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愿他们合而为一 |
第一章:天主公教会致力於大公主义 |
第一章:天主公教会致力於大公主义
天主的计划与共融 5. 与基督的所有门徒联合在一起,天主公教会以天主的计划为依据,她的大公主义的任务,是要聚集所有的基督徒达成合一。事实上,「教会并非一个自我封闭的实体。更合适的说,她是永久不变地向福传工作和大公主义的努力开放的,因为她被派遣到世界上来宣布和见证,为使那属於她本质的共融奥迹得以临在和扩展,并聚集所有的人和所有的受造物归於基督,以便成为众人的「不可拆散的合一圣事」(注四)。 早在旧约里头,厄则克尔先知,在谈到当时天主子民的情况,并且运用两根原先是分开的,而後合在一起的断棒的简单象徵,来说明天主的旨意是要从「各方」聚集他那四散的子民的成员。「我要作他们的天主,而他们要作我的人民。而後,万国将知道,我是祝圣以色列的天主」(参阅卅七16-28)。 若望福音,则以福音写作当时天主子民的情况来考量,在耶稣的死亡中,看到天主儿女们合一的理由:「耶稣将为民族而死,不但为民族,而且也是为使四散的天主的儿女都聚集归一」(十一51-52)。 事实上,正如致厄弗所人书信所说的,耶稣「拆毁中间阻隔的墙壁....以十字架诛灭了仇恨」;他带来合一以代替那曾被分开的事物(参阅二14-16)。 6. 所有分离的人类合而为一是天主的旨意。为这因由,他派遣他的圣子,藉着为我们的死亡与复生,赐给我们爱的圣神。在十字架上牺牲的前夕,耶稣亲自为他的门徒和所有相信他的人,向圣父祈祷,为使他们合而为一,成为一个生活的共同体。这在天主和他的计划之前,不仅是义务,也是责任的基础,特别是为那些藉着洗礼而成为基督奥体的成员,这个奥体应该呈现出和好与共融的圆满。如果我们已藉着洗礼与基督的死亡同「被埋葬」,而正是在这个行动中,天主藉他圣子的死亡,已拆毁了中间阻隔的墙壁,我们怎麽可能仍停留在分裂中?分裂「明显地违反基督的旨意,令世人困惑,使向所有受造物宣传福音的神圣工作遭受损害」(注五)。 大公主义的道路;教会的路 7. 「万世之主,愿对我们罪人,明智而容忍的进行他恩宠的计划。近来却对彼此分离的基督徒,更大量的开始灌输愧悔之情与合一的渴望。世界各地有许多人受到了这一恩宠的感动,在我们的分离弟兄们的中间,因圣神的感化,也兴起了一项逐日在扩大的,重建所有基督徒合一的运动。参加这个大公运动人都呼求叁位一体的天主,并承认耶稣为主和救世者。他们不仅是以个人的名义,而且也是以团体的名义参加合一运动,他们是在这些团体中接受了福音,他们每个人都称这些团体为自己的教会,亦即天主的教会。几乎所有的这些人,虽然方式或有不同,都期望一个统一而有形的天主的教会、真正的至公教会,被派遣到全世界的教会,如此好能使世界皈依福音,并为天主的光荣而得救」(注六)。 8. 「大公主义法令」的这一项声明应该在梵二大公会议完整的训导的上下文中去解读。大公会议说明教会决定要挑起大公运动的任务,为基督徒的合一工作,并以信心和活力来从事这项工作:「本届神圣会议劝勉一切公教信徒,认识时代讯号,殷勤的参加大公工作」(注七)。 在指出天主教大公主义的原则时,「大公主义法令」首先提醒我们注意梵二「教会宪章」,在论及天主子民的那一章里面,谈及「教会」的训导(注八)。同时,它将梵二大公会议的声明「信仰自由」宣言所肯定每一个事项,也一并列入考虑(注九)。 天主公教会满怀希望,投身大公主义,当作是基督徒良心受信德光照并为爱德所引导的一项责任。我们可以再次引用圣保禄写给罗马的第一批基督徒的话:「天主的爱,藉着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因此,我们的「望德不会叫我们蒙羞」(罗五:5) 。这是基督徒合一的希望,其神圣的根源来自天主圣叁,即圣父、圣子和圣神叁位一体的合一。 9. 耶稣本人,在受难的时刻,曾经祈祷:「愿他们众人合而为一」 (若十七21) 。这一个合一是上主赐给他的教会的,他希望在其中包含一切的民族,这合一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基督使命的中心点。它也不是基督门徒团体的一些次要的属性,而是属於这团体特有的本质。天主要教会,因为他要合一、而合一是他「爱的圣宴(Agape)」最深刻意义的表达。 事实上,圣神赐与我们的这一个合一,不只是在把人聚集起来成为一个个人的集合体而已。它是一个因信仰宣誓、圣事和圣统的共融而结合成的一个统一体(注十)。信友为「一」,乃因在圣神内,他们与圣子「共融」,也在他内分享他与圣父的「共融」:「原来我们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稣基督共融的」(若壹一3)。 那麽,为天主公教会,基督徒的共融不是别的,就是圣宠在他们身上的显示,天主因这圣宠使他们分享他自己的共融,也就是分享他的永恒生命。基督的话「愿他们合而为一」,便成为他向圣父的祈祷,为使圣父的计划能够圆满达成,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可清楚地看到「从创世以来,即隐藏在创造万有的天主内的奥秘」(弗叁9)。相信基督意即渴望合一;渴望合一,意即渴望教会;渴望教会,意即渴望圣宠的共融 (诸圣相通功),圣宠的共融,正是天主圣父从永远就订立的计划。因此基督的祈祷,其意义就是:「愿他们合而为一」。 10. 在目前缺乏基督徒间的合一,也缺乏追寻圆满共融的信心的情况下,天主教信友都意识到,自己深深地受到教会之主的挑战。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以清晰的教会学观点,来强化他们的承诺,向所有呈现在其他基督徒间的教会性价值开放。天主教信友以信德的精神面对大公主义的问题。 大公会议声称基督的教会,「是存在於天主公教会内,那就是由伯多禄的继承人及与此继承人共融的主教们所管理的教会」,而同时,她也承认「在此一有形组织外,仍有许多圣化及真理的要素存在。无论如何,这些要素都是基督的教会本有的恩赐,具有一股推动大公合一的内在动力」(注十一)。「因此,这些分离的教会和团体,虽然我们认为它们确有某些缺乏,但在得救的奥迹中,并非毫无意义及价值。因为基督的神并不拒绝使用分裂的教会作为得救的方法,而这些方法的能力,是由托予天主公教会的圆满恩宠与真理而来的」(注十二)。 11. 因此,天主公教会肯定,在她历史的这两千年里,她一直以天主所愿意赋与他的教会的各种方法,维护在合一之中,尽管经常有一些严重的危机,威胁着她,如某些圣职人员的不忠,和那些她的成员每天常犯的过错。天主公教会知道,因着圣神赐给她的力量,软弱、平庸、罪过以及有时一些子女们的背叛,都不能摧毁她作为天主恩宠计划的一部份。此外,「死亡的势力决不能战胜它」(玛十六18)。尽管如此,天主公教会不会忘记,她的成员之中,有许多人曾是使天主的计划变为难以辨认的原因。谈及基督徒之间缺乏合一,大公主义法令不否认这个事实:「双方面的人都不能辞其咎」(注十叁),并承认责任不能只归咎於「另一方」。无论如何,赖天主的恩宠,不管是那属於基督的教会的架构,或是那仍存在於和其他教会和教会团体间的共融都没有被摧毁。 的确,那些呈现在其他基督信徒团体的圣化与真理的要素,在不同的程度上,构成了共融的客观基础,虽然并不完美,但却存在於它们与天主公教会之间。只要在其他基督徒团体中找到这些要素,基督的唯一教会就有效地临在於它们中。为这一个理由,梵二大公会议提到一个虽不完美却是一定的共融。教会宪章着重在天主公教会「承认在很多方面,教会仍与这些团体在圣神内,有某种程度真正的连结」 (注十四)。 12. 教会宪章最後又列出「一些圣化与真理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和活动於天主公教会可见的领域之外:「因为有许多人遵圣经为信仰处世的标准,表现着笃实的宗教热诚,虔信全能天主父和基督,天主圣子及救世者。他们领过洗,因而与基督相通,甚至在他们的教会或团体内,承认并领受其他的圣事。他们中不少的人还有主教之职,他们举行圣体圣事,并且对天主之母童贞玛利亚怀有孝爱之忱。此外,他们还有祈祷及其他善工与我们分享。因此,我们可以说,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真正的与我们连结在圣神内,因为在他们中间,圣神也用恩宠运行其圣化的德能,事实上,圣神并坚固了他们中的若干人直至流血致命。圣神在所有基督的门徒中,激起渴望要按基督规定的方式,和平地统一在一牧一栈之内」(注十五)。 大公会议的大公主义法令,提到东方正教,目的是在声明:「在这些教会中因着圣体圣事的举行,天主的教会得以建立成长」 (注十六) 。真理要求所有的这一切都得到承认。 13. 这同一个文献小心地定出这种情景在教义上的含意。谈到这些团体的成员,它声明:「在圣洗内因信仰而成义的人,即与基督结成一体,因而应当享有基督徒的名义,理应被公教徒看作主内的弟兄」(注十七) 。 关於这许多展现在其他教会和教会团体中的正面要素,该法令又加上:「这一切,都是来自基督,又引人归向基督,理应都属於基督的唯一教会。我们分离的弟兄仍举行许多基督宗教的神圣行动。无疑地,这些依照每个教会或团体的不同情形,以各种方式行使的行动,确实能够无误地产生圣宠的生命,并应认为可以导向参与得救的途径」(注十八)。 这些都是为大公主义工作极重要的文献。不能说,在天主公教会团体领域之外,就没有教会的因素在。许多美好价值的要素,在天主公教会内是圆满的救恩方法的一部份,也是构成教会的圣宠恩赐的一部份,这些要素也可在其他基督徒团体中找到。 14. 所有这些要素,在它们内部,带有一种合一的趋势,而在合一中达到满全。这并不是要把散布在各个不同的基督徒团体中的富饶加在一起,为达到一个天主心目中未来的教会。根据东方和西方的教父们所证实的大传统,天主公教相信在五旬节「圣神降临」的事件中,天主已经使教会呈现出末世的真实性,这是天主「由义人亚伯尔的时代」就已准备了的(注十九)。这个真实性已经实现了。因此,即使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在末世了。这一个已经实现的教会的一些要素,在天主公教会内圆满存在,也以不圆满的方式存在於其他的基督徒团体中(注二十),这些团体,有时以更有效方式强调基督奥迹的某些特色。大公主义正是要使已存在于基督徒中间的部份共融,在真理与爱德中成长,走向圆满的共融。 革新与悔改 15. 透过原则,透过基督徒良心的责任,落实到走向合一的大公旅程中,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首先强调内在悔改的需要。以默西亚式的宣讲,「时期已满,天主的国近了」,接着呼吁「你们要悔改,信从福音。」(谷一15) 耶稣就用这些话开始他的使命,指出每一个新开端的基本要素:在教会救恩旅程的每一阶段中,福传工作的基本需要。这些话为梵二大公会议所开始的过程来说尤其真实,它指出结合分离的基督徒的大公主义任务,具有革新的特质。「如果缺少内在的皈依,大公主义就徒具虚名,而不会成为事实」(注廿一)。 大公会议呼吁我们作个人的悔改,也作团体的悔改。每一个基督信徒的团体对合一的渴望,藉着对福音的忠诚,携手并进。对於那些生活在基督徒圣召中的个人,大公会议谈到内在的悔改,一个心灵的革新(注廿二)。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更澈底皈依福音,永不忽略天主的计划,并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感谢大公主义,我们对「天主的妙工」的静观,已由新的视野而更加丰富起来,叁位一体的天主呼吁我们要为此感谢:认识到圣神在其他的基督徒团体中工作,发现圣德的表样,经验到诸圣通功的无限富藏,接触到那意想不到的基督徒献身的幅度。在一个相称的方式下,对悔改需要的意识越来越强:自觉到某些排他行为严重伤害兄弟之爱,拒绝原谅,自命不凡,失去福音精神坚持责备「对方」,因不健全的推测而生的鄙视等等。因此,基督徒的整个生活,标示着对大公主义的关怀;同时也让自己为这个关怀所造就。 16. 梵二大公会议的训导中,在革新,悔改和改革之间,有一种清楚的关连。大公会议声明:「基督号召旅途中的教会继续不断的革新,教会以人世间的组织来看,的确也需要随时革新。因此,如果时代或事件的影响导致缺陷时…就该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导正和应有的重整」(注廿叁)。任何基督徒团体都逃避不掉这项召叫。 藉着坦诚的交谈,各个团体相互帮助,一起在宗徒传承的光照下,自我检视。这将引导他们自我探询,他们是否真的将圣神藉宗徒们通传给他们的一切,相称地表达出来(注廿四)。关於天主公教会,我曾经常想起这些职责与观点,例如,在基辅俄罗斯(Kievan Rus)(注廿五)的受洗周年庆,或是在纪念圣启禄和圣默道 (SS.Cyril and Methodius) 传教第一千一百周年时(注廿六)。最近,由宗座基督徒合一促进委员会所颁,且经过我核准的「大公运动原则与规 之应用指南」,就是要将之运用在牧灵工作的 围(注廿七)。 17. 关於其他的基督徒,信仰与教制委员会的主要文件(注廿八)以及无数次双边会谈的声明,都已提供给基督徒团体一些有用工具,为辨识何者对大公运动是必要的,那些又是为此运动必所需的悔改。这些研究的重要性可从两方面看:它们显示出已经达到的可观的进展,又因为它们代表着作为更进一步研究的稳固基础,因此也是希望的泉源。 跟随宗徒的传统持续并实行革新的人越来越多,在目前的基督徒环境中,这显然是大公主义一个相当特殊而极为重要的面貌。此外,这也是为未来一个必要的保证。天主公教会的信友不能忘记,梵二大公主义的冲力是来自教会在当时致力於在福音和大传统的光照下,再次自我反省所有事物中的一个结果。我的前任,教宗若望廿叁世,很了解这点:在召集大公会议时,他拒绝将「革新」与大公主义的开放分开(注廿九)。在大公会议闭幕的时候,教宗保禄六世隆重地为大公会议致力於大公主义捺上印记,重新与那些和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区共融的教会,作爱德的交谈,并与宗主教一同参与具体且深具意义的举动,即「澈底忘却」并「从记忆和教会的内部消除」过去的绝罚。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为大公主义事务的特别机构的设置,正好与着手准备梵二大公会议连在一起(注叁十) ,而且透过这一个机构,其他各教会团体的意见与见解,都曾在关於启示,教会,大公主义的本质和信仰自由等课题的大讨论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教义上的基本重要性 18. 采用教宗若望廿叁世在大公会议开幕时,所表达的一个观念(注卅一),大公主义法令提到将系统教义的陈述方法,当作是不断革新要素中的一种(注卅二)。这并不是说要改变信仰的宝库,更改信理的意义,从中去除主要的辞句,迁就真理於某一特殊时代的嗜好,或者以今日不再为人所了解为藉口,取消「信经」中的某些条款。天主所愿意的合一只能在所有的人都忠於启示信仰的全部内容始能获得。在信仰上,妥协与真理的天主是相矛盾的。在基督的奥体「道路、真理和生命」中(若十四6),谁能合法地接受一项需以真理作为代价的和解呢?大公会议的「信仰自由」宣言,将真理的追寻,「特别是追寻有关天主及其教会的事情」(注卅叁),和坚守真理的命令,归诸於人性的尊严。因此,一个背叛真理的所谓「凑合一块」,一方面违反天主的本性,因为他是共融的恩赐者,另方面也违反每一个人心灵深处对真理的需求。 19. 既便如此,教理仍需以一种能使那些天主所愿意的、人能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我的通谕「斯拉夫人的使徒」里,我提醒说,这就是为什麽圣启禄和圣默道努力工作,把圣经的观念和希腊神学的概念,转译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经验和思考方法的脉络中。他们想要把天主的唯一圣言「以每一种文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带给人,使他们能够了解」(注卅四)。因此他们承认他们不能「将明显地较为卓越的希腊语文和拜占庭文化,或他们成长其中较为进步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习惯,硬加在他们宣讲的人民身上」(注卅五)。因此,他们努力实践,「因爱而发的完美共融,使教会免除一切个别主义、民族隔离或种族偏见,以及国家主义的傲慢」(注卅六) 。在同样的精神下,我毫无犹豫地要对澳大利亚的原住民说:「你们并没有被剖分为两半…耶稣召叫你们在你们自己的文化中,接受他的教训和他的价值」(注卅七)。因为就本质来说,信仰的内容是为全人类的,它必须通传到所有的文化里去。的确,决定在真理中共融要素的,就是真理的意义。真理的表达能有不同的方式。这些表达形式的革新之所以成为需要,就是要将恒久不变的福音讯息,通传给今天的人们(注卅八)。 「因此,教会的革新,对大公主义有显着的重要性」(注卅九)。不只在於信仰表达的革新,而也是信仰生命本身的革新。因此,或许有人要问:谁有责任做这事?对这个问题,大公会议很清楚的回答:「促使教会的合一,是整个教会的牧人和信友们一致关怀的,每人皆尽力或在其日常基督化生活上,或从神学及历史的探讨中表达出来」(注四十)。 20. 所有的这些,为大公运动都是极为重要的,并且也深具最基本的意义。因此,这是绝对清楚的,大公主义,促进基督徒合一的运动,并不只是加在教会传统活动的某些好像是「附属品」之类的东西,。更恰当的说,大公主义是属於教会生命和工作的本质的部份,因此,必须普及所有的她之所是和她所做的全部;它必须像一棵既健康又茂盛的树所结的果实,这棵树正向着它圆满的身材成长。 教宗若望廿叁世就是这样相信教会合一的价值,也这样看待基督徒圆满的合一。关於其他的基督徒,关於基督徒的大家庭,他注意到:「结合我们的远大於分离我们的」,梵二大公会议劝勉说:「全体基督的信徒都该记住,谁愈尽力照福音度更纯洁的生活,谁就愈能促进并实践基督徒的合一。因为凡与天父,圣言及圣神结合得愈密切,就愈能更深切和更容易地增长相互间的兄弟友爱」(注四一)。 天祈祷的首要性主的计划与共融 21. 「此种内心的归依和生活的圣善,再配合上为基督徒合一的公共与私人的祈祷,应该视为整个大公主义的灵魂,也可称为「属灵的大公主义」 (注四二)。 在爱德的带领下,我们继续沿着心灵悔改的道路向前迈进,这爱德指向天主,也指向我们所有的兄弟姐妹,包括那些与我们尚未有完全共融者。爱燃起对合一的渴望,即使在那些从未意识到过合一需要的人当中。爱在个人之间和在团体之间建立共融。如果我们彼此相爱,我们会努力去加深我们的共融,并使之完美。爱归向作为完美共融泉源的天主--圣父、圣子和圣神的合一--我们可以从这泉源中,汲取力量,在个人与团体之间,建立共融,或是在仍处於分裂的基督徒之间,重建立合一。爱是一股巨大的暗泉,赋与生命并加强运动的力量迈向合一。 此一爱德在共同祈祷中找到最完善的表达。当那些在彼此之间,并未完全共融的兄弟姐妹,一齐来祈祷时,梵二大公会议把他们的祈祷,称做是整个大公主义运动的灵魂。这一个祈祷是「为获得合一圣宠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也是天主公教会信徒与分离的弟兄,仍然联合一起的真诚表现」(注四叁)。即使当祈祷并非特别献为基督徒的合一,而是为其他的意向,比如和平,实际上已成为合一的一种表达和肯定。基督徒的共同祈祷是邀请基督自己来拜访那些请求他者的团体:「那里有两个或叁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十八20)。 22. 当基督徒聚在一起祈祷时,合一的目标似乎更近了。基督徒漫长的历史,记下了许许多多的分裂,似乎是要再一次聚合起来,因为它正迈向使它合一的泉源即是耶稣基督。他「昨天、今天直到永远,常是一样」 (希十叁8) 。在祈祷的联系中,基督确实临在;他「在我们内」、「与我们一起」、「为我们」祈祷。是他带领我们在护慰者圣神内祈祷,就是他所许诺的,而後在耶路撒冷的晚餐厅中恩赐给教会的圣神,当时他在原始的合一中,建立了教会。 沿着走向合一的大公主义的道路,可赞赏的地方,当然就是属於共同祈祷,就是那些集合而围绕在基督四周的祈祷的结合。如果基督徒,尽管分裂,但能在围绕基督的「共同祈祷」中更多结合在一起,他们将会更加意识到,与结合他们的事物比较起来,那分裂他们的是多麽的渺小。如果他们愈经常地会面和愈频繁地在基督前祈祷,他们将更能获得勇气,去面对所有使他们分裂的那些充满痛苦的人性现实,并且他们将在教会的团体中,再一次团结在一起,而这教会是基督不断地在圣神内所建立的,突破所有的软弱和人性的限制。 23. 最後,在祈祷中的联系,引导众人以新的方式来看待教会和基督信仰。事实上,我们不能忘记主向圣父祈祷,为使他的门徒们能合而为一,使他们的合一能为他的使命作见证,而世界将相信是圣父派遣了他(参阅若十七21)。我们可以说,大公主义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证实了那些负面的经验,就是有些人在宣讲唯一的福音时,只顾及他们各自的教会或教会团体。为那些聆听救恩的讯息,却又发现这个事实是接受福音的障碍的人,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矛盾。不幸的是,这个严重的障碍还没有被克服。这是真的,我们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共融。然而,我们虽分岐,却正在走向完全的合一的路上,这个合一是宗徒的教会在其诞生之日即有的特徵,也是我们衷心追寻的。我们的共同祈祷,受到信仰的启发,是此事的明证。在共同祈祷中,我们因基督之名聚集在一起,而基督是唯一的。他是我们的合一。 「大公」的祈祷,是在为基督徒的使命和它的可信度服务。因此,它必须特别临在於教会的生命中,和每一个有助於增进基督徒合一的活动之中。彷佛我们必须不断地回到圣周四的晚餐厅里,并在那里聚会,尽管我们在那里的聚会并不是完美的,除非那些阻挡教会圆满共融的障碍被克服,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聚集一起,共同举行感恩圣祭(注四四)。 24.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许多大公运动的集会,几乎常常包括祈祷在内,也的确以祈祷为集会的高峰。在元月份举行的为基督徒合一祈祷周,或者,在某些国家,放在五旬节前後,已成为一种相当普及的传统活动。但是在一年当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机会让基督徒联合一起祈祷。在这情形上,我愿意提到最近教宗到世界各地各种不同教会所做的朝圣之旅的特殊经验。我很清楚的意识到,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带领教宗,以这种特别的方式,去行使他的宗徒职务。更进一步说,大公会议让教宗的这些访问成为一种特别的职责,为尽好罗马主教的角色,来为共融的事务服务(注四五)。我的访问几乎都包括一项大公主义的会议,和那些寻求在基督和在他的教会内合一的弟兄姐妹聚在一起共同祈祷。一想起 (一九八二年五月廿九日) 在坎特布里主教座堂和英国教会的首席主教一齐祈祷时,我就心焰如焚;在那宏伟的大堂里,我看到了「一个难以忘怀的确证:一方面是我们长久以来所共同继承的遗产,另一方面是那紧跟而来分裂的悲痛岁月」(注四六)。我也不会忘记在斯堪地纳维亚和北欧国家所举行的会议(一九八九年六月一日至十日),在北美和南美洲以及在非洲,和在世界基督教协会总部的会议 (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二日),这个组织曾努力召唤它的成员教会和教会团体,「要达成有形合一的目标,以同一信仰并以崇拜和共享在基督内共同生命的感恩祭来表达」(注四七)。我怎麽能忘记在大公宗主教区的圣乔治圣堂参加的感恩祭礼(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卅日),以及在可敬的弟兄宗主教迪米特里欧一世访问罗马期间,在圣伯多禄大殿所举行的礼仪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六日)?在那一个机会里,在圣伯多禄墓上的祭台前,我们照原本希腊文,一齐念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经。这些祈祷聚会各具特色,不是叁言两语所能描述的。每一个聚会,都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次都有它特别令人感动之处。当教会为护慰者(圣神)所引导,去追寻所有信仰基督者的圆满合一时,这些事件全部都成为教会记忆的部份。 25. 不只是教宗成了一位朝圣者。最近几年,有许多其他教会和教会团体卓越的领袖到罗马来访问我,因而我也能参与他们的祈祷,有时公开、有时私下。我已提到过大公宗主教迪米特里奥一世的访问。现在我想要提到另一个祈祷会,也是在圣伯多禄大殿举行的,我参加了路德会的总主教即瑞典和芬兰的首席主教们,在圣伯吉达 (Saint Birgitts)列圣品六百周年的机会里,一齐举行晚祷的礼仪 (一九九一年十月五日)。这只是一个例子,因为意识到有责任为合一祈祷,已成为教会生命的必要部份。没有一件重要的或有意义的事件,不是得力於基督徒的聚会和祈祷的。虽然每一个这类的聚会都值得一提,但我实在无法提出这些聚会的完整名单。的确,上主握着我们的手,引导我们。这些相互的往来和祈祷都已一页再一页地写在我们「合一的书」上,一本我们必须不断地回头再读的「书」,以便能从其中汲取新的灵感和希望。 26. 祈祷和祈祷中的团体,经常可以让我们重新发现这些话的福音真理:「你们只有一位父」(玛廿叁9),「阿爸,父啊!」,如同基督,唯一的独生子且是同性体的圣子所亲自称呼的。再者:「你们只有一个师傅,而你们众人都是兄弟」(玛廿叁8)。「大公主义」的祈祷,揭示这一个在基督内兄弟情谊的基本幅度,基督就是为要聚集四散的天主的儿女,使他们成为「在圣子内的儿女」 (参阅弗一5), 我们能够更充分地,同时指出天主父职的奥妙,和每一个人所分享的人类本性的真理。 「大公主义」的祈祷,一如兄弟和姐妹们的祈祷,就是表达这一切。特别是因为他们彼此分离,他们怀着更大的希望在基督内聚会,将他们合一的未来,和他们的共融全托付给他。在此,我们也能适当的应用大公会议的训导:「主耶稣曾祈求圣父说:『愿他们合而为一…就如我们原是一体一样』(若十七21-22 ),他为我们人类开拓了一个理智无从透视的境界。他在天主圣叁的互相契合与天主子女们在真理及爱德内的互相契合之间,暗示某种类似点」(注四八)。 心的改变,是从祈祷中流露出来真正追寻合一的必要条件,而其实现也受祈祷所指引:「因为它是从心思的更新,自我的牺牲和爱德的自然流露所滋生而成熟的。我们应该恳求圣神恩赐我们,能真诚的自我牺牲,能谦虚和良善的为人服务,并能以慷慨的友爱对待别人」(注四九)。 27. 为合一祈祷并不单是为那些实际经验到基督徒中间缺乏合一的人。在深挚的个人交谈中,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与主契合的祈祷交谈中,对合一的关切是不可缺少的。的确,惟有如此,对合一的关怀才能充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实体,和我们在教会内所担负的任务的一部份。为了再次肯定这项责任,我给天主公教会的信友,举出一个我认为可奉为楷模的典 ,这典 就是一位熙笃隐修院的修女,真福合一玛利亚嘉俾厄拉,我在一九八叁年元月廿五日册封她为真福品(注五十)。 玛利亚嘉俾厄修女,追随她的圣召远离世界,专务默想和祈祷,特别集中在默想圣若望福音第十七章,并奉献她整个生命为基督徒的合一祈祷。这真是所有祈祷中的基石:无条件地将自己的生命,藉着圣子,在圣神内,整个奉献给圣父。玛利亚嘉俾厄拉修女的典 深具教育性;它帮助我们了解,为合一祈祷,并没有时间、场合或地方的限制。基督向天父的祈祷是永远的、普遍的、为每一个人的典 。 大公主义的交谈 28. 如果祈祷是大公主义革新与渴慕合一的「灵魂」,它就是大公会议所定义为「交谈」的每一件事物的基础与支柱。这个定义显然与今天的位格主义的思考方式不无关连。「交谈」的能力,根基於人的本性和他的尊严。正如哲学所言,这种说法与那关切到「人」的基督信仰的真理有关,就像大公会议所讲述的:事实上,人是「天主因其本身而喜爱的唯一受造物」;因此,他只有「衷诚地舍己为人,始能达到圆满」(注五一)。「交谈」是走向人性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无论是每一个个人的自我实现或是每一个人类团体的自我实现。虽则「交谈」的概念似乎以「认知幅度」(Dia-logos) 为优先,然而所有的「交谈」,都包含一个总合的、存在性的幅度。它关系到人类问题的整体性;团体之间的交谈,则以特殊的方式,关系到每一个团体的主体性。 这一项有关交谈的真理,教宗保禄六世在其通谕「他的教会」里(注五二),有极深刻的表达。这项真理,也为大公会议在其训导与大公运动中所接纳。交谈不只是一种意见交换。以某种方式说,它常是一种「恩惠的交流」(注五叁)。 29. 因此,大公会议有关合一运动法令也强调,尽力消除在真理和公平上有伤分离弟兄,因而增加彼此关系困境的一切文词、判断和动作。合一法令以天主教的立场来处理这问题,并参考一些与其他基督徒来往必要的准则,然而,在其中互惠关系是必要的。为渴望进行交谈的各方,遵守这准则就是一种决心的表示,也是开始这类交谈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抛弃敌意和争论,承认对方是一个合作者。在交谈进行中,各方必须先认定对方渴望和好,为在真理中合一。为达到这点,任何彼此对立的表示都应去除。唯有如此,交谈才能帮助我们克服分裂迈向合一。 30. 怀着一种对真理之神活泼的感恩之情,我们可以说,梵二大公会议曾是一段蒙受祝福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天主公教会参与大公主义交谈已经打下了基础。同时,有许多来自不同的教会和教会团体的观察员在场,他们深入参与大公会议的过程,大公会议所促成的各样聚会和共同祈祷,也都有助於造就一些彼此交谈的条件。在大公会议期间,其他教会和教会团体的代表们,都经验到了,天主公教会全世界的主教们,特别是宗座已准备就绪为进行交谈。 交谈的地方性的架构 31. 教会致力於大公主义的交谈,正如自从大公会议开始就呈现出来的,它不仅是宗座的责任,也是每个地方教会或个别教会的职责。众多主教团和东方天主教会的主教会议已经设立了为促进大公精神和大公运动的特别委员会。与这些委员会相当的机构,也都在每一个个别的教区内运作。这些创举都是天主公教会广泛实践大公会议上有关大公主义的指南的记号:这是大公主义运动很重要的一面(注五五)。交谈不只是一项约定;它已成为完全必要的,是教会的优先工作之一。结果是,交谈的「方法」已有了改善,因而也促进了交谈的精神。在我们所提到的情况中,最重要的是「来自各个不同教会和团体的专家之间的交谈。在他们以宗教精神组成的集会中,每一个人更深入地陈述自己教会的道理,并清楚指明其独有的特徵」(注五六)。此外,使所有的信徒都熟悉促成交谈的方法,也是很有用的。 32. 大公会议的「信仰自由」宣言肯定:「追求真理,应用适合人格尊严,及其合群天性的方式,自由地研究,借助於教导或讲授、传播与交谈,把已获得或自认为已获得的真理彼此陈述,藉此在追求真理上互相辅助,既获得真理之後,就该以个人的同意坚决服膺之」(注五七)。 大公主义的交谈是绝对必要的。「透过这样的交谈,双方面的人,对双方教会的道理与宗教生活,都获得更真确的认识和更公平的评价。此外,各个团体按基督徒的良心要求,彼此更广泛密切地合作,以谋求共同的利益。如果可行,他们又可举行共同祈祷。最後,双方都检讨自己,如何忠於基督对教会的意愿,并努力进行应有的更新与改革」(注五八)。 交谈作为良心的反省 33. 以大公会议的想法,大公主义的交谈是以共同追寻真理为标记,特别是教会的真理。事实上,真理形成良心并引导全付精力去促进合一。同时,它要求基督徒的良心与行动,既是彼此分裂的弟兄姐妹,就应该求灵感於基督为合一的祈祷,并顺从之。在交谈与祈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更深挚和更有意识的祈祷使交谈更有成果。如果说,在一方面,交谈依赖着祈祷,那麽,在另一个意义上,祈祷也将成为交谈中更为成熟的果实。 34. 因着大公主义的交谈,我们可以说我们彼此的共同祈祷更加成熟了。况且,交谈也让我们做一个良心的省察。关於这一点,我们怎能不想起若望一书的那些话呢?「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就是欺骗自己,真理也不在我们内。但若我们明认我们的罪过,天主既是忠信正义的,必赦免我们的罪过,并洗净我们的各种不义」(一8-9)。若望甚至声明:「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犯过罪,我们就是拿他当说谎着,他的话就不在我们内」(一10)。这麽澈底的劝勉,要我们承认我们的罪人身分,也就是我们在大公交谈中应有的精神。如果这样的交谈不能成为一种良心的省察,一种「良心的交谈」,我们怎能期待若望一书所给我们的保证呢?「我的孩子们,我给你们写这些事,是为叫你们不犯罪,但是,谁若犯了罪,我们在父那里有正义的耶稣基督作护慰者;他自己就是赎罪祭,赎我们的罪过,不但赎我们的,而且也赎全世界的罪过」(二1-2)。 全世界所有的罪过都已聚集起来,放在基督的赎罪祭里,包括违犯教会合一的罪:基督徒的罪过,那些属於牧人的罪过,并不会比属於平信徒的罪过少。尽管导致我们历史上分裂的罪过众多,基督徒的合一仍是可能的,只要我们谦逊地,承认我们曾犯罪违犯合一,而且确信有悔改的必要。不仅个人的罪,需要得宽恕和忘却,群体的罪过也同样需要,这就是所谓有罪的「结构」本身,这结构不仅已造成分裂,而且能继续制造分裂,并且更加强分裂。 35. 在此,大公会议再一次提供助益。我们可以说,整个大公主义法令,都充满着悔改的精神(注五九)。在文献里,大公交谈,呈现着独特的性质;而成为一种「悔改的交谈」,而因此,以教宗保禄六世的话来说,是一种真正的「救恩的交谈」(注六十)。交谈不能只在平面上进行,局限在聚会、交换意见,甚或分享每一个团体各自拥有的特恩。它首先要有纵向的冲力,导向那唯一的,世界的救主和历史的主宰,唯有他是我们的和解。这种交谈的纵向观点,就在於我们,共同地和各别地,承认我们都是犯过罪的人。正是这种体认,使生活在尚未完全共融的团体中的兄弟姐妹们,产生内在的空间,使基督,教会合一的根源,能在其中,以他圣神,即护慰者的全部力量,有效地行动。 交谈是解决意见分岐的方法 36. 交谈也是一种自然的工具,可用来比较不同的看法,尤其是为检讨那些妨碍基督徒之间完全共融的争端。大公主义法令首先描绘教义讨论应有的「态度」:「天主公教会的神学家,在大公主义的交谈中,遵循教会的训示,与分离的弟兄们探讨天主奥义时,应该本着爱好真理及爱德与谦逊的精神进行」(注六一)。 爱好真理是任何在基督徒之间,真正追寻完全共融的最深遽的幅度。没有这份的爱,将不可能面对客观神学的、文化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在检讨争端时就会出现的。这一个幅度,是内在的和个人的,必须紧随爱德和谦逊的精神。爱德用来面对交谈的人,谦逊则用来面对真理,而真理的出现,要求一种对坚持和态度的检讨。 关於对争端方面的研究,大公会议要求整体教义须清楚地表达出来。同时,它要求对天主公教的信仰的说明态度与方式,绝对不应成为与我们的弟兄姐妹交谈的阻碍(注六二)。当然我们能够以一种正确、公正和可了解的方式来宣认我们的信仰,解释我们的教理,而同时也考虑到另一方的思考方式及其当前的历史经验。 当然,完全共融的到来,必须透过接受整个真理,即圣神引导基督的门徒进入的真理。因此,任何形式的简化,或轻率的「承诺」,都必须绝对避免。严重的问题都必须解决,否则,它们将在别的时间里,或以同样的说法、或以另一种面貌再度出现。 37. 大公主义法令也指示了一套,天主公教徒在说明或比较它的教义时必须遵照的评判标准:「他们应该记住天主公教会的教义内,存在有真理的层次或「等级」,由於这些真理与基督信仰的基础之关系有所不同。因此,给弟兄般的竞争 出一条大路,以激励大家对於基督不可测度的富饶,能有更深切的了解和更清晰的表达」(注六叁)。 38. 在交谈中,避免不了会遭遇到,不同的教会和教会团体用以表明教义的系统说明,会有岐异的难题。这对大公主义的工作,产生多重的後果。 第一、关於教义的系统说明,这些说明通常与每个人所属团体惯用的说法会有不同,当然必须去辨别这些牵涉到的用词,到底是不是指着同样的事物。这种情形因经验而更加确定,例如在最近,由我的前任或我自己,与各教会的宗主教们所签署的共同声明,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和他们在基督学上曾经有过争论。就有关启示真理的系统说明,「教会奥秘」宣言声明说:「即使教会想要透过她的信理神学的系统说明来教导的真理,有别於某一时代可变的观念,也可以不用这观念来加以说明,然而,有时我们会发见,由神圣训导权所清楚表达的真理用词,带有这些观念的痕迹。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声明,教会训导权的信理神学用词,从一开始就是适合於传达启示真理,而一旦如此,它们就一直保持能适合向那些正确诠释它们的人,传达这项真理」(注六四)。就此看来,大公主义的交谈,激励有关各方彼此询问,彼此认识了解,彼此说明各自的立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偏狭的争执与论战已造成一些势不两立的主张,其实,那是在同一事实上,两种不同观点所得到的结果。如今,我们需要寻求系统用词,能抓住事实的整体意义,好让我们能越过断章取义的毛病,和避免错误的解说。 大公主义的好处之一,就是它帮助基督信徒团体去发现真理深不可测的富饶。这里也一样,圣神在「其他人」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为建设团体而服务(注六五),并在某种意义上,在基督的奥迹中教导他们,真正的大公主义是一项为真理服务的恩宠。 39. 最後,交谈会让参与的人,在信仰的事物上,看到真实的和纯粹的争论点。首先,这些争论点必须以一种兄弟友爱的真诚精神来面对,以尊重自己良心的要求,也尊重另一方的良心,伴同深切的谦德和热爱真理的态度。对於这些不同意见的检讨,有两个主要参考点:圣经和教会的大传统。天主公教会就是得助於教会生活的训导权。 具体的合作 40. 基督徒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单纯地指向彼此间的认识了解,共同祈祷与交谈。他们假设并且从今以後呼吁,要在各个层面上,尽一切可能,以具体形式来合作:如牧灵、文化和社会方面,包括为福音讯息做见证(注六六)。 「全体基督徒之间的合作,生动地显示出他们已有的联系,也更明显地揭露出基督为仆人的真面目」(注六七)。这种建基在我们共同信仰上的合作,不仅充满了兄弟间的共融,更是一项基督自己的显耀。 此外,大公主义的合作,是一所真实的大公主义学校,一条走向合一的活路。行动的合一导向信仰完全的合一:「藉着这样的合作,全体信仰基督的人,能彼此更深切的互相了解与互相尊重,并为基督徒的合一 上一条平坦的路」(注六八)。 在世界的眼中,基督徒间的合作,变成一种基督徒共同见证的形式,也是使众人得救的福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