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稣于某地祈祷毕,有徒谓之曰:「请主教我以祈祷之道,如如望之教其徒。」
-
耶稣对曰:「尔祈祷时,应曰:
『父乎!
愿尔名见圣,
愿尔国来临;
-
求尔以吾人所需之食粮,逐日见赐;
-
并求宽免吾罪,盖吾亦宽免人之有负于我者,
更求毋令见诱。』」
-
耶稣复曰:「尔中设有一人,午夜赴其友处,曰:『友,请假饼三枚。
-
盖适有一友,顺道过舍,而无以供也。』
-
彼应于内曰:『毋扰!门已扃,且儿辈酣睡吾榻,不便起而供汝。』
-
倘叩之不已;予语尔,彼纵不以友谊之故而起,亦将为不堪骚扰,勉强起身而畀以所需矣。
-
故予语尔:求,则予尔;觅,则见获;叩,则必为尔启;
-
盖求者,无不得;觅者,无不获;而叩者,无不见启也。
-
尔中孰有求饼于其父,而见赐以石,求鱼而见赐以蛇,
-
求卵而见赐以蝎者乎?
-
夫以尔等罪人,尚知以嘉惠赐尔儿女;况在尔之天父,有不更以圣神赋予求之者乎?」
-
有鬼能使人哑,耶稣逐之。鬼既出,哑者言,众皆叹异。
-
惟有人则曰:「彼之袪鬼,乃恃魔王白责布尔之力也。」
-
更有试耶稣者,求其自天示灵征。
-
耶稣烛其意,谓之曰:「国而分裂,其国必墟。屋上加屋,其屋必圮。
-
诚如尔言,予之祛鬼,系凭白责布尔,是沙殚起而自攻,其国奚以立乎?
-
设使予之祛魔,果凭白责布尔,则尔子弟之祛鬼,又将谁恃乎?故知判尔之罪者,必在若辈之身!
-
苦予之祛鬼,乃恃天主之指,则天主之国,实已临尔矣。
-
夫壮士戎装整备,以守其宅,则其财富,赖以无恙。
-
倘有较强者,袭而胜之,则尽夺其所恃之武器,而分其赀矣。
-
凡不向我者,即系背我;不与我聚敛者,即自消散。
-
邪魔既离人身,徘徊于无水之地,欲求安身之所而不可得,乃曰:『吾将返吾故宅。』
-
既至,则见扫除整洁,粉饰焕然;
-
乃引更恶之七鬼以至,相与入而居之。其人之后患,必有甚焉者也。」
-
耶稣言时,一妇自人丛中扬声而赞曰:「孕尔之胎,哺尔之乳,福矣!」
-
耶稣应曰:「第未若闻天主之道,而身体力行者之有福耳。」
-
众既集,耶稣开讲曰:「恶哉,斯代之人也!乃欲求灵征。除若纳之灵征,更无他征可以示之。
-
盖适如若纳身作灵征,以示尼尼卫人,人子之于斯代亦然。
-
当审判之日,南国之后必将起而定斯代之罪矣。盖彼不惜奔波跋涉,不远千里而来,以聆所罗门之嘉言慧语;顾在兹有大于所罗门者焉;
-
当审判之日,尼尼卫人必将起而定斯代之罪。盖若辈一闻若纳之训,犹知幡然悔改;顾在兹有大于若纳者焉。
-
人未有燃灯而置诸库中斗下者,必安之于灯台之上,使入室者咸得见光明也。
-
尔目乃尔身之灯也,尔目明则全身光明,目眊则身陷昏暗。
-
是以尔当省察,莫令尔之心光,转成昏昧也。
-
果能清明在躬,缘毫不昧,则光明莹彻,正如灯火之辉煌照尔矣。」
-
言毕,有法利塞人,邀耶稣同膳。既入席,
-
法利塞见耶稣未盥手而异之。
-
耶稣谓之曰:「尔法利塞人,惟涤杯盘外表,而尔之内心,实藏垢纳污。
-
无知之人乎,夫彼创造外物者,非即创造内心者乎?
-
第能心存慈善,施人以德,则物之于尔,无不洁矣。
-
哀哉法利塞!盖尔曹察察于薄荷、芸香、园蔬、什一之贡,而独漠然于公义及爱慕天主之道。彼固宜行,此亦不可忽也。
-
哀哉法利塞!盖尔于会堂喜居首席,于市衢乐受人敬也;
-
哀哉尔曹!正如掩埋之墓穴,人履其上而不之觉也。」
-
一明律士进曰:「夫子,尔为是语,亦辱吾侪矣。」
-
耶稣曰:「哀哉明律士!盖尔曹以难负之任,加人仔肩,而己则不运一指也。
-
哀哉尔曹!盖尔建先知之茔,而杀先知者,正尔祖也。
-
祖杀先知,而尔筑其墓。足征尔实默认乃祖之所为矣。
-
因此,天主之妙慧,曾作警言曰:『予遣先知宗徒于若辈,有为所害,有为所辱,
-
故自有世以来,众先知所流之血,咸将归于斯代。』
-
予诫语尔,自埃布尔之血,以至被害于殿坛间者撒迦利亚之血,悉将归咎于斯代也。
-
哀哉明律士!尔曹夺去知识之管钥,己不愿进,亦不容人之进也。」
-
耶稣方辞出,经生及法利塞人积怨既深,迫之弥甚,激使多言,
-
欲伺其隙,以为语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