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新造的人

引 言


属灵生命不是前世的生命,也不是来生的生命,亦不是远离现实的生命。它正正在今生;只有在今生的痛苦和喜乐中,人才能真正体验属灵生命的真谛。因此我们要开始细心观察自己的思想、说话、感受和行为——日复日、年复年、分分秒秒——从而充分洞悉对圣神的渴慕。否则,我们虽然对现时的生活状况感到不满,却不深刻,对究竟为何不满,往往模糊不清,对“属灵事物”的渴望,也是含混笼统,以致整个人的生命依然徘徊在一片朦蒙胧胧的忧郁中,停滞不前。我们常说:“我不快乐。我不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我内心没有真正的喜乐和平安,却不知如何改变现状,我还是现实一点,接受生命就是这样的吧。”就是这种退避的态度,使我们不能积极追求属灵的生命。
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先排除上述那种模糊含混的感觉,以批判的眼光检视自己的生命。这需要诚实、勇气和信任。我们必须在种种自我欺骗的游戏中,一方面脱下面具,诚实和勇敢地面对自己,而另一方面则要坚信,这份诚实和勇气最终带来的不是失望痛苦,而是新天新地的境界。
跟耶稣基督时代的人相比,我们这群“现代”人更可称为忧虑人。现代人的忧虑有何特色?我透过检视自己及身边的人的生命,得出这样的结论,可以两词描述出来:“充塞”、“不充实”。
我们日常生活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忙碌。每天的经历就是一连串要做的事情:与人会面、完成计划、写信、打电话、赴约会。生活就如挤得接缝爆裂的行李箱一样。我们差不多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我们未能按计划行事。这种赶不上原定计划的感觉在我们耳边喋喋不休,提醒我们还有未完成的任务、未履行的诺言、未兑现的计划。经常有一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却没有把它们记下、做完和说出来。经常有一些人我们没有跟他们交谈、通信和拜候。因此,我们虽然忙碌,内心始终萦绕着一种永远没有真正完成责任的感觉。
奇怪的是,我们很难不忙碌。忙碌已成为一种地位的象征。人人都期望我们忙碌,期望我们的脑海塞满了大小事情。朋友常恭维我们:“我猜你还是如常的忙碌吧。”他们的说话再次肯定了忙碌的价值,而那些不知在将来有什么可做的人,才令朋友忧心。忙碌经常等同重要。不少电话的开场白是这样的:“我知你很忙,但可否抽出一分钟?”暗示大忙人的一分钟犹胜悠闲人的一小时。
在我们这个生产主导的社会,忙碌、拥有职业已成为辨认自己身分的其中一条主要的(如果不是惟一的)途径。没有职业,不单我们的生计不保,就是我们的身分,也受质疑。这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对退休充满恐慌。如果没有了职业,我们的身分如何界定?
此职业更捆绑人的,却是我们精神上的枷锁——盘踞我们脑海的种种意念和假设。它们一早便占据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它们其实就是忧虑。忧虑出现在一颗充满“如果”的脑袋。我们对自己说:“如果我染上感冒,怎好?如果我失业,怎算?如果孩子不准时回家,怎办?如果明天食物不够,怎搞?如果我被袭击,怎应付?如果战争爆发,怎处理?如果世界到了末日,怎面对?如果……怎……?,这些假设使我们的脑袋充满焦虑,使我们常常担心万一将来有事发生,要做些什么和说些甚么才好。我们很大部分(如果不是绝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跟这些假设有关的。转工、家庭纠纷、疾病、灾难、核子毁灭的阴影使我们焦急、惶恐、疑虑、贪婪、紧张、忧郁,使我们的内心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由于我们常为将来的事情忧虑和筹算,我们甚少全然信任现在的时刻。很多人类的精力就投资在这些叫人恐慌的假设上,这是一点也没有夸大的事实。我们个人和群体的生活实在太受这些为明天忧虑的假设牵制,以致不能经历今天的时刻。
我们的社会不单积极鼓励我们为职业忙碌,也大力鼓励我们为将来忧虑。报纸、收音机和电视报道新闻的方式往往营造了一种无时无刻也紧急万分的气氛。记者紧张激动的声音,集中报道令人毛骨悚然的意外、残酷的罪行、堕落的行为……这些本地和外国种种无日无之的苦难,使我们渐渐受一种人类快要毁灭的感觉笼罩,无孔不入。在这些坏消息之上,还有滔滔不绝的广告。这些广告从不间歇地强调,如果我们不读这本书、不看这部电影、不听这个讲者说话,或不买这种新产品,我们便错失宝贵的页机,错过重要的事情。这无疑加深我们的不安,在我们现存许多假设上加添无数不必要的假设。我们的社会似乎变得依赖这些人为的忧虑而存在。假如我们不再忧虑,社会将变成怎个模样?假如我们不再讲求娱乐、旅游、购物和保护自己,社会还会继续运作,像今天一样吗?悲剧在于我们皆陷入了无穷无尽虚假期望和虚假需要的网罗。职业和忧虑把我们外在和内在的生命全然占据,没有剩下丝毫空间,让圣神在我们身上吹气,更新我们的生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