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其他牧涵

「论得救恩的痛苦」牧函


Salvifici doloris
一九八四年二月十一日
 
刘顺德译 
  
若望保禄二世致天主教主教、司铎、各修会以及信友们,论人类痛苦对基督徒的意义。

可敬的主教弟兄们和基督内亲爱的兄弟姊妹们:

一   序言
            1.论得救的痛苦的力量,圣保禄宗徒说:「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一)。

            这些话,似乎是经过漫长的痛苦过程,并且因天主圣言的光照后,才得到的结论。痛苦形成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保禄的这些话最终的发现是伴随着喜悦的价值。因此这位宗徒写道:「如今我在为你们受苦,反觉高兴」(二)。这个喜悦是由发现受苦的意义而得,这种喜悦虽然是写这些话的塔尔索的保禄个人的分享,但同时也是对任何世界上的人有一样的价值。保禄宗徒拥有他自己的发现,并因此而喜悦,因为这样能助他人─就像它帮助了他自己一样─使人能了解痛苦的救恩意义。

            2.痛苦问题─特别在救恩的意义上─看来深深地适合于救赎圣年。而这种情况,明明有助于我们于这一个时期内加以注意。此外痛苦也是一个普世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处与人相偕:以某种意义来说它是和人共存亡的问题,因此要人去做不断的思考。保禄甚至在致罗马人书里写说:「因此我们知道,直到现在,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三)。为此人也知道,生物界也紧连着遭受痛苦,但「痛苦」一词而言,看来是特别属于人性本质的。它就像人本身一样高深莫测,它以自己的方法表现这种人本身的深度,也以自己的方法超越它。痛苦看来属于人的超越性:以某种意义说,这是人「注定」超越自己的事件之一,他以神秘的方式被召到一个超越的境界。

            3.痛苦问题在救赎年的背景中特别要求我们要面对痛苦的问题,首先因为由于基督的十字架,就是说因着他的痛苦,而完成了救赎。同时在这救赎圣年,我们再提醒人在「人类救主」通谕上所表达的真理:因着基督「每个人变成了教会的道路」(四)。可以说,当痛苦进入人的生活时,人更成为教会的道路。我们都知道,在人生各个时刻,在不同的境遇以不同的幅度,都有痛苦的发生。不论以那种方式,痛苦看来是和今世的人几乎是不能分开的。

            人在今世生命的旅程中,无论如何都是走在痛苦的长途中,教会在每个时候,特别在这路途上─在这救赎圣年尤其是这样─应和人相会。教会在基督的十字架救赎的奥迹中诞生,所以教会必须特别,在人痛苦的道路上与人相会。在这种相遇中「人成了教会的道路」,这道路是最重要的道路之一。

       4.在这赎圣年这是我们反省的基础:对痛苦的默想。人类的痛苦引起同情;也引起尊重,而且以它本有的方式引起恐惧。因为痛苦包含着特殊奥秘的伟大。这种对人类任何形式痛苦的尊重,在后面所将发挥的:人心深处的需要和信德的深切要求两点以前,必须先在这里清楚表明。关于痛苦问题的这两点理由,看来是彼此紧连着的,甚至是成为一体的:人心的需要,命令我们克服畏惧,而信德的要求─这已经根据前面圣保禄的谈话所组成─提供内容,并以信德的名义和力量,我们才敢来碰这一个在每一个人看来是不可捉摸的问题:对人而言,在他的痛苦中,人常是一个无法捉摸的奥秘。

二   人类痛苦的世界
            5.即使痛苦在它的主观幅度方面,它既然是个人的事,它包含在人具体的和独一无二的内心里,痛苦看来几乎是莫可名言和不能转移的,也许只有在「客体事实」中所忍受的痛苦,才能被人讨论、考虑、了解为一个显明的问题。显然在这里不仅是对痛苦给予一个描述的问题。另有其他标准使问题超过描述的界限。而当我们企图透视人类痛苦的世界时,我们必须引入这些标准。

            医学,是治疗的科学也是技艺,它在人类痛苦的广大领域中,能发现最熟悉的范围,就是以较大的正确性和平衡,藉「反应」的方法(即治疗法)所发现的范围。可是这不过是一面而已。但人类痛苦的范围是更广大、更多样性、更多幅度的。人有各式各样受苦的情况,许多情况不常为医学或其他进步的专科所观察到。痛苦是比疾病更广阔,更复杂,同时更深深地植于人性的本身。对这问题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一种观念,它来自肉体的和精神的痛苦的区别。这分别植基于人性双重的幅度,指示出人有身体的和精神的成分,是直接或间接受痛苦的主格。再说「痛苦」(suffering)一词和「疼痛」(pain)一词,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义词。身体的痛苦是出于「身体受到害」,而精神的痛苦是「灵魂的创痛」。事实上是精神性的创伤,而不是心理的(psychological)痛苦幅度,包括伦理和肉体的痛苦。精神痛苦之广和色样众多,不下于肉体痛苦的形式。但同时看来精神的痛苦更难以医疗法来识别和治疗的。

            6.圣经是一部论痛苦的巨着。让我们引证一下旧约中某些情况记载着有痛苦记号的一些例子:死亡的危险(五),某人孩子的去世(六),尤其是头胎儿和独生子的死去(七),也因为缺少了后嗣(八),还有乡愁(九),迫害和周遭的敌意(一0),受苦者还要受到嘲弄和轻视(一一),寂寞和遭受遗弃(一二)等。再有,发生良心的不安(一三),很难懂得,为什么坏人顺利而义人受苦(一四),朋友和邻居们的不忠实和不知恩(一五)最后:人祖国的不幸(一六)。

            在谈论人是心理的和物体的「整体」时,旧约常把精神道德的痛苦和身体的特殊部分,如骨骼(一七)、肾脏(一八)、肝脏(一九)、内脏(二0)、心脏(二一)等的痛苦联结在一起。事实上,人不能否认精神上的痛苦有「肉体的」或身体的成分,而且它们常反应在人整个的有机体中。

            7.当我们观察了这些例子以后,我们发现在圣经上人类所受痛苦的不同情形,有一个广大的清单。但是这样庞大的清单,并未包含人类史书(未写成的书)中,所谈和经常重复的痛苦主题。再者,假如从人个别的历史来看人类历史书中的痛苦则更多。

            无论如何,可以说当人受苦时,他就经验到某种邪恶。在旧约的辞汇里,痛苦和邪恶是彼此相通的。事实在旧约的辞汇上没有表达「痛苦」的特别语辞。因此定义任何痛苦为「邪恶」(二二)。仅在希腊文里以及新约中(和用希腊文翻成的旧约内),引用动词πασγω(pasko)即「我为......所苦─,我体验到一个感受,我受苦」;再者由于这个动词,痛苦不再直接相于客体的邪恶,而表达出一种情景,在此情况下,人尝到邪恶的味道,因而成了痛苦主体。痛苦的确有主体性和忍受两种特质(由「受苦」(patior)而来)。再者当人是痛苦的原因自己带来的痛苦时,痛苦成了形上本质的忍受。

            这并不是说,在心理的观点上,痛苦没有一个特别的「行动」。事实上,依据受苦者的深浅程度和他或她的特别感性,痛苦、悲伤、失意、沮丧甚至绝望是多元的,而且主观上行动也不一的。在构成痛苦的心理形态上,常是一种邪恶的经验,这种经验使人受苦。

            由此痛苦的事实冒出邪恶本的问题:「什么是邪恶?」

            在某种意义下,这问题看来和痛苦的问题是分不开的。

基督徒的回答,比方说和某种文化和宗教传统所给予的回答不一样。它们以为存在就是恶,必须从此恶中解救出来。基督教义大声疾呼,存在是本质的善,生存的善的存承认造物主的善,也宣报受造物的善。人由于邪恶而受苦,而恶是的缺少、限制或者扭曲。我们可以说,人受苦是由于他没有分享一个善,或者可以人应享受的善被剥夺了,被中断了。人特别受苦,由于在正常的情况下,他「应该」享有这个善而没有享受到它。

            因此在基督徒看来,痛苦的事实是经由恶来解释的,而恶多少是与善相关的。

            8.人的痛苦本身建立成一种特殊「世界」,与人共存在,痛苦显示在人身上,有时会过去,有时不会过去,而在人身上与人结合一起成为植根于人。这痛苦的世界,分成许多主体「分散」的存在着。每个人经过亲身体验的痛苦,不特建成此世界的小部分,同时此「世界」在他内存在,有如一个有限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实体。与此平行的是人际与社会的幅度。痛苦的世界拥有它自己的守望相助关系。受苦的人由于对受苦意义的持续性问题,他们彼此同病相邻。因此,虽然痛苦的世界是存在于「分散」之中,同时痛苦本身含有通和关怀的挑战。在这一反省中我们也试着响应这种呼吁。

            观察痛苦世界个人的和集体性的意义时,人不能忘怀这世界的事实,就是在某些时刻和某些地区,痛苦特别集中在一起了。例如发生在天然的灾祸、瘟疫,悲惨的结局,大动乱和各式社会性的灾殃:如荒年和联带引起的不幸─或其他原因─饥饿的灾难。

            最后,我们会想到战争。我特地要讲论这一事实。我讲论前两次的世界大战,第二次死伤尤其惨重,也带给人更严重的痛苦的负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于战祸引起了─与各种错误和我们这一代文明的罪恶成比例─这样可怕的核子战争的威胁,使我们这一时代,只有用「举世无双的累积的痛苦」来形容,甚至可能达到人类自身的毁灭。这样,痛苦的世界,本来以个人为主体,在我们这个世代却形成─也许比任何其他时刻─更形成特殊的「世界」:由于人的努力进步,世界有了从未有过的改变,同时由于人的错误犯罪,也面临从来没有过的危险。

三   寻求痛苦意义问题的解答
       9.在人所受的各式各样的痛苦之中,同时在整个痛苦世界的根本上,无可避免地为发生「为什么」的问题。这是一个有关原因、理由、也相当于痛苦有什么目的的问题。简言之,是痛苦有什么意义的问题。问题不但缠随着人的痛苦,看来更决定痛苦的人性内涵,也正是此内涵使痛苦变成人的痛苦。

            明显的是伤痛,特指肉体的伤痛,在动物界也很普遍。但仅有受苦的人,才知道他在受苦并追问为什么;假如人得不到满意的解答,以人之为人而言,就更增加他的痛苦。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有如与痛苦相连的问题,邪恶的问题一样。为什么存在邪恶?为什么在世界上有邪恶?当我们这样来探讨问题时,我们多少也可以涉及痛苦的问题。

            当一个人把问题放到另一人身上时,当一个人民把问题放到另一民族时,同样当人把问题放到天主身上时,痛苦和邪恶的问题就难弄了。而多次痛苦由世界而来,虽然人没有把问题归咎于世界,人却把痛苦问题推到天主身上去,因为祂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宰。大家都知道这痛苦的问题,不但在人与天主的关系上,遭到许多挫折和衡突,同时人们实际已经到了否认天主的地步。本来世界的存在,好似开启人心灵的眼睛,使它到天主的存在和天主的智慧、能力和伟大;邪恶和痛苦似乎模糊了这个形象,特别是在日常生中的一些个例中,不应得的痛苦和许多罪过并没有得到惩罚,更彻底模糊这形象。为此这种情况─也许比任何其他情况─更指出痛苦意义问题的重要性;它也表明应该如何讲论此问题本身和对此问题可能有的解答。

            10.人可以心中满怀情感,而脑海里充塞恐惧和忧虑,把这个问题推到天主身上;在旧约的启示中,我们看到天主在期待和静听这问题。约伯传上,这问题得到了最活泼生动的表达。

            这是一个义人的故事,他自己没有任何过错,但大家都知道他受了无数的痛苦的考验。他失去了他所有的财产,他的儿女们,最后他自己得到了极残酷的疾病。在这种可怕的情形之下,有三位老朋友来到他家里,每一位都用尽自己的方法要说服他,他一定犯了严重的错误,纔受到这么不同而又可怕的痛苦。他们一致强调,痛苦常常打击一个人,以惩罚他的罪恶;是绝对正义的天主,因为要伸张正义的秩序所以执行惩罚。也可以说约伯的老友们不止想说服他,邪恶的道德意义,在某种意义下,他们也尝试强调痛苦的道德意义。在他们的眼光中,痛苦只能有惩罚的罪恶意义,所以仅在天主伸张正义的层次上,祂必然以善报善,以恶制恶。

            这件事的论点,是其他旧约的记载所显示的,人的痛苦实是天主给予人犯罪后惩罚。启示的天主,是人间权力无法达到的最高程度的立法者和审判者。由于启示的天主,首先是一位造物主,受造之物的善的本质和存在,都由他而来。所以人明知而自由地违反这个善,不但是犯法,而且也是违背造物主,他是至高的立法者。这种犯法有罪的性质,根据圣经和神学的正确字义来说,违背天主就是罪。相当于罪的道德邪恶是惩罚,它确保道德的秩序。根据超越的意义,这种秩序来自造物主和最高立法者的旨意。由此也产生出同样以启示为基础的宗教信仰的基本真理之一,就是,天主是一位正义的判官,他赏善罚恶:「因为你对我们所行的一切是公义的,你的一切作为是信实的,你的一切道路是正直的,你一切审判是正确的。在于你所加于我们的......一切事上你执行了公正的审判,由于我们的罪过」(二三)。

            约伯的朋友们所表示的意见,也表明了在人类道德良知上所发现的信念:客观的道德秩序要求对背命、罪恶、罪行予以惩罚。从这一点看,痛苦是「正当的惩罚」。说明痛苦是罪恶的惩戒的这种信念的人在正义的秩序上找到支持,这也和约伯的朋友之一的信念符合:「照我所见:那播种邪恶的,必收邪恶」(二四)。

            11.约伯反驳罪过的惩罚就是痛苦的原则真理。他这样做是坚持他的主张。他觉得他不应该受这么严厉的惩罚,事实上他强调一生行善。最后,天主也责怪约伯的朋友们的控诉,而承认约伯是没有罪的。他的痛苦是无辜者的痛苦;痛苦必须以一奥秘来承受,个人无法以自己的理性完全深入此奥秘。

            圣经约伯传没有冒犯超越的,植基于正义的道德秩序的基础,有如新旧约全部的启示所说明的。同时,约伯传坚决表示这一秩序的原则,并不排除为了其他原因而受苦的可能和仅是表面的看法。诚然,当痛苦和罪过连结在一起时是惩罚。但不因此所有的痛苦都是罪恶的结果并有惩罚的性质。约伯义人的形象,是旧约里特有的证明。启示是天主自己的话,它坦白地介绍一位无辜者忍受痛苦的问题:没有罪过而受苦。即使约伯受到极凄惨的考验,但是他没有受惩罚,他没有理由要受惩罚。在约伯传的导论里,看出天主允许这一考验,是由于沙殚惹出来的勾当。由于沙殚在天主前向约伯的正义挑战:「约伯那里是无缘无故敬畏天主的人呢?......凡是他亲手做的,你都祝福了,你使他的牲畜在地面上繁殖增多。但是你伸手打击他在地面上所有的一切,他必定当面诅咒你」(二五)。果然,天主之所以同意用痛苦来考验约伯,是要证明他的义德。痛苦真有考验的性质。

            在启示有关此主题上,约伯传不是最后结谕。可以说,约伯传预报基督的苦难。但它本身足够证明,有关痛苦意义问题的回答,不一定单是与植基于正义的道德秩序有关连。当这个解答有基本的和超越的理由和有效性时,同时也看到像义人约伯般受苦的许多人不但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而且我们在启示中所遇到的正义的观念,反倒是平凡而又贫乏了。

            12.约伯传以一种非常尖锐的方法拥有「为什么」有痛苦的问题的解答;它也指出痛苦能袭击到无辜,但对问题还没有予以解决。

            我们在旧约里已经注意到一个方向,即痛苦的意义,远超出单是罪过惩罚的意义,同时它强调痛苦之为惩罚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天主加于选民的痛苦中,包括他仁慈的邀请,校正他们,是为引导他们回头:「这些灾祸并不是为消灭,而只是为惩戒我们的民族罢了」(二六)。

            为此,惩戒的个人幅度又被肯定。根据这个幅度,惩罚不仅是用另一个恶来补偿背命的客观邪恶,但首要的正是在受苦人身上制造重建良善的可能性。

            这是痛苦极重要的一点。这事深深地植根在旧约尤其在新约的启示上。痛苦必须有助人回头自新,即人能在被召悔改时承主的仁慈,而重新建立起善来。补偿也是为增强人自己本身内和对他人,尤其是对天主的关系中的善。

            13.为了体认「为什么」有痛苦真正的解答,我们必须瞻仰天主爱的启示,天主的爱是任何东西存在的意义的最后根源。爱也是痛苦意义最丰富的根源,但痛苦常是一个奥秘:我们知道我们是无法充分地和完备地予以说明的。基督引我们进入此奥秘,也使我们发现「为什么」有痛苦,尽我们之所能去领悟天主爱的崇高。

            为了解痛苦的深意,跟随天主圣言的启示,我们必须敞开我们的胸襟,对人这一主体和他多方面的潜能。重要的是我们应接受启示的光明,不只是它表示超越的正义秩序,也要用天主的爱来启发此一秩序,因为天主的爱是一切事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源。爱也答覆痛苦的意义这一问题最充沛的根源。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天主给了人这个答覆。

四   耶稣基督以爱克服了痛苦
            14.「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得永生」(二七)。这是基督与尼苛德摩谈话时所说的话,它给我们介绍了天主对救赎行动最中心的意思。这些话也表达了基督宗教救世论的本质,就是救恩神学。救援意指从罪恶中解救出来,因此与痛苦的问题密切相连。依据对尼苛德摩所讲的话,天主把自己的子给了「世界」,使人从罪恶中得自由,这事本身对痛苦含有决定性的和纪对的理由。同时「给」(「赐下了」)这一词指出,必须经过他独生子的痛苦,才能达成这个解救。同时在这件事上,爱就表现出来了,即独生子和天主父赐下其子的无限的爱情,显示出来了。这是对人的爱,对世界的爱:救恩的爱。

            我们在这里发现我们─在反省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面对问题全新的幅度。这是与那已固定的,在正义的界限内追求痛苦意义的幅度不同。这是救赎的幅度,对这一问题至少在拉丁译文的旧约内,义人约伯的话,已经提到:「我确实知道我的救主活着,最后......我要看到天主......」(二八)。虽然我们的考虑首先并单是集中于痛苦的许多现世幅度(义人约伯的痛苦也在内),从上面耶稣对尼苛德摩的谈话,也涉及到痛苦基本的和最终的意义。天主赐下了祂的独生子,使人「不至丧亡」。再者「不至丧亡」这句话的意思,是由后面的「反而获得永生」特别予以说明。

            当人丧失他的「永生」时,人「丧亡」了。所以救援的反面不是现世的痛苦,任何的痛苦,而是最终的痛苦:丧失永生,是被天主弃绝的永罚。独生子赐给人类,首先是保护人抵制这个决定性的邪恶,和最终的痛苦。所以在他救赎的使命内,天主子必须从超越性的根子上,打击那在人类历史上蔓延的邪恶。这些邪恶超越性的根子,深植在罪过和死亡之中:它们是人丧失永生的基础。天主独生子的使命在于征服罪恶和死亡。他们服从至死来征服罪恶,用他的复活来克服死亡。

       15.当我们说,基督由于他的使命从根上打击邪恶时,我们脑里,不但有邪恶以及决定性和末世的痛苦(因此「使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而且─至少是间接地─也有罪恶和痛苦现世的和历史性的幅度。由于邪常和罪过与死亡纠缠在一起。即使我们必须要很小心地判断人的痛苦是否是具体罪过的后果(这在义人约伯的例子里已清楚说明了),可是痛苦不能和原始的罪过分离,圣若望称之为「世罪」(二九),这是由于类历史中个人行为和社会性的过程的罪恶背景。但这里不能用狭义直接从联系的关系(如约伯的三位朋友所做的判断)来衡量,同时也的确不能放弃另一种标准,即在人类痛苦的根源上,痛苦是由许多复杂的罪恶所来。 

            同样当我们讨论到死亡时也是如此。屡次也把死亡看作是从今世生命的痛苦中解救出来。同时事实上不可否认,死亡是好比身体的有机组织和灵魂的解体。但是死亡首先关联到人整个心理人格的瓦解。灵魂和肉身分离后自立存在,而身体却逐渐腐化,根据人在历史之初犯罪后,天主说的话:「你原来是灰土」(三0)。所以即使死亡以现世意义来说,不是一种痛苦,即使死亡多少是超越一切形式的痛苦,而人在死亡中所经验到的邪恶,有其决定性的和全面的特质。天主的独生子用他救世工作,使人从罪过及死亡中解救出来。首先祂从人类史中粉碎了罪的统治,这罪在恶魔的影响下,从原罪开始生下了根,然后祂使人能在宠爱中生活的可能性。在祂得胜罪过之后,祂也消除了死亡的统治,以祂的复活,为人类肉身的复活启开序幕。二者都是「永生」的基本条件,就是人与天主结合后的最终幸福,这是说为得救的人,在末世的背景里,痛苦完全消失。

            由于基督救世工程的成果,人带着永生的希望和圣德在世生。虽基督以十字架和复活对罪过和死亡所有胜利,并没有废除人生现世的痛苦,也有解除人类整个历史存在幅度的痛苦,可是在这个幅度和一切痛苦中却发射出新的光明:得救的光明。这是福音的光,也就是喜讯的光。在这光的中心是在和尼苛德摩的谈话中所透露的真理:「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三一)。这个真理澈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图和他在世上的情况:虽则有与历史同源的罪过,或是原始的遗产,或是「世界的罪」或是各人自己罪过的总合,天主父爱了祂的独生子,不断地爱祂;但在时间内,正是经由这超出一切的爱,祂「赐下」这个儿子,使祂能打击人罪恶的根由,而以救世的方式,怀抱人所承受的整个痛苦的领域。

            16.基督在以色列人中的默西亚行为,越来越靠近了人类痛苦的世界。「他巡行各处,施恩行善」(三二),祂的行为,总是以关心那些受苦和寻求帮助的人为先。祂治愈病人,安慰受苦的人,使饥饿的人吃饱,使聋子听见,瞎子复明,治愈癞病人,驱逐恶魔和治好人各式身体的残障,三次使死去的人复活了。祂关怀人身体的或心灵上的一切疾苦。同时祂诲人不倦,祂教导人的中心思想在真福八端,听众是饱了现世各样痛苦的人。这些人是「神贫的」、「哀恸的」,「饥渴慕义的」,「为义而受迫害的」和几时为了基督而受到迫害,被造一切坏话受毁谤的人(三三),这些是根据玛窦福音的记载;路加福音则清楚地指出那些「现今饥饿的人」(三四)。

            无论如何,基督把这些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靠近了人间痛苦的世界。在祂公开活动的时间,祂不但亲身尝到劳累、无家可归、没有人了解他,甚至在祂最亲近的人中也是这样,更有甚者,祂愈来愈觉得孤立,许多仇视行为包围了祂,并准备置地于死地。基督知道这一切,常对祂的门徒们说,痛苦和死亡在等待着祂:「看,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于司祭长和经师;他们要定他的死罪,要把他交给外邦人;这些人要戏弄他,唾污他、鞭打他、杀害他;但三天以后,他必要复活」(三五)。督完全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走向自己的受难和死亡,知道祂必须用这种方法来完成其使命。必须用这种痛苦的方式,使「人不至丧亡,反得永生」。必须用十字架的方法来打击深植于人类历史和人类灵魂的恶根。祂必须用十字架来完成救世事业。这事业在天主永爱的计画中,有着救赎的特质。

            为此当伯铎要基督放弃在十字架上受苦受死的思想时,基督严厉地责斥了伯铎(三六)。而当耶稣在革责玛尼被捕时,也是伯铎要用剑来保护基督,基督却说:「把你的剑放回原处,......若这样,怎能应验经上所载应如此成就的事呢?」(三七)祂又说:「父赐给我的杯,我岂能不喝吗?」(三八)这一回答,就像福音中其他许多地方所说,表现出基督怎么沉浸在祂已经在和尼苛德摩的谈中所说的:「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基督走向自己的痛苦,意识到它救世的力量;祂听从天父的命令而前进,但首先祂与天父爱世界和爱世人的爱结合起来。为此,圣保禄后来论基督时写说:「他受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四0)。

            17.圣经的记载必然要应验,在旧约里,有许多关于默西亚的文字,预示将来天主的受传者(即「基督」)的痛苦。在这些文字中,特别感人肺腑的依撒意亚先知书中的「受苦仆人的第四首歌」。这被称做「第五位圣史的先知」,在这首诗歌中介绍了天主仆的痛苦形象,他的描写,如此实尖锐,一如他亲眼目睹一般,用他那双肉体的和心灵的眼睛。根据依撒意亚的诗句,基督的苦难几乎比四福音圣史所描写的还要意味深长而又感人。请看,那真是个苦人呈现我们面前:

            「他没有俊美,也没有华丽,可使我们瞻仰;

            他没有仪容,可使我们恋慕。

            他受尽了每辱,被人遗弃;

            他真是个苦人,熟悉病苦;

            他好像一个人们掩面不顾的人;

            他受尽了侮辱,因而我们都以他不算什么。

            然而他所背负的,是我们的疾苦;

            担负的,是我们的疼痛,

            我们还以为他受了惩罚,为天主所击伤和受贬抑的人。

            可是他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

            他被打伤是因了我们的罪恶;

            因他受了惩罚,我们更得了安全;

            因他受到了创伤,我们更得了痊愈。

            我们都像羊一样迷了路,各走各自的路;

            但上主却把我们众人的罪过归到他身上」(四一)。

            这上主痛苦仆人的诗歌的描写,在某种意义下,确实与基督受难的细节和步骤相同:被捕、凌辱、踢打、吐污,如罪犯般受轻蔑,不义的审判,以后受鞭打,戴茨冠,受嘲弄,背负十字架,被钉和忍受临死,痛苦。

            更进一层的描写,先知的话使人怵目惊心的是基督祭献的深度。请看,祂虽然是无辜的,却自己负担了百姓的痛苦,由于祂在自己身上负担了所有的罪过。「上主却把我们众人的罪过归到祂身」:人的一切罪过,以它的深度和广度,都变成了赎世主痛苦的原因。如果以罪恶的遭受来衡量痛苦,则先知的话使我们能了解到罪恶的程度,和基督所负担的痛苦。这也可以说是「取代」的痛苦;尤其是「救赎的」痛苦。先知所说的苦人实在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四二)。在祂的痛苦中,罪过得到消除,由于祇有祂唯一的独生子承当此罪,以天父得胜所有罪恶的爱,接受它;在某种意义下,他在天主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的精神领域内,粉碎了罪恶,以充满善功。

            在这里我们接触到救世性痛苦中,唯一主体的双重本性。那位由于在十字架上的受难受死,而带来救赎的是天主「赐下」的独生子。同时这个子「他与圣父是同性同体的,却又以人的身份受难」。祂的痛苦有人性的幅度;但也有─人类历史独一无二的─在深度和强度方面无法比拟的痛苦,因为那受苦的人是在「出自天主的天主」天主独生子的位格上受苦。所以,只有祂─独生子─纔能肩负人类的罪中所包含的无尽邪恶:每一个罪和「普世的」罪所涵盖的邪恶,依据人类在世历史性存在的幅度。

       18.可以说上面的反省,带领我们直接到革责玛尼山园和哥耳哥达山去,在那里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所说的痛苦的仆人的诗歌完全应验了。但是在我到山园和圣山以前,让我们先诵读一下以下的诗歌,它预告了在革责玛尼和哥耳哥达的苦难。痛苦的仆人─这是为分析基督的受难非常重要的─把以上所谈论的痛苦完全甘心情愿的肩负起来:

            「他受虐待,仍然谦逊忍受,总不开口,

            如同被牵去待宰的羔羊;

            又像母在剪毛的人前不出声,他也同样不开口。

            他受了不义的审判而被除掉,

            有谁怀念他的命运?

            其实他从活人地上被剪除,受难至死,

            是为了我人民的罪过。

            虽然他从未行过强暴,他口中也从未出过谎言,

            人们仍把他与歹徒同埋,使他同富人同葬」(四三)。

            基督甘愿受苦也是无罪受苦。以祂的痛苦祂接受了─人类长久以来就已提出─在某种意义下,约伯传已经澈底地表达过的问题。可是基督一又在自己身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更彻底地冒出了这一问题,由于他不仅是一个像约伯般的人,而是天主的独生子),但是他也带来了对这问题最可能的回答。可以说这回答是出自这问题有资料。基督给痛苦的问题和痛苦的意义的答覆,不但用祂的训导,即「好消息」,但尤其重要的是用祂自己的痛苦,这和祂的训导即「好消息」,以有机体的和无法分割的方式整合在一起的。这是训导的最后的决定性的话,即圣保禄以后说的:「十字架的道理」(四四)。

            这「十字架的道理」决定性的完成古代先知书的形象。基督公开传教时,许多行动,许多宣讲,都作证基督为了世界的得救,从开始就接受了痛苦,而承行天文的圣意。可是在革责玛尼的祈祷,却成了焦点。「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罢!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四五)。这句话,以及后来的「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全你的意愿罢!」(四六)。这话言外有言。它们证明唯一独生子天父而表示的爱的真理。同时它们也证实他痛苦的真理。在革责玛尼基督祈祷的这些话,证实了爱的真理是经由痛苦来证明的。基督的话平实地证实痛苦的人性真理到了深切的地步:痛苦是承罪恶,面对痛苦人不禁颤栗。人要说:「让─它─离─开─我─罢─」就基督在革责玛尼说了这一句一样。

            他的话也证实,这唯一且无可比拟的深切而又强烈的痛苦,只有独生子,这唯一与众不同的人,纔能体验到;这些话证实以上所述先知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所表达的深度和强度,能帮助我们去了解。当然不能完全了解(不然我们必须深入主体的人而天主的奥秘),但它们至少帮助我们了解在人的各种痛苦和天主而人所受的痛苦之间有着区别(同时也有相似的地方)。革责玛尼正是这个痛苦─由先知表达的在痛苦中经验到恶的事实─决定性地显露在基督心灵眼前的地方。

            在革责玛尼的祷声之后,吐露了在哥耳哥达的祷声,此祷声证明了所受痛苦的罪恶的深度─这是世界有史以来独一无二的。当基督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我?」这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是旧约上多次表达被弃的说法,特别是在圣咏,尤其是在圣咏二十二首中,这也是基督那句的出处。可以说被弃这句话,发生在子与父不能分离的结合层次上,能发生被弃,是由于父「把我们众人的罪过归到他身上」(四八)。这也预示了圣保禄的话:「他曾使那不认识罪的,替我们成了罪」(四九)。连同这一个可怕的负担,被违背天主的「整个」罪恶所困,基督由于祂和天主父子般的结合,以人间莫可名言的方式,感觉到离弃的痛苦,为天父所弃绝,与天主疏离。但就是由于个痛苦,祂完成了救赎,而在祂咽下最后的一口气时能说:「完成了」(五0)。

            也可以说圣经的记载已经应验了,痛苦的仆人的诗歌终于完成了:「上主的旨意是要用苦难来折磨他」(五一)。人类痛苦在基督的苦难上达到了巅。同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幅度和一个新的秩序:痛苦和爱连结在一起了。基督曾对尼苛德摩谈到这个爱,即创造了善的爱,用受痛苦的方法表达了出来。有如救赎世界的至高无上的善,从基督的十字圣架导引来,从这个十字架,爱不断地流露出来。基督的十字架变成了一条源流,在那里流出活水的河流(五二)。在这十字架上,我们应当重新提出痛苦意义的问题,并且在十字架上我们深刻地研究出这个问题的答覆。

五   分担基督的苦难
            19.在依撒意亚先知书、痛苦的仆人歌里,由于下面的诗句,导引我们正对这个问题和它的答覆:

            「当他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了赎过祭时,

            他要看见他的后辈延年益寿,

            上主的旨意也藉他的手得以实现。

            在他受尽了痛苦之后,他要看见光明,

            并因自己的经历而满足;

            我正义的仆人要使多人成义,

            因为他承担了他们的罪过。

            为此,我把大众赐与他作报酬,

            他获得了无数的人作为猎物;

            因为他为了承担大众的罪过,作罪犯的中保,

            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至于死亡,被列于罪犯之中」(五三)。

            我人可以说,因着基督的受难,所有人类的痛苦进入了新的境界。当约伯预见到这种情形时说:「我知道我的救赎者活着......」(五四),但也是指着他自己痛苦而言,这痛苦如果没有救赎,不能启示给他完整的意义。在基督的十字架上,不但完成了由痛苦而得的救赎,也把人类痛苦本身救赎了。基督─祂本身没有过犯─却自己承担了「罪的整个邪恶」。这邪恶的经验,限定了基督痛苦的无可比拟的程度,祂的痛苦成了救赎的代价。依撒意亚先知书痛苦仆人的诗歌讲论了这件事。后来在以基督的血作保的新约的见证里,将重新谈论到这事。宗徒伯铎在他的第一书信里有这样的话:「该知道,你们不是用能坏的金银物,由你们祖传的虚妄生活中被赎出来的,而是用宝血,即无玷无瑕的羔羊基督的宝血」(五五)。保禄宗徒在他致迦拉达人书里也说:「基督为我们的罪恶舍弃了自己,为救我们脱离此邪恶的世代」(五六),他并在致格林多人前书中说:「你们原是用高价买来的,所以务要用你们的身体光荣天主」(五七)。

            以这些所说和类似的话,新约的见证讲论到救赎的伟大,它是由于基督的苦难而成的。救赎之主为人并代替人忍受了痛苦。在这救赎中,每一个人有他自己的一份。每个人被召分担此痛苦,藉此痛苦救赎得以完成。人被召分担此痛苦,因为经由此痛苦所有的人的痛苦都被救赎了基督藉痛苦带来救赎,祂也使人类的痛苦提升到救赎的层次。为此,每个人在他的痛苦中,也可以成为分享基督的救赎痛苦的人。

            20.新约文字在多处表达了这个意思。在致格林多人后书中,宗徒写说:「我们在各方面受了磨难,却没有被困住;绝了路,却没有绝望,被迫害,却没有被弃舍;被打倒,却没有丧亡;身上带着耶稣的死,为使耶稣的生活也彰显在我们身上。的确,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时常为耶稣的故被交于死亡,为使耶稣的生活也彰显在我们有死的肉身上。......因为我们知道那使主耶稣复活的,也要使我们与耶稣一起复活」(五八)。

            圣保禄谈论各种痛苦,尤其是初期的教友们,为了基督的缘故而分担的痛苦。这些痛苦使那些收受书的人来分担救赎的工作,此救赎本是经由救赎者的痛苦和死亡而完成的。但是十字架和死亡的说服力,为复活的说服力所充实。人们在活中找到新的光明,它帮助人们在贬抑、怀疑、失望和迫害的黑暗中迈进。所以宗徒在致格林多人后书中说:「因为基督所受的苦难,加于我们身上的越多,我们藉着基督所得到的安慰也越多」(五九)。不论在什么地方,他给收受书信的人说鼓励的话:「愿主指引你们的心去爱天主,并学习基督的坚忍」(六0)。在致罗马人书中,他说:「所以弟兄们!我以天主的仁慈请求你们,献上你们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和悦乐天主的祭品:这纔是你们合理的敬礼」(六一)。

            在这些保禄的话中,分享基督的痛苦,有双重的幅度。由于基把自己的苦难对人开放,如果人分担基督的苦难,也由于他自己救赎性的痛苦,他多少也分担所有人的痛苦。人因信德发现基督的救赎性痛苦,同时他也发现自己的痛苦;经由信德,他重新发现这些痛苦,因着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而丰富了这些痛苦。

            这一发现,使圣保禄用特别坚强的措词,在致迦拉达人的书信中说:「我已同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我现今在身内生活,是生活在对天主子的信仰内;祂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六二)。信德使这些话的作者,知道此爱把基督引到了十字架上。如果祂这样爱了我们,受难受死,为此以祂的这些苦难和死亡,保禄为那位这样爱了他的而生活,祂也活在保禄这个人身上。再者在祂内生活──到那里,保禄因信德而意识到的,以爱还爱的程度──基督也由于十字架特别和人,和保禄合一。这种结合使保禄在致迦拉达人书中,用另一种同样铿锵的词句说:「我只以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来夸耀,因为藉着基督,世界于我已被钉在十字架上了;我于世界也被钉在十字架上了」(六三)。

            21.基督的十字架,在人的生活,尤其是在人的痛苦中,以极尖锐的方式,投射救赎的光辉。因为经由信德,人接触到耶稣的十字架和复活:痛苦的奥秘是涵蕴在踰越的奥迹中的。基督苦难的见证,同时也是祂复活的见证。为此圣禄说:「我只愿认识基督和祂复活的德能,参与祂的苦难,相似祂的死,我希望也得到由死者中的复活」(六四)。诚然,保禄宗徒在达马士革的路上,首先体验到基督「复活的德能」,只是后来在踰越的光辉中,了解到他所说的「分担祂的苦难」,有如他在致迦拉达人书中所说的。保禄所走的路线清楚地是踰越的路:经由复活后的基督的经验,即由于特别分享祂的复活,而分担基督的十字架。因此,即使在保禄有关痛苦的表达中,常流露出基督在十字架上开始的光荣动机。

            十字架和复活的见证人都深信,「我们必须经过许多困难,纔能进入天国」(六五)。而保禄在致得撒洛尼人书中说:「我们......为你们夸口,因为你们在所受的一切迫害和磨难中,仍保持了坚忍和信德。这正是天主公义审判的明证,好使你们堪得天主的国,你们也正是为了这国纔受了苦难」(六六)。因此分担基督的苦难,同时也是为天国受苦。在正义的天主的眼中,面对祂的判断,那分担基督苦难的人,甚当承受天国。由于人们的痛苦,他们多少补偿基督受难受死的无限价值,也是我们救赎的代价:以此代价天主的国在人类历史中重新稳固,成为人在世的最终的展望,基督以祂的痛苦引领我们进入天国。由于痛苦那些为基督救赎的奥迹所围绕的人,得以成熟而进入天国。

            22.天国的展望,与那在基督十字架上就开始的光荣的希望是联在一起的。复活启示这种光荣──末世的光荣──它在基督十字架上,由于无限的痛苦而完全被隐没了。那些分担基督痛苦的人,也被召经由他们自己的痛苦而分享这光荣。保禄在许多地方说到这一点。他给罗马人写道:「我们是......基督的同继承者;只要我们同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与祂一同受光荣。我实在以为现世的苦楚,与将来在我们身上要显示的光荣,是不能较量的」(六七)。在致格林多人后书中,可以读到:「因为我们这现时轻微的苦难,正分外无比地给我们造就永远的光荣厚报,因为我们并不注目那看得见的,而只注目那看不见的」(六八),伯铎宗徒在他的第一封书信里,用以下的话表达这层真理:「你们反而要喜欢,因为你们分受了基督的苦难,这样好使你们在祂光荣显现的时候,也能欢喜踊跃」(六九)。

            痛苦和光荣的动机,有其严正的福音性质,由于十字架和复活的关系而更清楚。复活首先是光的表现,它和基督被钉而被在十字架上互相呼应。事实上,如果十字架在人的眼里是基督的空虚自己,同时在天主的眼中也是祂的受到扬。基督在十字架上达到并完成祂的使命:以完成天主父的旨意,祂也完全定了祂自己。祂在软弱中显示了祂的德能,在贬抑中流露了祂默西亚的伟大。不是在哥耳哥达在临死时所说的话,都表示祂的伟大吗?尤其是在祂关心钉死祂的人们时说的:「父啊,宽赦他们罢!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七0)对那些分担基督痛苦的人,这些话本身就有崇高榜样的力量。痛苦也是一项邀请,要人表示他道德的伟大,他精神的成熟。这在世代以来,基督殉道先烈和圣人们已作了证明,他们忠于「你们不要害怕那些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七一)这些话。

            基督的复活启示了「来世的光荣」,同时也肯定了「十字架的荣耀」:那在基督极大的痛苦中所隐藏着的光荣,此光荣往往在人类的痛苦中,曾反映且尚在反映出来,表示出人精神上的伟大。这个光荣,不但应该在为信仰而殉道者的身上显出来,也该在其他许多人身上显示出来,虽然他们不信基督,却为了真理和正义受苦并奉献他们的生命。在这些人的痛苦中,人的尊严,显然地得到肯定。

            23.事实上痛苦是一种考验──有时是非常艰苦的考验──人类都要遭受此考验。包含软弱和坚强的福音,在保禄书信中常谈论到,保禄宗徒以及其他分受基督痛苦的人,都特别经历到这种软弱和坚强。保禄致格林多人后书内说:「我甘心情愿夸赞我的软弱,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七二)。在致弟茂德后书里可以读到:「为了这个缘故,我现在受这些苦难,但我并不以此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赖的是谁」(七四)。

            那些分担基督痛苦的人们,瞻仰着十字架和复活的踰越奥迹,在此奥迹中,基督首先谦抑自卑降到最软弱和无能的极限地步:事实上、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如果同时在此软弱中祂被高,因祂复活的能力而被肯定,这就表明,一切人类痛苦的弱点都能为天主在基督的十字架所显示的天主的力量所灌注。依据此观念,受苦是表示对天主在基督内给予人类的救赎德能的工作,特别敏感而开放。在基督身上,天主确定了祂特别以痛苦来行动的意愿,痛苦就是人类的软弱和空虚自己,祂愿意在这些软弱和空虚自己上来认出祂的德能。这也可解说伯铎前书的劝导:「但若因为是基督徒而受苦,就不该以耻,反要为这名称,光荣天主」(七五)。

            在致罗马人书中,保禄对这论题说得还要详尽:即「力量由软弱而产生」,这种在考验和困苦中,人的属灵的调节,是分担基督苦难的人的特别圣召:「不但如此,我们连在磨难中也欢跃,因为我们知道:磨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因为天主的爱,藉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注在我们心中了」(七六)。这样的痛苦包含一个修德的特别号召,这是人必须躬亲实践的。这也是持之以恒德行,在于能忍受各样的困扰和艰难。这样做,个人产生希望,使他深信痛苦不会损害他之为人的尊严,这尊严与人生意义的意识是相连的。事实上此意义和天主爱的工作一起使人认识,因为它是圣神的至上的礼物。人越是分享这一爱情,他越是在痛苦中找到自己:因为他找到了由于痛苦的缘故他以为「丧失了」的「灵魂」。

            24.不过保禄宗徒分担基督痛苦的经验,还有进一层的意义。他在致哥罗森人书信内,我们能读到关于痛苦的精神路程的最后阶段:「如今我们受痛苦,反觉高兴,因为这样我可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七八)。在另一封信中,他问他的收信人们:「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吗?」(七九)

            在踰越的奥迹中,基督开始在教会团体内与人结合。教会的奥迹是这样表达的:在使人肖似基督的行为中,并且经过祂的祭献──经由圣体圣事──教会以精神,继续不断地建立基督的身体。在此奥体内,基督愿意与每一个人结合,特别与受苦的人结合。上述致哥罗森人书信中所提起的话,为这结合的特质作了见证。因为凡与基督结合而受苦的──就像保禄宗徒同基督契合一起受「苦难」──不但如上所讲,从基督那里领受到力量,而且也由于他的痛苦「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这一个福音的叙述,尤其照亮了有关痛苦创造特性的真理。基督的苦难,创造了世界得救的美善。这美善本身是无穷无尽,取之不尽的。没有人能再所增加,但同时,在教会基督妙体的奥迹内,基督向所有人类的痛苦,开启了祂自己救赎的苦难。这样人既然分担基督的痛苦──不论人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和在历史上任何时刻──他就依他自己的方法,补充基督藉以完成救赎世界的痛苦。

            这是否意味着基督所完成的救恩没有竟全功?不是的。这只是表示以足够的爱所完成的救赎,对一切人类痛苦中所表达的爱,常是开放的。在这个幅度中──早已圆满完成的救赎,在某种意义之下,一直在完成。基督完成救赎到了尽善尽美的极限;但同时祂并没有把它封闭了。在这世界的救赎得以完成的痛苦上,基督从开始即对每个的痛苦开放自己,而且一直如此。是的,好像这是属于基督救赎痛苦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求无时无息的得以圆满。

            为此,基督用这种对每个人的痛苦的开放,经由祂自己的痛苦完成了世界的救赎。同时这救赎,虽然由于基督的痛苦已圆满完成,但在人类历史中还生活着,并以它特殊的方式继续不断地发展。它之生活和发展,是以教会基督身体,在教会的幅度中人由于与基督爱的结合,每个人的痛苦圆满基督的痛苦。这样完成基督的痛苦,就如教会完成基督救赎的工程一样。教会的奥迹──这个本身也完成基督被钉死而复活的身体的妙体──同时指出人的痛苦完成基督的痛苦的场所。

            只有在教会身为基督身体的这个幅度和范内──此身体在空间和时间内继续不断地在发展──我们可以想到和谈论到基督苦难「所欠缺的」。事实上保禄宗徒澄清这一点,当他写到:「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时。

            正是那不断地汲取救赎的无穷资源,而将此资源导入人类生命的教会,是基督救赎的苦难、能为人的痛苦不断完成的场合。这也高度说明教会的神性和人性本质。痛苦看来多少也分享此本质。为了这缘故,痛苦在教会眼中有特殊的价值。痛苦是一件好事,教会以救赎的深刻信仰向痛苦致敬。也以此深切的信仰向她本身是基督身体不可言传的奥迹致敬。

六   痛苦的福音
            25.基督十字架与复活的见证,传授给教会和人类,一个特别的痛苦福音。赎世主亲自写了这个福音,尤其是祂以爱来接受自己的痛苦,使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之时(八0)。这个痛苦和祂教训的生命之言,为那些分担基督痛苦的人,即祂的第一代门徒和殉道先烈以及后代追随他们的人,变成了丰富的资源。

            首先叫人特别安慰的是──也是完全符合史实和福音──在基督的身旁,在最显着的地方,常有祂的母亲在,她一生中,对痛苦的福音,作了模范的见证。她有许多和极深的痛苦交织着,不但证明了她不会动摇的信德,也对众人的救赎有所贡献。事实上,从她和天使私人交谈起,她看到自己做母亲的使命,她的「命运」是要以世无双的方式分担她儿子的使命。不久她的使命,在耶稣生在白冷时,在高龄西默盎强调有把利剑要刺透她的心的严重话语中,得以肯定。更进一层的证实,是由于黑落德残酷的决定所引起,在身无一物,带着忧伤匆匆地逃往埃及的事上。

            再者,在她圣子隐藏和公开的生活之后,她必须以敏锐的感觉来参与一些事件,是在加尔瓦略山,除了耶稣的痛苦之外,圣母的痛苦,到了人不能想像的深度,但那种痛苦是奥迹地和超自然地为世界的救赎有益。她的走上加尔瓦略山,和她与爱徒一齐站在十字架下,是在她圣子的救世的死亡中,一种特别的分享。她听到的她圣子唇边所发出的言语,是将痛苦的福音的隆重薪传,为能向整个信徒团体宣报。

            因着她的在场,她身为圣子受难的见证,并由于她的怜悯,她分担圣子的苦难,玛利亚为痛苦福音付出了唯一的贡献,即她将我们在开始时就提到的圣保禄所讲的话,提前作了具体的表现。她的确特别有权利可以申论,「在她身上完成」──有如在她内心早已所完成了──「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

            根据基督无比的榜样,以及特别明显地在祂母亲的生活中所反射的光芒,痛苦的福音,经过宗徒们的亲身体验和教诲,为教会史中未来的世代成了用不尽的资源。痛苦的福音,不特表示在福音中有痛苦,是喜讯的一个论题,同时在基督默西亚的使命中以及在教会的使命和圣召中,也启示痛苦的救赎力量和救赎意义。

            基督没有对听众缄痛苦的重要性。祂说得很清楚:「谁若愿意跟随我,......天天要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八一),对祂的门徒提出了道德性的要求,为能完成此要求的唯一条件是应该「弃绝自己」(八二)。到达天国的路是「艰苦和狭窄的」,而且基督提出「宽广和容易的」路,来做对比,因为它会「引人毁灭」(八三)。在许多机会中基督也说了,祂的门徒和笃信者将会遇到很多迫害,此事──就我们所知──不仅在初世纪罗马帝国时发生,而且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代,并在地球其他各地,也在我们的时代仍旧继续不断地发生。

            这里有基督对此事的一些声明:「为了我名字的缘故,人们要下手把你们拘捕、迫害、解送到会堂,并囚于狱中;且押送到君王及总督之前,为给你们一个作见证的机会。所以,你们心中要镇定,不要事先考虑申辩,因为我给你们口才和明智,是你们的一切仇敌所不能抵抗及辩驳的。你们要为父母、兄弟、亲戚及朋友所出卖;你们中有一些要被杀死。你们要为了我的名字,受众人的憎恨;但是,连你们的一根头发,也不会失落。你们要凭着坚忍,保全你们的灵魂」(八四)。

            这痛苦福音,首先在不同的地方,以耶稣自己的话或宗徒们的话,讲论「为了基督」,「为了基督的缘故」受苦。这位导师并没有在祂的门徒和信从者前缄默这些痛苦情况。相反,祂坦认这一切同时指出超然的助佑,将要在「为了祂名字的缘故」,受难和受迫害中和他们一起。

            这些迫害和因难,如先前一样,也将是和基督相似并和祂合而为一的特别证明。「世界若恨你们,你们该知道,在你们以前,它已恨了我。......没有仆人大过主人的。如果人们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们,......但是,他们为了我名字的缘故,要向你们作这一切,因为他们不认识那派遣我来的」(八五)。「我给你们讲了这一切,是要你们在我内得到平安。在世界上你们要受苦难;然而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八六)。

            这痛苦福音的第一章,讨论迫害,即因基督的缘故而体验到的苦难,它本身包括一种特殊的鼓励和勇毅的号召,此号召因基督以祂的复活,决定性的得胜了世界而更具说服力。但由于他的复活和受难与死亡之间的联系,基督同时以祂的痛苦得胜了世界。是的,痛苦特别在得胜世界的复活事件中临在。基督在祂复活后的肉身中,留下了祂手上脚上和胸部在被钉十字架时的伤痕。经由复活,祂显示痛苦的胜利力量,而且祂愿意意以此力量的信念,灌注到那些被选为宗徒和那些继续不断被选并被派遣的人们的心中。保禄宗徒说:「凡是愿意在基督耶稣内热心生活的人,都必要遭受迫害」(八七)。

            26.当痛苦福音的第一章写下,世世代代为基督的缘故受迫害的人也在过去时痛苦福音的另一章,也经由历史的过程揭开了。这一章是由那些与基督一起受苦,把他们人性的痛苦与基督救赎的痛苦合在一起的人所写。在这些人身上,完成了那些首先为基督的苦难和复活作证的人,有关分担基督的痛苦所说和所写的一切。为此,在这些人身上,完成了痛苦的福音,同时他们每个人,在某种意义下还在写下:他们把这写下并对世界大声疾呼,他们向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和世界和他们同时代的人民宣报这个福音。

            多少世代和世纪以来,发现在痛苦中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力量,一种特殊的恩宠,它使人内在地与基督密切联系,由于这恩宠,如亚细细的圣方济,劳耀拉的圣依纳爵和其他许多圣人,都能深切的回头改过。这种回头的结果,不但是个人发现痛苦的救赎意义,尤其是使他们变成完全的新人。他发现一种新的幅度,他整个的生活和圣召的新幅度。这发现是一种对精神伟大的特别肯定,它远超越人肉体所能比拟的。当人身体严重地害病时,完全没有功能时,人几乎不生存和行动,但内心的成熟和精神的伟大却很显然,成了健康和正常的人的动人一课。

            不但如此:救赎的天主,愿意经由他的圣母的圣心透澈到每一个受苦者的心灵之中,她是首先获得救赎者也是最受赞颂的。她由圣神的德能诞生了救主,其母性继续不断地存在,临死的基督将新的精神的和普世人类的母性,给予卒世童贞玛利亚,使每一个人,在信仰的旅程中,和她一齐在十字架旁与督密切地结合,而使各种形式,由于这十字架的力量给予新活力痛苦,成为不再是人的软弱而是天主的德能了。

            可是这内心的过程,并不常遵行同样的模式。常在开始及进行时就有很大的困难。即使出发点也不同:人对痛苦有不同的反应。但一般而言能这样说,几乎每一个人受到痛苦时,都有典型的反抗,和「为什么」的问题。他询问他痛苦的意义,并在人性的层面找寻这问题的解答。而且,他往往把问题搬到天主和基督身上去。此外,他禁不住注意到他向之发问的人,不但自己也受苦,而且从十字架上,从祂苦难的中心,回答他的问题。可是这往往需要时间,甚至很长的时间,使此答案能从内心开始理解,因为基督不会直接答覆,也不会抽象地回答人类关于痛苦意义的问题。人一面听基督救赎性的回答,一面自己渐渐地分担基督的痛苦。

            经由这分担而出来的回答,由于与导师人心的相遇,它本身对痛苦的意义问题,要比抽象的回答更胜一筹。这是一项召唤。一个圣召。基督并不抽象地解释痛苦的理由,但主要的祂说:「你跟随我罢!」「来,用你的痛苦分担救赎世界的工作,它是用我的痛苦,以我的十字架来完成的!」渐渐地,当每个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精神上与基督的十字架相结合,痛苦的救赎意义,就在他面前揭示了。他不能在自己人性的层面发现这一意义,而是在基督痛苦的层面去发现意义。同时从基督的这一层面,痛苦的救赎意义,降到了人的层面,而成了每个人自己的答覆。于是人在自己的痛苦中,发现内心的平安甚至精神的愉快。

            27.这种喜乐,保禄宗徒在致哥罗森人书内论及:「如今我在为你们受苦,反觉高兴」(八八)。克服痛苦没有用的感觉是快乐的一种来源,有时这种感觉深植在人的痛苦中。这感觉不但腐蚀人心,似乎也使他成为别人的一种负。人感到被判接受别人的帮助和支援,同时又觉得自己没有用处。发现与基督一起受苦救赎意义,能改变这种消沉的感觉。分担基督痛苦的信德,带来内心的确定,使受苦的人感到「他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这种对救赎工程精神幅度的确定,使他像基督一样,为他的兄弟姊妹们的得救而服务。所以他在负起一个不可取代的服务。在那不断地从救赎的十字架成长的基督的身体上,就是基督以祭献的精神所充满的痛苦,是不可取代的中保和万善的根源,为世界的救赎是不可缺少的。痛苦比其他一切更能为改变人灵的圣宠铺路。痛苦比其他一切更能使救赎的德能,临于人历史之中。在这善与恶之势力的「宇宙的」对抗中,致厄弗所人书信内指出(八九)人的痛苦结合基督救赎的痛苦,建立一个特殊支持善势力的力量,并且为救赎德能的胜利开路。

            为此,教会把所有受苦的基督的兄弟姊妹们,看作教会超性德能的多方面的主体。多少次教会的牧者们不是向他们呼吁,而且向他们寻求援助和支持吗!痛苦的福音不断地被写下,也不断地以下面的看似矛盾的话谈到它:天主德能的泉源,正是从人类的软弱中涌出来。那些分担基督痛苦的人,在他们自己的痛苦中,保留了世界救赎的无尽宝藏中、最特别的一份,而且能与别人一起分享这宝藏。凡受罪过威胁最大的人,受到今日世界有罪的结构负担最重的,人类的痛苦也越有说服的能力。教会也感觉为世界的得救,更需要仰赖于人类痛苦的价值。

七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
            28.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也属于─而且很适宜的─属于痛苦的福音。用这个比喻,基督愿意解答一个问题:「谁是我的近人?」(九0)有三个旅客,沿耶路撒冷通往耶里哥的旅途去,途中遇到了一位被强盗剥去衣服和击伤在路旁的人,只有那撒玛黎雅人表明了自己真正是那遭难者的「近人」:也是指那遵守爱近人的诫命者。其他两个人也经过那条路;一个是司祭,另一个是肋未人,但他们都「看了看,就从旁边走过去」了。相反,那撒玛黎雅人则「一看见就动了怜悯的心。遂上前......包扎了他的伤处」后「把他带到客店里,小心照料他」(九一)。临走时,他把那个受伤的人,托店主小心照顾他,许下所有花费由他偿还。 

            这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属于痛苦的福音。因为它指出我们每一个人与受苦的近人的关系。不允许我们无动于衷而「从旁走过去」;我们必须在他跟前「停下来」。任何停留在受苦者身旁的人,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一个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但是这种停留,不是为了好奇,而是为了他人的益处。这就像人内心的一种开放,也有一种情感的表达。「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适合于任何「人溺己溺」的人,他为他人的不幸遭遇所感动。假如知道人内心的基督,强调这种同情心,这意味着我人对他人痛苦的态度的重要性。所以人必须培养心内的这种感性,因为它指出对受苦的人同情。有时候这种同情心,是表达我们对受苦的人的唯一的或主要的爱心。

            但在基督,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里,并不仅限于同情和怜悯。这种同情和怜悯,使他有采取行动的热忱,去帮助那受伤的人。总之,一个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是以任何方式帮助受苦者的人。帮助尽可能要有具体实效。他不单尽心,而且也没有吝惜物质的帮助。我们能说他是付出他自己他的「自我」,把这个「我」开放给他人。这里我们接触到基督徒人类学的要点。人不能「完全找到他自己......除非他衷诚地舍己为人」(九二)。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就是那能真正舍己为人者。

            29.根据福音的比喻,我们可以说,那在我们的人世间多种不同方式呈现的痛苦,也是使人呈现爱德的机会,这种无私的为别人奉献「自我」,其是为那些有痛苦的人。人类痛苦的世界,不断地可以说在唤起另一世界:有人性爱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下,人受苦,是为了忘记自己的利益,而在他心内和他的行为中引发爱心。是「近人」的人,不能无动于衷的看到叩人受苦而从一旁走过去:这是人类间休戚相关的基本,也是爱近人的基本。他必须「逗留」,「同情」,一如福音比喻中所讲的撒玛黎雅人。这比喻表达了极深的基督真理,同时也是非常的合乎人性。即使在平常谈话中,任何为痛苦和贫穷的人所做的工作,都被称做「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工作,不是没有理由的。

            历代以来,这种工作,采取有组织的机构型式,并且在各种职业中有些类工作。例如在医师、护士和其他类似的职业中,有多少「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看到此工作的「福音性」内涵,我们很容易想起,这是一种圣召,而不是一种职业。这些世代以来做「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工作的机构,尤其在我们的时代更扩大发展而专业化。这无疑地证明,今天的人更密切地注意到近人的痛苦,设法了解这些痛苦,并以更大的技巧处理痛苦。也在这方面有更大的能力和专业化。综观这一切,可以说福音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已成为道德文化和普世人类文明的主要因素。想到那些以他们的知识和才干,为受苦的近人做各样的服务的人,我们只有对他们表示由衷的谢忱和感激。

            这些感谢,是指向那些用无私的态度,服务于有痛苦的近人的人士,他们甘愿自己担负起「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救助工作,热忱地用一切的时间和精力来为此服务,且在他们职业工作以外做这样的服务。这种志愿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或爱德工作,能称做社会工作;当它明明是以福音的动机去完成时,也可称做宗徒事业,尤其如果和教会或其他基督徒团体联合推展时更是如此。志愿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工作,是在适当的场合,并经由以此目的而成立的机构去进行。这样的做法非常重要,尤其是需要合作并运用技术从事较广的工作时。个人的行动,也非常有价值,尤其是那些对不同的人类痛苦较有涵养的人,因为人的痛苦只能以个人的方式予以减轻。最后,家庭的帮助,是指同一家庭的成员所做爱近人的工作,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互相帮助。

            很难在这里一一出,在教会和社会里所有的,各种不同型态和不同环境中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工作。这类的工作很多,我们也应该表示满意,因为这些工作,基本的伦理价值,如人类的守望相助,基督徒对近人的爱,成了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框架;同时低抗仇恨、暴力、残酷、轻视别人或单是对近人和他的痛苦「无动于衷」。

            这里我们要提出,教育人们有正确的态度的重要性。家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即使只是为了人道的理由,恒心努力。使唤醒并养成对近人和其痛苦关怀的心,以福音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为模范。显然地教会必须也这样做。她必须更深度地把基督在比喻和全部福音中所提到的精神,尽量成为自己的动机。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和整个福音精神的说服力在此:每个人必须感觉到自己被召,在痛苦中为爱作见证。机构是非常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但对有关他人痛苦的问题,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取代人的心、人的同情、人的爱或是人的自发性。这是对身体的痛苦,但当问题涉及到精神的痛苦时,尤其是当心灵有痛苦时,更是如此。

            30.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就像我们已经说过─属于痛苦的福音,这福音随着教会和基督宗教历史,也随着个人及全人类的历史而迈进。这比喻证明基督对痛苦的救赎意义的启示,完全不是一种消极的行动。相反完全是积极的行动。福音面对痛苦,否认消极的态度。基督自己在这迉面特别积极。这样祂完成了祂使命的默西亚的工作项目,依据先知的预言,祂的使命是:「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九三)。以一极丰富的途径,基督完成了祂使命的默西亚工作项目。祂各处「行善」(九四),祂行善的工作特别在人的痛苦中更为明显。慈善的撒玛黎雅的比喻,和基督自己的行为有很深厚的呼应和谐。

            最后这比喻由于它主要的内容,将进入那最后审判震撼性的词之中,玛窦在他的福音中记载说:「我父祝福的,你们来罢!承受自创世以来,给你们预备了的国度罢!因为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裸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九五)。那些义人问自己什么候对祂做了这些好事,人子对义人们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九六)。如果那些不这样做的人,将受到相反的判词:「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九七)。

            我人可以扩大痛苦的形形式式名单,这些痛苦使人哀怜、同情和伸出援手,或者没有这样做。在有关最后审判基督的第一二段话里,毫无犹豫地指出,为每个人得永生,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停下来到受苦者身旁去同情并支援那近人的痛苦,是如何的重要。在基督默西亚的工作项目中,它同时也是天主国的工作纲目,世界上有痛苦为的是激起人的爱心,为的是可以产生对近人爱德的工作,为使整个人类文明改造成「爱的文明」。在这个爱内,痛苦的救赎意义完全完成,并达到它决定性的幅度。基督对最后审判的言词,以福音简单而明晰的方式,使我们了解这一点。

            这些与痛苦有关的谈论爱、爱的行动的话,再次地使我们发现,基督救赎的痛苦是人类一切痛苦的根底。基督说:「你们是为我做的」。祂自己是在每位身上经验到爱的一位;任何受苦的人得到帮助时,是祂自己接受帮助。祂临在于每一个受苦的人身上,因为祂救赎的痛苦曾一劳永逸地为每个和所忍受痛苦人开放。所有受苦的人,一齐被召「分担基督的苦难」(九八),就像所有的人被召以自己的痛苦「补充」那「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九九)。同时基督教导人:用自己的痛苦去行善,并为受痛苦的人行好。在这双重的观点下,祂完全启示了痛苦的意义。

八   结论
            31.这是痛苦的意义,它实在是超性的而又是人性的。它是超性的由于它扎根在世界救赎的神性奥迹上,但也非常地具有人性,由于在痛苦中,人发现他自己,他自己的人性,他自己的尊严,和他自己的使命。

            痛苦确实是人的奥秘的一部份。也许痛苦不像人的奥秘那么深奥,因为人就是一个无法透澈的奥秘。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表达了这一个真理:「除非在天主圣言降生成人的奥迹内,人的奥迹是无从解释的。......新的亚当基督,在揭示圣父及其圣爱的奥迹里,亦替人类展示了人之为物和人的崇高使命」(一00)。假如这些话述及到一切有关人的奥迹时,当然它特别涉及人的痛苦。正因为如此,痛苦为「展示了人之为物和人的崇高使命」是特别不可缺少的。也不能排除─一如人的经验告诉我们─痛苦可能特别的艰难。可是痛苦一旦完成而成为生命的光明时,它特别有福。「藉着基督,在基督内,痛苦和死亡的谜大放光明」(一0一)。

            我现在结束有关痛苦的这些论点,今年教会适逢特别的圣年,它是与救赎的周年联合在一起的。

            世界救赎的奥迹,奇异地植艮于痛苦,而这痛苦本身却在救赎奥迹中找到痛苦的最高的和最确定的依据。

            我们愿意和忍受痛苦的人特别联合在一起来度此救赎圣年。因此我们应该在加尔瓦略山十字架下,和所有受苦而信仰基督的人,特别是那些因信仰被钉而复活者而受苦的人以心神连合在一起,使他们所奉献的痛苦,能加速救世主自己,使众人合而为一的祈祷提早完成(一0二)。请所有善意的人也集合在十字架下,因为在此十字架上「人的救主」,此痛苦之人,祂自己接受了一切时代的人所有的肉体和灵魂的痛苦者,使他们由于爱,可以找到他们忧苦的救赎的意义,并对他们所有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答。

            我们和在十字架旁站立(一0三)的基督的母亲玛利亚一起,逗留在现代人所有的十字架旁边。

            我们吁请世代以来特别分担基督痛苦的圣人,祈求他们支持我们。

            也请求你们所有受苦的人支持我们。我们特别地请求你们病弱者,希望你们成为教会和人类坚忍的泉源。在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现代世界的善恶战争中,望你们的痛苦联合基督的十字架能得到胜利!

            极可爱的兄弟姊妹们,我把宗座遐福给予你们大家。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一九八四年(继教宗位的第六年)二月十一日,露德圣母纪念日,发自罗马圣伯铎大殿。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论得救恩的痛苦」牧函

附注
注    一    哥一:二四。

注    二    同上。

注    三    罗人:二二。

注    四    参阅「宗座公报」七一。(一九七九)二八四页等。

注    五    参阅依三八:一─三

注    六    参阅创三七:三三─三五,撒下一九:一。

注    七    参阅多一0:一─七:耶六:二六;亚八:一0;匝一二:一0。

注    八    参阅创一五:2;三0:一;撒上一:六─一0。

注    九    参阅咏一三七【一三六】。

注  一0 参阅咏二二【二一】:一七─二一;耶一八:一八。

注    一一 参阅约一九:一八;三0:一、九等等。

注  一二 参阅咏二二【二一】:二─三;三一【三0】:一三;三八【三七】:一二;八八【八七】:九、一九;耶一五:一七等。

注    一三 参阅咏五一【五0】:五;依五三:三─六;匝一二:一0。

注    一四 参阅咏七三【七二】:三─一四等。

注    一五 参阅约一0:一九;咏四一【四0】:一0等。

注  一六 参阅依二二:四;耶四:八;一三:一七;一四:一七  ─一八;则九:八;二一:一一─一二;达三:三一─四0等。

注    一七 依三八:一三;耶二三:九;咏三一【三0】:一0─ 一一;咏四二【四一】:一0─一一。

注    一八 咏七三【七二】:二一;约一六:一三;哀三:一三。

注    一九 哀二:二。

注    二0 依一六:一一;耶四:一九;约三0:二七;哀一:0。

注    二一 撒上一:八;耶四:一九;八:哀一:二0、二三;咏        三八【三七】:九、一一。

注    二二 希伯来文「恶」的字根r「善」的字根tob,讲善、    恶很混统,不分物资的,心理的,精神道德的善、恶等。但在希腊文中「作恶」,「忍受恶」等就比较分明。......

注    二三 达三:二七─二八;参阅咏一九【一八】:一0等。

注    二四 约四:八。

注    二五 约一:九─一一。

注    二六 加下六:一二。

注    二七 若三:一六。

注    二八 约一九:二五─二六。

注    二九 若一:二九。

注    三0 创三:一九。

注    三一 若三:一六。

注    三二 宗一0:三八。

注    三三 玛五:三─一一。

注    三四 路六:二一。

注    三五 谷一0:三三─三四。

注    三六 参阅玛一六:二三。

注    三七 玛二六:五二,五四。

注    三八 若一八:一一。

注    三九 若三:一六。

注    四0 迦二:二0。

注    四一 依五三:二─六。

注    四二 若一:二九。

注    四三 依五三:七─九。

注    四四 格前一:一八。

注    四五 玛二六:三九。

注    四六 玛二六:四二。

注    四七 咏二二【二一】:二。

注    四八 依五三:六。

注    四九 格后五:一0。

注    五0 若一九:三0。

注    五一 依五三:一0。

注    五二 参阅若七:三七─三八。

注    五三 依五三:一0─一二。

注    五四 约一九:二五。

注    五五 伯前一:一八─一九。

注    五六 迦一:四。

注    五七 格前六:二0。

注    五八 格后四:八─一一,一四。

注    五九 格后一:五。

注  六0 得后三:五。

注    六一 罗一二:一。

注    六二 迦二:一九─二0。

注    六三 迦六:一四。

注    六四 斐三:一0─一一。

注    六五 宗一四:二二。

注    六六 得后一:四─五。

注    六七 罗八:一七─一八。

注  六八 格后四:一七─一八。     

注    六九 伯前四:一三。

注    七0 路二三:三四。

注    七一 玛一0:二八。

注    七二 格林一二:九。

注    七三 弟后一:一二。

注    七四 斐四:一三。

注    七五 伯前四:一六。

注    七六 罗五:三─五。

注    七七 参阅谷八:三五;路九:二四;若一二:二五。

注    七八 哥一:二四。

注    七九 格前六:一五。

注    八0 若三:一六。

注    八一 路九:二三。

注    八二 参阅路九:二三。

注    八三 参阅玛七:一三─一四。

注    八四 路二一:一二─一九。

注    八五 若一五:一八─二一。

注    八六 若一六:三三。

注    八七 弟后三:一二。

注    八八 哥一:二四。

注    八九 参阅弗六:一二。

注    九0 路一0:二九。

注    九一 路一0。三三─三四。

注    九二 「喜乐与希望」(现代)牧职宪章二四。

注    九三 路四:一八─一九;参依六一:一─二。

注    九四 宗一0:三八。

注    九五 玛二五:三四─三六。

注    九六 玛二五:四0。

注    九七 玛二五:四五。

注    九八 伯前四:一三。

注    九九 哥一:二四。

注    一00     「喜乐与希望」二二。

注    一0一     同上。

注    一0二     参阅若一七:一一、二一─二二。

注    一0三     若一九:二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