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天主教历史浅谈

33. 西方新帝国的诞生与教宗国的形成


 


公元四七六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後,西欧分裂为许多北方蛮族所建立的小王国,其中之一的法兰克王国在国王克洛多维奥(Clodoveo,466-511)的领导下,得到妻子克洛蒂尔德(Clotilde)的天主教信仰的帮助,逐渐统一西欧,建立了一个南起比利牛斯山、东北至日耳曼地区的美罗温(Merovingi)大王朝,同时率领他的臣民皈依天主教。克洛多维奥国王在公元五一一年去世後,美罗温王朝由他的四个儿子分四个小王国统治。这些小王国的王侯不理政事,代代相传,昏庸无度,把国计民生交给宫廷的管家来处理。从此,法兰克王国走向瓦解的末路。

公元七一四年,法兰克王国东北部奥斯特拉西亚(Austrasia)小王国由卡洛.马尔泰洛(Carlo Martello,685-741)这位总管家执政,他在七叁二年和七叁七年分别抵制阿拉伯伊斯兰教徒在西部普瓦捷(Poitiers)和南部阿维尼翁(Avignone)的进攻,因此名声大噪,权位高涨,嚣张到竟然开始干预教会事务,指派教会主教和隐修院院长的地步。卡洛.马尔泰洛在公元七四一年去世,他的儿子丕平(Pipino il Breve, 714-768),绰号'矮子',继承他的职务。这位矮子丕平执政了十年後,发现他执政而别人当王,似乎于理说不过去,于是别有用心地向当时的教宗匝加里亚(Zaccaria)请教说:「谁应该当国王呢?是深居王宫,无所事事的人呢?或是身负国家命运的人呢?」,匝加里亚教宗回答说:「英明能干的比徒具虚名的当王更好」。丕平听了这个答覆,正中下怀,很快就把美罗温王朝最後一位昏庸的君王契尔德里克叁世(Childerico III)逼下台,并请求号称'日耳曼人的使徒'的波尼法爵(Bonifacio,673-754)主教给他加冕,自任为王。那是公元七五一年的事。

叁年後,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伦巴迪人(Longobardi)占领了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东海岸的重镇拉文纳(Ravenna),又进逼罗马,当时东罗马帝国已经自身难保,哪有能力顾及西方,教宗斯德望二世(Stefano II)很了解君士坦丁堡爱莫能助,于是远赴高卢请求法兰克王丕平相助。丕平乘教宗来求援之际,又让教宗亲自再给他和他的儿子们加一次冕。一个西方新帝国从此开始孕育。

就在斯德望二世教宗为丕平加冕那一年,即公元七五四年,丕平南下出兵意大利北部,打败伦巴迪人,把夺回来的土地全都交给教宗,并护送教宗回罗马。哪知伦巴迪人并没有把土地交给教宗,丕平于是在七五六年再次远征伦巴迪人,把他们击败,将原先的土地悉数奉送给教宗,让教宗全权治理。历史中有名的'教宗国'(Stati pontifici)从此形成,直到公元一八七零年意大利统一军占领罗马後,教宗国才消失。

教宗国的形成是得力于法兰克王的所赐,也因此教宗国无形中便多少受制于法兰克国王。当时虽然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皇帝对罗马已经没有甚麽影响力,对法兰克王国更不能置喙,但是看到罗马教宗以国家君王的姿态出现国际政治舞台,实在感到不是味道,而教宗对拜占庭帝国皇帝的关系更是变得微妙。

公元七六八年丕平去世,把法兰克王国交给他的儿子大卡洛(Carlo Magno,一称查理曼, 742-814)。这位雄才大略、才气纵横的大卡洛继承他的父王丕平的政策,加强西欧的团结一致,抵制阿拉伯人对西班牙北部的进攻,扩张王国东部领土,以强制手段迫使萨克森人(sassoni)皈依天主教。公元八百年,大卡洛在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的罗马圣伯多禄大殿内接受良叁世教宗的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Sacro Romano Impero)的皇帝。这个充满日耳曼气息的新帝国从此继承了旧罗马帝国的遗产。

神圣罗马帝国的诞生意味着西欧各民族长久渴望重新统一与享受和平的实现,这个统一与和平建立在他们的政治和宗教信仰重新有了一致的归宿的基础上。在政治方面以大卡洛皇帝为最高领导,在宗教信仰方面以罗马教宗为元首。于是,西方世界形成了两极互动的社会。

大卡洛虽然被罗马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殿内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东方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并不承认大卡洛的帝王身份,甚至称他为篡位者。这件事又加深了希腊的东方和拉丁的西方之间的不和睦。

神圣罗马帝国在公元八百年诞生之前,大卡洛只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这个王国是他的父亲丕平推翻美罗温王朝、并获得教宗的承认而得来的。当丕平取得法兰克王国的王冠时,便用他的儿子大卡洛的名字称呼他的王朝为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因此,卡洛林王朝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执政者。这个王朝的君王们都认为他们有义务重建教会内部的秩序,并恢复教会的威信。早在丕平当政的时代,有日耳曼使徒之称的波尼法爵主教便开始整顿日耳曼地区的教会组织。大卡洛在位时,更邀请了外地的文人学士来振兴法兰克王国的文学艺术,其中有很多人是隐修会会士。大卡洛还参考了不少有学养的外地隐修士的意见,颁布了许多彻底改革法兰克王国内部教会的法令,细心选择主教的人选,主教们都被当作王国内的高官看待。至於神职人员,大卡洛帮助他们建立团体的生活。高卢南部靠地中海的蒙彼利埃(Montpellier)城的阿尼亚纳(Aniane)隐修院院长本笃也致力于推广圣本笃的会规,作为改革许多隐修院的动力。这位隐修院院长更努力恢复古老的规矩,使隐修院院长由院内的隐修士直接选举产生。

自从北蛮侵入西欧以後,教会的礼仪生活便逐渐混乱衰微,丕平执政後便推行改革,他的儿子大卡洛继位後更要求把罗马拉丁礼仪书本引进法兰克王国。可是这种由官方主导的礼仪改革多少变成一种外表的法定礼节,教友团体祈祷的气氛慢慢地充淡,那些不懂拉丁文的教友参与弥撒和圣事礼仪的时候,就好像在观看表演一样,礼仪的内容因此变得神秘起来。过去举行弥撒圣祭时所使用的普通面包,现在改为不经发酵的面饼;过去神父面向着教友团体举行弥撒,现在则背着教友大众,低声地诵念弥撒圣祭的经文。

在学术上,大卡洛为神职人员设立学校,因此带动了文化知识的更新,他在都城艾克斯拉沙佩勒(Aix-la-Chapelle ),也就是今天德国的亚琛(Aachen)城的朝廷中设立宫廷学院,延揽许多博学之士,他们都是一时之选,其中有很多是隐修士。这些学者努力重振古典拉丁文学,研究圣经、教父和礼仪。那时有不少抄写文字的工作坊写出许多令人赞叹的手抄本,字型字体和书页装饰图画都精美无比。

这一切文学、艺术和宗教生活上的更新与发展无异是卡洛林王朝的文艺复兴。这个复兴在第九世纪初叶进入开花结果的阶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