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救主的使命(中文修订版)

第四章 向万民传教的广大幅员


 

 

31.   主耶稣派遣祂的宗徒们走向天涯海角内的各民各族。教会从宗徒们接受一个没有界限普世传教使命,这关涉到通传救恩的完整性,依照基督所带来的生命的丰盈性(参若十:10)。教会也「由基督派遣去向所有的人和万邦启示并传达天主的爱」【注49】。

  尽管此一传教使命是唯一性的,它有自己的根源和目的,但是在这使命中也呈现出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种类的活动。首先,有传教活动,按梵二《教会传教工作法令》所指,此乃教会的首要本质性行动并永不休止。事实上,教会「不能收回她向万民-千万男女-传福音的久使命,他们尚未认识基督人类的救主。这是耶稣曾特别托付,而今天仍然托付给他教会的工作」【注50】。

一个既复杂又不断变动的宗教景象

32.   今日我们面临一个极其不同而又变动的宗教境况:人的变动;社会和宗教的事实——以往有清楚而又明确界定,今日则愈来愈复杂。只需想想某些现象,就足以说明此景况了,诸如都市化,大批移民,难民潮,具有古老基督传统的国家离开基督教会,在绝大部分为非基督徒的国家里福音及其价值影响的增大,默西亚崇拜和宗教派系的衍生繁殖。宗教和社会的剧变,使我们已成为习惯的一些教会的特质和范畴,实际上难以适用。甚至在大公会议之前,也听说一些基督徒的城市和国家已变成「传教区」;其情况至今确实未获改善。

  另一方面,传教工作在世界各地已成果丰硕,现时有一些建立得很好的教会,它们是如此稳健和成熟,它们不仅能够提供自己团体的需要,甚至还派出人员到其他教会和地域去传播福音。这与一些传统上是基督徒但尚需再传福音之地成了强烈的对比。於是,有人提出疑问,还有无必要谈及特殊的传教活动或精确的「传教地域」,或者除非承认存在一种独特的传教情形,否则便不会有一个个别的传教活动,一如各地相同景况之使然。

把这复杂和变动的现实与福传命令连结在一起的困难,显然可从「传教语言」上看得出来。比如,人们在使用复数的「传教」及「传教士」时犹豫不决,这些词汇被认为是过时的并有负面的历史含意。而偏爱使用单数名词「传教」,及形容词「传教的」来描述所有的教会活动。

  这种顾虑显示出一个真实的改变,有其积极的一面。所谓传教(复数)回归或「重返」到教会的传教(单数),传教学并入教会学,把两个领域整合为天主圣叁的救恩计划,均给予传教活动本身新的动力,传教不再被认为是教会的边缘任务,而是处於教会生活的中心,是全体天主子民的基本义务。然而,应该小心避免把极不同的情况放在同一层次,而造成消弱、甚或取销教会对外传教和传教士的危险。说整个教会是传教性的,并不排除特别向外传教使命的存在,正如说所有的天主教徒应该是传教士,不但不排除,而且是要求有人要有特别的圣召,成为「向万民传教的终生传教士」。

向万民传教保有其价值

33.   在教会唯一传教使命中,存有多样不同的活动这一事实,这不是传教使命所固有的,而是在进行传教时,由不同的环境所引发的【注51】。以福传的观点看今日世界,我们能分辨出叁种情况。

  第一、教会传教活动所针对的情况是:基督和祂的福音尚未在各民族、各社团中及社会-文化背景下被认知,或缺少足够成熟的基督徒团体,缺乏能够在他们自己的周遭让信德具体化,并向其他团体宣讲的能力。这就是向万民传教一辞的本意【注52】。

  第二、具有足够和健全的教会结构之基督徒团体。它们有着炽热的信德和活泼基督徒生活。它们周遭散发着福音见证的馨香并承担着普世传教的义务。在这些团体内,教会实践其活动和灵牧照顾。

  第叁、中间情况,整个受洗者团体失落信德的生动意识,或者甚至不再认为自己是教会的成员,并度着远离基督及其福音的生活。这尤其发生在具有古老基督教根源的国家,偶然也出现在除兴教会中,处此情景下,需要的是「新的福传」或「再福传」。

34.  特殊传教活动,或向万民传教,就是指向「尚未信仰基督的人们或群体」,或「远离基督的人」,因为在他们之中教会「仍未生根」【注53】,他们的文化仍未受到福音的影响【注54】。这有别於其他的教会活动,因为是指向非基督徒团体和环境,在那里福音宣讲和教会的现状是不存在或不足。因此它的特性是宣扬基督及其福音,建立地方教会和提倡天国的价值。向万民传教的特质就在於对「非基督徒」。因此必须确保这特殊的「传教工作,即耶稣曾托付,并仍每天托付给他的教会」的工作【注55】,不至成为全体天主子民的通盘传教使命的一部份而与之不分,造成被忽略或被遗忘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信友的灵牧照顾,新的福音传播,和特别的传教活动之间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但试图在它们之间设置界限,将其分作逐一互不干涉的间隔,也是难以想象而不可能的事。然而,在福音宣讲和教会仍未存在的地方,必须不放松宣讲福音和建立新的教会於各民族或社团之间的冲力,因为这是教会的首要任务,这教会是被派遣到所有人民之中,直到世界的尽头的。没有向万民的传教,教会自身的传教向度将失却基本的意义及堪为表率的活动。

  亦应提及的是在教会这种种救恩活动之间,存在着的一种真实而又日渐成长的互为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每一种都影响、激发和协助其他活动。传教的冲击推动教会之间的交流,引导教会朝向更广大的世界,在各方面产生正面的影响。例如,在传统上是基督教国家的教会,他们面对新福传的挑战任务,终於更清楚地了解,除非他们首先认知地关切到本土的非基督徒,否则便不可能在其他国家和各大洲成为非基督徒的传教士。因此「向内」的传教活动,是一个可信的记号,也是「向外」传教活动的一个激励,反之亦然。

走向所有的人,尽管困难重重

35.  向万民传教面对一个绝不会消失的巨大任务。的确,无论从人口增加的数字视点,还是从社会文化——具有新的关系、新的碰撞和以改变了的情况——层面来看,传教使命看来注定有愈来愈广阔的幅员。向所有的人宣扬耶稣基督的任务似乎也广大无边,这与教会之人力亦不成比例。

  假使这仅仅是人性事业的话,困难似乎难以克服,并且容易导致失望沮丧。在某些国家,传教士被拒绝入境,在其他国家,不但传播福音被禁止,而且悔改皈依,甚至连基督宗教的崇拜难于幸免。在别的地方,阻碍是出自文化性质:传播的福音讯息看来似乎是无关宏旨或难以理解的,皈依被视作摒弃自己的人民和文化。

36.  在天主子民中也不无困难;当然这些困难总是最头痛的。我的前任教宗保禄六世已指出了首要的:「缺少热情是最严重的困难,因为它来自内心。它表现在厌倦、冷淡、妥协、缺乏兴趣,尤其是缺乏喜乐和希望」【注56】。教会传教工作中所遇到的其他大阻碍,也包括过去和现今基督徒间的分裂不睦【注57】,基督教国家中的非基督化,使徒工作圣召的减少,信友以及基督徒团体未师法基督之表率而生活的反见证。但是在传教的任务中缺乏兴趣的最严重原因之一则是:广阔散布的宗教信仰无差别论调。不幸,这论调也存在基督徒中。由于诸多不正确的神学观点,和带有宗教相对主义特征的理念,而导致人们相信「一种宗教同另一种是一样的好」。附带说明一点——引用教宗保禄六世的话——也有某些「能阻碍福音传播的藉口。这些藉口最阴险的正是人们声称在大公会议的某种某种教导中找到了支持」【注58】。

  关於这点,我诚挚地叮嘱神学家和基督徒专业新闻记者们:加强你们对教会传教使命的服务,沿袭教会思想的确实途径,俾能发现你们这一重要工作的深度意义。

内在与外在的困难不应使我们悲观或怠惰。这一点如同基督徒生活的每一方面,重要的是来自信仰的信心,也就是是说,这信心也来自我们确知教会传教的主角不是我们,而是耶稣基督及其圣神。我们仅仅是同工,当我们做了我们所能做的一切,我们应该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我们不过做了我们应做的事」(路十七:10)。

向万民传教中的疆界问题

37.  依照基督的普世命令,向万民传教并没有界限。然而,我们可约略陈述几种不同的向度。在此情景内实践传教使命,以便切实把握情况中的真实层面。

  甲、地域界限:传教活动通常以精确严谨的地域来界定的。梵二大公会议了解向万民传教的地区向度【注59】,时至今日,此向度对决确定责任、权限和活动之地理界限仍是重要的。的确,普世传教使命理当与普世前景一致,教会不允许她的传教现状因地理界限或政治障碍而受到阻挠。但是,向万民传教,是不同於对信友的灵牧照顾和对冷淡教友的新福传,它是在清楚界定的地域和人群中实行,这点也是事实。

  最近新兴教会数目的成长不应让我们受骗。在托付给这些新兴教会的地区内——不仅在亚洲,而且也在非洲、大洋洲和部分南美地区——仍有广大地区尚未接受福音的薰陶。在许多国家里整个民族和极重要的文化领域,仍未为福音的宣讲和地方教会的临在所触及【注60】。甚至在传统基督宗教的国家里,有些地区正处於向万民传教的特殊结构之下:仍有一些群体和地区未受福音的影响。因此,在这些国家里不仅需要新的福传,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福音初传【注61】。

  然而情况之性质不尽相同。尽管得承认,对教会传教责任的肯定,除非由传统基督宗教国家对新福传所作的一种郑重的承诺来担保,否则便是不可靠的,可是,将这两种情况平等对待却有失公允。即:把一个从未认识过耶稣基督的人民的情况,与一个曾认识过、接纳过、而後则抛弃了祂,却仍继续生活於一个大部份已吸收了福音原则和价值的文化里的人的情况视为一致。就信仰而言,这是两个本质上不同的情况。

  因此,地理的标准尽管不很正确,且常是临时的,但对于指出从事传教活动所应达到的边界问题依然存有其价值。有些国家、地理及文化领域,尚缺乏本地的基督徒团体。在其他地方,这样的团体过於弱小,无法成为基督徒临在的明显标记;或者他们缺乏向他们所处社会传播福音的动力,或是属於少数群体,还未能整合於国家的主流文化中。尤其在亚洲,教会向万民传教必须主要地导向这一点,在这地区即使有时有显着的奉教数目,和基督徒临在的卓越例子,但基督徒仍是微小的少数。

  乙、新世界和新社会现象。快速而深刻的变迁是今日世界的特徵,尤其在南半球,强烈地影响到其传教格局。以前那里的人事和社会情况是稳定的,今日一切均在变动中。例如,思及城市化和城市的大量成长,这尤其发生在人口压力最大的地方。在不少国家中,过半数人口已经生活在少数「大城市」里,在那里,人的问题也由於人们被淹没在所体验的无尽寂寥中而日趋恶化。

  现今,由于传教活动尤其特别实行於偏远地区,他们远离文化中心,加以通讯困难、言语或气候之阻碍,而难以进入。今日向万民传教的形象也许正在改变中:应努力集中在大城市,那里新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新的与文化和通讯形式正逐步成形,进而影响广大民众。的确,「优先选择」的同时也意谓着我们不应该忽略最易被遗弃和孤立的人群。但是这也是事实:不能在向个人或小团体福传时,而忽略中心地带,因为在那里,可以说:随着新的发展模式正在成形,新人类也正在浮现。新兴国家的未来也是在城市中塑造的。

  谈到未来,我们不能忘记年轻人,在许多国家,他们占有超过半数的人口。我们如何才能把基督讯息带给非基督徒的年轻人呢?因为他们是各大洲的未来。明显地,一般牧灵工作的方法是不够的:所需要的是为年轻人的善会、机构、团体和特别的中心,文化和社会的创举。这就是一个领域,在此领域内,现代教会运动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今世界发生的巨大变革中,移民产生一个新现象:非基督徒在传统基督宗教的国家里,愈来愈多,制造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新机会,要求教会作出接待、交谈、协助,一言以蔽之:博爱。移民之中,难民占有极特别的位置,理应得到最大的关切。今日世界上有千百万的难民,且尚在不断地增加。他们逃离政治压迫的境况和不人道的悲惨局面,荒和成灾的乾旱。教会应该使他们成为她通盘使徒关心的一部份。

  最後,念及贫穷的状况-往往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这是在不少国家内所形成的景况,这常是大批向外移民的原因。为那些受到这些不人道状况的挑战下的基督信友团体而言:基督和天主之国的讯息,应该成为恢复这些人的人性尊严的方法。

  丙、文化领域:现代的「阿勒约帕哥」。在许多地方宣道之後,圣保禄来到了雅典,他去阿勒约帕哥区,以那周遭的人能了解的适当言语,来宣讲福音(参宗十七:2231)。那时候,阿勒约帕哥代表着雅典饱学之士的云集的文化中心,今日它被当作宣扬福音所应临在之新领域的象徵。

  现代的第一个阿勒约帕哥是传播界,它连结人类,使人类成为所谓的「地球村」。大众传播媒体变成如此的重要,以致对许多人来说是资讯和教育的主要工具,也是他们行为获得指导和灵感的方法,无论是个人、家庭及社会大众皆是如此。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是在传播媒体的制约影响下长大。就某种程度而言,也许这个阿勒约帕哥被忽略了。一般而言,人们偏爱用其他方法来宣讲福音和实施基督徒教育,而把传播媒体留给个人或一小群人去运作,媒体仅以次要方式进入牧灵计划中。可是,投入媒体不仅意谓加强福音的宣讲,这里牵涉到更深层的事实:既然现代文化的福音传播,大多依赖媒体的影响力,所以仅仅使用媒体来传播基督徒讯息和教会的真实教导是不够的。也需要把此讯息整合於现代传播的「新文化」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新文化」并不仅源出於最终表达的任何内涵,而且由於有新的传播方法、新的言语、新的技术和新的心理态势的出现。教宗保禄六世曾说:「福音和文化之间的断裂,无疑地是我们时代的悲剧」【注62】。传播的领域完全证实此一论断。

  在现代世界中,有许多其他形式的「阿勒约帕哥」,教会的传教活动必须对此加以正视:例如,致力於和平、发展和人民的解救;个人和民族的权利,尤其是少数人的权利;妇女和儿童的进展;自然界的维护。这些领域亦需以福音真光照亮。

  我们也应该提及文化、科学研究、和促进各民族间的对话交谈及提出一套新的生活计划的广大的「阿勒约帕哥」。我们若能关注这些活动的现代领域,并参与其间,将会大有所获。人们意识到自己好像一起在生活的大海中航行,他们受召走向更大的合一和团结。迫切的问题必须由大家共同投入参与,进行研究、讨论,以作出解决的方案。这就是为什麽国际组织和会议在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里证明其愈来愈重要的缘故。从文化到政治,从经济到研究工作,皆是如此。在这国际性范围中生活和工作的基督徒,应常记住他们为福音作证的义务。

38.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令激动且颇富魅力的时代。虽然一方面人们似乎追求物质财富,愈来愈沉溺於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但在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们对意义的焦急追求,内修生活的需求,渴望学习默想和祈祷的新形式和方法。不但出现在带有强烈宗教因素的文化里,而且也在世俗化的社会里,生活的精神向度受到追寻,成为一粒非人化的解毒剂。此现象-所谓「宗教复苏」-不是没有模糊不清之处,但它仍含有一个邀请。教会有一个丰富的精神财富要献给人类,这财富是在基督内的,就是祂宣称的「道路、真理及生命」(若十四:6):它是基督徒会见天主、祈祷、苦行和寻求生命意义的途径。这里也有一个「阿勒约帕哥」要等着福音化。

忠於基督及促进人的自由

39.  传教活动的所有都带有借宣报基督促进人的自由的特性
  教会必须忠於基督,她是基督的奥体,她继续基督的使命。她必须「
基督走的道路前进:就是贫穷、服从、服务牺牲的道路,自我牺牲一直到死,再从死亡中复活胜利的道路」【注63】。因此,教会有义务尽其所能在世实行她的传教使命,及於万民。她有权利做这事,这是由天主为实现祂的计划赐给她的权利。信仰自由-有时仍受到限制或约束-是确保个人和人民共同福祉的一切自由前提和保证。希望各地所有的人民都能获得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教会在所有的国家中争取这事,尤其在天主教徒占多数的国家中,那里她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是这不是一个多数或少数的信仰问题,而实在是每一个人和所有的人不可剥夺的权利。

  另一方面,教会待人完全敬重他们的自由【注64】。传教使命不会约束自由,反而促进自由教会建议,而不强加於人。她尊重个人和文化,她尊敬良心圣所。对那些基於种种理由反对传教活动的人,教会重申:打开门户迎接基督吧!

  这里我愿意向所有的个别教会说话,无论是新兴的和古老的。世界稳健地走向根深的团结,福音精神应该带领我们超越文化和民族间的藩篱,避免一切封闭与孤立。教宗本笃十五世曾劝告当时的传教士,因恐他们「忘记自己的地位,思念他们地上的家乡多於他们天上的家乡」【注65】。这同样劝告对今日个别教会仍是有效:打开门户迎接传教士吧,因为「每一个别教会若自愿脱离普世教会,将失去对天主计划的关系,亦将在其教会传教使命上变成赤贫」【注66】。

把注意力转向南方和东方

40.   今日传教活动仍代表对教会的最大挑战。当救赎第二千年期行将结束,明显地仍未接到初次基督的宣告的人们,构成人类的大多数。传教活动的成果在现时确实是值得肯定的。教会在各大洲已建立起来;今日信友的多数和个别教会不再是在老迈的欧洲,而是在传教士开启信德的各大洲上。

  然而这仍然是事实:福音必须被带到的「地极」的命令愈来愈远。戴都良的说法,即福音已经向大地四极,普世万民宣讲【注67】,仍是一项遥远的事实。向万民传教仍在婴儿期。新民族现在世界舞台,他们也有权利接受救恩的宣讲。在南方和东方的非基督教国家里,人口的成长使得仍旧不知道基督的救赎的人数也不断地在增多。

    因此我们需要扭转我们的注意力指向那些仍未受福音影响地理领域和文化环境。所有信仰基督的人应该感到使徒般的关心——当作他们信德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把信德的光和喜乐传给他人。念及非基督徒世界的广大幅员,份关心应该成为如饥似渴般地使上主被人认识的心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