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圣柏格理中国遇险记

第七章 营救勇敢的姑娘


一位少女蜷缩在黑黑的阁楼上的一个小角落里,浑身颤抖着,象一片疾风中的白杨叶。距阁楼不远的房间内有一位暴唳忿怒的妇人,手里还提着一根粗棍子。她气喘吁吁,眼露凶光,正是躲在阁楼上那个女孩的母亲。她说找到那女孩后,就要把她活活打死。小姑娘也清楚地知道母亲想要干些什么,正在这时,一位英国女士赶到现场。

在位于遥远的中国西南部的昭通俯城外,坐落着一座被称为“三官庙”(亦称三官殿,三官堂等。“三官”亦称“三元”,为道教所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译者)的小寺庙。宇宙周围散布着不少院落,其中大多书居民都姓李。这些居民中有几户已经开始信奉基督教,其中有三位无畏的年轻姑娘,经过与亲戚们长时间斗争后,最终征得统一,进入教会学校。在我们的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里,他们一直勇敢地捍卫着耶稣。起初,在刚入学的那些日子里,当她们穿过街道时,总要被人嘲笑,关于她们的传言有时非常粗鲁,难听。不止一次地石块会从城墙上飞下,掷向走在城墙下的姑娘们。石块攻击目标往往是年轻的基督教徒的脚,也就是使本地人说三道四,愤愤不平的焦点。攻击者正是从姑娘的脚上看出,她们已经抛弃偶像崇拜,成为耶稣的追随者。

如果想到清楚地理解此类事情的话,你首先应该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直到最近,汉人家的每个小女孩,当长到四五岁的时候,几乎都要被迫承受来自母亲的一种非常残酷的折磨。孩子的母亲会用一条细长狭窄的布条,紧紧地把小姑娘的脚缠上,使脚无法长大。所有的脚趾,除大脚趾以外,都要被湾在脚掌下面,牢牢地固定在那里。从此以后,她们的脚将永远缠着布条,再也不可能像英格兰的女孩和妇女们一样自由自在地奔跑雀跃。这种缠足的绑裹会让女孩的脚变得非常小,在我方才提到的那三位勇敢的姑娘中,最年长的一位十多岁的时候,就曾经穿过那还不足四英寸(1英寸=2.54厘米——译者)长的鞋。

你完全可以想像这种痛苦与煎熬。小丫头们强忍着疼,一拐一拐地用小脚走路时发出的啼哭声不绝于耳。当汉人的女孩开始信奉基督以后,就会觉得自己有必要从可恶的旧习俗中摆脱出来,让双脚自然地发育成长。三个女孩上学时就穿着可以让双脚继续生长的鞋,也正因为如此,才招来许多人的讥笑和怒骂。有时,可怕的侮辱也会深深地刺痛三个女孩子,但是,她们热爱耶稣,她们无畏地向前走去,坚定不悔。

有一位澳大利亚女传教士布什小姐,也就是现在的C·E·希克斯夫人,经常到三个女孩家中去教她们学《圣经》。后来她发现在每次上课时,总会有另外一名小姑娘在旁边听讲。刚开始的时候,她比较怕羞,比较矜持,而且也不会认字。她的一双小脚嵌在一双很小的鞋里,简直就是在用脚后跟走路,像踩着一副高跷。小女孩名叫:存妹,意思就是“既来之,则留之”。我猜想她的名字是这样来的,一位姐姐夭折了,因此,当一个新的小生命落地时,所有的人都断言说她必定会好好地活着,而不会像姐姐那样年纪轻轻地死去,于是就给她取名为“小存妹儿“。她是那三位姑娘的表妹,很快地,她也一心向往耶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基督徒,像三个姐姐一样学习读书写字。

在平静地度过一段日子后,小表妹学到许多关于基督教的知识,直到有一天,她知道自己也将成为一名耶稣的追随者,且心如磐石,至诚不渝。

自此以后,事态很快变得越来越糟,甚至曾一度发展到用死来要挟的地步,还差点闹出人命来。

“小存妹儿“的父母都不信教。她父亲是一名大烟鬼,家境贫寒。他把所有的钱都用在吸食鸦片上。她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妇女,只是有些愚昧,从某中程度上来说,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对基督教却一无所知,并且在对待偏离了祖先传下的习俗的女孩子时,又毫无怜悯之心。

在中国,父母往往把女儿早早地许配人家,一般来说,十四岁以上的女孩都订有婚约,但她却从未见过对方,或许永远也不回爱上他。这种婚约往往与钱有关,男方的家长须给女方父母一笔钱。有时一些女孩会像在英格兰卖牲口那样被卖掉。在中国,当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时,父母亲往往想起靠女儿来赚一大笔钱,我曾见过许多类似的事例。或是因为收成不好,或是因为吸食鸦片,小女孩被卖做奴隶,以缓解家人的贫困。

“小存妹儿“的父母开始为她找人家了,男方的家距离城镇很近。双方在交涉时,她无法插手,也不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然而,在还未达成最后协议之前,她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被迫嫁给一个异教徒。如果任事态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她将再也没有机会聆听基督的教诲,也不再拥有作为一名基督徒的资格,可怜的孩子!竟然毫无办法。

作为一个中国人,她必须惟父母命是从。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又觉得自己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取下缠脚布,拒绝同一名异教徒结合。

本来就已经很困难的局面变得愈加恶化起来,吸大烟的父亲和勤劳愚昧的母亲最终和谈判的另一方达成双方都盼望已久的协议:女方家长可以得到理想中的那笔钱,而交换条件则是他们的女儿。

事态终于激化,一天,女孩鼓起勇气告诉母亲:她是一名基督徒,不能同异教的男子结婚。作母亲的开始并不相信这些话,还是一味地继续商谈,仿佛此事同女儿毫无关系。于是,不顾一切地,“小存妹儿”决心作一番最后挣扎,她跟母亲讲道:“我决不和那个异教徒结婚,只要我还活着,他就别想得到我,如果你乐意,你可以把我的尸体给他。但是,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决不会嫁给他。”回应女儿抗争的是母亲的恐吓,不过这些威胁无济于事,我们勇敢的女主人公并没有被吓倒。母亲与日俱增的要挟丝毫也压不垮倔强的叛逆女儿。到最后,母亲终于发现固执的女儿能够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苦心谈判摧毁,使全部希望都化为泡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场游戏也掌握在“小存妹儿”的手中。

母亲再也无法忍受这一事实,她的愤怒像火山爆发一样喷射出来。一位华人妇女生气的时候,那才叫真正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任何事物都无法使她平息,曾有过许多不幸,就是中国妇人盛怒之下的结果。

邻居都赶来了,竭力劝说,试图使她平静下来,然而他们的好心干预却让那位母亲变得更加疯狂。最后,她当众宣传说要杀死女儿,既而又把恐吓付诸实施。抓起一根长木棍,就像苦力们用来挑重物的那种,她冲到女儿面前,手中的武器重重地落在女儿的肩上。“小存妹儿”不能留在家里了,像一只惊慌失措的小兔,向不远处的三位表姐家中奔去。她浑身颤抖着,心中充满恐惧,但是又顽强不屈,不幸的女孩跑进一间屋子,顺着梯子爬到了黑暗的阁楼里藏起来,祈祷着救星的到来。

母亲愤怒地高声诅咒着,四出搜寻逃跑的女儿,假如当时真的被她抓到了,可怜的“小存妹儿”恐怕早就变成了一缕冤魂,屈死在残酷且又有些疯狂的母亲的棍子下,一路上围观者很多,没有人告诉那位母亲她女儿的去向。

正当事情闹得最不可收拾的时候,有人跑到我妻子那里,请她马上去救人。半分钟也不敢犹豫,柏格理夫人冲出大门,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到“三官庙”附近的村寨里,那时生气的母亲还在恶狠狠地咒骂躲藏着的女儿。

找警察是不管用的,因为那个年代的昭通府内根本就没有警察,请衙门里的人出面更解决不了问题,他们只能雪上加霜。知府本人就上一名异教徒,他根本不用考虑,就会站在母亲一边,女孩的结局由此也将变得更加悲惨。

来自海外的白脸庞女士不得不单独面对难题。这是一名怒火中烧、意欲行凶的母亲同一位勇敢的英国妇人之间的一场较量。虽然这位夫人曾经多次身陷险境,却从未遇到过类似的麻烦。

英国女士柔和、坚定地同愤怒的母亲谈话。在战斗中,能够保持冷静的一方往往会占据很大优势。那位母亲的惟一反应就是:“我要杀了她”,“她不是我的女儿”,“对于我来说,她早就死了”。传教士让孩子的母亲尽情地喊叫,直到精疲力竭为止,然后再用一种缓和,宁静的语调对她说:“不要杀掉那个孩子,如果你不想要她,就让我要她吧,把她给我吧,我来照顾她。”怒气未消的妇人没有答复,抽大烟的父亲丢下使人堕落的鸦片,来到现场,却什么忙也帮不上。在英国女士苦口婆心的劝导下,事态开始慢慢地有了转机。女孩的父母终于答应下英国女士的一再要求:“不要杀掉小姑娘,把她给我吧。”并且还声称他们只当作女儿已经死去。从那时起,“小存妹儿”被驱逐出家门,就像死去的姐姐一样,没有留下来。

无论谁向孩子的母亲询问有关女孩的情况时,她总是说:“我没有女儿,她死了。”听到这句话后,人们也不好再问下去。女孩的父亲扬言:要把女儿的恶劣行为写下来,贴到四个城门上,一告知和劝戒世人。

在父亲的诅咒与母亲的仇视下,“小存妹儿”来到我们家中,同我们一道生活了好几年。

如此结局未免过于凄惨。新年将至,柏格理夫人建议女孩回家去看看,哪怕就几个小时,而且她也乐意陪同前往。在中国,过年是回家的时候,是出门在外的游子们想方设法赶回去团聚的时候,是盼望过节的孩子们一心向往的时候。中国的新年就像我们的圣诞节,甚至比圣诞节更加隆重,因为它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被救的主人公拒绝回去,并解释说:她会感到非常压抑,因为家里的偶像还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上,造就出让一名基督徒感到极不愉快的气氛。

良机还是有的,“小存妹儿”的家中还有一位小妹妹,她的名字也特别:“小九九”。这小孩儿出生的时候刚好有九斤重,父亲当即就给她取名为“九九”,人们都叫她“小九九”。

“小九九”染上伤寒,病势沉重,快要不行了。几个礼拜以来,她一直在死神面前苦苦挣扎着,使她父母焦虑万分、悲痛异常。“小存妹儿”借此机会,每天晚上都回家去照看妹妹,从不间断,终于又赢回了父母的欢心。当“小九九”的病情稍有好转后,她也来到我们家中,这样我们可以在康复期内仔细地照顾她。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让她变地更健康一些。不久以后,她也成为一名基督徒,她请求父母允许她解开缠脚布去上学,此时,已经变得较为明智的父母没有再次阻拦。在学校里,“小九九”就坐在距离姐姐不远的地方,而她姐姐现在已长成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姑娘了。

终于有一天,我们也无法将“存妹儿”永久地存留住。她的勇敢行为至少也曾经打动过一颗心,当听说有一名本地的布道员热切地向这位为了耶稣而死里逃生的姑娘表达爱慕之情时,我们丝毫也不感到奇怪。在父母的赞同与支持下,两人订婚了,年轻的小伙子很快就讨得了岳父的欢心。

新婚的日期渐渐临近,在中国,婚礼一般要持续三天左右,钟先生,也就是新郎,尽其所能,把喜酒办得相当成功。他遍请了亲朋好友,一批又一批的人赶来喝喜酒,以至于新郎官儿的小家无法容纳下如此多的宾客。中国人非常随和友善,当屋里没有空间的时候,他们就到大门外去庆贺。八人围坐一桌,方桌的每一边都坐着两个人,热气腾腾的饭菜一道一道往上端,客人们兴高采烈地又说又笑,转眼之间,桌上就杯盘狼藉。

第三天,新郎抬着美丽的大红花轿去迎取勇敢的心上人。女孩的父母把“存妹儿”交给钟先生,两位新人都感到幸福无比。他们心中充满欢乐,回到自己家里,举行了基督徒的结婚仪式,在天主的关怀与注视下,两人互敬互爱,喜结连理。

根据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新婚三天以后,新郎要陪新娘回去探望双亲,和家人团聚几个小时。这段时间总是过得既温馨又愉快。拜望结束后,轿子再次被抬到门前,轿夫把轿杆放低,好让新娘上轿。就在她跨过轿杆的时候,新娘回过头来,用调皮捣蛋的口气问道:“爹爹,您什么时候才准备把我的劣迹写下来贴到城门上,告诉天下人您有一个坏透顶的女儿呢?”与老人开这种玩笑实在不好。然而,父亲也毫不示弱,回答说:“你早就应该把它全部忘记。我只不过是在吓唬你,那几天你妈妈太生气了,我只不过是想让她消消气。你以为我怎么说就得怎么做吗?”

和所有的人道别后,一对新人又回到自己家中,我希望他俩能够白头偕老、美满幸福,至少,我知道他们已经得到一个可爱的小宝宝,是个女孩,父母非常疼爱她,而她永远也体会不到母亲当年缠脚时所遭受过的痛苦与折磨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