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生命的福音

第二章 我来是为给他们生命


第二章 我来是为给他们生命
基督徒有关生命的讯息
「这生命已显示出来,我们看见了」(若壹一2)
我们的眼光注视着基督─「生命的圣言」


29. 面对存在于现代世界中无数对生命的重大威胁,人会感到被一股彻底的无力感所压倒:「善」永远不可能有足够的势力战胜「恶」!

在这样的时代中,天主的子民,包括每一位信友,都受召谦逊而勇敢的承认对耶稣基督,「生命的圣言」(若壹一1)的信仰。生命的福音不仅仅是对人类生命的反省,不论这反省是多么新而深刻。生命的福音也不仅仅是一个为唤起社会的觉悟,好给社会带来重大改变的诫命。生命的福音更不是一个更美好未来的虚幻承诺。生命的福音是具体的,个人的,因为它就是宣讲耶稣这个「人」。耶稣对门徒多默说:「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十四6),而使多默认识祂,也藉多默让每个人认识祂。祂也对拉匝禄的姊妹玛尔大这样说到祂自己:「我就是复活,我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耶稣是永生天主子,从父那里接受生命(参阅若五26),祂也来到人类当中,使他们分享这恩赐:「我来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若十10)。

借着耶稣的圣言、行动和耶稣这「人」,人才有机会「认识」有关人类生命价值的全部真理。从这「泉源」,人更接受了圆满地「成就」这真理的能力(参阅若三21),也就是完全接受及履行爱和服务,维护和促进生命的责任。

生命的福音在基督内明确地宣讲,完全地给予。这福音已存在于旧约的启示中,也确实写在每一个人心版上,「从开始」,也就是说从创造之初,已在每一个人良心中发出回响,纵然罪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人类理性仍会了解这福音的主要特质。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基督「以自己整个的亲临及表现,并以言以行,以标记和奇迹,特别以自己的死亡及从死者中光荣的复活,最后藉被遣来的真理之神,圆满地完成启示,并用天主的证据证实:就是天主与我们同在,为从罪恶及死亡的黑暗中,拯救我们,并使我们复活而入永生」。二二

30. 因此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主耶稣身上,希望再一次从祂那儿听到「天主的话」(若三34),并重新默想生命的福音。有关天主对人类生命启示的默想,最深刻、最原始的意义,就在若望宗徒第一封书信的开场白中:「论到那从起初就有的生命的圣言,就是我们听见过,我们亲眼看见过,瞻仰过,以及我们亲手摸过的生命的圣言-这生命已显示出来,我们看见了,也为他作证,且把这原与父同在,且已显示给我们的永远的生命,传报给你们-我们将所见所闻的传报给你们,为使你们也同我们相通」(若壹一1~3)。

于是,「生命的圣言」,天主永远的生命,就在耶稣身上传扬并给予了众人。多亏这宣讲及恩赐,我们身体和心灵两方面的尘世生命,能获得完全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天主永远的生命其实就是我们今世生命的终向及召叫。这样,生命的福音包括人类的经验和理性所告诉我们有关人类生命价值的一切,我们要接受、净化、颂扬它,并使它达到圆满。

「上主是我的力量和保障,他作了我的救援」(出十五2)
生命永远是一件好事

31. 在旧约中,已将有关生命的福音预备好了。尤其是在旧约信仰经验的中心-出谷纪所记载的大事中,以色列人发现在天主眼中,他们的生命是多么珍贵。当死亡的威胁笼罩在所有新生的男婴身上(参阅出一15~22),以色列人似乎即将灭亡时,上主就将自己显示给以色列人,做为他们的救主,向那些失去希望的人保证,他们仍有将来。以色列人于是清楚地明白,他们的存在并不是操纵在一个可以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法老王手中。相反的,以色列人的生命是在天主温柔而强烈的爱中。

从为奴的状态中得到自由,意思就是赐与一种身份,承认一种不可毁灭的尊严,以及一个新历史的开始。在这新历史中,发现天主与发现自我是携手并进的。出谷纪是一个基础经验,也是未来的一种模式。透过它,以色列人学习到,任何时候,他们的存在受到威胁,他们只要以更新的信赖之心转向天主,就可从天主那儿得到有效的帮助:「我造了你,是叫你作我的仆人,以色列啊,我决不会忘了你」(依四四21)。

因此,以色列人在了解自己民族存在的价值时,也愈发理解生命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在智能作品中,根据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生命危险,觉察到攻击生命的威胁,此种反省更得到发挥。面对生命的种种矛盾,信仰受到了激励,要有所响应。

最挑战信仰,使信仰受到考验的,是有关痛苦的问题。当我们默想《乔布传》时,怎能不充分意识到全世界人类共有的苦难呢?无辜者竟受到痛苦的打击,难怪他要怀疑:「为何赐不幸者以光明,赐心中忧苦者以生命?这些人渴望死,而死不至;寻求死亡胜于宝藏!」(约三20~21)。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信仰仍以信赖和崇拜之心承认天主的「奥秘」:「我知道你事事都能,你所有的计划,没有不实现的」(约四二2)。

天主的启示,使造物主植入人们心中的「永恒生命」萌芽,因此人们对此一天比一天有更清楚的了解:「天主所行的一切事宜,都很适时,并赐给人认识永恒」(训三11)。这完整和圆满生命的萌芽,还要借着天主白白的恩赐而在爱中得到证明,并透过分享祂永恒的生命而达到圆满。

「耶稣的名...使这人强壮」(宗三16)
在无常的人生中,耶稣使生命的意义达到圆满

32. 旧约人民的经验,在所有遇到纳匝肋耶稣的「穷人」的经验中得到更新。正如「爱惜万物」(参阅智十一26)的天主在危难中对以色列人的保证,现在天主子也向所有生命受到威胁和阻碍的人宣称,他们的生命也是一件好事,天父的爱也给这生命赋予意义和价值。「瞎子看见,瘸子行走,癞病人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贫穷人听到喜讯」(路七22)。耶稣引用先知依撒意亚的话,阐明祂使命的意义:凡是因为生命在某方面被「削弱」而受苦的人,会在耶稣那里听到天主关心他们的「喜讯」,并因而确知,他们的生命也是一项恩赐,是小心地呵护在天父手中的(参阅玛六25~34)。

耶稣的宣讲和作为,最主要的对象是「穷人」。大批跟随祂、寻找祂的病人和穷人(参阅玛四23~25),都在祂的言语行为中得到启示,知道他们的生命也很有价值,他们得救的希望也有充分的根据。

同样的事也从开始就发生在教会的使命中。当教会宣称基督「巡行各处,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压制的人,因为天主同他在一起」(宗十38),她意识到自己带来救恩的讯息,这全新的讯息回荡在人生的艰苦及贫穷中。有一个瘸子每天在耶路撒冷圣殿中名叫「丽门」的殿门前乞讨,伯多禄治好了他,并说:「银子和金子,我没有;但把我所有的给你:因纳匝肋人耶稣基督的名字,你起来行走罢」(宗三6)。因着相信「生命之原」(宗三15)耶稣,被遗弃而哭着求助的生命,重新拾回了自我和全部的尊严。

耶稣的言语行为,以及祂教会的言语行为,不只关系到那些遭病痛之苦,或和各种形式的社会边缘人。在更深刻的层次上,碰触到每一个人生命中的道德和精神幅度。只有承认生命中有罪恶污点的人,才能在与救主耶稣相遇中,发现自己生命的真理和真实性。耶稣自己也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来召叫义人,而是召叫罪人悔改」(路五31~32)。

但是以为生命可以单单靠拥有物质而得到保障的人,就像福音中有钱地主的比喻,这人其实是在欺骗自己。生命从他身旁溜走,很快他就会发现,在他尚未了解生命真正的意义时,他已失去了生命:「胡涂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灵魂,你所备置的,将归谁呢?」(路十二20)。33. 在耶稣自己的生命中,自始至终我们都发现,人类生命所体验到的无常及生命价值的肯定之间,有一种独特的「辩证」关系。打从耶稣诞生的那一刻开始,祂的生命就有了不稳定的标记。当然祂得到正直人的接纳,他们重复玛利亚毫不迟疑且充满喜乐的那一声「是」(参阅路一38)。但从一开始,也有一个世界排斥祂,对祂的敌意深沉,而且在寻找这婴孩,为的是要「把他杀掉」(玛二13);还有一群人,对于这生命进入世界此一奥秘的实现,仍然漠不关心:「在客栈中为他们没有地方」(路二7)。一方面是威胁和不安全,另一方面是天主恩赐的力量,在这个对比中,天主从纳匝肋的屋子及从白冷城的马槽中放射出来的光荣,愈发显得灿烂:这诞生的新生命,是全人类的救恩(参阅路二11)。

耶稣完全接受生命的矛盾和危险:「他本是富有的,为了你们却成了贫困的,好使你们因着他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格后八9)。保禄所说的贫困并不只是指遗弃了神性的特恩,也指祂分享了人生中最低下、最容易受伤害的情境(参阅斐二6~7)。耶稣一辈子都过着这种贫困的生活,并在祂被钉十字架时达到高峰:「他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为此,天主极其举扬他,赐给了他一个名字,超越其它所有的名字」(斐二8~9)。耶稣正是借着祂的死亡,显示出生命所有的光辉和价值,因为祂在十字架上的自我奉献,为所有人成了新生命的泉源(参阅若十二32)。在充满矛盾的旅程以及祂的牺牲生命中,耶稣确信祂的生命是在天父手中。因此祂才能在十字架上对天父说:「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托在你手中!」(路廿三46),「我的灵魂」就是指「我的生命」。如果天主子都取了人类的生命,并使其成为全人类得救的管道,那么,人类的生命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

「蒙召...使与自己儿子的肖像相同」(罗八28~29)
天主的光荣闪耀在人类的面容上

34. 生命永远是一个「善」。这是出于本能的看法,也是所体验到的事实,人受召去了解其中的深奥理由。

生命为何是一个「善」?这问题在圣经里处处可见,而且在最初的几页中,就已经给我们一个有力而奇妙的答案。天主赐给人类的生命,与其它受造物的生命大不相同,因为虽然人类来自尘土(参阅创二7,三19;约卅四15;咏一○三14,一○四29),却是天主在世上的显现,是祂临在的记号,祂光荣的形迹(参阅创一26~27;咏八6)。这正是圣依肋纳(St. Irenaeus of Lyons)在他那著名的定义中所强调的:「人,生活着的人,是天主的光荣」二三。人与造物主藉亲密的结合,得到了至高的尊严:在人身上,闪耀出天主本身的映象。

《创世纪》在天主创造万物的第一种叙述中就肯定了这一点,因为这段叙述把人类放在天主创造活动的高峰,是这活动的顶点;从一片混沌发展到最完美的受造物,使这创造过程达到极致。万物都要受人类的指挥,也都隶属于人类:「你们要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各种生物」(创一28);这是天主对那男与女的命令。在另一个创造的叙述中也可看到类似的讯息:「上主天主将人安置在伊甸的乐园内,叫他耕种,看守乐园」(创二15)。在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天主肯定人类重于万物;后者要服从他,并托付给他照管,人却不能因为任何理由受其它人的奴役,好似沦为一个「物件」。

在圣经的叙述中,人和其它受造物的不同,在下面的事实中最能得到证明:圣经中提到,只有人类的受造是出于天主特别的决定,这是有意如此,使人类与造物主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创一26)。天主赐给人的生命,是一件礼物,借着这恩赐,天主与受造物分享祂本身的某些部份。

以色列人曾长久地思索这种特殊关系的意义。《德训篇》也承认天主在创造人类时,「按照自己的本性,赋给他德能;依照自己的肖像,造成了他」(十七13)。这位圣经作者,不但在其中看到了人的统治权,也看到了人类特有的精神能力,例如理性、分辨善恶、自由意志:「天主使他们充满知识与理解力,又使他们能分别善恶」(德十七5~6)。得享真理与自由,是人类独有的特权,因为人是按造物主天主的肖像所造,而天主是公平正直的(参阅申卅二4)。在一切有形可见的受造物中,唯有人「能认识并热爱其造物主」二四。天主给予人类的生命,远不止于一段时间的存在而已。这是一种走向圆满生命的动力;这是一个存有的发端,其发展超越时间的限制:「其实天主造了人,原是不死不灭的,使他成为自己本性的肖像」(智二23)。

35. 雅威典对天主创造万物的记载,也表达了同样的信念。这段古老的叙述,说到神对人吹了一口气,人就有了生命:「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二7)。

这有灵生物神圣的出身,可以解释人终其一生始终感到不满足的原因。因为人是天主所造,身上带着不可磨灭的天主印记,自然会受天主吸引。每个人在留神谛听心灵深处的渴望时,必会把圣奥思定所表达的真理视为己有:「主啊,我们是因你而受造的,除非憩息在你内,我们的心灵将不得安宁」。二五

生活在伊甸园中的男人,如果只能与园内的动植物接触,他的生活该会是多么的不满足啊(参阅创二20)。唯有他的亲骨肉女人出现(参阅创二23),而天主造物主的神也在她身上生活,才能满足他与人交谈的需求,这需求在人类生命中是如此重要。不论男人或女人,都在对方身上看到天主本身的反映,这是每一个人最终的目标和圆满。

圣咏作者问道:「世人算什么,你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你竟对他眷顾周详?」(咏八5)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非常渺小,然而正是这样的对比显示出他的伟大:「你竟使他稍微逊于天神,以尊贵光荣作他冠冕」(咏八6)。天主的光荣闪耀在人的面容上。在人类身上,造物主找到安息之所,正如圣盎博罗削以敬畏之心所表示的:「创造世界的工程,就在第六天以制造一个精心杰作结束,这杰作就是『人』,人掌管一切生物,是宇宙的冠冕,也是所有受造物中最精美绝伦的。确实,我们应该虔敬地保持静默,因为上主在完成创造世界之后休息。他在人心深处憩息,他在人的心灵思想中憩息;毕竟他创造了人,还赋予他们理性,能效法他,学习他的美德,渴慕上天的恩宠。天主就在祂所赐的这些恩赐中憩息。祂曾说:『如果不是在心灵谦逊、痛悔,并敬畏我言语的人身上,我又能在谁身上找到憩息之所呢?』(依六六1~2)。我感谢上主我们的天主,祂创造了如此美妙的作品,可以安息其中。」二六

36. 可惜的是,天主奇妙的计划却被出现在历史中的罪恶所破坏。人藉罪恶反抗造物主,最后还崇拜受造物偶像:「他们将虚妄变作天主的真理,去崇拜事奉受造物,以代替造物主」(罗一25)。结果人不但使天主在他自己身上的肖像变形,而且也禁不住要冒犯天主在别人身上的肖像,把彼此共融的关系,代以不信任、冷漠、敌意,甚至恶之欲其死的恨意等态度。当人不再承认天主为天主,就辜负了「人」的深长意义,也殃及人与人之间的共融。

天主子取了人的血肉来到世上时,天主的肖像在人的生命中重新闪耀出光辉,并再次完全显示出来。「基督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像」(哥一15),他「是天主光荣的反映,是天主本体的真像」(希一3)。他是天父最完美的肖像。

天主给第一个亚当生命的计划,终于在基督身上得以实现。虽然亚当的抗命破坏了天主对人类生命的计划,而且使死亡进入了这世界,但基督救赎性的服从,则是倾注在人类身上的恩宠之原,为每一个人大开进入生命王国之门(参阅罗五12~21)。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第一个人亚当成了生灵;最后的亚当成了使人生活的神」(格前十五45)。
凡是献身于追随基督的人,都得到圆满的生命:神的肖像在他们身上得以恢复、更新并臻于完美。天主对人类的计划是这样的,他们应该「与自己儿子的肖像相同」(罗八29)。只有如此,在这肖像的光辉中,人才能从崇拜偶像的奴役中获得解放,重建失去的友谊,也重新发现真正的自我。

「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6)
赐与永恒的生命

37. 天主子降生赐给人类的生命,不可沦为仅仅是暂世的存在而已。这永远「在他内」,且是「人的光」(若一4)的生命,乃在于这生命是由天主所生,并分享他全部的爱:「凡接受他的,他给他们,即给那些信他名字的人权能,好成为天主的子女。他们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肉欲,也不是由人欲,而是由天主生的」(若一12~13)。

有时,耶稣把祂来世上赐予的生命,就只称之为「生命」,并提到如果人要达到天主造他的目的,那么由天主而生是必要的条件:「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见到天主的国」(若三3)。给人天主的生命,是耶稣使命的真正目的:祂是那「由天降下,并赐给世界生命的」(若六33)。因此祂才能如实地说:「跟随我的…必有生命的光」(若八12)。
在其它时候,耶稣则提到「永远的生命」。「永远的」这个形容词,并不仅止于使人想到超越时间的远景而已。耶稣答应赐给人的生命是「永远的」,因为这是完全地分享「永生者」天主的生命。凡相信耶稣并与祂结合的,就会得到永生(参阅若三15,六40),因为他只有从耶稣那儿才能听到启示,并给予生命圆满的话。这就是「永生的话」,是伯多禄在表明他的信仰时所承认的:「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知道你是天主的圣者」(若六68~69)。耶稣自己在大司祭的祈祷中,给永生下了一个定义,祂向天父说:「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若十七3)。认识天主和天主子,就是接受圣父、圣子、圣神与人自己的生命之间,爱的共融的奥秘;我们的生命就从现在开始,已在分享天主的生命中通向永生。

38. 因此,永远的生命就是天主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是天主子女的生命。当信友思索此一喜出望外也不可言喻的在基督内,来自天主的真理时,不得不叹为观止并充满无限的感激。他们可以借用宗徒若望的话说:「请看父赐给我们何等的爱情,使我们得称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们也真是如此。::可爱的诸位,现在我们是天主的子女,但我们将来如何,还没有显明;可是我们知道:一显明了,我们必要相似他,因为我们要看见他实在怎样」(若壹三1~2)。

在这一点上,基督徒有关生命的真理达到圆满。生命的尊严不但与它的开始,与它来自天主的事实相连;也与它最后的终向,与它在认识和爱慕天主中跟天主建立情谊的命运相连。在此一真理的光照下,圣依仁确定并完成他对人的赞美:「天主的光荣」确实就是「人,生活着的人」,但是「人的生命在于看见天主」。二七

这对人类的尘世生命立即产生了效果,因为永远的生命已在现世生命中产生并开始成长。人本能地会爱生命,因为生命是件好事,但在这件好事属神的幅度中,对生命的热爱会得到更多的鼓舞和力量,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同样的,这股人人都有的对生命的爱,也不可沦为一种欲望,只想寻求自我表达空间,及与他人建立关系;而更要能在喜悦中逐渐觉察到,生命可以成为天主显现祂自己的「地方」,也是我们与祂相遇,进而与祂结合的「地方」。耶稣所赐的生命绝不致于贬低我们生存于世的价值;这生命会带领它走向最后的目标:「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十一25~26)。

「我要向每一个人追讨他兄弟生命的血债」(创九5)
尊敬和爱护每一个人的生命

39. 人的生命来自天主;是天主的恩赐、肖像和印记,是分享天主生命的气息。因此天主是这生命唯一的主:人不可随意处置这生命。在大洪水后,天主亲自对诺厄说得很清楚:「我要追讨害你们生命的血债…向为弟兄的人,追讨人命」(创九5)。圣经想要强调的是,生命的神圣是奠基于天主及祂的创造活动中:「因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创九6)。

因此人的生命和死亡都在天主手中,在祂的权下。乔布赞叹道:「一切活物的生魂,一切血肉之人的灵魂,都握在他手中」(约十二10)。「上主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降入阴府,也将人由阴府提出」(撒上二6)。唯有天主能说:「我使人死,也使人活」(申卅二39)。

但是天主并没有以专断和蛮横的方式执行这权力,而是用这权力来表示祂对受造物的关怀及爱心。如果说人的生命真的是握在天主手中,那么这必是一双慈爱的手,就像做母亲的接纳、哺育和照顾她的孩子:「我只愿我的心灵得享平静与安宁;就像断乳的幼儿,在他母亲的怀抱中」(咏一三一2;参阅依四九15;六六12~13;欧十一4)。因此以色列人在民族史及在个人的状况中看到的,并不是偶然或盲目的命运,而是天主慈爱的计划造成的结果,天主藉这计划,赐给生命一切的发展潜力,并反对罪恶带来的死亡的势力:「天主并未造死亡,也不乐意生灵灭亡。他造了万物,为叫他们生存」(智一13~14)。

40. 生命是神圣的,因而不可侵犯,这一点从开始就写在人的心版上,写在人的良心上。加音杀了他弟弟埃布尔尔后,天主问他:「你作了什么事?」(创四10),这问题说明了每个人都有的经验:在人的良心深处,总在提醒人,生命-不论是自己的生命或他人的生命-是不可侵犯的,生命并不属于他,因为那是天主-造物主及天父-的所有物及恩赐。

人类生命不可侵犯的诫命,回荡在西乃山盟约「十句话」的中心(参阅出卅四28)。这诫命最初是禁止谋杀:「不可杀人」(出廿7);「不可杀无辜和正义的人」(出廿三13)。但在以色列后来所订的法令中,也禁止对他人的一切人身伤害(参阅出廿一12~27)。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旧约中,生命价值的观念虽然已经相当明显,却未达到像新约山中圣训的那样精致。旧约时代有关刑罚的法律中,明定了各种严厉的体罚,甚至死刑。但全部的信息,也就是新约将要使其达于成全的信息,则是一个强有力的呼吁,要求人们尊重肉体生命的不可侵犯,以及人的完整无损。此信息在强力要求我们对近人及对自己负责的积极诫命中达到高峰,这诫命就是:「你应爱人如己」(肋十九18)。

41. 「不可杀人」的诫命,包含并充分的表达在积极的爱近人的诫命中,主耶稣则再度彻底肯定了此一诫命。有个富家少年问耶稣:「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耶稣回答说:「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玛十九16,17),接着祂列举诫命并以「不可杀人」为首要(18节)。在山中圣训中,耶稣要求门徒一个在各方面超越经师和法利塞人的义德,其中包括尊重生命在内:「你们一向听过给古人说:『不可杀人』;谁若杀了人,应受裁判。我却对你们说:凡向自己弟兄发怒的,就要受裁判」(玛五21~22)。

耶稣借着自己的言行,进一步昭示了这诫命对生命不可侵犯性的积极要求。这些要求在旧约中已有,旧约的法律留心保障和维护弱小及受威胁的生命,例如外侨、寡妇、孤儿、病人和穷人,包括母胎内的胎儿(参阅出廿一22,廿二20~26)。耶稣又使这些积极的要求有了新的力量和急迫性,也显示出所有的广度和深度:从关怀自己弟兄的生命(不论是亲兄弟或是同一民族的弟兄,或是住在以色列土地上的外国人)到关怀陌生人,甚至要爱自己的仇人。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参阅路十25~37),很清楚而生动地说明,一个人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必须成为这人的近人,直到愿对这人的生命负责。那时这陌生人对他而言,就不再是陌生人。对于执意爱仇人(参阅玛五38~48;路六27~35),善待他(参阅路六27,33,35),并立刻响应他立即的需要,且不求回报(参阅路六34~35)的人而言,甚至仇人也不再是仇人了。至于这「爱」的最高境界,则是为自己的敌人祈祷。若能这样做,我们就达到与天主眷顾一切的爱相同的境界:「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玛五44~45;参阅路六28,35)。

因此在天主要人保障人类生命的诫命中,最深刻的要素就是要求人尊敬和爱护每一个人及每一个人的生命。这就是保禄宗徒重复耶稣的话,对罗马基督徒的教导:「其实『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恋』,以及其它任何诫命,都包含在这句话里: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爱不加害近人,所以爱就是法律的满全」(罗十三9~10)。

「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创一28)
人对生命的责任


42. 维护和促进生命,表现对生命的尊敬与爱,是天主托付给每一个人的使命,召唤他,天主生活的肖像,来分享天主对世界的统治权:「天主祝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管理海中的鱼、天空的飞鸟、各种在地上爬行的生物』」(创一28)。

圣经中的章节,清楚地表明了天主赐给人类统治权的广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统治大地和一切生物,《智慧书》中说得很清楚:「列祖的天主,仁慈的上主!....你以你的智慧造了人,使他统治你所造的万物,吩咐他以圣德和正义,管理世界」(智九1,2~3)。圣咏作者也赞扬天主给人类的统治权,说那是光荣的标记及造物主所赐的尊荣:「你令他统治你手的造化,将一切放在他的脚下:所有的羊和牛,与野外的走兽,天空的飞鸟和海里的鱼类,及种种游泳于海道的水族」(咏八7~9)。

当人受召叫,耕种和看守世上的乐园(参阅创二15)时,人就有了一项特殊责任,要对他生活的环境负责,就是对天主所造为人的尊严及生命服务的万物负责,不但为现在、也为后代子子孙孙。有关生态的问题,-从保护不同种类的动物和各种形式的生命的自然「生活地」,到真正的「人类生态」二八-,都可以在这段圣经中找到明确而有力的伦理指导,以尊重此一大善-生命,即所有生命。其实,「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治理权,不是一项绝对的权力,更谈不上有『使用和滥用』,或随人之喜好任意处置物品的自由。造物主从开始就定了这个限制,以『不许吃树上的果子』(参阅创二16~17)来表达此限制的象征意义,它清楚地说明,对于自然界,我们不仅要服从生物法则,也要服从道德律,那是不得任意冒犯的」。二九

43. 在天主给与人类生命某些特定的责任中,也可以证明人类分担了天主的一部份治理权。当一男一女结婚,生育子女时,此一责任达到了最高点。正如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曾经说过:『人单独不好』(创二18)以及『自起初就创造了他们一男一女』(玛十九4)的天主,希望人类能以特别的方式,参与他的造化工程。于是天主祝福男女,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创一28)」。三O

前述文献在提到男人和女人「以特别的方式」参与天主的「造化工程」时,是希望指出,生育儿女是一件非常属于人性,但也充满宗教意义的大事,因为它牵涉到「成为一体」(创二24)的夫妻双方,以及亲临此事的天主。正如我在给家庭的信中所说:
「当一个新人因两人婚姻的结合而诞生时,他同时也把天主特别的肖像和模样带到世上:这人的族谱就刻在此次生育的生物过程中。当我们肯定一对夫妇怀胎并生产新生儿,成为父母,是与造物主天主合作时,指的并不仅仅是生物学的法则。我们是希望强调天主亲自临在于人类父亲和母亲的身分中,与他临监于世上其它的生殖行为中大不相同。确实,唯有天主是人类特有的『模样和肖像』之原,如同创造之初一样。生育子女是创造工程的延续」。三一

这就是圣经以率直和流畅的文字记载第一个母亲,即「众生的母亲」(创三20)喜悦的叫声时,所给我们的教导。厄娃意识到天主的干预,而叹道:「我赖上主获得了一个人」(创四1)。在生育中,父母将生命传给子女时,因着天主创造不朽的灵魂三二,天主的肖像和模样也传给了子女。圣经中记载亚当后裔族谱的那一章,一开始就说:「当天主造人的时候,是按天主的肖像造的,造了一男一女,且在造他们的那一天,祝福了他们,称他们为『人』。亚当一百三十岁时,生了一个儿子,也像自己的模样和肖像,给他起名叫舍特」(创五1~3)。天主把祂的肖像传给新的受造物,正是在这与天主合作者的角色上,我们看到已婚夫妇的伟大,他们准备「与造物主及救主的爱合作,因为祂就是通过夫妻,日日扩展并充实自己的家庭」三三。所以安菲罗吉(Amphilochius)主教才会称赞「高于其它世间恩赐的婚姻」是「人类的生产者,天主肖像的画家」。三四
因此一男一女在婚姻中结合,就成为一项神圣任务的合伙人:透过生育,接受天主的恩赐,也有了一个向未来开放的新生命。

但是接受生命及为生命服务,并非只是父母的特殊使命,更是每一个人的使命;这项任务最应该在最弱小的生命上实现。基督提醒我们当祂要求我们在受苦中的兄弟姊妹身上爱及事奉祂时:不论他们是饥饿、口渴、无家可归、赤身露体、生病、下监的人::凡是为他们每一个人做的,就是对基督做的(参阅玛廿五31~45)。

 

「你造了我的五脏六腑」(咏一三九 13)
未出世胎儿的尊严

44. 人类生命最脆弱的时候,是在进入世界时及离开时间的国度,踏上永生时。天主圣言一再要求我们关怀和尊重生命,特别是遭受病痛和老年折磨的生命。如果说圣言并未直接和明白地要求我们保护刚刚开始的生命,特别是尚未出世的生命,以及走向尽头的生命,这很容易解释,因为仅仅是对处于这些情况下的生命有造成伤害、侵犯的可能,或进一步否定这些生命,根本就出乎天主子民宗教和文化观点之外。

在旧约中,人们视不孕为一种诅咒而心怀畏惧,瓜瓞绵绵则被视为一项祝福:「的确,子女全是上主的赐予,胎儿也全是他的报酬」(咏一二七3;参阅咏一二八3~4)。这个看法也来自以色列人意识到自己是盟约的子民,按天主对亚巴郎的许诺,繁衍增加。「请你仰观苍天,点数星辰,你能够数清吗?…你的后裔也将这样」(创十五5)。但最重要的是因为肯定父母传下来的生命起源自天主。我们在圣经的许多章节中都可以找到证明,这些章节常以尊敬和慈爱的语气提到受孕、在母胎中形成生命、生产,以及生命初始时与造物主天主的行动之间亲密的关联。

「我还没有在母腹内形成你以前,我已认识了你;在你还没有出离母胎以前,我已祝圣了你」(耶一5):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在天主的计划之中。乔布在最痛苦的时候,静下来默想天主的工作,祂神奇地在他母胎内形成了他的身体。他找到了信赖天主的理由,也表示相信天主对他的生命必有计划:「你亲手形成了我,创造了我;此后你又转念想消灭我。求你记忆:你造我时就像抟泥,难道还使我归于泥土?你不是将我像奶一样倒出,使我凝结像一块奶饼?用皮和肉作我的衣服,用骨和筋把我全身联络起来?是你将生命的恩惠赐给了我,细心照顾维持了我的气息」(约十8~12)。对于天主干预母胎内胎儿的生命,《圣咏》里也一再出现敬畏和赞叹的表示。三五

人怎么可能想象,人生所展示的此一奇妙过程,竟会有一时一刻与造物主智慧及慈爱的工作脱离,而成为人类任性的牺牲品呢?那位有七名子女的母亲显然不这么想,她承认对天主的信仰,相信从生命一开始,天主就是这生命的起源和保证,也是超越死亡的新生命希望的基础:
「我不知你们怎样出现在我的腹中:不是我给了你们灵魂与生命,也不是我构成了你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世界的创造者,既然形成了人的初生,赐予万物以起源,也必仁慈偿还你们的灵魂和生命,因为你们现在为爱护他的法律舍生致命」(加下七22~23)。

45. 新约的启示证实,承认生命从一开始就有的价值,是无可争论的。在依撒伯尔怀孕时充满喜悦的话中,响起了对「生育力」的称扬,及对生命热切的期待:「上主…这样待了我,除去了我在人间的耻辱」(路一25)。更有进者,人从受孕那一刻即有的价值,在童贞女玛利亚与依撒伯尔见面,及两人腹中所怀的儿子相遇时,也受到了赞美。正是腹中的孩子,启示了默西亚时代的来临:他们相会时,天主子临在于人类中间所具有的救赎能力初次发生作用。正如圣盎博罗削所写的:「玛利亚的来到及上主临在的祝福,也很快地公开宣布了…依撒伯尔最先听到那声音;但若翰却最先体验到恩宠。母亲先听到,是出于自然现象;胎儿的欢跃则因为那奥迹。她认出玛利亚的来到,他则认出主的来到。女人认出女人的来到,孩子认出孩子的来到。女人谈天主的恩宠,孩子则使这恩宠从里面发生效力,使他们的母亲得到好处,而后者由于双重的奇迹,受她们孩子的默感发出预言。婴儿欢跃,母亲则充满圣神。母亲并未在儿子之前充满圣神,但在儿子充满圣神后,也使母亲充满圣神」。三六

「虽然说我已痛苦万分,但是我仍然抱有信心」(咏一一六10)
老年的生命及受苦时的生命

46. 至于生命的末刻,若期望圣经的启示,能明确地谈及今天有关尊重老年人及病人等问题,或明白地谴责以外力加速他们死亡的企图,那是时空错乱的想法。圣经时代的文化和宗教环境,根本碰不到这类试探;的确,在那个环境下,长者的智慧和经验都受到尊重,认为是充实家庭和社会生活不可替代的来源。

老年人享有威望,且受众人尊敬(参阅加下六23)。义人并不企求免于年老和老年的负荷;反之,他的祈祷是这样的:「我主上主,你是我的期望,你是我自幼唯一的仰仗…因此,即使我年老发白,求你也不要离弃我,直至我将你的威力宣示给这一代,将你的奇能传述给下一代」(咏七一5,18)。理想的默西亚时代是这样的时代:「那里再没有..不满寿数的老人」(依六五20)。

老年时,应如何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衰退呢?面对死亡时,应如何举止呢?信友知道,他的生命在天主手中:「上主,我的命运在你手中」(参阅咏十六5),他也从天主那儿接受死亡:「这是上主对一切有血肉之人所下的定案,至高者看着好的事,你为什么要反对?」(德四一5~6)人不是生命的主人,也不是死亡的主人。生与死,都必须完全托付给那位「『看着好的』至高者」,就是托付在他慈爱的计划中。

在病痛时,人也受召同样信赖上主,并加强他对「治愈你一切病苦」(参阅咏一○三3)那一位的信仰。即使一个人似乎已不再有任何享受健康的希望,而使他喊出,「我的日月像倾斜的阴影,我的本身好像禾草枯零」(咏一○二12)时,信者仍对天主给予生命的能力坚信不移。病痛不会把这样的人逼向绝路,只求一死,却会使他充满希望地说:「虽然说我已痛苦万分,但是我仍然抱有信心」(咏一一六10);「上主,我一向你呼号,我主,你便医治了我。上主,你由阴府中把我救出,又使我安全复生,免降幽谷」(咏三○2~3)。

47. 耶稣的使命,加上祂治愈过许多人,证明天主对人的肉体生命也很关心。耶稣身为「肉体的医生及心灵的医生」三七,受天父派遣,去向穷人宣报喜讯,治疗破碎了的心灵(参阅路四18;依六一1)。祂也派遣门徒进入世界,赋给他们一项使命,这使命是治好病人与宣讲福音并重:「你们在路上应宣讲说:天国临近了。病人,你们要治好;死人,你们要复活;癞病人,你们要洁净;魔鬼,你们要驱逐」(玛十7~8;参阅谷六13;十六18)。
当然,对信友
而言,尘世的肉体生命并非一种绝对,特别是他或许会受到要求,为了更大的善而放弃这生命。正如耶稣所说:「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和福音的缘故,丧失自己的性命,必要救得性命」(谷八35)。在这方面新约举了许多不同的例子。耶稣牺牲自己,毫不犹疑,也甘愿把生命奉献给天父(参阅若十17)及那些属于祂的人(参阅若十15)。救世主的先驱洗者若翰的死,也证明尘世的生命并非是一绝对的善;更重要的是要忠于上主的圣言,即使生命因而危急亦在所不惜(参阅谷六17~29)。斯德望就因为忠信地为主的复活作证,而失去尘世的生命,他步武导师的芳踪,以宽恕的言语迎向那些用石头砸他的人(参阅宗七59~60),因此成为无数殉道者中的第一人,而教会从一开始就对那些殉道者表示尊敬。  无论如何,没有人能任意选择生或死;唯有造物主是此一决定的绝对的主宰,因为「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他内」(宗十七28)。

「凡遵守她的,必得生命」(巴四 1)
从西乃山的法律到圣神的恩赐

48. 生命本身即带有不可磨灭的真理。人接受天主的恩赐,就必须保持生命不离开此一真理,因为这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脱离此真理,就是迫使自己生命成为荒谬和不幸,或许还会成为他人生存的威胁,因为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尊重生命、维护生命的那些屏障,已经倒塌了。

天主的诫命启示了生命的真理。上主的圣言具体地指示出,生命若要尊重自己的真理,维护自己的尊严,所必须遵从的道路。保护生命,并不只靠「不可杀人」(出廿13;申五17)这一个诫命来保障;上主全部的法律都是为了保护生命,因为上主的法律启示了这真理,在此真理内,生命可找到全部的意义。

因此我们也不必惊讶,天主跟祂子民的盟约,与对生命的看法有如此密切的关联,此生命也包括肉体的生命在内。在这盟约中,天主的诫命是生命的大道:「你看,我今天将生命与幸福,死亡与灾祸,都摆在你面前,如果你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诫命:爱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谨守他的诫命、法令和规定,你必能生活繁荣,上主你的天主在你要去占领的地上,必要祝福你」(申卅15~16)。处在此紧要关头的,不只是客纳罕地和以色列人民的生存;还有今天的世界及未来的世界,以及全人类的生存。事实上,生命一旦与这「善」脱离,就完全不可能保持真实和完整;而这「善」又是与上主的诫命,亦即与「生命的法律」(德十七9)是不可分的。必须做到的「善」,并不是加在生命上的一个重担,因为生命的目的就是那「善」,也只有遵行这「善」,生命才得以建立。

因此,充分保障生命的,是法律的全部。「不可杀人」的诫命与其它「生命的话」(参阅宗七38)有密切的关联,当人们并未遵守这些其它的诫命时,要信守不可杀人的诫命也就很难了。如果脱离了此一观点,天主的诫命就变成一个只是从外面加诸于人身上的债务,而我们很快就会找出它限定的范围,并设法减轻负担或消遥其外。只有当人们开放自己,接纳有关天主、人类、历史的全部真理,「不可杀人」这句话才会再一次闪耀出光辉,成为人本身及与他人关系中的一个「善」。在这样的观点中,我们才能了解《申命纪》以下这段章节的全部真理,这也是耶稣在面对第一次试探时,所做的答复:「人生活不但靠食物,而且也靠上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生活」(申八3;参阅玛四4)。
只有听从上主的话,我们才能生活在尊严和正义中。只有遵守上主的法律,我们才能结出生命和幸福的果实:「凡遵守她的,必得生命;凡离弃她的,必要死亡」(巴四1)。
49. 从以色列人的历史可以看出,要忠于天主刻在人类心版上及在西乃山上颁给盟约子民的生命的法律,是多么困难。当以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未把天主的计划放在眼里时,特别是先知们会强烈地提醒他们,只有上主是真正的生命泉源。因此耶肋米亚写道:「因为我的人民犯了双重的罪恶:他们离弃了我这活水的泉源,却给自己掘了蓄水池,不能蓄水的漏水池」(耶二13)。先知指责那些藐视生命和侵犯个人权利的人:「他们把穷人的头踏在尘土里」(亚二7);「他们使这地充满无辜的血」(耶十九4)。其中,厄则克耳先知经常谴责耶路撒冷,把这城市称做「负血债的城」(廿二2;廿四6,9),或「流人血的城」(廿二3)。

但是先知在谴责冒犯生命行为的同时,最关切的则是要唤起希望,希望能有新的生命原则,可建立与天主及与他人之间焕然一新的关系,也能开启新而非凡的机会,以了解和履行生命的福音中所有的要求。只有靠净化和更新人心的天主的恩赐,这希望才可能实现:「我要在你们身上洒清水,洁净你们,净化你们脱离各种不洁和各种偶像。我还要赐给你们一颗新心,在你们五内放上一种新的精神」(则卅六25~26;参阅耶卅一34)。这颗「新心」可使人了解和得到生命最深刻、最真实的意义:也就是说,让自己成为一项礼物,在付出自我时得以成全:这是关于生命价值的崇高信息,是上主的仆人传给我们的:「当他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了赎过祭时,他要看见他的后辈延年益寿…在他受尽了痛苦之后,他要看见光明并因自己的经历而满足」(依五三10,11)。

由于纳匝肋耶稣的来临,使法律得以成全,并借着祂的神而给人一颗新心。耶稣并没有废除法律,而是成全法律(参阅玛五17):法律和先知就包含在彼此相爱的黄金律中(参阅玛七12)。在耶稣身上,法律永远地成了「福音」,成了天主统治世界的好消息,将所有生命带回生命的根源及原始的目的。这是新法律,是「在基督耶稣内赐与生命之神的法律」(罗八2),而它最重要的表达,是效法为朋友舍掉性命的主(参阅若十五13),为了弟兄姊妹而在爱中奉献自己:「我们知道,我们已出死入生了,因为我们爱弟兄们」(若壹三14)。这是自由、喜乐、幸福的法律。


「他们要瞻望他们所刺透的」(若十九37)
生命的福音在十字木架上得到成全

50. 这一章中,我们反省了基督徒有关生命的信息,在本章最后,我愿与各位一起停下来,默想被刺透,并吸引所有人归向祂的那一位(参阅若十九37;十二32)。看到十字架上的「景象」(参阅路廿三48),我们会在这个光荣的木架上,找到整部生命福音的实现和完整的启示。

在耶稣受难那天午后不久,「遍地都昏黑了…太阳失去了光,圣所的帐幔从中间裂开」(路廿三44,45)。这是宇宙大规模混乱的象征,也是善与恶两大势力,和生命与死亡之间奋力搏斗的象征。今天我们也发现自己正处于「死亡的文化」和「生命的文化」间激烈的冲突。但十字架的光荣并未被这黑暗征服;反而照耀得更明亮、更灿烂,而且显示出它是整个历史和所有人类生命的中心、意义和目标。

耶稣被钉十字架,又被高举起来。祂经历了祂最「无能为力」的时刻,祂的生命似乎完全成为对手的笑柄,也完全落入刽子手的手中:祂遭人揶揄嘲弄,受人侮辱(参阅谷十五24~36)。然而就在这些屈辱当中,一个罗马百夫长看到了祂这样断了气,而叹道:「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因此就在祂最软弱的时候,天主子显示了自己的身份:祂在十字架上显示了祂的光荣。

借着祂的死亡,耶稣阐明了每一个人生与死的意义。祂在去世前向天父祈祷,祈求天父宽恕将祂处死的人(参阅路廿三34),而对要求在天国纪念祂的那个罪犯,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路廿三43)。耶稣死后,「坟墓自开,许多长眠的圣者的身体复活了」(玛廿七52)。耶稣的救赎工作是赐与生命和复活。耶稣在世一生,确实都在给予救恩,因为祂到各处施恩行善,治愈所有人(参阅宗十38)。但是祂所行的奇迹及治愈的工作,甚至祂使死人复活,都是另一个救恩的象征,这救恩在于宽
恕罪过,也就是把人从他最严重的疾病中解救出来,并使他能得到天主的生命。
梅瑟在旷野里高举铜蛇的奇迹,就在十字架上更新且得到圆满而确定的成全(若三14~15;参阅户廿一8~9)。今天,在仰望被刺透的那一位时,凡是生命受到威胁的人,都找到自由与救赎的可靠希望。

51. 但是还有另一件事,我一想到就深受感动。「耶稣一尝了那醋,便说『完成了』。就低下头,交付了灵魂」(若十九30)。事后罗马士兵「用枪刺透了他的肋膀,立时流出了血和水」(若十九34)。

现在一切已完全成就。「交付灵魂(spirit)」,是在描述耶稣的死,这死亡跟每一个人的死亡相同,但似乎也暗示着「赐予圣神(Spirit)」,耶稣藉此将我们从死亡中赎回,并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生命。

这是天主的生命,现在与人类分享。透过教会的各种圣事-以基督肋膀流出的血和水为象征-这生命仍继续赐给天主的子女,使他们成为新约的子民。从那生命之源的十字架上,「生命的子民」诞生了,而且不断增多。

这一番默想,把我们带到已发生的一切的中心。耶稣在进入世界时曾说:「天主!我来为承行你的旨意」(参阅希十9),祂事事服从天父,并且「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若十三1),为了他们,完全牺牲自己。

「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来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谷十45)的耶稣,在十字架上达到了爱的最高点:「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十五13)。而且祂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参阅罗五8)。
耶稣就以这种方式宣讲,当人舍掉生命时,生命就找到了它的中心、意义和满全。

此时我们的默想成为赞美与感恩,同时也敦促我们效法基督,追随祂的足迹(参阅伯前二21)。

我们也受召叫,要为弟兄姊妹牺牲自己的性命,在真理的圆满中实现我们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主啊,我们可以做到,因为你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也赐给我们圣神的能力。只要我们每天同你一起,并效法你,服从天父,顺从祂的旨意,我们就可以做到。

因此,请使我们能以柔顺而慷慨的心,聆听天主口中发出的一切言语。这样,我们不但能遵守「不可杀人」的诫命,更能尊敬、爱护和滋养生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