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天主教历史浅谈(下) |
9.特里腾大公会议 |
十五世纪下半叶,欧洲天主教会内部生活有很多俗化腐败的现象备受指责,教会中有志之士,包括神职和教友,早已酝酿改革的决心,只不过大都是零星之火,彼此没有沟通联系,无法形成气候,涓涓细流难以汇成江河。等到德国的马丁 路德在一五一七年十月叁十一日引爆宗教改革运动之後,大家才真正感到情况的严重,於是革新教会的风气才逐渐传开 成熟。过了叁年半,一五二一年四月十八日,路德应召在"神圣罗马日耳曼帝国"皇帝卡洛五世面前为自己的改革行动作最後答辩时,在座的王公贵族和各有关人士异口同声呼喊:"大公会议!大公会议!"。由此可见当时的人多麽渴望罗马教宗出面召开一次大公会议,推动教会的革新,避免教会内部的分裂。 可惜的是那几十年间的几位教宗对召开大公会议这件事都抱着迟疑的态度,再加上帝国皇帝 法国国王之间的战事频繁,阻碍了大公会议的召集。一五二二年就任的亚德里亚诺六世教宗是荷兰人,他大胆坦承教会的种种过错,但也止於此而已。他虽然怀有善意,思想改革,不幸在位仅二十个月便去世。继承亚德里亚诺六世教宗的是克莱孟七世教宗,这位教宗过分信赖政治上的合纵连横,在"神圣罗马日耳曼帝国"皇帝 法国国王弗兰切斯科一世发生冲突时,他竟 法国国王结盟,联合对付德国的帝国皇帝,终於招致帝国一只路德教派的 兵在一五二七年攻入罗马,七天七夜大肆劫掠,纵火破坏,杀戮强暴,无所不用其极,天昏地暗,活像人间地狱。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罗马的浩劫是天主严厉的警告性惩罚。 克莱孟七世教宗有他的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在那动乱的时代缺乏大事改革的毅力,不敢召开大公会议,在位十一年,於公元一五叁四年去世。继承他的是保禄叁世教宗,这位教宗年青时行为有些不检点,成人後才皈依正道,并晋升神父。 保禄叁世是一位有艺术才华,又有毅力的教宗,他继位後对文艺复兴运动大加鼓励 推动,也从各地召集有名望的枢机主教组成革新教会的委员会。不过,由於许多私人的利益和野心,以及积习已久的弊端,使得教会内部的改革工作举步维艰。再说,当时的欧洲几乎全由"神圣罗马日耳曼帝国"皇帝卡洛五世和法国国王弗兰切斯科一世所控制,如果没有这两个人的同意和支持,召开大公会议的计画是很难实现的。 然而,这位教宗很有魄力,也善於运用外交,终於克服内外许多巨大的困难,选定了意大利北部特里腾这座大城作为召开大公会议的地点。选定这个城市也颇费周章,因为帝国皇帝一定要在帝国境内举行大公会议,而教宗则坚持在帝国境外召开。特里腾在当时隶属帝国皇帝治下,但居民全是意大利人,离意大利边界很近,教宗比较放心。於是便敲定在这里举行,时为一五四五年十二月十叁日。 特里腾位於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美丽的山谷中,在整个欧洲来说,位置相当适中,方便各方来往。开会之前,原希望德国方面积极参与,但揭幕之日,普世教会五百位主教中竟只有叁十四位出席。随後每次会期的人数略有增加,到最後几次会议,与会主教总算增加到两百叁十七位之多,而且大都来自地中海区域,意大利地区的主教经常占总人数的四分之叁,法国的主教到了会议末期才逐渐增多。对意大利人来说,特里腾是北 边陲,他们不辞劳苦,长途跋涉,赶往赴会,而德国和其他欧洲北部地区的主教和有关人士却少有人南下。 我们这些经历过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人,甚至比我们稍微早的,经历过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的人,实在无法用今天这个时代的标准衡量四百五十年前特里腾大公会议的状况。今天的人对梵一或梵二大公会议的情况了解的很多,但昔日绝不是这样。参加会议的除了主教外,还有各国大使和王公贵族,会议期间也举行许多宴会、舞会,也讨论有关的特权。期间又发生过多次的瘟疫和战事,平添无数的惊扰和担忧。 大公会议的每次集会都由教宗的代表主持,但这些代表非先 教宗协商不能自作任何决定。会议曾有叁次尝试闭幕,但都没有成功。保禄叁世教宗於一五四五年十二月在特里腾召开大公会议,直到一五四七年。然後把会议地点从特里腾南迁到意大利中北部的波洛尼亚城,但会议没有结果。这位教宗於一五四九年去世。 继承保禄叁世的朱利奥叁世(GIULIO III)又於一五五一年重新在特里腾召开大公会议,誓反教也派遣了一些代表前来参加。 不料,当时的政治局势恶化,会议第二年,即一五五二年,便告中辍。这位教宗於一五五五年叁月去世,继任的马切洛二世教宗在位只叁个星期便与世长辞。继任的是保禄四世。这位教宗非常固执守旧,他确实有改革教会的决心,而且手法很强硬,但不愿从恢复大公会议这条路着手。他重整宗教裁判所,恢复这个教会法庭的运作,强力打击异端邪说,编定禁书目录,防 不良思想的扩散。总之,他的作法是特里腾大公会议开幕以前那一套保守的作法,他相信权力和压力可以改良一切。可惜的是他矫枉过正,刚愎自用,虽有一片好心,但无补于事。在位四年便去世,时为一五五九年。 继任人是庇护四世,他决定恢复停顿了十年的特里腾大公会议,於一五六二年重开,并在次年,一五六叁年重开,并在次年,一五六叁年十二月四日隆重、而且圆满地结束。凡是自一五四五年以来大公会议每次集会所做的决定,与会的主教们悉数通过。大家喜泪交加,互道珍重而别。 或许大家不免要问:历经十八年坎坷之路才圆满结束的特里腾大公会议,究竟有什麽重要性的决定?从史料来看,这次大公会议的成果是空前的,因为它确定了许多过去从未明显确立的当信道理,它要求各方面的牧灵工作必须革新。大公会议所发表的许多文献都是 会主教们深思熟虑的成果,例如 "成义"有关的文件, 天主和人在救恩工程中合作有关的文件等等都是。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次要的文件都带有反对誓反教的色彩,只要是誓反教主张或采行的,都遭到大公会议的谴责。例如,誓反教用通俗语言来举行礼仪,特里腾大公会议则期期以为不可。 在牧灵工作改革上,最重要的莫过於创立培养神职人员的修院;确认耶稣所建立的圣事有七件,而不是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认定的圣洗和圣体两件圣事;庇护五世教宗更颁布了罗马要理,供神职人员教导信友。这本要理沿用了四百多年,直到一九九二年才被天主教新编要理所取代。此外,这位被列入圣品的教宗也编订了罗马日课经和罗马礼仪弥撒经本,通令整个教会使用。 继庇护五世而来的额我略十叁世教宗又修订教会新历法,设立许多公学和修院,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今天罗马的宗座额我略大学。这位教宗也设立驻各国常任大使的外交制度, 各国保持固定的外交关系。 额我略十叁世教宗於一五八五年去世,继任人西斯笃五世重整教会中央机构,分设十五个圣部协助教宗治理整个教会,枢机主教人数增至七十位,分派在十五个部会负责相关部门的工作。 在教会进行大整顿、大改革之际,罗马城也开始美化起来,具有成为全球天主教中心的面貌;圣伯多禄大殿的圆顶於一五九零年完成,不久之後,整座大殿和前面的圆柱大广场也竣工。公元一六零零年的圣年真是盛况空前。 保禄五世教宗更於一六一四年颁布罗马教会礼仪书,作为全球教会举行圣事礼仪的范本。 到此,天主教内部借特里腾大公会议而进行的改革已走上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