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走在圣召路上 |
贰、自我与自我形象 |
贰、自我与自我形象
“自我”是造物主赐下的神圣礼物,是整个存有的核心,个人身份的基础,也是天人、人人交往的中心点。我们面对“自我”的态度,就是面对天与人的态度。传统的灵修总是警告防范那可恶的自我,因此自我之爱是有罪的。现在我们要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看传统的灵修。人的知性是兼具进化能力的,即一种渐进式的改变和进步;忽略或否认这分进化天恩,便是轻视天主的计划和他对人类的无私之爱。我们必须认定过去的圣人及大师们,守住的是价值,但却仍需顺应天主的计划而持续地进步发展。人不可能呈滞留状,这等于退化和死亡。 自我觉察 过去的灵修视自我是可恶的,因为它与罪恶相联;而中世纪的灵修焦点是放在罪上的,当时的灵修著作的主流也都是谈罪,没有爱的空间。作者们似乎都在“罪与罚”中找成就,以禁欲来折磨自己,称之谓“纪律”,另外还有不同的工具用来惩罚自己。不自觉地认为这样惩罚自己可以逃过上天的惩罚。 如此操习的结果是可能造就了圣人,但同时也在蒙召的团体中,产生残酷和无情的行为。例如圣十字若望因为勇于重整圣衣会精神,而遭受同会弟兄每小时一次的鞭打;另一实例是圣女玛加利大的修会团体,基督曾对她倾诉,好些献身者如此冷淡无爱心。一律要中规中矩,有违者必定受审受罚。有时在修道团体中看到一些微妙的残酷现象,实非意外之事,固然都不是有意的中伤,但却是自己的内疚和自我厌恶的延伸物。这些人蒙住了双眼,未能察觉天赐的自我。 自我觉察指的是自己的存在,对自己的生命、存有、个性、潜能、天分与限度等都心存感恩。自我觉察也就是认识了解自己。除非先行认清自己,否则对他人便是既不了解也无感觉的。自我是有关人类知识的第一位老师,在自我经验中,人发现人类的丰富面和贫乏面。一个人不先出现在自我面前,也就不会真正出现在别人面前;除非先认定自我是一切交往的枢纽点,否则天人、人人的交往都将是空洞不实,了无生趣的。未能察觉自我就是与自我隔离,这样的人的人格是分裂性的。 完全认清自我、面对自我后,一个整合致一的个性才会出现。 亲近自我 自我觉察的当然后果是亲近自我。有能力建立持续不辍的交往关系,显示了个体的成熟。与人亲近同样始自与自我亲近;而自我亲近指的是倾听自己,包括听自己的身体疲倦或疼痛的音讯;低潮或高潮的音讯。我们曾否用心听那内心的智慧之言、称之谓“常识”者?或是早已容忍别人用“遵从”二字淹埋了它?我们懂得倾听直觉吗?一个人能和自己相和谐,就会倾听直觉而且给予回应的行动。 我发现直觉的重要性时,只是个战乱中的少女。从母亲的直觉中,在在显示天主的护佑。母亲藉由内心的洞察,使我们在国家四年的动乱和危险中,免受饥饿与杀害。她常与我分享她的内心世界,因此我知道她经常倾听内在的自我,而且珍视它们为天主的指示;基于她的信仰,她认为有必要按直觉行事。 倾听自我,便是倾听天主温和的催促。诚如上面已提过的,自我是交往的中心点;天主经由自我与人相碰,人也是藉由自我回应天主和周遭的人。 自我接纳 自我既是交往的中心所在,那么它也是一个成年人的作为的重要泉源,和幸福的主要管道。在科技时代,我们视电话为当然之事;试想突发事件时,电话线中断了!从这丧失中我们不得不意识电话之重要,它是多么值得珍惜的。我们常把自我视为当然,传统的看法甚且恼恨责罚它。不珍惜自我的人,是不会珍惜其他任何人的;唯有视自我是天赐宝物,才可能将身边人也看成是天赐宝物。 虽说是来自造物主的宝物,但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并非天使神明,而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存有。过去的修会培育,强调初学者被塑造成完美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期盼使人排斥愤恨自我;因此也就对视为不完美的人难以忍受。能够接纳人的个性,源自圆融地接纳自己,明认自己的天分和限度,重视所长也能容忍所短。 从福音中看遍基督的交往情形,我们发现经常是富足与贫乏兼而接纳。他全然接纳自己的人性,并不埋怨或后悔因具人性必须经验父母的权威、饥饿的难受、遭排拒的痛苦,以及最后受难时所必须承担的疼痛。心怀慈悲的修道者,是能忍受自己和他人的缺点错误的;他不批判而是谅解与爱护,毕竟他先接受了人性的富与贫。 自我珍惜 自我珍惜源自对有好生之德的造物主的感激。宇宙间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它的目的,环境学者越来越体认到,一种植物或动物消灭了,整个环境的平衡也就受到破坏;一只小毛虫也都有它的目的。每一个人在天主眼里都是特殊的,因为始自无始之始,他便指定每一个人完成每一特有生命使命。当然他也尊重每一个体,让人选择配合天意完成计划,或者置之不顾。只有懂得珍惜自我后,人方能有感于天主对每一个体的计划。反之,个人便不能安然自处,经常逃避人与事;而实际上是在逃离自己和逃离天主,这样的人觉得祈祷和与人交往都是个负担。 过去,谦逊被曲解为自我贬抑和自我拒绝;其实谦逊就是以感恩和接纳之心对待自己。我们必须以兴奋快乐的心态,看待所领受的天赋能力,这样才可能正确地为天主、为人而用。重视天赋能力之馀,也接受限度与错误而无需为之忧心忡忡,反可与之共生存,善用它们从中获益。 海伦凯勒就没受身体障碍的影响,她发展出来的人格为普世人类留下曙光。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接受限度和错误是重要的一环;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所谓的失败错误中,获得伟大成就的。圣思定多年彷徨在错误甚至罪恶中,直到全然接受了自己,才真有成就。生在完美的环境、出自完美的父母,并不助我们达成人格的整合致一;而是珍惜人类的种种不幸,视它们为方便之门,经由此道,才得以拓展精神力量,迈向成熟。 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即个人的观念,一种视自我为一个体,并指向此个体之拓展的观念;而拓展可以是自我欣赏,也可能是自我贬价。自我形象的发展有赖于周遭人的肯定或否定。经常从家人接受关怀、爱护和肯定的小孩,自然产生一种安全感,作为健康的自我形象的基础。这样的积极的肯定必须陪伴着孩子,进入青春期、少年期和成年的初期;当然中年时期的危机,老年时的困惑,同样少不了爱与关怀支助应对。在我的临床经验中、怀有自杀倾向的人,总是展现一种自我排拒;这是自幼年时已注入的心态,随着岁月流逝又一直受到强化。 我们需要回顾一下福音中,基督对孩子们的态度,他既热情又温和地肯定他们,宗徒们却想那是浪费时间,不希望他受到干扰。 一个人需要回忆童年,回想一下从父母、师长、亲戚等所享受的爱与肯定。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领受的积极的肯定,与日后建起的自我形象之健康或不健康,是互成比率的。一个修道者的自我形象,可追溯至初学时期,该段时期接受了多少的爱护与肯定呢?一些加诸于初学者身上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结果造就了一些神经质的修道者,心中总是不安、歉疚、猜疑和恼恨自己,当然也就不能好好地与别人建立关系。 自我重视的重要 自我重视也就是真诚地接受自己,包括优长与短缺限度等。一个人如果在所谓的神圣谦逊的伪装下强化了自我贬抑,微妙的后果自是恼恨他人。个人常是将自身的感受或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由此演变也就没有能力珍惜天主给的特恩,也就不会爱他。在从事伟大的、英雄式的使徒工作中,往往含有自我欺骗在内,关键点在于真的会爱吗?在修会团体中,不是厌烦恼怒常多于温暖的基督之爱吗?在一群声称献身基督的人中间,却散布如此非基督者的气息,它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走向人格整体致一和步入圣境的途中,自我重视是多么的重要了!不会看重自己,就根本不会看重任何人,包括天主在内。 自我形象影响人际交往 不论是什么情形,反正在交往中必定要求自我付出。天主与第一对男女交往时,便给出了自己,给了他们他的生存之气;任何人想藉着圣事与基督相往来,基督便付出血肉。在一般的交往中,一个人当然无需付出身体,不过多少要给出自己的一部分,精神的部分。如果自己有的只是反抗排斥与恼恨,付予他人的部分就是这些了;如果会接受自己、珍惜自己,那么在与人的交互往来中,付出的就是爱。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分享思想和感受。交往的一项重要规则是自我诚实;说些口是心非的话是很荒唐的事,迟早对方会感觉出其中的虚伪的。有戴面具习惯的人,与人的交往总是浮面的,相互都满意的关系是建立不起来的。基督与人交往时,总是诚实的,即使发怒也不例外,他明言法利塞人的虚伪虔敬,内心却离上主好远。 在修道生活中也常有这种陷阱,外表显得道貌蔼然,内心却满藏怨怼与不满;这些情结不可能永远深藏不露的,负面的感爱会像酸性腐蚀般,产生神经质病情或自我毁坏的行为。 为了确保基督徒的气氛,修道者都要学习健康的人际交往,不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感受,都要是个成年人的运作。有关负面感受的传递,两项规则必须牢记心头: 1、平静地表达,不要伤到对方的自我形象。 2、让对方知道自己心中虽具负面感受,但却毫无意思要终断关系。 修道人宜学习婉言的技巧。以往由长上提出的纠正或批评,多是压倒性而非肯定性的,其中从未有任何婉言技巧;所给予的印象总是受苦不舒服,对灵魂是有益的。禁欲主义固然有它的功绩,但仍不免有破坏性的后果。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存心加痛苦于别人;献身基督的人的义务是爱和肯定。我们可以指出别人不好的地方,但应带有技巧,不然只有把那人推向更糟之地。 基督明示法利塞人,罪人、淫妇、盗贼、税吏等都是他们所轻视的,可是这些人会比他们先入天国。罪人们接受自己这有罪之身,因而能够将自身所需与基督交谈;这种交往比法利塞人所表现的暗藏自嫌的挑剔,要有效的多。 你造了我的五脏六腑, 你在我母胎中缔结我, 我赞美你, 因我被造惊奇神奥, 你的手工千奇万妙, 我的生命你全知晓。 我何时在暗中构形, 我何时在母胎成形, 你全知情。 我尚在母胎中, 你已亲眼看见 …… 咏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