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天主教历史浅谈

19. 第四第五世纪天主教在罗马帝国内的礼仪生活与发展


 


公元叁百一十叁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着名的'米兰诏书',给帝国居民以宗教信仰自由之後,天主教会如鱼得水、如鸟翔空,兴奋地发展起来。公元叁百八十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迪奥多西(Teodosio)正式宣布天主教为帝国的国教,于是普天之下莫非天主教徒,即使内心不是,外表也不否认,很多人为了方便而进教。因此,很自然地,教友的信仰素质参差不齐,不少神父不愿再浪费时间精力在那些没有真心诚意度基督信仰生活的人身上,而专心致力照顾有意皈依基督、善度福音生活的人。

信仰固然是内在心灵的生活事务,但是外在的形式表现也能反映心灵的感触和需要。因此,罗马帝国宗教信仰自由後,天主教会的团体信仰生活逐渐由内心而向外在发展。这样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宗教礼仪和建筑上,比方弥撒感恩祭典的外在排场越来越庄严隆重,弥撒礼仪的祭衣和用具日渐讲究,圣堂越盖越华丽壮观,读经、圣道礼仪、敬礼游行、讲道越来越多。在西方,举行弥撒圣祭和领圣体慢慢成了每天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在东方,则各地采行的方式不一而足。

基督信仰的根基在于耶稣基督的复活。早在公元第二世纪末期,教会庆祝巴斯卦复活节的庆典似乎延续了五十天之久;按照今天教会的礼仪,复活节後第五十天便是圣神降临大瞻礼。不过这个节庆大概从第四世纪末年才开始举行。至於复活节之前的准备工作,初期的教会早已经把前两天作为守斋祈祷的日期,以便迎接基督的复活。这个准备期对即将在复活节前夕守夜礼中领洗的望教者尤其重要。今天,普世教会在复活节之前有四十天的准备期,即所谓的四旬封斋期,这个四旬封斋期是在公元叁百一十叁年教会享有和平之後才设定的。而在此之前,复活节前的守斋只限於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後来才扩展到整个四旬期,目的在效法耶稣公开传教之前,先守了四十天的斋。

在第四世纪的时候,教会已经有两个固定的瞻礼节日,东方的教会在一月六日庆祝主显节,也就是庆祝天主在人世间彰显自己。这个节日原是埃及人敬拜太阳神的日子,基督信徒采用来庆祝耶稣的诞生和受洗。至於西方教会,约在公元叁百叁十年左右选定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耶稣的诞生,这一天原来也是教外人庆祝太阳神的日子,因为从这一天起白昼又开始慢慢地拉长,展现太阳永远战胜严冬的现象。到了第四世纪末年,东方和西方两地的教会都庆祝耶稣圣诞节和主显节这两个节日;西方教会庆祝圣诞节的时候,内容仅是纪念耶稣在白冷城的诞生这件事,至於主显节,则纪念东方叁位贤士前往白冷城朝拜方才诞生的耶稣,以及耶稣的受洗和耶稣在加纳婚宴中所行的第一个奇迹。

除了方才所谈到的那两个固定的节日外,第四第五世纪中,教会普遍发展对致命殉道者的敬礼,这种敬礼多少有点仿效古代外教人的习俗,在致命者的坟墓上供奉食物,甚至在他们的墓上建造巨大宏伟的教堂圣殿,举世最着名的罗马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便是最好的例子,致命者也都埋葬在家里附近。由于教会盛行敬礼致命殉道者的遗体遗物,于是出土的致命者的遗骸和与他们有关的文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轰动,比方找到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而教会第一位致命者圣斯德望和宗徒们的遗骸等等的,也都相继被发现。就这样,对致命殉道者的敬礼很快地传遍整个世界,也因此,教友们对那些与圣经历史和与耶稣生活有关的地方越来越感兴趣。从这种兴趣便产生到那些地方朝圣的希望。最有名的是第四世纪末叶西班牙一位名叫埃赫里亚(Egeria)的贵妇,她曾到耶路撒冷圣地朝圣,并把朝圣的经过和感触记录下来,写成'游历日记'。这些记录对後人认识中东基督信徒的信仰生活状况是个很珍贵的资料。

自从罗马帝国承认宗教自由、甚至宣布天主教为国教之後,帝国境内大部分的城市都信仰了基督。那些忘记了他们的祖先曾受过的迫害的基督信徒,便把本地仅存的几座外教人的庙宇都摧毁了。每座城的主教开始集中精力向城外那些仍然信仰自然宗教的乡村传播福音,法国图尔教区的主教,有名的圣马尔定,便是当时极力向乡村传播福音的大传教士。外教人敬拜的神像、他们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树林、以及他们的庙宇常被焚烧捣毁,在那些夷为平地的地方又建起圣堂。乡村居民虽然成群结队地领洗奉教,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他们把自己的宗教披上天主教的外衣,继续存在着。

主教们既然重视乡村的传教,便在远离城市的地方设立了很多本堂区。有了这些本堂区,乡村的传教工作更是积极。第四世纪初叶,罗马帝国境内还有许多地区基督信徒很少,由于传教的需要,增设了不少教区,将近一个世纪下来,比方说在公元叁百年,意大利北部才有五、六个教区,公元四百年则增加到五十个;高卢地区在公元叁一四年有二十二个教区,公元四百年则增加到七十个。

至於帝国境外教会传教的情形,那也相当可观:在第四世纪中叶曾遭到残酷迫害的波斯教会,在公元四百一十年召开的巴格达教务会议以後,精神为之一振,重新策划一切,积极向波斯湾地区和中亚地区传教;在第叁世纪初便已接受福音的亚美尼亚,在第四世纪的时候当地教会又重新整顿内部,气象一新,而亚美尼亚语言因为圣梅斯洛佩(St. Mesrope)发明字母,竟然在第五世纪的时候成了高级的语文。越过亚美尼亚,基督的福音也因着一位曾经是罗马人的女奴隶圣女尼洛的努力,而皈依了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等国;东非的埃塞厄比亚也是因着一些囚犯的传教而皈依了基督,这个教会後来与埃及亚历山大的教会结合。中欧的日耳曼人也在第四世纪中叶接受戈特人(goto)主教乌尔菲拉(Ulfila, 311-383)的传教而皈依基督,不过这位主教宣讲的是亚略异端的教义。

总之,第五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境外的教会大都不接受公元四叁一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和公元四五一年的加西陶大公会议的决议,那些帝国境外的教会都与境内的教会没有来往,各走各的路。虽然如此,帝国境外的教会仍然努力发展传教的工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