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主日八分半(丙年)

复活一至六主日


复活主日:根深叶茂,复活新生

复活期第二主日:怀着热诚勤办告解,独具慧眼辨识耶稣

复活期第三主日:要把青春换明天,直到火传而薪尽

复活期第四主日:惊人间阻挠事故,闻天上圣召纶音

复活期第五主日:以天地之心,爱世间之人

复活期第六主日:学习重在思量,圣言需要反刍

————————————————————————————————————————————

复活主日

根深叶茂,复活新生

读经一:(宗10:34,37-43):伯多禄为基督的复活作见证
读经二:(哥3:1-4):该追求天上的事
福 音:(若20:1-9):坟墓已空
中国文化: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应该追求天上的事,在那里基督坐在天主的右边。你们要时刻想着天上的事,不要想着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已和基督一起结合在天主内。
(哥3:1-3)

复活节是基督徒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比圣诞节还要大),我们也称星期天为“主日”,因为这一天正是“主的日子”,主就在这一天从死者中复活了。

犹太人的安息日原是在星期六的,基督徒本来也应以星期六为安息日,但基督徒为了纪念主的复活,所以才把星期日放在首位,在这一天恭敬天主、参与弥撒、罢百工、乐共融、行爱德,并称之为“主日”。

但这些都只是基督信仰上的外形,而不是精华和神髓。

基督信仰的精华和神髓是:死亡、复活、结合、追求。用保禄的话来说是:你们已经“死”了,现在又与基督一同“复活”了,并和基督一起“结合”在天主内了,就应“追求”天上的事。

“死亡”和“复活”是一个过程,两者合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逾越”;“结合于天主内”,是指人所拥有的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与天主有亲密的联系、充满天恩的生命状态;“追求天上的事”,就是对灵性的事物倍感兴趣,对生命欣赏,对理想执着,这是一种属灵的气质,是一个属灵的人所应有的属灵生活方式和具体生活表现。

初期教会的信徒都相信基督复活了,虽然福音没有记载过曾经有人见到基督“由死复生”的整个过程;而见到他显现的人其实也不算多(最多也不过是一千几百人左右)。但显然地,初期教会的信徒并没有感到要把对耶稣的信仰,建基在亲眼见到他的复活上。他们没有见到耶稣的复活,但却坚信耶稣已经复活了。这便应验了耶稣对多默所说的话:“那些没有看见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若20:29)

初期教友最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已经复活了的耶稣。这个复活了的、活生生的耶稣现在和他们同在,这个耶稣在他们的心中、在他们的身旁,这个耶稣分享和分担了他们生命中的一切,并成了他们生活的力量和中心点。

他们只是“相信”耶稣的复活,那是发生在耶稣死而安葬后第三天早晨的一个事件:“一周的第一天,天还没亮,玛利亚玛达肋纳来到坟墓那里,看见墓门的石头已经移开,就跑去告诉西满伯多禄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从墓中把主搬走了,不知道把他放在哪里。’”(参阅若20:1-9)谁都没有看到耶稣的“复活”,连主日弥撒的礼仪,在读经中,也是选了这段“坟墓已空”的述。

但他们却是“经验”到复活了的耶稣,一个活生生的、在他们身外、也在他们身内的真实的耶稣!这个耶稣现在已经和他们在一起,永不分离;这个耶稣实实在在的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生命。为了这个耶稣,他们不怕面对生活的艰苦和困难,他们中许多人也确是为了这个耶稣,而受到各色各样的、不同程度的迫害。

魏征在他的《谏太宗十思疏》中这样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树木长得高大,就要稳固它的根柢;要流水奔流得长远,就要挖深它的泉源;要国家长治久安,就要积德、行善。

初期的信徒在皈依了耶稣之后,所经验到的,正是自己生命根基的深厚,自己心内恩宠活泉的涌流,自己生活上那种自内而生出的善行的丰富。这些都是和基督结合的必然结果。这亦是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所说的:“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根柢茂盛的植物,结的果实一定是又大又多;油多的灯,一定会发出明亮的光芒。

初期教会由于和耶稣在一起,都明显的有这种光芒,“他们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擘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他们常赞颂天主,也获得了全民众的爱戴。”(宗2:46-47)这真是一个在耶稣内的“复活的团体”!

我们都相信耶稣复活了,但我们有和基督结合吗?我们追求天上的事吗?我们对耶稣又有多深的经验呢?在我们人生路上的成败得失和苦苦乐乐之中,我们相信和感受到复活的耶稣与我们同在吗?

 

 

复活期第二主日

怀着热诚勤办告解,独具慧眼辨识耶稣

读经一:(宗5:12-16):宗徒大显奇迹
读经二:(默1:9-11,12-13,17-19):人子的异像
福 音:(若20:19-31):显现给门徒,显现给多默
中国文化: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耶稣来了,站在他们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了主,非常欢喜。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派遣了我,我也怎样派遣你们。”说了这话,就对他们吹了一口气,说:“你们领受圣神吧!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得赦免;你们不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不得赦免。”
(若20:19-23)

这段经文是天主教相信告解圣事或修和圣事的最明显的圣经根据。

但只有天主才有赦罪的权柄,所以在告解圣事中赦罪的,不是宗徒,也不是继承宗徒的主教,或主教所晋升的神父,而是基督自己。这就是圣事。用神学的术语来说,是基督亲临于司铎之身,是基督亲自赦罪。

圣洗圣事使我们重生,使我们在主内成为新的受造物。但这个新生命也有可能经历各种挫折、受伤,甚至跌倒、死亡。我们需要不断的重生,我们需要罪之赦,需要一个特别为罪人而设的圣事,使我们在教会内与主与人修好,在基督内重获新的生命,藉天主的恩宠重新站起来。

我们每年庆祝的逾越节都是有实质意义和有实效的。对新教友来说,这是名副其实的新生,因为他们在圣周六的那天晚上,已藉水的洗礼,而在基督内获得超性的、天主子女的新生命;对旧教友来说,假如他们在四旬期内妥办告解,他们也可以在基督内庆祝自己生命的重生,使自己的生命,更深的扎根在天主的爱内。

基督降生成人,绝对不只是为了二千年前、聚居在巴肋斯坦的那一撮少数的人。不,基督是为了所有人,为了万世万代的人而降生成人的:“我要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20)。

圣言成了血肉,住在我们中间,就是为了要“亲身”接触人,让人人都能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慈颜、感受到他无穷的大爱。

但他又怎能做得到这些呢?二千年前,他是透过他的“肉身标记”去接触人,今天,他是透过他亲自建立的“圣事标记”去和我们相遇、和我们接触。

二千年前住在巴肋斯坦的纳匝肋人耶稣,他的肉身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标记”。有信仰的人会透过这个标记,在耶稣的肉身背后,“看到”他是天主、是默西亚;但没有信仰的人却可能只会说:“这不是那个木匠的儿子吗?”这个普通、平凡而不起眼的木匠,又怎可能是天主之子呢?

如果今天耶稣活在香港,我们香港人也不见得会大部分接受他,因为我们所接触到的、所看到的,也不过只是耶稣的“肉身标记”而已。

所以我们需要用信德的眼光来看耶稣,看耶稣的肉身,看耶稣所建立的圣事,看耶稣整个人,看他在时空中的临在,看他那超越时空的另一面。

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个小故事,述说匈奴使者来见魏王曹操时,曹操因为自己的相貌不够出众,恐怕不能威慑这个异族人,便找来个仪表堂堂的人来作他的“替身”,自己却扮演成一个侍卫,拿着刀在“魏王”床边站立。但没有见过曹操的匈奴使者,却看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他说:“魏王(即那个扮曹操的人)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曹操),此乃英雄也。”他看到那位“魏王”尽管是仪表出众,但却少了一分英雄气概;傍边侍立的曹操,却是一位真英雄,所以即使是扮演着一个拿刀侍立的“捉刀人”,也仍然难掩他的英雄本色。
但即使如此,要看出一个“捉刀人”是英雄,还是需要独具慧眼,即所谓的“慧眼识英雄”。

要看到耶稣,我们也需要信德的“慧眼”,“慧眼识耶稣”。所以在告解时,我们要透过神父这个人的外表,看到耶稣自己的亲临,并从神父的口中,聆听到耶稣慈爱的声音,回应他仁慈的召唤,洗心革面,重度新生。我们要学会在告解时“发信德”,整个人投入在这个圣事之中,专心去聆听,并用自己的直觉去感受到耶稣的亲临。

在告解圣事中,我们不只“相信”耶稣的仁慈,我们更是“接触”和“经验”到耶稣的无限大爱。

 

复活期第三主日

要把青春换明天,直到火传而薪尽

读经一:(宗5:27-32,40-41):宗徒不怕迫害,为主宣讲
读经二:(默5:11-14):被宰杀的羔羊堪受赞颂
福 音:(若21:1-19):耶稣在海边显现
中国文化: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耶稣对西满伯多禄说:“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伯多禄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羊群。我郑重的告诉你:你年轻的时候,自己束上腰,随意往来;但是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给你束上腰,带你到你不愿意去的地方。”说完这话,又对他说:“你跟随我吧!”
(若21:15,18-19)

耶稣在世上的寿命只有三十三年,其中前面的三十年是隐居的生活,我们对这三十年所知很少;后面的三年是耶稣的公开生活,他以言、以行,传布喜讯,为宣讲和建设天国而奔走。这是十分绚烂而多姿多采的三年。

在耶稣的最后三年公开生活中,我们听到耶稣精采的、针对生命的讲道,看到耶稣为怜悯人而显的奇迹;我们看到耶稣的临在,即所谓的“耶稣事件”,所给全城人带来的哄动;我们目睹到纯朴的老百姓,为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耶稣,而热情地奔走相告。那时,“合城的人”都聚在耶稣的面前,“人都惊奇他的教训,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威似的,不像经师们一样。”(参考谷1:21-34)

我们仿佛看到二千年前的“耶稣迷”的风采,他们迷上了耶稣,连带对耶稣的母亲也羡慕不已:“怀过你的胎,哺过你的乳,真是有福!”(路11:27)

不过,就正如一切的热潮,来得快,消逝得也快;对耶稣爱得深,或更好说是对他起哄得快的人,对他的失望和怨恨也会来得格外的深刻。圣枝主日的“贺三纳”欢呼声还在耳边萦绕,不够六天,就被主受难日“钉死他”的咒骂声所取代了。人们宁可选择释放一个杀人重犯巴辣巴,也不要释放耶稣。人间的冷暖、世事的无常、祸福的难料、人心的变幻和飘忽,有比这更令人震惊和感到无奈的吗?

就连宗徒之长伯多禄,他那爱主的热情、深情和豪情,和他那信誓旦旦的、要和耶稣共生死的诺言(玛26:35),最后还不是懦弱地、可怕地、可耻地变成了“我不认识这个人”的否认与背叛?

白居易在他的《放言》诗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这是说,不怕火烧的玉和经不起火烧的石的分别,要燃烧它们三天才可知道,而辨别树木木质的好坏,则要经过七年的栽培,才可显露出来。要考验信仰,又何止三日、七年呢?

绚烂过后,宗徒们要面对的,是一生无尽的信仰考验:犹太人的迫害、外教人的冷眼、罗马人的敌视,以至各式各样从教会内部与教会外部而来的危机。

年富力强的人,还可以一鼓作气,担起一切的压力,顶着从四方八面而来的攻击,如汪精卫少年时的豪语:“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但越来越老了,人已经不复有当年之勇,有些人便也如汪精卫一样变成了汉奸,一腔的热忱,化作灰飞烟灭。时间确实是人格真伪的大熔炉。

伯多禄曾经否认过他一生跟随的主,不过他的泪也为他洗去了他的耻辱,但耶稣的悉心栽培和他自己对上主的虚心回应,却是决定性的因素。我相信,以下会是伯多禄和耶稣一生不断的对话:

“你比他们伤得我更深,因为你是我的门徒、我的朋友、我的至爱、我所拣选的,所以你会比他们更爱我吗?”

“主,我不知道我是否比别人更爱你,也不知道我能否比别人更爱你。但我希望你知道:我爱你!我也不知道我能爱你多久,但我今天,以及以后的无数天,都要在你的帮助下,努力不断的说:我爱你!直到海枯石烂,直到地老天荒。”

“谢谢你,西满!我相信你已经验到‘心神固然切愿,但肉体却软弱’的真理,但我还是喜欢亲耳听到你对我的这个爱的誓言。不过,希望你也知道,你年轻的时候,虽然可以主宰自己,但到了老年的时候,你不会再有主宰自己的精力。但如果你信赖我、依靠我,邀请我进入你的生命,我会慢慢和你结合,成为你的力量。

“你去吧,去我要你去的地方,完成我要你完成的任务。在你的生命燃尽的时候,就是你生命完成的时候。我要在你的生命中,看到薪尽火传:你的生命资源总有一天会耗尽,但由我在你身上燃起的火,将会永久的传下去。”

 

 

复活期第四主日

惊人间阻挠事故,闻天上圣召纶音

读经一:(宗13:14,43-52):外邦人信主
读经二:(默7:9,14-17):基督要领人到生命之泉
福 音:(若10:27-30):耶稣赐永生给他的羊
中国文化:不招人忌是庸才。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犹太人看见这么多人,就满怀嫉妒,反对保禄所讲的,并且辱骂他们。保禄和巴尔纳伯却毫不畏惧地说:“天主的话本来应该先讲给你们听,但是因为你们拒绝接受,判定自己不配得到永生,因此,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因为主曾这样命令我们说:‘我已立你做外邦人的光明,使你把救恩带到地极。’”
(宗13:45-47)

保禄被称为是“外邦人的宗徒”,要把救恩带到地极。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之所以到外邦去传道,竟是源于一个不幸的事件,由人的恶意所促成。

事缘保禄和巴尔纳伯在安提约基雅的讲道十分成功。保禄在会堂中讲了一篇十分精采的道理后,“众人要求下一个安息日再给他们讲这些事”(宗13:42)。下个安息日,果然产生哄动,许多人都闻风而至,“几乎全城的人都聚集起来,要听天主的话。”(宗13:44)可惜树大招风,也中了俗语所说的:“不招人忌是庸才”,保禄当然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布道家,而绝非庸才,所以“犹太人见这么多人,就满怀嫉妒,反对保禄所讲的,并且辱骂他们。

保禄和巴尔纳伯于是对他们说:“天主的话本来应先讲给你们听,但是因为你们拒绝接受,判定自己不配得到永生,因此,我们就转向外邦人。

我们都相信,天主能使坏事变为好事,爱尔兰也有句成语:“如果天主要关上一扇门,他必要开一只窗。”有时,这只窗比那扇门还大呢!所以,犹太人的恶意,刚好就成为保禄和巴尔纳伯转向外邦人传教的契机。这确是人们所不能预料的,也是人所无法破坏的天主的计划。

人生复杂异常,也危机处处,我们要不断的作选择,以完成自己的生命,也为了承行天主的旨意。找不到好的选择,做不了好的决定,这固然是缺憾,但有时找到好的选择,作了好的决定,却未必是最好的事,因为这会使我们不再用心去找出“更好的”选择和决定,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选择和决定。

因此,有时“好”会成为“更好”的敌人,而“好选择”则成了“更好选择”的障碍。

向犹太人传福音而又成功,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就不会有保禄这位外邦人宗徒的出现,因为保禄的精力、时间都会全部用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向犹太人传道。

当我们遭逢挫折、遇到失败、前路茫茫的时候,很可能这就是我们生命的转捩点,或者是突破的起点。我们不要只顾无奈而难受地看着那扇“砰”然一声关起了的大门,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游目四顾,静心期待,看看是否有一只窗,正在悄悄的为我们而敞开了?

今天是圣召主日,所有基督徒其实都已蒙召去为教会、为天主而工作,而天主是藉着所有的机会向我们招手的。天主在我们的心中向我们说话,天主在圣经中向我们说话,天主也藉着他人,和藉着世上的一切事件和变故向我们说话。天主临在于我们的信仰聚会中,也临在于世上的“时代征兆”中。

当保禄和巴尔纳伯发现在犹太人中传道是“此路不通”的时候,他们便听得到、看得出,这原来就是天主召叫他们向外邦人传道的征兆。人间的变故,原来竟是天主的话语,是从天上来的纶音!

其实,天主需要我们,正如他需要保禄和巴尔纳伯一样。他要假我们的手,藉我们的口去为他传福音、作见证;我们要作基督未完成的工作,去他未去的地方,向他未曾面对面的会晤的人传福音。最好是为此而奉献一生。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登高招手,很远的人都能看得见;顺风呼唤,听到的人会更多。这是荀子所谓的“善于假借外力”。天主能藉我们而传播福音,不也是“善假于物”的一种形式吗?

今天的若望福音也说:“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认识他们,他们也跟随我。”(若10:27)我们是否愿意跟随耶稣,和他一起,为他而召集所有的羊群,以进入他的羊栈呢?我们知道天主真的愿意我们和他合作吗?

 

 

复活期第五主日

以天地之心,爱世间之人

读经一:(宗14:21-27):保禄沿途坚定信徒的心
读经二:(默21:1-5):在新天新地中再没有泪水
福 音:(若13:31-33,34-35):彼此相爱的命令
中国文化: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

孩子们!我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多了。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亲相爱;如同我怎样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彼此相亲相爱,众人就会因此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
(若13:33-35)

上面的话,是耶稣在“临别赠言”中开始所说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这可以说是耶稣的“遗嘱”,是耶稣离开这个世界前,要给自己最亲爱的人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话。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像得出,他的心是充满了多少的柔情、多少的忧心,和多少的期盼!

在耶稣的临别赠言中,他心心念念要我们牢记和实践的,就是要彼此“相亲相爱”,并说这是一条“新”命令。究竟这命令“新”在什么地方呢?难道古教或旧约不教人相亲相爱吗?难道外教人就不懂得相亲相爱吗?耶稣的命令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

这命令的“新”,就在于它的爱的方式的新颖和独特。即是说,我们不是单单的相亲相爱,也不是好像时下的流行曲中所说的泛泛的“爱”,而是如同耶稣怎样爱了我们,我们也要“照样”彼此相爱。要好像耶稣那样的去爱。

如果我们细心分析一下耶稣怎样爱人,我们便可以发现他爱人的方式十分“新”,十分独特。

第一、耶稣在我们是罪人时爱了我们;第二、耶稣在我们不可爱时爱了我们;第三、耶稣无条件地爱了我们;第四、耶稣为爱我们,甚至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一种完全的、彻底的、无尽的爱。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何况,我们原来还够不上作耶稣的朋友!

世上许多人爱人,都是因为这个人“可爱”。耶稣爱我们却不是因为我们可爱,而是因为他要爱;不管我们可爱与否,他都要爱我们。女作家冰心有一次问她的母亲:“妈!你为什么爱我?”她的母亲很简单的回答她说:“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这种不为什么而去爱的行为,就和耶稣的爱有几分相似。

但母亲爱女儿,还是因为在母与女两者之间,有一条割不断的纽带:因为那是亲骨肉,因为那里存在着十月怀胎和三年哺养的恩情。而耶稣和我们之间,却没有这种关系。但耶稣还是爱了我们所有人和每一个人,毫无例外。

做基督徒,就要按照耶稣爱人的样子去爱,这是一条“新命令”,一条“命令”,一条我们没有选择余地的命令--我们必须按照耶稣爱的方式,去彼此相亲相爱,亲密地、深情地、热切地相爱!

今天默示录所说的“新天新地”,那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伤、哭泣和痛苦”的新天地,必然也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天地,一个充满了耶稣式的爱的天地,那里只有欣赏,没有挑剔;只有体谅,没有谴责;只有分享,没有霸占;只有爱,没有恨。那是超越一切的爱,因为那是天地之主的爱。

清朝金缨在他的《格言联璧》中,收录了这么一段话:“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

耶稣之心,就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用这个心去爱,世上当然便没有不可爱之人。这是一个新天新地,一个以爱德生命为基础的新天地。

教会作为基督的奥体,已成为新人,一群以爱作为标记的新人:“众人就会因此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我们作为基督门徒的标记,再不是身上配带的十字架,也不是手中的唸珠,更不是一张领洗纸。我们是基督的门徒,不是因为我们参加主日的弥撒,不是因为我们属于一个公教家庭。不是,什么都不是。基督门徒的唯一标记就是“爱”,彼此相亲相爱,好像基督那样的相爱。

这个新人类的教会必须负起建设新天地、新人类的责任,成为新天地、新人类的工匠,并从自身开始,以耶稣爱的精神,把这爱的新命令推广到普世,使世间无一人或无一物不被笼罩在天地之主的大爱之下。

 

 

复活期第六主日

学习重在思量,圣言需要反刍

读经一:(宗15:1-2,22-29):外邦信徒不必受割损
读经二:(默21:10-14,22-23):天主就是圣殿
福 音:(若14:23-29):圣神帮助人明白耶稣的话
中国文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谁若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以他那里做我们的居所。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你们所听到的,并不是我的话,而是派遣我来的父的话。当我还和你们在一起时,我把这些话告诉了你们。但是那护慰者,即父因我的名所要派来的圣神,必要教导你们一切,并且使你们记起我对你们所说过的一切。
(若14:23-26)

圣神的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使门徒能够“记起”或“想起”耶稣所说过的一切。

当门徒在生命不同的遭遇中,想起了耶稣的话,并用耶稣的话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帮助自己去做重大的决定时,门徒的信仰便成熟了、成长了。耶稣的话已经内化在他们的生命中,成为他们生命的方向和动力。

当他们再去传扬这些话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像若望一书所说:“我们听见过,我们亲眼看见过、瞻仰过,以及我们亲手摸过的生命的圣言--这生命已显示出来,我们看见了,也为他作证--我们将所见闻的传报给你们。”(若一1:1-3)

这就好像将圣言加以“反刍”一样,因为第一次的听道未必足够让这道成为生命中的营养。

信仰不是一件实物,不是一样东西。一件实物例如一枝原子笔,你把它传了十次、百次,传来传去还是那枝笔;但信仰传了,便一定会发生变化,正如一个故事,传了几次便会有所不同一样。当然,信仰在传而变化的过程中,改变的并不是它的精神,而是它的外型和它的表达方式。

让我们以“效法耶稣”为例子。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宽恕钉他的人时,他向天父祈祷说:“父啊,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作了什么。”(路23:34)我们当然要效法耶稣,但却不必被钉在十字架上,也不必讲耶稣所讲过同样的话。

我们宽恕的方式是人人不同、事事不同的。小朋友吵架以后,第二天就忘记了,这是“宽恕”加“忘记”;亲子之间闹了意见,第二天清晨,一声亲切的问安便足以化解昨天的不愉快;两个信徒如果能利用弥撒中的互祝平安时间,亲切而真诚地祝福对方,仇恨也许亦可以消解于无形。

只要我们记起耶稣的话,想起耶稣的表样,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精神相同,内容和方式却可以千变万化。这是圣神的化工。
写于二千年前的圣经,不会告诉我们今天社会的真实情况,也不会预告我们今天的详细遭遇,更不会为我们提供具体而微的解决办法。我们需要的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默观耶稣的表样,吸取耶稣的精神,再把耶稣的教训消化、内在化,使耶稣的话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就可以找到那属于我们的、独一无二的面对人生挑战的方法。这时我们的信仰便成长了,那是在圣神的感动和激发下的成长。这时,我们需要的,是“想起”耶稣的话,并使它变成我们的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主张求学要“学”“思”并重。他认为,如果我们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陷于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有危机。

人的生命有限、经验也有限,我们不能什么都亲身去经验、去发现,我们需要学,向别人学,向大自然学,甚至可以在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去学。

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他有真理之言,有永生的话。他告诉我们生命的丰富内容,给我们指出人生的正确方向,他还会带领我们抵达永生的彼岸。我们更需要向耶稣学。

但单单学是不够的,那并不会自动变成我们的东西。在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也懂得反思,我们就会慢慢把别人的经验、智慧,转化而成为我们自己的智慧。

在这方面,我们要学到如何在实践和反思的交替中成长。例如:我知道要爱人,于是我实践爱人。实践以后,我会对爱人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于是我便会在爱的实践中,爱得更起劲。然后,我对爱的领会,又会更上一层楼……。

在这个过程中,圣神占有绝对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会让我们把学自耶稣的一切,加以实践,然后在实践中,又加深了对耶稣的话的领会。这将是一个“螺旋式”向上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信仰渐趋成熟,我们从耶稣那里听来的信仰,就会变成我们自己的信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