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遗忘的铅山名人---徐景贤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2902864887
2014-06-10 14:19:28 发表
网友 2902864887 的原文:

网友 章树林 的原文:

有那位天主教老师知道徐景贤有关的事请告诉我!因为我很想把徐景贤在天主教所做的贡献写出来!

徐校长;是抗日时期在河口创办安徽崇文中学河口分校。所有办学经费,全部是徐校长跪地求父亲捐赠。校舍是一栋五个天井的房子,抗日胜利1945年回安庆。校舍捐赠给开泰中学,解放后跟县中合并,现在是一中。崇中分校在河口办学八年,为铅山培养上千学子,解放后这些人都是建设铅山的骨干。铅山协每年出一本书,有几本书中都有他的学生写徐校长的事,在铅山人物中我也写了你一谝。

每年铅山县政协要出一本书,那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不知道了。‘铅山人物’这本书大约是九五年前后出的。现在见过徐校长的人可能不多了。
 
回复  支持[10反对[10]
本站网友 2902864887
2014-06-10 13:59:51 发表
网友 2902864887 的原文:

网友 章树林 的原文:

有那位天主教老师知道徐景贤有关的事请告诉我!因为我很想把徐景贤在天主教所做的贡献写出来!

是1946年去世。现有和马老合影,是委徐其代表参加国难会议。

徐校长和马老的合影,是在马相伯先生国难言论集这本书上,一张四人一张两人,上有相伯马良委门人徐景贤出席国难会议。
 
回复  支持[7反对[8]
本站网友 2902864887
2014-06-10 11:07:25 发表
网友 章树林 的原文:

有那位天主教老师知道徐景贤有关的事请告诉我!因为我很想把徐景贤在天主教所做的贡献写出来!

徐校长;是抗日时期在河口创办安徽崇文中学河口分校。所有办学经费,全部是徐校长跪地求父亲捐赠。校舍是一栋五个天井的房子,抗日胜利1945年回安庆。校舍捐赠给开泰中学,解放后跟县中合并,现在是一中。崇中分校在河口办学八年,为铅山培养上千学子,解放后这些人都是建设铅山的骨干。铅山协每年出一本书,有几本书中都有他的学生写徐校长的事,在铅山人物中我也写了你一谝。
 
回复  支持[8反对[12]
本站网友 2902864887
2014-06-10 10:24:18 发表
网友 章树林 的原文:

有那位天主教老师知道徐景贤有关的事请告诉我!因为我很想把徐景贤在天主教所做的贡献写出来!

是1946年去世。现有和马老合影,是委徐其代表参加国难会议。
 
回复  支持[9反对[10]
本站网友 章树林
2011-06-29 17:24:29 发表
《我存杂志》于民国22年(即1933年)3月在浙江杭州创刊,由当时的仓桥天主堂我存杂志社编辑并出版发行。该刊是一本宗教性质的刊物,其主要内容为宣传天主教教理与文化,传授教义,开导教友,也经常刊载一些有关促进慈善事业和国内外教务新闻,以及一些历史人物、名人传记等。

“我存”是路加福音救主圣训:“天地要过去,我的话却永存”之缩写。被誉为“中国初期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的李之藻(杭州人),字我存,学术界称之为最早进入近代国际学术论坛并发出有力声音的中国人。1933年,杭州教区出版了一本杂志,并有爱国爱教老人马相伯先生题字定刊名为《我存杂志》。一是为恭引路加福音救主圣训;二为“追念李之藻先生之丰功伟绩,步武而仿效之。”其宗旨在于:宣传教理,启迪民智;扶正抑邪,惠此中国。

办刊目的 在1933年3月创刊号上,其主办人就已阐明:“传教救人,仆等之天职;第以传教区域,范围扩大;传教人员,不敷支配,惟有努力合作,竭尽棉薄,以副主教之期望,以求天国之早临;但传教之发达,端赖方法;今当刊物宣传之际,亟应改良传教方针,设立刊物,为时势所必需;有刊物,我教教理,众人得晓;我教事业,人人得知……此项计划,系为力求圣教广扬,及务救人灵起见……”

栏目设置 该刊设置栏目有:道理栏、历史栏、事业栏、新闻栏、杂俎及特载、插图等。为该刊撰稿的人员有:王式尔、丹心、傅奎良、杨绍南、雅阁、徐景贤、倪儒范等人。本期收录该刊自1933年3月至1937年6月共5卷。

 
回复  支持[8反对[8]
本站网友 章树林
2011-06-29 17:23:22 发表
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的《孝经译注》,著者为大陆学者胡平生,他在序言中论及《孝经》之研究现状时说:“近人研究《孝经》较具特色的有徐景贤的《孝经之研究》,王正己的《孝经今考》,蔡汝埅的《孝经通考》。日本学者落合保和林秀一研究《孝经》的成就也很值得注意。尤其是林秀一,从二十年代起钻研《孝经》,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文,成绩最着。
 
回复  支持[10反对[9]
本站网友 章树林
2011-06-29 17:21:46 发表
这个中青年学术集体,在短短几年中做出的成绩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我想,看一所研究院的成绩,最好的衡量办法是看其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绝大多数后来成为知名学者,在文史哲等学科有卓越贡献。由于我见识狭陋,许多位的生平不能了解,在这里只选出比较熟悉,曾经见过或读到其论着的30人:
第一届:杨筠如、余永梁、程憬、吴其昌、刘盼遂、周传儒、王庸、徐中舒、方壮猷、高亨、姚名达、闻惕
第二届:谢国桢、刘节、陆侃如、陈守实、侯堮、朱芳圃、戴家祥、吴金鼎、王力、冯国瑞、卫聚贤、姜亮夫
第三届:罗根泽、蒋天枢、蓝文征、裴学海、徐景贤
第四届:王静如
即使这些名字,已经足够说明国学研究院教学培育的成功了。
 
回复  支持[9反对[8]
本站网友 章树林
2011-06-22 21:54:47 发表
有那位天主教老师知道徐景贤有关的事请告诉我!因为我很想把徐景贤在天主教所做的贡献写出来!
 
回复  支持[9反对[13]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