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罗马城的小丑戏

第二章 独身与圣洁


Ë Ë Ë
引 言
当你鸟瞰罗马城,在它的街头步行,或乘公共汽车穿插,你很快体会这是一座拥挤的城市,充满房屋、充满人群、充满汽车,对!甚至充满猫只。你看见男男女女向着不同的方向急速移动;你听见欢悦和愤怒的人声,其中夹杂着各种由街角传来的响声;你嗅到许多的气味——特别是香浓的咖啡;你也会感到那令你结交朋友或损失金钱的意大利式拥抱。那是一座繁忙、挤逼的城市,生命在其中尽情地显示着它的喧嚷色彩。
但在这由房屋、人群、汽车交织成的、活泼和缤纷色彩的组合之内,却有罗马的圆屋顶把分别归向那圣者的地方点出来。罗马的教堂就像美丽相框镶嵌着的空间,藉以见证那宁谧的、人生命的核心的一位。教堂并不管用,也不实际,更不要求立时的行动或迅速的反应。教堂是没有喧嚷、不餍足的行动,或不安的举止的空间。教堂是祥和的空间,很奇怪地大部分时间均是空荡荡的。教堂说着一种跟周遭的世界不同的言语。教堂并不希望成为博物馆,教堂希望邀请我们安静下来,坐下或跪下,专心细意地聆听,或带同我们整个人休止下来。
一个城市,若没有妥为看守的虚空地域,以致没有人能从中感应那缄默,让一切说话萌生而出;或在那让所有行动涌流而生的安静中休息,这样的一个城市,已濒临失去其真正核心的危机了。
我猜想在这包含许多静处的繁盛城市,是否已不能为我们提供独身在这当代的社会中的形象和意义。无论如何,那活跃的街头生活岂非我们的部分——希望与别人共处、行动和生产?而那圆屋顶岂不正在呵护着一些未被占据的地域,就是我们另外的部分所要看顾,甚或维护的,以致我们的生命不会失去其中心呢?我们内里的圣所,就是那内里的、圣洁之地,那生命中神圣之处,是只有天主才能进入的地方。那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跟圆屋顶之于罗马城一样重要。有关独身的事可算说之不尽,但我希望只从一个观点去反省。我希望以独身作为我们个人生活,并于别人的生活中的内在圣所的见证,来探视独身这事宜。因着赋予这在人类生活中的内在圣所,这神圣、未被占据的空间的独有表彰形式,那些守独身的男女希望重申及宣告,所有人类经验的亲密关系,假若是以参与天主自身的亲密关系的形态活现出来,将找到它最深的意义和成就。
为了探索独身生活见证的意义,我将集中在三方面:第一,于其上活出独身生活的世界;第二,独身者向这世界所提供的见证的本质;最后,靠赖这见证所推动,加强的生活模式
Ë Ë Ë
世 界
人际的极限
这个世界,独身希望见证——神圣、未被占据的领域,是一个极之侧重人际关系的世界。我们可以万无一失地说,在过往数十年的西方文化之中,走到一起、聚集一起、生活一起和相爱于一起的价值,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更受注视。那眼目接触、专心倾听和关怀抚摸的治疗能力,已被许多心理学家、敏感度培训者和沟通专家所探索发掘。事实上,你在每一年均会听闻一种新的治疗法,新一类的意识拓展,或一沟通的新方法。许多许多遭受隔离、疏离和孤寂感觉所折磨的人,在这些共处一起的实验中发现新希望和力量。单单观察一下重新评估治疗法(reevaluation therapy)的受欢迎程度,和不停增长的影响力,便足以说服有共鸣的观察者,一项深厚的需要正受到适当的回应。
我们委实需要对方,也能给予对方远超我们平日所想像的。我们被恐惧和罪疚所重压已经太久了;我们推却否定我们理应得到的爱护和亲切也太久了。故此,我们从那些尝试揭开更多、更新的人际关系的人身上,实在有太多地方需要学习了。
但尖锐性的问题仍需要提出。在没有一份对我们之内及之间的神圣地方的深深敬意下,就是在失却应该保持不被人手接触的空间的情况下,能否达致真正的亲密关系呢?当我们之间、之内的所有空间都被充满时,人亲密的关系是否真能叫人得满足呢?侧重对人群共处的治疗可能性,岂不常常是我们对人性困境片面观察的结果呢?这些问题在现今人性潜能运动时尚中,有着新的迫切性。我经常猜想,我们是否不感到或认为我们那些孤单的痛苦经验,主要源自人际亲切感的缺失。我们似在想:“只要我们能冲破内心的恐惧,勇于表达我爱和恨的真感受;只要我能放松对朋友的把持;;只要我能坦诚开放地跟我的朋友说话;只要我能跟那些真正关心我的人一起生活……那么我便会再一次获得内里的平安,再一次经验内在的整存合一了。”当任何这些经历果真成为我们的实况时,我们确实会感到一点快慰,但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得医治和整存合一的真源头,是否可以在那里找到呢?在这个传统人际沟通模式分崩离析的世界里,家庭、职业或乡村再没法提供它们以往所有的亲密联系,而人性孤单的本质已深入我们情感的意识范围,以致我们恒常地被诱惑于要求从人类友侪身上,得取过于他们可付出的。假使我们与邻舍交接,心中怀着他们能够满足我们最深层需要的假设,我们将发现自己的沮丧不断加深。因为当我们希冀一位朋友或爱人可以挪去我们至深的苦痛,我们所要求他或她的,是非人可以给予的。没有人可以完完全全地明白我们;没有人给我们无条件的爱;没有人可以给予恒切的关怀;没有人可以进入我们整个人的核心,医治我们至深的破碎。当我们遗忘这一切,却希冀别人过于他们能付出的,我们将很快从幻想破灭中惊醒。因为当我们不曾接收到我们所期望的,我们很容易变得充满恨意、苦涩、报复心,甚至暴戾。
我们在最近已对亲密关系与暴戾之间的脆弱界线,变得极为警觉。我们看见或听闻夫妻间、父母子女间、兄弟姐妹间的残暴行径。我们开始明了,那些拼命要求被爱的人,往往发现自身纠缠于暴戾的关系之中。每日报章上,有关性侵扰、肢解和谋杀的事件,唤起一幅可怕的图像:人群拼命抓紧对方,依附对方,呼喊寻找爱,却除暴戾之外,再得不到什么。
斯宾诺莎(Spinoza)留下这句话:“自然界恨恶真空。”这对我们似乎甚为适切。而逃遁到没有留下一丝空隙的亲密和紧密关系中的诱惑,确实是极具吸引力的。不少的苦楚却源于这份令人喘不过气的紧密关系。
 
合上祈祷的手
我在纽约精神病专家荷纳托玛斯(Thomas Hora)所著的《存在的形上精神病治疗法》(Existential Metap-sychiatry)一书中,找到一个非常好的形象去描绘我们的困境。荷氏指出了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及治疗个体主义(Personalism)的途径。他拿双手的手指互相扣结来比喻个体主义,双手的手指可互相口锁,只可到相持不下的地步。在这以后,唯一可能的移动是倒退,引致冲突甚或痛楚。而过大的阻力则导致分离。当我们与别人的交接,与双手手指扣结的情况相仿时,我们便进入令人喘不过气的紧密状态,甚至不留下半点自由的空隙。当极力要求亲密关系的寂寞人互相逐渐走近,希冀接触到归属感和整存合一的经验时,他们却只不断发现自己被困锁于僵局之内,其中的紧密引致冲突,冲突引致痛楚,而痛楚引致分离。
不少婚姻无法持久,正因为内中有一份渴望紧密和尽量减少空隙的强烈要求,不让当中出现自由活动的空间。因为他们带着高度的情感冀望踏进婚姻关系,故此当他们不能经验他们以往所希冀的内在满足感时,已婚的伴侣便感到惊惶失措。他们通常竭力透过探索共同生活的细节去舒缓他们的张力,但结果却往往是僵持、疲惫、力竭、最后被逼分开,以避免相互的伤害。
荷氏提议月份真正的人际关系,其形象仿如平行并置于一起的、祈祷姿态的一双手。它们指向自身以外,并自由地在相互间移动。我认为这是极有益助的图像,正由于它澄清成熟的人际亲密关系,确实需要对存于伙伴之间及之中所需的自由、不被占据的空间怀有深厚、渊深的尊重,并且要求我们一时无间的互相保守和呵护。只有这样,一份关系才能长久,那是因为这相互的爱是被经验为它所指向的,那更深、更早的爱的一份参与。如此,亲密关系便可变得更丰富和满有效果。这是由于它被赋予小心保护的空间,在其中自由成长。这份关系不再是恐惧地互相依附,而是自由的舞蹈踊跃。在当中,我们容许有足够的空间前进后退,不停组成新形态,并看对方为常新的。
我们居住的世界,是一个充斥着许许多多满是惧意、孤寂、焦虑的人的世界。他们互相依附,希望从中找到一点慰藉、满足和欢悦。我们这世界的悲剧却是这对爱心、接纳和归属感的炽热期望,被残酷地转变成嫉妒、敌意和暴戾。这对被无所求,只希望生活在和平和爱中的人而言,无疑是一苦涩的意外经验。
在这世界中,许多人正焦躁地彼此依附,希望的标记的确需要显现出来。在这世界,独身作为这过挤的世界中,那神圣空间的表彰,确能为成熟的人际关系作出有力的见证。
 
Ë Ë Ë
见 证 
为天主存留的空间
我想阿奎那(Thomas Aquinas)的阐释,是对独身的最佳定义,阿奎那称独身为天主存留的空间。成为独身者就意味着为天主倒空自己;因祂的同在而自由、开放,并随时为服侍祂而作好准备。这对独身的观点,却往往导致错误的观念,以为为天主倒空自己专属独身者的一项特权。作为牵涉各项人际关系的人,不是倒空的,而是充盈的,他们被占有和迷住了。假使我们视独身为在我们生活中,拱持天主同在的重要性的生活形态,并以之对比其他导向缠缚世务中的生活形态,我们很快便滑入危险的精英主义中,以为独身者旧如圆顶大楼矗立于满布平房小筑的城市之上。
我认为独身绝不可视为天主子民中少数成员的特别权益。独身在其为天主创造及保守倒空状态的深层意义上,乃是所有基督徒生活模式中的重要部分:包括婚姻、友谊、独身生活和群体生活。我们将无法全然明白作为独身的含义,除非我们首先确认,独身是所有基督徒的生活的元素,甚而是极重要的元素。让我们举例说明这在婚姻和友谊之中,为何是真确无误的。
婚姻并非两个人一生彼此的倾慕吸引,而是向两个人要求共同见证天主大爱的呼召。婚姻的基础并不是我们那些跟爱联想在一起的互相恋慕、感受、情感或激情。婚姻的基础却是一项职份,那是被选上为天主在这世界共同建造的一处居所;就是两名革鲁宾要展开双翅荫庇约柜,制造一处空间让天主得以显现同在的(出二十五17-20,列上八6-7)。婚姻是一种关系,一男一女在其中保守及看顾他们之内和之间的圣所,并藉着他们彼此相爱见证它。故此,婚姻也是一项属于天主的空间(Vacare Deo)。独身是婚姻的一部分,并不单是因已婚的夫妇可能要因着长期的分隔,而要藉此生活下去;或因为他们由于身体、心智或属灵的原因而暂停性关系;也同时因为婚姻中的亲密关系本身,是基于共同参与一份比他们二人能互相付出的更大的爱。婚姻的真正奥秘不在夫妻间彼此相爱,从而在彼此的生命中找到天主,而是在于天主对他们的爱是如此深厚,以致他们能不断加深地发现对方实在是祂神圣同在的提醒。他们被牵引到一起,真的像一双祈祷的手,伸向上主,并藉此为祂在世上制造居所。
这对友谊而言也同样真确。深入和成熟的友谊并不等同于我们四眼对望,恒常地因对方的美貌、才能及恩赐而着迷或狂喜,却意味着我们一同注目那呼召我们去服侍祂的。
我深深铭记着卓沙特维依市(Trastevere)圣艾狄哥社团的成员,描述他们之间关系的情况。他们清晰地向我表明由于于他们十分重要,但他们却要在其门徒职份中,学习单从他们共同呼召的背景角度下,却体察他们的关系。关系本身一旦成为中心点,他们便移离了他们的职份。他们须甘愿因其门徒职务的新发展,彼此分离一段时间;他们也须甘愿把这分离看作和经验作加深他们与天主的关系、并透过祂加深彼此关系的邀请。这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对每周的弥撒有如此强烈的感受,而他们每日的晚间聚集则可成为互爱之源。在那里,他们以对方为朋友;在那里,他们加强了向对方的委诺;在那里,他们找到跟随上主的勇气,即使祂要求他们走向不同的方向。所以,他们的关系就真的是围绕祭坛共同侍立,或围绕着由圣像指示的神圣而未被占据的空间侍立。他们一同渴望保护在他们之内的,彼此之间的空间。
因此,婚姻和友谊在其中心点带有一处神圣的空间,一个为天主、并且是单独为天主存留的空间。失去这神圣的中心,婚姻以及友谊就变成没有圆顶大楼的城市,一座遗忘了她活动的意义和方向的城市。
 
活着的提醒者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独身生活在我们这世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独身者把他的生活转化成有形见证,表明天主在我们生活中的优先次序。独身也成了提醒众人的记号,说明失去内在的圣所,我们的生活便会脱离其源头和目标。我们属于天主,所有人也是如此。独身者是那些不把自身连于任何人的人。他们藉此提醒我们与天主的关系,乃是一切人类关系的起点、源头和目标。
因着他或她没有依紧的生命,独身者高抬基督徒生命的一个层面,是我们均需要被提醒的。独身者就像马戏团的小丑,他们在训兽师惊人的表演与空中飞人的演出之间碰撞,提醒我们一切人类的活动,至终并不如演艺名家企图令我们相信的那般重要。独身者于他们的生命中,活出那份神圣的空间:藉着不娶不嫁,不为自己建立居所或财富,不试图操控权力至极致,不以事件、人物或创作填满生活,叫人因而缅怀他们。他们希望透过其他虚空的生命,天主会被确认为人类一切思想、行动的根源。特别藉着不娶不嫁,和远离人间的爱所能展示的至深关系,独身者成为活着的记号;标志着人际关系的界线范围,也标志着那不容人类侵扰的内在圣所的主导性。
那么,这见证是向谁发出的呢?我敢说独身首先是向已婚的作出见证。我怀疑我们是否已详细探究过婚姻与独身的关系。我们最近逐渐在非常惨痛的情况下体认到这份关联。独身的危机跟婚姻的危机同时出现。在许多修士和虔敬人士转离独身生活之际,我们看见不少夫妇质疑着他们互相委身的价值。这两个现象虽然彼此不是因果关系,却是紧密地相互关连的。因为婚姻和独身是在基督徒群体中,两种互相支持的生活形式。就已婚人士互相委身这一点上,独身对他们是一个支持,独身者提醒那些在婚姻中共同生活的人士,他们自己的独身中心。这独身中心是需要他们保守、培养的,以致他们能活出一份独有的生命。那生命不单依靠情绪和情感的稳定程度,也靠赖他们对天主共同的爱。这天主原是呼召他们共同生活的那一位。另一方面,已婚者也向选取了独身生活的人作出见证,已婚者提醒他们,乃是天主的爱令人间丰富和富创造性的关系变得可能,也是天主的爱使独身生活的价值,得以在慷慨、充满爱意及真诚的关怀中,向有需要的人显明出来。已婚者提醒独身人士,独身的也活在盟约之内,并且也是新郎和新娘。故此,独身生活和婚姻是彼此需要对方的。
独身者确能对已婚生活有着非常精确深入的了解,已婚的对独身生活亦然。一些评论,如:“你不知道你说着什么,因为你不是已婚的(或独身的)。”可能是非常误导的。正因为婚姻和独身是为对方而服务,并因着他们对天主的爱,就是为那衍生一切人间关系的爱所作的共同见证而连在一起。独身的和已婚的均藉着支持其不同的生活模式,向对方给予不可估量的帮助。
独身生活不仅向已婚人士见证那内在的圣所,也与婚姻一起向每一位在聆听的人,讲述天主于这世界中的临在。在这个充斥着和缠缚着各样矛盾苦痛的世界中,独身者透过在单身生活模式向天主的献身,已婚者透过共同生活模式向天主的献身,均成了天主于这世界中临在的标记。他们一同要求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归向那位作为一切人间关系源头的天主。他们一同说话,却以不同的方式说明,若不在这城市给予天主该有的位置,我们全都会在自行凑合和平爱心的徒然尝试中死去。独身者讲述那不惜代价,也要敬重内里圣所的需要;已婚的信徒阐明一切人间的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与天主的亲密关系之上。但他们都替天主和其在世上的主权代言,他们并且一同为基督徒群体赋予规模,也一同竖立出希望的标记。
故此,在这个被孤寂和冲突所撕碎、又竭力创造较佳人类关系的世界中,独身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它鼓励我们制造空间,给差祂独生子来的那一位。藉此,独身向我们表明,我们能彼此相爱是因为祂先爱我们。
 
Ë Ë Ë
生活模式 
无用的……
当我们把独身看为属于天主的空间(Vacare Deo)——因着天主而成为一倒空状态,以此作为存在于每个人生命中的内里圣所的有形见证时,那么我们便清楚看到禁欲决不是独身生活最主要的部分。没有嫁娶,或没有进入两性关系并不构成独身生活。独身是对天主的开放,而禁欲只不过是其中许多的表彰之一。独身是一种生活模式,我们在其中见证天主在所有关系中的优先次序。这涵括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部分;我们的饮食、工作消闲、睡眠休息、言谈静默。这份对天主的开放,由于它表现出如此独特的形态,以致它必然会在所遇上的人心内引发出问题。这仿如某一类长远一生的街头剧,不停地试图在人脑际挑起问题,要求他们反省自身才能在的更深意义。
所以,我们需要把独身视为一种生活模式。我们在这模式内,除了藉着禁欲外,还透过其他许多不同的途径,彰显天主在这世界的位置。我希望讨论独身的两个层面,它们对今日着重把生命作为为天主存留空间的生活模式,有着独特的重要性,它们是默观式祈祷和自发式贫穷。
默观式祈祷是独身生活的主要元素,首要的是因为这乃为天主成为倒空的一种态度。默观式祈祷并不是另一种营营役役的存在形式,把平日面对的人改为天主而已。默观式祈祷是一种心态取向,于这态度中,我们透过在祂的同在中成为没有用处;透过不在祂面前炫耀、证明或争论什么;透过容让祂进入我们的倒空的状态来体认天主超然的优先位置。所以,在独身与默观式祈祷之间存在一份极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为天主倒空的表达方式,在我们功利的文化里,我们饱受群体压力,被逼去干那些实际、有助益、有作用的事,和作出一些能供给我们一点自我价值的贡献。默观式祈祷于此便成了一项严峻的批评。它并不使用,没有益助作用,却是一种为天主浪费时间的途径。它在我们的营役中剪出一个洞来,提醒我们和其他人,不是我们,而是天主创造及支撑着整个世界。故此,默观式祈祷便如在天主之前赤身而立,毫无能力,又易受模造创伤,也因而正是独身生活模式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在这无用的祈祷当中,天主能够向我们展示祂的爱。当我们倒空、自由,又放开怀抱时,我们便能与祂一起,看着祂、聆听祂,并慢慢开始体会到祂是以深切、亲密的爱意去爱我们的慈爱天父。对一个独身者来说,发展一非常温暖、充满爱意、关系亲密的祈祷生活,并从中享受天主温柔、呵护入微的爱,实在极其重要。在这默观式祈祷中,我们真的成为自由的,我们感到自己已被接纳,有所归依,也不再是全然的孤单,因为我们活于祂的拥抱之中。祂的父性还包括母爱,和兄弟姐妹的爱。我们一旦在祈祷中真正认识祂,我们在这世间存活,便再不用依附某人,以冀求获得自我肯定;我们也可以让天主沛然的爱成为我们侍奉的源头。
 
和贫穷……
除默观祈祷外,独身的生活方式模式还要求自发式贫穷。一个富裕的独身者就像一名肥胖的短跑手。每一个对自己独身生活认真的人,都应要自问:“我是否贫穷呢?”假如答案是:“才不呢,我比大部分人还要安舒,我所购买的比我的会友为多,膳食饮料比我牧养的还要好。”那么,我们便没有认真严谨地处理我们的独身生活了。自发式贫穷可能是独身生活模式中最重要的标记之一。事实上,不少已婚人士都没有看重独身,因为他们把自己每天挣扎于缴付食物、住宿和教育等帐单与独身者无忧无虑的生活作出对比时,便不禁猜疑谁才真活出对福音的见证。假使今天的职事有某一方面需要予以强调的话,那便是自发式贫穷了。处身于这极其察觉到资本主义的罪恶的时代,我们每日听到百万计的人正因食物、栖身之所和其他基本需要短缺而身陷绝境时;而你的个人生活却充塞着物质财富、肚满肠肥,思想中只忧虑着如何处理所拥有的话,你决不能妄想自己是天主同在的见证。在我们今天,自发式贫穷或许是我们最需要为天主而存留空间的形式。它是我们在现今所知的方法中,表明我们跟世界团结一致的最有力的标记;也是对禁欲生活的最大支持。教会在那一处充满生命力,她便是贫困的。在罗马的情况也是一样——试看看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工作,并看看小兄弟与小姊妹会。在拉丁美洲也是一样——看看墨西哥、巴拉圭和巴西的新类型圣工。在美国,这情况也是同样真确的——请看看《公教工人报》(The Catholic Worker)和寄居者社团(Sojourners Community)。
教会在何处更新自己,她便会包含自发式贫穷,以此为对这世界处境的自发性回应。这回应表达出她对少数人囤积财富的批评,及她和群众在与日俱增的困苦上的团结。
我们难以说明这贫穷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实质意义为何,因为这需要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厘定的。但我敢说任何有纪律地操练默观式祈祷的人,或迟或早,会受到基督向那年轻的财主所说的话的冲击。因为假使有一件事情是清楚确定的话,那就是我们同是年轻的财主,发出相同的问题:“拉比,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呢?”我们是否准备好听取那答案,还不是那么清楚的了。
所以,我们可以说默观祈祷和自发式贫穷,是支持独身生活的两大支柱。
 
Ë Ë Ë
结 语
在试图撮述和总结有关独身的思想时,我苦痛地察觉到你们在独身上可能有的许多问题,也都没有触及。我没有探讨我们的本能要求(Sexual drives)、渴望和需要如何可能有创意地融合于独身的生活模式中。我没有谈论到独身与群体生活的重要关系,我没有谈及独身在现今实际职事中的价值。我有意识地极力避免强调独身的益助作用。把独身讨论为一种生活模式,以致我们更能把自己交给身边的各人,鼓励我们与所有人分享我们的恩赐,也令我们更能自由地进入不同的地方,那里人类的需要迫切地索求牧者的回应……这样谈论独身,我或许令它变得太具效益作用,也太快剔除了为天国自阉的愚昧(参玛十九12)。耶稣没有把独身当作为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益和成效的生活模式。透过论及独身的话,“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祂表明独身并非人生命中最可接受、最可理解或最明确的选择。因此,把独身变成有效益的事,只会向美国人实用主义精神作出致敬,而并非对福音的精神献上敬意。为天主在这希望提供自我现实的世界中,保守及培育一份空间绝不可能是实用或有效益的。于天主的同在中空手侍立没有什么益助;摒除自身拥有的并不实际,而度过没有亲密伴侣、没有孩子的一生也绝不是聪明的。
只不过默观式祈祷、自发式贫穷和禁欲却仍是独身者生活模式的三项元素。它们一同见证必须创造一份空间,让我们得以在当中聆听天主的声音,颂赞祂在我们中间的同在。只有当我们愿意接受这生活模式中,没有益助、不切实际和愚昧的特性后,独身方能至终被证明为有效益的。但这种效益并不属乎世界的,它是属于天主的国度的。而这种效益只在我们全然体会我们倒空的痛苦后,才能明了的。
在人生的马戏团中,我们确实是一群小丑。让我们好好训练自己,以致那些观看我们的人可以展露笑容;并在我们这拥挤的城市中,体验到我们需要为祂保留一处地方,就是替那位以无比的温柔和关怀,坚定爱我们这些顽固又执拗的儿女的天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