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2000年 - (乙年)

将临期第四主日


将临期第四主日(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读经:撒慕尔纪下七章1~5,8b~11节,16节;
   致罗马人书十六章25~27节;
   路加福音一章,26~38节。

主题:愿你所说的,成就在我身上吧!

讲道摘要:
一、 「你照你心里打算的,去做吧!因为上主与你同在」。
面对公元两千圣禧年的即将到来,而圣禧年正是我们
纪念与庆祝主耶稣的诞生,显然地,这位耶稣的诞生对人类历史确引起了一个巨大的影响,因为他给人类历史划下了句点与起点,他诞生之前为一阶段,他诞生之时则是人类历史另一时段的开始,而他本身就这样成人类历史的中心。而对我们每一个个人,耶稣基督也成为我们生活的中心,即罪人的我与得救的我之生活中心。

今天的第一篇读经,描述了达味圣王,因天主赐他安享太平时,就说要为天主的约柜建造一座殿宇,而先知纳堂就回答他说:「你照你心里打算的,去做吧!因为上主与你同在」。後来先知纳堂因天主的启示,就告诉达味说,达味不必为天主建筑天主居住的殿宇,他将在达味之後,为达味家兴起一位後裔,这位将为天主的名建立殿宇(参阅撒下七,1~16)。

「你照你心里打算的,去做吧!因为上主与你同在」。这句话实在非常值得回味。在我们如同达味一样,想为天主做些事的时候,我们周遭的人在不明天主旨意时,都会劝勉我们说,既是要为天主做的,天主必与我们同在。但是,当我们想为天主做些事时,我们做事的动机到底是什麽?这是个值得商权的地方。
然而圣殿──天主的殿宇是个什麽地方呢?撒慕尔纪下所说载的是,达味对纳堂先知说:「天主的约柜却在帐幕内」,可见天主的殿宇就是安放天主约柜的地方,而天主的约柜正是放置天主诫命的地方。那麽,天主的殿宇也就是天主圣言的所在,是聆听天主圣言与宣讲天主圣言的地方。因此,天主藉纳堂先知对达味说:将来要建筑圣殿的人,是那位要以他(天主)之名建立殿宇的人。要以天主的名,也就是要显扬天主的名。耶稣基督正是这座活圣殿的建立者,他自己就是天主的殿宇,正如「我以我父的名作工作」(参阅十,25),他所作的工作正为他作证(同上),「现在人子受到了光荣,天主也在人子身上受到了光荣」(若十三,31)。而基督是「天主所精选,所尊重的活石」因此,我们这些接近基督的人,「也就成了活石,建成一座属神的殿宇(参阅伯前二,4~5)」。因此,我们能说,「照我们心里打算的,去做吧」吗?或是我们应该更努力去寻求天主的旨意,去承行天主的旨意,以「奉献因耶稣基督而中悦天主的属神的祭品」呢?

二、愿你所说的,成就在我身上吧!
与「照你心里打算的,去做吧!」圣母玛利亚的回应「愿你所说的,成就在我身上吧!」正好成一个对比。「你照你心里打算的,去做吧!」常会是以一种还愿的心态,或是为祈愿顺遂,或是感念天主的恩赐而发愿报答。因此对天主的作为,将有归功於自己的心态,即因为我做得好,因为我走得正,因而天主报应了我、眷顾了我。多少它含有一种交易行为,然而正如经上所说的;天主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已先爱了我们(参阅罗五,8)。

反观圣母的回应:「愿你所说的,成就在我身上吧!」则是一种无私的回应,无我而谦卑地愿接受天主任何的差遣,自愿成为天主救人计划中的一环,成为他救人的工具,即只要对人有益,她即愿完全顺承天主的旨意。并且由於童贞圣母的这一句衷心的答覆,由天主的喜乐因而跃出而广被人心,使人类充满喜乐的希望,等待圆满无缺的喜乐的来临。

但在路加福音中,总领天使佳播与圣母玛利亚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我们有所劝勉的讯息:

当天使对圣母玛利亚说:「万福!充满圣宠的,上主与 同在」。我们如仔细玩味这句话,我们是否也可以在我启蒙之後,感到天主的圣言在我们心中说:「孩子,你是我(天主)所造生的,在你的一生中,我要赐给你无数的恩宠,因为我不留下你为孤儿,也总不会遗弃你。」这种感觉能否使我们不致惧怕人生呢?

当天使对圣母玛利亚说:「 将怀孕生子,而这个儿子是救世主默西亚」(参阅路,一,26~38)。圣母回答说:「我是上主的婢女,愿你所说的,成就在我身上吧!」。我们是否也能听到类似的话:「孩子!我造生了你,你应为人类的得救,在你心中孕育天主圣言──真理」,并「为使基督的国显现,务要宣讲真理──真道,不论顺逆,总要坚持不变」(参阅弟後四,1~2)。

  具体地说,天主或对度婚姻生活的人说:「我已赐给你们无数恩宠,你们要在婚姻生活中,孕育爱的真理,并在婚姻生活中宣讲『爱的真谛』,使众人都相信天主,而归光荣於天主。或对度奉献和独身生活的人说:「我已赐给你们足够的恩宠,只要你们了解,必须以守斋和祈祷来驱逐你们心中的魔鬼;因此,你们也当为人的益处在你们的奉献和独身生活中,活出生命真谛与天主爱人的真理吧!」我们是否也能如同圣母一样的答覆:「愿你所说的,成就在我身上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