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丙年

七月份


圣伯多禄圣保禄瞻礼〈六月二十九日〉    

  圣伯多禄和圣保禄是教会的两大石柱。他们的联合庆节,在第叁世纪,已有记载。古代对宗徒们的敬礼,主要始自他们被埋葬的地点。伯多禄和保禄都在罗马殉道∶伯多禄殉道後被葬于梵蒂冈山下,保禄是在奥斯蒂亚路被斩首。他们两位的遗体曾经在阿比亚路的地窟中安放过。因此,在六月二十九日,最初在这叁个地方举行庆典∶首先在君士坦丁皇帝所建立圣伯多录大殿,第二次在阿比亚路的地窟中,第叁次在奥斯蒂亚路的圣保禄大教堂。由於同一日在叁个不同的地方举行厌典,造成不便。因此,自第八世纪,圣保禄的纪念日则移到次日,但在二十九日的弥撒中,仍有纪念圣保禄的祷词。梵二大公会议後的新礼仪年历又把叁十日纪念日取消了。

  本瞻礼日的弥撒经文很明白地指出这瞻礼在教会中的特殊意义。本日弥撒的「进堂咏」说∶「这些宗徒在世时,用自己的鲜血建立了教会;他们饮了主的杯爵,成了天主的朋友」。「集祷经」强调「教会首先由他们接受了信仰」。「颂谢词」指出他们的不同角色∶「伯多禄在以色列子民中建立了初期的教会,保禄作了万民的导师,他们各以不同的训诲,聚万民为一家,扩展了基督的教会。」最後,在「领圣体後经」中慈母教会领导我们祈求天主,使我们藉着圣体圣事,常能存留在天主的爱中,保持团结一致。

  圣伯多禄及圣保禄瞻礼是头等瞻礼,所以本瞻礼的弥撒中除了福音之外,有两篇读经。读经一取自「宗徒大事录」第十二章,第1到11节,内容叙述耶路撒冷初期教友团体受迫害的情形,伯多禄被捕入狱,然而在黑夜时,却由天使解救,恢复自由。读经一後的「答唱咏」赞颂、感谢解救我们的天主、说∶「天主救我们脱离一切恐惧」。
  读经二取自圣保禄宗徒致弟茂德後书,第四章第6到8节以及第17到18节。在这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面对将来的迫害,充满信心,表示自己的决心说∶

  
「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信仰,我已保持了,正义的冠冕已为我预备好了。主定要救我脱离各种凶恶的事,使我安全地进入天国。」

  福音前的阿肋路亚欢呼词援引圣玛窦福音第十六章第18节的话,点出本瞻礼的主要教训说∶

  「阿肋路亚,你是伯多禄,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邪恶的势力决不能战胜它。阿肋路亚。」
  恭读圣玛窦福音∶
  那时候,耶稣来到了菲理伯的凯撒勒雅境内,就问门徒们说∶「人们说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说是厄里亚;也有人说是耶肋米亚,或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呢?」西满伯多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耶稣回答他说∶「约纳的儿子西满,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血肉之人启示给你的,而是我在天上的父。我也给你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邪恶的势力决不能战胜它。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

  耶稣是「永生天主之子」,伯多禄是磐石,在这块磐石上,耶稣建立了他的教会,邪恶的势力决不能战胜它。这是我们天主教徒所相信的两条真理。对基督及其教会的忠诚,对基督的在世代表,圣伯多禄的继任人、教宗的绝对服从,这是我们天主教的特色。这也是我们之间合一共融的基础。在这圣伯多禄及圣保禄瞻礼日上,我们要接受慈母教会的邀请向天主祈求两桩恩典∶一桩是使我们常能存在天主的爱中,另一桩是∶保持我们团结一致。

  「上主,我们恭领了天上之粮,恳切求你,使我们在教会中,常能遵循二位宗徒的训诲,虔诚地举行这分饼的圣事,并赖你的慈爱的照顾,使我们精诚团结,一心一德。 亚孟。」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根据教会中非常可靠的传统,伯多禄和保禄都在公元六十六年,罗马皇帝尼禄迫害教会时殉道,所以教会礼仪在同一天上庆祝这两位大宗徒。
  全部新约普通集中在耶稣基督身上,对於别人记载得极少。不过有关伯多禄和保禄,可以说资料相当丰富。今天教会既然同时纪念两人,所以我们采取一些同时论及他们的篇幅,作为向他们致敬的据点。我们假定教友对於二圣都有初步的认识了。
  新约记载伯多禄和保禄应该有叁次彼此见面的机会。这叁次见面实在不是私人的交际,每次都含有重大的教会意义。

  保禄归依之後,没有立刻上耶路撒冷,他先去阿拉伯,然後又回到大马士革,叁年之後,才在圣京拜见了刻法:即伯多禄。伯多禄是当时耶路撒冷教会的领导人物。虽然保禄在自己写的致迦拉达书中,没有详述为何拜访伯多禄,同他讨论些什麽,不过字里行间,表示此行具有极大的共融意义。过去他曾是迫害教会者,大家听说过他归依的事情,以及献身基督的传道工作;另一方面这样特殊的一个风云人物,究竟还末与教会的领导中心,那些耶稣的嫡门弟子沟通过;所以这一次保禄拜访伯多禄,在耶路撒冷住了十五天,诚是教会共融性的要求,为同一天主的教会而工作的人,应当彼此认识、沟通。

  至於第二次伯多禄与保禄会面,不但保禄自己在书信中有记载,而且宗徒大事录也有记载。我们把两方面所记载的作为同一件事来说明。这是有名的耶路撒冷会议。保禄已经完毕了他的初次传播福音旅程,不少外邦人归依基督。从耶路撒冷来了一些犹太基督徒,他们认为外邦人归依应当遵守梅瑟惯例,行割损礼,於是造成了保禄和他们之间的争辩。结果保禄和他的同伴巴尔纳伯一起上耶路撒冷去讨论这个重大问题。当时伯多禄也在耶路撒冷,他们同其他宗徒与长老,在天主圣神光照下决定了外那人归依不必领受割损礼;因为他们相信基督,已经加入了新的救恩团体,毋须再受古礼。伯多禄和保禄两位大宗徒,第二次见面表示教会是彼此聆听、交流,共同寻求来自圣神的真理的团体。

  至於两人第叁次见面,依照保禄致迦拉达书信,好像伯多禄缺少胆量,为了避免极端的犹太份子干扰,不再同外邦基督徒共桌来往。因此保禄当众指斥了他。有关这件事的真相,因为我们只有一面之辞,不易认清真相。无论如何,伯多禄身为宗徒之长,保禄非但不顾情面,勇於公开表达自己认识的真理,显出初期教会中的胆肝相照,不对权威曲义奉承。
  本来今天我们所读的玛窦福音,天主教常用来肯定伯多禄的首牧职务。但在我们提出的叁次伯多禄与保禄会面中,一方面的确显出伯多禄的权威,保禄需要与他共融;另一方面也因此知道首牧权威是在交谈、沟通。甚至接受规劝中实施的。
  阿们。


平安与喜乐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66章第10到14节,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第6章第14到18节,圣路加福音第10章第1到12以及17到20节(短式:第10章第1到9节)。弥撒礼仪的主题是传播福音者的平安和喜乐。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与礼仪年历上甲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的内容相同。但是甲年所读的是圣玛窦福音。圣路加福音的记载有它的特色;在本主日的弥撒中读来,格外显出它的不同观点。换句话说,本主日弥撒福音所强调的,不是耶稣在十二位宗徒之外选择七十二位门徒,而是那七十二位门徒的传教活动,以及他们从这活动中所获得的平安与喜乐。
  这并不是说,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没有谈到耶稣选择七十二位门徒的事,而是说耶稣选择他们是派遣他们到他自己将要前去的地方去。可知他们的使命是向群众报告耶稣的即将来到,向他们介绍耶稣,准备他们的心,好叫他们相信耶稣,欢迎耶稣的来到。对熟悉圣路加着作的读者们,这样的记载是有一定意义的。在圣路加的另一部着作《宗徒大事录》里,作者叙述宗徒时代的教会生活,谈到被选择并被派遣的传道人,也声明他们的使命是报告耶稣在世界末日的再次来临。像玛窦福音一样,路加福音也提及耶稣吩咐他的门徒们为圣召祈祷。
  在这之後,便是对那七十二位门徒的传教活动的详细叙述。据圣路加记载,他们的任务是艰苦的:他们好比被送入狼群中的羔羊。但是,尽管人们反对他们,甚至拒绝他们,在进入人家的家里时,他们总要先祝人家平安。平安是天主圣神的恩赐,与天国的来临密切相关。圣路加把它描绘成一个实体,它会停留在爱好和平的人身上,不然便会回转来归于传道者本身。他们身边不要带东西,到了哪一家,便吃喝那一家所供给的食物,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工人理当得到工资。可能的话,他们要在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期,一面给人治病,一面向人报告天国的来临。
  如果人们不接纳他们带来的平安与天国喜讯,那么他们便要代替天主给人们一些颜色看。他们要当场拂去脚上沾染的尘土,意味着不接受福音的人,将来要遭受的严重惩罚。最后,弥撒福音更记述了七十二门徒传教回来时的喜乐,以及耶稣对未来教会事业成功的赞叹。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记载说:

  那时,主又选了其他七十二人,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他之前,先往他将要去的各城各地。耶稣对他们说:「庄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们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他的庄稼。去吧!看!我派遣你们,正如羔羊进入狼群中。你们不要带钱袋,不要带行囊,不要带鞋,在路上也不要问候任何人。无论进入哪一家,先说:「愿这一家平安!」若那里有和平之子,你们的平安就会停留在他身上,否则,平安重归于你们,你们就住在那一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理当得到他的酬报。你们不要从这家转到那家。你们不论进入哪一座城,人们若接待你们,那麽供给你们什麽,你们就吃什麽。你们要治好那里的病人,告诉他们:「天主的国已临近你们了。」你们不论进入哪一座城,人们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到街上,说:「就是你们城里粘在我们脚上的尘土,我们也要当你们的面拂下来;但是你们应该知道:天主的国临近了。」我告诉你们:在那一日,索多玛所受的惩罚,要比这座城更容易忍受呢!」
  七十二人一团高兴地回来,说:「主!因你的名,魔鬼也向我们屈服了。」耶稣对他们说:「我看见撒旦,像闪电一样从天上跌下来。看,我已授给你们权力,践踏蛇和 子,并制伏仇敌的任何势力,没有什麽能伤害你们。但是,你们不要因魔鬼向你们屈服而沾沾自喜,却要为了你们的名字已登记在天上而快乐。」(路10:1-12,17-20)

  在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里,依撒意亚先知邀请居丧的人们欢欣喜乐。他说,从前以色列人由于对天主不忠诚而受天主惩罚,被放逐到巴比伦,现在天主宽恕他们,要让他们回归祖国,重建故乡了。依撒意亚先知当时所感觉的喜乐,今天我们仍可在圣咏第126篇中认出回响。

  
上主带领俘虏回到熙雍,
  我们觉得仿佛是在梦中;
  那时,我们满口喜气盈盈,
  我们双唇其乐融融。


  本主日的弥撒礼仪反映宗徒时代教会生气勃勃的景象。那时教会因耶稣的名而执行的使命逐渐产生效果,耶稣的门徒们怀着耶稣留给他们的平安,到处宣布了他来临的喜讯。在今天的教会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吗?我们的反应还像那时一样兴奋吗?老实说,好几个世纪过去了,在这漫长的时期中,虽然有过几页悲惨的或榜样不良的历史,大致而论,我们仍可以看出有几件能使我们觉得喜悦和平安的事来。 

  整个教会的情形如此,我们各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是,本主日的弥撒仍给我们留下以下的几个反省课题:我们的传教工作是不是充分地集中在宣布天国的来临上?我们有没有将喜悦与平安带给我们周围的人?人们与我们接触,能不能在我们身上发现由于相信天国已经来临而产生的喜悦和平安?原来,我们要散布喜悦和平安,因为天国已经来到--这才是我们今日每一个基督信徒应该努力去作的事。

  上主带领俘虏回到熙雍,
  我们觉得仿佛是在梦中;
  那时,我们满口喜气盈盈,
  我们双唇其乐融融。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圣咏上的这几句话原来形容以色列人。他们是天主的选民,由於对天主的不忠诚受天主的惩罚,被放逐到巴比伦,後来天主宽恕他们,让他们返回祖国,重建故乡。那时,他们仿佛是在梦中,喜悦万分。
  在本主日的弥撒中,同样的话形容我们基督信徒。弥撒福音记载耶稣选择七十二位门徒的故事。在这故事里,圣史路加介绍耶稣门徒的使命和生活,同时说明了我们基督信徒的平安和喜乐。
  圣史路加也是《宗徒大事录》的作者。在那部着作里,他叙述宗徒时代的教会生活。谈到被选择并被派遣的传导人,他强调他们的使命是报告耶稣在世界末日的再次来临。在本主日的福音里,他也声明,耶稣选择七十二位门徒派遣他们到他自己将要前去的地方。他们的使命是向群众报告耶稣的即将来到,向他们介绍耶稣,准备他们的心,好叫他们相信耶稣,欢迎耶稣得来到。
  耶稣门徒的生活是艰辛的。圣史路加把他们比做被送入狼群中的羔羊。但是尽管人们反对他们,甚至拒绝他们,在进入人家的家里时,他们总要先祝人家平安。
  平安是天主圣神的恩赐,与天国的来临密切相关。圣路加把它描绘成一个实体,它会停留在爱好和平的人身上,不然便会回转来归於传道者本身。
  圣史路加强调耶稣门徒的贫穷。他们身边不带东西,到那一家便吃那家,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工人理当得到工资。不论到什麽地方,若有人接纳他们,便住在那里,一面给人治病,一面向人报告天国的来临。若有人不接纳他们,他们便当场拂去脚上沾染的尘土,意味着不接受福音的人,将要遭受严重的惩罚。
  本主日的福音,好比《宗徒大事录》,反映着宗徒时代教会生气勃勃的景象。那时教会因耶稣的名而执行的使命在逐渐产生效果,耶稣的门徒们怀着耶稣留给他们的平安,兴奋地到处宣报他来临的喜讯。所以,耶稣选择七十二门徒故事的结论是福音使者的喜乐。圣史路加记录说:

  七十二人一团高兴地回来,说∶「主,因你的名号,魔鬼也向我们屈服了。」耶稣对他们说∶「我看见撒旦,像闪电一样从天上跌下来。看我已授给你们权力,践踏蛇和蝎子,并制伏仇敌的任何势力,没有什麽能伤害你们。但是,你们不要因魔鬼向你们屈服而沾沾自喜,却要为了你们的名字已登记在天上而快乐。」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我们与七十二位门徒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在我们这时代,教会并不像七十二位门徒的时代那样生气蓬勃。我们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屡次呼吁"新福传"。"新福传"是什麽?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观念,可有许多不同的解说,其中之一则是回到宗徒时代,复兴初期教会的传教精神。教宗曾在他最近颁布的《叁千年开始》通谕中谈到这点。
  我们暂且不谈"新福传"的大道理,我们只着重在"平安"和"喜乐"两个词上。在本主日弥撒福音里,"平安"并不等於安全";"喜乐"并不意味着享享。"平安"是天主圣神的恩赐,与天国的来临密切相关;"喜乐"是因为我们名字已登记在天上。
  换句话说,我们基督信徒的平安和喜乐,并不在於世俗上的成功,而是在於信德,在於我们接受了福音,与救主耶稣建立了亲切关系。这样,就长久而论,我们将获得有永生;就目前而论,有天主临在我们的家中和身边,照顾和保佑我们。
  基督我们赞美你!



爱德的法律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申命纪第30章第10到14节,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第1章第15到20节,圣路加福音第10章第25到37节。
  圣路加是圣保禄宗徒的门生。因此,他对法律的条文怀有反感,只喜欢谈法律的精神和爱。本主日弥撒福音有关撒玛黎雅人的描写,便是出于这样的心情的。比喻中的经师所提出的「我应当做什麽」这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问题中的「应当」意味着义务;「做什么」意味着法律的条文。那位经师懂得法律,对答耶稣非常妥当。他提出第二个问题,是出于自衿心,显露了他尚未彻底明白爱的意义;对他来说,「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只不过是笼统的法律条文。耶稣却对他说:「你就这样做,便可得到生命」。由此可见,耶稣并不排斥犹太传统,他肯定那位经师所援引、记载在申命纪和肋味纪上的: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他认为实在地遵守那条法律可以导致人获得生命,他的比喻只是为说明那条法律上所说的「邻人」一词的具体意义罢了。在这个比喻中,司祭和肋未人都没有把握住那「邻人」一词的具体意义。耶稣特意让一个是外邦人的撒玛黎雅人把握了这个意义。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有一个法学士起来,试探耶稣说:「师傅!我应当做什麽,才能得到永生?」耶稣对他说:「法律上写着的是什麽?你是怎样读的?」他回答说:「你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你的主、天主;又爱你的邻人,如同自己一样。」耶稣说:「你回答的不错,你就这样做,便可得到生命。」可是那人要表示自己问的有理,就对耶稣说:「那谁是我的邻人?」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耶里哥去,遇到了强盗。他们洗劫了他,又打伤他,把他半死半活的丢下,就走了。有一个司祭偶然从这条路下来,看了看他,从旁边走了过去。又有一个肋未人,沿路走来,也看见了他,同样也从旁走过去。但有一个路过的撒玛黎雅人,走到他旁边,一见之下,恻然心动,就走上前去,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扎好了,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送到客店,照料他。到了第二天,拿出两块银钱,交给店主说:『请你照顾他。另外再有什麽额外费用,我回来时,一定补还给你』。你以为这叁人中,谁是那落在强盗手中的人的邻人?」他回答说:「是以仁慈善待他的那个人。」耶稣对他说:「去!你也照样做吧!」(路10:25-37)

  在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二里,梅瑟向犹太人民解释法律。他告诉他们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远不可及,与他们不相关的书卷。法律就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嘴上,在他们的心中,是他们生命的动能与原则。法律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有法律,便要实在地遵守法律。法律并不超过人的能力,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在人的心里。如果我们参考在圣经别处所记载梅瑟的话,我们更可说,法律就是爱,是生命的泉源。
  读经一这样说:

  梅瑟晓谕人民说:「你们必须听从上主你的天主的话,谨守这法律书所记载的诫命和法令;你们必须全心全灵归向上主你的天主。」
  「我今天吩咐你的这诫命,为你并不太难,也不是离你太远。这诫命不是在天上,以至你说:『谁能为我们上到天上,给我们拿来,使我们听了而遵行呢?』这诫命也不在海的那边,以至你说:『谁能为我们渡海,给我们带过来,使我们听了而遵行呢?』其实,这教训离你很近,就在你口里,就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申30:10-14)

  这样我们就能领会福音和福音对我们的要求。
  虽然说我们这时代,并不是特别着重法律条文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从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中吸取宝贵的教训。基督宗教的本质是爱天主和爱邻人。积极实践对天主和对邻人的爱,这是我们所能给予世界的最直接的见证。在我们的嘴上、在我们的心中,要有爱这个字,并且要把它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这个时代不难发现「邻人」的意义,这个时代的人崇尚关怀邻人和对邻人开放。但是,在我们这时代,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敌对立场。原来应该以爱着称的团体,竟会以关怀邻人的名义彼此吞噬,互相残杀。不错,爱是生命的泉源,不以所有的人和每一个人为对象的爱,只会扼杀生命,并不导致生命。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不但揭示了爱的法律,并且强调这条法律的落实。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记述耶稣与犹太法学士讨论关於爱的诫命,叁部对照福音都提及这次讨论,唯独圣路加福音记录了善心撒玛黎雅人的比喻。本主日弥撒福音取自圣路加福音的记载。
  圣路加是圣保禄宗徒的门生,他也分别法律的条文及其精神,他撰写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便是出於这种心情。在这比喻中,经师问耶稣说「我应当做什麽?」。「应当」意味着义务;「作什麽」意味着法律的条文。那位经师懂得法律,对答耶稣非常妥当。他的第二个问题似乎出於自衿心,显露他尚未彻底明白爱的意义;对他来说,"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只不过是笼统的法律条文。但是耶稣却对他说:"你这样做,就必得永生"。由此可见,耶稣并不排斥犹太传统,他肯定那位经师所援引、记载在申命纪和肋味纪上的、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他认为实地遵守那条法律可以导致人获得永生。他的比喻所强调的,是司祭和肋未人没有实践爱的诫命,倒是一个是外邦人的撒玛黎雅人把它实践了。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我们这时代并不特别着重法律条文,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中吸取宝贵的教训。基督宗教的本质是在爱天主和爱邻人。积极实践对天主和对邻人的爱,这是我们所能给予世界的最直捷的见证。在我们的嘴上、在我们的心中,要有爱这个字,并且要把它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这个时代不难发现「邻人」的意义,这个时代的人崇尚关怀邻人和对邻人开放。但是,在我们这时代,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敌对立场。原来应该以爱着称的团体,竟会以关怀邻人的名义彼此吞噬,互相残杀。不错,爱是生命的泉源,不以所有的人和每一个人为对象的爱,只会扼杀生命,并不导致生命。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不但揭示了爱的法律,并且强调这条法律的落实。
  基督我们赞美你!




接待天主的来访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创世纪第18章第1到10节,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第1章第24到28节,圣路加福音第10章第38到42节。
  弥撒福音有不同的教训。「实际的活动」与「默观」的关系的问题,特别可在这篇福音的记载中找到答复。但是我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与今天弥撒中的读经一对照,这篇福音教训的要点是在谈天主的来访,首先是天主来访的事实,然後是接待来访的天主的态度与条件。
  天主的来访必须以某种态度为前提。关于这点,本主日弥撒福音的教训十分宝贵。在本主日弥撒福音中,笔者圣路加,虽然没有对他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地点作出详尽交代,却特意说明了耶稣探访的两位妇女的名字。这在圣路加的着作中是很稀有的。圣路加惯常不指出与耶稣对话的人物的名字。这里,他似乎有了预感,知道他的记述将对后来的教会生活发生长期的重要影响,所以把它写得特别仔细详尽。
  据圣路加的分析,接待耶稣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坐在耶稣脚跟前的玛利亚的态度,代表其中的一种方式。这是不是一个默观者无所事事的态度呢?不是的。玛利亚坐着专心静听耶稣的讲话,这是作学生者的态度。玛尔大的劳作忙碌是出于对耶稣的爱与尊敬。她代表着接待天主的另一种方式。在她身上圣路加感到一种心焦,同时也看出对耶稣的十足信心,甚至请求耶稣为自己的忙碌作证,而责备姐妹玛利亚不分担她的辛劳的不是。
  在回答中,耶稣发表了他对那两姐妹的态度的意见。他的表达细腻,耶稣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他其实丝毫没有贬抑玛尔大的热心活动的意思。谁认为耶稣对教会的神火和传教活动有所非议,至少是犯了主观的毛病。要正确了解耶稣的话,我们必须顾到圣路加所以将这事情小心记录下来的用意。那用意是在强调静听耶稣讲话和作耶稣的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对他来说,接待耶稣首先要静听耶稣讲话,作耶稣的学生。他并无意渲染耶稣对「活动」或「默观」有任何一面的偏袒。如果必定要在玛尔大身上指出什么缺点的话,那么,那缺点也不是她为耶稣的忙碌不已,而是她在忙碌中的心焦不安。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进入一个村庄。有一个妇女,名叫玛尔大的,接耶稣到她家里。她有一个妹妹,名叫玛利亚,坐在主的脚前,听他的道。玛尔大因为许多招待的事,而忙碌得心绪烦乱,她就走上前来,说:「主!你不介意我的妹妹让我一个人料理这麽多事情吗?请叫她来帮忙我。」主回答她说:「玛尔大!玛尔大!你为了许多事情,操心忙乱,但需要的只有一件。玛利亚选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从她手中夺去的。」(路10:38-42)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以民间故事的方式描述天主藉着叁个过路人(旅客)的形象来到亚巴郎的家里。亚巴郎依照游牧民族的优良习惯殷勤地接待了他们。天主问「撒拉在哪里?」撒拉是亚巴郎的妻子,他们俩都已年老,年纪很大。天主却对亚巴郎说:「明年此时,我要回到你这里来,那时,你的妻子撒拉要生一个儿子。」整个故事的教训就在这一句话里。天主曾与亚巴郎立约,许诺他说,他的後裔将像天空中的星辰那样多,多得不能数清。撒拉的老年生子,就是天主的恩许必定实现的一个证据。亚巴郎殷勤接待过路的人,固然是一件可嘉的行为,但是读经一的主旨是在说明亚巴郎接受天主的话和相信天主给予他的许诺。
  读经一这样说:

  那时,烈日当空,亚巴郎坐在帐幕门口。上主在玛默勒橡树林里,显现出来。亚巴郎举目一望,看见叁个人站在对面。他立刻就从帐幕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说:「我主,如果我蒙你垂爱,请不要路过你仆人这里而不稍留片刻。我叫人拿点水来,洗洗你们的脚,然後你们在树下休息一下。你们既然路过你仆人这里,就等我拿点饼来,让你们补充体力,然後再上路。」他们答说:「就照你所说的做吧!」亚巴郎赶快进了帐幕,对撒拉说:「你快拿叁斗上等面粉,作些糕点。」他又跑到牛群中,选了一头又嫩又肥的小牛,交给仆人,要他赶快煮好。亚巴郎就拿了乳酪和牛奶,以及预备好了的牛肉,摆在他们面前;亲自在树下侍候他们进食。他们对亚巴郎说:「你的妻子撒拉在哪里?」他答说:「在帐幕里。」其中一位说:「明年此时,我要回到你这里来,那时,你的妻子撒拉必要生一个儿子。」(创18:1-10)

  读圣经不是看小说。不经心的阅读往往导致错误。以为本主日弥撒福音中强调「行动」与「默观」的对立,认为耶稣反对行动,着重默观。静听耶稣的讲话,做耶稣的学生,的确可以称作默观。今日我们实在有必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多阅读圣经,多默想祈祷。我们极须避免无谓的活动,为能抽出时间来与基督相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勤劳工作,以及受苦患病的人,也同样可以在他们的工作和苦难中会见基督。本主日的弥撒礼仪教训我们,「行动」和「默观」都是接待天主的可能方式。主要的是内心的态度,是内心的爱。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讲述耶稣在玛尔大和玛利亚家作客的故事。这故事有不同的教训。在与同一弥撒中第一篇读经对照之下,我们认为它的教训是在谈天主的来访。
  天主来到我们家里,我们应当怎样接待他呢?据本主日弥撒福音的作者圣路加的分析,接待天主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坐在耶稣脚跟前的玛利亚代表其中一种态度。这是不是一个默观者无所事事的态度呢?不是的。玛利亚坐着专心静听耶稣的讲话。这是作学生者的态度。玛尔大的劳作忙碌是出於对耶稣的爱与尊敬。她代表接待天主的另一种态度。在她身上圣路加感到一种心焦,同时也看出对耶稣的十足信心,甚至请求耶稣为自己的忙碌作证,而责备姐妹玛利亚不分担她的辛劳的不是。
  在回答中,耶稣发表了他对那两姐妹的态度的意见。他的表达细腻,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丝毫没有贬抑玛尔大的热心活动的意思。谁认为耶稣对教会的神火和传教活动了非议,至少是犯主观的毛病。要正确了解耶稣的话,我们必须顾到圣路加所以将它小心记录下来的用意。那用意是在强调静听耶稣讲话和作耶稣的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对他说来,接待耶稣首先是在静听耶稣讲话,作耶稣的学生。他并无意渲染耶稣对活动与默观有所偏袒。如果必定要在玛尔大身上指出什麽缺点的话,那麽、那缺点也不是她为耶稣的忙碌不已,而是她在忙碌中的心焦不安。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以民间故事的方式描述天主藉着叁个行路人的形象来到亚巴郎的家 。亚巴郎依照游牧民族的优良习惯殷勤地接待了他们。天主问「撒辣在哪 ?」撒辣是亚巴郎的妻子,他们俩都已年老,年纪很大。天主却对亚巴郎说:「到明年这时候,我必要回到你这 来,那时,你的妻子撒辣要生一个儿子。」整个故事的教训就在这一句话 。天主曾与亚巴郎立约,许诺他说,他的後裔将像天空中的星辰那样多,多得不能数清。撒辣的老年生子,就是天主的恩许必定实现的一个证据。亚巴朗的殷勤接待行人,固然是一件可嘉的行为,但是这篇读经的主旨是在说明亚巴朗接受天主的话和相信天主给予他的许诺。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读圣经不是看小说。不经心的阅读往往导致错误。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看出行动与默观的对立,认为耶稣反对行动,着重默观,就是这样的一种错误。静听耶稣的讲话,做耶稣的学生,的确可以称作默观。在今日我们实在有必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多阅读圣经,多默想祈祷。我们极须避免无谓的活动,为能抽出时间来与基督相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勤劳工作和受苦患病的人,也同样可以在他们的工作和苦难中会见基督。本主日的弥撒礼仪教训我们,行动和默观都是接待天主的可能方式。主要的是内心的态度,是内心的爱。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求则得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创世纪第18章第20到21以及23到32节,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第章2第12到14节,圣路加福音第11章第1到13节。
  在弥撒福音中,圣路加记述耶稣谈祈祷。祈祷是耶稣宣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其他福音也都有叙说。圣玛窦转述耶稣的教训说:「至于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在暗中的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察看,必定报答你。」这是说在暗地里祈祷的功效。圣玛窦也谈到在团体祈祷时耶稣的临在。「你们当中若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祈祷,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叁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他们中间。」圣若望格外强调「奉耶稣的名」和「住在耶稣内」的人的祈祷效验。「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我必定成全。」「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他必定赐给你们。」只要是奉耶稣的名而求的,「你们祈求,就必定得着。」圣玛窦和圣路加都记述了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在圣路加福音的记述中,这是由于门徒们的请求。他们对耶稣说:「主,请教我们祈祷吧!如同若翰教他的门徒一样。」向师父请教祈祷的经验,这原是所有宗教团体的共同惯例与愿望。在记述了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之後,圣路加又记录了耶稣所讲的两个比喻,来阐发祈祷的效力。
  本主日弥撒福音这样说:

  有一天,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祈祷完後,他门徒中的一个对他说:「主,请教我们祈祷吧!如同若翰教他的门徒一样。」耶稣就对他们说:「当你们祈祷时,应当说:『父啊!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愿你的国来临;求你每天赐给我们日用的食粮,宽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宽免亏负我们的人;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
  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中,谁有一位朋友,半夜去他那里说:『朋友,请借给我叁个饼吧!因为我的朋友,从远处来到我家,而我没有什麽可以招待他。』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麻烦我吧!门已关上,我的孩子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这人纵然不为了他是朋友的缘故,而起来给他,也要因他的喋喋不休,起来将他所需要的都给他。」
  「所以,我告诉你们:你们求,必会给你们;你们寻找,就会找到;你们敲门,就会给你们开。因为,凡求的人,必得到;寻找的人,必能找到;敲门的人,必给他开。你们中有哪一个父亲,儿子向他要饼,会给他石头呢?要鱼,会拿蛇当鱼给他呢?要蛋,会给他 子呢?所以,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东西给你们的儿女,何况在天上的父,岂不更要把圣神赐给求他的人吗?」(路11:1-13)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讲述亚巴郎一再祈求天主饶恕索多玛,不要毁灭那城。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识的故事。读经一没有记载索多玛城结果还是被毁灭了,因为那城连十个义人也找不出;却声明天主曾一再答允亚巴郎的请求,降低他饶恕索多玛城的条件。
  在与读经一的对照下,我们知道本主日弥撒礼仪教训的要点是在祈祷的必然效果。关于这点,我们尚须加以说明。第一,我们基督信徒的祈祷并不是玩弄魔术。天主是我们的慈父,他照顾我们的需要。凡是对我们有益的事,我们求他,他必定赏赐;他却不会把石头和毒蛇这些有损我们身体健康和灵魂得救的东西给予我们。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向天主所提出的请求,天主不一定会依照字面的意思完成我们所意愿的。
第二,基督信徒的祈祷是有深浅不同的程度的。深度的祈祷是「奉耶稣的名」和「在耶稣内」所做的祈祷。它好像耶稣本人在革则玛尼山园中的祈祷。「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是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你的意愿吧!」这样的祈祷,一则表示了我们在实际上所感觉到的愿望,再则更表示了我们对天主的绝对信任。这是本主日弥撒留给我们的反省课题。
天主是爱、是我们的慈父,凡是对我们真正有益的事,他一定会赏赐给我们的。我们常常向天主祈求身体健康、事业成功,我们也常为我们的亲友祈求天主。我们更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会,以及所有需要我们关心的人们祈求天主。在这样不断地祈祷中,我们逐渐接近天主,与天主的关系更亲密,我们便更领会天主的旨意,更体验天主的爱。接近天主,与天主亲近,领会天主的旨意,体验天主的爱,这是祈祷的必然效果。「你们求,必会给你们;你们寻找,就会找到。」祈祷的效验的确是不容置疑的。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祈祷是耶稣的宣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四部福音都有叙说。圣玛窦传述耶稣的教训说:「至於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在暗中的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察看,必定报答你。」这是说在暗地 祈祷的功效。圣玛窦也谈到在集团祈祷时的耶稣的临在。「你们当中若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祈祷,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 ,有两叁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他们中间。」圣若望福音格外强调「奉耶稣的名」和「住在耶稣内」的人的祈祷的效验。「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我必定成全。」「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他必定赐给你们。」只要是奉耶稣的名而求的,「你们祈求,就必定得着。」
  圣玛窦和圣路加福音都记述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本主日的福音取自圣路加福音。在这篇福音的记载中,耶稣教授「天主经」,是由於门徒们的请求。他们对耶稣说:「主啊!请教给我们祈祷,就像若翰教给了他的门徒一样。」向师父请教祈祷的经验,这原是所有宗教团体的共同惯例与愿望。在记述了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之後,圣路加又记录了耶稣所讲的两个比喻,来阐发祈祷的效力。
  本主日弥撒的第一篇读经讲述亚巴郎一再祈求天主饶恕索多玛,不要毁灭那城。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识的故事。读经一没有记载索多玛城结果还是被毁灭了,因为那城连十个义人也找不出;却声明天主曾一再答允亚巴郎的请求降低他饶恕索多玛城的条件。
  在与读经一的对照下,我们知道本主日弥撒礼仪教训的要点是在祈祷的必然效果。关於这点,我们尚须加以说明。
  第一,我们基督信徒的祈祷并不是玩弄魔术。天主是我们的慈父,他照顾我们的需要。凡是对我们有益的事,我们求他,他必定赏赐。他决不会把石头和毒蛇那麽有损於我们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得救的东西给於我们。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向天主所提出的请求,天主不一定会依照字面的意思完成我们所意愿的。
  第二,基督信徒的祈祷是有深浅不同的程度的。深度的祈祷是「奉耶稣的名」和在「耶稣内」所做的祈祷。它好像耶稣本人在革则玛尼山园中的祈祷。「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是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喝不可,就成就你的意愿吧!」这样的祈祷,一则表示了我们在实际上所感觉到的愿望,再则更表示了我们对天主的绝对信任。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天主是爱、是我们的慈父,凡是对我们真正有益的事,他一定会赏赐给我们的。我们常常向天主祈求身体的健康、事业的成功。我们也常为我们的亲友祈求天主。我们更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会,以及需要我们关心的人们祈求天主。在这样不断地祈祷中,我们逐渐接近天主,与天主的关系更亲密,我们便更领会天主的旨意,更体验天主的爱。接近天主,与天主亲近,领会天主的旨意,体验天主的爱。这是祈祷的必然效果。「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祈祷的效验的确是不容置疑的。
  基督我们赞美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