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富于仁慈的天主

(二)救世的讯息


(3)、基督的行动与教导的开始 在纳匝肋,基督对自己的乡亲引述先知依撒意亚的话说:「上主的神临于我身上,因为他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向俘虏宣告释放,向盲者宣告复明,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19)。按照路加圣史的意见,以上的话就是耶稣初次发表的救世宣言。在全部福音里,耶稣的言行都是这个宣言的实践。耶稣的言行使得天主父活在世人当中。非常有意义的是所谓世人特别是指那些穷人,缺乏谋生之道的人,那些失去自由的人,那些不能看见创造物之美的盲者,那些心灵破碎的人,或社会不义的受害者,最后是那些罪人们。尤其是为这些罪人,默西亚才成了富于仁爱的天主之记号。就是在这个可见的记号上,现时代的人,如同当时的人一样,能够看见父。

当洗者若翰所派遣的使者到了耶稣那里,问耶稣说:「你就是要来的那一位,或者我们还要等候另一位?」(20),耶稣用他在纳匝肋开始传道时的证言,来回答他们:「你们去,把你们所见所闻的报告给若翰:瞎子看见,腐子行走,癞病人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贫穷人听到喜讯」。然后他用下面的话作结:「凡不因我而绊倒的,是有福的」(21)。

耶稣尤其是藉他的生活风格,藉着他的行动,启示给我们,「爱」活在我们所居住的世界里──这是一种实际有效的爱,这爱是对人说的,凡构成人性的一切成份,都成为爱的对象。这个「爱」尤其在与痛苦、不义和贫穷接触的时候,才为人所注意──就是说,当它与整个历史性的「人类处境」相接触的时候,才为人所注意。而历史性的「人类处境」则以种种不同方式,表现出人的生理的和道德约有限和脆弱。正是这种「爱」所表现的形态和范围,在圣经的语言上称之为「仁慈」。

为此,基督启示给我们,天主就是父,就是爱,正如圣若望以后在若望一书里所要表达的一样(22)。基督所启示的天主,正如圣保禄所说的(23),是「富于仁慈」的。这一端真理不但成为讲道的题目,也是一项由基督所表现出来的事实。在基督的自我意识里,使父以爱和仁慈的形态临在,乃是他的救世使命的基本试金石;这种说法可由耶稣最初在纳匝肋会堂所说的,和以后在他的门徒和洗者若翰的使者们面前所说的话,予以证实。

根据这种表达方式使天主以「父」,以「爱」,及以「仁慈」的姿态临在于人间,耶稣把「仁慈」作为他的讲道的主要题目之一。他习惯是先用比喻来讲道,因为比喻更能表达事物的本质。我们只要举出「浪子回头」(24),或「善心的撒玛利亚人」(25),这两个比喻也就够了。但作为比较,我们还可举出「恶仆」的比喻(26)。在基督的教训里,还有很多章节用层出不穷的新方式来表达爱与仁慈。我们只要看看好牧人寻找亡羊的比喻(27),或妇人清扫房屋来寻找失落的硬币的比喻(28),便可看出表达方式的新颖。在四部福音的作者中,特别注意「爱」与「仁慈」这两个题旨的,要算路加。路加福音有人称之为「仁慈的福音」。

当我们谈到宣讲这件事实,我们便遭遇到一个在名词的意义上,和在概念的内容上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仁慈」这个概念的内容是什么(在与「爱」这个概念的关系上)。倘我们能把握到这些概念的内容,我们就找到了瞭解仁慈的实质之关键。这对于我们非常重要。不过,当我们对这个题目作造一步的思考之时,就是说,当我们要建立这个名词的意义,和「仁慈」这个概念的正确内容之时,我们必须注意,基督在启示天主的爱与仁慈之同时,也要求人们在生活上受爱与仁慈的引导。这个要求构成了救恩讯息的精髓部份,也是福音思想的核心。我们的导师把这双重思想用诫命的方式表达出来时,称之为最大的诫命(29),在山中圣训中以真福来形容它时,他宣称:「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怜悯」(30)。

这样,有关「仁慈」的救世讯息,保有一个特殊的人神幅度。基督──救世讯息的实现者──其本身就是「爱」的化身,把这种爱有利地表现在他与受苦者,不幸者,及罪人们的关系上,从而把「富于仁慈」的父更充份地揭露出来。同时,为成为人民「仁慈」的模范,基督用行动而不仅用言语来为「仁慈」作大声的疾呼,因为「仁慈」乃福音思想的基本成份。这不仅是遵守诫命,或是履行一种伦理上的义务:它也是为满足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以便天主在祂对人的仁慈中得以启示祂自己:「怜悯人的人......要受怜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