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经与各文化是平行的,以色列民与各民族也是平行的。圣经是上主的启示,中华文化中也蕴含天主的启示(虽然层次不同)。天主爱了一切人,也召叫了一切人,他绝不“偏心”。
2.但圣经仍有其独特的地位,因为它是天主所“钦定”的,是天主刻意选出来,并藉此而清楚地、直接地向人说话。在天主的计划 中,圣经并享有“不可错性”,使我们可以完全相信圣经,并以之作为我们奔向永生的安全而准确的指示器。
3.天主恩宠永远是足够的、充沛的,但人的接受能力却永远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努力去学习,而不应对我们所拥有的自满自足。
4.读圣经能使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更敏锐(Sensitive),使我们能看到、听到上主在世上的临在。我们也可以说:聆听人的话和聆听上主的话是互相补充,和互相提升的:越能明白人,就越能明白上主;越肯听上主话的人,也越肯听人的话。同样,圣经与文化也有互相补充和提升的作用。 |
 |
七、圣经金句背诵
1.求你开明我的眼睛,透视你法律的奇能。(咏119:18)
2.最主要的,你们应知道经上的一切预言,决不应随私人的解释,因为预言从来不是由人的意愿而发的,而是由天主所派遣的圣人,在圣神推动之下说出来的。(伯后1:20-21)
讨论与分享
1.你相信专心听天主的圣言与专心听人的说话之间有某种互相提升的作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回顾过去中,看得出天主的手在引导着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比较行为语言与声音语言间的关系,它们哪个较重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课给你什么有关天主的新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天主教与基督教对圣经的不同态度
1.基督教主张“唯一圣经”,其中的“基要派”们更有把圣经绝对化和抽离现实的倾向。天主教认为圣经是“传承的核心”。圣经原是在教会传统(传承)中诞生的,它原来反映出一个活教会的信仰,所以圣经也必须在一个活的教会传统中,去被领悟和了解,被活学和活用。
2.基督教徒相信“自由解经”,他们往往喜欢几个人聚在一起,便把圣经解释一番。这本来没有问题,问题是在他们有时还把自己的解释当作定论,并以此去批判、攻击别人(尤其攻击天主教!)天主教也主张信徒可以在圣神推动下去读圣经,并从中汲取生活的灵感和力量。但天主教认为“自由解经”是有限度的,因为把“自由解经”绝对化了以后,可以产生许多惊人的流弊。(参考徐锦尧着“新答客问--答覆基督教朋友的质疑”p.28-33)。同时,天主教也看出,圣经本身不是一本“自明”的书,它必须在个人、团体、圣经学家、教会四者的互动中去了解,还须在这二千年的教会史和解经历史中,去回顾和领会天主圣言的深沉意义。(注)
3.有些基督教徒专门熟读圣经的某些部分,去攻击天主教徒,但他们往往故意略去圣经的另一些部分。例如:圣经固然说过“因信称义”,但也说过要有好的行为(见雅各伯书);圣经固然说过信徒彼此是同路人、是主内的兄弟姊妹,或信主的人才可得救,但圣经更重要的启示是:天主是爱,是全人类的父亲,我们彼此都是兄弟姊妹,这位天父也愿救一切人。而且,天主教徒更多是用圣经来批判自己,而非批判别人。
4.基督教徒常批评天主教徒太重视传承(传统)。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传统,尤其有解经的传统。他们不同的宗派对圣经都有不同的解释。
5.天主教信圣经,但更信圣经背后的天主,和这位天主对人类的期望--合一、相爱、共融的期望。忘记了圣经背后的天主,圣经也可以被误用而变成陷阱,变成“偶像”!引述天主的话去攻击天主的子女,这是多么令天主伤心的事!如果圣经变成了人类分化、分裂的原因,这又岂会是天主启示圣经的原意?
6.圣经的存在,是为使人生、世界更美好,它应使人更善良、更容忍、更慈悲、更高贵、更伟大。它不应使人显得小器、充满戾气,或变得杀气腾腾。有些基督教徒由于太过热中于攻击天主教,又要引用圣经来作后盾,有时竟把圣经任意割裂和曲解。吴主光所著的小册子《基督教与天主教有什么不同?》就是一个十分显著的例子。
7.上述所说的“基督教”或“基督教徒”,并非指他们全体。许多较开明的基督教朋友和天主教的关系都很和洽,都能彼此尊重。这个附录的目的,只是为给天主教的平信徒,提供一些有关圣经的要点,使他们能面对别人的攻击而已。

天主的圣意只能一步步显露出来:在个人的历史中,也在教会历史和整个人类历史中慢慢显露。在寻求上主圣意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四种力量均衡地互动:个人读经,团体读经,教会对圣经的诠释,及世界的现实和需要。其实,天主也藉“世界”而向我们说话,信仰也必须回应世界的需要,才算得上是有活力的信仰。以上四者必须互动、互相启发、互相影响,方能使人逐渐悟出天主的圣意,及他对我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