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临期第一主日:知不知中过一生
将临期第二主日:甘作前驱
将临期第三主日:常常,不断,事事
将临期第四主日:带来耶稣的人
圣诞节:以言以行传扬,一生一世存想
圣家节:此身谁属?
主显节:虚而待物
--------------------------------------------------------------
将临期第一主日
知不知中过一生
读经一:(依63:16-17;64:1,3-8):以民忏悔祈祷
读经二:(格前1:3-9):天主必定坚固信徒
福 音:(谷13:33-37):应醒寤不寐
中国文化: 死人有知抑无知也?
“你们要留心,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那日期什么时候来到。正像一个出外远行的人,离家时,把家务交给仆人管理,分配了每一个人的工作;又嘱咐更夫须要醒寤不寐。所以,你们要醒寤,因为你们不知道主人什么时候回来:或许傍晚、或许夜半,或许鸡啼时,或许天亮时;免得他突然来到,发现你们正在睡觉。”(谷13:33-36)
我们要随时准备迎接耶稣的再度来临;他来是要施行审判,给所有的人来一个一生善恶的总结算。这是耶稣对门徒的忠告,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忠告:“我对你们说的,我也对众人说:你们要醒寤!”(谷13:37)
我们都不知道那日子??耶稣再来的日子、世界末日的日子、世界末日的准确日期。但我们每人都要留心、要醒寤、要谨慎,好好地等待耶稣的再来。
许多人对世界末日的日期都十分感到有兴趣,不少基督教徒中的“基要派”人士(Fundamentalist,他们亦自称是“福音派”),自从十九世纪以来,便曾经许多次预言过、宣布过世界末日迫在眉睫,而且说出了准确的日期。今天也有许多人以“末日即将来临”为号召去传教;特别是临近2000年,更是这些人全面出击去宣传世界末日的好时机。他们企图利用人们害怕死亡的心理而皈依信主,或因对今世的悲观而转向基督。
我于九零年初期曾经收到大陆一位修士的来信,他说他的母亲本来是热心的天主教徒,不知怎的信了某个基要派。这派人士坚称世界末日就快到来,所以大力游说他的母亲卖了家中的牛和一切生产工具,奉献给那个基要派教会,然后“等待”基督的再来。
在耶稣升天的时候,门徒也曾询问耶稣有关世界末日的日期,企图揭开世界末日的秘密,但耶稣拒绝满足门徒们的好奇心。他告诉他们:“父以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和日期,不是你们应当知道的。”(宗1:7)
耶稣甚至直认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那个时刻:“至于那日子和那时刻,除了父以外,谁也不知道,连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谷13:32)
连天上的天使和“子”都不知道的事,居然有人自称知道,而且大事宣扬,亦可算是无中生有、胡说八道的极致了。
曾经有人询问孔子有关死人有没有知觉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如果我说死人‘有知觉’,我就害怕有些人会‘妨生而送死’。如果我说死人‘无知觉’,我又担心有些人不去埋葬去世的父母,使他们暴骨荒野。所以我无论怎么回答,对你们都没有什么好处。其实如果你们要知道死人有无知觉,等你们死时就会知道了,何必现在就问这问题呢?”
孔子的确是一个“正视人生”的圣哲!他不多谈来世,也不信口开河地奢谈自己不懂的、超越自己经验的事;如果他谈来世,也是为使人能更好地活于今世。
耶稣也是一样。有些事情,耶稣是情愿放在天父的手中而不刻意去过问的。因为他是真人,所以他乐于接受“道成肉身”、“降生奥迹”所带来的限制。
耶稣甘愿不知道的事??世界末日的准确日期,我们又何必枉费心思、诚惶诚恐、自欺欺人地去图谋和计算呢?
今日的经文要我们深思和深信的,是主一定要再来;唯一不清楚的是他再来的日期。而正因为我们不知道那日期,不知道主再来的准确时刻,所以我们便必须使我们整个的一生,都是一个准备的日子,时时刻刻都要准备,在任何情况中都作出妥善的准备,不能有任何的疏忽、松懈或麻痹大意。
我们确是活在未来的阴影中,但这正是做人的乐趣。
如果我们尽好每天爱主爱人的本分,作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大小事情,做一个忠心的好仆人,度一种虔敬的生活;每天都没有留下任何一个仇怨未曾和解,任何时候都没有留下任何一个债项未曾清还,该做的事亦已全部完成。那么,主什么时候再来,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假如主晚一些来,我们就可以放肆地、无聊地生活吗?
所以,如果我们随时作好准备,“他或许傍晚,或许夜半,或许鸡啼时,或许天亮时”要来,我们都会以欢欣的心情去迎接他的。因为这正是我们回归父家,领受永生赏报的机会和时刻。
将临期第二主日
甘作前驱
读经一:(依40:1-5,9-11):先知向以民传报喜讯
读经二:(伯后3:8-14):宗徒劝戒信友应以圣洁和虔诚生活等候主
福 音:(谷1:1-8):若翰的使命
中国文化: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马尔谷所写的福音书,开头第一句就是:“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
“福音”不是指一本书,而是指“好消息”、“喜讯”。它是指一个事件,它告诉我们:有一个福音、有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发生了”、开始了。
这个福音就是耶稣基督;耶稣基督自己就是福音、就是喜讯;他还要传扬这个福音——传扬他自己。
为什么耶稣基督要传扬自己?因为他是天主子。因为他是旧约中千百年来所期待的一个伟人、一个伟大的先知、一个忠实的以色列人。他是雅威的儿子,他和雅威有最亲密的关系,他对雅威是完全的、绝对的付出。他一生都在寻求和承行天父的旨意。
耶稣是天主子,因为他完全以天主为中心;一个以天主为中心的生命,本身就是喜讯。当人能完全以天主为中心时,天主便在他内为王,他便获得救赎,他的生命便达致圆满。这就是福音,是人生命中最大的喜讯。
当一个人好像耶稣一样完全顺服于天父时,生命就达到高峰;于是基督的喜讯就成了那个人的喜讯。基督徒的生命本身也就成了喜讯。
为准备人类接受这个喜乐的福音,天主首先派遣了一位“前驱”,他就是若翰洗者。
先知依撒意亚曾预言:“看,我要派遣我的使者作你的前驱,为你开路。旷野中有一个声音呼喊说:你们该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径。”(谷1:2-3;参看依40:3;拉3:1)
然后,这个前驱若翰来了,他“在旷野里出现,宣讲悔改的洗礼,为使人得到罪的赦免。有许多人从犹太各地和耶路撒冷来到若翰那里,承认自己的罪过,在约但河里接受他的洗礼。”(谷1:4-5)然后,他向自己的追随者说:“继我而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尊贵,我连弯腰给他解鞋带也不配。我用水给你们授洗,他却要用圣神给你们授洗。”(谷1:7)
若翰在旷野中施洗,他有许多追随者、崇拜者。他本来可以俨如一代宗师,树立自己的名声、巩固自己的威望、建立自己的王国、扩展自己的地盘、追求自己的利益。
但他甘愿只是作一个“前驱”。
而这个前驱,本来就是一代宗师。他本身原本有很多追随者,他的道德、人格、生活方式,都曾经吸引了不少倾慕他、佩服他的人。
我们从来都没有甘作前驱的概念,因为我们的文化、教育,都在教我们要做主角;做不成主角时才迫不得已做配角。
例如:我们的社会在竞选时,所有候选人的最重要任务是击倒对手;我们的学校教我们以独占鳌头为荣;古时读书人十年窗下,为的就是希望有一天能上京考试、做官,然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一切,都在教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把一切集中在自己身上。我们要做主角、享受荣誉、接受欢呼和喝采。
我们没有甘作前驱的文化,我们从来就没有看过甘作前驱的榜样,没有接触过甘作前驱的人。
相反地,我们认为“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种痛苦和不幸。这种遭遇,令人唏嘘、叹息。
前驱,也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在造了最漂亮的嫁衣裳以后,自己却无缘身披嫁衣,只是把它披在别人的身上。
例外不是没有。父母见子女长大成人,就老怀安慰;老师见学生出人头地,也会与有荣焉。父母和老师,在这个角度下都是前驱;他们把子女和学生带到台前,自己却隐居幕后,快乐而满足地静心欣赏自己多年来努力的成果。
嫉妒使人把别人的成功当作自己的失败;前驱精神却使人能对别人的成就感到高兴、充满感恩,因为别人可以补我们的不足,别人可以做我们做不来的事。
为天主的光荣,为人类、国家、社会、群体的好处,我们都需要有更多甘作前驱的人,以带来更多有用和有贡献的人。这些人的成就,为我们大家都是有益的。
我们值得多作前驱、甘作前驱。
将临期第三主日
常常,不断,事事
读经一:(依61:1-2,10-11):要因上主而喜乐
读经二:(得前5:16-24):常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
福 音:(若1:6-8,19-28):若翰的作证
中国文化: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风雨晦明身外事,心中只有艳阳天。
“你们要常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这就是天主为你们这些属于基督耶稣的人所定的旨意。不要熄灭圣神之火,不要轻视先知的话;但要考验一切,美善的,要保持;邪恶的,要远避。”(得前5:16-22)
常常、不断、事事,这是基督徒最基本的人生态度。
常常欢乐,即是没有一个时间不欢乐;不断祈祷,即是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祈祷;事事感谢,即是为任何事,为所有事,无论遇到什么,都去感谢。
常常,不断,事事。换句话说:要让欢乐、祈祷和感谢渗透我们整个生命、渗透整个人;让欢乐、祈祷和感恩之情进入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
我们是用欢乐、祈祷、感谢造成的,把我们的生命分解了,剩下的就只有欢乐、祈祷、感谢这三个元素。
这是天主的旨意。是天主要我们欢乐、祈祷、感谢。是那位比我们更伟大的天主要我们这样做,是那位全能大力的上主、慈悲为怀的天主这样的吩咐了。我们按他的旨意去做,就是万全之策。
常常欢乐,即是在失败、挫折、痛苦时也欢乐。不断祈祷,即是在工作、读书、吃饭、走路、玩耍、睡觉时也祈祷。事事感谢,即是说,也为我们的软弱而感谢,为我们的国家、社会而感谢,为我们的仇人和我们所不喜欢的人而感谢,为阴霾密布的时候、为遭遇逆境和挫折的时候而感谢。
今日依撒意亚先知说:“上主的神临在我身上,因为上主给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贫苦的人传报喜讯,治疗破碎的心灵,向俘虏宣告自由,释放狱中的囚犯,宣布上主施恩的喜年。”(依61:1-2)
基督已经来临,他报喜、治疗、拯救、释放。
我们都是贫苦人,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已听到了喜讯。我们心灵破碎,怕什么?基督要亲自来治疗。我们是俘虏、是囚犯,不必遗憾,因为基督要释放我们。
为这一切,我们不该欢乐、感谢吗?我们不该向上主祈祷,在他内欢乐、向他感谢吗?何况,这救恩不止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也要发生在每一个人和所有人的身上。因为上主的施恩之年,普施救恩的日期已经来到了,万物都将欢欣,万民都要得到救援,整个世界已经沉浸在上主恩慈大爱的汪洋中。
这是我们要常常、不断欢乐和感谢的理由,也是我们要不断向上主祈祷的理由。
欢乐是我们生命的常态,悲哀只不过是短暂的插曲。在每一片乌云的背后,我们都知道隐藏着灿烂的阳光。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无论是多么厉害的狂风暴雨,它们总会过去;大风不会一整天的刮,大雨不会一整天的下。暴雨之后就是骄阳,阴霾密布之后就是朗朗的青天。
有基督在、有天父的慈爱,我们可以达到“风雨晦明身外事,心中只有艳阳天”的境界。正因为“只有”艳阳天,所以就要常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绝不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
你会问:“神父,有可能吗?你没有经历过‘我的’痛苦,所以你才会这样鼓励我们。如果你有过‘我的’痛苦,或许你会改变你的想法和讲法。”
你说得对!没有任何人有资格使一个极度痛苦、悲伤、失望的人,能明白上述“常常、不断、事事”的意义。我们需要的是见证人,是一些在困境中而仍能欢乐、感谢的人。
圣经说若翰“是天主派遣来的,他来是为作证,为使众人藉他而信。”(若1:6)福音需要人的“作证”。
只有当一个人,他自己身处大苦之中而仍能欢乐,在大挫折之中而仍能感谢,在天主似乎完全隐没之时而仍能祈祷,他才有资格说:“常常欢乐、不断祈祷、事事感谢。”
有了这种人,众人才能相信,相信耶稣所说的全是真话,全是可能的、可信的、可行的。
若翰为耶稣作见证,我们也要为耶稣作见证,为他所说过的一切作见证。
将临期第四主日
带来耶稣的人
读经一:(撒下7:1-5,8-11,16):上主许给达味鸿恩
读经二:(罗16:25-27):天主救世的计划彰显了
福 音:(路1:26-38):圣母领报
中国文化: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我是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在我身上成就吧!”(路1:38)
玛利亚是一位谦卑的乡下童女。那位预报了若翰诞生的天使加俾额尔,又被差遣到纳匝肋,预报一个更卓越的事件:天主圣子的诞生。
天使的问候,使那位谦卑的女郎不知所措:“万福,充满恩宠者,上主与你同在!”(路1:28)玛利亚大概一生都从未听到过这样尊敬、客气、礼貌的问候。以她的卑微身份,不被人轻视已经是极不寻常的恩典了。
但她接着听到的是更令她惊讶的事:“你将怀孕生子,要给他取名叫耶稣。他是伟大的,将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上主天主要把他祖先达味的御座赐给他。他要为王,统治雅各伯家族,直到永远;他的王权万世无疆。”(路1:31-33)
纯洁的贞女,完全不明白天使的话,于是很天真的问:“这事怎能成就?因为我不认识男人。”(路1:34)
天使加俾额尔知道玛利亚并不是在怀疑他的话,也不是在拒绝他所带来的天主的邀请,所以就直接了当的解答她的难题:是天主圣神的德能要使她怀孕生子。因为道成肉身原是一种新的创造,是圣神的化工,而不是人为的结果。因为这个耶稣“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肉欲,也不是由男欲,而是由天主生的。”(若1:13)
谦卑的贞女答应了:“愿照你的话,在我身上成就吧!”(路1:38)这就是天主教传统中十分重视的一句话,拉丁文叫它做Fiat,这确实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天主圣子就是因着这句话而降生成人了!
我想问:“如果玛利亚不答应,天主会降生成人吗?”不会的!但你可以说:“玛利亚不答应,罗撒不可以答应吗?罗撒不答应,亚芬、亚芳不可以答应吗?”
对!你说得很对!玛利亚也好,罗撒也好,亚芬、亚芳都好,总之是必须要有人答应。人不答应,天主不会降生成人。这是天主自己的计划。
这就是“人”在救恩史上的地位,一个无可取代的地位。
我们习惯把一切推在天主身上,但天主却把一切交在我们手中。天主的计划和安排是,他透过父母去教育子女,透过老师去栽培学生,透过教友去传扬福音,透过人与人的关系去经验天主。如果人不和天主合作,天主不会单独行事。
所以,天主降生成人,我们除感谢天主外,也要感谢玛利亚。是她给我们带来了耶稣。
玛利亚的信心是超卓的,献身精神是完全而绝对的。她要做天主的婢女,一生一世为天主而服役;为了天主,她不怕奉献一切、忍受一切、牺牲一切。
在她答应了天主的邀请以后,她第一个牺牲就是忍受她名誉的损失。
她向天使说过“我不认识男人”,换句话说,贞洁对她十分重要。但她的未婚夫若瑟怀疑她的,正是她的这个贞洁!尽管若瑟由于是义人,在未明真相之前不会谬然行事、不会定她的罪,但圣经明言,若瑟已准备了要暗暗休退玛利亚。
对一个重视名节的童贞女来说,被人怀疑自己的贞操,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解释吗?谁会相信“因圣神有孕”这种怪谈?所以,“愿照你的话成就于我”这句话,玛利亚现在要第二次向天主诉说了;可能这次是哭诉。除了向天主哭诉外,她还有别的途径、别的方法吗?
白居易有一首《放言》诗,说明世上许多是非曲直都只可以由时间来证明,其中的名句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把真玉和石头放在一起烧上三日,才能够知道哪是真玉、哪是石头,因为玉是不会化灰的;把木材放在一旁阴干七年,才能看得出什么是好木材、什么是不好的朽木。
时间会证明一切。玛利亚那种“愿照天主的话而成就”的精神,恰恰也反映在她整个的生命里。她不单是开始时说要顺服天主,她一生都顺服天主,每时每刻都顺服,时时顺服、事事顺服。
玛利亚掌握了领报时的决定性一刻,也掌握了生命中的每一刻,去顺服天主。所以她在救恩史上,占有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圣诞节
以言以行传扬,一生一世存想
读经一:(依62:11-12):救主来了
读经二:(铎3:4-7):天主的救恩出于他的怜悯
福 音:(路2:15-20):牧羊人见到了玛利亚与耶稣
中国文化: 朝闻道,夕死可也。 近乡情更怯。
牧人彼此说:“我们往白冷去,看看上主告诉我们所发生的事。”于是他们急忙去了,果然找到了玛利亚和若瑟,以及那躺在马槽中的婴儿。他们看见了他以后,就把天使对他们所说有关这婴儿的事传开去了;听见的人都十分惊讶。玛利亚却把这一切牢记在心中,反覆思索。牧羊人发觉他们所见、所闻的一切,与天使报告的完全相符,就回去了,沿途赞美天主。(路2:15-20 )
今天,我们在庆祝救主的圣诞时,让我们特别在其中两个重要的配角身上,去找出适当的庆祝圣诞佳节的方式和精神。
这两个重要配角就是牧羊人和玛利亚。先说牧羊人。
今天,依撒意亚先知说:“请看!上主对全世界宣布:你们要向熙雍女子说:请看!你的救主来了!他带着胜利的成果而来,他已获取自己的酬劳。人要称他们为‘圣洁的子民’、‘上主赎回的人民’。你要被称为‘受宠爱的’、‘不被遗弃的城’。”(依62:11-12)
这篇读经是依撒意亚先知在充军后回国所写的。那时全国遍地疮痍、哀鸿遍野、国土荒芜,到处颓垣败瓦,人民都十分灰心和失望。所谓的“上主的选民”,现在已被舍弃;所谓的万军的上主,战无不胜的上主,事实上好像不堪一击;所谓的默西亚时代,只是吸引人引颈企盼,事实上却是遥遥无期的空泛许诺。这些从未兑现的许诺,也有可能不过只是骗人的鬼话。
犹太人就是在这种年复一年的期盼中,等待默西亚的来临,如大旱之望云霓,如遇溺者的等待援手。
时期一满,天主千百年来的许诺,果然应验了;默西亚真的已经亲临人间。一些守夜的牧羊人,他们听到天使的报喜:“不要怕,看,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这是给你们的记号:你们将要看见一个婴儿,裹着襁褓,躺在马槽里。”(路2:10-12)
他们去了、看见了、找到了、相信了。千百年来的等待,千百年来的忧思,千百年来的魂牵梦萦,刹那间,都在眼前出现了、完成了、实现了。他们于是传扬,他们于是赞颂,为了这样的一个大喜讯,他们光荣天主的伟大,赞美天主的大仁慈,歌颂天主的大慈爱。
他们心中充满喜乐,“就把天使对他们所说有关这婴儿的事传开去了……他们就回去了,沿途赞美天主。”(参考路2:17,20)
这真是“朝闻道,夕死可也。”何况这些牧羊人不单只是闻道,更是能与这“道”作亲身的、个人的、近距离的、亲密的接触?
接触了道,就要活出道;感受到道的恩泽,就要去传扬。这是牧羊人对基督降生的反应,也是我们在圣诞节中该有的态度和反应??以言、以行,用言语、用行为,去传扬我们所见、所闻、所经验到的天主的降生救赎大恩。
圣诞节的另一个重要配角当然就是玛利亚,婴孩的母亲。
圣经说:“玛利亚把这一切牢记在心中,反覆思索。”(路2:19)思高的译本把“牢记”译为“默存”,玛利亚把她所经历的一切,默存在心中,反覆的默想、不断的思索。
玛利亚这位妙龄的乡间少女,简单、纯朴,并非出身书香世家,也无显赫的门风,她是平凡中不能再平凡的一个人,她怎么也不能想到,九个多月前,竟会有天使来对自己说:“万福,充满恩宠者!”而且,自己的民族千百年来期待的默西亚,竟要成为自己的儿子,寄居在自己的怀中,孕育在自己的生命之内!
她的胎儿一天天的成长,她的心也一天天的涌溢着一种期待、焦急、快乐和幸福的混合心情。古人有“近乡情更怯”的心情,玛利越临近生产的日期,也一定会有一种莫明的情绪,那应是世上最好和最伟大的妈妈在临盆前的那种至激的情绪。
耶稣终于诞生了。这位人而天主的小小婴儿,就躺在自己的面前,在自己的怀中,在自己双手紧紧的怀抱里。她抱着他,她亲吻他,她喂他;她用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乳汁,去作这婴儿的食物。她的生命原是由他而来,她现在却用自己的生命去养育他的生命!
默想、默想、默想……,她怎么能不惊讶、不狂喜、不感恩?这是一生一世都不可能完明白的奥迹,除了“默存心中,反覆思索”外,人在降生的天主面前,还能作什么?
圣家节
此身谁属?
读经一:(创15:1-6;21:1-3):天主允许赐亚巴郎儿子
读经二:(希11:8,11-12,17-19):圣祖的信德
福 音:(路2:22-40):受割损与献于圣殿;西默盎及亚纳的预言
中国文化: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满了八天,孩子应受割损,遂给他起名叫耶稣。一满了他们取洁的日期,他们便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记载的:“凡开胎首生的男性,应祝圣于上主。”并该照上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献上祭物: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耶稣的父母按上主的法律,行完了一切,便返回了加里肋亚,他们的本城纳匝肋。孩子渐渐长大而强壮,充满智慧,天主的恩宠常在他身上。(路2:21-24;39-40)
耶稣的父母??若瑟、玛利亚,都是热心的犹太人,纯朴、忠实、虔诚,一生谨守上主的法律。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他们正在遵行犹太人的三条古老礼节:割损礼、赎回首生子、取洁礼。
割损礼:每个犹太男孩在出生后八日,都要接受割损,“作为我(天主)与你们之间的盟约的标记……我的约刻在你们的肉体上,作为永久的约。”(创17:11,13)
耶稣接受割损礼,因为他虽然是天主,是众人的救主,超越一切文化、种族和宗教,但他仍然选择了要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犹太人。
耶稣是犹太人,他爱自己的同胞,所以他特别为耶路撒冷的命运而哭泣。耶稣是人,所以他也有一些较亲密的朋友,例如伯多禄、若望、玛尔大一家人等等。耶稣待人真诚,情感丰富,爱心强烈,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是真天主、又是真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百分百的、充满人情味的人。
当然,一个人的肉身割损并不保证他就一定属于天主,申命纪第三十章第六节,耶肋米亚第九章第廿五节,罗马书第二章第廿九节,都强调要有心灵的割损,才能使我们真正而完全的属于天主,才能使我们一生忠于盟约。
赎回首生子:犹太人相信,天主是生命之主,我们由他而来,将来落叶归根,也要回到他那里去。所以凡是头生的男性,无论是人或公牛,都是属于天主的,是仁慈天主的恩赐,所以要奉献给上主,再由他手中把首生者赎回来。
耶稣是天主子,玛利亚和若瑟在行这礼节时,应该会有一种更深刻的感受。他们把耶稣奉献给天主后,再从天主的手中,赎回这个原属于天主的大礼物,带他回家,和他一起生活,和睦、共融、亲爱地生活。在奉献和赎回之间,他们的心是多么的充满着感恩和期盼的幸福之情啊!
取洁礼:依犹太人的传统,妇女生产孩子后,就变为不洁,不能进入圣殿或参与宗教礼仪。她们在不洁的日期期满之后,要到圣殿按上主的法律献上羔羊和鸽子以赎罪。买不起羔羊的,可奉献一对鸽子,这叫做“穷人之祭。”玛利亚是穷人,她献上的,正是这种穷人之祭。
割损、赎回、取洁,这三种礼节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很深的信仰:即相信我们都是属于天主的。天主是万有之原,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当然也是幸福家庭的基础,更是耶稣、玛利亚、若瑟这个“圣家”的基础。
有一首词,描述中国古时女人对丈夫的归属、爱慕和依恋。她们没有自己,只有丈夫。所以她们的一生就只有三个强烈的愿望:“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圣家之于天主,在这种归属、爱慕和依恋上,一定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按照天主的圣意而生活,依照天主的法律而办事的家,也一定是一个以天主为中心的家。
若瑟的故事,我们知道的不多,但单单看他在不明白玛利亚为何怀孕而仍娶玛利亚,及听了天使的报梦而星夜带着玛利亚和小耶稣逃难埃及这两件事,便足够证明他对天主是如何的信赖和服从了。
玛利亚的“主之婢女在兹,希唯致成于我,如尔之言”这句名言,更是人类顺服天主的千古典范。
至于耶稣,保禄形容他是一个“空虚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他对天父更是如何完全、绝对的顺服!
我曾经见到有些公教家庭在家中挂上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天主是我家之主”,或“基督是我家之主”。这些家庭大概也是以天主为中心的圣家吧?
主显节
虚而待物
读经一:(依60:1-6):万民奔赴你的光明
读经二:(弗3:2-3,5-6):众人分沾天主的恩许
福 音:(玛2:1-12):贤士来朝
中国文化: 毋听之以耳,听之以心;毋听之以心,听之以气。气者,虚而待物者也。 万物静观皆自得。
才诞生的犹太人君王在哪里?我们在东方见到了他的星,特来朝拜他。……他们走进屋内,看见婴儿和他的母亲玛利亚,遂俯伏朝拜了他,打开自己的宝匣,给他奉献了礼物,即黄金、乳香和没药。(玛2:2,11)
主显节即从前所称的“三王来朝瞻礼”。本来圣经说的是“有几个贤士从东方来”,他们未必是王,也未必是三人??当然也有可能是三人,而且都是王!
他们见到异星,便特来朝拜降生的救世主。他们拿出黄金、乳香和没药,来奉献给他。
对于这三样礼品,传统的解释是:黄金是最贵重的金属,代表他们承认耶稣是君王;乳香是用来作祭献的一种工具,而且香烟的上升,象征人的祈祷上升到天主的座前,代表他们承认耶稣是天主;没药是用来殓葬死人的,代表他们承认耶稣是真人,一个可以为人而受苦受难的真人。
承认、朝拜、奉献,原是基督徒敬礼的三步曲,也是“三事一体”的行动。即是说,我们一定要三样都作全了、全作了,才算是真正而完整的信仰。
如果我们认识天主和承认他是我们的主天主,就一定会朝拜、钦崇、侍奉他。如果我们朝拜、钦崇天主,就一定会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他;奉献我们自己,也奉献那些属于我们的一切??尤其是我们的时间、金钱、才能和爱心;我们为天主而奉献自己,为天主而生活,也为天主而奋斗。
他们见到异星,便特来朝拜。
其实,看到异星的人,一定不只这几位,但来的却只有这几位。为什么?因为有些人可能一生都不抬头望天,或者只是望一望便顾左右而去,或者是望到而不采取行动。
我们很少专注地望。你有注视过天空吗?你有试过用至少一分钟的时间,去定睛注视一朵花、一片云、一座山、一条草吗?你有欣赏过你所爱的人,包括你的父母、朋友、师长的面容吗?你有注意过在路上和你擦身而过的人的举止和神情吗?你有进入过“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境界吗?
你知道天主也在万物之中,耶稣就在他最小的兄弟姊妹身上吗?
圣若望的话非常值得我们警惕:“那普照每人的真光,正在进入这世界:他已在世界上,世界原是藉他造成的;但世界却不认识他。他来到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若1:9-10)我们没有接受天主,因为我们可能并不意识到他的临在。
爱的第一个条件是意识。当一个学生在球场上玩得兴高采烈时,他可能并不留意到在球场边就有另一个同学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想玩又没有人和他一起玩。那第一位同学不可能爱他、关心他,和他一起玩耍,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孤独的人就在他的身旁。他没有注意、缺乏意识。
在主显节中,救主本来是显现给外邦人,即我们这些非选民的人。但许多人没有接受这位降生的天主。外教人没有接受,我们这些信了的人又有没有接受,有没有真的接受了呢?
领受了洗礼,参与了礼仪、祈祷、读经,就等于是信了、接受了吗?
庄子教我们在聆听时“毋听之以耳”,要“听之以心”;耳朵会听错,所以要用心去听才能领会。但他立刻补充说“毋听之以心”,要“听之以气”,因为心也会出问题,我们也会有心猿意马、心浮气躁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是会闭塞的。这时我们便要“听之以气”。
“气”是什么呢?气不是指气功的气!庄子对“气”的解释是“虚而待物”。“虚”是指怀着一个空虚的心灵,是虚怀若谷,是破除一切成见、破除一切的偏执和执着;“待”是静静的、主动的、热切的期待。“虚而待物”就是以虚怀若谷的心去静静的等待。有了这种内心的质素,我们才可以进入别人的生命中,明白别人的说话,感受别人的心情。
这种“虚而待物”的精神,正是我们接触天主的重要条件。否则,我们接触到的,可能只是我们自己幻想、创造出来的“天主”。
在这主显节的时期,你愿意接受基督吗?让我们用“虚而待物”的心境,去热切的静待基督的来临和眷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