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福音露稼传

11-15章


福音露稼传

第十一章 训徒祈祷、盥手之辩、斥法利塞人

第十二章 天主之全能全知、诫徒儆醒

第十三章 天国妙喻、预言耶路撒冷之惨亡

第十四章 论谦与骄、天国如盛筵、舍己始可从主

第十五章 浪子之喻


第十一章 训徒祈祷、盥手、斥法利塞人

  1. 耶稣于某地祈祷毕,有徒谓之曰:「请教我以祈祷之道,如如望之教其徒。」

  2. 耶稣对曰:「尔祈祷时,应曰:

    『父乎!

      愿尔名见圣,

      愿尔国来临;

  3.   求尔以吾人所需之食粮,逐日见赐;

  4.   并求宽免吾罪,盖吾亦宽免人之有负于我者,

      更求毋令见诱。』」

  5. 耶稣复曰:「尔中设有一人,午夜赴其友处,曰:『友,请饼三枚。

  6. 盖适有一友,顺道过舍,而无以供也。』

  7. 彼应于内曰:『毋扰!门已,且儿辈酣睡吾榻,不便起而供汝。』

  8. 倘叩之不已;予语尔,彼纵不以友谊之故而起,亦将为不堪骚扰,勉强起身而以所需矣。

  9. 故予语尔:求,则予尔;觅,则见获;叩,则必为尔启;

  10. 盖求者,无不得;觅者,无不获;而叩者,无不见启也。

  11. 尔中孰有求饼于其父,而见赐以石,求鱼而见赐以蛇,

  12. 求卵而见赐以蝎者乎?

  13. 夫以尔等罪人,尚知以嘉惠赐尔儿女;况在尔之天父,有不更以圣神赋予求之者乎?」

  14. 有鬼能使人哑,耶稣逐之。鬼既出,哑者言,众皆叹异。

  15. 惟有人则曰:「彼之袪鬼,乃恃魔王白责布尔之力也。」

  16. 更有试耶稣者,求其自天示灵征。

  17. 耶稣烛其意,谓之曰:「国而分裂,其国必墟。屋上加屋,其屋必

  18. 诚如尔言,予之祛鬼,系凭白责布尔,是沙殚起而自攻,其国奚以立乎?

  19. 设使予之祛魔,果凭白责布尔,则尔子弟之祛鬼,又将谁恃乎?故知判尔之罪者,必在若辈之身!

  20. 苦予之祛鬼,乃恃天主之指,则天主之国,实已临尔矣。

  21. 夫壮士戎装整备,以守其宅,则其财富,赖以无恙。

  22. 倘有较强者,袭而胜之,则尽夺其所恃之武器,而分其赀矣。

  23. 凡不向我者,即系背我;不与我聚敛者,即自消散。

  24. 邪魔既离人身,徘徊于无水之地,欲求安身之所而不可得,乃曰:『吾将返吾故宅。』

  25. 既至,则见扫除整洁,粉饰焕然;

  26. 乃引更恶之七鬼以至,相与入而居之。其人之后患,必有甚焉者也。」

  27. 耶稣言时,一妇自人丛中扬声而赞曰:「孕尔之胎,哺尔之乳,福矣!」

  28. 耶稣应曰:「第未若闻天主之道,而身体力行者之有福耳。」

  29. 众既集,耶稣开讲曰:「恶哉,斯代之人也!乃欲求灵征。除若纳之灵征,更无他征可以示之。

  30. 盖适如若纳身作灵征,以示尼尼卫人,人子之于斯代亦然。

  31. 当审判之日,南国之后必将起而定斯代之罪矣。盖彼不惜奔波跋涉,不远千里而来,以聆所罗门之嘉言慧语;顾在兹有大于所罗门者焉;

  32. 当审判之日,尼尼卫人必将起而定斯代之罪。盖若辈一闻若纳之训,犹知幡然悔改;顾在兹有大于若纳者焉。

  33. 人未有燃灯而置诸库中斗下者,必安之于灯台之上,使入室者咸得见光明也。

  34. 尔目乃尔身之灯也,尔目明则全身光明,目眊则身陷昏暗。

  35. 是以尔当省察,莫令尔之心光,转成昏昧也。

  36. 果能清明在躬,缘毫不昧,则光明莹彻,正如灯火之辉煌照尔矣。」

  37. 言毕,有法利塞人,邀耶稣同膳。既入席,

  38. 法利塞耶稣未盥手而异之。

  39. 耶稣谓之曰:「尔法利塞人,惟涤杯盘外表,而尔之内心,实藏垢纳污。

  40. 无知之人乎,夫彼创造外物者,非即创造内心者乎?

  41. 第能心存慈善,施人以德,则物之于尔,无不洁矣。

  42. 哀哉法利塞!盖尔曹察察于薄荷、芸香、园蔬、什一之贡,而独漠然于公义及爱慕天主之道。彼固宜行,此亦不可忽也。

  43. 哀哉法利塞!盖尔于会堂喜居首席,于市衢乐受人敬也;

  44. 哀哉尔曹!正如掩埋之墓穴,人履其上而不之觉也。」

  45. 一明律士进曰:「夫子,尔为是语,亦辱吾侪矣。」

  46. 耶稣曰:「哀哉明律士!盖尔曹以难负之任,加人仔肩,而己则不运一指也。

  47. 哀哉尔曹!盖尔建先知之茔,而杀先知者,正尔祖也。

  48. 祖杀先知,而尔筑其墓。足征尔实默认乃祖之所为矣。

  49. 因此,天主之妙慧,曾作警言曰:『予遣先知宗徒于若辈,有为所害,有为所辱,

  50. 故自有世以来,众先知所流之血,咸将归于斯代。』

  51. 予诫语尔,自埃布尔之血,以至被害于殿坛间者撒迦利亚之血,悉将归咎于斯代也。

  52. 哀哉明律士!尔曹夺去知识之管钥,己不愿进,亦不容人之进也。」

  53. 耶稣方辞出,经生及法利塞人积怨既深,迫之弥甚,激使多言,

  54. 欲伺其隙,以为语柄耳。


5

假,借也。

7

扃,ㄐㄩㄥ,关闭、关上。

8 畀,ㄅㄧˋ,赐予、给予。17 圮,ㄆㄧˇ,毁坏、倾倒。
52 管钥(ㄩㄝˋ),锁匙。

第十二章 天主之全能全知、诫徒儆醒

  1. 维时民众纷集,拥挤不堪,致相蹂践,耶稣开言,先训其徒曰:「毋染法利塞之酵,虚伪是也。

  2. 盖隐者莫不显,微者莫不彰,

  3. 尔虽言于暗中,必将闻于光天。耳语密室,乃必扬于屋巅。

  4. 吾友乎,予语尔,彼仅能杀人之身,而余无能为者,不足畏也。

  5. 予今告尔,孰当畏者?既杀其身,而又能投之于地狱者,斯足畏焉,予劝尔畏之。

  6. 五雀非售二分银乎?然在天主之前,固无一雀被遗忘也。

  7. 即尔头上之发,亦茎茎有数。毋事忧惧,尔固贵于群雀也。

  8. 予语尔,凡认予于人前者,人子亦必认之于天主之众天神前。

  9. 其不认予于人前者,亦不被认于天主众神之前也。

  10. 语犯人子,罪犹可恕;语忤圣神,罪在不赦。

  11. 人曳尔至会堂,或有司之前,毋庸鳃鳃过虑,其何以辩护?如何措词?

  12. 其时既至,圣神必示尔以所当言。

  13. 群中有一人,谓耶稣曰:「夫子,请命我兄与我析产。」

  14. 耶稣曰:「咄咄人乎,谁任予为法曹,仲裁尔家之事?」

  15. 因谓众曰:「尔其慎之,摒绝一切贪婪,人之生命不在其产业之富裕也。」

  16. 复为之设喻曰:「昔有富人,土地所产甚丰,

  17. 乃自计曰:『吾无处囤此物产,将如之何?』

  18. 曰:『有矣,吾将毁诸仓,而另建大者,以储百谷诸货。』

  19. 吾将宽慰吾魂曰:『魂乎,尔有丰财,足供余年,此后可安心饮食,姿尔宴乐。』

  20. 天主谓之曰:『愚人,令夕欲索尔魂,尔之所备,将谁归乎?』

  21. 凡厚积私财,而贫于天爵者,皆此类也。」

  22. 乃顾谓其徒曰:「故予语尔,勿虑生何以食,身何以衣。

  23. 盖生贵于食,身贵于衣也。

  24. 盍观群鸦,不稼不穑,无库无仓,而天主犹养之、畜之。尔之贵于飞禽,不亦多乎?

  25. 且尔中谁能凭其思虑,而自延尺寸之寿命乎?

  26. 此至微者,尔尚无能为力,遑恤其它。

  27. 盍观玉簪花,不劳不纺,而其发荣滋长,为如何耶?吾语尔,即所罗门黼黻文章,盛极一时者,以一朵玉簪犹有逊色。

  28. 夫野草今日在田,明曰投炉,天主犹饰之如此,况于尔乎?噫!何尔信心之薄也。

  29. 是故勿谋何饮何食,毋事营营汲汲

  30. 凡此皆世俗之所营。尔之有需于此,尔父庸有不知?

  31. 惟先求天国,余物自加于尔矣。

  32. 二、三子毋庸忧疑,已承尔美意,以国授尔矣。

  33. 当罄售所有,博施济众,自制不敝之囊,积无尽之藏于天,盗不得而近之,不得而蚀焉。

  34. 盖宝之所在,心之所存也。

  35. 束尔腰,燃尔灯,

  36. 一如仆人延伫之归自婚筵。至而叩门,立为之启。

  37. 至,见仆儆醒,斯仆福矣。予实语尔,且酬以盛筵,躬自束带而供役矣。

  38. 倘至二更或三更始归,而见其仆如此,福哉仆乎!

  39. 尔其识之,家主苟知盗之何时来临,必自戒备,不听穿窬

  40. 尔等亦宜恒自警惕。盖人子来临,每在不意之时也。」

  41. 伯铎禄曰:「设此喻为吾侪乎?抑为众人乎?」

  42. 曰:「以尔度之,孰为忠敏之家宰,可赋予职权,督理众役,而能按时授粮者?

  43. 之归,见其克尽厥职,斯仆福矣。

  44. 吾实语尔,将尽所有以委之矣。

  45. 倘是仆意谓「吾主必徐徐而归,」于是擅扑僮婢,饮食酩酊,

  46. 讵于不期之日,不意之时,主乃突然而临,则必毅然斩之,使与不信者同

  47. 仆若明知主人之意,而犹不朝干夕惕,奉行厥旨,则受挞必多;

  48. 其不知而行当罚之罪者,受挞犹少。诚以赋之厚,则望之深,托之重,则责之严也。

  49. 予之来,所以投火于地也,苟其已燃,岂不美哉?

  50. 惟予尚有洗礼当受,其事未成,衷心忧苦迫切,何可言喻?

  51. 尔意予之来,为授世以和平乎?非也!将予以分化耳。

  52. 今而后,五口之家,将裂为二:三攻二,二攻三,

  53. 分化所至,必有父攻其子,子攻其父,母攻其女,女攻其母,姑攻其媳,媳攻其姑者矣。」

  54. 又谓众人曰:「尔见云霓西起,辄曰:雷雨将作,而果作矣。

  55. 南风拂拂,辄曰:酷暑将至,而果至矣。

  56. 虚伪之人乎!尔何察于天地之气象,而独不察乎今兹之时耶?

  57. 盍不取譬于身,而一审机宜乎?

  58. 方尔与控尔者,同诣有司途中,宜竭力求释;不然,彼将扭尔至官,官将付尔于吏,吏将下尔于狱矣。

  59. 予语尔,若非尽偿所负,莫得而出狱也。」


1

维时:维,句首发语词。

11

鳃鳃,ㄒㄧˇㄒㄧˇ,忧愁恐惧的样子。

14 咄咄,ㄉㄨㄛˋ ㄉㄨㄛˋ ,感叹、惊怪声。19 姿,放任、纵情。
26 遑恤,怎能顾及……? 27 视,比较。
27 黼黻(ㄈㄨˇㄈㄨˊ),衣裳绣饰的花纹;文章,斑烂美丽的花纹。指华丽的衣服。
29 营营,追逐求取;汲汲,勤求不休。 33 蠹,ㄉㄨˋ,蛀虫。
36 延伫,ㄧㄢˊㄓㄨˋ,久立、等待。37 儆(ㄐㄧㄥˇ)醒,戒备醒寤。
39 不听穿窬(ㄩˊ),听任偷盗。45 擅,ㄕㄢˋ,专断;扑,ㄆㄨ,击打。
46 科,处断、处罚。 57 取譬,寻取事物作为譬。
47 朝干(ㄑㄧㄢˊ)夕惕(ㄊㄧˋ),勤奋戒惧,不敢稍有懈怠。
57 机宜,事理、时宜。 58 亟,ㄐㄧˊ,紧急、急迫。

第十三章 天国妙喻、预言耶路撒冷之惨亡

  1. 当时适有数人,以加利利人之惨事,为耶稣述之,谓比辣多竟以彼人之血和入祭牲。

  2. 耶稣应曰:「尔意此加利利人在同邑人中,罪戾独重,而遭斯极耶?

  3. 吾曰,非也。尔不悔改,亦必沦胥以亡。

  4. 曩者西罗亚塔突然倾圮,压毙十有八人;尔意其负义独甚于耶路撒冷之众民乎?

  5. 吾曰,非也。尔不悔改,亦必沦胥以亡。」

  6. 又设一喻曰:「有植凤果树于葡萄园者,至而觅果,无所得。

  7. 谓园丁曰:『予于此树求实三载,卒无所得,不如斫之,何旷土为。』

  8. 园丁对曰:『主,今春姑留,待我疏其周围之土,而之,

  9. 是后倘亦结实欤?不然,则决予除。』」

  10. 礼日,耶稣施训会堂中,

  11. 适有一妇为魔所困,伛偻不能伸者,已一十有八年矣。

  12. 耶稣见而呼之曰:「妇人,尔病脱矣。」

  13. 遂抚以手;妇立即伸舒自如,而颂天主之德。

  14. 会董以耶稣礼日治病,憾之,乃告众曰:「六日之中,尽可工作,尔来就医可也。毋在安息之日为之。」

  15. 应之曰:「虚伪之人,尔中谁有礼日不解牛驴出厩,而引之饮水乎?

  16. 今此妇乃埃布尔汉之女,为魔所困者,已十八年于兹矣。孰云安息之日,不宜释其所缚乎?」

  17. 耶稣言时,诸仇惭恧,而众人则因其所行非凡之事,而为之欢欣鼓舞。

  18. 耶稣复曰:「天主之国何似?吾将何以比之?

  19. 譬诸芥子,人取以播其园中,旋乃发荣滋长,蔚为大树,即天上之飞禽亦来栖于其枝。」

  20. 又曰:「天主之国,吾将何以比之?

  21. 譬诸酵母,妇人取而纳之三斗面中,终至全。」

  22. 耶稣耶路撒冷,行经各城各村,随处施训。

  23. 或问曰:「,获救者其鲜矣乎?」

  24. 曰:「尔等当勉入窄门。予实语尔,欲入而不得入者,众矣。

  25. 迨家主一兴而其门,尔等始立门外而叩曰:『主!为我启。』主将答曰:『吾不识尔为何许人也。』

  26. 尔将曰:『吾尝饮食于尔前,尔尝施训于吾巷矣。』

  27. 彼将语尔曰:『吾实不识尔为何许人也。作恶之徒,其悉离吾!』

  28. 尔见埃布尔汉依洒格雅谷伯及众先知皆在天主国中,惟尔见摈于外,则必哀哭切齿矣。

  29. 当时必有群众,集自东西南北,咸得坐宴天主国中,

  30. 且有后来居上,先来居下者焉。」

  31. 是日,法利塞数人来告曰:「其速离此,希禄欲杀汝也。」

  32. 耶稣对曰:「往告彼狐,予于今日、明日逐魔治疾,第三日将毕吾程;

  33. 虽然今日、明日、后日,必须奋赴前程;先知固不宜死于耶路撒冷外。

  34. 耶路撒冷乎!残杀先知,石击天主使臣之耶路撒冷乎!吾之欲集汝儿女,若牝禽之覆翼其雏者,不已频乎?而汝终莫之许也!

  35. 兹者尔室其墟矣。吾实语汝,而今而后,以至汝欢歌『奉名而来者,洵堪颂扬!』之日,汝将不得见吾矣。」


3

沦胥(ㄒㄩ),受到牵连而遭难;完全丧亡。

7

爰,ㄩㄢˊ,于是。

8 粪,施肥。 9 斫,ㄓㄨㄛˊ,以刀斧砍削。
14 顾,乃,表示转折以承上文。 17 惭恧(ㄋㄩˋ),心中羞愧。
20 酦,ㄈㄚ,发酵。 25 扃,ㄐㄩㄥ,门闩,关门。

第十四章 论谦与骄、天国如盛筵、舍己始可从主

  1. 礼日,耶稣法利塞总董家用膳,众目注之,欲其动静。

  2. 适有一患蛊者在焉。

  3. 耶稣乃诘经生及法利塞人曰:「礼日治病宜乎?否乎?」众皆嘿然。

  4. 耶稣乃抚面疗之遣之去。

  5. 复诘若辈曰:「尔中孰有一驴或一牛,礼日堕井,而不即曳之使出者乎?」

  6. 众皆莫知所对。

  7. 耶稣见被邀之客,纷纷自占上座,乃晓喻之曰:

  8. 「尔赴婚筵,勿登首座,诚恐客中有尊于尔者,

  9. 主人请尔让位,则赧然而就末座矣。

  10. 是故,尔被邀时,宜自居末座,主人至,乃曰:『吾友,请升。』尔则见荣于同席之前矣。

  11. 盖自尊者必见抑,而自谦者必见升也。」

  12. 耶稣复告主人曰:「尔设宴时,毋邀良朋、昆弟、戚属、富邻,诚恐若辈还礼,则尔获报矣。

  13. 惟宴请贫乏、残废、跛瞽之,乃为真福。

  14. 盖若辈无以相报,而尔必见报于诸圣复活之日矣。」

  15. 一客闻之,谓耶稣曰:「获宴于天主国中,斯真福矣。」

  16. 耶稣答曰:「昔有人,设盛筵,柬请多宾,

  17. 届时令仆速客曰:『一切皆备,即请命驾。』

  18. 客同声辞谢;首曰:『予置一地,必须往视,请辞。』

  19. 又一人曰:『予方新婚,不克赴筵。』

  20. 仆归,白主,主怫然谓仆曰:『速入城,跛瞽残废者,引之以至。』

  21. 仆旋报曰:『主,已遵令而行,尚有空位。』

  22. 主曰:『出至大路,及藩篱之间,强人来进,务使济济一堂。』

  23. 予实语尔,前所柬请者,将无一人得尝吾席上珍味也。」

  24. 时与耶稣偕行者极众,耶稣顾语之曰:

  25. 「人来从予,而不甘舍其父母、妻子、昆弟、姊妹,乃至其生命者,不得为吾徒。

  26. 凡不负其十字架,以从予者,亦不得为吾徒。

  27. 尔中孰有欲建一塔,而不预筹所需之费,以观厥成者乎?

  28. 诚恐其基既奠,而不克竣工,则旁观者,将起而之曰:

  29. 『斯人经营,有始无终。』

  30. 又如国王与他国之王交绥,安有不先自运筹帷幄,以视能否将兵一万,以御敌军二万者乎?

  31. 苟其不能,彼必乘敌尚远,遣使求和矣。

  32. 是故尔中不拘谁何,苟不愿牺牲一切。终不克为吾徒也。

  33. 夫盐,善也;盐失其味,更将何以复之?

  34. 无益于土,不宜于粪,亦惟弃之而已。有耳者,其谛听焉。」


1

觇,ㄓㄢ,窥视、观察。

9

赧然,ㄋㄢˇ ㄖㄢˊ,羞惭而脸红。

13 俦,ㄔㄡˊ,伴侣、同辈。17 速,邀请。速客,邀请客人。
20 怫(ㄈㄨˊ)然,忿怒、生气的样子。28 诮,ㄑㄧㄠˋ,责备、责怪。
30 交绥,两军交战。 31 运筹帷幄,谋画策略。

第十五章 浪子之喻

  1. 税吏罪人群趋耶稣聆训,

  2. 经生与法利塞人窃议其接纳罪人,且与同席,

  3. 耶稣设喻以晓之曰:

  4. 「人有百羊,而亡其一,焉有不暂留其九十九于野,而觅其所亡,期在必获者乎?

  5. 既获,则忻然肩之而归,

  6. 召其邻友曰:『亡羊已获,其与吾同乐。』

  7. 故予语尔,一罪人回头,其慰悦天心,有逾于九十九善人之无庸悔改者焉。

  8. 再如妇人,有银钱十而落其一,焉有不燃灯扫室,爬罗剔抉以觅之者乎?

  9. 既得,则召其邻友曰:『失银已获,胥其与我同乐。』

  10. 故予语尔,上主之天神,见一罪人回头,其欢忻雀跃,亦复如是」

  11. 又曰:「某翁有二子,

  12. 季谓父曰:『父,请以儿应承之产,提前见畀。』父乃为二子析产。

  13. 无何,季挟赀离家,远游异域,荒淫无度,

  14. 挥霍迨尽。值彼方大饥,贫不聊生,

  15. 乃往投一土人,奉遣牧豖于田。

  16. 此时,欲以群豖所食荳荚充饥,亦不可得,

  17. 因自反曰:『父家多少佣工,皆得饱食而有余,而吾将为他乡之饿矣,

  18. 吾其急起归家,而禀父曰:『父乎,儿获罪于天,有忝所生

  19. 今而后,不堪称为尔子,待我如佣,足矣。』

  20. 乃起而归父,相距尚遥,父已瞥见,顿触慈心,趋而迓之,抱其颈而吻焉。

  21. 子曰:『父乎,儿获罪于天,有忝所生,而今而后,不堪称为尔子矣。』

  22. 父谓仆曰:『亟取锦衣衣之,加环于指,置履其足,

  23. 牵一肥犊宰之,将设筵而庆焉。

  24. 盖吾儿死而复生,失而复得矣。』

  25. 方宴,长子自田间归,将及门,闻歌舞声,

  26. 乃唤一仆询故,

  27. 仆曰:『汝弟返矣,乃父以其无恙而归,为宰一肥犊。』

  28. 长子意颇忿忿,不欲入,父乃出而劝之,

  29. 长子曰:『儿事父有年,未尝有违,父向未赐儿一羔,与朋侪共燕。

  30. 而此子狎妓耗财,返则宰肥犊以享之!』

  31. 父曰:『儿乎,汝常与予偕,予之所有,皆汝之所有也。汝弟则死而复生,失而复得,故宜欢忻鼓舞,而庆祝之。』」


6

胥,ㄒㄩ,都、皆。

17

殍,ㄆㄧㄠˇ,饿死(的人)。

8 爬罗,搜集;剔抉,选择。爬罗剔抉:搜罗极广,选择极为正确。
18 有忝(ㄊㄧㄢˇ)所生,有辱生我之父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