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2001年 - 丙年

常年期第六主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 (2001/2/11)

读经:耶肋米亚先知书十七章5~8节;
   致格林多人前书十五章12,16~20节;
路加福音六章17,20~26节。

主题:信靠天主。

讲道摘要:
  在今天的读经一里,耶肋米亚先知传告上主天主的话说:「凡信赖世人,以血肉的人为自己的臂膊,决心远离上主的人,是可咒骂的!他必像一株长在旷野中的柽柳,即使幸福来到,他一点也不觉察,只住在旷野乾燥之处,无人居住的硷地。凡信赖上主,依靠上主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一棵种在水边的树木,在河畔札根,不怕炎热的侵袭,枝叶茂盛,不怕乾旱之年,不断结出果实」(耶十七,5~8)。

  阅读了这一篇章的读经之後,我们将它运用到我们台湾的企业来看,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一些徵兆。以台湾企业的劳资关系看,台湾的劳资关系,就像一株长在旷野中的柽柳,即使幸福来到,他一点也不觉察。按柽柳原是沙漠中生长的树,由於它的枝叶细软,沙漠风暴一来,它的枝叶则随风飘摇,叶子不着沙粒,故它可生长在沙漠中,然它只会短暂开花,而无果实,并且生长年限短促,且无法成材,可说一无用处。台湾企业之劳资关系因缺乏互信且是对立,因此使得台湾劳资常生纠纷,而又无法获得圆满解决,因此常常造成两败俱伤,犹如柽柳的企业,处於沙漠,虽见是棵树,欲是软弱无力,枝叶细软,无法成材。

  建全的企业的劳资关系,是要建立在具有互信的「团结关怀」(Solidarity)的精神基础上的。也就是劳资双方都能意识到「企业」是他们双方在人性成长上,所不可或缺的大地,是他们「成就人性」的场所,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人的工作」通谕中,称它为「使人成为『人』的场所」。意思是说,劳方了解资方的困恼,而资方则知道劳方的辛劳,并且双方彼此关怀,而愿精诚团结共为其各自人性发展而努力,使其企业之成就谋求社会人群之利益与发展。

  但如想建立「团结关怀」的精神,劳资双方都必须有「贫穷人」的精神。正如路加圣史在今天的福音中所说的:「你们贫穷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主的国是你们的。」(六,20)。因为只有「贫穷人」的精神,才会使人完全献上自己无私的力量,在爱的谋求他人的利益上,完全奉献,如同耶稣对那富有的青年所要求的一样,他要他变卖他所有的一切,把它分给穷人,在天上积有财宝後,来跟随他。资本家也应如此把他们的财富变卖,犹如把它分给穷人一样地,做成企业,而以企业的成就来消除贫穷。将地上财产变卖而造就企业,而能在天上积蓄财富,其目的就是在消除贫穷,但消除贫穷之动力,只在於人人皆有贫穷人的精神,因为人人皆具贫穷人的心,贫穷自然消失,天国即因此而临在。因为「贫穷」在於近乎偶像崇拜的「贪婪」。「贪婪」的人,不知满足,犹如圣咏上说的:「他们心中试探天主,要求他们贪吃的食物...他们吃了,而且吃得很饱,天主完全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却贪得无餍,食物在口,尚未下咽」(咏七八)。因此就构成了贫穷的结构,而人也就分岐而自私,并失去了人之本性了。

  家庭也是如此,缺乏「团结关怀」的家庭,当然也无法藉着家庭生活获致通往「人性」的道路,一旦家庭失去人性,家庭必然成为「贼窝」,而不再是祈祷之所──家庭教会了。家庭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而社会的问题也就随着衍生了。因此,遍地只见死尸而无生命,人间必然成为地狱。家庭内如有财富,财富即成为强夺豪取的对象。但家庭如是神贫的,人曰:「患难贫困之夫妻见真性」。共患难始见真情,家庭成员才会真情地相互关怀团结。而有「团结关怀」之心的家庭成员也才会关切别人。互相关怀的人才会完全信靠天主。才能了解:「为什麽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赐,他本是富有的,却为了我们而成了贫困的,好使我们因着他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格後八,9)。

  教宗若望廿三世在他的「慈母与导师」通谕中,曾提到「财产私有权是人天赋的权利,他人不得剥夺之。但私产则含有为社会服务的天职」(19)。因此,我们知道,只有神贫的精神和全然信靠天主的心,我们才会让私产去尽服务社会公益的天职,而不致沦为那将「元宝」埋在地里的可恶懒惰的仆人(见玛廿五,14~30) ,或是那个为装自己财物拆毁仓房而想另盖更大的仓房以收藏其财物,而不知自己的死期将到的富有的人,或是那只知每天宴乐,不知门前有拉匝禄存在的富翁,或那位听到耶稣要他变卖家产而後来跟随他,因而闷闷不乐地离开耶稣的青年人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