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甲年

十月份


不守信用的葡萄园佃户〈常年二十七主日〉 

  巴勒斯坦是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在旧约和耶稣时代,那 的居民,比较富有的,大都种有自己的葡萄园,有的也把它租给佃户。

  关於巴勒斯坦的葡萄园,旧约圣经已有细致的描述。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农人怎样先将土地作一番挖掘的工夫,使土壤松软,再将地上的石块除去,然後插上优良精选的葡萄枝,园子的周围 上篱笆或围墙,以免狐狸的侵扰,或过路人的践踏。富有的人家往往在园中再 上一座守望台和一个榨酒池。

  今天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和福音都谈到巴勒斯坦的葡萄园。读经一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5章第1到7节。依撒意亚先知用葡萄园来比喻以色列民族,责备他们辜负天主的恩爱,没有实现天主所期待的成果。
  读经一这样说:

  我要为我的爱人唱一首关於葡萄园的情歌:我的爱人有一座葡萄园,位於肥沃的山冈上;他翻了泥土,除去石块,种了精选的葡萄树;还在园中 了一座守望台,又掘了一个榨酒池。他原希望葡萄园出产好葡萄,它却出产了野葡萄。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犹大人啊!现在请你们来判断我与葡萄园间的是非:我为我的葡萄园所应做的,还有什麽没有做呢?我原希望它出产好葡萄,为什麽却出产野葡萄呢?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我要怎样对待我的葡萄园:我必要拆除它的篱笆,让它被野兽侵占;拆毁它的围墙,让它受人践踏;我要使它变成荒地,不再修剪,不再耕耘;荆棘和蒺藜将要丛生;我更要命令云彩不再给它降下雨水。万军上主的葡萄园就是以色列家族,而犹大就是他所锺爱的幼苗。他原希望正义,看,竟是血腥;他原希望公平,看,却是哀号!(依5: 1-7)

  本主日弥撒的福音选自圣玛窦福音第21章第33到43节。这 的葡萄园已不再象徵以色列民族,而是象徵天主的国,因为天主将要把它从以色列民族手中收回,把它赐给外邦人。
  今天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对司祭长和民间长老说:「你们再听一个比喻吧!一个家主种植了一个葡萄园,四周围上了篱笆, 面挖了一个压酒池,盖了一座守望台,把它租给园户,就出门远行去了。收果子的时刻近了,他就派遣仆人去向园户收取果子。园户却抓住仆人,打一个,杀一个,又用石头砸死一个。主人又派遣别的仆人去,人数更多,园户还是同样对待他们。最後,他派遣自己的儿子到他们那 去,心想:『他们会尊敬我的儿子的!』但园户看到他的儿子,就彼此说:『这是继承人,来吧!我们杀掉他,我们就得到他的产业了。』他们就把他抓住,推出葡萄园外,杀了。当葡萄园的主人回来时,他将怎样处置这些园户呢?」他们对耶稣说:「他将要狠狠地消灭那些凶恶的人,把葡萄园另租给那些能按期交付果子的园户。」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读过这段经文吗?『匠人弃而不用的石头,反而成为屋角的基石;这是主的工程,在我们看来真是奇妙!』为此我告诉你们,天主的国将从你们中收回,赐给那些能交付果实的百姓。」(玛21: 33-43)

  同样的比喻也在圣马尔谷福音 记载(谷12: 1-9)。两篇记载大致相同。它们的讯息都是:杀死葡萄园主人爱子的佃户应该被处死。葡萄园应该租给别人。这等於说:耶稣的死亡标志了旧约的废除;从此以後我们基督信徒们便是新的和真正的天主子民了。

  但是,如果我们拿两部福音的记载来仔细地对照一下,我们不难看出圣玛窦福音的记载比圣马尔谷福音多出一个情节。那就是它额外强调新佃户的「结果子」以及「按时交纳出产」。

  原来,圣玛窦福音是写给已经皈依了基督的犹太人读的,没有理由再强调基督信徒是新约时代的天主子民,但是由於牧灵上的考虑,仍有必要叮嘱他们结出相称的果实,随时准备着向天主交纳出产,来回应天主对他们的特别眷爱。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巴勒斯坦是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在旧约和耶稣时代,那 的居民,比较富有的,大都种有自己的葡萄园,有的也把它租给佃户。

  关於巴勒斯坦的葡萄园,旧约圣经已有细致的描述。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知道农人怎样先将土地作一番挖掘的工夫,使土壤松软,再将地上的石块除去,然後插上优良精选的葡萄枝,园子的周围 上篱笆或围墙,以免狐狸的侵扰,或过路人的践踏。富有的人家往往在园中再 上一座守望台和一个榨酒池。

  今天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和福音都谈到巴勒斯坦的葡萄园。在读经一里。依撒意亚先知用葡萄园来比喻以色列民族,责备他们辜负天主的恩爱,没有实现天主所期待的成果。在福音里,葡萄园已不再象徵以色列民族,而是象徵天主的国,因为天主将要把它从以色列民族手中收回,把它赐给外邦人。

  同样的比喻也记载在圣马尔谷福音 (谷12: 1-9)。内容与玛窦福音大致相同,讯息也是:杀死葡萄园主人爱子的佃户应该被处死。葡萄园应该租给别人。这等於说:耶稣的死亡标志了旧约的废除;从此以後我们基督信徒们便是新的和真正的天主子民了。

  但是,如果我们拿两部福音的记载来仔细地对照一下,我们不难看出圣玛窦福音的记载比圣马尔谷福音多出一个情节。那就是它额外强调新佃户的「结果子」以及「按时交纳出产」。

  原来,圣玛窦福音是写给已经皈依了基督的犹太人读的,没有理由再强调基督信徒是新约时代的天主子民,但是由於牧灵上的考虑,仍有必要叮嘱他们结出相称的果实,随时准备着向天主交纳出产,来回应天主对他们的特别眷爱。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四部福音都是要理书。四部福音的作者都是良好讲道员。他们懂得什麽是牧灵上的考虑,知道怎样把耶稣所讲的比喻,拍合在他们生活的教会情况上,去领会其中的切实意义。

  葡萄园原来象徵以色列,耶稣把它用来比喻天主的国。天主的国就是代替以色列,而成为天主子民的天下万邦。换句话说,就是"圣而公教会"。由於牧灵上的考虑,圣玛窦宗徒从新解释耶稣所讲的葡萄园的比喻。依他的解释,耶稣讲葡萄园的比喻也是为叮嘱我们不要重蹈以色列的覆辙,却要结出相称的果实,随时向天主交纳出产,来回应天主对我们的特别眷爱。

  今日,教会在我们国家里的情况,与两千年前在巴肋斯坦的教会不同。我们也有牧灵上的考虑,那就是教会观念的模糊。我们似乎在教会的观念上开倒车。耶稣用葡萄园的比喻给我们启示了教会的普世性,而今日我们所听到的"独立自主办教会"的口号,却有要把我们的教会"国有化"的倾向,却有要妨碍我们与普世教会共融的危险。如果,今天,圣玛窦宗徒来到我们中间,他一定会警告我们,千万不可把教会"国有化",千万不可与普世教会断绝共融关系。教会是普世性的,是"圣而公教会"

  "我信,有圣而公教会,诸圣相通功。"这原来是我们中国天主教徒从小就知道的信德道理。我们绝对不能背弃我们的信仰。
  基督我们赞美你!




末日喜筵(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请吃喜酒,是许多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在以色列人间也很盛行。所以,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屡次读到有关婚宴的记载,惯常用来象徵默西亚时代的富庶,以及被迫害的天主子民最後胜利的光荣。譬如,圣咏第23篇的作者说:「天主是我的牧人,我实在一无所缺」,又说:「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在我头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满溢」

  今天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弥撒礼仪援引婚宴的比喻,来预示世界末日,说明救恩和教会的普遍性,基督救世工程的终归告成,以及我们个人的得救问题。

  先从读经一说起。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的第25章第6到10节,内容谈到「末日喜筵」。这 所谓「末日」是指默西亚时代;「末日喜筵」除了象徵默西亚时代的富庶外,更意味着救恩的普遍性。这样,依撒意亚先知就在这篇读经中,预言了基督的来临,并宣布了基督将召集普世万民,建立他的圣教会。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在熙雍山上,万军的上主要为万民摆设盛宴,备有丰美的食物和香醇的陈酒:食物是精选的,陈酒是上等的。他要在这座山上,揭去遮住万民的守丧的头巾,和掩盖各国的殓布,他要永远消灭死亡。我主、上主要从每个人的脸上抹去眼泪,要由整个地面除去他民族的耻辱:因为上主这样说过。

  到那一天,有人要说:看!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拯救,我们的天主,这是我们所依赖的上主。我们要因他的救援而鼓舞喜乐,因为上主的手停留在这座山上。(依25: 6-10)

  在介绍本主日弥撒的福音之前,我们先要记得:耶稣曾自比为新郎,说他的门徒之所以不像洗者若翰的门徒,和法利塞人一样常常禁食,是因为他尚跟他们在一起。他说:「新郎跟宾客在一起的时候,宾客怎能哀痛呢?但到了时候,新郎就从他们中间被劫去,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玛9: 14-15)後来,耶稣在受难前夕建立圣体圣事後,接着便向门徒们说:「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後,我不再喝这葡萄酒了,直到在我父的国 那一天,与你们同喝新酒。」所谓「喝新酒」,就是上述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末日喜筵」。

  关於「末日喜筵」,在对观福音中有两篇相似而不相同的记载:一篇在圣路加福音(14: 16-24),另一篇就是本主日弥撒的玛窦福音第22章第1到14节。它这样说:

  那时,耶稣又用比喻给他们说:「天国好比一个君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他派遣他的仆人去邀请客人前来赴宴,但他们不肯来。他又派遣其他的仆人,说:『你们对客人说:看!我的酒席已经预备好了,牛和肥畜都已宰杀了,一切都齐备了,请来入席吧!』但客人们不理睬,都走了。一个到自己田 去,一个作买卖去,其馀的竟然把他的仆人抓住,凌辱後杀死了。君王大怒,发兵去诛灭了这些杀人凶手,焚烧了他们的城市;然後对仆人说:『婚宴已齐备了,但被邀请的人都不配。你们现在到路口去,不论遇到谁,都邀请来赴宴。』那些仆人出去,到大路上,把遇到的人,无论好人坏人,全都叫进来,婚宴厅中坐满了客人。(玛22: 1-10)

  我们刚才听了圣玛窦所载关於「末日喜筵」,与圣路加福音第14章第15到24节所记载的不尽相同。除了情节上的差异不谈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比喻的不同旨趣。圣路加记述这个比喻,目的是在说明救恩的普遍性。不但是天主子民以色列人,即使原来并不是天主子民的万民或异邦人,也都被邀请来参与「末日喜筵」。这似乎更接近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原始意义。圣玛窦写下福音时,教会已经成立,而且在教会中已有良莠不齐的现象。所以,在圣玛窦的记载中,比喻的重心便由「被邀请」转迁到「接受邀请」。它的主旨便不只是救恩的普遍性,而是得救的条件,即相称地答覆天主的邀请,或得救的人的资格,即相称的生活。

  从这方面看来,圣玛窦福音记述的婚宴比喻,与圣玛窦福音第13章所记载的「稗子」和「往海 撒网」的比喻有异曲同功的作用。所以,在这个比喻的结束也像在那两个比喻中一样,有「扔在火炉 ,在那 要有哀号和切齿」这样的字句。

  本主日的弥撒礼仪给予我们两个教训。一个是感谢天主的邀请,另一个是警惕自己如何相应地答覆天主的邀请。在我国天主教传统的早晚课中有五拜礼和五谢礼。五谢礼中的第四谢:「四:谢天主赐我进教引我升天之恩」,以及五拜礼中第五拜:「五拜:恳祈圣母转求天主赐我善终恩佑」,正好表示这两种心情。我们要时常把它们记在心 。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请吃喜酒,是许多民族由来已久的习俗;在以色列人间也很盛行。所以,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屡次读到有关婚筵的记载,惯常用来象征默西亚时代的富庶,以及被迫害的天主子民最後胜利的光荣。譬如,圣咏第二十二篇的作者称天主是他的牧人,说:

  "我实在一无所缺",又说:"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宴席,在我头上傅油,使我的杯爵满溢"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弥撒礼仪援引婚筵的比喻。第一篇读经谈到"末日喜筵"。这里所谓"末日"是指默西亚时代;"末日喜筵"除了象征默西亚时代的富庶外,更意味着救恩的普遍性。在这篇读经里,依撒意亚先知,藉着"末日喜筵"的比喻,预言了基督的来临,并宣布了他将召集普世万民,建立他的圣教会。

  福音谈到一个君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我们记得:耶稣曾自比为新郎。他的门徒不像洗者若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一样常常禁食,因为他尚跟他们在一起。他说:

  "新郎跟宾客在一起的时候,宾客怎能哀痛呢?但到了时候,新郎就从他们中间被劫去,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了。"

  後来,耶稣在受难前夕建立圣体圣事,在让门徒们吃了他的身体和喝了他的血之後,接着便向他们说:

  "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後,我不再喝这葡萄酒了,直到在我父的国里那一天,与你们同喝新酒。"

  所谓"喝新酒",就是指一个君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的比喻。这比喻圣路加福音也记载了,不过旨趣与本主日所诵读的圣玛窦福音不同。圣路加的记述似乎更接近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原始意义,它着重说明救恩的普遍性。不但以色列人,即使原来不是天主子民的万民或异邦人,也将被邀请来参与"末日喜筵"。

  当圣玛窦撰写福音时,教会已经成立,而且在教会内已发生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所以,在他的记载中,比喻的重心便由邀请转迁到接纳。它的主旨已不再是救恩的普遍性,而是得救的条件,或得救的人的资格了。

  从这方面看来,圣玛窦福音记述的婚筵比喻,与同一福音所记载的"莠子"和"往海内撒网"的比喻有异曲同功的作用。所以,在这个比喻的结束也像在那两个比喻中一样,也有这样一句话,说∶

  "扔在火窑里,在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本主日弥撒的迅息与上主日完全相同。教会是普世性的。不但耶稣的同胞以色列人,所有民族都被召进入教会。但是被召是一件事,得救是另一件事。所以圣玛窦在记述了耶稣所讲的婚宴比喻之後,又添加了"一个没有穿婚宴礼服的人"的情节,他被发现後,便被丢在外面黑暗中∶那里要有哀号和切齿。圣玛窦更援引耶稣的话解释说∶

  "因为被召的人多,被选的人少"。

  这不是恐吓和威胁我们,而是要我们提高警惕。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政教分立(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自从耶稣说了这话,两千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故意曲解了它的意义,来难为教会。举一个例子来说:几年前,意大利举行了两次全民投票,表决有关离婚和堕胎两个问题。当时,意大利天主教会曾表示立场,反对把离婚和堕胎列入国家法律容忍的 围内,竟然受到本国有些政党成员的谴责,认为这是教会干涉政治,不合乎耶稣基督的教训。

  「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正好是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弥撒中圣道礼仪的主题。我们不妨根据本主日弥撒中的福音和读经一的记载,来探讨教会对於上述那句话所提出的正统解释。

  本主日弥撒中的福音取自圣玛窦福音第22章第15到21节。福音这样记载说:

  那时,法利塞人出去,商议如何在言谈中叫耶稣落入圈套。他们派了自己的门徒和黑落德党人,一起去见耶稣说:「师傅!我们知道你是真诚的,并按照真理传播天主的道路,你对任何人都没有顾忌,因为你不看人的情面。请告诉我们:可以不可以向凯撒纳税?你以为怎样?」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就说:「伪君子!为什麽试探我?拿一枚纳税的钱币来给我看。」他们就拿出一个钱币来给他。耶稣对他们说:「这是谁的肖像?谁的名号?」他们回答说:「凯撒的」。耶稣对他们说:「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玛22:15-21)

  耶稣时代的巴勒斯坦是罗马帝国的属地,但是本地的犹太民族自信是天主所选的民族。在圣咏集 ,他们称天主为「牧人」。牧人是君王的意思。既然天主是他们的君王,那麽他们做天主子民的,还可以向不信仰天主的罗马皇帝上捐纳税款吗?法利塞人在他们的营府 时常私下讨论这样的良心问题。

  但是,在我们刚才所听到的那段福音记载中,法利塞人向耶稣请教:「可以不可以向凯撒纳税」,却并不是一个良心问题,而纯粹是一个圈套。因为,如果耶稣回答「可以」,便会在民众面前失去信誉;如果回答「不可以」,却又不免触犯罗马政权。耶稣看破法利塞人的诡计,但是他却利用机会,开导他的同胞。他要法利塞人拿出一个银币来,要他们认出那印在银币上的肖像和名号是凯撒的,这才向他们宣布说:「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

  耶稣这样说,和他後来回答罗马总督比拉多的审问一样。比拉多问他是不是犹太人的国王,他回答说:「是的,我是国王,但是我的王国不是在这世界上的。」是的,耶稣是犹太民族所期望的救主默西亚。为了告诉他的同胞,他的使命没有政治意味,他曾主张「政教分立」。
但是耶稣也曾向比拉多声明说:「如果上天不赐给你权柄,你对我什麽权柄也没有。」在今天的弥撒中,慈母教会也强调这一点。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45章第1,以及第4到6节。经文这样说:

  上主牵着他的受傅者居鲁士的右手,使他征服他面前的列国,解除列王的武装,在他面前开启城门,使城门不再关闭。上主对他这样说:「为了我的仆人雅各伯,和我拣选的以色列,虽然当时你还未认识我,我却指名召叫你,给你起了一个称号。我是上主,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神。虽然你还未认识我,我却武装了你,使从东到西的人都知道:除我之外,再没有别的神。我是上主,再没有另一位。」(依45: 1, 4-6)

  居鲁士是波斯帝国的创始人。他虽然不认识天主,依撒意亚先知却称他为「上主的受傅者」。从这个称呼上,我们可以对耶稣所说的「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这句话,获得更深一层的了解。那就是说,政教虽然可以分立,但是人的政治生活,仍是在天主的统治 围之内。所以国家法律,如果与天主的诫命冲突,教会还是有本分公然指责它的错误的,这是教会作为社会良心的使命。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在我们刚才听到的福音记载里,法利塞人问耶稣可以不可以向凯撒纳税。这是一个圈套。耶稣看出他们的恶意,却利用机会,开导他的同胞。他要法利塞人拿出一个银币来,让他们认出那印在银币上的肖像和名号是凯撒的,然後向他们宣布说:"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

  "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这句话标志了我们基督信徒面对世俗政权的基本态度。今日,在我们的国家里,无神主义者执政。他们的思想与我们的信仰恰好相反。我们不能希望他们 解我们的信仰生活。但是根据"凯撒的,归凯撒"的原则,我们还是应该向我们的国家纳税,做我们国家的好公民。自从比约第十二世以来,历代教宗都这样劝勉我们。

  今日,在我们国家里,有许多忠贞的基督信徒。他们中有的曾经历过几十年的劳改生活,为基督和他的教会作出过卓越的见证。我十分尊重他们,向他们表示我的非常钦佩。但是,我不喜欢听"忠贞的教会"这个名称。不是不喜欢"忠贞",不喜欢把别人看作"不忠贞"。

  同样,我不喜欢在我们国家里流行了几十年的"爱国教会"那名称。我以为那名称是对在我们国家里的教会的一种侮辱。在我们国家里,所有忠贞的基督信徒都是奉公守法的良好公民。谁说他们不爱国?

  政府说他们不爱国。是的。但是,那是政府里的领导多半不信神。他们不明白我们的信仰,不懂得我们基督信徒也有"天主的,归天主"的原则。有的时候,国家的法律相反天主的诫命,那麽,我们做基督信徒的,当然不能奉行。耶稣的门徒伯多禄和若望早已向耶路撒冷的犹太首领们这样声明了:

  "听从你们过於听从天主,在天主台前是否合理,你们评断罢!"(宗 4:19)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但是天主胜过凯撒。圣若望宗徒曾记录了耶稣和罗马总督比拉多的对话。比拉多问耶稣是不是犹太人的国王,耶稣回答说:「是的,我是国王,但是我的王国不是在这世界上的。」同时,却又向比拉多声明说:「如果上天不赐给你权柄,你对我什麽权柄也没有。」

  这样,依圣若望福音的记载,耶稣也教训我们,政教虽然可以分立,但是人的政治生活,仍是在天主的统治 围之内。所以国家法律,如果与天主的诫命冲突,作为忠贞的基督信徒和良好的国家公民,我们遵守天主的诫命。
  基督我们赞美你!



上爱天主下爱众人(常年期第叁十主日)


  圣玛窦福音第21和22章记载犹太宗教的领导对耶稣的挑 。他们指出一连串的问题来试探耶稣,引诱他说出不利於自己的话:你凭什麽权柄在圣殿 讲道?纳税给凯撒,可以不可以?人死後,会不会复活?但是,发问的人虽然不怀善意,耶稣依然耐心回答,而且谆谆善诱,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教训。

  本主日常年期第叁十主日的弥撒福音便记载这样的一问一答。法学士试探耶稣的问题是:「法律上的诫命那一条最大?」在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听来,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似乎不应该有任何不怀善意的试探作用,但是在耶稣时代,事情不是这样。那时犹太经师把梅瑟的法律详加分析,共计六百一十叁条,其中叁百六十五条,是消极的诫命;二百四十八条,是积极的诫命。这些诫命,他们又再分为轻、重、大、小、最大和最小的。但以什麽标准来划分,却没有规定,为此他们常常争论不休。法利塞人以为不论耶稣如何回答,总不免得罪部分的听众。但是耶稣的答覆直截了当,而且丝毫不容置疑。它包括两段:第一段论爱天主,出处是犹太虔诚信徒每日两次诵念的申命纪的话:「以色列!听着!我们的天主,上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你的天主、上主。我今天吩咐你的这些话,你要牢记在心」(申6: 5)。第二段论爱人,出处是旧约肋未纪:「不可存心怀恨你的兄弟,应坦白劝诫你的同胞,免得为了他而负罪债。不可复仇,对你本国人,不可心怀怨恨,但应爱人如己:我是天主」(肋10: 18)。耶稣综合以上两段经文,指出爱天主和爱人是两条相似的诫命,又说全部圣经都系於这两条诫命。
  本主日弥撒福音这样记载:

  那时,法利塞人听说耶稣使撒杜塞人闭口无言,就聚集在一起;其中有个法学士,试探耶稣,问他说:「师傅,法律上的诫命,那一条最大?」耶稣说:「你当全心、全灵、全意、爱你的天主。这是最大的,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当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於这两条诫命。」(玛22:34-40)

  这样,我们从刚才所听到耶稣回答法利塞人的话中,又可以获得一个宝贵的教训,那就是爱天主与爱人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出谷纪第22章第20到26节。在这篇读经中,慈母教会更表示了在她心目中爱人的优先对象。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这样说:「对於外籍人士,不可苛待压迫,因为你们也曾侨居埃及。对孤儿寡妇,不要伤害;如果你们伤害了他们中任何一个,他向我呼求,我必俯听,必要发怒,用刀杀死你们。这样,你们的妻子也要成为寡妇,你们的儿子也要成为孤儿。如果你借钱给我的一个子民,他是与你同住的穷人,你不可像债主一样,向他索取利息。若是你拿了别人的外衣作抵押,日落以前,应该还给他,因为这是他唯一能盖身的外衣;没有外衣,他怎能睡觉呢?他若向我呼号,我必俯听,因为我是仁慈的。」(出22:20-26)

  在今天,社会大众都热衷名利,贪图个人享受,能不苛待也不压迫外侨,不欺侮,却救济寡妇孤儿,关心那被遗弃在社会边缘上受苦的人,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今天弥撒中的福音和读经一的教训,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对症良药。我们要十分珍惜它,尽力实行它。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上爱天主,下爱众人。这是耶稣在今天的弥撒福音所讲的道理。这道理的根源在旧约圣经里,原来是犹太宗教的基本诫命。在耶稣时代,旧约圣经一般被称为"法律"和"先知"。"法律"就是"梅瑟五书","先知"则指所有其他的旧约经书。耶稣也采用这个名称。他认为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於两条诫命。第一条是"你当全心、全灵、全意、爱你的天主",第二条是"你当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耶稣说,这两条诫命相似,我们应当同样遵守"。

  "你当爱你的近人如爱你自己"相当於我国孔子所说的"爱人如己"。但是在犹太宗教里,"近人"一词包含一种特别的意义。耶稣讲了一个比喻来发挥这种意义。 他说:

  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了耶里哥,遭遇了强盗;他们剥去他的衣服,并加以击伤,将他半死半活地丢下走了。 正巧有一个司祭在那条路上下来,看了看他,便从旁边走过去。 又有一个肋未人,也是一样;他到了那里,看了看,也从旁边走过去。 但有一个撒马黎雅人,路过他那 ,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 遂上前,在他的伤处注上油与酒,包扎好了,又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到带客店 ,小心照料他。 第二天,取出两个银钱交给店主说:请你小心看护他! 不论馀外花费多少,等我回来时,必要补还你。

  讲完比喻後,耶稣询问他的听众说:

  你以为这叁个人中,谁是那遭遇那强盗的者近人呢?

  当然是那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换句话说,在犹太宗教里,"近人"一词指的,不但指本国同胞、同一宗教的信友和亲戚朋友,而且也指连仇人也包括在内的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被大家忽略了,无人照顾的可怜人。

  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取自旧约《出谷纪》第22章,在这篇读经里,我们的慈母教会也强调这个解释。他这样说:

  「对於外籍人士,不可苛待压迫,因为你们也曾侨居埃及。对孤儿寡妇,不要伤害;如果你们伤害了他们中任何一个,他向我呼求,我必俯听,必要发怒,用刀杀死你们。这样,你们的妻子也要成为寡妇,你们的儿子也要成为孤儿。如果你借钱给我的一个子民,他是与你同住的穷人,你不可像债主一样,向他索取利息。若是你拿了别人的外衣作抵押,日落以前,应该还给他,因为这是他唯一能盖身的外衣;没有外衣,他怎能睡觉呢?他若向我呼号,我必俯听,因为我是仁慈的。」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今天,社会大众都热衷名利,贪图个人享受。有多少人真的知道,不苛待外侨、也不压迫外侨?有多少人真的知道,不欺侮寡妇孤儿,却救济他们?有多少人真的知道,关心那些被遗弃在社会边缘上受苦的人?这样的人恐怕不多吧,恐怕很难碰到。

  耶稣在本主日弥撒福音里所讲的上爱天主、下爱众人的道理,以及我们的慈母,在同一主日弥撒中第一篇读经里,所强调对那些被大家忽略了,无人照顾的可怜人的特别关心,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对症良药。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个教导,尽力实行这个教训。
基督我们赞美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