der Kirche, 1860)、《天主教徒与新教徒的合一》(Vereinigung der Katholiken und Protestanten, 1861)等。
pilgrim (1)朝圣者,朝觐者 指参拜圣地的人。(2)进香客 指朝山进香的人。
pilgrimage (1)朝圣,朝觐,朝圣之旅 大部分的宗教都有朝圣的习惯,借着旅行体验圣地的神圣氛围及瞻仰宗教大师的修行典范。旧约中,圣祖们的历史是一次真正的朝圣。因此,耶路撒冷是唯一的圣所,每年的大节日,全巴勒斯坦的朝圣者及散居的侨民,都来这里庆祝。新约时代,耶稣十二岁时,也陪同父母前来朝圣(路二41),但他曾预言,有形的圣殿会被毁灭(谷/可十三2),新约「圣殿」将会成为敬礼的中心,而不仅局限于世上的任何地点(若/约二19-21)。天主教会,依据对圣母的特殊敬礼及圣母亲身的显现,如于露德(Lourdes)、法蒂玛(Fátima)等地,举行的朝圣活动。但强调信徒不应过于看重圣母玛利亚,而应以耶稣基督、天主/上帝为朝圣活动的中心。(2)生命之旅
Pilkington, James (约1520-1576) 皮尔金顿 英国神学家、圣经诠释学家、安立甘教会主教。神学思想反对体变↗transubstantiation的教义。着有《哈盖先知书》(Aggeus, 1560)、《亚北底亚先知书》(Abdias, 1562)等。
pillarsaint 柱顶隐修士,高柱苦修士,坐柱修道者,柱上的修道士 ↗stylite
Pinard de la Boullaye, Henri (1874-1958) 皮纳尔 法国哲学家、神学家、灵修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追求真理,证明科学与信仰无矛盾并相互补充。早期研究比较宗教学,晚期则倾向于研究圣依纳爵↗Ignacio de Loyola的灵修。着有《比较宗教研究》二册(L’étude comparée des religions I-II, 1922-1925)、《依据依纳爵方法之神操》(Les Exercices selon la méthode de Saint Ignace I-IV, 1944-1947)《天主教灵修》(La spiritualité catholique, 1953)等。
Pineda, Juan de (1557-1637) 皮内达 西班牙圣经诠释学家、耶稣会会士。担任异端裁判所↗Inquisition的神学顾问及参与《禁书索引》↗Index of Prohibited Books的工作。着有《乔布书批注十三册》(Commentariorum in Iob libri tredecim, 1598-1604)、《雅歌教课书》(Praelectio sacra in Cantica Canticorum, 1602 )等。
Pinsk, Johannes (1891-1957) 平斯克 德国神学家、礼仪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大公主义合一运动↗movement, ecumenical。并协助教友在具体生活中,依据信仰及礼仪庆典,发现整体宇宙的圣事性,即天主/上帝临在的记号。着有《神圣的世界》(Die sakrale Welt, 1938)、《对光荣境界的希望》(Hoffnung auf Herrlichkeit, 1944)、《天主的言语之力量》(Die Kraft des Gotteswortes, 1964)等。
Piolanti, Antonio (1911-2001) 皮奥兰蒂 意大利神学家、天主教司铎。神学思想追随多玛斯多玛斯↗Thomas Aquinas,致力于研究圣事论。曾担任宗座部门及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神学顾问。着有《圣事论》(I sacramenti, 1956)、《信理神学词典》(Dizionario di teologia dogmatica, 1957)、《论道成肉身》(De Verbo Incarnato, 1962)等。
pious (1)虔诚的,虔敬的,敬虔的 (2)孝顺的,孝敬的 (3)敬神的,宗教热诚的
Piper, Otto Albert (1891-1982) 皮珀 德裔英国系统神学家、新约圣经学家、信义宗牧师。面对理性主义↗rationalism、科学主义↗scientism,强调依据信仰体验的新实在论↗neorealism。着有《宗教体验:有关施莱尔马赫之「论宗教」的批判分析》(Das religiöse Erlebnis Eine kritische Analyse der Schleiermacherschen Reden über die Religion, 1920)、《神学与真教义:有关新教神学的本质及使命的信理基础》(Theologie und reine Lehre: Eine dogmatische Grundlegung von Wesen und Aufgabe protestantischer Theologie, 1926)等。
Pirhing, Ehrenreich (1606-1679) 皮尔英 德国教会法典学家、耶稣会会士。着有《依据教宗法令集的题目,应用新方法的说明整体教会法典》五册(Universum Ius Canonicum secundum titulos Decretalium distributum, novo methodo explicatum I-V, 1674-1678)等。
Pirot, Louis (1881-1939) 皮罗 法国圣经诠释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在天主教会内促进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及圣经出版业,如《圣经:拉丁文及依据原文之法文译本》(La Sainte Bibletexte Latin et traduction Francaise d'après les textes originaux, 1935)、《圣经辞典》(Dictionnaire de la Bible,1926)等。
Pisa, Council of 比萨会议 ↗Council of Florence
Pissarek-Hudelist, Herlinde (1932-1994) 皮撒勒克 奥地利妇女神学家、天主教平信徒。神学思想特色为宗教教育及教理讲授↗catechesis,是在因斯布鲁克(Innsbruck),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位妇女,后成为天主教神学院院长。致力于传统神学与妇女神学↗theology, feminist的整合。主编《人学及神学的妇女观》(Die Frau in der Sicht der Anthropologie und Theologie, 1989)、《以全身的觉性来相信:在旅途中的女性神学》(Mit allen Sinnen glaubenFeministische Theologie unterwegs, 1991)等。
Pisanus, Alfonso (1528-1598) 皮萨努斯 西班牙辩论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反对新教之宗教改革↗Reformation。着有《当代异端者论教会七件圣事的一百一十三个错误的反驳》(Confutatio brevis centum et tredecim errorum apud sectarios nostri saeculi circa septem Ecclesiae sacramenta, 约1572)、《尼西亚第一届大公会议之文件与法典》(Acta et canones primi oecumenici concilii Nicaeni, 1572)等。
pistology 神学信仰论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istis 信仰」、「logos 言、言语、学问」,指有关信仰的学问。
Pistorius, Johannes (The Younger, Niddanus) (1546-1608) 皮斯托留斯 德国神学家、辩论神学家、医师、天主教司铎。致力于批判路德↗Luther及路德派↗Lutherans的神学思想。着有《解剖路德》二册(Anatomia Lutheri I-II, 1595-1598)、《为一切受骗的而失去正道之基督徒的指南》(Wegweiser für alle verführten Christen, 1599)等。
Pitra, Jean-Baptiste-François (1812-1889) 皮特拉 法国神学家,本笃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古代基督教会尤其是东方教会之文件。亦援助米涅↗Migne之教父文件出版事业。着有《希腊教会法典之历史及文件》二册(Iuris ecclesiastici Graecorum historia et monumenta I-II, 1864-1868)等。
Pityana, N. Barney (1945-) 皮蒂亚纳 南非洲神学家。神学思想属于南非洲种族隔离↗apartheid的社会政治情况,强调应以本地文化为基础推动政治变迁↗transformation。着有《超越变迁:从文化角度反省南非洲神学方法的进展》(Beyond Transi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ological Method in South Africa - A Cultural Approach, 1995)等。
pius credulitatis affectus (拉) 易信的心态 此词源自拉丁文「pius 虔敬、孝」、「credere 信」及「affectus 感情」,指描绘人容易相信的热忱态度。
Pius I (140-155) 碧岳(庇护)一世,皮乌斯一世 教宗。↗附录一Pius I。
Pius II (1458-1464) 碧岳(庇护)二世,皮乌斯二世 教宗。↗附录一Pius II。
Pius III (1503) 碧岳(庇护)三世,皮乌斯三世 教宗。↗附录一Pius III。
Pius IV (1559-1565) 碧岳(庇护)四世,皮乌斯四世 教宗。↗附录一Pius IV。
Pius V (1566-1572) 碧岳(庇护)五世,皮乌斯五世 教宗。↗附录一Pius V。
Pius VI (1775-1799) 碧岳(庇护)六世,皮乌斯六世 教宗。↗附录一Pius VI。
Pius VII (1800-1823) 碧岳(庇护)七世,皮乌斯七世 教宗。↗附录一Pius VII。
Pius VIII (1829-1830) 碧岳(庇护)八世,皮乌斯八世 教宗。↗附录一Pius VIII。
Pius IX (1846-1878) 碧岳(庇护)九世,皮乌斯九世 教宗。↗附录一Pius IX。
Pius X (1903-1914) 碧岳(庇护)十世,皮乌斯十世 教宗。↗附录一Pius X。
Pius XI  (1922-1939) 碧岳(庇护)十一世,皮乌斯十一世 教宗。↗附录一Pius XI 。
Pius XII (1939-1958) 碧岳(庇护)十二世,皮乌斯十二世 教宗。↗附录一Pius XII。
pixis (拉) 圣体盒
place 地方,本地,地点,所在
, common 一般常识,一般说法 指为社会大众共同接受的普通知识及表达方式。
, holy 圣地 指人类曾与神圣天主/上帝相遇的所在地,成为后代人们的朝圣之地,如亚巴郎/亚伯拉罕在贝特耳筑祭坛处(创十二8)。
, proper 个别教义,个别说法 指不同的教会信仰团体所独特的真理,如:天主教会所肯定的圣母无染原罪、七件圣事等。
Place, Josué de la (1596-1655) 普拉斯 法国神学家、改革宗牧师。致力于研究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之神学思想,强调个人之宗教伦理责任,不接受由亚当而来的原罪↗sin, original思想。着有《论有关天主的一个性体及三位的神学命题》(Theses de Deo essentia uno et personis trino, quas composuit et Deo aspirante, 1619)、《论恩宠以前之堕落人的情况》(De statu hominis lapsi ante gratiam, 1640)等。
placet (拉) 赞成,许可,同意,认可 狭义而言,指教会人士开会时,表示赞成之拉丁语。广义而言,指历史上国家政权干涉教会与罗马宗座因职务而来的关系及一切行动,亦限制教宗命令的有效性。
iuxta modum 有条件的赞成 指开会时表示意见的看法。
, non 不赞成 ↗non placet
Placeus, Josua (1596-1655) 普拉斯 ↗Place, Josué de la
plan (1)计划,规划,方案(2)概略,概括
~ of salvation 救恩计划↗salvation
~ of God 天主的计划,上帝的计划,神的计划 基督信仰认为,人类的历史并非按照一种盲目命运的冲动而行,而是天主/上帝奥秘的计划(弗一9)。旧约中强调,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事件都与天主/上帝的计划有关(创十二3、四九10)。新约强调,耶稣是天主/上帝计划的中心点(玛/太十五24,若/约六57),因为祂启示了天国的奥秘(玛/太十三11)。初期教会忠实地接受全部教义,向世界宣讲天主/上帝计划的救赎福音。
Planck, Gottlieb Jacob (1751-1833)普郎克 德国神学历史学家、教会历史学家、信义宗牧师。神学思想属于缓和的超性主义↗supernaturalism, moderate,建立象征比较学的研究课题,并促进基督徒的合一。着有《神学导论》二册(Einleitung in die theologischen Wissenschaften I-II, 1794-1795)、《论基督宗教主流教派的分裂与合一》(Über die Trennung und Wiedervereinigung der getrennten christlichen Hauptpartheyen, 1803)、《基督徒社会制度史》五册(Geschichte der christlich - kirchlichen Gesellschaftsverfassung I-V, 1803-1809)等。
Planck, Heinrich Ludwig (1785-1831) 普郎克 德国信义宗新约圣经学家、信理神学家。着有《依据圣经批判学的原则首三部福音之对观排列》(Entwurf einer neuen synoptischen Zusammenstellung der drei ersten Evangelien, nach Grundsätzen der höhern Kritik, 1809)、《论启示与灵感》(Über Offenbarung und Inspiration, 1817)、《哲学宗教学纲要》(Kurzer Abriß der philosophischen Religionslehre, 1821)等。
planeta (拉) 祭披
Plantata (拉) 《被播种的》 指1633年教宗乌尔巴努斯八世(Urbanus VIII↗附录一)所颁发,复兴英国本笃会诏书。
Plantinga, Alvin (1932-) 普兰廷阿 美国改革宗神哲学家。生平致力于证明「神的存在」与「邪恶问题」的研究。他认为:(1)神存在的证明与另一人存在的证明相同。(2)本体论证可以证明。(3)神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和良善,与邪恶的存在,在逻辑上是协调的。着有《神与其它心灵》(God and Other Minds, 1967)、《神、自由与罪恶》(God, Freedom and Evil, 1974)、《神有本性吗?》(Does God Have a Nature?, 1980)等。
Planudès, Manuel(Maximos) (1255-1305) 普拉努德斯 拜占廷神学家、文献学家、修会会士。致力于将奥古斯丁《论三位一体》(De Trinitate)的著作译为希腊文,并赞同拉丁教会的圣神由父「及由子」↗Filioque的生发。但晚期的他悔过趋向希腊教会之圣神由父及子所共发的教义。
Plaßmann, Hermann Ernst (1817-1864) 普拉斯曼 德国神学家,天主教司铎。神学思想趋向新多玛斯主义↗Neo-Thomism,并担任教廷《禁书索引》↗Index of Prohibited Books圣部的顾问。着有《圣多玛斯学派》五册(Die Schule des heiligen Thomas von Aquino I-V, 1859-1862)等。
Platel, Jacques (1608-1681) 普拉特耳,普拉特尔 法国神学家、哲学家、耶稣会会士。面对杨森主义↗Jansenism,思想趋向耶稣会学派↗School, Jesuit。着有《神学课程综合》(Synopsis cursus theologici, 1661)、《论道成肉身》(De incarnatione, 1680)等。
Plato (拉) (约427-347) 柏拉图 ↗Platōn
Platōn (希Platw,n) (约427-347) 柏拉图 希腊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Sokrates的学生,创立哲学学校。认为最高的「形式」为「善」,「形式」与「神」是各自独立的。世界是由「工匠」造成的,工匠将「形式」印在物质上,而成为世界。他相信灵魂是可以净炼及再生的。其思想与基督宗教思想极为相近,并影响其中的许多大思想家,如克雷孟↗Clemens of Alexandria及奥古斯丁↗Augustinus等。在其著作《宴会》(Symposion)中,特别发挥爱↗erōs与美的主题。着有《理想国》(Republica)、《泰米奥斯》(Timaeus)、《律法》(Laws)、《斐多篇》(Phaedo)等。
Platonism 柏拉图主义,柏拉图思想 指公元前第四世纪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ōn及其学派的思想学说。
Platonists 柏拉图学派 ↗Platōn
pleasure 享乐,愉快,高兴,快乐 与幸福↗happiness、↗eudaimonia 相似。
pleasure principle 享乐原则,快乐原则 指佛洛伊德↗Freud的心理学名词,即为人生观的态度之一,以享受为生活的最高标准及价值。
plebanus (拉) 司铎,司祭 此词源自拉丁文「plebs 百姓、平民」,指传统教会中为百姓服务的牧人。
plenary indulgence 全大赦,全部大赦 ↗indulgence, plenary
plenitude of grace (1)恩宠的圆满 (2)充满恩宠 ↗grace
plenus venter non studet libenter (拉) 饱食不想读书 指自古代以来的一种生活经验,即过份注重生理物质的需求,而影响精神生活的成长。
pleonasm 赘句,冗词,赘述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leonazein 使多余、使过多、使更多」,在修辞学上,指过多的文字、词句描绘、陈述事实。
plērōma (希plh,rwma) (拉) 圆满,满全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动词「plēroein 使圆满地、使满全地」。一般来说,指将杯中的水充满;在基督徒信仰的层面上,指天主的圆满住在基督内(哥/西一19)或天主/上帝的爱充满基督徒的生活(弗三19);在诺斯底主义↗gnosticism及神秘主义↗mysticism者的看法,表示一切宇宙的整体。
plērōphoria (希plhrwfori,a) 确信,圆满信心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lēroein 使圆满地、使满全地」及「pherein 恒心支持、确切肯定」,指对自身的信仰,表达确切相信的态度(哥/西二2;希/来六11)。
Plessis, Joseph (1885-1932) 普莱西 法国圣经诠释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研究旧约圣经在古代东方邻近国家,如亚叙、苏美文化背景。着有《厄则克耳反埃及埃及的预言》(Les Prophéties d’Ézéchiel contre l’Égypte, 1912)、《巴比伦与圣经》(Babylone et la Bible, 1928)等。
Pleyer, Joseph (1709-1799) 普莱尔 今波兰信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面对杨森主义↗Jansenism,思想趋向耶稣会学派↗School, Jesuit。着有《特殊辩论专著》(Dissertationes de controversiis particularibus, 1750)、《论七件圣事》(Septenarius sacramentorum, 1753)等。
Plinius(Gaius P. Caecilius Secundus, the Younger) (约61-) 普利纽斯 古罗马作家、比提尼亚(Bithynia)总督。曾致罗马皇帝图拉真(Trajan)一封书信,赞美基督徒之伦理道德生活,但因他们不崇拜罗马帝国的各种神明及皇帝的肖像,而处死他们。书信中亦描绘了初期教会基督徒团体一些行动,如领洗、感恩礼、聚会等。此书信成为证明基督宗教历史性重要的一般文件。
Plöchl, Willibald M. (1907-1984) 普勒希耳,普勒希尔 奥地利教会法典学家、天主教平信徒。曾担任教廷新教会法典↗Codex Iuris Canonici 编写委员会的顾问。着有《教会法典史》五册(Geschichte des Kirchenrechts I-V, 1953-1969)等。
Plotinus (约205-270) 柏罗丁,普罗提努斯 雅典哲学家、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者。于罗马创立学校。认为哲学、宗教及神秘主义是相近的。一切存有物,包括「精神」↗nous、「灵魂」↗psychē以及其它「物质的个体」等,都是源于「大一」,依照逐步的次序,即由上而下具体化的过程延生而来。为柏拉图↗Platōn及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后,第三位影响后世的神、哲学家。其著作包括54个论文,由波菲利乌斯↗Porphyrios综合为六册,各册包含9个论文专集《九个论文集》(Enneades, 270后出版)等。
Plowden, Charles (1743-1921) 普洛登 英国神学家、讲道学家、耶稣会会士。在英国安立甘教会政教合一的氛围中,致力于保护天主教会的权利及教宗的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着有《有关宗座对信理命题可错误性的今日主张之反省》(Considerations on the Modern Opinion of the Fallibility of the Holy See in the Decision of Dogmatical Questions, 1780)、《英国天主教会应发誓之观察》(Observations on the Oath Proposed to the English Catholics, 1791)等。
Plumyoen, Josse-Joseph (1692-1757) 普吕默阿盎 法国神学历史学家、天主教司铎。在其著作《研究教宗圣西彼连与圣斯德望的不同立场》(Examen du différend de Saint Cyprien avec le pape Saint Étienne, 1720)中,致力于研究古代教会异端者的重洗问题。另着有《圣经研究选题》(Dissertationes selectae in Scripturam sacram, 1735)等。
pluralism 多元论,多元性,多元主义 此词源自拉丁文「plus 更多」、「plures 多类、多数」,指思想世界、组群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及神学方面之多种不同的状态。与一元论↗monism、二元论↗dualism相对。
~, cultural 文化多元性 ↗pluralism
~, ethical 伦理多元论 ↗pluralism
~, theological  神学多元性 ↗pluralism
pluralismus (拉) 多元论,多元性,多元主义 ↗pluralism
plurality (1)多元,多种 (2)多元论, 多元性 与↗pluralism相似。
pluriformity 多种形式,多元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lus 更多」、「plures 多类、多数」及「forma 形式、型式」,指某事物或情况之更多不同的形状。与↗multiformity相同,与一元性↗uniformity相对。
~ of the church 教会的多种形式,教会的多元性 ↗church, local、↗church, particular
Plutarch (约45-125) 普卢塔厚斯,普卢塔赫,普卢塔尔克 ↗Plutarchos
Plutarchos(Mestrius) (约45-125) 普卢塔厚斯,普卢塔赫,普卢塔尔克 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司祭。在其著作《伦理道德》(Moralia)中,主张形上学的二元论↗dualism,一方面为精神性的最高神,另一方面为非理性的宇宙灵,为恶的来源。另着有《传记》(Vitae)中,平行描绘古代希腊人与罗马人的比较。
Pneuma (希Pneu/ma) 圣神[天],圣灵[基] 指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内的第三位。↗Holy Spirit
~ hagion 圣神,圣灵 ↗Holy Spirit
pneuma (希pneu/ma) (1)精神,心神 (2)气,元气,生气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neein 呼气、发气」,指气体或空气的流动,所发出的能力。在人学↗anthropology方面,指人内在的精神力量。在基督信仰方面,指一切属于圣神↗Holy Spirit的体验、行动与思想体系。
Pneuma-Sarx-Christology 圣神-血肉-基督论 指在神学家奥力振↗Origenes,发挥父、子、圣神为三位分明的自立体↗hypostasis之思想以前,有一些古代思想家认为,圣神也如同圣言,取得肉躯成为血肉,甚至有些人也将圣神与耶稣基督混和为一。在今日基督论↗Christology的研究,再次强调圣神在降生为人↗incarnation奥迹中的重要角色,但避免古代的说法。
pneumatic (1)属圣神的,属圣灵的 (2)精神的,心神的 (3)气的,元气的,生气的 (4)属灵的人,属神的人 ↗Pneuma,↗pneuma
pneumaticus (拉) (1)属圣神的,属圣灵的 (2)精神的,心神的 (3)气的,元气的,生气的 (4)属灵的人,属神的人 ↗pneumatic
pneumatikos (希pneumatiko,j) (1)属圣神的,属圣灵的 (2)精神的,心神的 (3)气的,元气的,生气的 (4)属灵的人,属神的人 ↗pneumatic
pneumatocentric 圣神为中心,圣灵为中心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neuma 圣神、圣灵」、「kentron 轴心、中心」,指以圣神/圣灵为生命或思想的中心。
Pneumatology 圣神论,圣灵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neuma 圣神、圣灵」及「logos 言、语言、学问」,指有关研究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的第三位,即圣神↗Holy Spirit的学问。
pneumatology 精神论,精神学,气体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neuma 圣神、圣灵」及「logos 言、语言、学问」,指有关任何一种精神存有或精神现象,尤其居于人、神中间之精神体的学问。
Pneumatomachi (拉) 圣神受造派 ↗Pneumatomachoi
Pneumatomachoi (希Pneumatoma,coi) 圣神受造派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neuma 圣神、圣灵」及「machē 战争、奋斗」,指第四世纪异端派别,否认圣神的完整神性,正统派亦称之为马克多尼乌斯派↗Macedonians。
PO 《司铎们的圣秩》,《论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 ↗Presbyterorum Ordinis
Pobee, John S. (1937-) 波贝 西非洲神学家,致力于发挥非洲神学在语言及思想上发挥其特色。着有《迈向非洲神学》(Toward an African Theology, 1979)、《非洲基督论的尝试》(Exploring Afro-Christology, 1992)等。
Podechard, Emmanuel (1866-1951) 波德沙尔 法国旧约圣经诠释学家、天主教司铎。着有《训道篇》(L’Ecclésiaste, 1912)、《圣咏集》(Le Psautier, 1949)等。
Podipara, Joseph Placid (1899-1985) 波迪帕拉 印度神学家、教会历史学家、法典学家、属于叙利亚天主教会玛拉巴礼仪的圣衣会会士。担任宗座东方教会法典委员会的顾问,亦担任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准备委员会会员。致力于促进教会本位化。着有《论叙利亚玛拉巴礼仪教会法典的来源》(De Fontibus Iuris Canonici Syro-Malankarensium, 1937)、《多默基督徒》 (The Thomas Christians, 1970)、《东方教会的圣母论》(The Mariology of the Church of the East, 1985)等。
poena (拉) (1)刑罚,惩罚,处罚 (2)罚金,赔款 ↗punishment
~ ab homine 人定的刑罚 指由人类法律所订定的处罚。
~ aeterna 永罚 与暂罚↗poena, temporalis相对。↗punishment, eternal、↗hell
~ damni 失苦 ↗punishment, eternal。与觉苦↗poena, sensus相互补充。
~ determinata 确定的刑罚 指由法律所订定的刑罚。与不确定的刑罚↗poena indeterminata 相对。(《天主教法典》↗CIC第1315条第二项)。
~ expiatoria 赎罪罚 指用于处分犯罪人的永久或定时或无定时的赎罪罚。(《天主教法典》↗CIC第1336条第一-五项)。
~ ferendae sententiae 待科罚,待科的刑罚 指一般罪罚,通常非经宣判,犯人不受其约束,与自科罚↗poena latae sententiae相对。(《天主教法典》↗CIC第1314条)。
~ indeterminata 不确定的刑罚 由审判官依其明智审断判定的刑罚。与确定的刑罚↗poena determinata 相对。(《天主教法典》↗CIC第1315条第二项)
~ latae sententiae 自科罚,自科的刑罚 指不需经由法律宣判,犯人立即受处分与约束。换言之,若法律或命令明言为自科罚时,犯罪一旦成立,不需等待宣判,犯人立即受到处分,与待科罚↗poena ferendae sententiae相对。(《天主教法典》↗CIC第1314条)
~ medicinalis 医治罚,惩戒罚 指教会对犯罪信徒所应用的方法及修正其基督徒生活的惩戒与医疗↗censure, ecclesiastical。(《天主教法典》↗CIC第1331-1335条)
~ purgatoria 炼苦 指灵魂净化的处罚。 ↗purgatory
~ sensus 觉苦 与失苦↗poena, damni相互补充。↗punishment, eternal
~ temporalis 暂罚 与永罚↗poena, aeterna相对。
~ vindicativa 惩治罚,报复罚 此词的基本行动,指争讼的两方,带着所纷争的事物,到审判者(第三者)面前,按物宣誓依法追还之意。此法律的基本要求,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换正义↗justice, commutative。
poenitentia (拉) (1)忏悔,痛悔,悔罪,悔过 (2)赎罪,偿罪,补偿 (3)赎罪行为 如祈祷、苦行、善功等。↗penance
Poenitentiale (拉) 《忏悔礼仪书》 ↗penitential
poetism of creation 创世的诗论 认为创世纪第一章所载六天创世并非事实,不过是作者以诗的形式咏赞天主/上帝创造的伟大美妙。
poetry (1)诗,诗篇,诗体文 指以文学的方式,表达超越一般人生的终极关怀,如大自然的美、爱情、死亡、宗教体验等。一般宗教与基督信仰之圣经也运用此方式来表达。(2)诗的特征,诗的意境
Pohle, Joseph (1852-1922) 波勒 德国神学家、天主教司铎。神学思想属于新士林/经院学派神哲学↗Neo-scholasticism,认同莫里纳主义↗Molinism。着有《信理神学教课书》三册(Lehrbuch der Dogmatik I-III, 1902-1905)等。
point of contact 接触点 1934年巴特↗Barth, Karl与布伦纳↗ Brunner, H. E.争论自然神学问题,巴氏否认人性对于天主/上帝在基督里的启示有接触之点。
Poiret, Pierre (1646-1719) 普瓦雷 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批判、研究笛卡儿↗Descartes的思想体系,并于1679-1686年出版女神秘家(Antoinette de Bourignon, 1616-1680)的宗教神密体验共十九册。着有《论天主、灵魂与恶的理性反省四册》(Cogitationum rationalium de Deo, anima, et malo libri quatuor, 1677)、《天主的救援工程》七册(L’Oeconomie divine I-VII, 1687)等。
Poirot, Louis de (1735-1813) 贺清泰 法国耶稣会会士。1770年来华。依据拉丁文圣经,将除了《雅歌》及部份先知书之外的全部圣经翻译为中文,命名为《古新圣经》。
Poitiers, Godefroy de (十三世纪初) 戈特弗里‧普瓦捷,戈特弗里‧普瓦捷 ↗Godefroy de Poitiers
Polanco, Juan Alfonso de (1517-1576) 波郎科 西班牙神学家、耶稣会会士。担任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 ↗附录三)的神学顾问。任命为早期耶稣会三任总会长之秘书,编写其修会早期历史。另着有《为援助听告解司铎及办告解教友合法举行圣事之简短指南》(Breve directorium ad confessarii ac confitentis munus rite obeundum, 1554)等。
Polansdorf, Amandus Polanus von (1561-1610) 波兰斯多尔夫 德国改革宗系统神学家、圣经诠释学家。在其著作《有关神学之唯一原则的命题》 (Theses Theologicae de unico Sanctae Theologiae principio…, 1599)中,拒绝罗马教会之教宗与大公会议对圣经的解释权威。另着有《基督徒系统神学总论》(Syntagma theologiae Christianae, 1609-1610)、《论天主的永远预定》(De aeterna Dei praedestinatione, 1598)等。
Polanyi, Michael (1891-1976) 波拉尼 匈牙利哲学家、科学家。其思想尝试在绝对主观主义与极端客观主义之间,走中庸的道路。致力于将科学与信仰整合。着有《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 1958)、《知识与存有》(Knowing and Being, 1969)、《科学思想与社会实况》(Scientific Thought and Social Reality, 1974)等。
polarity (1)极,极性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os 轮轴」及拉丁文「polus 磁极、两极」,指科学所谓磁铁、光、电之正、反特性。(2)两极性 指两种不同思想、社会、宗教体系的对立。
polarization 极化,两极化,分化 以地球两极的图像,作为表达神学思想的工具,如人为中心的神学↗theology, anthropocentric、神为中心的神学↗theology, theocentric,或入世的灵修、出世的灵修等。
Pole, Reginald (1500-1558) 波耳,波尔  英国神学家,天主教枢机。担任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附录三)之教宗代表,致力于促进教会合一。着有《为教会的合一辩论》(Pro ecclesiasticae unitatis defensione, 1535-1536)、《论大公会议》(De Concilio, 1562)等。
polemic (1)争辩,辩论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emos 战争」,指敌对的情况。(2)争辩的,辩论的 (3)争辩者,辩论者
polemics 争辩法,辩论法,争辩学,辩论法学
Politi, Lancellotto de’(Ambrosius Catarinus Politus) (1484-1553) 波利蒂 意大利辩论神学家、道明会会士、总主教。神学思想严格地追随圣多玛斯↗Thomas Aquinas,为在意大利第一位反对马丁路德派↗Lutherans的神学家,曾担任特利腾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 ↗附录三)教宗的神学顾问。着有《反对马丁路德如同瘟疫般的教义,及为公教会及宗徒的信仰及教义辩护》(Apologia pro veritate catholicae et apostolicae fidei ac doctrinae adversus impia et valde pestifera Martini Lutheri dogmata, 1520)、《预定论教义大全》(Summa doctrinae de praedestinatione,1550)等。
political theology 政治神学↗theology, political
pollution (1)污染 此词源由拉丁文不同的字根「por 彻底地、完成地」、「luere 涤除、补偿」、「lutum 泥土、污秽处」及「polluere 污秽、」染污」结合。在语言具体的用法中,指某一种不干净的状况。后逐渐表达在自然环境、心灵、文化、社会、环境、政治、宗教等生活中不正当、不洁净的状态。(2)污染物
~, cultural 文化污染 ↗culture
~, environmental 环境污染 ↗environment
~, moral 道德污染,伦理道德污染 ↗morality
~, spiritual 精神污染 ↗spirituality
Polockij(Simeon), Sitnianowitsch Petrowskij (1629-1680) 波洛基 俄罗斯讲道学家、东正教会司铎。依据拉丁拉丁教父↗Fathers, Latin、安瑟莫↗Anselm of Canterbury、白拉敏↗Bellarmino及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的方法,编写其主要神学著作《公教会信仰之花圈》(Corona fidei catholicae, 1670)。
polyphyletic 多族的,多族论的,多系的,多支的 ↗polyphyletism
polyandry (1)一妻多夫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及「anēr 男人」,指一位女子拥有多位男人。(2)一妻多夫制 指一位女子拥有多位男人的社会制度。与一夫多妻制↗polygyny相对。
Polycarp of Smyrna (69-155) 波利卡普斯[天][文]波里加,坡旅甲[基] ↗Polykarpos of Smyrna
polycentrism 多中心主义,多中心论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kentron 轴、轴心、中心」,指多重中心的状态。在基督宗教而言,指将基督宗教的整体,不以单一中心来管理指导;而在基本信仰统一的基础上,随着多种社会、文化、宗教背景治理之。
polygamy (1)一夫多妻制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及「gamos 婚姻」,指一个男人拥有许多不同的伴侣。与↗polygyny相同。(2)多偶制 指在男女婚姻的状况中,或是男方有多位妻子,或是女方有多位丈夫的状态。与一夫一妻制↗monogamy相对。
polygenism 多偶论,多元发生说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及「genesis 起源、创始」,指人类起源的说法之一,指人类由多对夫妇繁衍而来的主张,与单偶论↗monogenism相对。
polyglotte 多国语言(圣经对照译本)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及「glossa 舌头、语言」,指多种语言的比较。
polygyny 一夫多妻制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及「gynē 妇女」,指一个男人拥有许多妇女。
Polykarpos (69-155) 波利卡普斯[天][文]波里加,坡旅甲[基] ↗ Polykarpos of Smyrna
Polykarpos of Smyrna (希Poluka,rpoj) (69-155) 波利卡普斯[天][文]波里加,坡旅甲[基] 小亚细亚(今土耳其)教会领导者、若望宗徒的门徒。为宗徒时代至初期教会时代的桥梁人物。反对马西翁主义↗Marcionism及瓦伦蒂努斯学派↗Valentinians。其书信传承多以轶失,为后人文学、历史研究的对象。
polyphyletism 多族论,多支论,多系论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phylē 种族、种类」,指认为人类的起源,归于多族系,而非归于一种族系。与单族论↗monophyletism相对。
polytheism (1)多神论,多神主义 (2)多神教 (3)多神崇拜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olys 多」及「theos 神,神明」,指相信宇宙间有许多神明存在。与一神论↗monotheism 相对。
polytheist (1)多神论者,多神主义者(2)多神教者 (3)多神崇拜者 ↗polytheism
polytheistic (1)多神论的,多神主义的 (2)多神教的 (3)多神崇拜的↗polytheism
Pomponazzi, Pietro (1462-1525)  蓬波纳齐 意大利哲学家。深受文艺复兴↗Renaissance时代的影响,强调理性、哲学的独立性。思想认同亚里士多德主义↗Aristotelianism。在其哲学著作《论灵魂不死性》(Tractatus de immortalitate animae, 1516)中,否认人的精神与灵魂的不死性↗immortality。面对攻击他的思想家,如孔塔里尼↗Contarini等,而着《辩护书》(Apologia contra Contarenum, 1518)与《答辩书》(Defensorium adversus Augustinum Niphum, 1519)等。
Ponce(Poncius), John (1603-1672/3) 庞塞 爱尔兰神学家、哲学家、方济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敦司‧思高↗Duns Scotus学派,并为十七世纪思高学派↗Scotism思想推动者。着有《依据敦司思高思想之哲学教课书》八册(Philosophiae Cursus ad mentem Scoti I-VIII, 1643)、《依据敦司思高思想之神学教课书》(Theologiae Cursus ad mentem Scoti, 1652)等。
Ponce de León, Basilio (1570-1629) 庞塞 西班牙圣经诠释家、伦理神学家、奥古斯丁会会士。神学思想追随奥古斯丁学派↗Augustinianism。在教廷异端裁判所↗Inquisition前,致力于保护十字架若望↗Juan de la Cruz之著作《心灵的黑夜》Noche oscura del alma。着有《圣经教课书》(Scripturae sacrae cursus completus, 1837)、《论婚姻圣事》十二册(De sacramento matrimonii libri I-XII, 1624)等。
Pontian (230-235) 蓬蒂阿努斯 教宗。↗附录一Pontianus。
Pontianus (230-235) 蓬蒂阿努斯 教宗。↗附录一Pontianus。
pontifex (拉) (1)高层圣职人员 此词源自拉丁文「pons 桥、桥梁」、「facere 做、建立」,字面意思指建立桥梁的人。在基督宗教传统中,一般而言指教宗↗Pope。(2)中保,中介 ↗mediator
~ maximus 大司祭 指礼仪中的最高司祭,司祭长或各宗教首领。
pontiff 教宗 指从拉丁文「pontifex」逐渐演变而来,对教宗的尊称。↗Pope
~, Roman 罗马教宗 ↗Pope
~, supreme 教宗 对教宗赞美的尊称。↗Pope
Pontifical 《主教礼仪书》,《主教礼典书》 指主教在坚振圣事↗sacrament of confirmation及圣职圣事↗sacrament of ministry时所使用的礼仪书,不包含感恩礼↗Eucharist及每日礼赞↗Breviary。
pontifical 教宗的,主教的 ↗pontifex
Pontifical Biblical Commission 宗座圣经委员会 指1902年教宗良十三世(Leo XIII↗附录一),于其教宗函〈谨慎〉(Vigilantiae)中,建立为保护天主教会内之圣经研究及其正确性的机构。
Pontifical Biblical Institute 宗座圣经学院 指1909年由教宗碧岳十世(Pius X↗附录一)所建立。为促进天主教会内之圣经研究及培育圣经研究专才之机构。
Pontifical Oriental Institute 宗座东方学院 指1917年由教宗本笃十五世(Benedictus XV↗附录一),依据其自动谕〈东方公教徒〉(Orientis catholici)所建立,为研究东方教会教义及促进东正教会与西方拉丁教会的合一。
Pontificale (拉) 《主教礼仪书》,《主教礼典书》 ↗Pontifical
~ Romanum 《罗马主教礼仪书》,《罗马主教礼典书》 指教宗专用的礼仪书,被视为全教会的礼仪范本。
pontificate (1)教宗任期,主教任期(2)教宗职位,主教职位
pontificatus (拉) (1)教宗任期,主教任期 (2)教宗职位,主教职位
Pontius Pilate 般雀比拉多[天],本丢彼拉多[基] ↗Pilatus
Pontius Pilatus (拉) 般雀比拉多[天],本丢彼拉多[基] ↗Pilatus
poor 穷人,贫穷 一般来说,此名词有贫困、受苦、忧苦的意思。圣经所谓的贫困,不仅指经济情况与社会地位的缺乏,更是指内在、心灵、信仰的缺少。旧约中特别强调,心怀空虚敬畏而寻觅天主/上帝者被称为「雅威的贫穷人」(咏/诗七四19,依四九13)。新约时代,耶稣被称为「贫穷人的默西亚」,耶稣的来临,也向贫穷者宣报福音(玛/太十一5)。↗poverty、↗poverty, vow of
Pope (1)教宗,教皇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pappas」及拉丁文「papa, papas, pappa, pappas」,意为「父亲」,是孩子们亲密的称呼。天主教会用以指最高领袖「教宗」 (《天主教法典》↗CIC第331-335条)。↗Holy, Father(2)神父 东方教会的称呼。
~, election of the 教宗选举,选举教宗 指教宗经由全体枢机选举而产生。当选为教宗者,由于其本人接受合法选举,同时亦具有主教身份,已获得教会完满的、最高的权力(《天主教法典》↗CIC第332条)。
~, infallibility of the 教宗不可错误性 此为依据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附录三)之《永远牧人》宪章↗Pastor aeternus所定断的信理↗DS第3074号,指教宗以全体信友的牧者与导师的资格,凭着他最高的宗徒权威,隆重定断某项有关信仰和道德的教理时,不能错误。
~, primacy of the 教宗首席权 此为依据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附录三)之《永远牧人》(Pastor aeternus)宪章↗DS第3059-3064号所定断的信理,指按天主教会的立场,伯多禄↗Petros宗徒的继承人,天主教的首领及罗马主教、西方的宗主教、意大利的首席主教、意大利教省的总主教和首席主教、梵蒂冈的最高元首。教宗的首席权不仅是人律协调管理上的权威,而是属于教会本身的奥迹。
Pope, William Burt (1822-1903) 波普 英国神学家、循道会牧师。神学思想特别强调基督徒的完美与成全↗perfection。着有《基督徒神学纲要》三册(Compendium of Christian Theology I-III, 1875)等。
Popery 教宗主义 自1534年在英国开始,有轻蔑天主教会对教宗的教义及身份地位的尊重之意。
Poplios (希Po,plioj) 颇理约[天],部百流[基] 默里达/米利大岛的首领,当保禄及其同伴赴罗马途中,覆舟遇险时,曾受他盛情招待(宗/徒廿八7-8)。
Popper, Karl Raimund (1902-1994) 波佩尔,波普尔,波普 奥地利哲学家、学术理论学家。在其著作《研究的逻辑》(Logik der Forschung, 1935)中,发挥批判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 critical,主张可否论证↗falsifiability, theory of,认为任何一种经过严格证实或充分检证的理论,仍有被推翻或纠正的可能性,对神学研究工作,提出理性方面严格的挑战。另着有《臆测与反驳》(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1963)等。
popular (1)大众化的,通俗的,民间的,流行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populus, 人民,群众」↗people。(2)讨人喜欢的,深得人心的
~ morality 民众道德 ↗morality, popular
~ religion 民间宗教 ↗religion, popular
population control 人口控制 因地球的空间、资源有限,为关怀未来人类的生活质量,为今日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主流宗教及各国政府对此议题的立场有所不同。
Populorum progressio (拉) 《民族的发展》通谕,《民族发展》通谕 标题为通谕首句。教宗保禄六世(Paulus VI↗附录一)于1967年颁布,指出面对世界的饥饿、贫穷所做的回响,强调全人的发展、国际性困难的理由、贸易行为的社会正义及正义与和平组织的命题。
Porcius 颇尔基约[天],波求[基] ↗Festus
Porcius Festus (拉) 颇尔基约斐斯托[天],波求非斯都[基] ↗Festus
Porkios Fēstos (希Po,rkioj Fh/stoj) 颇尔基约斐斯托[天],波求非斯都[基] 出生于颇尔基约家族的巴力斯坦总督,史学家称其为清廉正直的官员,他将保禄解送到罗马受审(宗廿五13,廿六32)。
porneia (希pornei,a) (1)奸淫,邪淫 ↗fornication (2)卖淫,卖身 ↗prostitution
Porphyrios (约233-305) 波斐利乌斯,波菲利 生于今巴勒斯坦、腓尼基、提洛(Tyros)哲学家。思想属于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特别发挥精神或属神的三体合一的思想,为早期的基督信仰具有启发性。其广泛、丰富的思想与著作,是经由他人著作间接得知。着有《论由神谕而来的哲学》(De philosophia ex oraculis haurienda, 1856)等。
Porphyrius (约233-305) 波斐利乌斯,波菲利 ↗Porphyrios
Portal, Étienne Fernand (1855-1926) 波塔耳,波塔尔 法国神学家、遣使会会士。致力于大公主义合一运动↗movement, ecumenical,促进天主教会与安立甘教会的沟通。在其著作《安立甘教会授圣职礼》(Les Ordinations anglicanes, 1894)中,主张安立甘教会授圣职礼↗ordination的有效性。
Portalié, Eugène (1852-1909) 波塔利耶 法国神学历史学家,耶稣会会士。在与布隆代耳↗Blondel, Maurice及拉贝托尼埃↗Laberthonniere, Lucien的辩论中,反对现代主义↗modernism。致力于研究奥古斯丁↗Augustinus有关恩宠↗grace的看法。其著作在法文之神学辞典及各神学杂志中发表。另着有《神密化的目标》(La fin d'une mystification, 1897)、《圣奥古斯丁思想导论》(A guide to the thought of Saint Augustine, 1960)等。
porter 司门 ↗ostiariate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