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教会在亚洲

第一章 亚洲的背景


亚洲,耶稣和教会的诞生地

5. 天主子的降生成人,普世教会将在公元两千大禧年隆重纪念的事件,就发生在明确的历 史和地理的背景中。这个背景在身为人的救主的生命和使命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纳匝 肋的耶稣身上,天主取了人特有的本性,包括人必须属于一个特定的民族,和特定的地方… 具体的地方、身体的特色和地理的位置,与圣言所取的人身的真实是不能分开的」(1)。因 此,认识救主「居住在我们中间」(若一14)的世界是重要的关键,为更准确了解永恒天父 的计画和祂对每一个受造物浩荡的爱:「因为天主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 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三16)。

同样地,教会在时间和地方的现实环境中生活并完成其使命。如果亚洲的天主子民要回答天主在新福传上对他们的意愿,那么,对亚洲多样和复杂的现实有一敏锐的意识是必要的。 主教会议的教长们坚持教会在亚洲的爱与服务的使命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她自我 认识到是聚集在其牧人四周的耶稣基督门徒的团体;另一方面,亚洲的社会、政治、宗教、 文化和经济的现实(2)。在主教会议期间,那些每天接触到这浩瀚大陆上极端不同的实况的 人曾经很详细考察亚洲的情况。下列各项是综合大会教长们反省的结果。

宗教和文化的现实

6.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洲,也是接近全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家,光是中国和印度就差不多 占了地球总人口的一半。亚洲最显着的特色是其民族的多样性,他们是「古老文化、宗教 和传统的继承人」(3)。面对亚洲庞大的人口及其众多文化、语言、信仰和传统的组合,我 们只能惊讶不已,他们包含了人类大家庭历史与遗产最基本的部分。

亚洲也是世界的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回教和印度教的摇篮。它是许多其他的灵修传统如佛教、道教、儒家、祆教、耆那教、锡克教和神道教的诞生地。还有数百万人信奉 传统的或部落的宗教,具有不同程度的仪式结构和正式的宗教教导。教会对这些传统怀有 最深的尊重,并寻求与他们的信从者诚挚的交谈。他们所教导的宗教价值有待在耶稣基督 内得到成全。

亚洲人民以他们的宗教和文化的价值为傲,比如喜爱静默和默想、简朴、和谐、超然,非暴力、勤劳的精神、纪律、节俭的生活、渴望学习以及哲学的探讨(4)。热爱尊重生命的 价值,怜悯众生,亲近自然,对父母、年长者和祖先的孝道,以及高度发展的团体意识(5)。 特别是,他们把家庭当作力量的活源,亲密结合的团体,含有强烈的休戚与共的感觉(6)。 亚洲的人民以宗教包容精神与和平共存着称。不必否认有一些痛苦的紧张情势和暴力冲 突,但还是可以说,亚洲在宗教和文化的多元中,对民族间的互补互利表现出一种可观的 包容力和自然开放的态度。而且,虽然有现代化和俗化的影响,亚洲的宗教正在显示出充 满活力与能力的更新态势,就如我们在不同宗教团体所看到的革新运动。许多新兴宗教运 动的揭起,清楚地显示出许多人,尤其是青年,经历着对灵性价值的深切渴望。

所有这一切指示亚洲的心灵有一种先天的灵性洞视和道德智慧,围绕这核心,建构起一种逐渐发展的「身为亚洲人」的意识。这种「身为亚洲人」的发现与肯定并不在于冲突或对 立,而是在互补与和谐之中。在这个互补与和谐的架构中,教会能够以一种既忠于自身传 统又符合亚洲人心灵的方式传达其福音。

经济和社会的现实

7. 在经济发展的问题上、亚洲大陆上的情况差异很大,足以挑战任何简单的分类。一些国 家已高度发展,有的透过有效的经济政策正在发展中,而另些发现他们自己仍然处于悲惨 的贫穷中,的确可列于地球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唯物论和世俗主义正 在夺取地盘,尤其是在都会地区。这些意识型态,暗中破坏传统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价值, 以无法估计的伤害威胁亚洲的文化。

主教会议的教长们谈到亚洲社会快速的变化,也谈到这些变化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其中有都市化的现象和庞大的都市聚合体的出现,时常伴随着广大的贫民区,在那里有组织化犯 罪、恐怖行为、卖淫、以及对社会最弱势阶层的剥削。移民也是主要的社会现象,数百万 人暴露在经济、文化与伦理的困境中。在亚洲之间的移民或从亚洲移民到其他大陆有许多 的原因,其中有贫穷、战争和种族冲突、人权和基本自由的被否定等。庞大工业区的建立 是往内及往外移民的另一个原因,伴随着家庭生活与价值毁灭性的后果。许多人也提到核 子电厂的设立,只看到造价及效能,而忽略了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整体。

观光事业也有理由加以特别的注意。虽然它是具有自身文化和教育的价值的正当的产业, 观光事业在某些情况下,对许多亚洲国家的伦理和自然的景观产生毁坏性的影响,尤其出现 因着卖淫而使青年女子甚至儿童堕落的情形。对于移民和观光事业的牧灵关怀是困难而复 杂的。尤其在亚洲地区,可能还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架构存在。在所有层次的牧灵计画都必 须把这些现实包含进去。在这背景中,我们不能忘了东方天主教会的移民,他们需要有根 据他们自己教会传统的牧灵关怀。

好几个亚洲国家碰到人口增长的困难,「不只是人口统计或经济上的问题,而尤其是一个 道德的问题。」(9) 很清楚的,人口问题直接与人类的提升有关,但众多错误的解决方法 威胁着生命的尊严,也为亚洲的教会呈现特别的挑战。在这一点上,也许该当重提教会对 保护和提升生命所做的贡献,藉着对健康照顾、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以造福人民,尤其是穷 人。亚洲主教会议特别大会对故加尔各答的德蕾莎修女表示敬意,是很合适的,「全世界 的人都知道她无私的爱护照顾穷人中的穷人」(10)。她仍然是教会在亚洲奉献为生命服务 的一个典型,英勇地对抗众多影响社会的邪恶力量。

许多大会的教长们强调外来文化对亚洲文化的影响。由于过度暴露于大众传播,以及这类的文学、音乐和电影正在亚洲各地扩散。新的行为模式正在出现。我们不否认社会传播能 够是为善的巨大力量(11),但我们不能小看它常有的负面效果。它们的正面效果有时会因 着被有问题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利益团体所控制和利用而归于乌有。结果,媒体和 娱乐业的负面效果正威胁着传统的价值,尤其是婚姻的神圣和家庭的稳定。暴力的影像、 享乐主义、放纵的个人主义和唯物论「正在打击亚洲文化的核心,打击人民的宗教特色、 家庭以及整个社会」(12)。这是对教会和宣传福音的巨大挑战。

持续不断的贫穷和对人的剥削,这些事实引发最大的忧虑。在亚洲有数以百万计的被压迫的人民,数世纪以来他们在经济、文化以及政治上处于社会的边缘(13)。反省在亚洲社会 妇女的情况,主教会议的教长发现,「虽然妇女对她们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意识的觉醒,是 这时代最重大的一个讯号,但贫穷和对妇女的剥削仍是整个亚洲一个严重的问题」(14)。 文盲的妇女远比文盲的男人多得多,女婴更可以成为堕胎的牺牲者,甚至一出生就被残杀。 在亚洲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或土着,相对于统治的族群来说,是生活在社会、文 化和政治的孤立中(15)。令人安慰的是听到一些主教在大会中提到,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事 件在国家、区域和国际的层次上受到更大的注意,而教会也主动设法解决这些严重的情况。

大会的教长们指出,这个对亚洲经济和社会真实面的简短的反省,如果不承认在近几十年来许多亚洲社会在经济上有长足的进步,这反省便是不完备的:新一代的技术工人、科学 家和工程师一天比一天多,而他们的庞大数量将预示着亚洲的发展。但是,在这些进步中, 并不完全平稳和坚定,就如最近许多亚洲国家所遭遇的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所显示的。亚 洲的未来在于合作,在亚洲内部,也在于和其他洲的国家,但始终要依靠亚洲人民自己为 自身发展所作的努力。

政治的现实

8. 教会理当对那些她企望实践其使命的不同国家的政治情况有一个精确的瞭解,今日亚洲 的政治概况极为复杂,依意识型态排列,从民主政治政体到神权政治政体,军事独裁和无 神论的意识形态显着存在。一些国家承认一个国教,而对少数人的宗教及其他宗教的信徒, 则给予很少甚至没有宗教自由。一些国家,虽然不是明显的神权政治,但是把少数族群贬 为二等公民,对他们的基本人权很少保障。在某些地方,不准基督徒自由实践他们的信仰 和向他人宣讲耶稣基督(16)。他们被迫害,在社会上没有正当的地位。主教会议的教长们 以特别的方式纪念中国的人民,并表示热切希望他们的中国天主教弟兄姊妹有一天能自由 地实践他们的宗教信仰,并明显地宣认他们与伯铎宗座的完整共融(17)。

在赞赏许多亚洲国家正依据他们不同的政体往前进步的同时,大会的教长们也注意到普遍存在于政府与社会各阶层的贪污腐败(18)。通常,人民似乎无力保护自己以对抗政客、司 法界、行政官吏以及官僚系统的贪污。然而,在整个亚洲以人民的能力改变不正义结构的 觉醒日益高涨。对更大的社会正义,对政府与经济生活上更多的参与,对受教育的同等机 会,对国家资源的正确分配等,都有新的要求。人民越来越意识到他们的人性尊严和人权, 也更有决心去加以捍卫。长期不大活动的种族、社会和文化上的少数族群,正在设法成为 自身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天主的圣神帮助而且维护人民的努力,以转化社会,为使人民那 获得更丰富生命的渴望能如天主所愿的得以满足(参若十10)。

教会在亚洲:过去与现在

9. 亚洲教会的历史就如教会自身的历史那么古老,因为耶稣是在亚洲把天主圣神赋予他的 门徒,并派遣他们到地极去宣扬福音,聚集信友的团体:「正如父派遣了我,同样我也派 遣你们」(若廿21;玛廿八18-20;谷十六15-18;路廿四47;宗一8)。顺从主的命令,宗徒们宣讲圣言并建立教会。重温一下这些迷人和复杂的历史的重要部分,可能会有帮助。

从耶路撒冷,教会扩展到安底约基、罗马和其他地方。南方到达衣索比亚,北方到达西西亚(Scythia 黑海北岸),东方到达印度,传统上说圣多默宗徒曾在公元五十二年到达南印度并建立教会。第三和第四世纪,以厄德撒(Edessa 古马其顿首都)为中心的东叙利亚团体, 具有非凡的传教精神。从第三世纪开始,叙利亚的苦修团体是在亚洲传福音的一个主要的 力量。他们为教会提供了灵性的能力,特别是在教难的时刻。第三世纪末叶,亚美尼亚成 为全民拥抱基督信仰的第一个国家,而且现在正在准备庆祝其受洗的第一千七百周年纪 念。在第五个世纪结束以前,基督信仰的福音曾经到达阿拉伯人的国度,但为了许多理由, 包括在基督徒间的分裂,福音无法在这民族中生根。

波斯商人在第五世纪中叶把福音带到中国。第一个基督徒的教会于第七世纪初叶在那里建立起来。在唐朝 (公元六一八-九○七年 )的时候,教会繁荣了大约两个世纪。这个在中国令人兴奋的教会,于第一个千年结束前衰微了,这是亚洲天主子民历史上悲伤的一页。

在十三世纪,福音传给了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并再次传于中国。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基督信仰在这些地区几乎消失了,其中包括回教的兴起,地理的隔绝,缺乏对本地文化的适应, 以及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缺乏与亚洲大宗教会遇的准备。第十四世纪末叶,看到亚洲教会极 度的贫弱,除了孤立在南印度的团体。亚洲的教会必须等待一个努力传教的新纪元。

圣方济.萨威辛勤的宗徒工作,教宗额我略十五世成立传信部,指示传教士尊重并赏识当地文化等,都让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的福传获得更积极的成果。接着在十九世纪传教工作 又有了新的活力。许多修会全心全力投入这个工作。传信部更新组织,进一步强调建立本 地教会的重要性。教育与慈善工作和福音的宣讲携手并进。其结果是,福音继续传给更多 的人,特别是在贫穷人和弱势者之中,有时在某些地方也及于社会与知识份子的菁英。新 的努力促使福音本土化,虽然并不完全足够。尽管历经数世纪的存在和许多宗徒事业的努 力,但在亚洲许多地方,教会仍然被看作是外来的,而事实上在百姓的心目中也经常和殖 民势力分不开。 这是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之前的情况;但是因着大公会议提供的动力,一个对传教工作的新的瞭解出现了,也带来极大的希望。天主普遍性的救援计画,教会的传教本质和教会 中每一个人都有传教的责任,这在大公会议文献《教会传教工作法令》中强烈地再被肯定, 成为一个新献身的架构。在本次特别大会期间,与会的教长们证明,最近在亚洲许多地方, 诸多不同民族之中教会团体的成长;他们也呼吁在今后的几年要加强传教努力,特别是在 西伯利亚地区和最近刚获得独立的中亚诸国,如哈萨克、乌兹别克、库尔吉斯、塔吉克和 土库曼。

仔细观察亚洲的天主教团体,因着其起源和历史发展,不同礼仪宗派的灵修与仪式传统, 可看到壮观的多样性。但大家都联合起来,藉着信友的见证、慈善工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 和衷共济,一致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当有些地方教会在平安和自由中进行他们的使命时, 另些地方却处于暴力和冲突之中,或是因着宗教或其他的缘故,感受到别的团体的威胁。 在亚洲世界众多分歧的文化中,教会面临多种哲学、神学和牧灵上的挑战。除了菲律宾教 友占多数外,由于教会是极少数的这个事实,她的工作倍感困难。

不论环境如何,亚洲的教会发现她自己正处身于深切渴望天主的民族中。教会知道这种渴望只有耶稣基督才能完全满足,他是关乎万民的天主的福音。大会的教长们切望这次主教 会议后的宗座劝谕能关注此一渴望,并鼓舞亚洲教会以充满活力的言行传扬耶稣基督是救 主。

天主圣神,总是在亚洲教会的历史中工作,也继续引导她。大会常提出地方教会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加强我们对「基督徒生命的新春天」(20) 的期待。希望的确定因素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平信徒受过良好训练、热心而充满圣神,他们越来越觉察到自己在教会团体中的特 殊圣召。在他们中那些平信徒的传道师值得特别褒扬和赞美(21)。使徒事业和神恩运动也 是圣神的恩赐,为平信徒男女、家庭和青年的培育工作带来新的生命与活力(22)。致力于 提升人性尊严和正义的协会组织和教会运动,让我们作为天主义子的福音讯息的普遍性, 成为易于瞭解的和真实的 (参罗八15-16)。

同时,有一些教会生活在很困难的环境,「在实践信仰上经验到严厉的考验」(23)。大会 的教长们对中国天主教会英勇的见证、毫不动摇的坚忍以及持续的成长的报告深受感动; 此外还有南韩教会致力帮助北韩的人民;越南天主教团体的谦卑坚定;像寮国、缅甸等地 方孤立的基督信徒;以及在某些以回教为主的国家里 (24),与多数族群的困难共存。主教 会议特别注意到圣地和耶路撒冷圣城教会的情形,耶路撒冷是「基督信仰的心脏」(25), 是所有亚巴郎子孙心仪的城市。大会的教长们表达了这个信念,此一地区甚至世界的和平, 大都要依赖耶路撒冷的和平与修好,而到如今一直捉摸不到(26)。

为结束这简短而不完备的对亚洲教会的观察,我不能不提到亚洲的圣人和殉道者,包括那些已经被具体承认的和那些唯有天主知道的,他们的表样是「灵修上的瑰宝,福传的良方」 (27)。他们的无声之言强有力的说出生命圣德的重要性,准备好为福音之故奉献自己的生 命。他们是教师和保护者,是亚洲教会在其福传工作上的光荣。联合整个教会,我向上主 祈求派遣更多献身的工人来收割灵魂的庄稼,依我看,这些庄稼已经成熟而且众多 (参玛 九37-38)。在此时刻,我想起我在《救主的使命》通谕上所写的:「天主为教会开启了更 充分准备好,为接受福音播种的人类领域」(28)。我看,这个新而充满希望的领域的愿景 已在亚洲实现了,耶稣在这里出生,基督信仰也从这里开始。

〔注解〕

(1)若望保禄二世,《论到与救恩史有关之地点朝圣》文告(一九九九年六月廿九日)。罗马观察报(一九九九年六月三十日)8。

(2)参 《大会建议》3。 (3)《大会建议》1。

(4)参「亚洲主教会议特别会议」,Lineamenta,3. (5)同前。 (6)参《大会建议》32。

(7)参「亚洲主教会议特别会议」Instrumentum Laboris, 9.

(8)参《大会建议》36和50。 (9)《大会建议》44。 (10)《大会建议》27。

(11)参《大会建议》45。 (12)「亚洲主教会议特别会议」;Instrumentum Laboris,9.

(13)参《大会建议》39。 (14)《大会建议》35。

(15)参《大会建议》38。 (16)参《大会建议》22。

(17)参《大会建议》52。 (18)参「亚洲主教会议特别会议」Lineamenta,6.

(19)参《大会建议》56。

(20)若望保禄二世宗座文告《第三个千年将临之际》18。

(21)参《大会建议》29。 (22)参《大会建议》29和31。

(23)《大会建议》51。 (24)参《大会建议》51,52和53。

(25)《大会建议》57。 (26)参同前。

(27)《大会建议》54。 (28)3号:AAS 83(1991),25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