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书页 ] [ 返回目录 ] [ 繁体转换 ] [ 添加书签 ] |
天主教历史浅谈(下) |
50.十九世纪欧洲移民潮与传播福音 |
欧洲人向外移民始於哥伦布在公元一四九二年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後,当时的移民规模很小,大都只限於美洲殖民地的统治者、商人和驻军,以及一些在欧洲穷困潦倒,希望在海外找到好运的冒险者,甚至在旧大陆无法立足的罪犯。可是随着航海事业的发达和殖民地带来的财富,欧洲人对海外陌生地方的兴趣越来越大,移民的现象逐渐升高。但是真正有计划大规模的移民则要等到十九世纪才出现。那个时代,除了天主教之外,欧洲誓反教各派无不争先恐後跨越海洋,在海外建立具有特徵的教会团体。当然,欧洲人移民的地区仍以美洲为主,他们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和国度,也成立了自己非常珍惜的教会团体。我们从北部向南看。 欧洲人最早抵达北美加拿大垦殖的是法国天主教徒,当时需要人力,所以法国人在加拿大的生殖率很高。接着,又有大批爱尔兰移民来到,所以加拿大天主教团体成长得很快。虽然早在公元一七六叁年法国已将加拿大让渡给誓反教的英国,但在十九世纪间,加拿大信奉天主教的法国人与爱尔兰人和当地英国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八O六年普莱西(PLESSIS)担任魁北克的主教後,便开始致力於加拿大天主教会的组织工作。因着他的努力奔走,许多教区相继设立,天主教大学也一所一所地诞生,最有名的要算成立於一八二一年的拉瓦尔(LAVAL)大学。除了大学外,加拿大天主教徒也争取到设立自己的中小学,并由本堂区来管理经营的权利。有了教区,大学和中小学之後,加拿大欧洲移民天主教徒无後顾之忧,便从东海岸朝内陆地区出发,向印地安原住民和北极地方的爱斯基摩人传扬福音。 正当法国和爱尔兰天主教徒大量移民加拿大东海岸地区之际,欧洲其他国家的基督信徒也趁着美国宪法所给予的自由,纷纷移民美国东部,其中以誓反教浸信会和卫理公会的信徒居多,他们又大多来自英国。慢慢地。誓反教这两个团体成了美国最大的两个基督教派,他们的牧师和传教员不辞辛劳,陪随着拓荒者深入美国内陆,向西部移动。传教士们经常把拓荒者聚在一起,向他们讲道,领导他们祈祷,唱圣歌。一时归依的人很多,有时候归依的速度之快,心情之热烈令人惊奇,几乎有点反常。 美国在一七七六年独立的时候,全国天主教徒不过叁万人左右。十叁年後,第一个教区巴尔的摩(BALTIMORE)教区成立。此後,有不少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对美国天主教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例如苏比斯修会(SULPICIEN)会士在巴尔的摩教区传教,另有几位法籍传教士在中南部的路易斯安娜州担任主教。不过,使美国天主教会真正强壮起来的,是大量来自旧大陆的天主教移民,其中以爱尔兰天主教徒影响力最大,他们直到今天仍然执着美国天主教会的牛耳。 十九世纪下半叶,来自意大利、德国和波兰的天主教移民也逐渐增加,他们和爱尔兰及法国移民一样,大都是贫苦的人和劳动人士,一般都在城市里谋生。这些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天主教移民中,有些人企图在美国建立自己本国的教会团体,但遭到爱尔兰教友的反对,他们以为大家既然同是来自欧洲,在美国奋斗谋生的教友,就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建立一个唯一的美国天主教会团体。 一八五二年,美国天主教会在巴尔的摩召开第一届全国教务会议。随後又在同一个地方举行过会议,使美国天主教变得更有组织,更有活力,他们设立了许多教会机构,成立了天主教学校网,以免受到誓反教的影响。於是欧洲男女修会团体纷纷来到美国设立分院,而且美国本地的新修会也一一地诞生,例如圣若瑟爱德修女会,圣保禄男修会等等的。 在十九世纪初年,美国天主教也像加拿大天主教一样,尝试着向印地安原住民传播福音,但没有多大成果。这些原住民被来自欧洲的白人逐渐驱逐到中西部,而且慢慢地被铲除。 除了印地安原住民外,美国南方还有不少黑人,但是那个时代的天主教面对着黑奴在美国政治上所形成的棘手问题,并没有太关心向黑人传播福音的问题。因此,直到今天,美国黑人信奉天主教的人数依然很有限。二十世纪初年,美国天主教才开始把向本国黑人传教当作一回事。一九一一年美国外方传教会终於成立,有男修会和女修会,他们便是通称的马利诺会(MARYKNOLL)。 移民北美地区的欧洲人对他们在新大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独立国家非常珍惜,对国家的自尊心也非常敏感,即使在教会事务上也是如此。十九世纪中,美国天主教会内部曾有些离心的现象出现,当时有个名叫"劳动骑士"的工人组织,性质像秘密的社团,於是引起罗马教宗良十叁世谴责的意向。那时巴尔的摩教区总主教吉本斯(GIBBONS)枢机立刻劝阻教宗这样作,以免引起美国天主教徒的反感,因为美国天主教徒大都为劳工界人士。不过吉本斯枢机主教却出面维护美国天主教与美国社会的一体性,而且也不忘指出美国天主教与欧洲天主教的历史渊源关系。 与吉本斯枢机主教同时的圣保罗教区的艾尔兰(IRELAND)主教,也曾努力把天主教学校纳入公立学校系统中,却遭到各方普遍的反对。於是他在一八九叁年让天主教友领导人士加入芝加哥各宗教议会,为向美国社会显示美国天主教并不和自由主义作对。不过当时的教宗良十叁世对自由主义的唯利是图,不顾人性尊严,缺乏社会间的友爱关怀,曾予以严厉的谴责,这个主义思想正在美国大行其道,被良十叁世斥为"美国主义"(AMERICANISMO)。这在这位天主教社会训导先驱的教宗的'新事"通谕(RENUM NOVARUM)中有所论及。 对良十叁世教宗的谴责,美国的吉本斯枢机主教和艾尔兰主教曾努力缩小在美国社会中造成的冲击,但这两位主教也抱怨罗马教宗把"美国主义"视为异端来看待。 正当十九世纪初期欧洲人,特别是英国、爱尔兰、法国,甚至意大利、德国和波兰人大举移民北美之际,中南拉丁美洲整个地区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当法国拿破仑占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後,这两个国家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纷纷趁机起义,从一八一七年到一八二叁年的六年间,一个个宣布独立。当地忠於西班牙的主教们在独立运动中一个个离开拉丁美洲,造成那里教会的真空,使那边的教会陷入混乱。一八叁一年额我略十六世教宗继任後,决定承认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於是那里的教会才恢复一点秩序。 不过,事情说回来,拉丁美洲各独立国家的政府领导阶层人士所代表的还是过去殖民时代的地主,当地印地安原住民的生活和社会处境丝毫没有因为国家独立而获得改善。国家政权总是在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交替,为了掌握政权,两派时常发生暴力的冲突。处在这种局势中,天主教会一般而论都支持保守派,因为自由派所走的是反对教会神职的路线。 在整个十九世纪,天主教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加以法国当时大思想家孔德(COMTE)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O)在社会领导阶层人士中盛行,自然对教会传播福音的工作不利。只有等到一八九九年拉丁美洲主教在罗马召开大会後,这片广大地区的天主教会才出现一点生机。 十九世纪欧洲移民以美洲为主要目的地,但也有一部分前往南太平洋英国放逐罪犯的澳洲。天主教徒中以爱尔兰移民居多,他们很快地有了自己的教会组织结构,也产生了叁位主教。悉尼的总主教莫兰(MORAN)枢机在一八八四年接任後,更不遗馀力,大刀阔斧地拓展澳洲天主教会,他创立全国大修院,召开全国教务会议,鼓励教友参加公会组织,加入劳工党。莫兰枢机担任悉尼的总主教达二十七年之久,在他的领导下澳洲天主教发展得很快。 在中南太平洋各群岛地区,英国誓反教传教士一般比天主教的到得早。一八二七年天主教圣心会和圣母会会士抵达大洋洲,他们在传教上经常与誓反教人士发生争端。虽然如此,这片广大海洋各群岛的居民在十九世纪中都很快地接受了基督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