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天主教历史浅谈 |
23. 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的召开与亚略异端危机的结束 |
统一东西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在文治武功鼎盛时期,为了平息帝国境内、尤其是帝国东部因基督教义所引起的社会骚动,于是于公元叁二五年在帝国比蒂尼亚省(Bitinia)的尼西亚,也就是今天土耳其西北部的伊兹尼克城(Iznik),召开天主教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公会议。这次大公会议的起因和要解决的问题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位本堂神父亚略所引发的、天主圣父与天主圣子耶稣基督之间的从属关系。更确切地说,亚略不以为天主圣子耶稣基督与天主圣父一样地无始无终,因为圣子是圣父所创造的,而非圣父所生的,也因此,圣子的本性本质不来自天父,更因此,圣子不是永恒不变的。总之,亚略不以为圣子耶稣基督是完完全全的天主。 尼西亚大公会议与会的大部分主教都谴责了亚略神学思想的错误,并接受凯撒勒雅的主教欧瑟伯的提议,采用凯撒勒雅教会使用的'信经'来表明尼西亚大公会议所肯定的基本教义。不过,大公会议也接受君士坦丁皇帝的要求,在'信经'中加入"圣子与圣父同性同体"的文字,皇帝的这个思想是他的宗教顾问奥西奥主教向他提出的。 尼西亚大公会议结束不久,教内人士又重新对大公会议有关教义的决议表示不满,他们不接受圣子与圣父同性同体的说法。于是纷争再度兴起,甚至变本加厉,君士坦丁皇帝着眼于帝国内部安定的考量,竟然改变先前绝对支持尼西亚大公会议的态度,助长了暴乱的火焰,教会内部的分裂越来越严重,亚略异端份子卷土重来,转劣势为优势,君士坦丁大帝的儿子们出掌政权後,教会的局势急转直下,东方与西方的主教们彼此决裂,公元叁五一年後统治东西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佐皇帝甚至完全接纳亚略的教义思想。这一来,原先赞同尼西亚大公会议的主教们反而遭了殃,他们中有很多人,包括罗马教宗利贝里奥(Liberio)在内,都被充军,各地教会混乱的局面可想而知,安提约基雅一城甚至有五个不同思想的教友团体,各有自己的主教。作为罗马主教的利贝里奥教宗死後,为推选新教宗竟发生困难,有两位候选人角逐,双方支持的人为争取胜利发生械斗,短兵相接,死了一百叁十七人,结果达马索(Damaso)当选新教宗。那是公元叁六六年,利贝里奥教宗去世的那一年,距尼西亚大公会议已有四十一年之久了。 在这些年代中,罗马帝国时而统一,时而东西分治,每位皇帝的思想与作风不同,教会的生活也大大受到牵制。经过数十年争执、交相攻伐和倾轧,教会在神学思想上的反省倒有了一些进步,教会有关教义的用词,尤其是关于天主圣叁这种深奥的道理的用词,已经日趋明确,比方对天主的'性体'(ousia或sostanza)和对天主圣叁的'位格'(hypostasis或persona)这种艰涩难懂的名词,都能分辨清楚。这样的认识与了解多少调和了这麽多年来有关圣子和圣父之间的异同的纷争:从本性本体来说,天主圣父和圣子完全相同;但从位格来说,圣父和圣子有别。 到此,天主圣父与圣子之间的异同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可是另一个有关天主的争论又出现,那就是有人开始怀疑圣神到底是不是天主?亚略异端者否认圣神是天主,他们被称为'攻打圣神者'(pneumatomachi)。当时凯撒勒雅的主教巴西略(Basilio,330-379)用希腊古哲学家柏拉图的思想作了一番神学思考,写了一部'论天主神圣'(Il trattato sullo Spirito Santo,374)的书,他在着作中指出圣神与圣父和圣子是同性同体的。 巴西略是东罗马帝国卡帕多细亚地区凯撒勒雅城的主教,他亲身到亚略异端给罗马帝国、尤其是东罗马帝国教会与社会带来的痛苦和困扰,所以他特别安慰鼓励东方的主教们,也敦请被东方教会主教们罢黜并充军帝国北方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主教亚大纳削与西方教会交往。他曾写信给高卢和意大利的主教们,表明东方教会的隐忧。虽然如此,当时罗马的主教达马索教宗似乎对西方主教们与东方主教们的修和这件事不太热衷。 公元叁七八年,信从亚略教义的东罗马帝国皇帝瓦伦特(Valente,328-378)在巴尔干半岛南端的阿德里亚诺波利斯(Adrianopolis)出征蛮族哥特人,兵败战死,帝国上下都认为这乃是天主的惩罚。于是,西罗马帝国皇帝格拉齐亚诺(Graziano,359-383)和东罗马帝国皇帝迪奥多西(Teodosio,347-395)两人共同决定中止帝国内部神学问题的纷争,因为这些纷争已经蔓延到各地各阶层。巴西略主教的胞弟圣额我略.尼撒(Gregorio di Nissa,335-395)在他论圣子和圣神的神性的着作中说:「全城大街小巷无不谈论这些问题:布商、银器、杂货店皆如此。要是你问银钱币兑换行情,他会给你讲论一套圣子是不是圣父所生的道理;如果你问面包店老板面包的品质和价钱,他会给你说圣父比圣子大,圣子从属于圣父;假使你问温泉浴室的人澡堂准备好了吗?他会回答说:圣子是从虚无中诞生的。我真不知道把这种坏现象称作疯狂或忿怒」。 公元叁八零年,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Teodosio,347-395)宣布天主教为国教,承认额我略.纳西盎(Gregorio Nazianzo,329-390)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并通令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召开一次大公会议。这次会议于公元叁八一年举行,与会者都是东罗马帝国的主教。会中决定:必须维护尼西亚大公会议所宣认的信仰,摒弃最近出现的种种异端,包括公元叁六零年左右君士坦丁堡主教马切多尼奥(Macedonio)所宣称的圣神不是天主的异端。因此,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在尼西亚大公会议'信经'中加上有关天主圣神的信条说:"我信圣神,他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所发,他和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这就是有名的'尼西亚-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信经'。第七世纪的时候,西方拉丁礼节的教会又在这段有关圣神的信经文字中加上一个非同小可的拉丁名词,宣认圣神不只是'由圣父所发',更是"由圣父和圣子所共发"(filioque)。由于加上这个名词,竟成了日後十一世纪罗马教会与希腊教会分裂的原因之一。不过,从公元叁八一年直到今天,罗马天主教会都诵念这条信经。 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举行期间,与会的主教们在讨论教义问题之外,也在一些个人的问题上发生难以想像的争吵。会中许多人反对额我略.纳西盎出任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因为他没有显赫的经历,在此之前只当了一个小地方的主教而已。额我略.纳西盎主教对这样的争吵感到厌烦与不齿,于是挂冠而去,归回故里,遗缺由一位已退休的政府官员接替。 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在君士坦丁堡召开大公会议的那一年,西罗马帝国皇帝格拉齐亚诺(Flavio Graziano,359-383)也在意大利半岛东北部靠亚德里亚海岸的阿奎莱亚(Aquileia)召开一个小规模的大公会议,只有意大利北部和高卢的少数几位主教参加。会中决定罢黜亚略异端派的主教,并请求皇帝出面协助执行这项裁决。 从此,亚略异端在东西罗马帝国境内逐渐消失,却继续在帝国北方边陲地带的日耳曼蛮族中生存,因为这些蛮族是由一位亚略异端派的主教乌尔菲拉(Ulfila,311-382)向他们宣讲福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