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如何应用本慕道手册

17.信仰要求人性观的改变


人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别人?怎样看自己?这是信仰的重要问题之一。

有人把别人看作工具(例如:子女认为父母是派钱的机器)、踏脚石或累赘;有人把别人看作自己的所有物或发泄的对象。人的价值在今日越来越贬值。基督徒对人又有什么看法呢?

一、人的现况

今日,人性已经大幅度贬值!个人不过是国家或社会大机器中的螺丝钉;工人是工厂中的有脚机器;艺员是录影棚中的活动布景板;老人、弱智者是社会的废物;不受欢迎的胎儿是母亲的累赘;学生只是课室中的号码(有些教师只注意班中最好和最差的几位同学,其余都成了无名氏。)总之,不少人都在人前消失了:没有人重视你的存在,没有人肯听你说话,没有人为你奔走,更没有人为你兴奋或哭泣。人只是冷酷的社会荒漠中的一粒细沙。

二、人的矛盾身份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人同时是尊贵的和卑贱的:有无限向上的潜能,同时也有自甘堕落的倾向;有善良的、积极的、光明的一面,也有邪恶、消极、阴暗的一面。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是性善或性恶,因为他是复杂的、矛盾的;他其实是一个奥秘

基督徒相信人是天主的受造物,是尊贵的,因为他是按天主的“肖像”而受造(创1:27-28),他在天主创造万物之后,更受讬为大地的管理人,是受造物之冠。但他也有卑微的一面,因为他也是用“灰土”造成的(创2:7)。

但人在基督降生后,蒙受了救恩,而能成为天父的义子(迦4:4-7),天国的承继人,有幸称天主为“父”(玛6:9)。连人的身体也是圣神的宫殿(格前6:18-20),所以人应自尊,也尊重别人;最后,人这个朽坏之躯也将成为不朽的(格前15:53-57)。
}


三、“人”的经历--人类的“救恩史”

当你领受洗礼,成为基督徒以后,你会每主日在圣堂中聆听到圣经的话,三年内你会差不多听完全本圣经。如果你养成了天天读圣经的习惯,你更会明白什么叫“救恩史”--人类获得救恩的整个过程的纲要。下面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大纲,让你对“救恩史”有一个全面的和整体的概念。

1.创造与堕落

天主创造了世界、万物,也创造了人。天主给人一个大礼物,就是自由,人能自由去爱主、爱人,也能自由去背叛天主,与人疏离。我们的原祖选择了后者。由于天主是生命和爱的根源,背叛了天主就等于把自己从爱和生命的根源中斩断。人类堕落了,他犯了罪。罪使人离开天主,也使人彼此疏离。罪也是有传染性的,因为一人的罪,罪弥漫了世界,我们每人的罪又加重了这个罪的氛围。活在这个罪的世界中,人类已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也没有“自救”的可能。他只能等待天主的救援。

2.预许救赎与准备救主的来临

天主一开始即答应了要救赎人类,并预许要派遣自己的唯一圣子,降生成人,修补天人间的裂痕,填平天人间的鸿沟,使天人能重修旧好,达致真实的“天人合一”。

这个昊天罔极的救赎大恩,人类很难一下便领会和接受,所以天主拣选了一个民族--以色列民,去使人慢慢领悟上主的启示,直至最后能欢迎他所派遣来的圣子耶稣。这个民族的祖先就是亚巴郎,而他后裔的历史,也就是我们圣经中的“旧约”。以下是一些旧约的代表人物和重要史迹:

天主召选亚巴郎;亚巴郎生依撒格,依撒格生雅各伯。雅各伯有十二个儿子,其中一位叫若瑟。他们全体迁居埃及、逐渐强大,因此而受埃及王迫害。梅瑟领自己的民族出埃及,过红海,经历四十年的沙漠洗礼和艰苦的旅程,终于抵达了他们梦昧以求的一个自由乐土--他们所称的“福地”(即今天的巴肋斯坦)。

犹太人(以色列民)进入福地后,起初仍受“民长”领导,这时他们仍认为他们的真正领袖是天主。但后来他们也像其他邻近的民族一样,建立了国家,其中一个最著名的国王就是达味。王国后来一分为二,南国名犹大,北国名以色列,两国都曾经多次灭亡,犹太人亦被充军到异国去。这时出现了许多先知,他们除了把上主的救世计划逐步向人展示外,也负起安慰、鼓励犹太人的责任,使他们能在一切困境中,坚持对上主的希望和信心,并期待上主的救赎恩许终能来临。上主告诉他们那要来拯救他们的那一位就是“默西亚”,他将出自达味的家族。

3.天主圣子降生成人

时期一满,天主就派遣了他的唯一独生子,来到人间,他就是以色列民所殷切期待的默西亚--耶稣基督,也是普世万民所迫切渴望的救世主。他是天主许诺的实践,也是先知预言的应验。他在世三十三年,以言以行给人宣示天父的慈爱,告诉了人有关生命的秘密,指示人度更丰盛生命的方法和达致永恒生命的途径。最后,他更以自己的死亡和复活,完成了救赎的工程,粉碎了罪恶的势力,重建和恢复了宇宙间、人间、天人之间的和谐。

原祖的罪恶,在救恩的计划中,竟然成了一种祝福,使天主子亲降人间;人世的痛苦与不幸,原来也可以变成人逐渐认识生命、走向天主的方法和祝福。

4.中华民族的救恩史

天主拣选了以色列民,其实是他拣选了一切民族的标记,正如他降生成了犹太人,是为全体人类一样。中华民族在上主的带领下,早已发展了一种对神的看法和观念,也藉天主的启示,而对宇宙、社会与人生有很独特的发现和见解。这一切都是中国人进一步认识、接受基督的准备。明白中国文化精髓的人,不单易于领悟福音的精神,也会有助于发掘福音的丰富内容,甚至能补充圣经文字某些不够传神的部分。

5.救恩的完成

基督带来的救恩,需要人自由去接受。人无论是个别或集体,一直都在学习去接受基督,并在基督的带领下,建设正义、仁爱、和平的天国。这天国的境界已经开始,但因人性的软弱和反覆,仍未圆满实现;但总有一天,万物与人类都会在基督内获享圆满的救恩,在完全的爱中,永远赞美、光荣那创造和救赎人类的天主。

四、人的现世生活和最后归宿

1.人在现世要度一个更丰盛的生命(若10:10)。

2.人有一天要进入那成全的城邑(希13:14);分享基督的光荣(斐3:21)。

3.坟墓绝非生命的终点,因为人是为永生而受造的。

4.所以信徒应穿上新人(弗4:17-24),并在新生活中度生(罗6:3-4,11-14)。

五、圣经金句背诵

1.但时期一满,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儿子来,生于女人……为证实你们确实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派遣了自己儿子的圣神,到我们心内喊说:“阿爸,父啊!”所以你已不再是奴隶,而是儿子了;如果是儿子,赖天主的恩宠,也成了承继人。(迦4:4-7)

2.如果你们真听过他,按照在耶稣内的真理,在他内受过教,就该脱去你们照从前生活的旧人,就是因顺从享乐的欲念而败坏的旧人,你们应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弗4:21-24)

讨论与分享

1.你以为你可以活得比现在更有理想、更充实、更伟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曾否把别人看作是一个“号码”,或者是一个独一无二,必须受到尊重的个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愿意每次与父母、子女、朋友交往时,都以一种全新的、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吗?你愿意透过他们的眼神,去透视他们的心灵世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轻视人、利用人、贬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完这一课,你愿意在那一方面改善你与别人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人,你是什么?

人为万物之灵,除了肉体生命外,还有灵性生命、精神生命;灵肉二者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人认定自己高于物质,他不屑与猪狗同列,并否认自己只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点。如果可能,没有人自甘居于一个无名无姓、在人群中不起眼、在宇宙中寂寂无闻的地位。他要凌驾一切之上,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他所向往的是“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欧阳修)的境界。

人拥有理智。在经过漫长的艰苦努力和鍜炼之后,人类已在科学、美术、技艺及文学上放出璀璨的异彩,在对物质世界和对人类自身的了解上,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人虽知“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但也同时相信:人凭自己的理智,可以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拥有准确的知识,并有足够的方法预测未来,揭开未为人知的奥秘。

人有行善的能力。他具备判别善恶的良知,有行善避恶的道德力量,能够妥善运用自由意志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知道自己与禽兽的分别就在于能够控制本能,发挥善性,能够“有为”也“有不为”(孟子),这便是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孟子)。

但人的最大特点是爱。他可以爱自己,为自己安排最美满的生活;可以爱人,完全而无私地为别人奉献自己,甚至牺牲自己;可以洞察别人的心意、同情别人的遭遇、宽恕别人的缺失;他懂得甚么叫公平、尊重,和公益。换句话说,他知道甚么叫崇高和伟大,也能够选择去活一种导向这崇高和伟大的生活。

人也是群居的动物。没有人能离群索居,人类亦唯有在互助互爱和互相关怀合作中,才能繁殖绵延、幸福昌盛。这要求人类中至少有些人有“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精神(墨子),有“修己以安百姓”的抱负(孔子),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人之心(孟子),不要只顾“与鸟兽同群”而逃避人间的责任(孔子)。即使不能尽展所长,也要有“深根宁极以待”的能耐(庄子)。

只有人能够冥想,可以在身外见到一个广大无边的空间宇宙,在身内发现一个深邃无比的内心宇宙。在这个内心宇宙中,他使过去、现在和未来交汇在一起,又把一切零零碎碎的事物串连起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人自知生命是一个奥秘,但也知道生活本身正是进入这个奥秘的最佳途径。只要他好好地善用生命,便会明白生命。在很大程度上,生命的意义,就是活一个有意义的生命。
如果要问甚么是人间最显著的必然,甚么是人人都必须经历的事实,答案显然便是“死亡”。不单个人会死,家族会没落,就是国家民族,甚至整个人类,也有完全消灭的可能。谁也不能保证今日人类的文明,能永久延续下去。

人类自古即有不死的渴望:佛教相信轮回,基督宗教相信永生,一切宗教都或多或少相信灵魂不灭和身后的生命。中国古人也相信人的生命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的特质(苏轼)。然而生命靡常,人生际遇千变万化;人虽自觉超越物质,却见到无论英雄伟人,或贩夫走卒,终有一天都无不化为走磷飞萤,与草木同腐朽。但人不愿成为草木,拒绝以坟墓作为最后归宿,更不甘让死亡吞噬一切。为了抓着一些不变的东西作靠山,于是有人相信占卜、星座,有人相信风水、命运,有人相信渺茫的集体生命或精神不死,并以为史册与铜像便可以保障这种不死。当然也有人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金钱、才干和青春。这些人用自己选择的方法去竭力自我肯定,无非是为告诉自己:自己就是那个可靠的“绝对”。但人最后一定会发现“才不可终恃,力不可终恃”的真理,于是他们所找寻的,不过只是一些自以为是可资信靠的凭依,好让自己能放心宽怀,大步前进。可见对宗教的追求,即那种对“绝对”的渴望,早已深植在每个人的心中。

二千年前,在巴肋斯坦出现了一位自称是人类救主的耶稣基督,他宣称已给人类的基本问题找到了最后的答案。他指出:人是为了一个幸福的命运而受造,这命运跨出了此世所有不幸之外,甚至死亡也不过是人的落叶归根、返本归源。人是因了罪恶才死亡,但亦因上主的救赎而重生。一切善度此世生活的人,都将在基督内团圆相聚,并在天父的爱内享有圆满而永恒的真生命。但对来世的希望并不削弱人们对现世的责任感,反而以更强的理由催迫人们去努力完成这责任,因为永生肇始于今世,创造生命的主宰,也愿意人以积极、活泼的生命去光荣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