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主日八分半(甲年)

四旬期


四旬期第一主日:日跌七次的义人

四旬期第二主日:两情若是久长时

四旬期第三主日: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旬期第四主日:洞在清溪何处边?

四旬期第五主日:再生之恩

圣枝主日:真人基督

------------------------------------------------------------------

四旬期第一主日

日跌七次的义人

读经一:(创2:7-9;3:1-7):原祖父母违命
读经二:(罗5:12-19):罪恶虽多,恩宠却更丰富
福 音:(玛4:1-11):耶稣三退魔诱
中国文化: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在今天的读经中,耶稣三次受魔鬼诱惑,也三次战胜了魔鬼。让我们简单重温这故事:

有一次,耶稣被圣神领往旷野,受魔鬼试探。他守了四十天严斋后,便感觉饥饿了,魔鬼就来对他说:“你若是天主子,就命这些石头变成饼吧!”他回答说:经上记载:人生活不只靠饼,也靠天主口中的言语。

于是魔鬼再引他到圣殿顶上,对他说:“你若是天主子,就跳下去,因为经上记载:他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用手托着你,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耶稣对他说:经上又记载:你不可试探上主,你的天主!

魔鬼又把他带到一座高山上,给他看世上的一切荣华富贵,对他说:“你若朝拜我,我必要把这一切交给你。”那时,耶稣对他说:去罢,撒殚!因为经上记载: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唯独侍奉他。(参考玛4:1-11)

耶稣基督贵为天主子,三次受诱惑。他的表样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很难避免受诱惑,而且我们在受诱惑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软弱的时候。但圣经告诉我们不要害怕,这一切都是源于原罪。

我们的原祖父母背叛了天主,把罪带到世上来,使我们都变成易于犯罪,拥有一个软弱的身体,就如保禄在罗马人书说:罪恶藉着一个人进入了世界,死亡也藉着罪恶而来。如此,死亡便殃及全人类。(参考罗5:12-19)

保禄在罗马人书中所描述的罪恶泛滥,已到了十分可怕的地步:所有人都犯了罪,无论是否选民或信神与否,大家都是罪人。他甚至形容我们由内至外,都好像生满毒疮一样。但保禄宗徒的重点并不在于对罪恶的描写,他最后要带出的是:恩宠远远胜过罪恶。他说:恩宠决不是过犯所能比较的,因为既然由于一个人的过犯众人都死了,这样,天主的恩宠,更要丰富地赐予众人。就如因一个人的过犯,全人类都被定了罪,同样,因一个人的正义行为,全人类都获得正义,并获得生命。

我们都是人,都会受诱惑,都有软弱和跌倒的时候。基督徒有一个特点,就是完全不怕自己会跌倒、或曾经跌倒、或将会跌倒。奥斯定说了一句很好的话:“当我听到圣经上提及义人每天七次跌倒时,我就感到很安慰。”

奥斯定自己有很独特的经验,他年青时是个放荡不羁的人,当他回忆过去时,他讲了两段小逸事。他说他有时会去偷别人园中的水果,理由并非在自己的园中没有水果,而是要体味偷东西的乐趣。

他又说,他有时与青年朋友一起讲犯罪的经验时,他会自豪地告诉别人,他连犯的罪也比别人的多、比别人的大。这样,他便连犯罪也胜过别人了!就是这样的一个奥斯定说,当他看到圣经说义人每日跌倒七次时,感到很安慰。

其实亦只有义人才能每日跌倒“七次”,而不义的人却可能一生只跌倒“一次”,因为他跌倒了就永远不爬起来,他也就不可能会再跌倒第二次!

一个义人可以每日跌倒七次,因为他每一次跌倒都不会灰心、失望,他会不断地挣扎着爬起来。

今天也是慕道者的甄选礼,甄选礼就是慕道者申请要求接受洗礼。我希望各位慕道者记着,洗礼是一件圣事,也是一个我们愿意终生接受基督的标记。在领洗后我们会有一个新的价值观、新的人生观。以后我们对诱惑和罪恶,都应有不同的态度。

领洗后我们仍然会经验到自己的软弱,我们会经验到自己仍然是罪人,有时可能犯罪更多。但这些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基督内会重拾信心,重新面对自己。

基督自己也曾受过三次诱惑,所以我们不怕受三次、三十次、三千次的诱惑。我们甚至不怕曾经跌倒,因为无论我们以往的生命如何,我们总可以为过去划上句号,揭开生命新的一页,重新开始。

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孔子不会学那些光凭勇气就徒手打虎,遇河就冒然游过去,至死也不知后悔的人;他要在遇大事时怀着戒惧之心,然后运用机智去完成该做的事。

如果我们善用我们曾经有过受诱惑的、甚至犯罪的经验,我们就更容易“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以战战兢兢的心情,依靠着那位赐给我们力量的天主,去勇敢的面对一切诱惑了。

 

四旬期第二主日

两情若是久长时

读经一:(创12:1-4):亚巴郎蒙召
读经二:(弟后1:8-10):天主召叫并光照我们
福 音:(玛17:1-9):耶稣显圣容
中国文化: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上主对亚巴郎说:“你要离开你的故乡,亲族和你的父家,到我给你指定的地方去。”
(创12:1)

“离开你的故乡,到我指定的地方去”,这便是信仰。信仰就是我们选择了天主,走天主要我们走的路,度天主要我们度的生活。更具体来说,我们今天是选择了基督。

“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他!”这就是耶稣在山上显圣容时,天主所说的话。信耶稣,便要听从他。

耶稣在世上度过了三十三个寒暑,最后的三年是他的公开生活。在公开生活时,耶稣讲道理、显奇迹,渐渐很多人相信他,甚至有人承认他是天主子。但耶稣知道自己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一直向上的路。不久,他会从高峰走下来,被人出卖,被人钉在十字架上,像一个可怜的罪犯、可怜的奴隶一样。那时,那些曾经相信他的人会否再继续相信他呢?哪有人愿意跟随一位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囚犯?

为了帮助人去相信这位“十字架的囚犯”,耶稣选了三位门徒,让他们先看清楚他是谁。玛窦福音第17章说:耶稣带了伯多禄、雅各伯及若望上了一座高山,在他们面前变了容貌。他的面容发光好似太阳,他的衣服洁白如雪。忽然梅瑟和厄里亚也显现出来与耶稣谈话……。

当伯多禄还在说话时,忽然有一片云彩笼罩着他们,有声音从云中传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从他。”他们听了这些话,都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稣抚摸他们,对他们说:“起来,不要害怕。”他们抬头一看,只见耶稣,其他的人都不见了。

在下山时,耶稣吩咐他们说:“在我还未从死者中复活之前,你们不要把这事告诉任何人。”(参考玛17:1-9)

耶稣走的路,是十字架的路、痛苦的路,甚至是失败的路。但这条路刚巧就是通往成功之路。在耶稣的失败中就有成功,在耶稣的死亡中就有复活与生命。

不过,这是很难相信、很难明白的。除非人亲身经验过耶稣的天主性,亲自与耶稣有过亲密的结合,否则,人很难接受耶稣所讲的话,走耶稣所走的路。

对耶稣有真实的经验,才能走耶稣的这条漫长之路。

宋朝秦观写了一首词名《鹊桥仙》,是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国人所讲的牛郎和织女,每年只能见一次面,情况似乎很凄凉。但秦观的看法却不一样,他说:“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们经验到的真实生命是支离破碎的生命,是充满缺憾的生命;我们见到的真实生命是走向死亡的生命。但对牛郎织女来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他们一年一相逢,却胜过人间里人们每日的见面。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若真的是有情及互相信任,又何需朝夕相对呢?

如果我们真实相信天主,又曾经有过与天主相遇的经验,我们就不需要每日让天主用双手托着我们、抱着我们。

虽然天主事实上是抱着我们、爱着我们、牵着我们,但这并不是我们亲身的感受。在这世界上,我们仍要接受试探,仍未能面对面地亲眼见到天主。但只要我们在信仰旅程中曾经有一次在领圣体时,有一次在办告解时,有一次做退省时,又或是有一次在生命深刻的体验中,曾经经验到生命的活力及天主的存在,那么,这一刻的经验就已经足够支持我们一生去奋斗。

伯多禄、雅各伯及若望三位门徒就是因为这一次经验到上主的临在,看到基督的显容,就支持了他们一生为基督而奋斗。

相传伯多禄在他生命的终点,要被钉在十字架上时,曾向钉他的人说:“我不配和基督一样被钉在十字架上,请你们把我倒转来钉吧!”甚么使门徒甘心为耶稣受死?就是因为他们曾经有过与耶稣亲密的经验。

各位朋友,让我们在生命中找寻这种与基督亲密的经验,与基督相聚的经验,并一些在生命中深刻的经验吧!因为这些经验能帮助和支持我们整个的生命。在我们颠沛流离时,这些经验就会成为我们力量的泉源。

 

四旬期第三主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读经一:(出17:3-7):梅瑟击石出水
读经二:(罗5:1-2,5-8):我们藉着信仰基督得与天主和好
福 音:(若4:5-26,39-42):向撒玛黎雅妇人谈论活水
中国文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日不读书,便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今天的读经是关于活水的。

耶稣有一次行得疲倦,到了一个撒玛黎雅人的地方(撒玛黎雅人被犹太人视为外邦人,是犹太人瞧不起的一群),在井边遇见一个撒玛黎雅妇人,耶稣于是向这女人要水喝。这女人觉得很奇怪,为何一个犹太人竟然会向一个撒玛黎雅妇人要水喝?随后,耶稣便开始与妇人谈论有关活水的道理。

耶稣说:喝这井水的人仍会感到口渴,但谁若喝我给的水,便永远不会口渴:并且这水将会在他内成为泉源,涌出活水,使他得到永生。

接着耶稣便和这女人作了一番辩论:究竟要在甚么地方朝拜天主?这女人向耶稣说:“你们的祖先说要在耶路撒冷朝拜天主,但我们的祖先却说在这座山上。”

耶稣的回答简单而直接:“女人,你相信我吧!时候到了,你们将不在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真正朝拜天父的人,要以心神和真理朝拜他。因为,这样的朝拜正是父所要的。天主是神,所以朝拜他的人,也应该以心神和真理去朝拜!”(参考若4:5-26,39-42)

这是一番很出名的话。天主不是住在圣堂的围墙内,也不是被局限在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圈子中。天主是神,是无所不在的至上神。他无始无终,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朝拜这位神,必须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

当耶稣和这妇人谈话时,门徒们带了食物回来,但耶稣却说不感到饥饿,因为他的食物就是履行天父的旨意,完成父交给他的工作。能够和人谈论生命的重要问题,这就是他的食物。

经文提到的活水,使我想起宋朝朱熹亦写过一首关于活水的诗,题目是《观书有感》,表达他在读书时的一种感觉或感受。

在朱熹的书房门外,有一个小池塘,这池溏的水很澄清,天上的云倒映在水中,十分漂亮。于是,朱熹便写了这首诗:“半亩方塘一鉴(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她)那得清如许,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眼前的小池塘虽然只有半亩大小,但却波平如镜,十分清澈;天上的云倒映在池水上,好像在跳舞。若要问这水为何能这样清澈?那是因为她有一个活水泉,不断有活水流入。

朱熹认为书便是活水,是活水的泉源。所以古人也说:“一日不读书,便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

人要不断读书,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新朝气、新灵感灌注在我们的生命内。没有书,连我们的生命也会变得枯燥乏味,所以书便成了我们的活水泉,是令我们容光焕发的“护肤品”。

今天读经讲的活水有三层意义:

第一、基督自己便是活水。他是生命的泉源,若我们能进入他的心中,我们便如畅泳在活水泉内,在活水的汪洋中。基督是生命的泉源,也是生命的活水。

第二、基督的教训便是活水。他的说话给我们指示了方向,让我们看出应如何走我们生命的道路。他说:“我就是道路、真理及生命。”他的教训可以光照我们的生命,他的说话就成为我们生命的活水。

第三、耶稣的榜样也是活水。他不单告诉我们道路及方向,更亲自实行出来,让我们看到如何可以按天主的旨意去生活。他不单是个指路人,还是个带路人。

让我们今天就走近基督,走近这活水泉,让基督进入我们的生命中,也让我们自己投入基督的生命中。我们要在基督内畅饮这活水,使我们不再口渴,让这活水从我们的生命流出,以滋润自己的生命。

更希望作为一个基督徒,以后当我们与人交往、谈话时,我们的言语及行为都能滋润别人、解别人的口渴。让人有“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四旬期第四主日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读经一:(撒上16:1,6-7,10-13):达味受傅为以色列王
读经二:(弗5:8-14):要成为光明之子
福 音:(若9:1-41):耶稣治好胎生瞎子
中国文化: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南岐安瘿。

今日若望福音第9章讲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一个胎生瞎子的故事。

有一次,耶稣与门徒行路时,遇见一个胎生瞎子。门徒怀着偏见问耶稣:“师傅,究竟是谁犯了罪,是他自己或是他的父母,使他生来便双目失明呢?”耶稣回答说:“不是他自己也不是他的父母犯罪,而是天主要在这事上显示他的作为。”接着,耶稣便医好了这个瞎子。后来当人遇见瞎子时,就问他说:“你的眼睛是如何被治好的?”他答说:“是一位名叫耶稣的人,和了些泥,抹在我的眼上,叫我去洗一洗。我洗了,就看见了。”刚巧那天是安息日。

法利塞人知道这事后,便对这事件作了一个“定性的”判断,他们认为行这事的人不可能来自天主,因为他不守安息日。但有另一些法利塞人反问:“一个罪人如何能作出这种奇事?”他们之间于是起了争执。

他们再询问那瞎子的意见,那瞎子告诉他们,他把耶稣当作先知。那些犹太人于是又找瞎子的父母来询问。但瞎子的父母害怕犹太人,不敢直接回答他们,只是说:“这是我们的儿子,他生来就瞎眼,如今他究竟怎样看见,我们却不知道。你们问他吧,因他已是成年人了。”

犹太人再问那瞎子,并向他说:“归光荣天主吧!我们知道这人是罪人。”那瞎子虽然是个不学无术的文盲,却懂得反唇相稽。他说:“他是否罪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本来是胎生的瞎子,现在却看见了。”犹太人最后仍是不相信耶稣,理由是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瞎子于是说了一番很有哲理的话:“这真奇怪,你们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他却开了我的眼睛。我们都知道天主不俯听罪人,只俯听那恭敬天主,并承行他旨意的人。自古以来,从未听说有人能开胎生瞎子的眼睛。这人若不是由天主来的,他甚么也不能作。”犹太人听后,十分生气,向他说:“你整个生于罪恶中,竟来教训我们?”便把他赶出去了。

瞎子被赶走后,又遇到耶稣。耶稣很有感触地说:“我来到世上是为了审判,叫那些看不见的看得见,叫那些看得见的,反而成为瞎子。

有些和耶稣在一起的法利塞人一听这话,就很不以为然地说:“难道我们也是瞎子吗!”耶稣回答说:“你们如果是瞎子,就没有罪;但你们如今说,我们看得见,你们便有罪了。”(参考若9:1-41)

这故事真的十分发人深省。我们是瞎子吗?若我们真的承认自己是瞎子,便有机会复明;若自以为是,便没有机会复明了。

有一个小故事,叫“南岐安瘿”,也和上述的圣经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岐位于四川一个偏僻的山中,山中的水很甜,但凡喝了的人都会患上“大颈泡”(脖子粗大症),所以南岐的人个个都患有大颈泡。一天,一个外方人来到南岐,所有的村民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外方人的颈这样细小。这外方人告诉村民,他们的颈是有病的,得赶快医治。但所有的南岐人都讥笑他说:“我们所有人的脖子都是这样的,何必要去医治呢?你的脖子才有问题啊!”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这群人“终莫知其丑”。即是说,最后他们仍是不知道自己有病,不知道自己的丑陋。

我们都是活在一种文化、一种偏见中。我们所拥有的,有好亦有坏,有对亦有错,有美亦有丑。若我们肯张开眼睛,去看我们自己的长处及短处,我们才能去芜存菁。但若我们只知闭上眼睛,我们也会“终莫知其丑。”

张旭有一首诗名叫《桃花溪》,很有启发性:“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望过去,远远有一座桥;在迷濛的烟雾中,我们问船上的渔夫:桃花片片随水漂流,但桃花源究竟在甚么地方呢?我们如何找到真福的、生命的泉源?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如何找到天主?

我们需要张开眼睛;我们需要恳求天主帮助我们张开眼睛。只要我们在天主前承认自己是盲的,我们便可以得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盲的,我们每人的心中都有很多暗角:有我们看不见的,有我们故意不去看的,也有我们没有能力去看的。今天,就让我们恳求上主开启我们的眼睛,去看到他要我们看的事物。

 

四旬期第五主日

再生之恩

读经一:(厄37:12-14):我要把我的神注入你们内,使你们复活
读经二:(罗8:8-11):藉圣神而重生
福 音:(若11:1-45):复活拉匝禄
中国文化: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若望福音第11章记载了一个很长的故事,就是耶稣复活拉匝禄的故事。

耶稣是人类的救主。虽然所有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但他亦有自己亲密的朋友,有浓厚的民族感情。他很爱犹太人,所以有一次他为了耶路撒冷的即将灭亡而哭泣。在他的好朋友中,拉匝禄、玛尔大和玛利亚这一家人,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

今日的故事是,当拉匝禄病重时,玛利亚两姊妹便派人到耶稣那里说:“你心爱的人病了。”耶稣听到后,便起程到她们家里去。当耶稣到达她们家的时候,拉匝禄已经埋葬了四天之久。

玛尔大对耶稣说:“主啊,若你早在这里,我的兄弟便不会死。不过就是现在,我知道你无论向天主求甚么,他必要赐给你。”耶稣对她说:“你的兄弟必定要复活。”玛尔大以一句标准的答案回答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时,他必要复活。”耶稣对她说:“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么?”她回答说:“主,我信你是要来到世界上的那位天主子、默西亚。”

接着,耶稣便与玛尔大去到坟前,那时玛利亚已在那里。她一见耶稣,便俯伏在他脚前说:“主!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耶稣看见她和与她一起的犹太人哭泣,便心神感伤、难过起来。于是便说:“你们把他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主,你来看看吧!”那时,耶稣忍不住凄然泪下。于是犹太人说:“看,他多么爱他啊!”不过,这时亦有些人以讽剌的口吻说:“这人曾使胎生的瞎子复明,难道不能使这人不死么?”耶稣又再次伤感起来。

当耶稣来到墓前便说:“推开这石头吧!”玛尔大向他说:“主!已经臭了,因为已有四天了!”耶稣对她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如果你信,便会看到天主的光荣吗?”他们把墓门的石头推开,耶稣赞美感谢了天父以后,便大声说:“拉匝禄!出来吧!”这位死了四天,人们说已经腐臭了的拉匝禄便从死者中复活,出来了。(参考若11:1-45)

耶稣是生命、是复活,谁相信他就不会死;即使死了,也要复活。

生命的恩典很重要。父母生育我们,基督救赎我们,这都是生命之恩。不过,另有一种恩典也是相当重要的,就是帮我们明白生命、了解生命意义的恩典。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则叫“管鲍之交”的故事,很能道出生命中的这另一个重要层次。

管仲与鲍叔牙两位是朋友,但管仲在许多人眼中却不是好朋友,而是一个势利小人。后来管仲飞黄腾达,司马迁形容他的成就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过,就在他发达时,他记起了他的朋友鲍叔牙。他认为自己之有今日,全是因为鲍叔牙的缘故。

他想起以前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的时候,每次他都多取一些利钱,而鲍叔牙却不认为他贪心,因为知道他穷困。当生意失败时,鲍叔牙也不认为管仲没有才干,因为他相信凡做事,都一定有利和有不利的时候。有一次打仗,管仲三战三走,别人都断定他是懦夫,但鲍叔牙却不是这样想,他认为管仲的走,纯綷是因为他有母亲在堂、不能轻生,所以骨子里管仲应是一位孝子,而不是一位懦夫。后来,公子纠吃了败仗,另一位大臣召忽为这次战败而自杀谢罪,管仲却不甘心自刎,而宁可屈辱地做俘虏、坐牢,所以人人都说他无耻;但鲍叔牙却认为他只是不拘小节,因为他要留下有用之身去干一番大事业,使功名彰显于天下。

鲍叔牙处处维护管仲、欣赏管仲、鼓励管仲,使管仲最终能出人头地。于是管仲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即是说,管仲认为生他的虽是他的父母,但使他活得成功,给予他第二生命的,却是鲍叔牙。

对于耶稣,我们能否如管仲所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基督。”或者更好说:“生我者父母,给予我永恒生命的却是基督”呢?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要终生感谢,但耶稣给予我们另一个生命,一个更丰富的生命、永恒的生命,我们不是更应该无穷无尽地感谢吗?

慈爱的天父,我们诚心恳求你,求你把新生命赐给我们,帮助我们时常在基督内开始一个新的生命,一个重生的生命。让我们懂得上爱天主、下爱世人。让我们懂得爱我们自己、爱别人、爱世界、爱我们自己整个的生命。并让我们能好好活出这一个丰盛的生命!

 

圣枝主日

真人基督

读经一:(依50:4-7):上主的仆人
读经二:(斐2:6-11):耶稣贬抑自己,听命至死
福 音:(玛26:14-27:66):耶稣受难始末
中国文化: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今天是圣枝主日,我们庆祝基督荣进耶路撒冷。祝圣圣枝后,传统上许多教友会拿一枝圣枝回家。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应怎样看待这些圣枝或其他圣物。

很久以前,我有一位朋友,他拿了两枝圣枝回家。我问他为甚么拿两枝,他说要把一枝放在门口,一枝放在窗口,这样鬼就不会进来了。我便跟他说,如果鬼要进入你的家,牠可以由天花板上落下来,也可以由地板钻出来。我的朋友这样看圣枝,确实有多少迷信成分。

也有一次,在一间天主教学校的厕所里,学生传出闹鬼,于是校方便在厕所内安放了一个十字架。但问题仍未解决。因为学生说当他们如厕时,在看到十字架的那一格厕所就没有鬼,但看不到十字架的那一格便有鬼了,耶稣的力量仿佛不能穿透墙壁似的。这样看圣物也有些迷信色彩。

其实,真正保护我们的不是圣物,而是圣物所代表的天主。

圣枝是我们欢迎基督,愿意他成为我们生命之主的记号。我们愿意服从耶稣,按他的教训生活。换句话说,我们整个生命是与基督结合的。这样,基督自然会祝福我们。

我要强调的,是基督保护,而不是圣枝或十字架本身有什么“法力”。

所以当我们高举圣枝,或者要带圣枝回家时,我们要记着,这是一个我们欢迎耶稣,愿意接受耶稣为王的标记。

今天是圣枝主日,也是基督受难主日。所以荣进耶路撒冷的基督,也就是要受苦受死的基督。

今天在圣道礼中,依撒意亚先知这样形容受苦的默西亚、上主的仆人:

我主上主每日清晨唤醒我,使我好像学徒一样悉心受教。他开启了我的耳朵,而我没有抗拒,也没有退避。人击我背,我就迎之以背,拔我胡须,我就迎之以腮。侮辱我、唾弃我,我也没有遮掩我的脸面。由于我主上主的支持,我不怕蒙羞。我面不改容,好似一块燧石。(依50:4-7)

读到这里,我便想起鲁迅的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孟子也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说:如果我反省到我的所言所行都是对的话,那么,即使有千万人反对我,我也可以勇往直前、无所畏惧。如果我是对的,即使世俗说我错,我也可以横眉冷对千万人的指责,面不改容,好似一块燧石。这便是我们的救主耶稣、我们的君王。

我们的君王就是上主的仆人,他没有抗拒上主的召叫,没有逃避在他面前准备了的羞辱。保禄在斐理伯书第2章接着说:“耶稣虽具有天主的形体,但他并没有坚持与天主平等。相反,他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降生成人,与我们完全一样。他谦抑自下,服从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是百分之百的天主,但他降生成人,成为百分之百的人。他经历了人生的一切遭遇和苦痛。今日我们读受难始末时,我们会看到这个百分百的天主,并没有用他任何天主的能力,去使自己少受一分一毫的苦。

而我们呢,我们不想做人,我们想做神;我们本来罪有应得,但我们却不想受苦。在痛苦面前,我们多么希望我们有消灭、或至少有减轻痛苦的能力!

如果世上有一个“罪无应得”的人,这个人就是耶稣。但他为了我们的罪,受了我们应受的苦。他空虚自己,取了奴仆的形体,降生成人,服从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

我们所欢迎的耶稣、拥戴的君王,原来是这样的一个仆人,一个完全回应天主召叫的人。

在上主的圣意中,基督要历尽人的艰辛,走人的路,做一个百分之百的人。

曾经有一个神学生问一位神学教授:“你信耶稣是天主吗?”教授回答说:“你问错了问题。你应该问:你信耶稣是天主又是人吗?”是的,耶稣是真天主,但有时我们却忽略了他也是真人。他经历过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生老病死,成败得失;他被人出卖过、讥笑过,他尝过饥饿,经验过失落,他甚至曾经流过泪。

在今天耶稣荣进耶路撒冷的庆典中,让我们拥戴我们的救主,这个真人基督。让我们也要求耶稣帮助我们成为真人,勇敢地回应上主的召叫,接受生命中的一切,也在一个具体而真实的生命中,去完成上主给我们的任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