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2001年 - 丙年

复活节第五主日


丙年 复活节第五主日 - (2001/5/13)

读经:宗徒大事录十四章21~27节;
   圣若望默示录廿一章1~5节;
圣若望福音十三章31~35节。

主题:你们该彼此相爱──一个新天新地的天主国。

讲道摘要:
今天的福音中,圣若望圣史转述耶稣的话说:「现在人子得到了光荣,天主也要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荣。天主既然在人子身上得到了光荣,也要在自己内使人子得到光荣,我给你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如果你们彼此相亲相爱,世人就会因此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见今日福音)。

很清楚的,耶稣在今天的福音中表明了:我们彼此相亲相爱,不但可使别人认出我们是基督的门徒,是基督徒,而这种身为基督徒的身分也是使人子──耶稣得到光荣的要件,也是天主在人子(耶稣)身上得到了光荣。这主要是因为「新天新地」的来临。而这「新天新地」正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他与人居住在一起;我们要作他的人民,而他要亲自『与我们同在』,作我们的天主。」(参阅默廿一,1~3)。

坐在宝座上的那一位(耶稣)说:「看哪!我把一切都更新了。」(默廿一,5)基督把一切都更新了,主要是他再次以天主的爱更新了一切。如果没有天主的爱,他就不会如圣若望福音中所说的:「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致丧亡,反获得永生」(若三,16)。

耶稣基督并没有以世界宇宙的重造,更新一切,他却以天主的爱更新了一切,这正如在出谷纪上所记载的;当以色列子民离开埃及,渡过红海,到达了西乃山时,由於梅瑟代表以色列子民,与天主订约,因而天主颁布了十诫时,以色列子民不耐烦而要求亚巴郎塑造金牛,拜偶像金牛为领他们出离埃及,因而天主曾对梅瑟表示说,要消灭这个执拗的百姓,并使梅瑟成为一个大民族。梅瑟於是祈求天主息怒,因此,天主就没有消灭以色列子民,而只是更新了他们,使他们那些旧的人包括梅瑟在内,在进入福地之前,都倒卧在旷野中(参阅出卅二),而引领崭新的以民进入新天新地──流奶流蜜的福地。

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生命的福音」通谕中,曾引用圣经智慧书中的话,作为他的通谕开宗明义的开端。「天主并未创造死亡,也不乐意生灵灭亡。他造了万物,为叫他们生存;天主造了人,原是不死不灭,使他成为自己本性的肖像;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进入了世界,只有与他(魔鬼)结缘的人,才经历死亡」(智一,13~14;二23~24)。

生命的福音是从太初就已宣示,在起初,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人,为让人类过圆满而成全的生活(参阅创二7;智九2~3),但却为死亡的痛苦经验所抵触,因为死亡进入了世界,使人类整个的生存,都笼罩在它无意义的阴影下(生命的福音1)。教宗进一步地说,死亡虽因魔鬼的嫉妒及原祖父母的罪(参阅创二17;三17~19)。而死亡却藉着亚伯尔被他哥哥加音,则以暴力的方式进入了这世界:「当他们在田间的时候,加音就袭击了弟弟亚伯尔,将他杀死」(创四8)(同上)。圣经上记载,死亡进入了世界,并对世界及人类造成最大的伤害,是在它是以一种暴力的方式进入的。并且因而产生许许多多「死亡」的形式,进而累积而成为「死亡的文化」,也即汇积了许许多多致死的暴力文化。诸如:堕胎、安乐死、灭族行动、种族歧视及淫乱等等冷漠、忽视的文化,教宗称之为「一种否定与他人『休戚相关』的文化,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是以真正的『死亡文化』的形式出现。死亡文化并受到强大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潮流积极的助长,所鼓励的是一种过度重视效率的社会观」(生命通谕12)。

「死亡的文化」是一场以强对弱的战争:一个更需要人接纳、爱与关怀的生命,却被视为一无用处,或无法承受的重负,而遭人以各种方式舍弃。一个人因为有病、残障,或简单地说,只因这人的存在,会连累那些较幸运者的幸福或生活方式时,就容易被视为应遭反对或应被消灭的敌人(见同上)。因此,我们可看到「人之於人犹如豺狼」了,而无法再看到,天主创造人时的本意:「作为他人的相称助手。」(创二18)。这种无情的创伤如今却一而再地在吞噬我们的人性。

基督要彼此相爱,因这彼此的相爱,使天主能居住在我们中间,因此,我们就能生活在天主的国度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