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救主的使命(中文修订版) |
第五章 传教的途径 |
41 「传教工作不是别的,就是天主计划的显示,就是天主显示于人间,天主在世间、在人类历史上实行祂的计划,天主藉传教工作明显地完成救赎的历史」【注68】。教会追随什麽途径来完成这个目标呢?
传教既是单一而又复杂的事实,它以多种方式发展。在这些方式中,以教会和世界目前情况而言,有些特别重要。 福传的首要方式是见证
42 人们今日信任见证人而犹胜於信任教师【注69】,信任经验甚于信任教导,信任生活行动甚于理论。基督徒生活的见证是福传的首要和无以替代的方式:基督是卓越的「见证人」(默一:5;叁:14)和所有基督徒见证的楷模,我们自此继续他的传教使命。圣神陪伴旅途中的教会,以其对基督所作的见证协助她(参若十五:26-27)。
见证的首要方式是传教士自身的生活,基督徒家庭的生活和教会团体的生活,它们启发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传教士尽管有自己的人性限度和缺点,他们以基督为楷模,度着简的生活,是天主和超性现实的标记。但是教会内每一成员,努力效法神圣导师,都能够且应该产生这种见证【注70】;在许多状况下,这是成为一位传教士唯一可能的方式。 世人发现最有吸引力的福音见证,就是关心人们,对贫困者、弱小者和受苦者的爱德。在这种态度与行动之下的完整慷慨,很明显地与人性自私成为强烈的对比。它引发人们导向天主和福音的正确追问。当完全的慷慨成为对人关心的记号,及指向完整的人性发展时,则对和平、正义、人权和人性提升的努力也是对福音作见证。【注71】 43 基督徒和基督徒团体畅飏在由基督带来的自由中,同时也深深地扎根各人群中,他们对祖国、人民和民族文化的忠诚,也成为福音的记号。基督宗教是对普世人类同胞开放的,因为所有男女都是同一天父的儿女,和基督内的兄弟姊妹。
教会被召为基督作证,面对政治或经济权力的腐败,采取勇敢的和先知性的立场;不寻求她自身的光荣和物质的财富;而运用她的资源为贫穷中的赤贫者服务,并效法基督自己的简 生活。教会及其传教士也必须为谦逊作见证,尤其对他们自己本人-谦逊允许他们作出个人的和团体的良心省察,俾能纠正他们行为中任何违反福音和毁坏基督容貌的事。 救主基督的初期宣讲
44 宣讲总是传教的优先工作。教会不能逃避基督的明确命令,也不能剥夺人类聆听他们为天主所爱和所救的「福音」之权利。「福音传播永远包括一个清晰的宣讲:就是在耶稣基督内…救恩被提供给所有的人,作为天主的恩宠和仁慈的恩赐。这宣讲是福传的基础、中心,同时也是动力的高峰」【注72】。传教活动的一切方式都是指向这一宣讲,它启示并使人接近,长久以来被隐藏而在基督内被认知的奥秘 (参弗叁:3-9;哥一:25-29),此奥秘 是教会的传教使命和生活的中心,是一切福传之所赖。
在传教的复杂情况中,初期宣讲有其中心和无可替代的角色,因为它导引人进入「天主圣爱的奥迹内,是天主召叫人借着基督和祂缔结密切的关系」【注73】,并开启皈依的道路。信德由宣道而生,每一位信友对宣道作出个人的回应,这是每个教会的起源和生命之源【注74】。正如救恩的全部计划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因此一切传教活动也都是针对基督奥秘的宣讲。 宣讲的主题是被钉、死亡和复活的基督:藉着祂,我们从邪恶、罪过和死亡中,完成了全然和真正的解救;藉着祂,天主赐给人神性的和永恒的「新生命」。这就是改变人及其历史的「福音」,是所有人都有权利听到的「福音」。此宣讲应该配合领受的个人和民族的生活背景来实行。基督带来的救恩及解救,关涉人在现世及来世的整个生命,这生命自此世业已开始,且现在就是,人们和团体的生活也终将为福音精神所转化。此外,宣讲应以爱心和尊敬的态度对待听众,以实际而适合环境的言语宣讲。在此宣讲中圣神在工作,祂在传教士和听众之间建立起共融,这是可能的,因为双方是藉着基督而与天主大父建立起共融的【注75】。 45 传教活动因为是与整个教会团体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宣讲也绝不仅仅是个人的行动。传教士的出现和执行其工作,是基於他所接受的命令;即便他只单独一人工作,他与整个教会的福传活动也有不可见却又根深的联系【注76】。或早或晚,他的听众会从他认出派遣他和支持他的团体。 宣讲受信德激励,这信德在传教士身上掀起热情和奔放。一如所提及的,宗徒大事录用「巴莱西亚(Parresia)」一词来描述此一态度,此词意谓有勇气而坦诚地说出。它也出现在圣保禄书信中:「依靠着我们的天主,我们还有勇气,在艰巨的格斗中,给你们宣讲了天主的福音」(得前二:2);「也为我祈求,使我在开口的时候,赐我能说相称的话,能放心大胆地传扬福音的奥秘——为这福音我竟作了带锁链的使者——使我能放心大胆,照我应该宣讲的去宣讲」(弗六:18-20)。 在向非基督徒宣讲基督时,传教士深信,藉着圣神的工作,已经在个人和民族间存在一个期望——即使是无意识的——那就是,希望认识关於天主、人、道路(我们如何从罪恶和死亡中被解脱释放)的真理。传教士宣讲基督的热情来自他在回答那个期望的确信上,因此即使他被召在一个仇视或冷漠的环境中去表明他的信仰,他也不会灰心或中断他的见证。他知道天父的神透过他在说话(参玛十:17-22;路十二:11-12),他能与宗徒们一样说:「我们就是这事的见证人,圣神也是」(宗五:32)。他知道他不是宣讲人性真理,而是「天主的圣言」,圣言有祂自己本有和神妙的能力(参罗一:16)。 最高的考验是捐弃生命,为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作证而接受死亡。在整部基督宗教历史中,「殉道者」也就是见证人,常是人数众多,为福音广扬不可或缺的。在我们这一时代,亦有诸多殉道者:主教、司铎、男女会士、教友-通常是无名英雄,他们为信仰作证而舍生。他们是卓越的信仰前驱和见证人。 皈依和洗礼
46 天主之言的宣讲,以基督化的悔改为其目标:即透过信仰,完全而真诚地皈依基督和祂的福音。皈依是天主的恩典、天主圣叁的工作。是圣神开启人们的心,使他们能相信基督并「明认祂」(参格前十二:3);对於藉信仰而接近祂的人,耶稣说:「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若六:6-44)。
从一开始,皈依就在完整的和彻底的信仰上表达出来,它不限制也不阻碍天主的恩典。同时,皈依激发活泼和持久的进程,要求不断地背向「依照肉欲的生活」而转向「依照圣神的生活」(参罗八:3-13)。这也意谓由个人决定接受基督拯救的至高权力,并成为祂的门徒。 教会召唤所有的人皈依,追随洗者若翰的榜样,若翰曾为基督准备道路,「宣讲悔改的洗礼为得罪之赦」(谷一:4),教会也要效法基督本人的榜样,「若翰监禁之後,祂来到加里肋亚,宣讲天主的福音,说:「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一:14-15)。 今日,传教士向非基督徒所宣报的皈依呼吁,已受到质疑或缄口不提。它被视为「使人改宗」的行动;进而声称帮助人们变为更人性或更忠实於他们自己的宗教就够了,这样就足以建立一些能为正义、自由、和平与团结而工作的团体。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有权利听到天主自我启示和在基督内自我给予的「福音」,以使每个人皆能完全活出他的本有的召叫。这崇高的事实回响在耶稣向撒玛黎雅妇人说的话里:「若是你知道天主的恩赐」,妇人在毫无自觉但热切渴望下说:「先生,请给我这水吧!免得我再渴」(若四:10、15)。 47 宗徒们受圣神催促,邀请所有的人改变他们的生活,皈依和受洗。紧接圣神降临事件之後,伯铎信心十足地向群众说:「当他们听见这些话,就心中刺痛,遂向伯铎和其他宗徒说:『诸位仁人弟兄!我们该作什麽?』,伯铎便对他们说:『你们悔改罢!你们每人要以耶稣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们的罪过,并领受圣神的恩惠』」(宗二:37-38),当天约叁千人受洗。再次,在治愈跛子之後,伯铎向群众重复说:「你们悔改,并回心转意罢!好消除你们的罪过」(宗叁:19)。
皈依基督与洗礼相连结,这并非只因教会行之有年,而也是基督本人的意旨,基督派遣宗徒们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并给他们授洗(参玛二十八:19)。皈依与洗礼相连结也是由於领受在基督内圆满新生命的需求。如同耶稣对尼苛德摩说的:「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人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不能进入天主的国」(若叁:5)。事实上,洗礼使我们再度享有天主子女的新生命,与耶稣基督结合,能在圣神内受傅油。洗礼不仅是单纯的皈依的印信,一种外在的记号,以表明皈依并证明其事;而更是表示和实现从圣神再生的圣事,建立与至圣圣叁之间真实和不可分割的关连,便我们成为基督奥体-教会-的成员。 这一切必须加以说明,因为就是在那些和向万民传教相关的地区,有把皈依基督与洗礼分开的倾向,认为洗礼不是必要的,这种人为数不少。的确,在有些地区人们把社会地位与洗礼放在一起,而使洗礼是信仰行为的意义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由於种种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作祟,必须把这些因素从其仍然存在的地方移开,使精神的再生的圣事,能显示其真正价值。地方教会团体应该致力於这一任务。而许多人在内心对基督及其讯息有所承诺,但是不愿意有圣事性的承诺这也是事实,因为,导因於偏见或基督徒的过失,他们发现难於理解教会的真正本质-信德和爱的奥秘【注77】。我愿意鼓励这样的人完全向基督开放,并提醒他们,假使他们感觉为基督所吸引,这是基督本人希望教会成为他们与基督相会晤的「地点」。同时,我邀请基督信友、个人和团体,透过他们所领受的新生命,为基督作真实见证。 的确,每一个皈依者都是赐给教会的恩典,并为她带来一个重大的责任,不仅因为皈依者须经由慕道期准备接受洗礼,并由其所受的宗教训导而获得指引,而且因为-尤其是成人-这样的皈依者本身带来一种新的动力和追寻信仰的热情,以及看到福音在教会内被活出来的渴望。假如他们进入教会团体,发现教会生活缺乏热心也没有革新的迹象,他们便会大感失望!除非我们自身每天有新的皈依,我们便不能导人悔改。 形成地方教会
48 皈依和洗礼使人进入一个已经存在的教会,或要求建立明认耶稣是救世者和主的新团体。这是天主计划的一部份,因为天主的圣意「不仅是个别地、毫无彼此的联系,叫人分享祂的生命,而是要他们组成一个民族,使其分散了的子女在这民族中集合在一起」【注78】。
向万民传福音有这个目标:建立基督徒团体,导引教会臻至完全之成熟。这是传教活动的中心和决定性的目标,唯有成功地建立起新的个别教会,且在其所在地能正常地运作,否则传教工作不算完成。教会传教工作法令详细讨论这主题【注79】,自梵二大公会议起,一系列的神学反省发展出来,强调教会的全部奥秘 包含在每一个个别教会内,只要它不孤立自外,而与普世教会保持共融,并且本身也成为传教的教会。这是一个重大且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以准确认定真正的传教活动何时达到结束的阶段,而由牧灵工作取而代之。即使如此,某些要点必须加以澄清。 49 首先必须谋求在各地建立基督徒团体,基督徒团体是「天主亲临世间的标志」【注80】,并使之成长直到成为教会。尽管教区的数目已很多,但仍有极广大地域没有地方教会,或是其数目不足而无法与土地的辽阔和人口的密度相成比例。在培植和发展教会方面仍有许多事要做。教会历史上这一局面称为「培植教会(Plantatio ecclesiae)」,这工作尚未达到其目的;的确,对人类的大多数而言它还尚待开始。
对此任务的责任属於普世教会和个别教会,属於天主的全体子民和其所有传教队伍。每一个教会,即使是由新皈依者组成的教会,其本质仍是传教的、是领受福音者,也是传播福音的。信德必须常被当做天主的恩典呈现出来,在团体(家庭、堂区、善会)中生活出来,同时也藉言行的见证而惠及他人。基督徒团体的福传活动,首先要在自己的地区,然後扩及各处而成为教会普世传教的一部份,这是信仰成熟的最清晰标志。要想有传教的效力,便需有思想上彻底的皈依,这点对个人和团体同等重要。主常在呼唤我们走出自我,与他人分享我们享有的财物,从最宝贵的礼物开始-我们的信德。教会的组织、运动、堂区、和使徒工作的成效,都必须依此传教要务来审度。唯有成为传教的,基督徒团体才能够克服其内在的分裂和张力,重新发现合一和信德的力量。 来自别处教会和其它国家的传教人员,必须与当地的同僚共融合作,为基督徒团体的发展而工作。尤其,传教人员-总应遵照主教们的指示并和职务负责人合作-於非基督徒环境及非基督团体之间,推行信德的流传和教会的扩展,能在个别教会内鼓励传教的意识,好使牧灵的关切常与向万民传教的事业组合一起。这样,每一个教会将真实地把善牧基督的关怀作为自己的关怀,善牧基督完全把自己献给 祂的羊群,但同时留心不忘「还有别的羊,还不属於这一栈」(若十:16)。 50 这份关怀适合作为教会重新致力於合一的动机和激励。教会合一活动与传教活动间的关怀,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两个密切相关的因素。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基督徒之间的分裂损害到向万民宣传福音的神圣事业,又为许多人进入信仰之门的阻碍」【注81】。基督徒宣讲和好的幅音,而他们之间分裂的事实却削弱了他们的见证。因此,基督徒合一的工作是迫切的,好使传教活动能更有成效。同时我们不应忘记为合一所做的努力本身就是和好工作的标记。天主正在我们之间带来此和好。
另一方面,有件事实,就是所有已在基督内接受洗礼的人之间,存在某种共融,即使那共融尚不完美。在这基础上,大公会议建立了此原则,「就是在避免宗教中立主义及混淆视听、以及不健全的竞争等条件之下,按照大公主义法令的规定,天主教徒要和分离的弟兄们合作,在外教人前表示对天主及耶稣基督的共同信仰,并在社会、技术、文化、宗教等事业上合作」【注82】。 教会合一活动,以及由属於不同教会和教会团体的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和谐见证已经产生丰硕的果实;但是当基督教和类似基督宗教的教派正以他们的活动散播混乱之时,基督徒在一起工作和共同作见证一事,显得愈形迫切。这些教派的扩张对天主教及所有与天主教交谈的教会团体构成威胁。不管身在何处,并依当地的情况,基督徒的回应本身能够是一种教会合一的见证。
「教会基层团体」是传播福音的动力
51 在新兴教会里有一种快速成长的现象-有时在主教们和主教团的扶植之下,成为牧灵的优先对象-即是「教会基层团体」(也有其他名称),情况正在显示这是基督徒的陶成和往外传教的良好所在。这些是基督徒的团体,在家庭层次或在相似的局限场所,相聚在一起祈祷,阅读圣经,学习教理,并且为了能有共同的承诺而讨论人和教会的问题。这些团体是教会内活力的标记,陶成和传播福音的工具,是达成以「爱的文明」为基础的新社会的坚实出发点。
这些团体分散开来,并组织堂区团体,但它们常保持与堂区团体的结合。它们植根於条件比较不好的地区和农村,成为基督徒生活的酵母,照顾贫穷者和被忽视者,并致力於社会的改善。在它们之中,个别的基督徒体验到团体真义,因此意识到他或她应扮演活跃的角色,并受到鼓励承担共同的任务。因此,这些团体成为传播福音和初期宣讲福音的工具,以及新牧职的泉源。同时由於浸润於基督的爱中,它们也给人们指示出如何能克服分裂,宗派主义、种族主义的途径。
每一个团体,若要成为基督徒的团体,必须建立在基督身上,并活出基督,天主圣言的这体现在聆听中,以圣体圣事为中心的祈祷内,在一心一德的共融生活及财务共通、各取所需的原则下的生活里 (参宗二:42-47)。诚如教宗保禄六世所提醒过的,每一个团体必须生活在与个别和普世教会的合一中,与教会的牧人和训导当局达到诚心共融,致力於传教工作的拓展,谨当避免意识形态对它的孤立和利用【注83】。全球主教代表会议声明:「因为教会是共融的,新的『基层团体』,它们的生活与教会的合一,实在是共融的真正表达,也是建立更深入的共融的工具。因此它们是教会生命的大有希望的缘由」【注84】。 使福音降生在民族的文化中——福音本地化问题
52 当教会在万国中进行传教活动时,便要面对不同的文化,而置身於本地化的进程。这种投入参予的必要,刻划出教会在历史中的旅程,然而今日此事尤其迫切。
教会融入民族文化的进程是漫长的。它不只是纯粹外在适应的问题,因为本地化「是谓真正的文化价值,透过整合到基督教义内,及基督教义渗入各种人类文化中,而有深切的改变」【注85】。这进程因此是一个深远而涵盖一切的进程,涉及基督讯息、教会的反省和实践。同时它是一个困难的进程,因为它绝不可伤害到基督信仰的特色和完整性。
透过本地化,教会使福音在不同文化中降生,同时引导各民族,连同他们的文化,一起进入她自己的团体中【注86】。教会将自己的价值传递给他们,同时摄取於他们内已有的良好成分,并从内部加以更新【注87】。透过本地化,教会就其本身而言,变成一个更可理解的她之为她的号志,一个更有效的传教工具。
由於这个在地方教会内的行动,普世教会本身因基督徒生活在各种领域上的表达方式和价值得以充实,诸如福音传播、敬礼、神学和爱德工作。这样,她终於知悉并找到更能表明基督奥秘的方式,并促其进行持续的革新。当我在新兴教会作牧灵访问时,我曾不断地提及这些出现在大公会议及其後的教会训导里的论题【注88】。
本地化是一缓慢的旅途,它伴随着整个传教生涯。召唤教会向万民传教的工作人员,正在发展中的基督团体以及主教们,後者对於本地化的实施,有分辨和鼓励的职责【注89】。
53 来自其他地方教会和国家的传教士,应该超越他们本身的文化界限,深入他们被派往的那些人民的文化环境中。因此他们必须学习他们工作地方的言语,要熟悉当地文化中最重要之表述,并以自身之经验揭示其文化之优长。唯有具有此种认知,他们才能够以可信而有效之方法带给人们隐藏着的奥秘的知识(参罗十六:25-27;弗叁:5)。当然,这不是要传教士放弃他们自己的文化认同,而是要了解、欣赏、促进,并彼处之人(民)文(化)福音化,因此,为准备自己作好有效的沟通,要采取为福音作见证,和与当地人民同舟共济为标记生活方式。
教会团体受福音感召进行自身之发展陶成,它们将渐渐地能在一种独特方式下来表述其本有的基督徒经验,以符合当地文化之传统。当然,其前提是:总要与信仰自身之客观需求和谐一致。为此目标,尤其在本地化比较微妙的地区,同地区的诸个别教会应该在彼此共融及与整个教会共融中工作【注90】,确信无疑地是:唯有藉对普世教会和其他个别教会的留心注意,他们才能把信仰的宝藏以种种合法的方式表达出来【注91】。因此,那些福音化团体将为福音讯息的「传译」提供要素【注92】,要牢记从基督宗教与不同文化数世纪以来接触中的所获得的积极因素,但也莫忘了曾几何时所发生过的一些变质的危险【注93】。 54 有关这一点,某些指导法则仍是需要的。在本地化的进程中,它务要受两个原则指导:「与福音相承共存及与普世教会共融」【注94】。身为「信德宝库」守护人的主教们,将确保对信仰的忠信,尤其提供分辨的服务【注95】,为了分辨,必需有深度平衡的处理方式。事实上,就存在着一个危险,即:不加批判地从一种疏远文化到高估文化的危险。因为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因此带有罪的痕迹,它也需要「得到医治、提高而达于极致」【注96】。
此一进程需循序渐进,使它确实成为团体内基督徒经验的展露。就如教宗保禄六世在坎巴拉说的:「亟待基督徒之「奥秘」在尔等国民之天性中蕴育而出,俾使本土之极清纯嘹亮之音,合于至公教会之唱而同升共扬」【注97】。最后,本地化须协同全体天主子民,而不仅仅是少数专家之事,众所周知,民众反映纯正的「信仰意识」,这是总不应被忽略掉的。本地化需要指导和鼓励,但不能强行为之,否则会在基督徒之间引发负面的反应。它必须是团体生活的表达,也就是说,它必须在团体本身内酝酿成熟,而不单是学术研究的成果。维护传统价值乃信仰成熟之结果。
和其他宗教的兄弟姊妹交谈
56 宗教交谈是教会传播福音使命的一部份。作为彼此相识和充实的途径与方法,交谈并不违背向万民传教的精神;它实在与向万民传教有特别关连,是向万民传教的一种表达。事实上,这个传教使命,是指向那些不认识基督及其福音的人,他们绝大多数属於其他宗教。在基督内,天主召唤所有民族归向祂,祂愿意与他们分享祂的启示和爱的完满。祂以许多方式藉着人们的精神富藏,成功地使自己出现,不仅临在於个人,而且也临在於全体人民,他们的宗教就是他们精神富藏的主要而基本的表达,即使有时其内含有「差距,不完美和错误」【注98】。这一切,大公会议及後继之教会训导都予以充分强调,明确肯定救恩乃来自基督,而交谈亦不能豁免福传之责任【注99】。
根据救恩计划,教会并不认为在宣讲基督和致力宗教交谈之间有何冲突。反之,在向万民传教的背景中,她觉得有必要把两者连结起来。这两个要素必须维持它们的密切连系而同时保有他们各自的特色,因此它们不应被混淆、利用、或被视为同等之事,宛若它们是可以彼此取代。
55 我新近给亚洲的主教们写道:「虽然教会乐于承认佛教、印度教和回教的宗教传统中的真理是圣善,是那启示给万民的真理的反映,这并不减少她的责任与决心,确定无误地宣讲耶稣基督,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在基督所设立的正常方法之外,其他宗教徒能接受天主的恩宠并被基督所救赎的事实,并不因此而取消天主愿意所有的人接受信仰和圣洗的召唤【注100】。的确基督自己「曾亲口明白地训示信德及圣洗的需要,同时确认了教会的需要,而圣洗则是进入教会之门」【注101】,应该以深信教会是得救恩的正常方法,及只有她享有救恩方法的完满性来进行交谈【注102】。
56 交谈不是起源於策略的考虑或私益,而是一种自身内具有指导原则,要求和尊严的活动。交谈需具备对一切自由来去的圣神在人身上所产生的事物,怀有深度的敬重【注103】。透过交谈,教会寻求发掘「圣言的种子」【注104】,「普照全人类的真理之光」【注105】;这些发掘到的种子和光,存在于个人和人类宗教传统中。交谈是建基於希望和爱德上,并在圣神内产生果实。其他宗教对教会构成积极的挑战:他们激励她去发现和认知基督临在和圣神在行动的讯号,并更深入检讨她自己的身份,并为完满的启示作证,这项启示原是为了所有人的福祉而授与她的。
这样,便产生了一种精神,即:应在宗教背景下,来激励宗教交谈。凡致力於这种交谈的人,必须贯彻他们自己的宗教传统和信念,敞开心胸去了解对方,毫无虚伪狭隘,反以真理,谦逊和坦诚相对,知道交谈能充实每一方。决不可放弃原则,亦不可有宗教调和主义,反之,都应是在见证方面,彼此授受,使得双方在宗教探索和体验的道路上都有进步,同时也使人们能消除偏见、不容忍和误解。交谈导致内心的净化和皈依,若能以顺服圣神的心而去从事,便能获取神灵方面的果实。
57 交谈的范围很广,而且能有多种形式和表达:从宗教传统专家,或那些正式代表间的交谈,到对整体发展和维护宗教价值的合作;从分享他们各自的属灵经验,到所谓的「生活对话」,藉着这种对话,不同宗教间的信徒,在每日的生活中,为他们自己的人性的和精神的值值,在彼此作证,且彼此帮助依此价值而生活下,俾能建立一个更公平和友爱的社会。
每位信友和所有的基督徒团体被召去实践交谈,虽然其中的程度或方式不尽相同。但信友在这领域的贡献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他们「能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藉他们的榜样,有助於与不同宗教的信徒们建立起关系」【注106】。他们之中有些人也能够藉探讨和研究作出贡献【注107】。
我很明白许多传教士和基督徒团体,在这艰钜而又常被误解的交谈旅程中,找到唯一一条路,就是为基督作真诚的见证,以及慷慨地为他人提供服务这一条路。我愿鼓励他们坚守信德和爱德,即使在他们的努力得不到接纳和尊重之地,亦应如此。交谈是导向天国的途径,它确实会产生果实,即使那时间和季节唯有天父知道(参宗一:7)。
以雕塑良知来促进发展
58 今日,向万民传福音仍在进行,在南半球大部分地区,那里急需整体之发展,及从各种压迫中着手解救受害者的行动。教会常能够在她传播福音的人民中,产生走向进步的冲力。今日,尤甚於往昔,传教士们被政府和国际专家认为是发展的促进者,对他们用极少的资源而完成的可观的成果均留下深刻印象。
在论《社会事务关怀》通谕中,我声明「对发展落後的困难,教会无法提供技术性的解决方法。」但是「当她宣讲有关基督、有关教会本身、有关人的真理,并应用这真理於实际状况时,她对发展的迫切问题之解决方案提供她的首要贡献」【注108】。在布埃伯拉召开的拉丁美洲主教会议声明说,「我们能提供给我们的弟兄最好的服务是传播福音,福传帮助他生活和行动如同天主的儿子,使他从不义中解脱,协助他的全盘发展」【注109】。教会的传教使命不是直接地在经济、科技或政治层面工作,或对发展作物质上的贡献。更好说,她的基本贡献是藉着福音唤醒他们的良知,从而提供给人们一个机会,不是「愈有」而是「更是」。「真正的人性发展必须根植於日渐加深的福音化」【注110】。
教会和她的传教士也藉创办学校、医院、出版社、大学和实验农场来促进发展。但是人民的发展主要不是得自金钱、物质援助或工业技术的方法,而是源自良知的塑造,以及思想方式及行为法则的日渐成熟。人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不是金钱或工业技术。教会藉向人民启示下列事理来塑造良知:他们寻觅那仍未认识的天主;人的崇高伟大在於他是以天主的肖像受造,并为天主所爱;作为天主的儿女,人人平等;人的治理权及於自然界,它由天主所造并为人所使用,因此,人有责任为整个的人和全人类的发展而努力。
59 透过福音讯息,教会提供解放的力量,这个力量促进发展,因它导致人心和思想方式的改变,培植对每个人的尊严的认知,鼓励团结、奋斗并服务邻人,给人在天主计划中的地位,天主的计划就是建立他在今生已经开始的和平与正义的神国。道是圣经中「新天和新地」(参依六十五:17;伯後叁:13;默二十一:1)的景观,这「新天和新地」是人类在历史中前进的激励和目标。人的发展得自天主,得自耶稣--人而天主--的典范,且必须归于天主【注111】。这就是宣扬福音和人性提升之间所以有密切关连的原因。
教会和她的福传工作对人民发展的页献,不仅关乎世界南方地区反物质贫穷和落後的奋斗,而且也关乎由於「过度发展」【注112】而造成的倾向於道德和精神贫穷的北方。在今日世界的一些角落里,漫延着某种思想,这种思想不受宗教观的影响,而是基於这观念:即增加财富和促进经济和技术的成长,足以将人变得更为人性。但一个无灵性的发展是不能满足人的,过度的富裕与过度的贫穷一样有害。这么一个「发展模式」,在北半球形成,但现今扩散到南半球,在那里宗教意识和人性价值正处於被消费主义浪潮所湮没的危险中。
「打击饥饿由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做起」是一句已出现在教会圈子里的格言,它向富人们指出如何成为贫穷者的兄弟姊妹。我们需要转向更严谨的生活方式--一种有助於发展的新模式,即注重伦理和宗教价值。传教活动为贫穷者带来光明并成为朝向真正发展的冲力,同时新的福传应该在富有者之间引发一种良知觉醒:对他们而言,成为贫穷者的真兄弟姊妹的时机,已藉着大家走向「整体的发展」而来到,这种发展是向「绝对者」开放的【注113】。
爱德:福传的泉源和准则
60 正如我在巴西的牧灵访问中所说的:「教会在世界各地愿意成为贫穷人的教会…她愿意吸取包含在真福八端内的全部真理,尤其在第一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她愿意教导此真理,她愿意实践此真理,一如耶稣所做和所教导的一样」【注114】。
新兴教会大部份人生活在贫苦人中,他们饱受广为蔓延的穷困的折磨,这些教会在此一方面经常所作的关切,成为他们使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於布埃伯拉召开的拉丁美洲主教会议,在提醒耶稣的榜样之後,写道「贫穷人值得优先注意,不论他们道德或个人的境况如何,他们是依天主的肖像和模样受造而成为祂的子女,但是这肖像被模糊了,甚至被侵犯。为此缘故,天主成为他们的保护者并爱他们。因而,贫穷人是传播福音的首要对象,他们的福音化是耶稣使命的卓越讯号和印证」【注115】。
以忠於真福八端的精神,教会被召站在任何类型的贫穷人和受压迫者的一边。因此,我劝告所有基督的门徒和诸基督徒团体-从家庭到教区,从堂区到修会机构-在有关与穷人同忧共患这方面,要诚实检讨自己的生活。同时我也向传教士表示感激,由於他们深具爱心的临在和为人民的谦逊服务,藉着学校、医疗中心、癞病院、残障之家、老人之家、妇女促进计划和其他相似的使徒事业,他们为个人和社会的整体发展而工作。我也感谢诸位司铎、男女会土、和在俗教友们的忠诚,并鼓励非政府组织的义工,愿他们今日愈行坚定于他们献身的慈善事业和人性提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