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主的日子」书函

第二章 基督的日子


第二章        基督的日子
复活之主的日子,也是恩赐圣神的日子
每周的复活节
19     教宗依诺森一世在第五世纪初写道:「我们因为主耶稣基督神圣庄严的复活,而庆祝主日,而且不只在复活节那天庆祝,也在每周的第一天庆祝」(15),这段话是为一个已很确定的习俗作证,而这是主复活后最初几年演进而来的。圣巴西略说:「圣主日,因为主的复活而更荣耀,是其他所有日子的初果」(16);圣奥斯定则说主日是「一件复活节的圣事」(17)。

东西方所有的教会都极力强调主日与主的复活之间密切的关连。特别是在东方教会传统中,每个主日都是复活日(18),所以主日居于所有崇拜活动的中心。

由于此一持久不变且普世性的传统,我们很清楚看到,虽然主的日子根植于创造工程,甚至根植于圣经中天主「休息」的奥秘,不过为充分了解上主的日子,我们必须注视的仍然是基督的复活。基督徒的主日正是要每周引导信友,默想及活出逾越事件,那是世界救恩的真正泉源。

20     按照四部福音的共同见证,耶稣基督从死者中的复活,发生在「安息日后的第一天」(谷十六2,9;路廿四1;若廿1)。同一天,复活的主显现给厄玛乌的两位门徒(参阅路廿四13-35),以及聚在一起的十一位门徒(参阅路廿四36;若廿19)。按若望福音的记载(参阅廿26),一周后,门徒再次聚在一起,耶稣显现给他们,并把受难的记号指给多默看,让多默知道祂就是主。五旬节那天,也就是犹太人的逾越节之后第八周的第一天(参阅宗二1),耶稣倾注圣神在他们身上,应验了祂在复活后对门徒的许诺(参阅路廿四49;宗一4-5),而五旬节也是个主日。那天也是第一次宣讲和第一次行洗礼的一天:伯铎向聚集的群众宣布基督复活了,于是,「凡接受他的话的人,都受了洗」(宗二41)。这是教会的出现。当分散各地的天主儿女超越彼此所有的差异,同心合意聚集在一起,教会就由此而显现出来。

一周的第一天
21     由于这个原因,从宗徒时代以来,「安息日后的第一日」,即一周的第一天,就开始构成基督门徒的生活规律的特征(参阅格前十六2)。「安息日后的第一日」,也是特洛阿的信友聚会「擘饼」的一天,那天保禄向他们讲道话别,而且奇迹般地救了青年厄乌提曷(参阅宗廿7-12)。默示录也证明当时有把一周的第一天称做「主日」(一10)的习惯。现在则成为基督徒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项特色。早在第二世纪之初,俾斯尼亚(Bithynia)总督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在他论及基督徒习俗的报告中说到「他们在固定的日子,于日出前聚会,并一起向基督唱出赞美诗,就像对一位神一样」(19)。基督徒说起「主的日子」时,把这个名词赋予复活节宣报的全部意义。那宣报就是:「耶稣基督是主」(斐二11;参阅宗二36;格前十二3)。七十贤士译本把旧约启示中天主不可言喻的名号译做雅威,而基督因此也有了同样的名号。

22     初期基督徒时代,在福音传播的地区,人们的生活节奏中仍然没有「每周循环」的概念,希腊和罗马历法中的节日也与基督徒的主日并不一致。因此对基督徒来说,每周在固定的日子守主日是很困难的事。这也是为什么信友必须在日出前聚会的原因(20)。然而忠实地信守每周的生活规律成为规范,因为那是以新约为根据,而且与旧约的启示相关连。护教学家及教父们在着作和讲道中都极力强调守主日的重要,而他们谈到逾越奥迹时,使用同一的圣经章节,按圣路加的见证(参阅路廿四27,44-47),就是复活的基督亲自解释给门徒听的章节。在这些章节启示下,庆祝复活的日子就具有了教义上的和象征性的价值,能够表达整个基督奥迹的新意。

与安息日渐渐有别
23     第一世纪的教理讲授,也十分强调这个「新意」,以证明主日较安息日来得重要。在安息日,犹太人必须在会堂中聚会,而且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休息」。宗徒们,特别是圣保禄,最初仍继续到会堂聚会,好向会众宣讲耶稣基督,解释「每安息日所诵读的先知的预言」(宗十三27)。有些团体一方面遵守安息日,同时也庆祝主日。然而没多久,这两个日子的差异愈发明显,主要是为了反对那些原本是犹太教的基督徒,因为他们坚持遵守旧的法律。圣依纳爵.安提约基(St﹒Ignatius of Antioch)写道:「如果那些依照旧的方式生活的人,来到了新的希望之中,不再遵守安息日,而遵守主日,在那一天我们的生命已藉着祂和祂的死亡而出现…从那奥迹中,我们领受了信仰,也保守这信仰,好让我们被人认为是基督-我们唯一的主-的门徒,那些先知们是属于圣神内的基督门徒,既然他们等待主的来临,我们又怎能没有祂而生活呢?」(21)。圣奥斯定则说:「因此主也在祂的日子中,也就是祂受难后的第三天盖上了祂的印记。然而在每周的周期中,那是第七天后,即安息日之后的第八天,也是一周的第一天」(22)。在教会的想法中,主日与犹太人安息日的差异愈来愈强烈,虽然在历史上曾有一段时期,由于非常强调主日休息的本分,所以主的日子变得很像安息日。此外在基督宗教里,总是有一群人同时遵守安息日和主日,把这两个日子视为「兄弟日」(23)。

新创造的日子
24     比较基督徒的主日与旧约中安息日的观念,会引发令人十分感兴趣的神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揭示出复活与创造之间的独特关连。基督徒的想法会很自然地把发生在「一周的第一天」的「复活」与创造宇宙的那一周的第一天相连(参阅创一1-二4),后者构成了创世纪中的创造故事,而第一天是天主造了光的日子(参阅一3-5)。这个关连使得我们了解「复活」是一个新创造的开始,首先新受造的就是光荣的基督,祂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哥一15)也是「死者中的首生者」。

25     其实,主日比其他日子都更重要,这个日子召唤基督徒记住在洗礼中所领受的救恩,也使他们在基督内更新。「你们既因圣洗与祂一同埋葬了,也就因圣洗,藉着信德,即信使祂由死者中复活天主的能力,与祂一同复活了」(哥二12;参阅罗六4-6)。教会礼仪强调主日的洗礼幅度;它要求教友就像在复活前夕守夜礼一样,在一周中「教会纪念主复活的日子」来举行洗礼(24),同时也建议弥撒前洒圣水,作为一个适当的忏悔仪式,洒圣水礼也令人想起那使基督徒生命诞生的受洗时刻(25)。

第八天:永恒的意象
26     相反的,安息日做为一周的第七天,使「主的日子」多了一个有互补作用的象征,此象征颇受教父们的喜爱。主日不只是第一天,也是「第八天」,此日与那七次连续的日子相比,占有独特且超越的地位,它不但使人想起时间的开始,也想到「未来世纪」的结束。圣巴西略(St Basil)解释说,主日象征在目前这个时刻之后的那个真正独特的日子,那一天没有结束,也没有晚上或早晨;是一个永恒的世纪,永不会老化;主日就是不断地预言生命没有结束,而更新基督徒的希望,并一路上给他们勇气(26)。「最后一天」将完全实现安息日的末世象征,圣奥斯定在为末日做准备时,在他的《忏悔录》最后,形容末世为:「宁静的平安,安息日的平安,不夜的平安」(27)。基督徒在庆祝「主日」-既是第一天,也是第八天-时,就被引向永久生命的目标(28)。

基督之光的日子
27     以基督为中心的观点,也启发了另一种象征,基督徒的反省和牧灵实践都把这个象征归于主日。罗马人把主日称做「太阳的日子」,某些现代语言中仍旧保留此称呼。教会就凭着有智慧的牧灵上的直觉,把这称呼的内涵予以基督化(29)。这是为了使信友避开崇拜太阳的诱惑,而把那一天的庆祝导向基督-人类真正的「太阳」。圣犹斯定(St﹒Justin)写信给异教徒时,利用当时的用语来指明基督徒在「称为太阳日的那天」(30)聚会,但是对于信友来说,这个表达方式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意义,毫无疑问的是根源于福音(31)。基督是世界的光(参阅若九5;并参阅一4-5,9),而且在每周时间的推算中,纪念祂复活的那一天,是祂光荣的显现的永久反映。主日这一天被复活基督的胜利所照亮,这样的主题在时辰礼仪(日课)中可以看到(32),而且在Pannichida,即东方教会为准备主日的前夕守夜礼中也特别强调。世世代代以来,教会在这一天聚会时,也像匝加利亚仰望基督、看到基督时感到同样的惊奇:因为在基督身上看到曙光,能「光照那坐在黑暗和死影中的人」(路一78-79);同时教会也表达了西默盎双臂抱着圣子时所感到的喜乐,因为祂来是「为作启示异邦的光明」(路二32)。

赐与圣神的日子
28     主日,光明的日子,也可以称做「火」的日子,表示与圣神有关。基督之光与圣神的「火」有密切关系,这两种喻象合在一起就启示基督徒「主日」的意义(33)。耶稣在复活节当晚显现给门徒时,向他们嘘了一口气,并说:「你们领受圣神罢!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廿22-23)。倾注圣神是复活的主在复活主日送给门徒的大礼。耶稣复活五十天以后,也是一个主日,圣神像「暴风」和「火」(宗二2-3)一样,降临在与圣母聚在一起的门徒身上。五旬节不只是创立教会的事件,也是永远赐给教会生命的奥迹(34)。在每年一度结束「大主日」(35)的庆祝中,都有相当隆重的礼仪来纪念这事件,但因为它与逾越奥迹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每个主日中,仍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从某一方面来讲,「每周的复活节」也成为「每周的五旬节」,此日基督徒再次经历门徒与复活主喜乐的会晤,并领受赐与生命的圣神嘘气。

信仰的日子
29     藉由这些表示主日特点的不同的幅度,主日特别呈现出是一个信仰的日子。是在这一天,经由圣神的大能-祂是教会活生生的「记忆力」(参阅若十四26),使复活的主的第一次显现就成为每一个基督门徒在「今日」重温的事件。信友在主日聚会时,相聚于基督的临在中,感到自己也像门徒多默一样受到耶稣的召叫:「把你的指头伸到这里来,看看我的手罢!并伸过你的手来,深入我的肋膀,不要作无信的人,但要作个有信德的人」(若廿27)。是的,主日是信德的日子。主日的感恩祭,与其他隆重庆典的礼仪一样,都包含信仰的宣示,就是为强调这一面。信经,不论是诵念或是用唱的,都宣认主日的洗礼和逾越奥迹的特征,在这一天,领过洗的人以特别的方式,重新激发他们的领洗誓愿,再度表达对基督和福音的信从。受过洗礼的人,藉聆听主的圣言、领受主的身体,瞻仰临在于「神圣的标记中」的复活的耶稣,与宗徒多默一起承认:「我主,我天主!」(若廿28)。

不可少的日子
30     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即使在我们这困难时期,仍必须保持这个日子的特性,更应彻底地生活出来。在第三世纪初,一位东方作家记述道,早在那时,每个地区的信友都定期地守主日为圣日(36)。开始时这是自动自发的做法,到后来变成了一项由法律批准的规定。两千年来,主的日子构成了教会历史,我们又怎能认为它不会继续塑造教会的未来呢?今天的种种压力,使教友更难尽守主日的本分;教会以慈母的敏锐心情,关心每一个子女的情况。她尤其感觉到自己受到召叫,要以新的教理讲授和对牧灵工作的奉献,以确保在正常的生命历程中,没有一个教会子女丧失庆祝主日所带来的充沛恩宠。本着这种精神,梵二大公会议曾就改革教会历法,与不同民历一致的可能性发表声明,宣布教会「必须确保连主日在内的七日为一周」(37)。由于主日的多重意义和面貌,而且与信仰的基础有关,因此在第三个千年将临之际,基督徒的主日庆祝仍然是基督徒身分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因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