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2001年 - 丙年 |
常年期第卅一主日 |
常年期第卅一主日 - (2001/11/4) 读经:智慧篇十一章22节~十二章2节; 致得撒洛尼人後书一章11节~二章2节; 圣路加福音十九章1~10节。 主题:今天救恩到了这一家。 讲道摘要: 圣咏四八篇上说:「他们只知依仗自己的财富,夸耀花不完的金钱;没有人能赎回自己,也不能向天主付出生命的赎价。因为生命非常昂贵,任何代价都不足以赎回。虽然他们曾拥有自己名下的土地,坟墓却是他们永久的住宅,长期的居室。」 看了这一篇圣咏诗节的意义,再看今天主日的第一篇圣咏诗节的意义,再看今天主日的第一篇读经,智慧篇上所说的:「上主,整个世界在鶣面前,好像天秤上的一粒灰尘,好像落在地上的一滴朝露」(智十一,23)。我们就不会责怪佛家要讲「人生无常」,万相皆空的道理,犹如训道篇开宗明义之至言:「虚而又虚,万事皆虚。」(训一,2)既然如此,那麽,天主为何创造呢?难道又如道德经所说的:「天地之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天主创造一切是为使万有生存:「鶣(天主)爱一切所有,不恨鶣(天主)所造的,如果鶣怀恨什麽,鶣就不会造它。如果鶣不愿意,什麽东西能够存在?如果鶣(天主)不吩咐,什麽东西能够保全?爱护众灵的主宰!只有鶣(天主)爱惜万物,因为都是鶣的」(智十一,25~27)。天主爱惜万物,但却特别爱我们人类,「鶣怜悯众生,因为鶣是无所不能的,鶣闭目漠视人的罪恶,是要使罪人悔改」(智十一,24)。 罪恶的产生常是由於社会中,人们因其本身的意识形态而相互岐视,互相隔离所造成的。种族隔离或岐视,宗教、文化、社会阶级的相互隔离,相互攻讦,常是人们处於分裂的原由,和使人们无法获得拯救的因素(如:我们常藉「保护」为名,而将某些特定的人拒於我们的门外)。但是,我们愈是采保护主义,我们却常受到威胁,因为我们已失去了相互沟通,了解的管道,因此,我们当然就失去互信的能力了。 今天主日的福音记载:有位家财富有的税务长匝凯,他为想要看看耶稣是个怎麽样的人,由於他人长得短小,在知道耶稣将路过那里,就爬上路旁的一棵桑树要看耶稣。耶稣一看到他,就叫他下来并表明当天要在他家里,在他热情接待了耶稣之後,就站起来向耶稣表明他悔改皈依而获新生的态度对耶稣说:「主啊!请看,我把我的一半财产施舍给穷人;我如果欺骗过谁,我就赔偿他四倍。」耶稣对他说:「今天救恩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的子孙。因为人子来,是要寻找并拯救迷失了的人。」(参阅路十九,1~10)。 匝凯是个「税务长」,如同上主日福音中,法利塞人所批评的一样,匝凯虽富有,但却是被拒於社会门槛的人。如果耶稣没有接纳他,他就失去悔改归依的机会,他也无法作出社会正义的举动,他、或许也包括他的全家都将迷失於罪恶之中而无法自拔,显然地可能更加危害社会。然而因耶稣对他的接纳,使得他悔改皈依,更作出他最大的善,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他拿出一半的家产施舍给穷人,他愿意以四倍的偿报偿还他的不义。他为他的家偿还不义。从此,他和他的家将以正义,诚实为志,并向社会展现他们的爱──爱近人。因此,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一家。」不只是匝凯悔改,他的家人也因他的言行举止,也一同得到悔改的机会和悔改的果实──耶稣基督的救恩。而我们将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