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2002年 - 甲年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 (2002/7/21)

读经:智慧篇十二章13,16~19节;
   致罗马人书八章26~27节;
   圣玛窦福音十三章24~43节。

主题:麦子与莠子。

讲道摘要: 
今天的福音同时间叙述三个比喻:一是撒好种与长莠子的故事;第二个是讲述天主国的发展,如同芥菜子,虽小,但一旦长成,即可使飞鸟在它的枝上栖息。最後是酵母的比喻,表示天主国的目的,就是要如同酵母一样,要使所有的面团全部发酵。

在撒种子和长莠子的比喻中,我们得知「麦子」就是天国的子民,而莠子就是邪恶的子民,撒好种子的主人就是人子──耶稣基督,而撒莠子的仇人就是魔鬼。在这比喻中的描述,非常容易使人误解:以为世界上同时存在,有一善神和一恶神,他们在世上彼此争斗,善神制造一些善人,而恶神则造就一切恶徒,犹如第三世纪在波斯兴起的异端教派,摩尼教所倡议的「二宗三际说」的教义一样。所谓「二宗」是指「明与暗」──光明和黑暗,即「善」与「恶」。最初,「未有天地」之前,光明和黑暗各守其界,相互对峙。而「三际」是明暗二宗在初际(过去),中际(现在)和後际(未来)三个时期的不同态势(如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而互相对峙争斗。

然而,耶稣的比喻并不讲善恶二元论,他在讲述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和天主的容忍与慈悲。(笔者按:相传摩尼本人曾在魏晋期间来华传教,但唐朝才有经典记载,特别是周武则天女皇帝时,曾有摩尼教法师拂多诞晋见则天女皇帝,诸如此类的事迹,见于「佛祖统记」中。而摩尼教在宋朝之後多以「明教」或「明尊教」称之。摩尼教之二宗三际说,与弥勒大乘佛教之龙华三会,三世佛──燃灯过去佛,释迦现在佛,弥勒未来佛之应劫救世思想相类似,最後以无生老母──明明上帝之思想似同。因此,也在历史过程融入了中华民间信仰之潮流,也丰富了民间神佛拯世的思想)。

然而,今天福音中的「撒种的比喻」,更是说明天主对於人类获致生命的苦心。

首先,我们知道「撒好种子者」就是人子,就是耶稣基督,就是天主本身。正如希伯来人书上所说的:「天主在古时,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藉着先知对我们的祖先说过话;但在这末期内,他藉自己的儿子对我们说了话」(一1~2),而「恩宠和真理却是由耶稣基督而来的。从来没有人见过天主,只有那在父怀里的独生者,身为天主的,他给我们详述了」(若一17~18)。

种子是天主的话,而田是世界,麦子(因天主的话而结的果实)是天主的子民──天国的子民。麦子就其本义与功能,就是能赋与生命的食粮之原料,因此,可见天主话语之意义。然而,他的仇人──即「恨」的权势,却在世界上,撒下莠子的种子,亦即世界因罪恶的权势,常对天主的话,进行违反天主旨意的注解,致使大地生长出莠子──破坏并吞噬养分的杂草,使麦苗无法顺利成长,吐穗结麦粒。这种情景,只要我们稍微观察我们生活的周遭,就不难看到:如人类基因图谱之研究;复制生物之进行,基因蔬果和动物之问题;人类道德伦理之真理的辩解,我们已来到了一个完全没有「绝对真理」存在的地步,我们只有以自己所好为一切的标准,一切只要符合「我的」原则,皆可行,否则不然。


虽然,大地上麦子与莠子杂处,但天主仍容忍,包容莠子──恶──的存在,因为怕因此而伤害麦子。但是结局是:麦子收入天主的仓里,而莠子却被捆起充当燃料而投入火窟焚烧──即生命的毁灭。

但作为天主子民的我们,却负有建立天主国的责任,故须以芥菜子的信心与微小,长成大树以荫庇大众,使之能像飞鸟一般栖息在教会枝桠上。也要以酵母的精神,影响世界,使它能因我们的信仰见证,得发酵而成为基督的门徒。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