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基督宗教外语汉语神学词典 |
S-2 (Schereschewsky-semiology) |
Schereschewsky, Samuel Isaac Joseph (1831-1906) 施约瑟 犹裔美籍传教士。原为犹太拉比,后转入圣公会,成为司铎、主教。曾在北京参与圣经翻译工作,主张以「天主」代替「上帝」。1879年创办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创办圣玛利亚女校。
Schiffini, Santo (1841-1906) 斯基菲尼 意大利哲学家、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神学思想追随多玛斯↗Thomas,并将其思想带入现代主义↗modernism思潮中。着有《依据多玛斯的哲学原则》五册(Principia philosophiae ad mentem Aquinatis I-V, 1886)、《恩宠论》(De Gratia divina, 1891)、《反现代主义为圣经的神圣性辩护》(Divinitas Scripturarum adversus hodiernas novitates asserta, 1906)等。
Schillebeeckx, Edward Cornelis Florentius Alfons (1914-) 史勒贝克斯,史勒拜克斯,施莱比克斯 比利时神学家、道明会会士。思想特色为融合传统士林神学与近代圣经学及人文科学。着有《基督:与天主相遇的圣事》(Christus: Sacrament van de Godsontmoeting, 1966)、《耶稣:活着的故事》(Jezus: Het Verhaal van een Levende, 1974)、《正义与爱:恩宠与解放》(Gerechtigheid en liefde: Genade en bevrijding, 1977)、《人为天主的历史》(Mensen als verhaal van God, 1989)等。
Schilling, Otto (1874-1956) 席林 德国伦理神学家、天主教司铎。神学思想属于新士林/经院神学↗Neo-Scholasticism。在其主要著作《伦理神学手册》三册(Handbuch der Moraltheologie I-III, 1952-1956)中,以慈爱↗caritas、↗charity为原则。
Schineller, J. Peter (1939-) 斯基内勒 美国信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神学本地化、耶稣基督与世界其它宗教的关系。着有《本地化的手册》(A Handbook on Inculturation, 1990)、《奈及利亚主教团从1960-2002年之牧函与公报》(Pastoral Letters and Communiques of the Catholic Bishops’ Conference of Nigeria 1960-2002, 2002)等。
Schism 宗教分裂 指在基督宗教历史中,曾有两种宗教大分裂:一为东、西教会分裂(1054)↗Church, Orthodox;二为基督新教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分裂(十六世纪起)↗Church, Protestant。↗schism
~ of Avignon 亚维农分裂 最初是因法王斐理(Philip)要求神职人员赋税,遭到教宗博尼法奇乌斯八世(Bonifatius VIII↗附录一) 的反对,引起冲突,终于导致战争。法王胜利后,罗马的七位教宗便退居亚维农(Avignon)。教宗乌尔巴努斯五世(Urbanus V↗附录一)回到罗马,三年后却又回亚维农,到额我略十一世(Gregorius XI),在圣妇加大利纳↗Caterina da Siena的苦劝之下,于1376年回到罗马。乌尔巴努斯六世(Urbanus VI)上任后,因群众反对他,而在亚维农另选教宗克雷孟七世(Clemens VII↗附录一),自此教会开始分裂(1378),各自为政。直到1409年德王西吉斯蒙德(Sigismund)另选教宗马丁努斯五世(Martinus V↗附录一),使得教会恢复统一。
~ of Cerularius 塞鲁来分裂,切鲁来分裂↗Cerularius(Kerullarios), Michael
~, Acacian 阿卡奇乌斯分裂 阿卡奇乌斯(Acacius)为第五世纪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在位时与罗马教宗菲利克斯二世(Felix II↗附录一)在有关加采东/迦克敦大公会议(Council of Chalcedon↗附录三)的教义上发生争执,因而导致东西两教派暂时(484-519)的分裂。
~, Novatian诺瓦替安努斯分裂 因诺瓦替安努斯↗Novatianus的严格主张,禁止叛教者重回教会而引起教会的谴责。↗Novatianism
schism 分裂 此词源自希腊文「schizein 拉开、分开」,指将一个整体分开的状态。一般来说人类因部落、种族、语言及居住环境不同而自然有所区分。旧约圣经强调以色列民族分裂最大的原因在于罪↗sin,罪使人与天主/上帝以及他人分裂(创十1-9)。新约时代,耶稣的新价值观,带来新的分裂(路十二51;若/约十一52)。初期教会的分裂,多来自异端者对教义的误解(格/林前一23),以及在教会内的分党分派(格/林前一10)。
schisma (拉) 分裂,分离 ↗schism
schismatic, -al (1)分裂的 (2)宗教分裂的 (3)宗教分裂者
schismatic church 分裂的教会 ↗church, schismatic
Schlatter, Adolf (1852-1938) 施拉特 瑞士新教信理神学家、新约圣经学家。不赞成宗教历史学派↗School of the History of Religion,反而强调新约以犹太主义↗Judaism为根源,并将犹太宗教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基督徒诠释学家。着有《新约的信仰观》(Der Glaube im Neuen Testament, 1885)、《新约的神学》二册(Die Theologie des Neuen Testaments I-II, 1909-1910)、《基督徒的信条》(Das christliche Dogma, 1911)等。
Schleiermacher, Friedrich Daniel Ernst (1768-1834) 施莱尔马赫 德国神学家、宗教哲学家、信义宗牧师。思想趋向自由派及与理性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强调基督宗教思想的基础在于宗教性的直觉、体验与感觉。将神学区分为哲学性的、历史性的及实践性的神学三方面。着有《论宗教:向轻视宗教的有识之士进言》(Über die Religion: Reden an die Gebildeten unter ihren Verächtern, 1799)、《信义宗的基督信仰》二册(Der christliche Glaube nach den Grundsätzen der evangelischen Kirche I-II, 1821/22)、《新约导论》(Einleitung in das Neue Testament, 1845)等。
Schlier, Heinrich Otto Ludwig Albin (1900-1978) 施利尔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晚年转向天主教会。接受巴特↗Barth, Karl之反对自由主义神学↗theology, liberal;自布特曼↗Bultmann学习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承袭海德格↗Heidegger之「存有被光照」(Lichtung des Seins)的概念,来解释天主/上帝的救恩计划,包括以耶稣基督的降生为人、逾越奥迹及教会生活等事件,光照整体人类历史。着有《时代的终结》(Das Ende der Zeit, 1972)、《教会的时代》(Die Zeit der Kirche, 1972)、《保禄神学纲要》(Grundzüge der paulinischen Theologie, 1978)等。
Schlink, Edmund (1903-1984) 施林克 德国信义宗信理神学家。担任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ncan II↗附录三)之观察员,并致力于大公主义合一运动↗movement, ecumenical。着有《路德宣言中的神学:信义宗神学导论》(Theologie der lutherischen Bekenntnisschriften: Einführung in die evangelische Theologie, 1940)、《来临的基督与教会的传统》(Der kommende Christus und die kirchlichen Traditionen, 1961)、《合一信理神学大纲》(Ökumenische Dogmatik: Grundzüge, 1983)等。
Schmalzgrueber, Franz Xaver (1663-1735) 施马耳茨格鲁贝尔,施马尔茨格鲁贝尔 德国教会法典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教会法典的研究。着有《教会法典全集》五册(Ius ecclesiasticum universum...V, 1717-1727)等。
Schmalkaldic Articles 施马加登信条 ↗Articles, Schmalkaldic
Schmaus, Michael (1897-1993) 施毛斯 德国信理神学家、信理历史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研究中古时代的神学。在天主圣三/三一上帝奥迹的基础上,发挥以基督为中心的↗Christocentric神学,并应用在教会论及人学。促进合一运动,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铺路。着有《在教会启发中的妇女》(Die Frau im Aufbruch der Kirche, 1964)、《教会的信仰:天主教信理神学教课书》(Der Glaube der Kirche: Handbuch katholischer Dogmatik, 1969)、《信理历史手册》(Handbuch der Dogmengeschichte, 1983)等。
Schmemann, Alexander (1921-1983) 施梅曼 爱沙尼亚俄罗斯东正教会神学家。特别强调礼仪对革新教会及基督化生活的重要性。着有《东正教会的历程》(The Historical Road of Eastern Orthodoxy, 1963)、《礼仪神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Liturgical Theology, 1966)、《感恩礼:天国的圣事》(The Eucharist : Sacrament of the Kingdom, 1987)等。
Schmid, Josef (1893-1975) 施密德 德国天主教新约圣经诠释学家。致力于将近代的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引入天主教的神学,专长为默示录/启示录↗Apocalypse及对观福音↗Gospel, synoptic的研究。着有《首三部福音合观》(Synopse der drei ersten Evangelien, 1949)、《新约导论》(Einleitung in das Neue Testament, 1973)等。
Schmidlin, Joseph (1876-1944) 施密德林 德国传教学家、天主教司铎。建立天主教神学院传教神学课程,创办传教学杂志(Zeitschrift für Missionswissenschaft)。着有《传教学导论》(Einführung in die Missionswissenschaft, 1917)、《天主教传教史》(Katholische Missionsgeschichte, 1925)等。
Schmidt, Karl Ludwig (1891-1956) 施密特 德裔瑞士信义宗新约圣经学家。致力于研究新约教会的历史及其与以色列的关系。其博士论文《耶稣的历史背景》(Der Rahmen der Geschichte Jesu, 1918)成为文学类型批判↗criticism, form诠释的基本研究。另着有《原始基督宗教的教会》(Die Kirche des Urchristentums, 1927)等。
Schmidt, Wilhelm (1868-1954) 施密特 德国人类学家、宗教学家、圣言会会士。依据古新德(Gusinde, Martin 1886-1969)的考古研究,致力于研究宗教与人类的起源。着有《天主观起源》十二册(Der Ursprung der Gottesidee I-XII, 1912-1955)、《比较宗教历史手册》(Handbuch der vergleichenden Religions- Geschichte, 1930)等。
Schmiedel, Paul Wilhelm (1851-1935) 施米德耳,施米德尔 德国信义宗新约圣经学家。致力于研究若望福音,特别强调耶稣的历史性。着有《第四部福音与首三部福音的对比》(Das vierte Evangelium gegenüber den drei ersten, 1906)、《近代辩论中的耶稣》(Die Person Jesu im Streit der Meinungen der Gegenwart, 1906)等。
Schmier, Benediktus (1642-1744) 施密尔 德国教会法典学家、信理历史学家、本笃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正统派。着有《全教会法典之基础与枢纽》(Fundamentum et vertex universi iuris canonici, 1716)、《士林神学、辩论神学、实践神学...》三册(Sacra theologia scholastico-polemico-practica… I-III, 1737)等。
Schmitt, Albert (1871-1948) 施密特 德国伦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其博士论文《盖然论史》(Zur Geschichte des Probabilismus, 1904),指出思想属于较为开放稳定的伦理神学传统。发挥其师诺耳丁↗Noldin 之《伦理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ae moralis)至29版。另着有《性伦理之基本问题》(Grundfragen der geschlechtlichen Sittlichkeit, 1923)等。
Schnackenburg, Rudolf (1914-2002) 施纳肯堡 德国新约圣经学家、天主教司铎。依据天主教的传统信仰,将近代圣经学应用于四部福音的研究。着有《若望福音》(Das Johannesevangelium, 1965)、《新约的伦理教导》(Die Sittliche Botschaft des Neuen Testaments, 1986)、《四部福音中的耶稣基督》(Die Person Jesu Christi im Spiegel der vier Evangelien, 1993)等。
Schneemann, Gerhard (1829-1885) 施内曼 德国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为教宗的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辩护。着有《教会的自由与独立》(Die Freiheit und Unabhängigkeit der Kirche, 1866)、《教会训导权》(Die kirchliche Lehrgewalt, 1868)等。
Schneider, Theodor (1930-) 施奈德 德国信理神学家、天主教司铎。致立力于研究圣事神学,尤其是圣体圣事↗Eucharist。着有《天主临近的记号:圣事论大纲》(Zeichen der Nähe Gottes: Grundriß der Sakramententheologie, 1979)、《有关圣体圣事了解的转变》(Gewandeltes Eucharistieverständnis, 1973)等。
Schneider, Wilhelm (1847-1909) 施奈德 德国伦理神哲学家、天主教司铎。面对进化主义↗evolutionism及无神论↗atheism的相对论↗relativism,为天主教会传统伦理道德原则辩护。着有《良心的普遍性及统一性》(Allgemeinheit und Einheit des sittlichen Bewußtseins, 1895)、《从达尔文的进化思想看人的伦理道德性》(Die Sittlichkeit im Lichte der Darwinschen Entwicklungslehre, 1895)、《神立的世界秩序与无宗教的伦理道德性》(Göttliche Weltordnung und religionslose Sittlichkeit, 1900)等。
Schneiders, Sandra Marie (1936-) 施奈德斯 美国圣经学家、妇女神学家、圣母圣心修女会修女。思想重点在于将教会传统神学适应今日教会,并发挥妇女神学的灵修幅度。着有《妇女与圣言:新约中天主的「他、她、它」及妇女灵修》(Women and the Word: The Gender of God in the New Testament and the Spirituality of Women, 1986)、《超越缝缀:在天主教会的信仰与女性主义》(Beyond Patching: Faith and Feminism in the Catholic Church, 1991)、《启示性的经文:将新约解释为圣经》(The Revelatory Text: Interpreting the New Testament as Sacred Scripture, 1991)等。
Schnitzer, Joseph (1859-1940) 施尼策尔 德国信理历史学家、教会历史学家、天主教司铎。神学思想属于现代主义↗modernism。着有《是否耶稣建立了教宗制?信理历史研究》(Hat Jesus das Papsttum gestiftet? Eine dogmengeschichtliche Untersuchung, 1910)、《天主教的现代主义》(Der katholische Modernismus, 1912)等。
Schnitzler, Theodor (1910-1982) 施尼茨勒 德国礼仪学家、天主教司铎。藉其研究影响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 ↗附录三)之礼仪改革运动。住着有《庆祝天主的奥迹》(Gott feiern, 1980)、《弥撒的意义》(Was die Messe bedeutet, 1976)等。
Scholarios, Georgios (1405-1472) 斯寇拉利乌斯‧根拿迪乌斯[天],根拿丢 [基][文] ↗Gennadios Scholarios
scholastic theology 士林神学,经院神学 ↗theology, scholastic
Scholasticism 士林学派,经院学派 中古时代学院中所形成的哲学与神学。
Scholastics 士林派,经院派
scholium (拉) 注释,边注,附注,批注 此词源自希腊文「scholion 附注」。scholion又源自「scholē 休闲、学术对话、交谈的地方」,最后成为「学校」之意,拉丁文「schola 学校」,引伸成为古典学术著作的批注或批注。
Scholem, Gershom Gerhard (1897-1982) 朔伦 德籍犹太宗教史学家。致力于以现代的文学批判法↗criticism, literary,研究犹太宗教的秘学↗cabala。着有《若干犹太神秘主流》(Die jüdische Mystik in ihren Hauptströmungen, 1941)、《萨巴泰‧兹维:神秘的默西亚》(Sabbatai Zwi: Der mystische Messias, 1957)、《秘学的起源及开始》(Ursprung und Anfänge der Kabbala, 1962)等。
scholiast 批注者,评注者 此词源自希腊文「scholiastēs 批注者」,指注解、说明希腊拉丁经典著作的人。↗scholium
Schöllgen, Werner (1893-1983) 舍耳根,舍尔根 德国伦理神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整合人文科学与伦理神学的研究,强调具体的历史情况及理性推理,为基督徒了解新约福音之伦理要求的重要性。着有《天主教伦理学之社会学基础》(Die soziologischen Grundlagen der katholischen Sittenlehre, 1953)、《实际的伦理问题》(Aktuelle Moralprobleme, 1955)等。
Scholliner, Hermann (1722-1795) 朔林讷 德国神学家、本笃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正统派的士林/经院神学↗theology, scholastic。着有《论古代秘密规定之应用》(De disciplina arcane et antiquitate et usu…, 1755)、《论公教会的圣统制》(De hierarchia ecclesiae catholica, 1757)等。
Scholten, Johann Heinrich (Henricus) (1811-1885) 斯霍耳滕,斯霍尔滕 荷兰新约圣经学家、新约历史学家、改革宗牧师。着有《宗教的比较观》(A Comparative View of Religions, 1870)、《若望福音的历史批判研究》(Das Evangelium nach Johannes: Kritisch-historische Untersuchung, 1867)等。
Scholz, Anton von (1829-1908) 肖耳茨,肖尔茨 德国旧约圣经诠释学家、天主教司铎。接受威耳豪森↗Wellhausen之圣经历史批判学↗criticism, historical、↗criticism, biblical,并趋向寓意性↗allegorical、神秘性↗mystical的诠释法。着有《论圣神的寓居》(De inhabitatione Spiritus Sancti, 1856)、《旧约著作形成的时间与地方》(Zeit und Ort der Entstehung der Bücher des Alten Testamentes, 1893)等。
Scholz, Johann Martin (1794-1852) 肖耳茨,肖尔茨 德国圣经诠释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圣经抄本的收集与研究,为保守派圣经学的代表。着有《新旧约著作导论》三册(Einleitung in die Schriften des Alten und Neuen Testaments I-III, 1845-1848)等。
Schönmetzer, Adolf (1910-1997) 舍恩梅茨尔,施恩梅则,萧默治 德国神学家、耶稣会会士。研究教会训导文件,继续邓琴格↗Denzinger《训导文献选集—信理伦理大成》的工作,直至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召开以前。↗DS
school of philosophy 哲学学派
school of theology 神学学派
School of Alexandria 亚历山大学派 以亚历山大教理学校为中心的古代神学学派,以奥力振↗Origenes为代表,特别强调基督的神性,安提约基学派↗School of Antioch却特别强调基督的人性。
School of Antioch 安提约基学派[天],安提阿学派[基] 教会早期以叙利亚大城安提约基/安提阿为中心的一个神学派别,以德敖斐罗↗Theophilos of Antioch、保禄↗Paulos of Samosata等人为代表,强调基督完美的人性,注重圣经的学术性及历史性的研究。
School of Hillel 希勒尔学派 「Hillel」字意为「老人家」,此学派归名于大黑落德王↗Herod时代,建立旧约圣经的诠释学与解释学基础的一位辣彼。此学派在解释旧约法律的意义上,属包容性的缓和派,与严格的沙麦学派↗School of Shammai 对立。在公元七十年,耶京被毁后,两学派间的辩论记录于塔耳慕得↗Talmud中。
School of Shammai 沙麦学派 归于耶稣时代一位辣彼名下的学派,在解释旧约法律意义方面,是与希勒尔学派↗School of Hillel对立的严格派。具排外思想,不与外邦人往来。
School of the History of Religion 宗教历史学派 廿世纪初某些学者将一般宗教史的学问,应用于新旧约的研究中,指出新旧约的宗教生活与周遭环境、文化脉络的关系。其代表人物有研究旧约的贡克耳 ↗Gunkel及研究新约的艾赫恩↗Eichhorn等。此学派初期因特别强调历史的幅度,较忽略圣经解释学↗hermeneutics, biblical的部分,引起某些学者如威尔豪森↗Wellhausen及哈纳克↗Harnack等的质疑,后经由辩论,逐渐趋向顾及圣经解释学的整体性。
School, Augustinian 奥古斯丁学派,奥古斯丁会学派 指依据奥古斯丁↗Augustinus所发挥的神哲学思想主流。
School, Dominican 道明会学派 指依据多玛斯↗Thomas所发挥的神哲学思想主流。
School, Erlangen 厄尔朗恩学派 以德国厄尔朗恩(Erlangen)大学为中心的新教学派,较属于奥斯定↗Augustinus、波那文都拉↗Bonaventura、路德↗Luther、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等思想家的神哲学范围,强调神学工作中经验与体验的重要性,以个人体验为发挥神学体系的思想原则。
School, Franciscan 方济会学派 指亚西西方济建立的修会中,跟随波那文都拉↗Bonaventura及敦司‧思高↗Duns Scotus所发挥的神哲学主流,特别阐扬天主/上帝爱的奥迹。
School, Frankfurt 法兰克福学派 指由1923年创立于法兰克大学社会研究所,所发挥的思想潮流:对传统资本主义↗capitalism、教条主义↗dogmatism、唯物主义↗materialism等意识形态提出批判,盼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此学派包括霍克海默尔↗Horkheimer、马尔库斯↗Marcuse、亚多尔诺↗Adorno、哈伯马斯↗Habermas等等思想家。
School, Historical 历史学派 指将历史↗history过程视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范畴,以补充传统较静态的士林/经院神学↗theology, scholastic。
School, Jesuit 耶稣会学派 耶稣会影响下,特别阐扬救恩历史中,天主/上帝恩宠与人自由意志之奥迹,尤其注重人文思想的神学思想派别。
School, Scotist 思高学派 指依据敦司‧思高↗Duns Scotus所发挥的神学思想主流。
School, Thomistic 多玛斯学派[天],托玛斯学派[基][文] 依据多玛斯↗Thomas的神学思想,为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前天主教会内之神哲学主流学派。
School, Tübingen 杜宾根学派[天],图宾根学派[基] (1)新教:指十九世纪中叶,于德国杜宾根大学由鲍尔↗Baur, Ferdinand Christian所建,施特劳斯↗Strauß, David Friedrich等等其它新约圣经学者所发挥的思想潮流,在理性主义及历史主义的背景下,对新约著作的来源提出疑问,后有黎彻耳↗Ritschl及哈纳克↗Harnack, Theodosius反对而逐渐衰退。近代一些神学家,如摩特曼↗Moltmann、云格耳↗Jüngel等等的学者,依据现代圣经批判学的基础,面对近代多元的思潮,如过程思想↗process philosophy、解放神学↗theology, liberation、神学生态学↗ecology, theological,发挥入世的神学体系。(2)天主教:指在传统天主教的信理背景下,接受历史学派、圣经批判学、大公主义,发挥整体性的神学系统。主要的思想家有杜宾根大学的天主教学者,如:德赖↗Drey、默勒↗Möhler、亚当↗Adam, Karl、弗里斯↗Fries、卡斯佩↗Kasper等等。
School, Yin-Yang阴阳家 指以阴阳↗yin yang、五行(five elements)的原则、丹鼎、符箓等修行方式,所形成的宗教哲学学派。
Schoonenberg, Piet Johannes Albertus Maria (1911-1999) 斯洪嫩贝尔赫 荷兰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原罪论↗sin, original、基督论↗Christology及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等神学命题。着有《我们领洗的信仰》四册(Het Geloof van ons Doopsel I-IV, 1955-1958)、《祂是接近人的天主》(Hij is een God van Mensen, 1969)、《圣神,圣言及天主子》(De Geest, het Woord en de Zoon, 1991)等。
Schopenhauer, Arthur (1788-1860) 叔本华,朔盆豪尔,朔彭豪尔 德国哲学家。在其对人的存在分析↗analysis, existential,表示对人类历史中的恶较悲观的态度,无法与至善的神与宗教信仰团体结合。因此特别强调人借着理性与意志↗will的努力,从悲观无意义走向意义与价值。着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1819)、《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Die beiden Grundprobleme der Ethik, 1841)等。
Schott, Anselm (1843-1896) 肖特 德国礼仪学家、本笃会会士。致力于将拉丁文弥撒经本译为德文,促进礼仪改革。着有拉丁与德文之《圣教会的弥撒经本》(Messbuch der heiligen Kirche,1883)、及拉丁与德文之《晚祷经本》(Vesperbuch, 1893)等。
Schottroff, Luise (1934-) 肖特罗芙 德国妇女神学家。神学思想特别关注社会与历史分析。着有《十字架,生命树》(Das Kreuz, Baum des Lebens,1987)、《女性圣经诠释:从女性角度圣经研究之成果》(Feministische Exegese : Forschungserträge zur Bibel aus der Perspektive von Frauen,1995)等
Schrader, Clemens (1820-1875) 施拉德尔 德国神学家、耶稣会会士。担任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一)之神学顾问。着有《论罗马教会的统一》二册(De unitate Romana I-II, 1862-1866)、《论三种秩序:本性的、本性外的及超性的秩序》(De triplici ordine naturali, praeternaturali et supernaturali, 1864)、《论神学》(De theologia generatim, 1874)等
Schram(m), Dominicus (1723-1797) 施拉姆 德国神学家、神秘学家、本笃会会士。神学思想受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影响。着有《信理、士林及伦理神学撮要》(Compendium Theologiae dogmaticae, scholasticae, et moralis, 1768)、《神秘神学教课书》二册(Institutiones theologiae mysticae... I-II, 1774)、《教会法典教课书》三册(Institutiones iuris ecclesiastici... I-III, 1774-1775)等。
Schreiter, Robert J. (1940?-) 施赖特尔 美国信理神学家、天主教宝血会会士。特别关注神学本地化。着有《地方神学的建设》(Constructing Local Theologies, 1985)、《新的公教思想:在全球与本地之间的神学》(The New Catholicity: Theology between the Global and the Local, 1997)、《和好职务:灵修与修道方法》(The Ministry of Reconciliation: Spirituality and Strategies, 1998)等。
Schubert, Hans von (1859-1931) 舒伯特 德国信义宗教会历史学家。致力于研究早期中古时代之教会历史。着有《早期中古时代之教会历史》二册(Geschichte der christlichen Kirche im Früh-Mittelalter I-II, 1917-1921)等。
Schüller, Bruno (1925-) 许勒尔 德国伦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伦理神学之学术理论↗science, theory of的基本原则。着有《法律与自由:伦理神学研究》(Gesetz und Freiheit: Eine moral-theologische Untersuchung, 1966)、《伦理判断的证据:伦理神学论证的不同模式》(Die Begründung sittlicher Urteile: Typen ethischer Argumentation in der Moraltheologie, 1987)、《伦理学中的多元性:有关学术性辩论的格式》(Pluralismus in der Ethik: Zum Stil wissenschaftlicher Kontroversen, 1988)等。
Schürer, Emil (1844-1910) 许雷尔 德国信义宗教会历史学家。致力于研究新约时代及早期教会的历史。着有《新约历史教科书》(Lehrbuch der neutestamentlichen Zeitgeschichte, 1874)、《散居的以民》(Das Judentum in der Zerstreuung und die jüdische Literatur, 1890)等。
Schüssler Fiorenza, Elisabeth (1938-) 菲奥伦札 ↗Fiorenza Schüssler, Elisabeth
Schulte, Johann Friedrich von (1827-1914) 舒耳特,舒尔特 意大利教会法典学家、天主教平信徒。于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附录三)宣布教宗之不可错误性↗pope, infallibility of the后,趋向老派天主教会↗Church, Old Catholic。着有《教会法典教科书…》(Lehrbuch des katholischen Kirchenrechts..., 1863)、《老派天主教会》(Der Altkatholizismus…, 1887)等。
Schultes, Reginald (1873-1928) 舒耳特斯,舒尔特斯 瑞士信理神学家、道明会会士。致力于研究信理发展史↗dogma, development of。着有《信理历史导论》(Introductio in historiam dogmatum, 1922)、《论公教会》(De ecclesia catholica, 1925)等
Schulting, Cornelius (约1540-1604) 舒耳廷,舒尔廷 荷兰辩论神学家、天主教司铎。面对加尔文主义↗Calvinism,维护教会的正统思想。着有《有关教会纪律六卷…》(Ecclesiasticae disciplinae libri sex…, 1598)、《加尔文全部神学之反辩》四册(Refutatio totius theologiae Calvinianae I-IV, 1604)等。
Schultz, Hermann (1836-1903) 舒耳茨,舒尔茨 德国神学家、信义宗宣道员。神学思想受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的影响,并与好友黎彻耳↗Ritschl 相互合作。着有《基督徒对圣经的态度》(Die Stellung des christlichen Glaubens zur heiligen Schrift, 1876)、《基督神性的教义》(Die Lehre von der Gottheit Christi, 1881)、《旧约神学…》(Alttestamentliche Theologie…, 1869)等。
Schulz, Winfried (1938-1995) 舒耳茨,舒尔茨 德国教会法典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研究列入真福↗beatification及列入圣品↗canonization的神学意义与法律程序。着有《信理发展为认识真理历史性的问题...》(Dogmenentwicklung als Problem der Geschichtlichkeit der Wahrheitserkenntnis…, 1969)、《新列入真福、圣品的程序》
(Das neue Selig-und Heiligsprechungsverfahren, 1988)等。
Schurhammer, Georg Otto (1882-1971) 舒尔哈默 瑞士教会历史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方济沙勿略↗Xavier, Francis的全部传教历程。着有《方济沙勿略:其生平与时代背景》三册(Francis Xaver: Sein Leben und seine Zeit I-III, 1963-1971)等。
Schürmann, Heinz (1913-1999) 许尔曼 德国圣经学家、天主教平信徒。担任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I↗附录三)之神学顾问。致力于研究福音的形成问题。着有《路加福音》二册(Das Lukas-Evangelium I-II, 1969-1994)、《主的言语》(Worte des Herrn, 1956)、《主的祈祷》(Das Gebet des Herrn, 1957)等。
Schurr, Viktor (1898-1971) 舒尔 德国信理神学家、牧灵神学家、赎世主会会士。出版《牧灵神学大全:在近代天主教会之实践神学》五册(Handbuch der Pastoraltheologi: Praktische Theologie der Kirche in ihrer Gegenwart, 1946-1972 )。另着有《在新时代的牧灵工作:生态关怀及培养平信徒》(Seelsorge in einer neuen Welt: Pastoral der Umwelt und des Laientums, 1957)等
Schuster, Heinz (1930-1986) 舒斯特 德国牧灵神学家、天主教司铎。跟随拉内↗Rahner, Karl的神学思想,将牧灵神学↗theology, pastoral描绘为教会在世界之自我实现(Selbstvollzug)的学问。编辑《牧灵神学大全:在近代天主教会之实践神学》五册(Handbuch der Pastoraltheologi: Praktische Theologie der Kirche in ihrer Gegenwart, 1946-1972)。另着有《基督徒在世界中的生活》(Leben des Christen in der Welt, 1973)等
Schütz, Antal (1880-1953) 许茨 匈牙利信理神学家、皮亚里斯特会会士。致力于平信徒的神学教育。着有《信理神学教科书》二册(Dogmatika I-II, 1923)、《论感恩圣事》(Az eucharisztia, 1936)等。
Schütz, Paul Wilhelm Lukas (1891-1985) 许茨 德国系统神学家、信义宗牧师。认为新教的以基督为中心说↗Christocentrism及称义↗justification教义与早期之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的信仰不合。着有《忘记天父为世界之祸》(Der vergessene Vater ist das Unheil der Welt, 1948)等。
Schütz, Roger (1915-) 许茨,舒茨(罗哲弟兄) 法国改革宗牧师。藉其所建立的泰泽团体(Communauté de Taizé)推动大公主义合一运动↗movement, ecumenical及促进世界青年之宗教交谈。着有《合一:生命的希望》(L’unité: espérance de vie, 1962)、《泰泽的规则》(La Règle de Taizé, 1966)、《庆典应为无穷世》(La fête soit sans fin, 1971)等。
Schwager, Raymund (1935-2004) 施瓦格尔 瑞士信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研究古代信理历史,在解释耶稣基督的逾越奥迹↗mystery, paschal时,受吉拉尔↗Girard影响。着有《奥妙的交换》(Der wunderbare Tausch, 1986)、《纳匝肋人耶稣》(Jesus von Nazareth, 1998)等。
Schwalm, Marie-Benoît (Salvador) (1866-1908) 施瓦姆 法国神学家、道明会会士。注重神学与社会问题的关系,为教会社会思想↗teaching of the Church, social铺路。着有《多玛斯亚奎那的基督观》(Le Christ d’après Saint Thomas d’Aquin, 1910)、《社会哲学讲稿》二册(Leçons de philosophie sociale I-II, 1911)等。
Schwane, Joseph Anton (1824-1892) 施瓦讷 德国信理历史学家、天主教司铎。其依据新士林/经院学派↗Neo-Scholasticism的神学思想,开启天主教会内的信理历史研究。着有《信理历史》四册(Dogmengeschichte I-IV, 1862-1890)、《特殊伦理神学》三册(Spezielle Moraltheologie I-III, 1873-1878)等。
Schwegler, Carl Franz Albert (1819-1857) 施韦格勒 德国新教教父学家。神学思想属于杜宾根学派↗School, Tübingen,为鲍尔↗Baur, Ferdinand Christian的学生。着有《第二世纪的蒙丹主义与基督宗教》(Der Montanismus und die christliche Kirche des zweiten Jahrhunderts, 1841)、《宗徒后教会发展的要素》二册(Das nachapostolische Zeitalter in den Hauptmomenten seiner Entwicklung I-II, 1846)等。
Schweitzer, Albert (1875-1965) 史怀哲,施魏策尔 阿尔萨斯(Alsace)神学家、医生、音乐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致力于研究新约圣经之历史上的耶稣与保禄宗徒,认为耶稣期待即将来临的天国,因此教导严格而短暂的伦理观,但实际上天国延迟来临,故教会应发挥入世的伦理道德教义。着有《从雷玛路斯到弗雷德:耶稣生平研究史》(Von Reimarus zu Wrede: Eine Geschichte der Leben-Jesu- Forschung, 1906)、《保禄宗徒的神秘观》(Die Mystik des Apostels Paulus, 1930)、《基督宗教与世界诸宗教》(Das Christentum und die Weltreligionen, 1924)等。
Schweizer, Alexander (1808-1888) 施魏策尔 瑞士神学家、改革宗牧师。神学思想受其恩师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影响,为保守派及自由派之间的缓和思想,并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着有《论实践神学的概念及分配》(Über Begriff und Eintheilung der praktischen Theologie, 1836)、《新教主要信条在改革宗教会的发展》二册(Die protestantischen Centraldogmen in ihrer Entwicklung innerhalb der reformierten Kirche I-II, 1854-1856)等。
Schweizer, Eduard (1913-) 施魏策尔 瑞士新约圣经学家、信义宗牧师。致力于研究新约神学,尤其是基督论↗Christology。着有《新约及形成中的基督论》(Neues Testament und Christologie im Werden, 1982)、《新约神学导论》(Theologische Einleitung in das Neue Testament, 1989)等。
Schwenckfeld, Kasper von (1490-1561) 施文克费耳德,施文克费尔德 德国新教神学家、神秘主义者。特别强调人与神的直接沟通,不接受路德↗Luther关于称义及圣餐的教义,而遭新教、天主教及政府的反对。其跟随者建立施文克费耳德教派↗Church, Schwenckfeldian,并发挥其思想,编着《施文克费耳德教派文件集》十九册(Corpus Schwenckfeldianorum I-XIX, 1907-1961)等。
Schwetz, Johann Baptist (1803-1890) 施韦茨 今捷克信理神学家、天主教司铎。神学思想属于新士林学派↗Neo-Scholasticism。担任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Council, Vatican I↗附录三)的神学顾问。着有《神学概论》(Theologia generalis, 1849)、《天主教信理神学》三册(Theologia dogmatica catholica I-III, 1852)、《基本神学》(Theologia fundamentalis, 1867)等。
Sciacca, Michele Federico (1908-1975) 夏卡 意大利天主教宗教哲学家、神学家。着有《三体合一、三位一体存有论:形上学、神学的研究》(Ontologia triadica e trinitaria: discorso metafisico teologico, 1990)、《基督的时辰》(L’ora di Cristo, 1992)等。
Science, Christian 基督教科学派 ↗Christian Science
science (1)科学,学科 (2)学术 此词源自拉丁文「scire 知道、认识、明了」,指人借着理性认识实在界的方法、内容与应用。「学科」指表达多种不同的学问领域。
~ and religion 科学与宗教 在今日世界中科学与宗教各自以其独特的方式寻求真理。二者的关系可能有四种情况:(1)彼此冲突;(2)各自独立;(3)互相对话;(4)彼此整合。↗faith and reason
~ and theology 科学与神学 ↗theology and science
~, applied 应用科学 指科学研究的应用面,与纯理论科学↗science, pure相对。
~, biblical 圣经科学 ↗Bible
~, critique of 科学批判 ↗critique
~, ecological 生态科学 指有关一切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学问。↗ecology
~, environmental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
~, human 人文科学 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科目,如语言、文学、历史、心理、艺术等领域。
~, natural 自然科学 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神学等等构成学术的整体领域。
~, normative 规范性的科学,准则性的科学 指一切学科研究的标准与原则。↗norm
~, occult 玄密科学 ↗occultism
~, positive 实证科学 指提供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基本事实与历史材料。在神学领域中指圣经学、教会历史及教会法典等学科。与实证主义↗positivism对科学的解释不同。
~, pure 纯理论科学 指科学研究的理念面,与应用科学↗science, applied相对。
~, religious 宗教科学,宗教学↗religion
~, social 社会科学 ↗sociology
~, theological 神学科学 ↗theology
~, theory of 学术理论,科学理论 有关认识行动、研究方法、学科分配的系统说明。
scientia (拉) (1)知识,学识,认识 ↗knowledge (2)学问,才学,学术(3)科学 ↗science
~ beata 荣福知识 与直观的知识↗scientia visionis相似。
~ Dei (1)天主的知识[天],上帝的知识[基],神的知识[文] 指天主/上帝的全知↗omniscience,与其本性一致的知识,即与单纯理解的知识↗scientia simplicis intelligentiae相同。(2)对天主的知识[天],对上帝的知识[基],对神的知识[文] 指人对天主/上帝的认知。↗theology
~ est potentia 知识就是力量
~ experimentalis 经验的知识,实验的知识 ↗experiment
~ futuribilium 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知识 指天主对可能发生之事的知识,是其全知↗omniscience的一面。与中间知识↗scientia media相关。
~ habitualis 内在性的知识,习惯的知识 指潜藏于人内,但并不使用的知识。
~ infusa 灌注的知识 指某存有物在本质以外所得的知识,如宗教历史中之先知,一直肯定其知识来自神的启示。↗infusion
~ libera 自由知识 因天主/上帝自由地创造其以外的实在界,故其对此实在界的知识有自由的一面,与单纯理解的知识↗scientia simplicis intelligentiae相对。
~ media 中间知识,中介知识 在有关天主/上帝恩宠↗grace与人自由意志↗will, free的士林/经院神学↗theology, scholastic基本问题中,摩里纳派↗Molinists特别强调人自由的一面,发挥所谓的「中间知识」理论,即在天主/上帝必然知识↗scientia necessaria与自由知识↗scientia libera之间的知识:天主/上帝一方面按其本性有「必然知识」,另一方面对已存在的自由受造物有「自由知识」,并且对自由受造物尚未实现、未来的多种可能的行动,天主/上帝应有特殊的知识,即所谓的「中间知识」。此主张为巴聂斯主义↗Bañezianism、↗praemotio, physica及新教神学家反对,因其特别强调天主的全知、全能。
~ naturalis 自然知识,本性知识 指存有物因其本性↗nature所拥有的知识。
~ necessaria 必然知识 指存有物按其本性及存在应有的知识。
~ simplicis intelligentiae 单纯理解的知识 在士林/经院神学↗theology, scholastic传统中,指天主/上帝按其无限、绝对的存有,对实在存在、可能存在的一切的本性知识。↗scientia naturalis
~ visionis 直观的知识 指以荣福直观↗vision, beatific而得到的知识,与荣福知识↗scientia beata相似。
scientism (1)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science (2)科学主义,科学万能主义 指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因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心态,即人类能以科学解决人生中的主要问题。
scientific (1)科学的,学科的 (2)学术的 ↗science
~ criticism 科学批判 ↗criticism, scientific
~ dialectic 科学辩证法 ↗dialectic、↗dialectic, scientific
~ world view 科学世界观 ↗world view, scientific
Scientology 科学派 由胡巴尔德(Lafayette Ronald Hubbard, 1911-约1986)之科学小说所引起,强调人的精神健康,后演变为宗教运动。但因其内部严密的控制手段及对外反对民主的极端主张,引起一些教会及政府的谴责。
scientology 知识学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cire, scire 知道、认识、明了」及希腊文「logos 言、言语、学问」,指有关科学↗science 的系统说明。
scintilla (拉) 火花,火星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cintillare 闪烁、闪耀」,指从内在身深处散发耀眼的光芒。
~ animae 灵魂的火花 指灵修传统中,尤指埃克哈特↗Eckhart所描绘的从灵魂核心深处所发出的光芒。
~ conscientiae良心的火花 指在伦理神学传统中,从良心深处所发出的光芒,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下(希/来四12-13),帮助人作为善恶判断的标准。
Scocciacampana, Antonio (+1793) 斯科恰坎帕纳 意大利神学家、方济各会会士。神学思想属于思高学派↗Scotism。着有《士林信理神学教科书》(Institutiones theologiae dogmatico- scholasticae )、《信理神学研究》(Dissertationes de theologia dogmatica),但尚未出版。
scope 区域,领域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skopos 目标」,原意指视野所及的范围。↗range
Scortia, Giovanni-Battista (1553-1627) 斯科尔蒂亚 意大利信理神学家、伦理神学家、耶稣会会士。思想跟随多玛斯↗Thomas及白拉敏↗Bellarmino,晚年反对路德↗Luther的神学,并在其主要著作《论弥撒圣祭》四册(De sacrosancto missae sacrificio, I-IV,1616)中致力于研究弥撒圣祭之伦理、灵修、法典、历史等各方面的神学。主张弥撒圣祭本质上包含「奉献」↗oblation、「祝圣」↗consecration及二种外形(饼酒)的「领圣体」↗communion等三个动态连贯的因素。今日天主教会的神学将弥撒圣祭的本质归于「祝圣」,即纪念耶稣最后晚餐的言语:「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
Scotism 思高学派 指中古世纪以敦司‧思高↗Duns Scotus, John的思想为核心,跟随柏拉图↗Platōn、奥古斯丁↗Augustinus思想为主流的神学学派,特别强调天主/上帝爱的奥迹及人类在此奥迹中的生活。
Scotists 思高学派 ↗Scotism
Scott, Thomas (1747-1821) 斯克特 英国圣经诠释学家、安立甘教会执事。神学思想从理性主义↗rationalism的神体一位论↗unitarianism,走向加尔文主义↗Calvinism。致力将圣经作为基督徒生活及灵修之指南。着有《真理的力量》(Force of Truth, 1779)、《圣经批注》(Commentary of the Bible, 1788-1792)等。
Scotus, Duns John 敦司‧思高 ↗Duns Scotus, John
scriba (拉) 经师,法律学者 ↗scribe
Scribani, Carolus (1561-1629) 斯克里巴尼 比利时辩证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面对新教思想潮流,维护天主教会的正统信仰。着有《加尔文说谎之艺术》(Ars mentiendi calvinistica, 1602)、《为正统信仰辩证》三册(Orthodoxae fidei controversa I-III, 1609-1612)等。
scribe 经师,法律学者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cribere 书写、缮写」,指抄写王宫及宗教方面文件的书写员。在旧约指从军时代起的犹太宗教圣经学者,特别研究梅瑟法律(厄/拉上七6、11;厄下/尼下八1、4)。在新约时代经师们有时反对耶稣及其教训(玛/太二十三2-36;谷/可二6-7;路五21),并与司祭团及长老参与定耶稣之死罪(谷/可十四43;路二十二66)。耶路撒冷被毁后,经师的继承人称为辣彼↗rabbi。
Scriptura (拉) (1)经,经典 (2)圣经↗Scripture、↗Bible
~ sacra 新旧约圣经 ↗Bible
scriptura (拉) 著作,作文,书本 ↗scripture
Scriptura sacra locuta, res decisa est (拉) 圣经一发言,问题就解决 指基督新教所强调的圣经之独特的、最高的权威,没有其它可替代的答案。
Scriptura Scripturam interpretatur (拉) 圣经解释圣经 指基督新教所强调的圣经之独特的、最高的权威,因此圣经本身为圣经的真实解释者。
Scriptura seipsam interpretatur (拉) 圣经解释自己 指基督新教所强调的圣经之独特的、最高的权威。天主教会却将圣经解释与传承↗tradition与训导权↗magisterium of the Church视为一个整体中的主要因素。
Scriptura sui interpres (拉) 圣经为自我的解释者 指基督新教所强调的圣经为解释自己之独特的、最高的权威。
Scripturam ex Scriptura explicandam esse (拉) 应以圣经解释圣经 指基督新教所强调的圣经为解释自己之独特的、最高的权威。
Scripture (1)经,经典 指一切文化、宗教的基本经典,如中国的四书五经、佛教的大藏经、印度的吠陀经等。(2)圣经 ↗Bible
~ and tradition 圣经与传统 ↗tradition
~, canon of 圣经正典,圣经纲目 指古代教会藉由长久的分辨,建立某种标准与尺度↗canon,确认受上帝特殊灵感↗inspiration, biblical而写成的著作。天主教、东正教及基督新教基本上都承认圣经正典的约束性,只是在书目上略有出入。(1)旧约:天主教的旧约包括四十六卷,东正教经过长期的分辨之后也与天主教有同样的书目,虽从未作过官方的决定。犹太宗教与新教并不将希腊文写成的著作纳入正典中,即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下书、智慧篇、德训篇、巴路克七部,成为「伪经」↗apocrypha,因此旧约共有卅九部。(2)新约:各基督教派均接受新约共有廿七部,惟马丁路德↗Luther将雅各布伯书信逐出正典。
~, inerrancy of 圣经的无误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in 不无、」「errare 犯错、犯错误」,指基督宗教确信,圣经所载有关宗教与伦理之训诲,来自天主/上帝的启示,因此没有错误;至于圣经中有关科学、历史等非宗教、伦理的成分,原则上仅为表达圣经启示内容之方法,不属于无误性的范围。与不可错误性↗infallibility有关,但角度不同。
~, inspiration of 圣经的灵感 ↗inspiration
scripture 著作,作文,书本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cribere 书写、缮写」,指一切的文学作品。
Scriptures 为Scripture的复数词。(1)经,经典 (2)圣经 ↗Scripture、↗Bible
Scrivener, Frederick Henry Ambrose (1813-1891) 斯克里夫纳 英国新约圣经学家、安立甘教会司铎。致力于新约抄本及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研究。着有《新约圣经批判导论》(Plain Introduction to the Criticism of the New Testament, 1861)等。
Scrolls of the Dead Sea 死海古卷,死海书卷,死海滚动条 ↗Dead Sea Scrolls
scruple 心窄,疑心,疑虑 指良心混淆,通常毫无理由地怀疑自己,不能达到道德或信仰的要求,而产生过度的疑虑。将无罪看做有罪,小罪看做大罪的心理状态。
scrupulosity 心窄病 ↗scruple
scrupulus (拉) 心窄,疑心,疑虑 ↗scruple
scrutinium (拉) (1)秘密投票 选举教会高级领袖的方式,如教宗的选举。(2)考核礼 领受洗礼及圣职仪式中之考核礼,表达方式为主礼人与领受人之间的问答。
scyphos (希sku,foj) 爵,杯 指举行感恩礼所用的杯子。
sea 海 旧约圣经中叙述的海洋,常以象征性的方式,如:巨大恐怖、波涛汹涌来形容无法控制的邪恶势力(咏/诗六十九3;纳/拿二6)。因为以民认为,海底是最接近阴府的所在。甚至在末日要与天主/上帝奋战的巴比伦怪兽,也是由海底深渊上升的牲畜(达/但七2-7)。新约圣经仍将海视为魔鬼所居住的地方,例如:附魔的猪群跌入海中(谷/可五13)、耶稣以其大能命令风浪平静(谷/可四39-41)。默示/启示录↗Apocalypse也描绘在新天新地的创造中,耶稣基督将统治一切,那时象征海洋恶势力的撒旦将不复存在(默/启二十二1)。
SEAGST (South East Asia Graduate School of Theology) 东南亚神学研究院 指1966年成立于新加坡,属东南亚神学教育协会↗ATESEA的组织。
seal (1)印,印记,印号,封印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ignum 记号、印号、信号」及「sigillum 小雕像、图章、玉玺」,一般来说「印」是人身份的象征,如文件上的签名盖印,以保证文件的无误性(耶三十二10)。圣经以「印」来象征人与万物的归属性:「他为所创造的一切加封盖印」(约/伯九7;默/启五1)。初期教会强调基督徒是因着圣神的印记,成为天主/上帝的子民(格后/林后一22;弗一13-14)。因此,印记成为忠于天主/上帝、忠于信仰、忠于圣言的特殊保障(默/启七2-4,九4)。(2)神印↗character, sacramental (3)守秘 ↗secret。
~ of baptism 圣洗印记 ↗baptism
~ of confession 告解秘密,告解守秘 ↗confession, seal of
~ of the Spirit 圣神的印记 指信徒受圣神的感动、指导、光照、安慰,活出天主/上帝子民的身份(格/林后一22;弗一13-14)。
Seariasub (拉) 雅叔布[天],施亚雅述[基]↗Shear-jashub
Seat of Wisdom 上智之座 天主教会对圣母玛利亚之尊称,为德叙祷文↗litany中的一句。
Sebenias (拉) 舍巴尼雅[天],设巴隆[基] ↗Shebaniah
Secession church 分离教会 1733年由苏格兰教会分出的自由教会。
secession church 分离教会 与一个有组织的教会正式分开而独立存在的教会。
second coming of Christ 基督第二次来临,基督再度来临 按圣经传统说法,指末世基督光荣的来临。与基督来临↗Parousia相同。
second death 第二死亡 ↗death
second order 第二会 指天主教会内因会祖相同、会规类似,而依附某一男修会的女修会,如道明会修女会、方济会修女会等等。
secondary cause 第二因 ↗cause, secondary
secrecy (1)秘密状态 (2)保秘能力 ↗secret (3)掩饰,遮盖 指对自己的计划讳莫如深 ↗secretive
secret (1)秘密,奥秘 (2)秘密的,奥秘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ecernere 分开、离开、辨别」,指将某事物区分出来,一般的用法为秘密。(3)奉献经,献礼经 在弥撒的圣祭礼仪开始时,主礼先接受饼、酒及其它礼品,放置于祭台中央后,向上主所诵念之祝文。
~ discipline 秘密规定,秘密规则 ↗discipline, arcane
~ marriage 秘密结婚 一般而言教会内的婚礼应有公开仪式,但有重大而迫切的理由,教区教长可允许秘密结婚(《天主教法典》↗CIC第1130-1133条)。
~, Messianic 默西亚的秘密[天],弥赛亚的秘密[基] 马尔谷/马可福音↗Mark的神学主题,即福音编者为引起读者的兴趣,刻意隐瞒耶稣的真实身份,直到第八章29节才由伯多禄/彼得宣认:耶稣是默西亚。此种神学思想,亦影响玛窦/马太福音↗Matthew及路加福音↗Luke。
~, professional 业务的秘密 指公务上的专业机密。
Secrétan, Charles (1815-1895) 塞克雷坦 瑞士新教神学家。神学思想属于自由派↗liberalism,发挥思辨及神秘的宗教观,晚年受康德↗Kant的影响,强调信仰中的伦理道德责任。着有《理性与基督宗教》(La raison et le christianisme, 1863)、《文明与信仰》(La civilisation et la croyance, 1887)等。
Secretariate of State 教廷国务院 处理宗座↗Holy See与其它国家事务之机构,始于十五世纪。
secretive 掩饰的,遮盖的 指对自己的计划讳莫如深的心态,如人类历史中秘密组织的态度,或宗教团体在选举领导者时,所采用之不民主的方式。↗secrecy
sect (1)派别,党派,教派 (2)宗派,学派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equi 随从、追随」及「sectari 追随、跟随」,指不同政党、宗教及学术思想的团体。
~, radical 极端教派,急进派 指走入偏狭封闭之政党、宗教及学术思想的团体。
sectarian (1)教派,信徒 (2)派别的,党派的,教派的 (3)宗派的,学派的 ↗sect
sectarianism 教派主义,宗派主义 ↗sect
secular (1)现世的,今世的,世俗的,世界的 (2)平信徒,在俗教友 (3)非宗教的,非教会的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aeculum 年岁、时代、世代、世俗」,后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意义上。
~ arm 世俗的手 ↗arm, secular
~ clergy 教区圣职人员 ↗clergy, secular
~ institute 在俗团体 ↗institute, secular
~ priest 教区司铎,教区神父 ↗priest, secular
secularism 俗化主义,世俗主义 以道德、教育、思想、学问、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家庭生活等之中任何一个领域,排斥它本身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使自己完全独立自主,并将其领域绝对化的一种意识型态,称为「俗化主义」。现实的世俗主义,排除宗教或宗教性思虑的生活、教育观及社会思想。 ↗secular
secularity 俗化思想 指偏向俗世价值的成熟态度。↗secular
secularization 俗化,俗化运动,俗化过程 消极而言,将过去处理事物的方法与态度中一切过分「神化」性、宗教性及神圣性的因素都予以修正。积极而言,注意事物的内在价值,并按之解释其在自己世界里的意义及作用。与神化过程↗sacralization相对。
Secundum Iohannem (拉) 《若望福音》[天],《约翰福音》[基] ↗John
Secundum Lucam (拉) 《路加福音》[天][基]↗Luke
Secundum Marcum (拉) 《马尔谷福音》[天],《马可福音》[基] ↗Mark
Secundum Matthaeum (拉) 《玛窦福音》[天],《马太福音》[基] ↗Matthew
secundum (拉) 按照,依照,依据
~ aliud 按照其它,依照其它,依据其它
~ legem 按照法律,依照法律,依据法律
~ quid 按照某方面,依照某方面,依据某方面
~ se按照自己,依照自己,依据自己
Secundus (拉) 色贡多[天],西公都[基] 得撒洛尼的一位教友,曾自希腊至叙利亚陪保禄/保罗第三次传教归来(宗/徒廿4)。
Sedecias (拉) 漆德克雅[天],西底家[基]↗Zedekiah
sede vacante (拉) 空座时 ↗vacancy
sedes (拉) 座,座位
~ apostolica 宗座 ↗See, Holy
~ confessionalis 告解室,告解亭,告解架
~ doctrinae 教义之座 指圣经的话为教会教义之来源及基础。
~ Sapientiae 上智之座 ↗Seat of Wisdom
Sedrac (拉) 沙得辣客[天],沙得拉[基] ↗Shadrach
Sedrach (希Sedrac) 沙得辣客[天],沙得拉[基] ↗Shadrach
seduction 诱惑,唆使,诱使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ducere 领导」,与介词「se, sed 分、分开、分离」合并,意为引至旁侧、引至僻静之处,引入岐途。引申为吸引、说服、诱惑人误入岐途。
See (1)宗座 教宗的权威座椅或权力中心。(2)教座 主教、总主教的权威座椅,或有其座位的教堂。(3) 教宗,总主教,主教的辖区,职位,权力 指教宗、总主教、主教的特殊权力。
~, Apostolic宗座,教廷 特别表达从宗徒传下管理教会的特殊权力。与↗See, Holy相同。
~, Holy 圣座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edes 主教的座位或住所」,指罗马天主教教宗↗Pope的主教区,因为主要的职务是以教宗之宝座来象征。依据《天主教法典》↗CIC及外交语而言,圣座也指教宗的教区、教廷、罗马教廷↗Curia Romana各圣部、法院、委员会及局、处等任何单位。教宗为了治理普世教会,对于繁复的工作,无法一人处理,必须有人协助。最初有罗马郊外的主教,城内的司铎及执事帮助他,即日后的枢机↗cardinal,并有大公会议及罗马教区会议协助之。梵蒂冈国家↗Vatican State则是一个支持宗教信仰的政治单位,与教宗圣座属不同领域。
see 看,看见 圣经中所谓的看见指「亲眼看见天主」(依五二8)。旧约圣经中强调,天主/上帝将自己的面貌显示出来(户/民十四14),使以色列子民得以瞻仰祂的面貌(默二十二4)。新约时代,肯定借着耶稣基督的言、行使人看到天主父的本来面目(若/约一14;若壹/约壹一1-3)。甚至有一天将看到人子「乘云降来」(玛/太二十四30)。
Seeberg, Erich (1888-1945) 泽贝格(兄之子) 爱沙尼亚信义宗教会历史学家。致力于研究埃克哈特↗Eckhart及路德↗Luther的神学思想。着有《论神秘学》(Zur Frage der Mystik, 1921)、《基督宗教历史神学之我见》(Ideen zur Theologie der Geschichte des Christentums, 1929)、《路德神学》二册(Luthers Theologie I-II, 1929-1937)等。
Seeberg, Oskar Theodor Alfred (1863-1915) 泽贝格(弟) 爱沙尼亚信义宗新约圣经学家。致力于研究新约初期教会之口传↗tradition, oral传统,为日后类型批判↗criticism, form铺路。着有《基督的死亡为吾等之救赎意义:圣经及神学的研究》(Der Tod Christi in seiner Bedeutung für unsere Erlösung: Eine biblisch-theologische Untersuchung, 1895)、《初期教会的教理讲授》(Der Katechismus der Urchristenheit, 1903)等。
Seeberg, Reinhold (1859-1935) 泽贝格(兄) 拉脱维亚信义宗神学家、信理历史学家。致力于将十九世纪之哲学主流,唯心论↗idealism与信义宗的思想融合,并注重社会及民族的问题。着有《信理历史教科书》四册(Lehrbuch der Dogmengeschichte I-IV, 1895-1920)、《教会与社会问题》(Die Kirche und die soziale Frage, 1897)等。
seek 寻求,寻找 整部旧约圣经是以色列子民「寻求上主」、「寻求祂的言语」之书。当以色列子民遇到纷争、危急时,常会询问天主/上帝的旨意(出十八15)。新约中耶稣强调寻求天父旨意(玛/太六10;谷/可三33-35)及天主国(玛/太六33)的重要性。
Seekers 追求灵恩派 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puritanism派别中之小教派。认为自「反基督者」掌握教会以来,没有真正的教会存在。直至天主/上帝再召唤新的宗徒和先知,重新建立真教会,引起部份新教团体的反对。
Seeley, John Robert (1834-1895) 西利 英国历史学家、安立甘教会平信徒。在其著作《看!这个人》(Ecce Homo, 1865)中,研究历史中的耶稣。并在《自然宗教》(Natural Religion, 1882)一书中,将基督宗教的思想生活与自然科学加以整合,否认超性↗supernatural属于基督信仰的本质。
seer 先见者,先知 ↗see、↗prophet
Segneri, Paolo (1624-1694) 塞涅里 意大利伦理神学家、宣道学家、耶稣会会士。主张在较严格的盖然论↗probabiliorism及寂静主义↗quietism之间的盖然论↗probabilism,强调人的自由及伦理道德责任。在其著作《有关盖然问题书信集》(Lettere sulla materia del probabile, 1732)中,反对较严格的盖然论。在其《在祈祷中的疲倦与寂静间的协调》(Concordia tra la Fatica e la Quiete nell’ Orazione, 1680)中,反对寂静主义。另着有《四旬期讲道集》(Quaresimale, 1679)等。
Segovia, Fernando F. (1948-) 塞戈维亚 拉丁美洲新约圣经学家、天主教司铎。特别研究若望著作。在现代圣经批判学↗criticism, biblical及解放神学↗theology, liberation的思想潮流中,其著作《跨界线的解释》(Interpreting beyond Borders, 2000),特别研究跨文化解释学↗hermeneutics方面的问题。另着有《何为「若望」?》(What is John?, 1996)等。
Segovia, Juan de (约1393-1458) 塞戈维亚 西班牙神学家、参加佛罗伦萨大公会议(Council of Florence↗附录三)第一阶段巴塞尔会议顾问。强调教会会议至上论↗conciliarism。着有《论童贞女玛利亚受孕》(Liber de conceptione Beatae Mariae Virginis)、《有关与伊斯兰教的精神辩论》(De mittendo gladio spiritus in Saracenos)等。
segregation 隔离,分离,分开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e, sed 分、分开、分离」及「grex 牲畜群、群众、民众」,指意为将人、事、物从群众分别出来。引用于风俗、文化、宗教中,亦可见到此分离的情况。
Segundo, Juan Luis (1925-1996) 塞贡多 乌拉圭解放神学家、耶稣会会士。致力于将信仰与具体生活结合,为解放神学创立人之一。着有《神学的解放》(Liberación de la teología, 1975)、《今日人类在纳匝肋耶稣面前》三册(El hombre de hoy ante Jesús de Názareth I-III, 1982)、《解放神学:给拉青格枢机的答复》(Teología de la liberación: Respuesta al Cardenal Ratzinger, 1985)等。
Sehon (拉) 息红[天],西宏[基] ↗Sihon
Sein (德) 存有,实有,存有物,存有者 ↗Being
Sekoundos (希Sekou/ndoj) 色贡多[天],西公都[基] ↗Secundus
Selby, Peter (1934-) 塞耳比,塞尔比 英国神学家、安立甘教会主教。神学思想主张神学的多元性,特别关注基督信仰在今日社会、性别、政治中的转变。着有《解放天主》(Liberating God, 1983)、《属于:对组群教会的挑战》(Belonging: Challenge to a Tribal Church, 1991)、《解救:耶稣与今日的救恩》(Rescue: Jesus and Salvation Today, 1995)等。
selection (1)选择,挑选,选拔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e, sed 分、分开、分离」及「legere 聚集、收获、卷起、选择」,指由不同的人、事、物中抽出的行动。(2)淘汰 (3)选集,文选
~, natural 自然淘汰,天择 指达尔文↗Darwin所发挥宇宙人类进化过程中之基本原则。
self (1)自我,自己,自身 指个体所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实体,其中包括躯体与心理的各种特征。(2)私利,私欲,私心
self-actualization 自我实现 指个体成长过程中,各方面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状态与成果。
self-annihilation 自我消灭 ↗annihilation
self-causation 自为原因 为无神论者的一种特殊的人生观,认为宇宙万物是依据自己的能力而形成的,否认一位创造者↗Creator的绝对第一因↗cause, first。
self-centeredness 自我中心 指以个体为中心的人生观。
self-communication 自我通传 指神学家拉内↗Rahner, Karl所提出的神学概念(Selbstmitteilung):表达一切救恩、创造行动是由天主圣三(三一上帝)↗Trinity之爱的给予而发。
self-confidence 自信,自我信赖,自我依赖 ↗confidence
self-consciousness of Christ 基督的自我意识 ↗Jesus Christ
self-control 自我控制 指个体能抑制自己的冲动、需要、欲望、诱惑,以寻求更远大目标。
self-criticism 自我批判 ↗criticism
self-deception 自我欺骗 ↗deception
self-defense 自卫 ↗defense
self-deification 自我神化 ↗deification
self-denial 克己,克欲 指个人有意克制或主动遗忘获致满足欲念的经验。以克欲作为修身养性者,称为克修主义↗asceticism。
self-development 自我发展 指个体之身心成长完全符合其本身所具秉赋的历程。与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相似。
self-discipline 自律,自我纪律 指个体主动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在达成目标的行为活动中,克制自己的冲动,约束自己的欲念,在不违犯社会规范的原则下获致动机的满足。与自我控制↗self-control相似。
self-effacement 自我衰微[天],自我衰减[基] 一般而言是一种与自我中心↗self-centeredness相反的人生态度。新约圣经中,洗者若翰/约翰为彰显耶稣所表达之谦逊的态度(若/约三30)。
self-emptiness 自我空虚 在一般宗教灵修生活中有一种主张,较强调在天人相遇时,人将自我放下,尽量以空无的心灵接受无限生命奥迹的灌注、充满。基督徒以道成肉身(圣言成了血肉)↗incarnation自我空虚为灵修生活的模范(斐/腓二7)。在神学界,否定神学↗theology, negative以自我空虚为主要的研究范畴及课题。
self-esteem 自尊,自我尊重 ↗esteem
self-existence 自存,自我存在 指在基督宗教的信仰层面上,强调唯有天主/上帝是依靠自己而存在,其余受造物都是依靠祂而存在。
self-generating 自生的 ↗generation
selfhood (1)自我个性,自我(2)人格(3)自私,自我中心
self-immolation 自我祭杀,自我祭献 ↗immolation
selfishness 自私 指以自己的名、利为中心的封闭心态。
self-justification (1)自我成义[天],自我称义[基],自以为义[文] (2)自我辩解 ↗justification
self-knowledge 自我认识 ↗knowledge
self-love 自爱,自我爱,私爱 ↗love
self-motion 自动 ↗motion
self-respect 自我尊重,自尊 ↗respect
self-realization 自我实现 ↗realization
self-redemption 自我拯救,自救 ↗redemption
self-renunciation 自我弃绝 ↗renunciation
self-revelation 自我启示 ↗revelation
self-righteousness 自以为正义 不接受天主/上帝恩赐之正义,而试图靠自力满全法律以建立其道德价值体系的心态。
self-sacrifice 自我牺牲,自我献身 ↗sacrifice
self-satisfaction 自足,自我满足 ↗satisfaction
self-subsistence 自我自立 ↗subsistence
self-sufficiency 自我足够,自满自足 指过于自信妄自尊大的心态。↗sufficiency
self-transcendence 自我超越 指做人的最高境界,绝对的无私心态,与自我衰微↗self-effacement相辅相成。↗transcendence
self, absolute 绝对的自我 指超越任何有限条件之主体。在士林/经院神哲学↗theology, scholastic中,指天主/上帝/神↗God。
self, actual 现实我 指此时此地现在存在的自我状况的整体。
self, false 假我 指在自我内的不实际、投射与想象的因素。与真实我↗self, real 相反。
self, ideal 理想我 指个人为自己所设定的行为与价值标准,并按此标准对自己做检讨与反省。
self, pure纯我 指人之自我意识的内在核心。与纯粹意识 ↗consciousness, pure 相辅相成。
self, real 真实我 指一切真实含概在自我内的因素,与假我↗self, false相反。
Sella (希Sella) (拉) 漆拉[天],洗拉[基] ↗Zillah
Sellin, Ernst Franz Max (1867-1946) 泽林 德国信义宗旧约神学家、考古学家。致力于古代以色列在近东之宗教文化位置的考古研究。着有《旧约导论》(Zur Einleitung in das Alte Testament, 1912)、《以色列-犹太民族史》二册(Geschichte des israelitisch-jüdischen Volkes I-II, 1924-1932)等。
Selmon (拉) 匝耳孟[天],撒门[基]↗Zalmon
Seltmann, Karl (1842-1911) 泽耳特曼,泽尔特曼 德国神学家、天主教司铎。致力于大公主义合一运动↗movement, ecumenical。着有《对分裂基督徒合一的批判及新发展》(Kritiken und Neues zur Wiedervereinigung der getrennten Christen, 1906)等。
Selvaggio, Giulio Lorenzo (1728-1772) 塞耳瓦焦,塞尔瓦焦意大利教会法典学家、天主教司铎。着有《教会法典教科书三卷》二册(Institutionum canonicarum libri tres I-II, 1766)等。
Sem (希Shm) (拉) 闪[天][基] ↗Shem
semantic 语义的,语意的,语义学的,语意学的 ↗semantics
~ antinomy 语义上的正反相悖,语意上的正反相悖 ↗antinomy, semantic
~ sense 语义的意义,语意的意义 ↗sense, semantic
~ understanding语义的理解,语意的理解 ↗understanding, semantic
semantical 语义的,语意的,语义学的,语意学的 与↗semantic相同。
semantics 语义学,语意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sēma 记号」、「sēmainein 标示」,指研究标示各种记号意义的学问。与符号学↗semiotics相关。
semasiology (1)语义学,符号学 此词源自希腊文的「sēma 记号」、「logos 语言、话、学问」,指研究符号意义的学问,与语义学↗semantics相同。(2)语义符号学 指以共时的↗synchronic及历时的↗diachronic角度探究字词的字汇意义。
Semeria, Giovanni (1867-1931) 塞梅里亚 意大利文学家、神学家、巴尔纳巴会会士。着有《初期教会中之信理、圣统及敬礼》(Dogma gerarchia e culto nella Chiesa primitiva, 1902)、《科学与信仰之间的假设冲突》(Scienza e fede e il loro preteso conflitto, 1903)、《为信仰之多种生活辩护》(Le vie della fede: contributi apologetici, 1903)等。
Semei (希Semei?) (拉) 史米[天],示每[基] ↗Shimei
Semeia (拉) 舍玛雅[天],示玛雅[基] ↗Shemaiah
Semein(希Semei<n, Semeei,, Semei,n) 史米[天],西美[基] 耶稣族谱中,玛塔提雅/玛他提亚的父亲(路三26)。
semen spirituale (拉) 精神的种子 按某一些传统的看法,子女的精神来自父母的精神种子。
Semi-Arianism 半亚略主义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emi」及希腊文之「hemi」,意为部份地、不完全地、一半地,但仅用于复合词。指缓和的亚略学说↗Arianism,即圣子略逊于天父之下的主张↗subordinationism。也称为实体相似派↗Homoiousians。
semi-arianismus (拉) 半亚略主义 ↗Semi-Arianism
semi-consciousness 半意识 指半清醒的知觉状态。通常应用在伦理道德责任的判断,即人在上述状态,原则上无须负伦理责任。
seminarium (拉) 修道院,修院 ↗Seminary
~ interdioecesanum 联合修院
~ maius 大修院
~ minus 小修院
~ regionale 总修院
seminarian 修生,修士
seminary 修道院,修院 此词源自拉丁文的「semen 种子」,原意为培养种子的温室。在基督宗教历史上,指训练未来圣职人员之机构,依年龄和教育程度有大、小修院之别。
semiology 符号学,记号学,符号论 ↗semiot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