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愿你一生常笑

娇惯之害


一个五岁的小孩儿,玩耍的时候,看到一把斧子。就问爷爷:“这是干什么用的?”爷爷回答:“砍东西用的。”孩子拿起斧子“爷爷让我砍你一下好玩吗?”

“哎呀!宝贝,这可不是砍着玩儿的,会流血的。”

孙子一听会流血,觉得更好奇了,非要看看怎样流血。

奶奶在一边看的不耐烦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还能把你砍伤?就让孩子砍一下吧。”奶奶这么一激,爷爷心想:“就你疼孙子,这孙子不是我的呀?”把胳膊一伸“来!爷爷让你砍一斧子。”

小孙子听后高兴极了,双手吃力得举起斧子,朝着爷爷的胳膊就是一下,血象喷泉一样涌了出来。爷爷疼的站都站不住了,孙子吓的也哭起来,奶奶这回也吓傻了“唉呀!快、快……赶紧送医院!”可见,孙子这一斧头,差点玩了爷爷的老命,养了大半年,花了几百块钱才把伤养好了。可见孩子是不能娇生惯养的。

还有这么一家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女儿稍大,儿子最小。母亲做了绝育手术,因此对小儿子特别娇惯,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一天中午,放学回家。看见卖冰糕的,就跑回家跟母亲要钱。母亲正在和面就说:“妈妈现在满手是面,等会儿再给你拿钱。”

“不行,马上拿,我一会儿也不等。”娇惯成性的儿子朝母亲嚷到。

“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今天就不能依你,不给拿钱。”母亲这回也生气了。

“你今天不拿,我就不活了。”儿子威胁道。

儿子竟然说出这种话来,母亲更生气了:“你随便吧!今天就不给你钱。看你能怎么样?”一向顺从自己的妈妈,今天敢这样对待自己,儿子转身就走。

母亲认为孩子在耍小性子,就继续忙着做饭,饭做好了,还不见儿子回来,母亲开始着急了。亲戚朋友也都帮忙来找,学校、同学家也都找遍了。最后,在村子南边的一口井里,发现了儿子的尸体。母亲捶胸跺脚、痛不欲生。但是这该怨谁呢?

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过分娇惯孩子,看起来是爱他,其实是在害他。这种爱不叫疼爱而是溺爱,其结果只能使孩子枉自尊大、养成小皇帝一样的性格,心里容不下别人,也吃不得一点亏。这样一个娇生惯养出来的“皇帝”,以后走向社会,他会适应吗?别人能接纳他吗?有一句俗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偏激。可是想想也不无道理,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棍棒打的是孩子的缺点、错误。就像一颗小树,不断地修剪它才能成材。所以,家长对待孩子应该是疼爱而不是溺爱。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帮他们及时纠正,在一些事情上还要严格要求他们。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决不答应,而要耐心地加以解释、开导孩子转变他的思想。再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一举一动、为人处事,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立的是好榜样,那么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受益匪浅,自然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有一对夫妇,从没对着孩子吵过架、骂过人。五个孩子中,没有一个会骂人的,现在已有两个去修道。耶稣说:“好树才能结好果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孩子,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别忽视了培养他们的信德。试想,如果一个连创造自己的天主都不信任的孩子,他能信任父母吗?能听父母的话吗?无法无天的儿女谁也管不了。所以,你应该把信德的种子从小就埋在孩子的心里,让天主替你照管着孩子。那才能放心吧!如果孩子有了信德、知道恭敬天主,就是出了国你也能放心,因为有天主与他同在,无论到那儿他必定是一个好儿女。

圣经上说:“娇纵孩子,使母亲受辱;惩戒你的儿子,他必使你安心,令你心旷神怡。对孩童,不可忽略教育,惩戒、用棍打他,他不致死去。”(箴:二十三、1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