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教育部

未来司铎的神学教育


The theological formation of future priests目录 一九七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I.目前情况的面面观 II、神学教育的要求 刘番僧译 III、神学研究工作的几个条件   IV、教授神学的方向 V、负责神学训练人的任务 ********** VI、神学研究的安排 结论

编者:本训令是一九七六年二月二十二日由梵蒂冈教育部所发布,去年本刊曾译出一部份,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中间曾延搁一时期,以后由于数位同道的催促,只得勉为其难地继续译下去,而且自本月开始在本刊中陆续披露,或可有助于我国未来的司铎教育。望读者同道指正。

序 1在现代无数特征中,最显着的是文化及神学方面的深度改变。这关系到教会全部生活,特别是未来司铎的神学教育。如同在教育各部门,同样在这方面也发现以下现象:研究范畴的改变、新方法、新的兴趣以及重点的转移。最近在这方面产生一些问题,要求所有负责人加以注意,并邀请他们去仔细研究。

2因此天主教教育圣部向主教们及所有协助主教从事圣职教育的人士们发布一项讨论司铎候选人神学教育的文件。许多动机要求广泛及深入研究该主题:有的如同上面所说的是神学教育内部的,有的是外在的,加在历史中、在生活环境中、在司铎圣职中,以及在宣传福音及教会一般需要中所发生的变化。在目前的情况之下,神学讲授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而它的革新予人以很大的希望。而在神学方面适当的准备司铎候选人,似乎也是加强修道院、给予圣职人员神修生活及他的牧灵服务一个更坚固基础的最好方法之一。

3为了使得本课题有秩序及清楚起见,似乎最好以下面方式进行:

(一)大略说明目前的情况;

(二)从神学本身及其作用说明几项神学讲授的要求;

(三)对于一般神学讲授及各种特别科目提供几个方向;

(四)规定几项在负责未来司铎神学教育的机关中应遵守的实际章程。

I目前情况的面面观 一、牧灵服务的新要求 4特别注意加强神学教育的第一个理由是,司铎日后执行他们职务的环境新性质。由于圣召普遍的减少,神父的数字日益减少,他们将处于一种使徒责任较大的环境中,在这种环境中很多职务托付给执事及教友们。而神父们由于他们的特性,日渐分担他们的主教的牧灵辛劳:他们应当接受日渐普遍及日渐复杂的工作,并参加教区内及教区外的更广泛的事务。显然地,一种如此广大的牧灵责任将要求他们一种不平凡的神学能力及道理的稳妥。

5此外,神父还应当在一个动荡的教会内执行他们的任务,并应设法适应新的要求,不管这些要求来自教会内部,或来自世界。在这种环境中,一个稳固的神学是必要的基础,或为正确地解释时代的征兆,或为应符新的环境,一方面既避免停滞,又避免冒险。

6明日的司铎将以牧人的身份与较成熟的人、较富批判精神的人周旋在这浸沉思想多元化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基督精神将得到各种解释,并先天地受到一种与信仰相背的文化所怀疑。如果他们不拥有在修道院开始及一生继续的坚强的神学教育,不能适当地为信仰及教会团体服务。同样,我们也可忘记,今日很多在俗教友的神学修养较前加深,他们甚而参加神学院或神学系。因而圣职人员,需要一个较高的准备水准。

7最后,可以预见,即便神父的信仰明日也要较过去受到更大的危险。经验指示,为了胜过没有信仰及怀疑主义的考验,神父会遭到何种困难。司铎教育应预略到这种困难的情况:如果没有适合这种水准的神学教育,试问神父如何能坚持信仰,并坚强他们弟兄的信仰?

8前面的说明显示,神父不可对于实际方面的及平凡的训练而自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神父都要成为神学专家,但是在牧灵工作及神学能力之间有一种自然的联系。人们期待神父在基督徙团体中完成一个真正的神学工作,虽则他不一定应是一位职业神学家。事实上,主教与神父们以牧人的身份来说,负责在教会内正式宣讲信仰。

二、神学的新任务 9因而十分重要的神学教育应面对新的局势及新问题。由于多方经验及需要,使人注意迫切需要的研究及教授问题,以便应付今日应完成的很多任务。

10过去,神学研究是在与它文化相同的世界中进行:教会的信仰启示文化及道德,但今日则完全不同。现在世界被俗化,往往不关心宗教问题,已不再与信仰及教会的训导相吻合,因而须要设法使现代人易于明瞭福音。应当为他们找到一种适当的言语。这种工作过分严重,也过分艰钜,不能一蹶而成,也不得任由个人创造。因而神学的任务正是以科学的稳健及道理的透彻协助这项工作。

11今日的神学活动也同样由于大公性的交谈而使人注目:在神学家们研究历史及源流的同时,在神学及全教会内又加入一种新气氛。因而首要重新发现神学的大公性氛围,并以更深入及更确切的方式表达信仰的真理,使得分离的弟兄们也能瞭解。

12但是,今日教会的生活也强烈地呼吁神学。事实上,教会的生活兴起很多前所未有的问题,甚而一个新的作法也要予以分析,并在可能范围之内,使之与信仰相符。因而看出牧灵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刺激神学思考及教导,使之在不失真的情况之下更形活跃,更合于现实。神学的这种任务为服务天主子民是十分重要的。

13由于现代世界所遭遇的很多严重问题,更迫切地需要神学。「喜乐与希望」宪章曾说明教会对于全人类的关心。在过去几年中,神学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及政治问题更形敏感,而以福音之光加以研究。由于更深切感觉神学深入社会及所发生的效果,而产生一种运动,不只在行动方面,而且也在神学思考上。因而,在训练圣职人员时,不能忽略这一点。

14为完成服务今日教会的任务,教会应当面对人世间的学科。当然,神学并不是不晓得这些学科,相反地,它们的一些贡献已多方采用,甚而可以说它们是与信仰历史的形成休戚相关。

但是,虽然确信目前科学的发展可以发生更多的益处,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接触会产生一些困扰的后果:科学日渐深入今日的思想及文化中,会在其中揭露某些神学辞汇的不足。此外,在某些神学圈子内科学的感望很大,甚而使圣学减弱,并失去它的特征。在神学的外衣下,人们研究历史或社会学。晓得这些困难固然好,但是特别重要的是悉心决定神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关系的性质。

15目前局势的另一个特别现象是,现在已失掉过去神学授课的一致性。神学牵涉到新的难题、新的哲学、及科学的新知。宗教问题日断复杂,并受到各种不同的解释,因此走向某种多元主义。因而现代神学的任务之一是决定这种多元主义合法的及必要的界限。从此革新神学讲授是迫不及待的。

16最后,在目前教授神学方面将各种学科的广大发展与教授神学时间的短少互相协调是日渐困难的。显然地,在现在的环境之下,谈不到一种完备的授课,对于今日人们所攻击的神学问题一一予以答覆。如果要使修道生连续及全部浏览基督奥迹,势必重组全部课程。(待续)。

II、神学教育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 17上面所说的复杂情况,对于神学教育产生一些重要的后果。而且神学及它的任务的性质也附带一些基本的要求。

(一)神学的性质 18首先应特别注意神学的性质。神学一方面革新及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仍不失为传承中的启示学科。信仰寻求理解(Fides querens intellctum),即设法使人正确瞭解的神学,要借助较高及教育系统的神学才能达到它的目标。神学的对象并不是经过理智的努力所得到的真理;而是由天主启示及经过信仰所认识的真理。为神学来说,信仰的范围是它不能超越的范围。它的进展不能在信仰以外,与其它学科相混而获致。

19在信仰范围内,神学应答覆信仰内在的要求(Cum assensu cogitare),以及来自文化及设法把信仰加入一个时代的心理及社会范畴中的呼求,这些都是由于与现代人的要求及工作相接触。

20神学因为是由信仰产生,而且也在信仰范围中发展的学科,利用理智的进程及文化的基础,以便更能了解它的对象。因而它在宗教学科的制度内享有特殊的地位:它不能与其他学科相混,也不能受它们的方法所限制。

特别是它不能与宗教史或教义史、宗教心理学及教会社会学同化,或降低为这些学科。它甚而在研究宗教的学科中也保存自己的特性及自己的特殊作用。

在人文及自然科学发展所造成社会文化环境中,神学采用这些学科的某些成果,它也着重这些学科所产生的思想及精神,以及人们在每世代所给与的解释。因此,它可以,也应当以有证据、确切的及人人可及的形式发展,特别关于人的来源、结构、行为、发展及命运的道理或道德,当然也不能违背天主圣言正确而不可变的根据。

21.天主教神学不能脱离教会的道理及经验,而这些道理及经验的信仰寄托包括在圣经及传承中,并由训导当局予以保存及解释。因而天主教神学家在解释圣经及其他科学研究工作中,不可无条件地采用反对教会的或教会以外神学的方法及结论。如此他不只不符合天主教神学的特性,而且这种对于这些神学不加批评的随和主义,对于真正的大公主义也毫无裨益。

22神学的对象既然是生活原则及个人奉献的真理,因而它不拘为信友,或是为团体,都俱有一种神修的幅度:神学家在他从事研究的工作中,不只走纯理智的路线,而要听从信仰的要求,始终更完备地实现与天主的结合及富活力地深入教会内。

神学由于它的本质俱有一种活力的特性,使它在各学科中占有独特的位置。

(二)神学的作用 23神学既然是启示的学问,在教会的活动及职务中俱有一种特殊作用,而这教会是一个信仰及爱德的团体,天主曾将启示及实施基督所完成的救世工程的责任托付给她。

24神学负责研究及深入启示的道理,它按照信仰的要求及时代征兆所提供的指示,划定发展的界限.并予以合作,因为它在时代征兆中断定天主的征兆。在这常变的局势中,特别是在目前,这种重要的作用不能予以避免或忽视。

25在完成这种任务时,神学对于神修生活有一种重要的影响:它澄清及加深救赎律法的意义,及由启示所提供的神修进展的条件。特别在训练日后司铎得到一种光明及坚强热心时,更应如此,因为这种热心是基于瞭解他们的圣职,及体认教会要求于他们的奉献的价值。

26此外,神学对于教友传教,特别对于牧职有一种任务:它使人深入地了解救世的计划,并提供道理的资源,以及使他们便于完成任务的实际指示。因而日后的灵魂牧人,绝对需要一种最好的神学教育。

27对于建设基督的身体、教会(前格一,24),神学负有一项建设性的任务:它负责确定为服务训导权而启示,以及为适用于现时代问题的信仰及道德基础,它并以科学方式处理有关教会思想及生活的问题,它也设法决定、说明及解决由于环境在道理及实际方面所产生的问题。

神学特别被引用,来解释及推动教会内的新传教良知。应当与非基督宗教及文化建立起交谈的条件,使得人灵在接近时,能采取新的宣传福音方式。

即便在信仰基督的世界中,为表示出大公的趋势,神学亦应加以注意!如研究共同渊源、加深认识各教会及各基督团体对于争执的问题的思想,在教会学及在有关基督徒合一的论文中发展大公的幅度。

28神学也负责搜集在人们及世界所提供的问题中属于人性及属于福音的要求。它应设法更完备地认识这些要求与福音的讯息所有的接触点,同时也不否认它们的不同点。它也应设法使这些问题提供的解泱办法,能享受基督精神及它的建设能力的光照。

在这方面有很多问题:在社会各阶级及各民族间新的连系、解放人们被压榨及被隔离、参加国家及国际社会的生活、克胜饥饿、疾病及文盲、除掉战争,以为解决各民族间冲突的方法,创造日渐有利于和平的均衡。

如此,神学完成一种政治性的作用,虽然有些奇特,是却不能代替的:它解释问题,也依照天主圣言的指示及命令指导人生各方面的行为。

二、神学的组合成分 29神学根据它的本质及任务,应当依照信德之光解释来自启示的基本道理,一方面加以研究,一方面加以理论的创造,因而它一方面是实证的,一方面也是系统化的。

研究启示的渊源是神学的基础:事实上,应当晓得天主所启示的。这种信仰的听取(Auditus fidei)在科学水平上产生实证神学(theologia positiva)

实证神学的成果是经过系统神学作科学研究的对象:后者根据信仰理解(intellectus fidei)的要求设法洞悉其意义,并发现各种启示真理的连系,使它们能发生有机体的关系,成为一体。

神学的这两种成分-历史的研究及理智的思考-始终不能完全分开:事实上,它们彼此间的关系是永恒的,而它们的作用也是互补的。因而它们应当永远保持平衡。而不能使某一个代替另一个。

(一)神学的历史幅度 关于在实证神学中占首位的历史研究工作要注意以下三点:

30要以自己适当的方法从事研究,即根据可靠的文件拥有研究的合法自由。因为不能将神学降为纯语言学或历史批判。如果只限于以上一点,则实证神学将毫无贡献,会出卖自己的任务。

31事实上,实证神学应依照信仰之光接受其对象的超自然特性,并以教会的神圣来源作它的研究基本条件。它不能只以人的理智为领导而满足,而要接受信仰及教会训导权的指导。它的基础是启示神学及教会神学,教会有责任忠诚地保持及正确地解释天主圣言。

32实证神学不能只满意于它一贯的研究方法(语言学、历史及历史批判),它还应从事哲学思考。这种思考的对象是证据的性质、事实与他们意义之间的关系、和这些关系的特性,以及目击证人及信友团体之间的关系。此外,它还应决定时间在救恩史中的特性及纪事与事实的历史性。

33在这部份神学研究工作中从事哲学思考的必要性,还来自现代解经学的发展,而后者之所以发展,是因为现代文化对于历史事实的敏感。

这种解经学使神学家们注意到历史中思想表达的不同方式,也就是说,在现代人思想和表达方式及圣经中传统的信仰表达方式之间的区别。因而,神学的责任是重新解释信仰的内涵,除掉不适用的表达方式,以便使今日的人易于了解。

关于这一点应注意的是,保持信仰中古老道理的本质是一件事、而表达于外是另一件事。只是表达方式受到历史变迁及适应的影响,而道理本身是永久不变的。因此,神学家在研究工作中应避免实证主义及历史主义的危险,以及只以它们的原因及历史环境解释思想及道德现象,以致于将永久及客观价值的真理以历史偶然性的相对论来解释。神学家为能幸运地完成他的任务,不只应听从教会训导当局及解经规则,而且也要遵从讨论人类知识客观价值的纯正哲学。

(二)系统的幅度 34目前局势的特征是对于哲学有某种程度的不喜欢。因而首先要强调大公会议所要求的神学思考的必要及性质,为能尽可能完备地解释救世的奥迹,同时也规定,学生们要以圣多玛斯为导师,藉助推理的方法加强学习认识救世奥迹。并分清它们彼此间的连系。

35系统的思考自然地及必要地延伸实证的工作,同时也代表它的高峰,并予以补足。的确,在每一步神学研究工作中都有某种程度的思考,但是为了确定每端启示道理,及散见于圣经中的观念解释圣经时的思考,以及在研究圣经神学对于基本问题的思考,都不能使人彻底地及以神学方式了解启示的道理,也不能代表一种有机的及完全的综合。

36只有按步骤及更深入的思考,可以藉助哲学,更深入启示道理的内部,将各种原素整理好,并对于有关问题作一番成熟的审断。这样进行思考不只是中古世纪士林学派的特征,而且也是神学的需要及寻求更深入瞭解精神的要求。

37当然,系统神学的思考不能只是为思考而思考,以致与启示根源没有生活的连系,因为这种思考的目的是为更有机化地了解天主的话。

在这阶段神学工作中,哲学没有领导任务,它不过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因为这不只是一种纯推理的活动,而是在信仰的光照下严格合乎哲学原则的程序。事实上,乃是由于不停地参照信仰才能在启示的道理中发现有生活的连系、秩序及更深的意义。

38作为神学思考对象的启示,不能只是提供理智所理解的真理总合,它也是天主与人的沟通。因而所有真正的神学思考要有一种内心的同情态度、个人对于研究对象的热心,以及与启示真理的精神契合。正当的哲学思考不但不排除神学的精神幅度,反而以之为重要条件而要求它予以协助。

39对于启示的道理作理智的思考是不可少的。这正符合于信仰的意义,及与其他学科和人类文化的基本问题。从此产生一种语言神学,而且这种神学不能由实际神学来代替,因为后者排除所有形上的工作,而将神学贬为人的科学,最后变成一种纯现象学及一种实验主义。

40目前一种十分广泛的趋势是低估哲学思考对于神学的贡献,甚而有时对于所有抽象的系统化思想发生厌倦,但是在教理及伦理神学上强调推理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以便保障它们的稳定及连系。正当的推理不但不使研究工作枯燥,使之毫无生气,相反地,它却给它一种有生气及个人的热火。

41因而即便在今日也希望建设及发展一种系统化的及有机的神学,它将包括:研究历史考证及教会提供的启示道理,在信仰光照下对于这种道理加以思考,解释由于综合各种成分所得到的结论,最后将这端道理实施于今日个人及团体生活所提供的问题上,作为这些问题的答案。

42因此,天主教神学要不停的参照信仰。不拘是实证的或系统的科学性研究多么严格,不只不排除信仰意识(Sensus fidei),而且也要求它。是这信仰意识从内部指导人在解经学、教父学、礼礼、教律、历史、系统的及牧灵方面的神学工作。也正是信仰在教会训导当局的赞助之下,领导神学,并连同它的特殊身份给它完备的意义及安稳性。(未完)

III、神学研究工作的几个条件 43神学及神学教学目前情况的特性,一方面是对于发展圣经主题极度感觉兴趣,另一方面比以前更注意今日哲学、社会学及心理学潮流,因为从这些学科中不只可以采用它们研究、分析、体验的成果,而且也可以采用它们思想的分类及规范。这种对于人的及大自然的学问,以及对于现代问题的开放,有时可能引起对于教会及它的神哲学传统某种程度的分离,有危险创造一种没有基础的神学,脱离信仰的范围及远景。

因而面对教会训诲当局、继续过去的神哲学遗产、哲学、科学及今日人们更感觉兴趣的问题及世间价值,适于确定作好神学工作的几种条件。

同样,也要谈一谈启示的神学对于不变的原则及历史中变幻情形的规律。

(一)神学与训诲权 44神学所设法瞭解及加深研究的信仰,是教会的信仰、是教会团体所承认的,是一般的及非常的训导权所保存及正式解释的,以及耶稣基督所托付给宗徒们及他们继承人的信仰。因而在启示及教会训导权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一致性,它是不可破坏的。依照第二届梵大,「显然地...神圣的传统、圣经及教会训导权,由于天主上智的安排,是紧相连系的,是休戚相关的,而且缺少其中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是不能存在的。」因而在天主教神学中,信仰的教会特征必然是不停的参照训诲权。

45训诲权代表权威及服务的一面:「训诲权不是在天主圣言以上,它为天主圣言服务,只教导所传授的道理,因为它由于天主的命令及圣神的协助,虔诚地听天主圣言,热心地保存、忠诚地解释,并在这唯一的信仰宝库中汲取它提供给我们所信仰的天主启示的道理。」

因而,训诲权不能与教会分开,彷佛是一种压迫性的东西,相反地,应视之为一种职责,一种在教会内俱有神恩及为团体服务的职务。

因此,训诲权不是神学研究外在的因素,它是一个内在的因素,而且在本质上是十分需要的。它不但不阻碍它,反而为它是神学不可或缺的助力、一种方法,及不可或缺的条件。

46训诲权包括三方面:

(a)它为维护信友团体及他们的统一,解释及保障信仰规程。

(b)它有责任综合来自各不同意见及经验的某些共同价值。

(c)它决定性地审断研究的成果、神学家的思考、个人神修经验,是否与训诲权所保存的、正式解释及提供给教友们的传授启示相吻合。

47教会有权利及责任要求神学家们忠于训诲权,而这训诲权不但不危害合法研究的自由,反而积极的保障正确地致力于建设基督身体、教会。事实上,训诲的职责属于与继承宗徒位的教宗集体联合的主教们。一个个人的思想不能在神学上代替他们,同样在讲解要理及各种讲道时也是一样。个人的研究保持它的存在理由,不过只是为研究、解释及发扬来自天主,而由教会所保存及宣布的客观道理。

在教会内。神学家们有责任研究及作批判的思考,他们能从训诲权分享它自己独有的训诲职责(Munus docendi missio canonica docendi)。但是训诲权却保留审断神学结构与天主圣言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修道院中的神学教授的职责中包括完成忠于教会一般及非常训诲权的责任,因为它们负责准备适于他们工作的天主的圣职人,及教会中日后的信仰导师。

(二)神学与神哲学遗产 48在教会训诲权中应提出对于基督思想永久有效的遗产,特别是大公会议所讨论的对圣多玛斯教训的忠诚。教会要求这种忠诚,不只是因为在神学中运用哲学,而且也是因为神学内在的活力。事实上,这种道理的遗产是教会在各世代中信仰生活延续的表示。的确,如果教会一位圣师或教父拥有大家公认的权威,他们的作品则成为教会生活的传统一部份,而且由于天主上智的安排,他们在一个适合于理智及信仰结合的时代,对于传统提供一种永久的价值。

49神学可以,也应当依照传统及在共同圣师的教训之下前进及讲授。如此加入传统的活力中,可以避免过激的个人主义,也使思想获得教会十分重视的客观性。

(三)哲学与神学之间的关系 50为明瞭哲学与神学之间的内在及外在关系,需要两个先决条件:

神学是完全与任何系统无关的。事实上,神学在本质上系乎信仰的事实,而其他的关联只有一种工具的价值。因而,神学自由接受或拒绝哲学透过研究及思考所提供的各种建议。

神学不能拒绝哲学在它的特殊内容以外关于神学及信仰的批评。如果神学拒绝这种遭遇,它就不能自辩,也是面对各种哲学不能被人瞭解的。

51从此,我们明瞭教会在这方面的态度:

(a)它接受任何哲学,不拘是古代的或现代的,只要它提供给神学真实的普遍价值。

(b)它偏爱与启示真理相符的哲学,因为在哲学的自然真理与信仰的超自然真理之间是没有冲突的。

52显然地,阐明与启示不符的哲学,是不能被接受的。由于地区、文化及思想的不同,在某些情况之下,有发展成为健全哲学多元化的可能,事实上,同样的真理可以不同的方法获致,也可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及解释。相反地,却不能接受危害与哲学有关的基本论点,如同某些富有历史相对主义及唯物主义哲学。这在说明,现在也如同圣多玛斯时代一样,利用古代哲学思想得到一种哲学的综合体,不是易事。

53以上这些肯定正说明大公会议(Optatam totius)(十六号)法令中对于圣多玛斯所说的是正确的,因为在该法令中谈到理论神学。的确,在圣多玛斯哲学中,清楚地及有系统地依据启示,阐述自然真理的第一原则。而且也并不是死板地,而是依照圣多玛斯创造活力的趋使,如此,将传统思想的有效结论与现代思想的新发现揉合一起,而形成不停的创新。

(四)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贡献 54除哲学以外,自然科学、历史学及人类学也是神学的宝贵助手。事实上,人与天主的关系是救世策略的中心,启示及神学是为了人类的好处,而这些科学都以自己的方式为神学提供十分重要的协助,以便更完善地决定与人有关的启示真理的意义。

此外,神学由于与这些科学接触,能吸收一些思想系统,并在这些科学鼎盛及人人对它兴起广泛的兴趣的世界中不致孤立。

55但是应当保持这两个范围彼此分开,并在研究工作中尊重它们的独立,因为这些科学与神学的对象完全不同。一方面,科学不能附属于神学的原则,另一方面,神学也不能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或假设解决自己的问题。神学的对象远超过科学活动及研究的范围之外,即由天主圣言启示的奥迹。但是,如果神学问题牵涉到关于科学的问题,例如人类及世界的起源、伦理或牧灵方面的问题,神学则不能以这些科学在这方面所提供的为依据。

56神学在不干扰科学范围的条件之下,也可以有助于科学,即将它对于人及世界以及价值等级的意义提供给科学,并不停地呼吁学者注意这些问题,以便使他们的思想及生活接近天主真理之光。这确实正如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所说的,「我们的时代比其他时代更需要这种智慧的协助,以便使它的发现更合乎人性...。」

57一般来说,科学的贡献是藉助哲学达到神学:今日哲学主要的任务是检讨来自科学及科学所提供的解决办法的复杂问题,以便从人的理智及与启示的关系中提出永久的价值。神学可以利用哲学的这种工作,来评价科学对于它的研究工作所有的贡献。

58从方法的观点来看,而且也忠于它的归纳及演译方式,神学不能不注意人类及自然科学在我们四周所推广的科学精神。此外应尽可能遵守积极研究、检查史源及验证需要这种研究工作的原则。

神学一方面认识这种方法的价值,并加以利用,但另方面它也深深晓得自己的知识论方法。即便在行动的方式上,也应避免与其他科学相混。

59此外,在神学的任务中应特别指出(Oqtatam totius)法令第十六号所说的:事实上,神学也同样被邀在将永远真理适用于我们时代变幻的环境时,运用它自己的方法:学生们「应藉助启示的光明学习解决人类的问题,他们应当设法将永久的真理适用于现世变幻的环境中,并以适当的方法介绍给现代的人。」此外,大公会议在「喜乐与希望」宪章中也多次呼吁神学,使它运用于今日文化及科学的问题上,以便革新它自己思考的系统,并有助于使文化与基督思想吻合。

60神学家应根据事实及现代的问题,而不是根据过去的观念及问题,编写一个新的神学及牧灵的认识论。

由于现时代文化及社会事实的复杂,以及人们对于神学及教会心理的转变,这种工作是艰钜的,不过,这是一种宣传福音的责任,神学家不能逃避。

61神学在这方面的努力,具体地包括以下几项要求:

(a)将从世界事实的经验及人性价值发展所得到可利用的,加入基督教义及伦理内。

(b)针对天主国解释世间的事实及人性的价值,而不加以歪曲。

(c)给予这些事实及价值一种刺激及启示,而这种刺激及启示是它们超越的价值及事实的关系中得到的。

(d)协助它们摆脱给予世间事物过分的价值,因而,要维护它们的真正身份。

在将这种人文主义完全基督化时,要以下面的基本真理为依据:「圣宠一方面医治本性,一方面需要及完成本性。」

62给予神学这项任务,并不是愿意神学转向人类学,或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作风,这样会除掉它讨论天主的学科及神圣事务的特性。相反地,而是特别着重人的问题,并使神学更合乎现实,但是在形上的、哲学的及伦理的平面上不能改变人对于天主的关系。事实上,这种关系是神学的中心,而且始终是针对天主去解决问题。(未完)

IV、教授神学的方向 一、一般的方向 63由于神学的活动及在修道院教授神学的氛围,揭示出很多特殊的事实。似乎首先应提到以下几点:在趋势、兴趣、意见的多元化中似乎缺乏一种一致性;在研究、阅读、论着,及在神学与哲学及科学之间关系的理解方面,俱有一种独特作风,其中缺乏有机性及建设性的综合,设法使现代的人为神学热心交谈,也就是,找到能使他发生兴趣的讨论。这种现象只能发生在以下情况,即设法适应环境。但这种适应如果超过限度,将会与传统分开及使神学变质。

在这种氛围中,教授神学应遵循某些方法上的要求, 因为这些会影响神学的特性及作用。

二、多元性及一致性 64(1)目前在神学方面以多元化的方式表达信仰的真理,已不是一件新的事实。早自最初世纪以来,在东西方神学的主流中即已呈现多元化。以后又继绩表现在各不同神学派别中,而这些派别是以组织上不同的原则及各种不同的作用为出发点。每一种派别都代表着对于奥迹的一种研究、一种解释启示给予我们的事实的努力。任何一个派别都不能与别的派别相混,主要的是因为,所有的派别都在设法瞭解启示的真象,而教会也承认它们是有效的。

65(2)目前神学多元化与过去的神学多元化不同之点,在乎它的广阔及深度。它的广阔是在每种学科中所收集的广泛材料,而对于这些材料,神学应加以重视,并经过一些批判来运用它。但是如果只是以观念及神学的精神来看,则目前的多元主义是由于运用的方法、采用的哲学及词汇与根本的看法不同所致。由于这些特征,而使产生于第十二届梵大以后的多元主义,呈现出使它与过去多元主义性质上的不同。

(3)过去教会不只对于神学思潮的多元化表示容忍,而且也加以维护,条件是这种多元化努力使一些主题及问题得到新的及更好的解决。而今天教会为了宣传福音及达到传教的目的起见,也维护及鼓励某种程度的多元主义,不过,条件是要加强已明显的及已决定的信德道理,而且也要维持与信仰的联系。

相反地,教会却惋惜某种任意的及混乱的多元主义,因为这种多元主义故意采用距离信仰最远的哲学系统,及最不和协的词汇,甚而使神学家之间真的和协虽说不是不可能,但是却一天比一天困难。这种作风的结果不过只是使语言及观念日趋趋混乱、与过去的神学传统分裂,绝对不能有助于陶成日后的司铎:因而在教授神学时不能承认这种多元主义。

67(4)司铎候选人在开始读神学时,应绝对必要在教会认为有权威的学校中获得坚强的理智的陶成。这些富权威的导师们有能力授给他们纯正神学及教理的意义。此外,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各种知识及文化方面的学习及训练上。

68(5)关于多元主义,不拘为何种水准的学生,应采用以下原则:

(a)维护信仰的一致-─在这方面,首先要分清人人都应接受的信仰,以及可以自由选择的信仰。

(b)在神学见解方面,尊重教会共同的道理及信友们的共同意识-─。事实上,在神学上有一个确定的及共同肯定的核心,这种核心不能予以否认,因为它组成天主教信理的基础。人们对它不能加以争辩,不过只能设法予以澄清、加深研究,并在历史与神学方面加以更完备的解释。

(c)第三原则:重视各不同神学系统的不同价值,特别要审察,是否这些系统出于个别的见解,或只限于启示真理的某一面,是否包括全部奥迹,设法依据简单的原则及普遍的价值,加入及组织一个道理总体。不拘如何,为使一个系统有效,不应拋弃事实的主要一面,并能在一种协和的综合中吸收新的见解。在这方面,由圣多玛斯所实现的综合工作仍然完全保持着它的价值。

负责教授神学的人,由于符合这些原则及批判,可以安全地及毫无困难地避免今日多元主义的暗礁。

2综合的方案 69(1)今日的神学,虽则努力于发现新的表达方式,但仍然不失其暂时性,使它彷佛一座大的工房:建筑物不过只成功一部份,在它的四周可以看到一大堆材料,这些材料将尽可能加入一个新的综合体内。

因而,教授神学的工作在很多情况之下,会失去它的一致性:它表面上似乎很零杂,并且有缺陷,可以说是一个分散的神学知识。由于缺乏一种有系统及完整的透视,因而信仰的中心真理往往为人所忽视,在这种情况中。无怪乎各种时尚的神学,大部份是偏激的及不完备的,往往没有基础,不过它们都渐渐地占到上风。

70(2)以上这些困难不能使那些负责神学教授课程的人们漠不关心,这些困难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神学所探讨的问题的新颖性,他们对于科学兴趣的广泛,以及一般的气氛。一致的及综合的理想,虽则似乎很困难,但是却与教援及学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读书是否发生效力、以及是否实际上有效用,很在乎这问题是否能解决。因而以下问题是有关系的!

(a)各种道德的综合;

(b)各种神学研究水准的综合,如解经学及系统神学;

(c)科学及对于牧灵行为的宗教体验之间的综合。

71(3)在适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中,我们提出以下重要几项:

(a)自从开始读神哲学,就应记住Optatam totius法令第十四号所规定的:「在处理教会研读工作时,首先要注意使神学及哲学保持较好的关系,并使它们共同地有助于使修道生的精神,日渐接近基督的奥迹。事实上,基督的奥迹关乎整个人类史,不停地延续在教会内,并且主要地由于司铎的职务而发生作用。」在入门的课程中,解释救世奥迹的目标,是为使学生们能瞭解研读教会各学科的意义、它们的结构及它们的牧灵目的。

(b)需要拟订一个详细的及有系统的研究项目,以便保障全部神学课的完整性及内部的联贯性,在研讨的素材上没有漏洞,以及各科的正确安排及良好的协调。

(c)不可或缺的是教授个人的热心,他们内心抱着这种一致性及综合的理想,能将每一主题加入他们所体认的整个有机体内。

(d)因此,老师的授课十分重要,这些课程的数目该充分,而且要仔细准备。小组研究及座谈会应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知识,及引导他们从事科学研究。但是这些实习本身不能代替课程,及给学生对于神学的全部认识。

(e)为了保证教授课程的完整及神学的综合,应制订一个主要课程表,及必修的信仰基本主题的清册。在课程方面选择的自由,应限于某些副科或待决定的特殊课程。

(f)所有为能获得完备的及综合的课程,在乎课程表的存在及教授团有效的一致。因而应藉助制度实现各科的协调及合作,特别是在制订课程表及分配工作时。

(g)应承认及尊重教务主任的重要角色,他应相称他的职务,而且真能发生效力。他的责任是在教授团中始终使他们体认出完备的及综合(有系统的)研究的必要性:对于教授们,他应设法,不可使授课零星化、或只注意某一现实问题、或是只局限于某些现代特殊的神学(如发展神学、解放神学等)。

三、神学知识的活力及通传性 72(1)神学从来没有如同现在一样,体认出应为传播基督福音而服务。第二届梵大显着地对于振起这种体认有所贡献,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曾给了以下的指示:「应该忠诚地服从确切及不变的信理,而且也应依照时代的要求予以研究及解释。」学生们也希望,教授神学应与人生相联系,而且以灵修、牧灵及社会方面的效益为目标。

73(2)神学就其本质来说,是引导人与天主个人间的相遇,并在教授及学生内心激起祈祷及默祷的热忱。从一种信仰生活所产生的灵修,组成神学一种内在的幅度,并予以一种超性的味道。另一方面,为能得到一种更强的灵修生活及一种牧灵更完备的预备,也需要严格的科学训练,因为没有这种训练,任何灵修或牧灵的适应是没有价值的。

74(3)根据第二届梵大的教训,返回天主圣言。在祈祷和默祷上给予神学生活力,使这种圣言在救恩史中行动,并在基督的奥迹中找到它的综合中心。

根据教父及礼仪明白的表示,人们越在基督内了解它的一致性,信仰的真理越有生气。因而人们视坚持圣经、教父及礼仪为发现神学训练的生力最有效的方法。因而上述的一切方法及努力十分有用,因为它们这样能使神学教育更协调、更一致。

75(4)灵修也是牧灵适应主要成分之一,但是它单独是不够的,还须要与人生更密切地接触。因此,教授们应与牧灵的实况、负责人灵的神父们、教友们,特别是那些在信仰及文化上特出的人们作适当的接触。由于这些交往,可以更深地体认出来,每日的生活及科学进步对于信仰所造成的实际问题。如此授课,可以使学生们体认出目前环境的特性,今后更容易与人们交谈。

76(5)为能使神学成为向今日的人传播信仰的工具,须要事先分析人们内心的准备,及接受向他们提供真理的可能性。然后,神学根据人们的理智型态,设法编制适当的真理,如此,这项真理可以在人们的眼中看来,面对今日的热门问题,俱有一种实际的意义及重要性,如社会政治及文化问题。不可将神学贬为语言学或宗教社会学,更不要放弃神学的传统,或拋弃神学的原来对象:天主。

77(6)显然地,以上一切要求人努力解决神学词汇的问题,这是今日十分热门的问题,因为它为现代解经学是十分有用的。神学如果愿意深入文化中及与现代的人接触,应该对于现代语言十分注意。正如教宗保禄六世关于这个问题所说:「......应往前看,为能加强所有道理的完整,而不致于由于过分的时尚而产生不稳定现象;为达到目的采用新词汇时,应丝毫不违背对于启示、教会不能错的训导权的绝对忠贞,并应尊重教友们的意识,和在爱德中有所建树。」

对于各种神学学科的个别指示

78提出几项总则以后,似乎也应确定几项有关神学方面的方法准则,因为这在现代科学中是中心问题,而且也应解决特殊问题及困难。

正如上面所说的,应维护神学特性,忠诚地尊重方法中有创造性的,审慎地运用哲学的思考及自然与人文科学,设法获得其中的联系,由于与启示根源及人生的接触保证神学俱有一种生力及实际的用途。以上这些需要特别在直接实施在解经学、信理神学、伦理神学、教父学、牧灵神学及基本神学时,更显得迫切及具体。这些学科因为与启示来源、基督奥迹的中心、以及人生有直接的关系,因而成为大公会议及今日一般情形解释的对象。

(一)圣经 79(1)圣经-这是教授神学应注意的基本要件-是所有神学的出发点、永恒的基础、生活的及有生气的元素。因而,圣经学教授为完成他的任务,应俱有该学科的重要性所要求的能力及完备的科学准备。为能忠于他的任务,他应该研究原文,原文所提到的事实,以及解释原文的传统。此外,他也应实际地在文学及历史方面分析原文,而且也应在学生们的心灵中维持着奥迹,及天主计划的统一性意识。圣经是由教会传下来的,也是一部份产生在教会内,应该在教会传统以内阅读及瞭解。

80(2)圣经的主要角色决定它与神学及其他各学科的关系。这里要记住,不能只针对这些学科去看圣经(彷佛是理证的资料室):是全部神学使人更清楚及更深刻地了解圣经文字,即包括在圣经中的信理及伦理真理。因此一旦完成了入门的部份以后,教授圣经应以圣经神学为出发点,如此可以综合性的观点表达基督奥迹。

81(3)为能使人真正明瞭圣经,圣经神学应尊重其内容,承认其某种程度的独立。但这种独立并不是如同经常发生的,脱离系统神学。

实证神学与系统神学一方面要彼此尊重它们的方法,另方面也要维持彼此间丰硕的及永恒的合作。事实上,在神学上本来并没有研究工作上的两个阶段,因为理论部分已潜在于实证部份,而实证部份则是在演变中的理论神学,而理论神学则是走到动的尽头的实证神学。

82(4)为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在各直接有关的学科教授之间,如解经学、基本神学、教理及伦理神学彼此有效的及协调的合作,以便达成分工合作的功效。

人们特别期待于圣经学教授的,是正常的开放及明瞭属于神学其他科目的问题,同时正如信仰类比原则所需要的,日渐深刻地认清信仰的完整及内心的倾服所要求的。

今日大家公认圣经学科的重要性,虽则也强调圣经学者对于研究其他学科的责任,但是却不能采取一种独立或统治的态度。因而,负责人应自认为天主圣言的仆役:他应记住,诠解圣经的问题是多么难,应特别审慎,特别是在授课时,应注意他们对于讲授要理及讲道的影响。

83(5)圣经学教授应注意教理及伦理学、基督神学、牧灵圣职及日后司铎的责任。下面是应记住的几点:

(a)为能对于系统神学有贡献,注解圣经应该提升到狭义的圣经神学水准。

(b)对于基本神学,圣经学科需要科学的研究,并为了信仰的关系,在采用某些科学原则时,抱着一种建设性的态度。

(c)对于牧灵服务,应提供对于全部圣经尽可能完备的认识,同时也不忽视最严重的问题,而且也使学生依照正确而明智的解释运用圣经。

(d)对于灵修生活,应激起学生们尊重及爱慕圣经,并训练他们在适合神父们的礼仪中、虔诚生活及内修中有益地运用圣经。

84(6)为使有关圣经的课程俱有真正训练的价值,圣经教授应设法采用综合式排列课程,包括启示直到宣示天主教信仰,以便将神学与基督信仰的基本要点联合一起。

(二)教父学 85(1)关于教父学可以提出与圣经同样的说明:但是不能完全采用,因为在这两种学科中有些特殊的显着区别。事实上,在教父学及圣经中同样必须作到以下两点:

(a)尊重历史研究方法的特性;

(b)走向神学教育的一致,虽则必要以部份的及渐进的综合方式进行。

86(2)教父学科的目的之一是,确定在教父时代,神学及教友生活在历史中的现阶段。给它指定一些不同的对象,将会冒无益的分裂危险。

87(3)讲授教父学应给予神学基本道理的联系性,以及符合特殊方面及应用上的相对性。如此,它可以协助全部神学,保持在教父们同意所解释及保存的信仰中。

88(4)因此,也应该在教父学及教会史课程之间,维持着一种联系,如此可以对于不同的时代保持着教会问题、事故、体验及灵修、牧灵与社会理论的一致。

(三)信理神学 89(1)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所描述的进行式方法共包括五个步骤:圣经、教父及历史传承、理论分析、礼仪生活及适用于现代问题上的教会生活。这种方法保证一种基于启示要点的教育,而具联合于救恩史中,以信仰为具体目标,并由于与礼仪及教会生活接触而得到活力,最后,由于注意现时代的问题,而适应牧灵的需要。

90(2)为了深深探索这个方法,及克胜所遇到的困难,首要的条件是尊重及适用信仰延续的原则,务使以后各代更完美地瞭解,并设法符合世界的需要。

根据这项原则,应注意以下各点:

(a)应不停地注意启示:因为启示是信仰客观的及取之不竭的源泉,并且产生信理及教友生活各种表现,特别是神学。

(b)在信仰永恒不变的要求,是由教会训诲当局来决定。

(c)神学的必要性及相对性,因为是神学发现及证实信仰的深度。

(d)需要目前瞭解所接受及宣布的全部信仰,并与新的文化环境及神学的任务相比较。

91(3)为能正确的适用有系统的方法,还需要在教理神学与圣经学科之间有一种正确的关系。

与圣经直接接触,可以使讨论的题材及授课得到更丰富的创造性。不过,须要教授及学生们加强工作。

92(4)以上这一切给予教授教理神学的人一些特殊的工作,特别是在圣经、历史及教父学方面,使讲授更积极。

(a)关于圣经方面,教授应始终记住,圣经不只是证明一个题目的证据宝库,而是全部讲授的出发点及启示的泉源。

(b)在历史及教父学方面,教授应澈底晓得研究天主教传统出名大师的成绩,及每一专题的研究。为他来说,不只是用为历史综合的成分,而是用他们当响导、来研究及系统化的组织神学。

93(5)各学科的协调及教授们彼此间有效的合作,为神学积极的及理论一面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应以两个原则为基础。

(a)有系统的方法的实证部分虽则广扩及重要,但是却不应减少理论研究在讲授方面的重要性。

(b)这种方法的完整在所研究的课题方面,要有某种程度的伸缩性。有人要求应特别强调实证方面(如在忏悔方面),相反地,也有人主张,要多发挥理论部份(如关于圣宠、自由或基本个人的知识)。

94(b)讲授教理神学应是完整的,不只是在完全实施有系统的方法上,而且也在课程的题材上:换句话说,所有的真理都应适当地加以研究。显然地,在重要的与不重要的题材之间,要加以慎重的选择。事实上,天主教的真理由于与信仰基础的关系不同,而有等级的区分。但是,在教理神学上,犹如在其他的主要课程上,不能有选择,或过早走向专精的问题(待绩)。

4伦理神学 95、(1)第二梵蒂冈大公会议所企求的伦理神学革新,也包括在教会一般的努力中,因为她在这深度改变的世界中设法更深入瞭解今日的人,并解决他的需要。

这也就是路加福音中所说的,将酵母加入人类思想、言词、文化、习尚及趋向中。

伦理神学讲授有效地协助教会完成这项任务,并且激励针对这种需要而革新及进步。

96(2)伦理神学过去有时曾表现方法的狭隘及缺陷;这大部份是由于某种法理主义、个人主义的趋势,以及脱离启示的泉源。为克服这些,必要有固定的目标,同时也要确定它组成的方式,即与圣经及传统紧相接触-由信仰接受及由教会训诲当局所解释的-以及符合由理智所承认的自然律。

根据这些基础,可以进行伦理神学的修正,及重估其价值,使它能适用于灵修、牧灵及政治上。如此,可以将它提高到真正神学水准。这种新的面貌,是使它可以适应今日所称「正统实行」(Orthopraxis)的正确需要。

97(3)准此,首先要体认出在伦理神学与教理神学之间的联系。如此,伦理学才可以真正被视为真正的神学课程,并符合适于各种神学的基本方法。关于这一点,应重新返回圣多玛斯的观点,因为他也如同其他(神学)大师一样,从来没有将伦理学与教理神学分开,相反地,却将它置于系统神学的统一计划中,视它为一种特殊的研究,即研究依照天主肖像造成的,并由基督圣宠所赎回的人,如何依照他任务的需要,及在教会内所实现的救世计划中,渐渐完全实现他自己。

98(4)由于这种联系,伦理神学应依照神学的特别进程,建立起来,一方面在实证方面,一方面在理论方面求发展,大量地汲取启示,但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与教会的思想及体认保持完全的和协。

关于要研究的题材,在伦理神学方面,也同样注意到讨论教理神学方面所要求的讲授方面的完整。

99(5)在伦理神学方面,更有甚于其他神学科目,还应注意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以及人类的体验。当然,这些并不能作为道德的规范。但是,它们可以对于人的实际环境及行为有所说明,在理智及信仰的正确原则方面,及适用于具体生活上,加深研究及修正。

伦理神学及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是借助深入的哲学思考而实现。而这种思考在天主教传统中得到一种鼓励。因为这种传统始终没有中止提出人的问题,以及他的本性、命运及在走向天主方面的全部发展。

100(6)伦理神学应重新获得它的活力,也就是人应答覆天主的召唤,在救恩的团体内在爱中进展。

如此,伦理神学获得这种属灵的内在幅度,这为完全发展人的天主肖像,以及苦修及神秘学所描述的灵修的进步是重要的。

但是,为能达到这个地步,伦理神学应与圣经神学及教理神学保持密切的接触,同时也不可忘掉,未来司铎在指导人灵及施行忏悔圣事时俱有牧灵的任务。

101(7)向那些准备任司铎职务的人教授伦理学,应当特别与牧灵保持密切的联系:后者激励伦理学研究人生体验的问题;而伦理学提供给牧灵行为的体系,而这些行为是由天主圣言所启示,并由神学所确立。这就是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所制定的革新路线:「根据福音及人生经验。」

5牧灵神学 102(1)牧灵神学的讲授应加以十分重视:在所有神学科目中它应占一适当位置;它也应说明及激励牧灵职务的努力,并使这种努力在信仰中及参照启示而进行。

103(2)牧灵神学常与事实保持接触,换句话说,服务的问题及各时代,特别是今日的解决办法。不过,它也要与神学联系,并且在两个基本方面得到它的协助:

(a)它求助于神学,特别是伦理神学,给它提示出它所不能及不愿意以纯经验解决的问题,因为需要信仰的光照。

(b)它研究如何质际运用神学的解释,即一方面根据具体环境,另一方面,加果可以选择的话,尊重选择的多元化。

104(3)根据以上的标准,讲授牧灵神学俱有一种真正训练的价值。它俱有慎重考虑的行为基础,一方面脱离胆怯及失望,另方面,摆脱不明智的及冒失的行动,而这些缺点只有从好的神学中可以得到。

105(4)牧灵学讲授,不拘是就个别学科而言,或就研究服务中某些特殊问题而言,它之所以能和协、富连贯性及有训练的能力,在乎全体教授。

因此,课程表中应给牧灵神学保留适当的位子。

同样,也应在一般课程以后开设一年的牧灵课。但是,也不可在前几年忽视讲授牧灵学的必要性,在这几年之内,依照地方的需要及可能性,可以给它一种更适当的形式及方法。

106(5)总之,不可牺牲牧灵学讲授,也不可减少全部神学。

6基本神学 107(1)所有的神学科目都要以基本神学为它们理智发展的基础。而基本神学的对象则是基督启示的事实及在教会内的传承。而这些问题是对于理智与信仰之间的首要问题。

108(2)研究基本神学应视之为信理神学的前导,甚而也视为依照理智的需要及信仰、文化与各大宗教间的关系,准备、分析及发展信仰的行为。但是,基本神学也组成全部神学永恒的幅度,因为它应该答覆学生及他们所处的环境、及明日要执行他们任务的环境所提出的问题。

109(3)基本神学存在的基本理由在乎以下的思考,即神学家应与教会一起,根据信仰,使基督教会的存在成为启示及存在于基督身上的事业,并使教会成为基督在世上延续他的事业的组织。

因而,这是一种交谈及交界的神学,由于这种神学,除了以信仰及推理抽象的名词相交以外,还与各有历史性的宗教相接触:如印度教、佛教、回教;此外,还要与现代无神主义相交,特别是马克斯、佛洛依德及尼采等;也有处于俗化世界中各种漠视宗教的形式,因为在这俗化世界中技术及经济价值居首位;最后,还有一些有信仰人的要求,他们内心存有疑惑的新苗芽,为神学及教理讲授提出新的问题。

为了应付这些人的要求及经验,基本神学应设法决定,在这种情况之下,基督、他的音讯以及他的教会有何意义,以便激励,并使人信仰天主。

110(4)这种瞭解基本神学的态度,要求人们研究基督教会与历史、语言、其他的宗教经验、神秘学、哲学及人生环境的关系。

但是,基本神学的特殊任务是,以理证向有信仰以及无信仰的人说明,基督存在于教会的奥秘中,不只解释人生,而且也实现及完成人生,并针对完成及援救他的天主而提高他。

111(5)虽则基本神学不能改变为人类学。但它的意义却完全在乎它是否能引人进入基督的全部奥迹及神学。

这种带领作用要求教授,使人看清何谓神学,并给予学生对于圣学的正确观念。

112(6)在此值得附带说明,基本神学只要保持它的幅度由于信仰与理智不停地接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人格,并使之成熟,而这种接触将导致最高的和协,这可由很多教会传统着名大师得以证明。基本神学帮助神学家及牧人们面对文化的原理,特别是科学原理,克服所有的自卑感,因为这些原理也是真理的表示。虽则依照基督神学方法的批判,它们不能被视为真理。因为神学方法可以在所有的人心中激起信仰的勇气,没有这种勇气,就没有教友生活及好的神学。

113(7)由于以上所说的理由,基本神学应视为在神学及牧灵训练上所不可或缺的题材,而且在课程表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7其他神学科目 114当然,日后司铎的完备神学训练,还需要其他重要科目的协助:如礼仪、教律、教会史。此外,还有一些副科,如神修神学、教会社会理论、大公神学、传教学、教会艺术、圣歌等。这些科目与主科并排,或如同教理讲授或讲道学,列入牧灵神学范围之内。

115为这些科目,一方面适用梵蒂冈大公会议文件中的指示,另一方面适用载于基本法则及各特殊科目文件中的指示。

以上每种科目,除了要忠于自己的特别目标,还可以从本文件中得到利益。它们可以在本文件中特别体验到目前的任务,并且以信仰的精神体认出协助神学的必要性。

实际规范 116在结束以上的思考时,应当提示几项标准性原则,划分修道院负责当局、教授及学生之间责任的分野。

V、负责神学训练人的任务 负责修道院的当局(主教及主教团、院长) 117(1)修道院负责当局负责证实,司铎候选人除了必要的条件外,还具有神学准备,使他们能完成传授信仰,及在灵性方面领导教友的职责。

118(2)没有有效率及有资格的教授团,为日后的司铎不能有真正的准备。主教及修道院院长不应迟疑给予能深造的修士必要的时间,以便获致教会认可的学位。他们应使这些修士利用适当的研究工具(图书室、书籍及杂志),并给他们必要的时间,以便赶上时代。

119(3)在一个教区内,训练日后的司铎应视为最重要,及在某些观点之下最迫切的职务之一。事实上,教授的职责是使教授们与主耶稣及师傅的职责连在一起,因为耶稣曾准备自己的宗徙们成为福音的证人及天主奥秘的分施人

120(4)本章程如果加以所有负责人的不断监视,不能不发生效力。

教授 121(1)为法定的课程,教授的角色是特利重要的。是他给予信仰的延续性、传统及教会目前生活的意义。也是由于他,在目前的多元主义中保障接受基本真理,同时也得到审断的能力和平衡的辨别力。因而,教授们代表着完备的基本训练不可少的统一因素。因而应重新评价教授的作用,因为教会深深洞悉他们的任务的艰钜,愿意表示她的崇敬及感谢。

122(2)神学教授因为是天主圣言的仆人。因而与基督及教会相联。他的授课在忠于主的圣言及教会与她的教诲权的远景中进展。

123(3)各学派的多元化在教会中是一件普通事,甚而在某些观点之下可以视为是一种好处。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也承认它的合法及好处。但是,这种多元不应变成破坏信仰一致的系统多元主义。因为信仰是不能改变的。如果将神学的多元主义与信仰的多元混为一谈,则是可悲的现象。

124(4)教授在授课时应显出他晓得神学研究最近的成果,并能表达出来,及正确地予以评价。相反地,不可因为某些假定是新的,就认为是正确的。同时也不可因为所有过去的立场不是新近的,因而视之为过时。

125(5)今日神学深深体会各科之间应彼此合作。在神学上,以及在俗学方面,教授们有责任加深信仰。因此,希望在修道院授课的,不拘在教授方面,或在研究方面,经常发展有利各科间彼此的交换。

126(6)为了使训练更有效,特别使神学的准备更系统化、更完备,以及在教理方面更稳妥,各学科都应采用合乎时代的课本。这些课本不拘在授课上,或在学生私人研究上,都可以作为基础。

127(7)修道院的神学课首先应设法训练司铎从事牧灵工作,因此,教授们应经常记住这个目标,并为此与各堂区及那些在他们的学生日后工作场地的人们之间保持联系。如此,他们可以更深入瞭解各种需要。

3学生 128(1)学生们也应感觉自己负责自己的神学训练。事实上,在道理训练以及在其他方面的训练中,要求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这种要求也是今日时尚的教育传统中较好的方法。

129(2)在攻读神学以前,学生们应在神学及文学方面有必要的准备。但是,哲学课程也可以列入神学课程中。哲学训练中不只包括哲学史的认识,而且特别是对于人及宇宙的有机化思考,最后终于肯定一位有人格的绝对体。哲学课依照章程,至少应延续两年。

130(3)神学生应能接近神学思考的泉源,特别是新约、教会训诲当局文件、教父及着名士林派学者的着作。这要藉助通晓拉丁文及圣经语文,同时也需要现代研究的成果,即翻译及诠解。

131(4)神学生应积极的及按时上课。事实上,几时不只是关于传授实证学科(如数学),而是传授文化,特别是传授信德的时候,与教师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教师同时也是光照及改变他们生活信仰的证人。他为福音的真理作证,同时也是信仰及祈祷的神学家的表示,在这种表示中,教诲当局的理解和生活与奥迹相遇。讲授或研究神学,不能与研究俗学等量齐观,表示中立。因此,教授与学生在授课、座谈及个人辅导上的接触是十分重要的。

VI、神学研究的安排 132(1)在所有修道院中,准备司铎的基本训练至少要包括四年神学,或在包括哲学及神学制度中相等的年限。为修会的神学院也是一样。

133(2)法定的神学课程,应特别着重于对基督的奥秘提供一种有机性的认识,因为在这奥体中包括信仰及基督徒生活的主题。如果不如此保障稳妥及以后精专的基本训练,则司铎圣召会遭受毁损。如果忽略,或很快及只肤浅地谈过以下的基本题材,则谈不到基本训练:启示、传承、圣经;三位一体,造物主、圣子降生及救赎人类、教会及圣事、基督人类学(圣宠及天主的生活)、末世论、基督的伦理(基本的及特殊的)、圣经的教训(法律及先知,对照福音、圣若望、圣保禄)。为明瞭基督的奥秘,也要研读基本神学、神学研究方法、礼仪、教会史、法律、牧灵神学、灵修神学、教会的社会思想、大公主义及传教学。

134(3)现代神学不但不能与人文科学相混,而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即使在法定的课程方面,也不能忽视今日人文科学所提供给人的问题。它不只使人们明瞭天主的话,而且要瞭解听这些话的人,以及听这些话的条件。

135(4)在教授各不同神学科目时,应经常记住在本文件第三部份中所提供的,以便保证学生们,不拘是否领受圣品,都能得到一个稳妥的及完备的训练。

结论 教育圣部将本文件托付给主教及负责在神学方面训练司铎候选人的人们。圣部愿意在他们目前环境中训练的艰钜任务上帮他们的忙。人们设法强调神学讲授的本质及特殊使命,使它置身于第二届梵大、教宗及圣座的各文件所开拓的远景中,以保证日后的司铎们得到一种适合现代需要的道理训练。如此,他们可以认清他们所做的,并模仿他们所讲的。

希望将天主圣言依照它的救恩价值同化后,为他们能成为一种合乎圣言的生活,在他们中培养他们的真正司铎灵修,在这种灵修中真理与牧灵慈爱的要求能协和一致,来传播教会的信仰。

一九七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于圣伯多圣座节发自罗马圣部大厦。

贾洛纳枢机部长

史路佛总主教秘书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