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圣母给心爱神子的话

(三)理解本书内容的神学准则


 
内心交谈
1.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可以肯定可靠地申明,本书的内容来自内心交谈,但各人对此事可以抱有自己的见解。可惜的是,人们对秘修神学的认识不多,以致低估了某些现象,甚至加以嘲弄;但有时也过分重视某些现象,甚至视之为正式的启示。
这些人忘记了我们是借着恩宠,而成为天主真正的儿子,也忘记了玛利亚真是我们的母亲。这些人也没有记着,祈祷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交谈,而较重要的一部份,应该恭让给天上的对谈者。都有是天上的参与者献上的。我们知道天主可用无数的方法,与他的子女交往,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正式渠道外,他也会选取最适合每一位孩子的方法。
2.  内心交谈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不是一件奇特或惊人的事情,而是一种存在于教会内的秘修现象,属于灵修神学的范畴。这不是个人与耶稣、圣母或其他圣者之间,须爱审查的交往,像真实的显现一样。内心交谈的时候,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手也不会触摸到什么特别的事物。内心交谈也并非只是可靠的默感,也就是说,并非那些因着信德而祈祷和生活的人,在理智和心灵方面领受到的圣神光照。
真正的内心交谈现象是一种恩赐,天主藉以使人知道一些事情,并助人完成某件事。领受讯息者也会按照他的写作风格,表达这个恩赐。
于是这个人便成为传递讯息的工具,但他仍然能够完全自由地配合圣神的工作。当他恭听上主的说话时,仍保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但他的思维却不在活动的状态;那就是说,他并不像一个写信的人,或正在准备一篇要求极高的演辞的人那样,要找寻意念和表达方法。
3.圣十字若望(St. John of the Cross)把内心交谈或真正的超性言语,解作神魂清晰地接受到的言语;这些言语不是来自神魂本身,而是来自另一位,可以发生在静祷时,或在静祷的时间以外。(《攀登加尔默罗山》“Ascent of Mount Carmel”,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注二)邓该雷 (Tanquerey)则把内心交谈或超性言语,定义为神圣思想的彰显,而由内在或外在的感官听到的。(《神修生活》“The Spritual Life”,第三卷,第三章第一四九四号)
因此,我们可以为内心交谈下这样的定义:“这是个人清晰地接收到的言语,就像由心而发的一样,而把它们凑合起来后,就会构成一个讯息。”
这些天上的呼声,几乎都是突如其来的:讯息的内容和传报时间,都是由上主、圣母、天使或圣者主动选定的。
4.  有一些相当明确的准则,可以用来辨别内心交谈的真伪,区分那些是来自蓄意的欺骗,那些是病态的自我暗示,或完全是魔鬼的干扰。关于这个问题的著作很少,而且不大合时;不过,那些伟大秘修圣人的作品(圣十字若望、圣女大德兰St. Theresa of Avila、圣女纳爵St. Ignatius、圣女瑟琳·热那亚St. Catherine of Genoa、圣女加大利肋·西恩那St. Catherine of Siena),以及邓该雷、罗尧·马林(Royo Marin)、布兰(A. Poulin)、迦理古·拉格朗热(Garrigou·Lagrange)等人的灵修神学研究论着,都是很有帮助的参考书。
为了要理解讯息之中,什么是主要的内容并对普世具有意义,换句话说,也就是为了要理解讯息之中来自天主的话,而尝试评断天主无可言喻的话语到底穿上了多少人性的外观,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常常有人这样说:像本书包含的这类讯息,出现得太频繁,而且也太冗长了。其实这些人是把这些讯息的风格与福音和教会承认的显现相比,而忘记了天主也以非常不同的方法来彰显他的圣言;不仅是在权威性方面两相悬殊,而且在模式方面也大不相同。
我们既然会尊重每一个人和他们的自由,那么我们为什么却惟独不懂尊重天主,就好象他在选择地点、时间、方式和工具与自己的孩子交往时,也必须先征求我们的许可,迎合我们的喜好。
我们的智慧精神需要成长,为能与耶稣一起欢欣鼓舞,听他高呼:“父啊!我称谢你,因为你将你的奥秘瞒住了智慧和明达的人,而启示经小孩子。”并分享天上慈母的欢跃,听她高唱:“他曾使饥饿者饱享美食,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本书的内心交谈
就本书《圣母给心爱神子的话》的个别情况来说,请大家紧记以下的神学准则,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本书的内容。
1.  凡是来自天主的,都有会使人深感平安,并在我们与天主的关系上,激发我们的谦逊与信赖,而且也帮助我们怀着纯朴和坚决的精神,弃恶行善,更会尊重我们的自由和我们近人的自由。凡是以天主之名而写作和行事的人,即使未能冲破自己的局限和不足,也能以他的沉着、仁爱和坚强的意志来建立教会。
倘若本书有些篇章使你感到烦恼不安,那么最好等以后较合适的时机才继续阅读,不要因此而感到忧伤。
2.  天主不仅能够而且愿意在历史上的每分每刻,与生活在世上的子女们交往。身为基督徒,我们可以运用那些由教会训导当局忠信地保管并传授给我们的启示内容,来辨别我们所遇到的事是否真的是天主的工作。
我们应该以基督的教导作为基础,来理解和实行本书整体的讯息,以及讯息的每一个片段。这些内心交谈的内容,是在引导各位司铎更容易、更稳固地度圣善的生活,但要记着以下各点:
①.玛利亚的母职,以及圣母与我们因着这身份而负有的权利与义务,都与我们各人有密切的关系。
②.圣母是最谦逊纯洁的受造物,但她不是终结,却成为一位母亲,诞下和养育了她的义子,为能完成她的圣子耶稣成就的工作。所以,努力回应圣召的司铎,都被召达致惟一的目标,那就是光荣至圣圣三。
③由于玛利亚是教会之母,所以在历史的进程之中,她的行动和我们的回应是这样表达的:服从教会内行使权威的人,亦即是教宗、我们的主教和合法的神长,并与他们团结一致。
④因为司铎是献身侍主、为人服务的人,所以他们把自己奉献经圣母后,要在生活上实行这个奉献,并有责任把其中的喜乐、富足和承诺,向信友们传达。
3.  圣母司铎运动并不在意参加者的年龄、才干、名望,更不在意他们过去正面的或负面的个人经验;可是,谁若抱着宗派主义的心态来加入这个运动,便表示他对运动的本质一无所知。教会教训和生活却会穿上不同的外衣,而且像衣服一样,会随着时代而替换。
那些不可救药地对过去恋恋不舍的人,把具有永久价值的古老传统,与那些应该改变的过时东西,混为一谈。同样,那些如饥似渴地追求新鲜经验的人,似乎比永生之父还要智高一筹。他们催促圣神采取行动,就好象人灵的得救根本不必经过祈祷和补赎。
4.  基督徒的生活和教理,具有不同而又复杂的要素和表达方式,因此本书无意看轻,更无意谴责其中任何一项。举例说,本书有些关于当代神学的措辞若过于强硬,大家必须明白,它们不是在针对神学本身,而是要反对一些异见神学家不大审慎的表达方式,更严重的是,其他人竟然轻易地接受这些神学家的教导。
还有另一个例子:本书没有特意讨论某些主题,例如是社会和牧灵方面的问题。首先,本书不是一本百科全书,不能解答每一个问题;另一方面,那些真正地信赖圣母的人,不会只顾着举行学术研讨会,却会以实际的生活来解决各种具体的牧灵和社会问题。鲍思高神父、奥里奥乃(Don Orione)以及当今教宗,也是这样的人。
5.  德范神父记载本书的内心交谈时,处于完全正常的状态,并没有受到催眠,也不是在神魂超拔之中。他不是连续不断地写作,而是需要费神思考,细想他内心听到的话,修改他的作品,并按照他自己的风格和性情来写作,有其丰足之处,但也有其贫乏。有时他会写出一些他以前不知道的事实,他写作的时候甚至也未能确认这些事实。
德范神父的作品中,首先被选录出来的内容,就是教导我们在福音的神婴氛围下完全信赖圣母。在评断这些作品的正确性时,应该遵循以下的传统准则:
①符合启示的真理;
②持久地保持谦逊和服从的态度;
③谦卑地向天主求得了一些印证;
④当事人在与上主交谈前和交谈后,都能静心等待和感到平安。
然而,圣母司铎运动在成千上万的司铎身上和众多信友身上所成就的好事,就是一个积极的标记;这些司铎当中,有些曾陷于危机。因着圣母司铎运动带来的美妙成果,我们可以推论说,成就这些好事的惟一原因,就是手执本书的人,都因着圣母玛利亚无玷圣心的转祷,获赐圣神的神光光照他们的心智。
6.  当教会和世界在这个时期经验重大的转化时,经常都出现一些人,声称拥有特殊的神恩,例如是神视、内心交谈、治病之恩等等。故此,圣母司铎运动的态度是这样的:
①这个运动与任何具有超自然外观的善会、人物或事件都没有联系,更不会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明白,我们没有承认或谴责的权利,因为这是教会的任务。各位司铎可自由处理他们的个人生活,但态度要审慎,而且要完全服从教会的权威。
②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了一些启示,包含了与教会训导不符的信理,或出现了一些人,态度举止明显地异于常人,而且没有一般基督徒应有的平衡心理;那么,我们便要忠告运动的成员加以防范,为使他们继续完全忠于教会。
③对于教会已经承认的人或事,圣母司铎运动绝对尊重每一个人的抉择和感受,即使我们不能忽视曾在法蒂玛发生的事件。法蒂玛圣母显现对全世界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获得教会的正式承认,可是仍有许多人未能明了其重要性,更议论为此而作证了。不过我们要记得,教宗保禄六世和若望保禄二世,也曾亲自到那里朝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