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主日八分半(甲年)

常年期第十一至二十主日


年期第十一主日:无限向上的生命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不要害怕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十字架的矛盾,生命的吊诡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乐在苦中寻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橘生淮北则为枳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辨材需待七年期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抉择与机会成本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人有能力喂饱自己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信心、冒险、委身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菊残犹有傲霜枝

-------------------------------------------------------------------------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无限向上的生命

读经一:(出19:2-6):预告立约
读经二:(罗5:6-11):藉基督人与天主和好
福 音:(玛9:36-10:8):派遣十二宗徒

中国文化: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耶稣看见群众,就对他们动了慈悲的心,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像没有牧人的羊。于是耶稣对门徒说:“庄稼多,工人少;所以,你们应当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他的庄稼。”(玛9:36-38)

慈悲心是基督徒最基本的特质之一,我们对这个世界、对我们周围的人,都应该有慈悲心。

环顾周围,虽然我们不敢说有许多异端邪说,但实在有些道理和思想,是真的对我们的生活有害的。例如有些人很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些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有些人说:“赌钱一定输,不赌一定穷”;更有些人说:“有仇不报非君子,有冤不报枉为人”。

对这些人我们应该有慈悲的心,向他们说出生命的真理。我们要告诉他们:我们可以为别人而生存,也可以追求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我们绝对可以老实地去活出我们的生命,也可以去宽恕。我们每人都可以活得崇高而伟大!

有不少人只看眼前,对他们来说,只有现世,没有来世,只有物质,没有精神。这些人的生命是可怜的,我们对他们也应有慈悲、怜悯的心。

许多人的生命是虚浮的,没有根、也不能持久,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快就会进入日久生厌的地步。

某次有个学生来跟我说:“神父,你要继续教学生伦理和道德,不要怕被人说这是老套、过时的东西。”他曾经在天主教中学唸书,我曾教他伦理课。我问他为何突然有这感觉?他说他在中学毕业后,常去“的斯科”(的士高)寻欢作乐。起初他感到十分震撼和兴奋,整个星期都感到十分开心,大有不进“的斯科”便枉过此生的感觉。但过了不多久,他便感到这一切的一切也不外如是,这些震撼他神经于一时的东西,并没有充实他的生命,他的心还是得不到安顿。

这就是圣奥斯定所说的:“上主,如果我们找不到你,我们的心是不会得到安稳的。”面对这些只追求表面、追求虚浮的人,我们不是也应有怜悯、慈悲的心吗?

许多人的生活经验都是很狭窄的,他们不知道还有一个更广、更大、更丰富的生命。

很久以前,我在路上看到很多海报,全是黑色,是一张张的大黑纸。我不明白海报为何只是黑纸一张,于是我走近去看个究竟。我发现在每张黑色海报下方,都有一段字体很小的文字:“这就是瞎子眼中的花朵。”意思是:对于瞎子来说,最美丽的花朵都是黑色的;在他们的天地中没有颜色、没有缤纷、没有鲜艳夺目这回事。

其实,不少人的生命也不外是黑纸一张。他们看不到生命可以很丰富、很充实;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天地也可以天空海阔。对于这些人,我们也应该有怜悯、慈悲的心肠。

天主愿意所有人都获得救恩,并愿所有人都了解生命的秘密,活一个无限向上的生命。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天主的心意。面对这些人,耶稣只能慨叹:“庄稼多,工人少。”当我们听到这话时,我们会不会说:“主,我在这里,请你派遣我”?

耶稣继续告诉门徒:“当你们宣讲时,你们要说,天国临近了!”天国不是天堂,天国是“上主为王”;这天国不单在天上,也在地上。

上主是创造宇宙、万物、生命的主,他亦将生命的规律深植在一切的人和所有的物里。我们的天主是一个“超越”而“内在”的天主。亦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当我们发现物的本性和人的本性时,这就是天主圣意的所在。当我们按照人性和物性去生活时,我们就是按照天主的圣意去生活。天主便是这样为王??王于我们的生命中。

当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能各安其位、各按其序时,这也是天国临现、天主为王的时候??他为王于整个宇宙中。所以宣讲天国,就在于找寻天主的圣意、发现天主的计划,并让上主在一切之中为王。

耶稣说:“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的施予。”(玛10:8)信仰是我们白白得来的,我们要白白的去传这个信仰。

我们白白得来的还有我们的时间、才能、爱心,和我们拥有的神恩。我们的一切都是天主的恩赐,我们要善用他给予我们的一切,将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交还给他,交还给这个世界,交还给我们周围的人。让我们好好地善用我们的时间、金钱、才能和爱心,活一个无限向上的生命,去报答创造我们、内在于我们生命中的天主。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不要害怕

读经一:(耶20:10-13):天定胜人
读经二:(罗5:12-15):因亚当的过犯,众人都死了;因基督的恩宠,众人都活着。
福 音:(玛10:26-33):不要害怕在人前承认主
中国文化: 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你们在人面前不要害怕!”耶稣说:“两只麻雀不是只卖一个铜钱吗?但是若没有你们天父的许可,连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他都一一数过了。所以,你们不要害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要贵重得多呢!”(参考玛10:26-33)

麻雀很便宜,两只麻雀只值一个铜钱而已,但是天父爱牠们、保存牠们,没有天父的许可,连一只麻雀都不会掉在地上。我们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所以天主一定更加爱我们、保护我们。耶稣甚至告诉我们,天父连我们的头发都数过了。我们要信赖天主、不要害怕。

在一项调查中,问青年人最怕甚么,他们说最怕是不能进入朋友的小圈子,或是被朋友和同辈所拒绝。从这个角度看,我相信不少青年人,为了取悦自己的同辈,他们会讲他们讲的粗口,做他们大家赞成的事,甚至是坏事。

作为基督徒,我们应是中流砥柱,要懂得说“不”;我们要懂得拒绝,要做地上盐、世界光;我们要能够做到屈原所说的“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大家混浊,我们不妨是清洁的;大家醉倒,我们不妨是清醒的。我们必须用我们的言语、行为、生活,为基督、为信仰、为美满的人生、为生命的真理作见证。

耶稣说:“你们在人面前不要害怕,因为没有一件隐瞒的事将来不被揭露的,亦没有一件隐密的事将来不被人知道的。你们不要害怕那些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但是要害怕能够将灵魂和肉身一同投入地狱中的那一位。”

我们不要害怕我们的同辈、朋友,我们不要害怕被同辈、朋友拒绝。我们应该害怕的,是天主的拒绝。

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与人同流合污,因为他们说,这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我们是可以拒绝的。

有一位台湾教友商人,他经常在胸前挂一个十字架。据说不少台湾人谈生意的时候,习惯在类似色情场所的发廊中进行。但这位教友商人很清楚向其他商人说:“我是教友,我不会去那些地方;如果你跟我做生意,我们就只谈生意。”

起初有些人不接受他这种古板的谈生意方式,甚至不跟他做生意。但渐渐有些人发现这个人才是正直的,他有他自己做生意的方式,不需要贿赂、不需要做其他多余的事。最后证明他的方法是成功的,有更多正直的人跟他打交道。

孔子的弟子冉求向孔子说:“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意思是:“老师,我不是不喜欢你的道理,可惜我没有力量去做!”孔子提醒他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意思是说:“你说你力不足吗?好!那么你就要证明你的力是足或是不足。如果你真是力不足,你会做到一半才放弃,即所谓‘中道而废’。但你现在一开始便说自己力不足了,这样,你就等于是画地为牢,为自己画一个圈,把自己囚禁起来。你在还没有尝试以前,就已经说自己踏不出这个圈了。你不要忘记,这个圈是你自己画的!所以你是在“画”,在画地自限;你只是不愿意跨出这个圈罢了!

有时候我们的子女也是这样去“画”。当我们问他懂不懂时,他立刻便说“不懂”;问他可以不可以时,他立刻说“不可以”;问他愿不愿意时,他的第一句也总是“不愿意”。总之,甚么也要加一个“不”字。

我们作父母的,要帮助我们的子女养成正确而良好的习惯,所以每当我们的子女说“不”的时候,我们要指正他,要他先想想懂不懂、能不能,才去回答,不要太快说“不”。

我们都倾向于“画”,因为我们害怕,害怕被别人拒绝、害怕失败。其实我们也是在害怕自己。

耶稣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害怕,要努力为真理、为信仰作见证。凡是在人面前承认我的,我在天父面前也要承认他;谁在人面前不认我,我在天父面前也要否认他。

当我们所有的同学、所有的同伴、所有的同事都认为生命没有意义的时候,我们要尝试说给人知、活给人看,生命可以有高贵的含义;生命绝可以活得光辉和灿烂。这就是为基督作见证、为生命作见证。

你们不要害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要贵重呢!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十字架的矛盾,生命的吊诡

读经一:(列下4:8-11,14-16a):叔能小镇妇人款待厄里叟
读经二:(罗6:3-11):基督徒已死于罪恶
福 音:(玛10:37-42):人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中国文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耶稣说:“谁爱父母胜过爱我,不配做我的人;谁爱儿女胜过爱我,不配做我的人。谁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不配做我的人。谁要保存自己的生命,反会丧失生命;谁为我的缘故丧失生命,必要获得生命。”(玛10:37-39)

这就是十字架的矛盾,生命的矛盾,生命的吊诡:因为我们相信,在基督内的死亡,就是生命。

保禄在罗马人书这样说:“我们已经藉洗礼与基督同死同葬,为的是要我们都能够度新的生活。如果我们已经历基督的死亡而与他结合,亦要经历他的复活而与他结合。”(参考罗6:3-11)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灾祸,有时是幸福的来源,而在幸福里有时却埋伏着灾祸。这便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道理。那位塞翁失了一匹马,人们都觉得可惜,怎料不久那匹马带了一群马回来,所以失马又怎知不是福呢?不料就在那群马回来后,他的儿子就骑上其中一只,以致跌伤了,所以得马又怎么知道不是灾祸呢?

在这角度下,老子说了一番很吊诡、难明的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说,委曲可以保全,屈伏反而能够伸展。低洼得到充盈,敝旧才生出新的。得着少反而多得,贪多就会迷惑。正因为一个人不去跟别人争,所以天下间没有人能够与他争。

这都是生命的吊诡,十字架的矛盾。

天主教的十字架通常有“苦像”,即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像。基督教朋友由于坚持不拜“偶像”,所以亦认为不应该恭敬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苦像”,所以他们的十字架没有被钉的耶稣。

他们除了坚持不拜“像”这原因外,也是因为他们说,耶稣复活了。当我第一次进入基督教的教堂时,看到他们的十字架和十字架背后有光管发出光,我觉得很美。“基督复活了”,多美的意象!我也看过有些现代化的天主教堂画的耶稣,好像一个跳舞的耶稣,也是因为耶稣复活了。我觉得这些都是对的、正确的,因为基督确实复活了。

但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生命的经历越来越多时,我便发觉,始终苦像才是我们基督徒在世上的真正标记。

在现实的生命里,我们真正的经验并不是复活,而是死亡;我们真正经历到的并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记得很久以前,我有一次主持圣诞节子夜弥撒,礼成后大家很高兴,于是一起上神父楼吃粥。我弹吉他,大家一起唱歌,好快乐。到了早上四时左右,曲终人散,我返回房间睡觉。一躺下来,眼望着天花板,忽然感觉到很空虚。

在绝对的热闹背后就是绝对的空虚,这是我们许多人的经验;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不走的朋友?

我们爱许多人,也有许多人爱我们,但又有哪些朋友或恋人,真能长相厮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情、最深刻的快乐,背后总有一丝丝的哀愁。何况,“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真正而持久的快乐,在尘世间怎能找到?

生命其实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奔赴,我们正在走向死亡、走向解体。生命其实是由一连串的痛苦组成的,如果将痛苦从生命中除去,可能生命已所余无几了。

那么快乐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复活在哪里?

当我们能够由十字架的具体苦痛中经验复活,由被钉的苦像上看到复活的基督时,我们才能明白甚么叫复活。当我们跪在床边为病重的父亲祈祷,而当我们热心唸经时,我们的父亲刚刚断气,那时我们却相信天主俯听了我们的恳求,这时,我们才明白甚么是祷告。

“谁要保存自己的生命,反会丧失生命,谁为我的缘故丧失生命,必要获得生命。”在现世,没有永久的复活;在现世,没有纯粹的快乐,因为在所有的快乐背后都隐藏着痛苦。我们必须学习在这具体的痛苦中,找寻快乐,在这具体的死亡中,经验复活。

就让我们注视着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向他说:“主,你已经复活了!在我生命里所经历到的一切矛盾、痛苦、挫折,这些全部都是你的恩赐,都有永恒的价值。”

我们要敞开胸怀,怀抱十字架,怀抱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拥抱生命中的一切,并相信在我们为基督而放弃生命的时候,我们便获得生命,永恒的、更丰富的生命。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乐在苦中寻

读经一:(匝9:9-10):以色列的君王是谦虚的
读经二:(罗8:9,11-13):属神的生活
福 音:(玛11:25-30):背起耶稣的轭,跟他学习
中国文化: 沙滩上的足印。 未曾受过伤,来日我怎可自豪?

耶稣向他的门徒说:“你们这些劳苦和负重担的人,都到我这里来吧,我要使你们安息!你们背起我的轭,向我学习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这样,你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安息;因为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28-30)

“轭”就是农夫在犁田时,放在耕牛肩上的横木,这条横木连接着犁耙,牛就用牠肩膊上的这条横木,拖起那个沉重的犁耙去犁田。这个就是“轭”,象征奴隶在做粗重工作时,加在他们肩上的重担。

今天匝加利亚先知也向我们说:“熙雍的女儿,你要尽情喜乐!耶路撒冷的女儿,你要欢呼!看,你的君王要来到这里,他是正义的,所向无敌。”(匝9:9)

但这个君王自己也背着一个轭,他也有一个重担。他自己的生命充满挫折,他被人出卖、被人否认,他治好的群众背叛他,他的门徒不明白他。基督的一生其实都背着一个轭,但他却说:“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

有一个小故事这样说:“有一次,当我回顾我过去的生命的时候,我发觉我的主一直都陪伴着我。我俩好像在沙滩上行走,沙滩上就留下了两行足印:一行是主的,一行是我的。我的一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但当我的生命一幕幕地展开时,我发觉忽然沙滩上只剩下一行足印,而那个时候,刚刚就是我生命最低沉、最痛苦的时候。于是我便问身边的主:‘主,为何在我生命最低沉的时候,你竟然离开我,让我一个人独自走这苦路呢?’

主便对我说:‘我的朋友,当你在生命最低沉的时候,我并没有舍弃你;你在沙滩上看见的那行脚印是我的,因为我是背着你走。’”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自己将它编译成一首白话诗:

春梦了无痕,我与主沙滩上共度黄昏。
天抹彩云低宇宙,细沙上遗下我俩两行足印。
回首前尘渺渺,忽呈现我一生幻影缤纷。
正柳暗花未明时,叹所余只一行足印。
我不禁俯首哀怨低吟:
为何天恩浩荡,却留下我苦杯独饮?
主的回答细若空谷梵音:我从不舍弃所爱;
当你看到足印只剩一行时,即是我在背着你前进。


主的话很对:“我的轭是柔和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因为基督和我们一起走,他甚至背着我们走!

我们不要再怕劳苦,不要再逃避重担,不要再拒绝我们生命的轭了。相反地,我们要尽情喜乐,不断欢呼,我们相信基督要来到这里,他所向无敌。

“他还要摧毁战车,消灭战马,折断作战的弓弦。他要向万民宣布和平,他的王权普及四海,从大河直达地极。”这是匝加利亚先知的预言。

基督要毁灭战争,宣布和平,他要将喜乐带到人间。不过这个“喜乐”,并不是没有痛苦的喜乐。

生命不需要顺境,却需要在逆境中得到力量;生命不需要没有痛苦,却需要天主给我们力量去面对痛苦。当我们能够面对生命的挑战,能够战胜生命的痛苦时,我们便会以欣慰的心,回顾我们走过的路。

曾经有一首歌这样唱:“未曾受过伤,来日我怎可以自豪?”在战争的电影中,士兵们都喜欢向人展示他们受过的伤,和那些烙印在他们身体上的疤痕,这是他们生命的骄傲,是他们为保家卫国时留下的光荣印记。

我们也要有这一分豪气,勇敢地背起我们的重担,背起我们的轭,向耶稣学习。

其实耶稣自己也有很大的重担、沉重的轭。想深一层,耶稣的担子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耶稣的轭就是我们的罪。他愿意背起我们的轭,背起我们整个人,我们为何不愿意背起自己的轭,不愿意背起自己的担子呢?

只要耶稣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便甚么都不必怕。“主基督,我们知道你时常与我们同在,就让我们时常投入你的圣心中,在你里面和你一起去背起我们生命的重担,背起你赐给我们的轭!”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橘生淮北则为枳

读经一:(依55:10-11):上主言出必行
读经二:(罗8:18-23):受造物皆热切期待救赎
福 音:(玛13:1-23):撒种的比喻
中国文化: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耶稣对群众说了一个比喻∶“看,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撒种时,有的落在路旁,小鸟飞来把种子吃了。有的落在没有多少土壤的石头地里,因为土壤不深,很快就发了芽;但是太阳一出来,就被晒干了,又因为没有根,就枯萎了。有的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把它们窒息了。有的落在好地里,就结出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参考玛13:1-23)

上述的圣经还有一段令我们觉得奇怪的话。门徒对耶稣说∶“为甚么你用比喻对他们讲话呢?”耶稣回答他们说∶“因为天国的奥妙,只让你们明白,却不给他们知道。我用比喻对他们讲话,是因为他们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到,也不了解。”马尔谷在述说同样的比喻时甚至暗示:“耶稣的比喻是要他们不明白。”

有些圣经学者说,耶稣的原意不是使人不明白 ,因为他用比喻来讲道理,本来就是为使人更易明白。不过,有些生命的道理,我们越认识便越不理解,因为我们拒绝去理解。

举例来说,如果有两个人在争辩,最后是一方发现了是自己理亏,那么他是否一定会服输?未必!我们有时会拒绝承认理亏。

两个母亲为自己的儿子争吵,当其中一个母亲察觉是错在自己的儿时,你以为她会向对方道歉吗?有时她宁可口头上继续坚持,然后待带儿子回家后,再严厉地责备他,因为他差点令母亲在别人跟前丢脸!

当父母不给我们钱去买名牌衣服时,我们便会生他们的气。即使有人向我们解释,父母工作赚钱很辛苦,我们仍然不会明白,因我们拒绝明白。

犹太人、法利塞人和经师们,因为不喜欢耶稣,并且认为耶稣的道理与他们的传统格格不入。所以,即使他们知道耶稣的话有理,他们仍然不会接受,因为他们拒绝接受。

当我们拒绝一个人、不喜欢一个人时,我们就不会明白他的话,即使他的话有理。“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有时并不是事实。

今日耶稣所讲的“撒种比喻”,包括各种各类的人。他讲的“道”有如种子,落在不同的泥土上,就结出不同的果实。耶稣认为听众当中有四种人,就好像有四种泥土。

有些人听道理,却完全无心装载。他们来趁热闹,他们好奇,只马虎地听,种子根本没有机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生长,就如落在路旁的种子,小鸟飞来便把它们吃掉了。

另外有一种人很热心求道,爱听新奇的事。好像现今有很多青年人,他们留意哪个神父道理讲得好,哪个慕道班办得棒,哪里有一个热闹的青年运动……。他们很高兴地、满怀热诚地去参加。第一、二次确实觉得很开心,但第三次已经觉得不外如是。

没有土壤、或土壤不够深,落在石头浅土层上的种子,即使能发芽,太阳一出来,便被晒干了。缺乏恒心的人,就是这样。

也有第三种人,他们肯听道理、肯思考、肯相信,他们愿意找寻生命,努力使种子发芽和生长。可惜遇上太多荆棘,这些荆棘使植物窒息了。

从前有一位女士,她很热心,每天参与弥撒。后来结了婚,丈夫最初陪她一起信,但后来不信了,还禁止太太信,不准太太在家中放置圣经、十字架……。当太太祈祷或去圣堂的时候,他便大吵大闹。这位太太唯有偷偷摸摸地履行自己的宗教本份。幸好由于信仰根基深,经过五、六年艰苦日子后,丈夫有点回心转意,她终于能够继续度宗教生活。

荆棘使很多人跌倒。生命的压力、环境的逼迫,有时也会使我们的信仰生命夭折。

当然也有些种子是落在好的泥土中。它们结出果实,有些一百倍、有些六十倍、有些三十倍。

《晏子春秋》有个比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树或橙树,生长在淮水的南面,就是真正的橙、鲜甜的橙。若生在淮水的北面,就会变为枳,样子虽然像橙,却是酸的、涩的、苦的。

天主的圣言也是一样,种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心成为良田,让上主的圣言种在我们的心田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默想和实践耶稣的道,才能让这道在我们的生命中开花结果。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辨材需待七年期

读经一:(智12:13,16-19):天主待人恩威并用
读经二:(罗8:26-27):圣神为人转求
福 音:(玛13:24-43):莠子、芥子和酵母的比喻
中国文化: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耶稣给众人说了一个比喻:“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的田里撒了好种子。他睡觉时,仇人便在麦子间撒下莠子走了。麦苗长起来,到了吐穗的时候,莠子也显出来了。仆人于是来对他说:‘主人!你不是在田里撒了好种子吗?那么莠子是从哪里来的呢?’家主对他们说:‘这是仇人做的。’仆人对他说:‘那么,你要我们去把莠子拔出来吗?’他说:‘不用了,免得你们拔莠子时,连麦子也拔出来。让两者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吧。’”(玛13:24-30)

世上有善也有恶,有善人也有恶人。上主不会把恶人铲除,让善人度过平平安安、无风无浪的日子。

其实我们都是罪人,如果天主要铲除一切恶人,我们无人能够幸免。但天主容忍我们、接受我们所有人和每一个人。正如智慧篇记载,上主虽然掌握大权,但施行审判的时候却非常温和:“你治理我们的时候,极为宽仁,你这样做是为教育你的子民,要他们知道,正义的人必须以仁爱待人,并使你的子女满怀希望,因为你在人犯罪之后,仍赐给人忏悔的心。”(智12:18-19)

天主是一个容忍的天主,一个大方、宽宏、无限地爱人的天主,一个完全不斤斤计较的天主。他等待、期望我们回头,他希望我们皈依。

唐朝白居易有一首《放言》诗这样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意思是∶解决疑惑、辨别好坏,是不用占卜,也不必使用龟壳来敲问的。时间会让我们分辨出来。

“试玉要烧三日满”:有些石头只是似玉而不是真玉,要辨认出真假,唯有把它们烧上三天。真玉能够抵受三天的火烧;如果不是真玉,三天之后便会被烧成灰烬。

“辨材需待七年期”:一棵树的木材是好是坏,起初是看不出来的,待种了七年后,你才会看出哪些是有用的、结实的木材;哪些是疏松的、无用的木材。

白居易还举了两个例子。起初常有流言说周公造反,而王莽开始时却被认为是忠臣。假若他俩死得早一些,周公便会被后人断定是奸臣,而王莽却被视为忠臣了。幸好,时间能证明一切。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终于发觉周公是忠臣,而王莽才是奸臣。所以白居易说:“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在我们的近代史中,如果汪精卫、蒋介石、周恩来等,在不同的时间去世,他们在人间留下的评语便会不同。又或者孙中山先生如果再多活二十年,谁知道结果会怎样?

天主就是要给我们时间,他容忍、容许世间的一切发生。他容许我们有改变的时间,他不想在这世界上那么快便分出善恶,那么快便执行审判。

耶稣甚至形容天国是好像一粒芥菜种籽,人把它种在自己的田里,它是各种种籽中最小的,但后来长得比其它农作物都要大,竟然成为一棵树,甚至天空的飞鸟都来栖息在它的枝上。时间可以使一粒最小的种籽,成为一棵最大的树。(参考玛13:31-32)作为基督徙,作为追随基督的人,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我们必须让我们的信仰接受时间的考验,去证实我们对天主的忠信。

耶稣说了另一个比喻∶“天国好像酵母,妇人把它混和在三斗的面团内,直到全部发酵起来。”(玛13:33)

酵母要发挥它的威力,也需要时间。就让我们时常回应天主的召叫,在我们的生命中、家庭内、在我们的事业中,努力活出我们的信仰,为基督作见证。

我们毋须时常抱怨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我们认为是坏的事。我们应该学习怎样去处理我们的环境,处理我们自己的生活。一切都有天主的圣意。我们切勿急不及待地要做天主的秘书,充当天主的顾问,教天主怎样做。我们应该怀着谦虚的心,把自己的生命交托在天主的手中。

“让两者一齐长到收割的时候吧,”耶稣说:“在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工人说:先把莠子拔起来,捆起来做燃料,然后把麦子收进我的粮仓内。”(玛13:30-30)在生命的尽头,一切都会揭晓。

就让我们一生都忠信到底,使我们终有一天,会好像麦子一样被收进上主的粮仓里。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抉择与机会成本

读经一:(列上3:5,7-12):撒罗满向天主求智慧
读经二:(罗8:28-30):天主预定我们肖似他的儿子
福 音:(玛13:44-52):宝贝和珍珠的比喻,撒网的比喻
中国文化: 患在鼠:一只会捕鼠也会捕鸡的猫。


耶稣说:“天国好像埋在地下的宝藏;有人发现了,就把它埋藏起来,高兴地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块地。天国又好像一个寻找贵重珍珠的商人;他发现了一颗贵重的珍珠,就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了那颗珍珠。”(玛13:44-46)

生命是一个抉择;或更好说,生命是由一连串大大小小的抉择所组成的。如果我们发现到有更好的东西,我们会牺牲其他东西,去作出这个更好的抉择。

列王纪记载了撒罗满向上主求智慧的故事。他说:“上主,求你赐给你仆人一个智慧的心,好能够治理你的子民,判断善恶。”于是上主对他说∶“因为你求了这件事,而没有为自己求财富、求长寿、或者求消灭敌人,你只为自己求智慧,好能辨明正义,我就照你的话去做,赏赐你一个聪明智慧的心。”(参考列上3:5,7-12)

智慧帮助我们问:究竟在我们的生命中,甚么是最重要呢?智慧要我们在芸芸众多的可能性中,作出选择;而且不要忘记,在选择中,要放弃,选择去放弃。

《郁离子》有一个“患在鼠”的故事这样说:有一个赵国人,家中老鼠为患,他便往中山找来一只猫。这只猫虽善于捕鼠,但也喜欢捉鸡。过了几个月,老鼠被捕光了,但鸡也死清了。这个人的儿子觉得很不高兴,便问父亲为何不把猫赶走?他父亲说:“孩子,你是有所不知的了。鼠患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因为老鼠会偷吃食物、损坏衣服、弄破墙壁、破坏所有器皿,那时我们便会饥寒交迫了。这情况不是比无鸡更糟吗?没有鸡吃,有甚么关系呢?饥寒交迫才是问题所在啊。那为何要把猫赶走呢?”

猫能捕鼠,也能捉鸡。要除鼠患,便要忍受无鸡吃之苦。

生命也是这样。若星期天要去参加弥撒,便不能去游泳;若我选择了和这个人结婚,便要放弃其他所有的人。

这就是抉择,这抉择包含了放弃。我们不单要选择一样东西,还要决定去放弃别的东西;要甘心情愿去放弃,为了更好的拥有而选择放弃。

让我们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你是一个男人,有母亲,也有妻子。你是一个孝子,也是一个好丈夫。但有一天,你的母亲和妻子争吵,你如何是好?若你附和母亲,你会激怒妻子;若你听妻子的,就会激怒母亲。你要怎样做?

不懂选择或不愿选择的人只会等待、焦急。等待谁表现得更恶、骂得更凶。若妻子更恶、更凶,便听妻子的;若母亲更恶、更凶,便听母亲的。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选择。选择是主动的。正确处理上述情况的态度是:若今次是妻子对,我便要听妻子的,但要记着,母亲可能会因此而迁怒于我,所以我要同时选择接受母亲生气的后果。若今次是母亲对的话,我便要听母亲的,但后果可能是妻子有一段长时间和我冷战,她甚至可能会抗议,不煮饭、不作家务。选择,要连后果也一起选择。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做了选择之后,当料想不到的后果出现时,他们便会后悔。他们会说∶“早知如此,我就不作这样的选择了。”

真正的选择要连同后果一起去选择。当我选择了做教友,我会选择在星期天,以一个特殊的方式,在教堂内善尽我的宗教任务。于是我会放弃在主日和我的朋友钓鱼,而改在星期六去钓鱼。如果我选择和这个人结婚,便要放弃其他所有的人。若我选择了做医生,便要放弃做工程师。

结了婚,对另一个“第三者”便不应再有“恨不相逢未嫁时”(或未娶时)的懊悔。这就是选择。

今天我们也要做一个选择??选择天主,选择度一个更丰盛的生命,选择一生都要按信仰的要求去生活,守好天主的十诫、善尽宗教的本分。

有些教友,在外教人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尤其当别人取笑他们∶“你是教友,却去赌钱!”“你为何吃饭前不唸经?”那时,他们真的有些后悔做了教友。

其实,我在做教友时,已经要把这些事预计在内∶若我要做教友的话,我就不会赌钱,最低限度,我不会沉迷于赌博。在我决定做教友的时候,我就要预计,我的同事一定会向我要求一个更高的道德标准。我要把这些事计算在我的选择之内。

“天国是一个宝藏、一粒珍珠”,我们绝对值得变卖一切,去购买这个宝藏、这粒珍珠!

慈爱的天父,我们愿意为你的缘故而舍弃所有的一切,因为只有得到你,我们才可以得到幸福??真正的、永恒的幸福。求你帮助我们恒心到底,不要后悔选择了你。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人有能力喂饱自己

读经一:(依55:1-3):上主的言语是人的美食
读经二:(罗8:35,37-39):没有事情可使人与主隔绝
福 音:(玛14:13-21):耶稣首次增饼
中国文化: 不患寡而患不均。

依撒意亚先知书这样说∶“上主说,凡口渴的,到水泉来吧!没有钱的,来购买这些不用花钱,不需付款的酒和奶吧!你们如果细心听从我,就能饱吃美味,你们的心灵必因品尝佳肴而喜悦。”(参考依55:1-3)

依撒意亚先知的预言,在玛窦福音中应验了。当耶稣讲道理的时候,群众越来越多,很多人跟随耶稣已很久,但他们还未进食。那时,耶稣看见这一大群群众,便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到了傍晚,耶稣叫门徒给群众食物,但门徒说,他们除了五个饼和两条鱼外,甚么也没有了。

耶稣便叫门徒给他把这五饼二鱼拿来,然后便祝福了,再叫门徒分给群众。圣经说∶众人吃了,也饱了。然后他们把剩余的碎块收了满满十二筐。进食的人除了妇女和儿童外,约有五千。(参考玛14:13-21)这就是很出名的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天主的大能、天主的慷慨。他是宇宙的主宰,拥有一切。他有能力养活所有人,无条件地、白白地施恩给每一个人。“凡是口渴的,到水泉来吧;无钱的,来购买这些不用花钱、不用付款的酒和奶吧。

投奔上主、接触上主,我们便是到了恩宠的泉源,到了一个施恩的宝库面前,上主会赏赐给我们最需要的东西。不过今天的故事讲的,除了天主的大能和他的慷慨外,也在讲人的慷慨。

五饼二鱼,一定是属于某个人的;若望福音便说这是属于一个儿童的。他有五个饼、两条鱼,但群众成千上万。

当耶稣叫这个儿童拿出他的五饼二鱼来的时候,我们的智慧会告诉我们∶耶稣的做法是愚蠢的。这五饼二鱼,若一个人甚或一家人吃,可能只是刚刚够。如果五千人、一万个人一起吃,就根本无人会饱。

所以,与其无人会饱,为何不让一个人、一家人、一小撮人得到饱食呢?耶稣的要求合理吗?

不过,当时的确有人慷慨地拿出了自己的粮食。有人甚至这样解释这个“五饼二鱼”的奇迹:即是耶稣并未真实地显了一个增饼的奇迹,他显的奇迹是增加人的爱心和分享之心。就好像有些堂区在旅行时,会请大家都带一些食物。到达目的地时,大家把自己的一分拿出来与其他人分享。那时,有带食物的,当然可以吃饱,就连没有带、或带得不够的,都可以得到饱足。多次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这样的堂区旅行,都会剩下不少食物。

耶稣见到这成千上万的人,可能都随身带了一些食物,有多也有少,当耶稣感动、启发、刺激、鼓励这群人,拿出自己所有的一切来与大家分享时,于是便有很多食物剩了下来。

当然,我不是说耶稣没有真的显了增饼这个奇迹。我想说的是,不论是增饼,或是增加人的爱心,都是“奇迹”。

上主可以直接喂饱世上所有的人,但上主也可以感动人,让人类去喂饱自己。

我看过一份八零年代的调查报告∶它说全世界约有四十多亿人,要喂饱这四十多亿人,每年只需要一百五十亿美元左右便可。而这一百五十亿美元,不过只是全球军费的一个星期的开支。原来,我们祗需一个星期的军火开支,便可以让四十多亿的人口,在一年内都得温饱!

也有人统计过,列根在美国做总统的时代,用于国防上的经费,便足够养活全人类一百五十年。

这些数字实在很值得我们反省∶若人类把用在杀人上的经费,改用来养活人,世界便不会再有饥饿。但事实告诉我们,现今世上有八亿饥饿的人口,有八亿人吃不饱、穿不暖,有很多孩子晚上要饿着肚子上床睡觉。为甚么?是否因为世界没有充足的食物?是否需要如旧约时代一样,要天主直接降玛纳去喂饱人?不用!人有能力喂饱自己。

春秋战国时代的孟子早已说过,贫穷和饥饿的问题,不是匮乏的问题,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问题。是因为我们不懂分配,不愿分享。

我们需要的是爱心,需要的是一种分享的精神。若上主能直接喂饱人,这个当然是奇迹;但若上主能感动人去彼此支持,我想这是更大的奇迹。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信心、冒险、委身

读经一:(列上19:9,11-13):先知在微风中认出天主来
读经二:(罗9:1-5):保禄为同胞甘愿受诅咒
福 音:(玛14:22-33):耶稣步行水面
中国文化: 边际境遇的跳跃。 次非斩蛟

那时,门徒所乘的船离岸已几公里,遇着逆风,在波浪中颠簸不定。天快亮时,耶稣在海面步行向他们走去。门徒看见他在海上行走,就很惊慌,说:“是个妖怪!”并且吓得大叫起来。耶稣立刻对他们说:“放心!是我,不必怕!”伯多禄对他说:“主!如果是你,就让我在水面步行到你那里去吧!”耶稣说:“来吧!”伯多禄就离开了船,在水面向耶稣走去。但他一见风势猛烈,害怕起来,便开始下沉,大叫说:“主!救命啊!”耶稣立刻伸手拉住他,对他说:“小信德的人呀!你为甚么怀疑呢?”(玛14:22-33)

门徒见到主在水面上行走,误认他是一个妖怪。我们是否也有时会把天主当妖怪,或把妖怪当天主呢?

门徒把耶稣当妖怪的原因,是因为那时天色仍然很昏暗。昏暗中,我们不辨是非、不辨善恶。基督是光,只有在信德的光照和启发下,我们才可分辨善恶、分辨好坏。

伯多禄见到是耶稣,便说∶“主!如果是你……。”

“如果是你”,表示他仍未肯定。在未完全肯定的情况中,他仍说∶“主!如果是你,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里吧!”伯多禄的特点是愿意尝试、敢于尝试。

“如果是你。”人生不需要事事都获得百分之百的保证。信德才是我们的保证,虽然我们看不清,其实主常与我们在一起。

当伯多禄听到耶稣说“来吧!”他便纵身一跃,跳到水面上,向耶稣走去。这就是所谓“边际境遇的跳跃”。

人生有很多“边际境遇”,很多我们无法明白和控制的风浪。我们需要跳跃,需要带着信心向前“纵身一跃”。

当我和一个人吵架后,我应否和他修好?我应否首先伸手向他握手言和?我无法保证对方也会伸出手来。若他不伸手,我会很尴尬。但若果我不计较,我便会做该做的事,勇敢地、主动地伸出修和之手。这就是纵身一跃。

父母养育子女,不会知道子女是否忤逆,会否报答自己,会否达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目的。但他们不需证明、不用证据;他们爱自己的子女,愿意在子女身上投下自己的时间和爱。这也是向前纵身一跃。

当一个人要结婚的时候,他会向自己的另一半,在上主面前说出这个盟誓∶“某某,我如今郑 重承认你是我的妻子/丈夫,并且许诺从今以后,无论环境顺逆,疾病健康,我将永远爱慕尊重你,终生不渝。愿主垂鉴我的意愿。”

我将“永远”爱慕尊重你、“无论”疾病健康、环境顺逆。我有什么把握?有没有保证?没有!一点也没有!于是我向前纵身一跃。
这就是终身的盟誓。

在教会内、学校中、社会内,当我要承担一个责任,或者承担公职、又或做一件重要的事的时候,我没有能力去担保成功,但我认为我要尽一个好公民、好学生的责任,于是我向前纵身一跃。

在《吕氏春秋》中,有一个“次非斩蛟”的故事∶有一个名叫次非的人,他有一把宝剑。有一次乘船时,遇到两条蛟龙把船缠着,众人认为他们都必死无疑了。但次非拿着宝剑说∶若我不能用这宝剑把蛟龙斩死,那么这宝剑对我有何用处?于是他跳入江中,和两条蛟龙搏斗,把它们杀掉,保全了全船人的生命。次非,他也是在向前纵身一跃。

伯多禄的特点是∶“主!如果是你,就叫我在水面上步行到你那里罢!”

他大概知道耶稣是在那里,但并不完全肯定。然而,即使他未完全肯定,他也愿意纵身一跃,由安全的船,跳到惊涛骇浪之中。这就是信德的跳跃。

但圣经继续说,伯多禄见到风势猛烈,便害怕起来。

我们的信德需要无数次的磨炼,在风浪中磨炼、在风浪中实践,才能得到巩固。

伯多禄在下沉的时候大叫∶“主!救命呀!”当我们下沉的时候,或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大叫一声∶“主!救命呀!”
主原来就在我们的心内,在我们的周围,只不过我们看不见。我们的天主本来就是无所不在的天主。

让我们时常怀着信心在主内行走、在主内生活。我们都应有信心离开那条安全的船,跳到惊涛骇浪之中,因为耶稣就在海面上行走。在那里,只要我们怀着信心、懂得依靠,懂得大叫“主!救命呀!”主一定会及时伸出救援之手。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读经一:(依56:1,6-7):只要外邦人爱慕上主,终为上主所接纳
读经二:(罗11:13-15,29-32):外邦人或犹太人最终都得天主的救恩
福 音:(玛15:21-28):客纳罕妇人的信德
中国文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依撒意亚先知这样说∶“至于那些外邦人,如果他们皈依上主,事奉上主……我要带领他们登上我的圣山,使他们在我的祈祷之所,满心欢乐……因为,我的殿宇将称为万民祈祷之所。”(参考依56:1,6-7)

依撒意亚先知的说话是很革命性的,因为对犹太人来说,上主只是他们的天主,只有他们才是天主的选民。所有外邦人都是注定要受罚的,一切的外邦人都不属于上主,都会被上主舍弃。现在依撒意亚先知说,外邦人和犹太选民已没有分别,如果他们皈依、侍奉上主,上主一样会带领他们往上主的圣山,使他们在上主的祈祷之所内满心欢喜。

在犹太人的历史,或是在古经中,上主常被形容为亚巴郎的天主。

天主像是一个“家神”(亚巴郎家的神),或是一个“族神”(以色列民族的神)。上主有时甚至被描写成为一位“战神”,一位和他的选民一起作战,一起消灭外邦人的神。

这个上主只是一小撮人的天主。但是依撒意亚先知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个上主是万民的天主。

犹太人的思想就是现在很多所谓“基要派”人士,或者原教旨主意者的思想。这些人都把上主放在自己的口袋中,认为上主只是他们的天主。

今天的福音说了一个更好的故事,就是客纳罕妇人的故事。客纳罕人也是所谓“外邦人”的一种,是犹太人所鄙视的,且被认为是上主所舍弃的一群人。

一次,有一个客纳罕妇人见到耶稣,便高声叫喊说∶“主!达味之子,可怜我吧!我的女儿被魔鬼纠缠的好苦啊!”耶稣却一句话都不回答她。他的门徒就上前求他说∶“打发她走吧!因为她在我们后面不停地喊叫。”耶稣回答说∶“我被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耶稣这句话反映了很多当时犹太人的心态和信念:上主是拯救以色列人的天主,是属于以色列民族的天主。

那个客纳罕妇人,那个非天主选民的妇人,来叩拜耶稣说∶“主,援助我吧!”耶稣回答说∶“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意思很明显:狗是狗,人是人;我们人吃的是人的食物,你们这些如狗一样的人,只配用狗的食物。这是一种十分严峻的拒绝,也是充满偏见的话。

但那位客纳罕妇人丝毫不把这些话当作侮辱,她回答说∶“是啊!可是小狗也可以吃主人桌上掉下来的碎屑。”

耶稣回答说∶“啊!妇人,你的信德真大,就按照你的愿望,给你成就吧!”从那时刻起,她的女儿就痊愈了。(参考玛15:21-28)

这故事清楚告诉我们:一个外邦人、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极有可能比一个自称为有信仰的所谓“选民”,有更大的信德。

有一副对联说得很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把宝剑为什么会锋利?是因为它经历很长久的磨砺,在磨刀石上磨了很久,所以它的刀锋可以吹毛得过、削铁如泥。梅花是香的,尤其在严寒的冬天,在世界陷入苦寒的时候,我们看见梅花一枝独秀、挺拔地开放,发出幽香。环境越冻,天气越冷,梅花越香。

这位客纳罕妇人可说经得起磨砺,也经得起苦寒。

耶稣的话,其实很伤她的心、她的自尊,甚至很伤她的民族感情。不过,这并不是耶稣的话,他只是反映当时人的偏见;又或者,耶稣是要用这些话去试炼这个妇人。果然,这个女人不负耶稣所望,她说出了一句十分谦虚的说话∶“可是连小狗也可以吃主人桌上掉下来的碎屑。

我们的信德又怎样?我们经得起考验吗?我们怕不怕苦寒?我们愿意冲破一切,去皈依、去相信吗?依撒意亚先知说得很清楚∶“若果外邦人皈依上主、侍奉上主、爱慕上主、做他的仆人,我就要带领他们登上我的圣山。”

反过来说,所谓上主选民,所谓基督徒,我们有否皈依上主?我们接受了洗礼,但我们是否真的皈依?我们领了“教友证书”,但我们有否侍奉上主?我们的名字叫伯多禄、若望、玛利亚,我们接受了一个基督徒的名字,但我们有否做上主的仆人?我们有否固守我们和上主的盟约?我们领洗的时候,曾经向上主许诺过、发过誓,要弃绝魔鬼、相信天主、爱我们的邻人。这一切我们有否固守?

选民及非选民,信徒及非信徒,并不是一个名字上的问题,是真正的皈依、侍奉、爱慕、固守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被称为上主的子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