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天主教历史浅谈 |
28. 教父:福音与文化相会的证人 |
天主教所尊称的'教父'(Padri della Chiesa)是指到第八世纪为止教会内部所有的作家。当然,这些作家所写的作品都以探讨圣经和信仰教义为目的,不过新约圣经的作者不包括在内。有些专家学者还认为十二世纪中叶以前的教会作家也应该称为教父。 教父们写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不局限于讲解圣经和劝人按照圣经的训诲行善避恶,也在维护基督信仰免受时代思想潮流的攻击,因为当时有不少人借着理性的名义指责基督信仰违反人类的理性逻辑。这些教父们在讲解基督的福音时,尽量使用他们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希腊和罗马拉丁文化的'范畴'(categorie),来表达信仰和教义的内涵,好使希腊人所崇尚的智慧与基督所宣讲的福音不谋而合,这样,读者听众就容易了解他们要传达的讯息。当时有希腊'斯多葛'派(stoicismo)哲学思想崇尚禁欲苦修,一切顺从大自然,这种生活思想帮助他们了解、进而接受基督信徒所崇拜的创造万物和安排宇宙大自然秩序的天主;而基督信徒相信他们可以经由有形可见的大自然受造物而认识无形不可见的造物主,就像柏拉图哲学的信徒所主张的一样。这些都是有利于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信仰交融的条件。 就这样,教父们渐渐地吸收熔化古老的希腊和罗马拉丁文化,然後把这些文化纳入基督信仰的江河之中。可是这种融合文化与信仰的伟大工作并不是始终一帆风顺的,例如在第二第叁世纪,曾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宗教思想学说出现,对基督信仰造成重大的威胁,教父们为了保护教会的信仰教义,非得挺身而出,批判那些异端邪说不可。其实,这些异端邪说的产生也有客观的因素存在,因为初世纪时代的教会还没有能够理出一套适当的名词,来解说或界定信仰的关键性观念。比方天主叁位一体的本性本质和耶稣基督的人性与神性这些概念,在当初实在没有很明确、大家都能接受的统一名词,因此,在教会内部发生了许多冲突和争执,以致罗马帝国皇帝不得不召开教会的大公会议来解决问题。处在那种议论纷纷的时代,教父们为了维护和确定教会信仰的教义,于是发展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就叫作神学。 这套有系统的学问并非天下各地一致的,在初世纪那个时代,基督福音只传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而这些地区又以希腊和罗马拉丁文化为两大体系,所以教父们按照他们生活的地区或使用语言的习惯,来表达他们的神学思想。在西罗马帝国,教父们大都使用帝国官方语言拉丁文,因此,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用语多少受到这个文字的限制。在东罗马帝国,教父们大多使用知识份子的语言希腊语来写作,于是同样地,他们的思维也循着希腊文化的逻辑来运作。不过也有少数几位使用叙利亚文、埃及科普特文或亚美尼亚文来表达思想的。无论如何,每一种语言都代表当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当一位教父用一种语言来表达他的神学思想时,这个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便形成那个神学思想的特色和相貌。于是,神学体系便出现了多种面貌。 今天我们谈教父,并没有意思要美化过去的一切,或加以理想化,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不同思想派别的神学彼此如何凶猛地攻伐。虽然如此,教父们的榜样也提示我们,要向当代的人宣讲福音,必须使用他们都懂的语言才能奏效。从另一方面说,今天信仰基督的各个教会团体所推动的基督信徒大公合一运动,也在教父们的着作中发现教会大分裂之前神学的共同依据,以及神学的不同表达方式如何能与教会的合一并存不悖。 教父是教会传统的杰出证人。这里所谓的传统是指初世纪基督信徒所遵从的福音。为了这个缘故,教会要求那些作它的传统的证人、也就是教父们、思言行为必须合乎正统。换句话说,教父们的思想必须是正确的,他们的生活必须充满圣德。身为教父的人,一定是个把他所领受的训导,借着自己的生活榜样,传递给後人的人。 关于教父们的正统(ortodossia)和圣德(santita),我们也需要稍微说明一下:教会对教父的圣德的要求并没有特别严格,虽然有很多教父都是圣人,但是教会不要求他们具有列入圣品的条件,只要他们的处世为人普遍受到肯定便可以。事实上,教会第四第五世纪的教父大圣师热罗尼莫是个脾气非常坏的人,他对那些与他对立的人决不口下留情,他甚至嫉妒他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金口圣若望(Giovanni Crisostomo,345-407),对他心存芥蒂。至於所谓的正统,那是指同一时代的教父们彼此之间对所教导的基本教义有默契,有相同的看法。只不过到了第四第五世纪的时候,有些教父对过去表达信仰的方式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彼此之间甚至发生严重的争执。其实,我们没有必要为这样的现象感到惊讶,因为教会对教义丰富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有更贴切、更完整的解释和了解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圣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历久而弥新的宝藏的意思。 第五世纪上半叶法国教父圣温琴佐.勒兰(Vincenzo di Lerins)对教会的传统的重要性以及教父在这种传统中所占有的地位有很好的描写,他说:「我经常徵询许多具有圣德和对教义有精湛修养的人,问他们如何能够经由一个确定而普遍的准则来区别天主教的信仰真理和异端邪说。他们几乎全都给我这样回答说:你必须借着天主的帮助,以双重途径来装备你的信德;先是天主的法律权威,然後是天主教会的传统。对这种回答恐怕有些人不以为然,他们会说圣经本身已经绰绰有馀了,何必加上教会解释的权威呢?其实,由于圣经的绝对崇高性,所以并不是每个人对它都有普遍相同的了解。同样的字常因为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几乎可以说有多少读者就有多少解释。因此,在天主教会内必须悉心保存众所信仰的一切,这便是教会之所以称为'至公'的本意。不过,教会的至公性非得我们全都遵从教会的普遍性、古老性以及一致同意性不能存在。普遍性是指我们都承认整个教会所宣认的唯一和真正的信仰;古老性是指我们偏离开我们的先圣先贤所宣发的信仰情愫;一致同意性是指我们怀着古老性来拥抱全体主教或绝大部分的主教所教导的教义。几时出现大公会议没有处理过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向圣师、向那些始终在信德中保持合一共融的导师请益。他们为了思想和情感的合一而肯定的一切,毫无疑问地都该被奉为教会普遍和真正的教义」。 圣温琴佐.勒兰的这段话叫我们看出教会传统和教父对我们的信仰的重要性,以及教父们与圣经的关系。不过初世纪有几位教会作家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教会大家庭,根据当时教会的准则,他们甚至被判为异端者或裂教者,第二第叁世纪间教会最能言善道的北非护教学家戴尔都良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些人固然很有才华,却没有被列入教父的行列,可是他们为教会的生活和教义所作的见证没有几个人出其右者,所以不能等闲视之。这就是为甚麽历史依旧记载他们、重视他们、而我们也引用他们的话、并讨论他们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