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天主教历史浅谈(下)

37.梵一大公会议的政治与宗教背景


 


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产业革命与自由经济思想相互为用,彼此发展得如火如荼,逐渐形成初期的资本主义。这种初期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是相当野蛮的,即使在当时,也引起有识之士的怀疑和许多来自乡村的工人的不满。在法国,那些对这方面不满的人士,各持着自己的理由,凑合成一股怨气,在巴黎宣 ,引爆出一八四八年二月的革命。

这次革命很受欧洲其他国家喝采,意大利这个自从西罗马帝国在第五世纪末叶衰亡之後,便成为地理名词的半岛,在公元一八一五年的维也纳和会中,被画分为七个小国,法国这次革命对它很有启发性,一些政界和军界人士都渴望统一半岛。这个渴望获得法国总统路易.拿破仑的答允协助。但要统一意大利必须以罗马为首都,才能令各小国接受。但罗马是教宗的领土,难道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可以把教宗置於政治之下来摆布吗?没有一个国家,也没有一个人敢作这种傻事。於是发生了历史上闻名的"罗马问题"。

一八五九年五月,路易.拿破仑率兵入意大利,协助半岛上最大的王国萨地尼亚的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对抗奥地利军队,展开统一意大利的序幕。经过将近两年的南北转战,萨地尼亚王几乎统一了半岛大部分的地区,只差罗马而已。一八六一年叁月,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在意大利西北部都灵城自立为意大利王。

所谓"意大利王"意味着什麽呢?是否也要统治教宗和教宗的领土呢?路易.拿破仑担心法国天主教的反对,於是把军队驻守在罗马,一方面示意意大利王不要动罗马的脑筋,一方面使教宗继续统治罗马和附近一带地区。然而,教宗庇护九世对意大利的军事统一行动极度不满,对自由主义者不顾历史情面,把教宗逼上梁山深深感到痛苦。他认为自由主义者的嚣张实在是教会种种不幸的根源。

教宗的忧虑获得当时所有天主教徒的同情,他们一致同意要维护教宗现世的权力,并建立联合阵线对抗正在日益蔓延的社会主义思想。可是天主教徒对当时弥漫着自由主义思潮的教会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强硬派的天主教徒不愿意和时代趋势妥协,他们坚持教会应该恢复昔日的权威和影响力,也希望重新组织起来,对抗任何威胁教会的势力。他们对毫无顾忌放任的出版自由最无法忍受,所以对自认为教友却又鼓吹自由主义的人最痛恨。

与强硬派持不同看法的便是赞同自由主义的教友,他们比较顺应社会潮流局势,用今天的话说,比较识时务,比较灵巧实际,他们知道时代的大趋势和宗教局势的逆转。这一派的人不像强硬派者要求那麽高,那麽严,他们只希望国家对天主教保持和好的中立态度,并希望教友们以享有普通凡人的自由为满足。当然,对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所宣布的有关政治、宗教和自由的种种原则是必须重新检讨的,不过,从某些方面来看,自由也能够有基督信仰上的正面意义。可是话说回来,这些支持自由主义的教友并不把自由主义的所有思想主张照单全收,从社会立场看,他们即使不至於成为反动者,至少也是保守主义者,他们的代表人物便是奥尔良的主教迪庞卢(DUPANLOUP)和倡导自由主义而遭罗马责斥的蒙塔朗贝尔(CHARLES F. MANTALEMBERT)伯爵。

上面所谈的是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召开的政治背景。但是除了政治背景之外,还有其他多少与信仰有关的宗教因素也促成了那次大公会议的召开。十九世纪那个时代,西方的科技已经非常发达,哲学也有重要的学派出现。这些科技和哲学思想对教会的信仰发生了相当的冲击作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认为人的理性无法认识天主;法国实证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则完全否认超性事物的存在和意义;法国实证主义作家勒南(ERNEST RENAN, 1823-1892)写了一本"基督宗教发源史"(STORIA DELLE ORIGINI DEL CRISRTIANESIMO),其中第一部分是"耶稣传"(VITA DI GESU),在这传记中,勒南完全以人性和历史的论点来叙述耶稣的一生,他只把耶稣当作一个人来看。面对这样的思潮,教会如何来思考并确立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关系呢?这是促成召开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的宗教因素之一,是属於思想方面的因素。但还有属於现实方面的因素。

话说意大利萨地尼亚王维托利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 1820-1878)发动统一意大利的政治与军事行动後,产生了罗马教宗的地位和教宗的政权问题。这个问题引起欧洲许多天主教徒的关切,再加上当时教宗庇护九世本人具有吸引力,使拥护罗马教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看到教宗的领土被意大利统一运动者占去,不再拥有自己的国家,而愤愤不平。他们认为:教宗若拥有现世的政权,才能保障他精神宗教权力的独立。基於这些理由,许多教友渴望教会一劳永逸地确立教宗享有不会错误的特殊神恩,以便重振教宗的威望和教会信友的信心。一八五四年,庇护九世隆重宣布"圣母无染原罪"为教会当信的道理。教宗这项宣布等於间接地肯定教宗享有不会错误的神恩。可是当时有些人拥护教宗的态度是过犹不及,他们甚至称教宗为"副天主",或认为教宗是永远生活下去的降生为人的天主圣言。类似的思想言论都有待教会来澄清。

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错误的论调,很多主教陈情,希望教宗表示立场。在这些压力之下,庇护九世教宗在一八六四年十二月八日颁布两道文献,一道以通谕姿态出现,名叫"何等关心"(QUANTA CURA)。在这道通谕中,教宗谴责理性主义,法兰西主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等的,言词与方式很像他的前任额我略十六世教宗在一八叁二年颁布"惊奇你们"(MIRARI VOS)通谕,谴责极端的自由主义一样。除了这道通谕外,庇护九世又加了一份"目录"(SYLLABUS),罗列八十条受谴责的思想言论。

这两道文献颁布後,强硬派的教友欢天喜地,反对教会的人则一笑置之。为了消解当时教会和社会中那种僵持和冷热相对的气氛,法国奥尔良教区的迪庞卢(DUPANLOUP)主教便发表文章,一方面表明他支持教宗拥有现世政权的立场,一方面解释教宗庇护九世颁布的通谕和目录附件的目的乃在为教友确立一个共同的生活与信仰理想,让整个社会朝这个理想发展。这位主教的努力获得教宗的赏识。於是整个社会骚动情绪稍为平息了下来。

时局和事态虽然暂时缓和了下来,但是眼看教会和现代世界之间的关系仍然处在貌合神离的困难之中,而教会本身内外还有不少争论存在,为了打开这个僵局,庇护九世教宗遂决定在梵蒂冈召开一次大公会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2005-2008 天主教图书中心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