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和平于世 |
第五部分 牧民指示 |
参与公共生活的责任 兹者,我们再度劝告吾可爱子女,欣勤(校按:应为殷勤)参与国家的公共事务,并贡献其社群的合作,以推进人类大家庭的公共利益,及其本国的公共利益。赖信德的光照和爱德的引导,人人恪尽己力,务使一切有关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的设施,不独不可阻碍人,且应协助人在一切本性超性的事上,日益进步。 科学的专才、技术的特长、职业的精娴 为使正确的伦理法则及基督的精神,能灌输于每一地区的文化,吾子女不得以祇具有信德之光、和推进公益之热忱为已足,而应进入各社会机构,使能在其组织内部发生有效作用。 而现代文化的特征厥在科学及技术方面,故人如缺乏科学的专才、技术的特长、并其职业的精娴,实无法插足于公共事务的机构,而施以有效的作用。 行动应为科学、技术、职业与精神价值的总合 然而,上述所有的科学专才、技术特长和职业精娴等优点,虽属重要,但绝不足以使人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成为十全的合乎人性的关系。真正的合乎人性的关系当以真理为基础,正义为轨范、互爱为动力、自由为环境。 人如欲实地达到此一目标,则应审慎遵守下列各点:第一、在工作活动上遵守每一工作范畴固有的法规,及运用其特殊的方法;第二、使其本人的行为合乎伦理法则,即善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贡献服务;第三、使其工作活动,应视为是在顺应天主有关吾人得救的意旨和诫命,是在和天主的造化工程合作,是对天主在历史过程上的计划的一种贡献。即是说,人应在其良心的深处感觉到,他的现世的生活,应视为科学、技术、职务与人至高的精神价值的总合。 宗教信仰与现世工作间的和谐 这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事实:在久经基督教义熏陶的国家,目前科学的技术进步,固已非常兴盛,应有工具应有尽有,然而这些国家为基督教义的精神及其发酵能力所受的影响却非常薄弱。 怎样会演成这一情况呢?这实在值得查究,因为这些制度的形成付予极大贡献并且还继续贡献的,确该归功于信奉基督,而且至少其一部分能按照福音准则而实践其生活的人。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他们在世俗事务上,行动和信仰未能取得和谐。所以需要他们建立心神的一致,俾使一切工作活动都能以信德的光和爱德的动力来统驭。 青年教育的完整发展 教友信仰与行动之所以脱节,我们认为是由于教友在教义和伦理方面所受训练的不足。在许多地区,往往宗教教育和科学教育间失去平衡,竟致科学教育达到最高峰,而宗教教育则大都留于初步阶段。所以,为青年绝对需要一种完整无缺而有连续性的教育,俾使宗教和伦理意识的教育,与科学和技术知识同时不断地并进。并应训导青年,力促其善尽每人当前应有的任务。 需要持久的努力 这里似得乘机指出,如要彻底明瞭在世事的具体情况与正义需求间的实际关系,是相当困难的,就是说,很难正确规定,在何种形式及何种程度下,教义原则和教会训示才能切实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 而尤感困难的,是因为在我们这时代,既然每一人都应为普遍的公益而服务,但一切又都在急趋剧变中。因此,每日都应审量,如何才能使社会现实适合正义的客观要求,吾可爱子女亦因而不得以为可以就此终止、就此松懈,而对现有成就感到满足。 事实上,人们大部分都对目前今所有的一切成就感到不足,这观点是对的;人们在任何园地:无论在生产机构上、工会组织上、文化事业上、职业联合会上、保险制度上、法律系统上、政治体制上、卫生设施上、娱乐或运动事项上,常有更重要更适用的事业需要实现。现代人士都愿望,跟着核子的研究、太空的征服,而开辟新的道路,向无限前程的远景迈进。 教友与非教友在经济、社会、政治场合上的关系 迄至目前,我们所陈述的原则,都根据于人性之要求,而大部(校按:应为大部份)亦出于自然律的范围。所以为实行上述原则,天主教教友在许多场合势必与和宗座分离的基督教教友,或与其他不信基督,但赖理性的光明而善守自然伦理者,共同合作。「在这种场合,教友固应谨慎持重,万不可使宗教与道德原则的完整性稍受损害。但同时需要表现自己对于旁人的意见亦愿虚心考虑,而且大公无私,在一切好事上或能导向于好事的都愿与人坦诚而尽力合作」。 错误与犯错误者应有所区分而不混淆,才得称为公允,纵然他们所犯的,是有关真理的错误,或有关对于宗教或伦理认识不清的错误。因为失于错误者仍不失其为人,亦未失去其人性的尊严,故亦应据此尊严而受看待。再者,失于错误者并未失去脱离错误、探求真理之路的能力:并且天主上智的帮助亦永不缺乏。很可能一人今日缺乏信德而陷于错误,他日蒙天主之光的启迪,而皈依真理。因为在世务工作的场合上,天主教教友如与困陷于错误而不认识基督或认识不清者,取得工作上的接触和联系,则此接触与联系可成为引导彼等获得真理的机会和鼓励。 再者,凡论世界和人类的性质、起源、归宿等的错误哲学理论,不得与历史演变──以经济、社会、文化或政治为目的的历史演变──混为一谈,纵然此种历史演变始源于上述的错误理论,且亦仍受此种理论的激励。因为,一种学说,既经确定而形成定式,则一成不变,至于历史演变则随世事的现实情况和生活条件的影响而不断地演变。况且,如果上述演变而能合乎正确的理性原则,并适应人性的合理要求,谁能否认其中有积极性的,且值得嘉许的因素? 因此,在实现具体计划的事务上,过去视为毫无裨益或不合时宜的若干接触或会谈,而现今却已显示确有实效,或有生效的可能。至于审断时机是否已来临,并决定联系工作的方式及其幅度,俾能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事务上,使全人类获得实益,那末,这许多问题需要明智之德来解决,因为明智乃是其他一切管制私人或社会生活诸德的指南。若论天主教教友,则对此类事件,应由其中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者,并对问题具有权威者来决定,但他们除忠于遵守自然律的原则外,且应遵顺圣教会对社会问题所颁的训诲,并服从圣教会当局的指示。因为当牢记不忘者,圣教会的权利与义务,不祇限于保卫信德和伦理的完整性,并且在世俗事务上,当她认为应将上述道理应用于具体情况时,她亦有权饬令自己的子女遵守。 逐步实现 有些人,由于心地大方,当他们面临不合正义或完全违反正义的情况时,便燃起满腔热火,从事彻底改革的计划,并且奋激突进,有如将诉于革命行为者然。 对于若辈,我们愿唤起注意,由于生物定律,一切事物的成长,都是按部就班地前进,人事制度当亦不能例外,如欲改善人事制度,亦须自内部逐渐推进。前任教宗庇护第十二世对此事曾作忠告说:「使人获致得救和正义的,不是旧制度的暴力革除,而是现有制度的和谐改进;暴力祇在摧毁一切,绝非建设;祇在煽动人欲,而从不平息人欲。暴力是嫉恨和灾祸的根源,它不独不从事兄弟友爱的协调工作,且驱使人民和党派,于遭受痛苦的经验后,在积恨如山的废垆上,开始缓慢而坚苦地重建一切」。 任重道远 今日,一切具有善意的慷慨人士,都负有无限重大的任务,即在真理、正义、仁爱、自由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人类社会新关系的任务,此类关系包括私人与私人间的、人民与国家间的、国与国之间的,以及私人、家庭、中间性社团、国家等与世界性机构之间的。此一任务乃是一切任务中最崇高的,因为它在于按照天主制定的秩序在世界上实现真正的和平。 固然,能按照上述所提标准,而从事于重组人类社会关系的人并不太多,但他们对人类社会所表现的辉煌功绩,我们实不得不予以慈父心肠的公开嘉奖,并愿他们能为此有益人类的迫切工作,加强努力。我们亦希望其他更多人士,尤其是具有爱德和责任感的教友,能多多参与是项工作。因为,每一信奉基督的教友,处身于今日世界,都应成为照明的光火、友爱的中心、群众的酵母。而每个人,如其心神与天主结合无间,则其成就亦愈辉煌。 因为事实上,如每一人的内心尚无和平,即是说,如每一人,本身不守天主制定的秩序,则在人群间,亦无和平可言。一如圣奥斯定作此答问说:「你的灵魂愿意克服你的欲情吗?那么,请她服从至高在上的,然后她才会克服在下的;这样你便会得到和平:真正的、确实的、至有秩序的和平。甚么是这和平的秩序呢?天主命令灵魂,灵魂命令肉体:没有比这更秩然有序了」。 和平之王 上述一切问题,目前困扰人类,既如此其深,而又直接有关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我们对上述问题所颁的训示,乃由于炽热我们内心的深切愿望而推动发出,而此愿望亦即一切善心人所共有的:即巩固和平于此世。 我们忝为古圣先知所称为「和平之王」的代表,虽未敢谓堪膺此职,但仍认为责任所在,关切于全世界人类的公益,愿尽全力以谋推进。然而,和平如不按照我们在此通谕中所指示的主要路线,建立于秩序之上,则此和平祇是徒托空言:所谓秩序,即以真理为基础的秩序,按照正义的诫命而建设的秩序,由仁爱而获得崇高美满生命的秩序,充分自由,且有效运用自由的秩序。 这一任务既如此崇高而伟大,人如祇具其个人的单独努力,则其善意虽至为可嘉,但仍不能产生实效。为使人类社会能尽量忠实反映天主之国,则上天恩宠的助力,乃是绝对需要的。 为着这一理由,当此神圣之日,我们恳切向主呼求:祂经由自己痛苦的受难及其圣死,不独克服罪恶──一切龃龉、灾害、不平等的祸首──且亦倾流圣血,使人类获得与天父重归于好的和平恩宠。「祂(基督)乃是我们的和平,祂将双方团结成一个民族……祂来乃为传播和平的福音,传播于你们离主尚远者,传播于那些离主较近者」。 在这几日的礼仪圣书内,亦可听到同样的宣告:「耶稣我等主复活后,立于门徒之中,对他们说:平安与你们同在,亚肋路亚;门徒见了耶稣,满心喜乐」。所以基督已给我们带来和平,基督已给我们留下和平:「我将我的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赐给的一样」。 我们所热切恳求的,即此神圣救主所赐予的和平。愿祂消除人心一切能导致和平于危机的障碍,愿祂将一切人都化为真理、正义、兄弟友爱的见证。愿祂光照一切人民的领袖,使能谋求国民应享的福利,而保全并卫护和平的无价福祉。最后更愿基督坚强并炽热所有人的意志,以便除去彼此分离的障碍,加强互相友爱的锁链,共同谅解而宽恕所施的凌辱。果能如此,则全球所有民族都能赖祂的助佑,而形成真正的友爱团体,人类所热切祈望的和平亦能由是而开花结实,永存人间。 可敬的神昆,为使此一和平能伸张于托付尔等所照顾的羊群间,并特别为援助、保护那些需要的弱小平民的利益,我们特在主内萦怀父爱,为你们自己、为教区司铎、修会司铎、为修士修女、为一切教友、特地为那些慷慨响应吾人劝谕者,锡(校按:同赐)以宗座降福。本通谕亦为一切善意人士而发,我们特祈求巍巍至高天主,锡予彼等福祉与吉祥。 教宗若望第二十三世 一九六三年(在位第五年)四月十一日建立圣体大礼日(校按:原文为圣周四) 发自罗马圣伯多禄大殿 《和平》通谕(或称《和平于世》) 教宗若望廿三世,「和平通谕」,再版,天主教教务协进委员会译,台中:光启出版社,一九六五年四月。 准印者:台中教区蔡文兴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