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安息日志—秋之旅

10月9日 星期一


我透过电视观看教宗从巴尔的摩·华盛顿机场(Baltimore-Washington Airport)离开的情景。我竟出乎意料之外地深受感动。每次教宗到访,总会有广泛的宣传活动、大型的群众集会,以及穿插着响亮的喇叭声和舞蹈表演的仪式。有时候,我感到自己无从投入这些活动。当我看见许多红衣主教、主教、达官贵人簇拥着教宗,而成千上万的群众争先恐后地想与他握手,或触摸他的白衣,又或纯粹一睹其风采的当儿,我内心就会自我抽离,仿佛遥看着一个与我个人的生命或关注都没什么关系的壮观场面。
然而,当我观赏过几个有关活动,仔细听过若望保禄二世公开的言论后,心中逐渐泛起一个精神异象。这个异象跟任何我在当今社会见过的异象相比,都来得伟大、睿智、包罗万象。教宗的异象目光远大,涵盖了人类对自由的求索、个人与国家权利的界定、普世教会主义及宗教对谈的重要性、家庭的重要价值、生命从受孕成形到自然死亡的神圣意义、民主的真正涵义等。教宗曾接触不同层面的人,包括公民及宗教领袖、来自非常迥异的文化及经济背景的男女、老年人、年轻人、小孩子、警员、保安人员、飞行员、机舱服务员等。我看着教宗与他们谈话,这个异象就在我心中变得愈来愈清晰。
我留意着教宗在五天访问的情况,内心逐渐感应到他的异象。这个灵象不独是普世性、无所不包的,而且植根于对天主的爱的深入认识,并受耶稣基督的福音启发,富有具体的日常生活指引。叫人感动的是,这位七十来岁的领袖竟拥有一种语言,能分别跟最世俗和最属灵的人谈话。此外,他的异象完全建离在耶稣的教导上,并无宗派的偏狭。这是属于全人类的灵象,拥抱着天地万物。这个异象要求严苛之余,又充满悲悯;令人欣慰之余,又充满温柔;富批判性之余,又充满体谅。这个异象,正如《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所说,是不可能给它盖上政治标签的。它反对堕胎和安乐死,但同时又强调社会关怀的迫切需要,提倡照顾贫穷的人、怜恤患病的,向垂危病人——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表达同情,对移居本国的人慷慨包容。传统所谓保守或开明的字眼,并不适用于形容教宗的异象。
细加反省,我发现教宗所做的,远超出为世上事情提意见的范畴。他不是为自己,而是奉天主的名义,藉着耶稣的启示而说话。他的言词纵然受到某些哲学或神学思想影响,但仍是奠基于基督教长达二十个世纪的信仰传统。
我们很难确定,究竟在什么情形下须要把受时间限制的意见,跟无时间规限的灵象区分开来。谁又会完全明白,在什么情形下个人的意见会表达成永恒的真理,又在什么情形下永恒的真理真正是永恒的?随着多个世纪的推移,许多貌似永恒的事物却被揭示为拥有永恒的意义。凡此种种,我们得相信的是,众多的思想或声称都是由灵象支撑着、巩固着的。
若望保禄二世有好些强烈的见解,很多人都不能认同。从教会就女性的角色、性的伦理、权力的运用等问题的争论,我们晓得这等事情还有很多讨论和反省的空间。我猜想在未来的岁月里,不少他现有的思想会重新加以剖思或整理。撇除上述种种见解上的分歧不看,无可置疑地,他的确宣示了一个伟大的灵象。这个异象不是单单属于个人层次的,而是带着神圣的启示,并且超越人间的一切臆测和辩论。在这次教宗访美之行中逐渐在我眼前揭开的,正是这个异象。这真正是一个全基督教的——也即是普遍而无所不包的——灵象;当人类踏进下一个千禧时,世界是何其需要这样的灵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