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乙年

八月份


生命之粮 ( 一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耶稣对他们说∶
「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

  在上主日的圣道礼仪节目里,我们介绍了耶稣所显的五饼二鱼奇迹。我们曾拿它来与旧约圣经中厄里叟先知所行的一个类似奇迹相比拟,指出两者都强调富裕。富裕是默西亚时代的特徵。厄里叟的奇迹预示默西亚时代的将要来到;耶稣的奇迹证明默西亚时代的已经来到,同时也意味着耶稣就是以色列人所期待的默西亚。他也就是全人类的救主。我们说过,耶稣是在发表生命之粮的讲话之前,行了这个奇迹。

  “生命之粮”是一个有多种意义的词。它可以解释为天主的圣言;也可以解释为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本主日是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从本主日起,直到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主日弥撒的福音连续介绍耶稣所讲的生命之粮讲话。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是这席讲话的开头第一段。在这一段中,“生命之粮”这一词,意义还只限於天主的圣言。这天主的圣言,就是耶稣自己,他是我们基督信徒的信仰对象。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八主日弥撒中的福音和读经一分别取自圣若望福音第6章第24到35节和出谷纪纪第16章第2到4以及12到15节。

  在弥撒福音中,耶稣开门见山,先责备犹太群众只知道吃饼吃饱,却不理会耶稣行奇迹的真正意义。然後,便以他们的祖先在旷野里吃过的玛纳为比喻,开始发表他着名的生命之粮讲话。我们先从读经一说起,介绍一下耶稣用来作比喻的玛纳那东西。“玛纳”一词,意思是“这是什麽”。它原来是一个问句。以色列人曾用这名词来指一种他们不知道这是什麽的食物。这种食物从天上降下来,形状像霜一类的一粒一粒的东西。以色列人曾在旷野里藉着吃从天上降下的玛纳度过一段艰苦的生活。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这样记载说:

  那时候,以色列全体人民,在旷野中埋怨梅瑟和亚郎,对他们说∶「我们宁愿在埃及国坐在肉锅旁、有食物吃饱的时候,死在上主的手中!你们领我们到这旷野里来,只是想要我们全体都饿死啊!」上主对梅瑟说∶「我要从天上给你们降下食物,以色列人要每天出去拣取当天所需要的,这样我可以考验他们是否遵守我的法律。我已经听见以色列人的怨言。你给他们说∶『在傍晚你们将有肉吃,在早晨将有足够的食物吃,这样你们就知道,我是你们的天主上主。』」到了晚上,有鹌鹑飞来,遮盖了全营;早晨,营地的四周有一层露水。露水蒸发之後,在旷野的地面上,留下一层像霜一类的小圆粒。以色列人民看见这东西,就彼此问道∶「这是什麽?」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什麽。梅瑟便告诉他们说∶「这是上主赐给你们吃的食物。」

  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耶稣便是藉着那玛纳来开导他的犹太同胞,说他自己才是真正的玛纳,是从天上降下的真正食粮。他向他们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远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永远不会口渴。"

  弥撒福音这样记载当时耶稣的讲话,说:

  当群众一发觉耶稣和他的门徒都不在海边时,他们便上了那些小船,往葛法翁找耶稣去了。当群众在海对岸找着他时,就对他说∶「老师,你什麽时候到了这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寻找我,并不是因为看到了神迹,而是因为吃饼吃饱了。你们不要为那可损坏的食粮劳碌,而要为那存留到永生的食粮劳碌,即人子所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他是天主圣父所印证的。」他们问说∶「我们该做什麽,才算做天主的事业呢?」耶稣回答说∶「天主要你们所做的事业,就是要你们信任他所派遣来的那一位。」他们又说∶「那麽,你行什麽神迹给我们看,好叫我们信服你呢?你要行什麽事呢?我们的祖先在旷野里吃过「玛纳」,正如经上所记载的∶「他从天上赐给了他们食物吃。』於是耶稣向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并不是梅瑟赐给了你们那从天上来的食粮,而是我父现今赐给你们从天上来的真正的食粮,因为天主的食粮,是那由天降下,并赐给世界生命的。」他们便说:「主!你就把这样的食粮常常赐给我们罢!」耶稣回答说∶「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

  圣若望宗徒有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他善於运用比喻。他知道利用自然界中有形可见的事物,来引导人认识肉眼看不见的超性界的真理。比如,曾记载耶稣和撒玛黎雅妇女的谈话。耶稣对妇女说:“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你或许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赐给了你活水。”接着又解释说:“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并且我赐与他的水,将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耶稣也应用了同样的比喻方法。他不过用“食粮”一词替代了“水”罢了。可惜,这次的听众,不像撒玛黎雅的妇女那样谦虚,没有接受这宝贵的教训。


  主内的姐妹兄弟们,
   上主日的弥撒福音记述耶稣所行的五饼二鱼奇迹。从那篇记述中我们曾吸取了两个教训。第一,耶稣是以色列民族所期待的默西亚,也就是全人类的君王和救主,第二,耶稣的王国不属於这个世界,不是世俗性的。我们也曾指出了那两个教训,对今日的我们来说,有什麽的具体意义。

  在本主日和以後两个主日的弥撒中,我们继续诵读圣若望福音,内容都记述耶稣所发表的有关“生命之粮”的讲话。在圣若望福音的原文中,五饼二鱼的奇迹原来是篇讲话的开场白的。所以,除了给予我们上面所说的两个教训之外,它还有帮助我们理解"生命之粮"这篇讲话的功用。

  圣若望宗徒善於运用比喻。他知道利用自然界中有形可见的事物,来引诱人认识肉眼看不见的超性界真理。比如,他曾记载了耶稣和撒玛黎雅妇女的谈话。在那次谈话中,耶稣对妇女说?“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你或许早求了他,而他也早赐给了你活水。”接着又向她解释说?“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并且我赐与他的水,将在他内成为涌到永生的水泉。”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耶稣也应用了同样的比喻方法。他不过用“食粮”一词来替代了“水”罢了。可惜,这次的听众,不像撒玛黎雅的妇女那样谦虚,没有接受这宝贵的教训。

  正如耶稣所给的“水”是“活水”,他所给的“食粮”是“生命之粮”。这是一个有多种意义的名词。它可以解释为天主的圣言;也可以解释为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本主日弥撒福音承接上主日弥撒福音所记载的五饼二鱼奇迹,是有关"生命之粮"讲话的第一段。这里,“生命之粮”一词的意义还只限於天主的圣言,指的是耶稣自己。他是我们基督信徒的信仰对象。

  主内的姐妹兄弟们,
  我记得,我们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在他晋铎五十周年的机会上,写了一本自传体的感恩的书,书名《礼物与奥秘》,意会着司铎圣召是天主白白赏赐给人的恩典,是"礼物";同时也是出自天主上智的奇妙安排,是"奥秘"。其实,不但做神父必须有天主的召叫,做教友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各人都可以写一本《礼物与奥秘》之类的书。  

  不是吗?在我们中国亿兆人民中,只有我们极少数几个人有幸信从基督,成为天主教徒。这难道不是天主白白赏赐我们的“礼物”吗?这难道不是出自天主上智的奇妙安排的“奥秘”吗?面对如此难得的“礼物”和奇妙的“奥秘”,我们怎麽能不感谢天主?怎麽能不珍惜我们的信仰?怎麽能不在天主圣宠的助佑下,始终不渝地坚持我们的信德?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生命之粮(二)〈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耶稣对他们说∶
「我是从天上降下的活着的食粮。」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弥撒中的福音和读经一分别取自圣若望福音第6章第41到51节和列王纪下第19章第4到8节。

  圣若望福音的第6章记载耶稣发表的生命之粮讲话。我们说过,“生命之粮”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天主的圣言,也可以指基督的圣体圣血。上主日的弥撒福音记载生命之粮讲话的第一段落。在这段记载中,"生命之粮"一词,可以说是指天主的圣言的。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继续记载生命之粮讲话的第二段。从这段记载起,同一个词便有了另一个意义。在这里,圣若望宗徒运用他擅长的写作手法,把耶稣的话题,提高一个层次;把它从讲初级的信仰基督,进一步地引入讲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了。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说:

  犹太人遂对耶稣窃窃私议,因为他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他们说∶「这人不是若瑟的儿子耶稣麽?他的父亲和母亲,我们岂不是都认识麽?怎麽他竟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耶稣回答说∶「你们不要彼此窃窃私议!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复活。在先知书上记载∶『众人都要蒙天主的训诲。』凡由父听教而学习的,必到我这里来。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只有那从天主来的,才看见过父。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信从的人必得永生。我是生命的食粮。你们的祖先在旷野中吃过「玛纳」,却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谁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的活着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

  耶稣说了:“我是从天上降下的食粮”这句话,他的听众便窃窃私语,表示不信。他们所以不信的原因,据他们自己的解释,并不是因为耶稣说他是食粮,而是因为耶稣说他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他们认为,既然他们认识耶稣的父母,耶稣便不能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了。

  他们的推论是不是有理?圣若望宗徒并没有回答。他只藉着耶稣的答覆,表达了自己作出的神学反省。他认为,从一方面看来,耶稣的同胞,不相信耶稣,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天主所吸引的人。从另一方面说来,除了耶稣以外,谁也没有看见过天主。他们既然不接受信耶稣,自然不能是天主所吸引的人了。为此,对圣若望宗徒来说,信不信,这原是有没有信德的问题;而信德则是天主白白赏赐给人的恩典。

  澄清了这一点之後,圣若望宗徒便指出耶稣的听众的一个误会。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食粮。”这是顺着从前以色列人在旷野里吃过的玛纳而言的。耶稣的意思并不是,像他的听众所想像的,要说他是从天上降下,而是要说他是食粮。因此,耶稣说:从前以色列人在旷野里吃过玛纳,还是死了,谁若吃了我、这个从天上降下的食粮,就会活到永远。就这样,圣若望宗徒藉着耶稣自己的话,为耶稣所讲的生命之粮讲话打开一个新的场面,把话题转入圣体圣事了。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记载厄里亚先知在极度疲乏中进了食,顿时精力充沛,走了四十昼夜,直到天主的山曷勒布。在教会的传统宣讲中,这个故事常被引用来解释圣体圣事的神效。

  读经一上这样说:

  那时候,厄里亚进入旷野,走了一天的路,来到一棵杜松树下,就坐下求死说∶「上主啊!现在已经够了!收去我的性命吧!因为我并不比我的祖先好。」他就躺在那棵杜松树下睡着了。忽然,有一位天使拍醒他,对他说∶「起来吃吧!」他看了看,看见头旁有一块用炭火考熟了的饼,和一瓶水;他就吃了喝了,又躺下睡了。上主的天使第二次又来拍醒他说∶「起来吃吧!因为你还要走一段很远的路程。」他就起来,吃了喝了,靠着食物的力量,走了四十昼夜,到了天主的山曷勒布。

  圣若望福音的第六章是一篇难能可贵的神学作品。所以,我们的慈母教会特意作出安排,让我们在教会礼仪年历乙年的常年期中接连五个主日读完这章福音。连这次在内,我们已读了叁次。还有两次,要待两星期後才读完。

  主内的姐妹兄弟们,
  圣若望福音的第六章是一篇难能可贵的神学作品。所以,我们的慈母教会特意作出安排,让我们在教会礼仪年历乙年的常年期中接连五个主日读完这章福音。连这次在内,我们已读了叁次。还有两次,要待两星期後才读完。

  第一次的内容是耶稣所行的五饼二鱼奇迹,第二次是有关生命之粮讲话的第一段。在那段里,“生命之粮”是天主圣言,指的是耶稣本人,他是我们基督信徒信仰的对象。本主日是第叁次。在这次诵读中,同样的"生命之粮"一词有了新的意义。它不再是天主圣言,而是圣体圣事,是耶稣的圣体宝血。

  我们可从本主日的读经一和福音里看出这意义转折的形迹来。

  读经一记述厄里亚先知在极度疲乏中进食,顿时精力充沛,走了四十昼夜,直到天主的山曷勒布。在教会的传统宣讲中,这个故事是常被引用来解释圣体圣事的神效的。

  福音记录耶稣的话,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食粮”。耶稣的听众们没有把握这句话的意义。耶稣要说的,是他是“食粮”;他的听众却懂得,他是“从天上降下的”。他们认为,既然他们认识耶稣的父母兄弟,耶稣决不可能是"从天上降下的"。所以他们不相信他。

  这样,读经一和福音都说明了"生命之粮"一词的新的意义。它不再是天主圣言,而是圣体圣事了。

  主内的姐妹兄弟们,
  “生命之粮”一词意义的转折,意味着信仰与圣事的相互关系,这关系在圣体圣事中尤其密切。《天主教教理》称圣体圣事为“我们信仰的总纲和综合”,里昂的圣依肋纳说:“我们的思想方式与圣体圣事向符合;反过来说,圣体圣事也坚定我们的思想方向,”就是这个意思。
这使我想起我们的问题来。我们梵蒂冈电台华语节目部的《听众来信》节目曾有一段时间不断答覆"教友可不可到官方教会的教堂去望弥撒和领圣体"的问题。有人以为那是有害无益的事,更好回避不谈。但是我们能够蒙蔽我们的听众吗?

  信仰和圣事密切相关。教友可以到官方教会的教堂去望弥撒和领圣要领圣体,但是他们必须坚持纯真的信仰并避免恶表。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生命之粮(叁)〈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耶稣向他们说∶
「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主日弥撒中的福音和读经一分别取自圣若望福音第6章第51到58节和箴言第9章第1到6节。

  圣若望福音第六章是初期教会的一篇神学杰作。在这里,作者圣若望宗徒以其惯用的从象徵推演到现实的写作手法,既说明了耶稣的默西亚身分,又介绍了耶稣所建立的圣体圣事。

  耶稣是在一个晚餐中建定了圣体圣事。很古的时代,特别在犹太民族所属於的闪族中,饮食意味着人与人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共融与和好。所以,在旧约圣经中,饮食表示天主照顾人的生命。出谷纪里的玛纳和鹌鹑以及曷勒布山流出的泉水,都有象徵意义。它们预示天主将要赐给人们的恩惠。这恩惠就是天主圣言。

  圣若望福音第六章宣布这些预象的应验。耶稣是“生命之粮”。他先藉着他的言语使信从他的人得到永生;然後又藉着他的身体和血液给人饮食。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是圣若望福音第六章所记载的耶稣的生命之粮讲话的第叁和最後一段。在这段讲话中,耶稣彰明较着地说出他的血和他的肉,毫不含糊地邀请别人去喝它和吃它,并且许下凡喝他的血和吃他的肉的人,必要活到永远。

  弥撒福音上这样说:

  那时候,耶稣对群众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活着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我所要赐给的食粮,就是我的肉,是为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人怎能把他的肉,赐给我们吃呢?”耶稣向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食粮,不像你们的祖先吃过“玛纳”仍然死了;谁吃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谈到智慧建造房屋和摆设宴席。按教父们的解释,这里所说的智慧是指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就是耶稣。智慧所建造的房屋则是教会。在这房屋里所摆设的宴席当然就是圣体圣事了。

  读经一上这样说:

  智慧建造她的房屋,雕琢了七根石柱,宰杀了牲畜,配制了美酒,摆设了筵席,派使女出去,在城里高处大声喊说∶“谁若是缺少智慧,转身到这里来吧!”又对愚蠢的人说∶“你们来,吃我的食粮,喝我配制的酒吧!你们要放弃愚蠢,就能生存,并走明智的道路。”
基督、教会、圣体圣事:这是我们基督宗教的叁个不可分离的特徵。基督亲临在圣体圣事里,教会也特别在圣体圣事中体现出她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的作用。圣体圣事是合一的圣事。它对於教会和对於我们每一个基督信徒的生活的重要,是不容藐视的。关於这点,下主日的弥撒福音将给予我们更明确的训诲。

 

  主内的姐妹兄弟,
  很古的时代,特别在中东闪族中,饮食意味着人与人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共融与和好。犹太属於闪族。所以,在他们的宗教经典,也就是我们基督教会的旧约圣经中,饮食表示天主照顾人的生命。出谷纪 的玛纳和鹌鹑以及曷勒布山流出的泉水,都有象徵意义。它们预示天主将要赐给人们的恩惠。这恩惠就是天主圣言。

  圣若望福音的第6章宣布那些预象应验在耶稣身上。它称耶稣为“生命之粮”,说他先藉着他的言语使信从他的人得到永生,然後又藉着他的身体和血液给人饮食。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是圣若望福音第6章所记载的“生命之粮”讲话的第叁段。在这段讲话中,耶稣十分露骨地说出他的血和他的肉,毫不含糊地邀请别人去喝它和吃它,并且许下凡喝他的血和吃他的肉的人,必要活到永远。他这样声明说: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因为我的肉,是真实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实的饮料。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

  毫无疑惑的,这 所讲的是圣体圣事的道理。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提示。这篇读经谈到智慧建造房屋和摆设宴席。按教父们的解释,这 所说的智慧是指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就是耶稣。智慧所建造的房屋则是教会。在这房屋 所摆设的宴席当然就是圣体圣事了。

  基督、教会、圣体圣事,这是我们基督宗教的叁个不可分离的特徵。基督亲临在圣体圣事 ,教会也特别在圣体圣事中体现出她是“与天主亲密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团结的记号和工具”的作用。

  主内的姐妹兄弟,
  圣体圣事的确是合一的圣事。面对着这崇高的圣体圣事,圣奥斯定情不自禁地赞叹说:

  “啊,慈悲的圣事!啊,合一的象徵!啊,爱德的联系!”。

  《天主教教理》接着感叹说:

  我们愈痛惜教会的分裂阻碍信友在同一祭台上领受基督的圣体圣血,也愈迫切地祈求基督使我们见到,有朝一日所有信仰他的人都同归一栈,共属一牧!

  这正是我们国内教会的目前情况。我们迫切祈求基督使我们早日见到所有兄弟姐妹们都同归一栈,共属一牧!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抉择〈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西满伯多禄回答说∶
「主!唯独你有永生的话,…而且己知道你是从天主那里来的的圣者。」

  本主日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弥撒中的福音和读经一分别取自圣若望福音第6章第60到69节和若苏厄书第24章第1到2以及15到18节。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是圣若望福音第六章的结尾,内容记载耶稣发表生命之粮讲话後的结果。我们记得,在同一章的开端,圣若望宗徒叙述了耶稣的增饼奇迹。那时,群众十分拥护耶稣,甚至要推举他作他们的君王。耶稣回避他们,他们还是成群结队地来找寻他。现在他发表了生命之粮的讲话,讲清楚了圣体圣事的道理,甚至在他的门徒中也有许多人,觉得他的话难听,离开他走了。

  就是在这时刻,耶稣对他的十二门徒说:“难道你们也愿意退出吗?”这是圣若望福音第六章记载的的重点所在。从这一点上,我们看出,耶稣行增饼的奇迹和发表生命之粮的讲话,心目中的主要对象,始终是他的十二门徒。现在,他们认清了他是谁,知道了他的计划,不能再作世俗化的默西亚主义的梦想了,他们已掌握了足够的条件,对他作出认真的抉择了。所以,他问他们:“难道你们也愿意退出吗?”圣伯多禄宗徒理会时机的严重,便代表他的弟兄们回答说:“主啊!唯独你有永生的话,我们还投奔谁呢?”

  弥撒福音上这样说:

  那时候,耶稣的门徒中有许多听了,便说∶「这话生硬,有谁能听得下去呢?」耶稣自知他的门徒对这些话窃窃私议,便向他们说:「这话使你们起反感吗?那麽,如果你们将来看到人子升到他先前所在的地方去,将怎样呢?使人生活的是圣神,肉体一无所用;我给你们所讲论的话,就是圣神所给的,也是生命。但你们中间有些人却不相信。」原来耶稣从起初就知道哪些人不信,谁又要出卖他。所以他又说∶「为此,我对你们说过∶除非蒙父恩赐的,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从此,他的门徒中有许多人退去了,不再同他往来。於是耶稣向那十二门徒说∶「难道你们也愿意走吗?」西满伯多禄回答说∶「主!唯独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己知道你是从天主那里来的的圣者。」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也谈到抉择。那时以色列各支派,在若苏厄的领导下,对天主作出的抉择。若苏厄曾向他们宣布说:“如果你们不乐意事奉上主,今天就选择你们所愿意事奉的神吧!至於我和我的家族,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

  读经一上这样说:

  那时候,若苏厄去舍根召集以色列各支派,也召集了以色列的长老、首领、审判官和官长,他们就站在天主面前,若苏厄对全体民众说∶「如果你们不乐意事奉上主,今天就选择你们所愿意事奉的神吧∶或是你们祖先在大河那边所事奉的神,或是你们现在所住之地方的阿摩黎人的神;至於我和我的家族,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民众回答说∶「我们绝对不愿背弃上主,而去事奉其他的神!因为上主是我们的天主,是他领我们和我们的祖先脱离了埃及,我们亲眼看见了他所行的那些绝大的神迹;在我们所走的整个行程中,在所经过的一切民族中,他始终保护了我们。因此,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因为他是我们的天主。」

  这是从前以色列人在与天主重订盟约之前作出的抉择。圣体圣事意味着新而永久的盟约。我们作基督信徒的,在参与弥撒圣祭时,是否也常想着我们在天主面前的抉择,是否也常想盼我们对基督,对教会,对教会的合一圣事所持的立场。

 

  主内的姐妹兄弟,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是圣若望福音第六章的结尾,内容记载耶稣发表“生命之粮”讲话後的结果。我们记得,在同一章的开端,圣若望宗徒叙述了耶稣的增饼奇迹。那时,群众十分拥护耶稣,甚至要推举他作他们的君王。耶稣回避了他们,他们还是成群结队地来找寻他。现在他发表了生命之粮的讲话,讲清楚了圣体圣事的道理,不但群众,甚至在他的门徒中也有许多人,觉得他的话难听,离开他走了。

  就是在这时刻,耶稣对他的十二门徒说:“难道你们也愿意退出吗?”这是圣若望福音第六章全篇记载的的重点所在,也是耶稣公开传教生活上的转折点。从此以後,耶稣很少再周旋,却专心致力於培植他的十二位门徒。本主日弥撒福音所强调的是抉择。

  原来,耶稣行增饼的奇迹和发表“生命之粮”的讲话,心目中的主要对象,始终是他的十二门徒。现在,他们认清了他是谁,知道了他的计划,不能再向群众一样作世俗化的默西亚主义的梦想了。他们已掌握了足够的条件,对他作出认真的抉择了。所以,他问他们:“难道你们也愿意退出吗?”圣伯多禄宗徒理会了时机的严重,便代表他的弟兄们回答说:“主啊!唯独你有永生的话,我们还投奔谁呢?”

  圣奥斯定说得好,天主创造人,事先不用徵求人的同意;他拯救人,却要求人自动与他合作。所以,人的抉择是救恩史中不可或缺一个因素。宗徒们“主啊!唯独你有永生的话,我们还投奔谁呢?”这句答覆,与圣母玛利亚“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罢!”那句承诺,有异曲同工的作用,两者都表示抉择,都表示对得救的乐意接受以及对天主救世计划的积极投入的决心。

  由於十二位宗徒的这项抉择,基督的教会便奠定了基础,出现了雏形。正如本主日弥撒的第一篇读经中所叙述的,从前天主的子民以色列民族的形成,也是有赖於一个同样的抉择。那就是以色列各支派,在若苏厄的领导下,对天主作出的抉择。当时,若苏厄先向他们宣布说:

  “如果你们不乐意事奉上主,今天就选择你们所愿意事奉的神吧!至於我和我的家族,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

  民众齐声回答说:

  我们绝对不愿背弃上主,而去事奉其他的神!因为上主是我们的天主,是他领我们和我们的祖先脱离了埃及,我们亲眼看见了他所行的那些绝大的神?;在我们所走的整个行程中,在所经过的一切民族中,他始终保护了我们。因此,我们一定要事奉上主,因为他是我们的天主。

  主内的姐妹兄弟,
  我们天主教传入中国,至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有人以为应该说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在这四百或七百多年的历史中,教会多少有过成就,其中一大部分往往被视作是外来传教士的工程。在最近七十年来,情形却不一样。传教的担子几乎完全落在我们土生土长的神长和信友的肩膀上。教会在我们国家 的前途,便是在於我们的抉择了。

  圣体圣事是合一的圣事。这是我们几个星期以来在主日弥撒中所介绍的耶稣所讲的“生命之粮”的教训。合一有什麽意义。我们是知道的。它是我们在基督以及他的教会内,与天主的密切结合以及与姐妹兄弟们的彼此团结。我们的抉择应该是毫无保留地跟随基督以及与他的教会的完美无缺的共融。

  我们要记住教宗给我们的警惕:

  今日所有中国天主教徒,也都要坚持他们所接受的信德,不可与一个与救主耶稣的旨意、天主教会的信仰、和极大多数的中国天主教徒的心情、不符合的教会观念妥协。因为这样只能在教会内造成混乱,对我们自己的信仰,和对我们、作为信徒、在缔造和平与促进社会发展上、为国家所能提出的供献,都有害无益。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恩宠与法律〈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经师质问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麽不遵守先人的传统,竟用不洁的手吃饭呢?

  本主日是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在接连五个主日的弥撒中诵读圣若望福音第六章之後,在本主日的弥撒中我们继续诵读圣玛尔谷福音。本主日诵读的,是第7章第1到23节。福音记载的内容是讲耶稣与法利塞人的一场辩论;而引起这场辩论的原因,则是耶稣的门徒在进食之前没有洗手,违反了犹太人的传统规则。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申命纪第四章第1到2以及6到8节。在这篇读经中,梅瑟劝勉以色列子民要遵守他给他们制定的法令和规律。在本主日弥撒的圣道礼仪中,我们可以探索到教会对各民族传统道德应持的态度。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记载耶稣与法利塞人的一场辩论。圣玛窦福音也记载了这场辩论,并且也记载了耶稣转身向群众说的话。但是,没有像圣玛尔谷福音那样明白提起後来耶稣和他的门徒们的谈话。这个情节是圣玛尔谷福音记载的特点。可惜本主日的弥撒福音竟把它略去了。
  弥撒福音上这样说:

  那时候,法利赛人和一些从耶路撒冷来的经师,聚集到耶稣跟前。他们曾看见他的几个门徒用不洁的手,就是用没有洗过的手吃饭──原来,法利赛人和所有的犹太人都拘守先人的传统∶若不仔细洗手,就不吃饭;从街市上回来,若不先沭浴,也不吃饭;还有其他许多按传统应拘守的规则∶如洗杯,洗壶,洗铜器等──因此法利赛人和经师们就质问耶稣说∶「你的门徒为什麽不遵守先人的传统,竟用不洁的手吃饭呢?」耶稣对他们说∶「依撒意亚论你们这些假善人预言得真好,正如所记载的∶『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远离我。他们恭敬我,也是虚假的,因为他们所讲授的教义,是人的规律。』你们离弃天主的诫命,而只拘守人的传统。」
耶稣又叫过群众来,对他们说∶「你们都要听我说,且要明白!不是从人外面进入他内的,能污秽人,而是从人里面出来的,才污秽人。因为从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是些恶念、邪淫、盗窃、凶杀、奸淫、贪吝、毒辣、诡诈、放荡、嫉妒、毁谤、骄傲、愚妄等∶这一切的恶事,都是从里面出来的,并且能使人污秽。」

  那被略去的情节是,门徒们向耶稣请教比喻的意义,以及耶稣表示惊讶,说:"怎麽,连你们也不明白吗?"填补了那被略去的情节之後,我们便可在圣玛尔谷福音的记载中,认出耶稣的叁类听众。最初是法利塞人,其次是群众,最後则是他的门徒们。这听众的调换,意味着耶稣的讲话,已经不再针对与他辩论的法利塞人,而以宗徒时代的基督信友团体为其直接对象了。正如宗徒大事录和圣保禄宗徒书信所指出的,在当时的教会中的确还有人,仍不明白耶稣讲的道理,仍拘泥於犹太人的传统,而不敢实行福音的教训。这就是为什麽在当时教会中会如此激烈讨论的"恩宠"与"法律"问题的缘故。

  一个类似的问题也曾发生在梅瑟时代。在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里,梅瑟劝勉以色列子民遵守他为他们制定的法律,同时也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个合宜的解答。他把"法令和规律"与"智慧和见识"相提并论。天主把"智慧和见识"赐给世界上所有民族,使它作各民族的道德的根源;却把"法令和规律"特意留给他自己的选民以色列。梅瑟认为如果以色列人遵守"上主的诫命",世界各国便会知道"这实在是一个有智慧、有见识的大民族。"
  读经一上这样说:

  梅瑟劝勉以色列人说∶「现在你们要听从我教导你们遵守的法令和规律∶这样你们才能生存,并且能进入你们祖先的天主上主赐给你们的土地,将它拥为己有。我所吩咐你们的话,你们不可增删,要完全按我所吩咐的、遵守你们的天主上主的诫命。
  你们必须切实遵行,因为这样,在万民眼中才能显出你们的智慧和见识;他们听见这一切法令,就要说∶『这实在是一个有智慧,有见识的大民族!』有哪一个大民族的神这样接近他们,如同上主我们的天主,在我们每次呼求他时,这样亲近我们呢?又有哪一个大民族,有这样公正的法令和规律,如同我今天在你们面前所颁布的这一切法律呢?」

  “恩宠”与“法律”、“法令和规律”与“智慧和见识”,这是从前宗徒和梅瑟时代的两个实际问题。今日我们做基督信徒的,也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基督信仰与祖国传统文化的问题。

  在本主日弥撒中的福音和读经一的指点下,我们知道,我们一方面应该珍惜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不能拘泥於我们的传统文化。具体地说,我们第一要发掘出现在我国民族历史上的“智慧与见识”。这是天主赐给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根源。用哲学和普世教会要理书上的名词来说,就是“自然法律”。我们也可把它简单地称为理性。我们要珍惜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见识”,藉着它巩固祖国传统道德,并促使祖国的传统道德在基督信仰内发展成长。

  第二,我们更要知道分别“人的传统”和“天主的诫命”。我们不但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抱这样的态度;对教会的传统也是如此。这样我们才能使基督的福音,不受人为的限制,在我国文化的园地里生根成长,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开花结果。

  主内的兄弟姐妹,

  “圣宠与法律”是初期教会热烈讨论着的一个课题。用现代人的话语来说,它所探讨的对象是基督福音与祖国文化的关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接受了基督福音,对我们说来,祖国文化尚有什?意义和作用吗?我们刚才聆听了的弥撒福音和读经一,从不同的观点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们先从读经一说起。在读经一 ,梅瑟劝勉以色列子民遵守他为他们制定的法律。他将“法令和规律”与“智慧和见识”相提并论。天主把“智慧和见识”赐给世界上所有民族,使它作各民族的道德的根源;却把“法令和规律”特意留给自己的选民以色列。梅瑟认为如果以色列认遵守“上主的诫命”,世界各国便会知道“这实在是一个有智慧、有见识的大民族。”
再说弥撒福音。它取自圣玛尔谷福音,内容记载耶稣与法利塞人的一场辩论,引起这场辩论的原因是耶稣的门徒在进食之前没有洗手,违反了犹太人的传统规则。圣玛窦福音也记载了这场辩论,并且也记载了耶稣转向群众说的话。但是,没有提起後来耶稣和他的门徒的谈话。这谈话是圣玛尔谷福音记载的特点。可惜,本主日的弥撒福音竟把它略去了。

  在这被略去没有读出的谈话中,门徒们向耶稣请教比喻的意义。耶稣表示惊讶,向他们说:“怎麽,连你们也不明白吗?”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节。它给我们指出耶稣的叁类听众。最初是法利赛人,其次是群众,最後是他的门徒。听众的调换,意味着讲话旨趣的转变。在圣玛尔谷福音的记载中,耶稣的讲话已经不再针对与他同时代的法利赛人,而是以宗徒时代的基督信徒团体为其直接对象,他讲话的内容也不再是一场辩论,而是一个牧灵方面的问题了。正如宗徒大事录和圣保禄宗徒书信所指示的,在当时的教会中的确有人,仍不明白耶稣讲的道理,仍拘泥於犹太人的传统,而不敢实行福音的教训。这就是为什麽初期教会如此热烈讨论着“恩宠与法律”这问题的缘故。

  主内的兄弟姐妹,
  在我们国内的教会也面临着同样的牧灵问题。由於在我国开教的历史中曾出现过一件不幸的"礼仪问题"事件,我国的天主教徒对祖国文化大多持消极的态度,与本地社会的生活也多少有了距离,以致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国家 竟不知不觉地变成了一个少数民族。这固然不是教会当局当初所预料或祝望的,但是的确给我们遗留了难堪。

  现在,回顾起来,我们不禁责备当初教会当局忽略了梅瑟早已启示了的基督福音与祖国文化之间的连续性。天主把“智慧和见识”赐给世界上所有民族,使它作各民族的道德的根源。天主也把它赐给了我们中华民族。这就是人类共有的理性,它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心上,也体现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不尊重别人的良心,藐视别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对造物主天主的一种侮辱。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承认教会在历史上所犯的有些错误,而且向当事人请求了宽恕。教会对中国“礼仪问题”的粗心措置也该是这样的错误之一吧!

  虽然如此,我们自己也不可忽略耶稣对他的门徒所说的这句话:“怎麽,连你们也不明白吗?”我们的同胞,由於不认识天主和他所遣派的耶稣基督,并且囿于成见,对教会的正常活动,包括几百年来传教士们在我国的苦心经营以及今日普世教会和教宗对我们国内教会的真诚关怀,有所非议,我们决不可雷同。我们有幸蒙受天主召叫,认识了基督,我们应该知道基督福音自有其绝对的要求。我们不可「离弃天主的诫命,而只拘守人的传统」。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