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9月6日,“若纳单之帐幕”(Tenda di Gionata)将举办先前已公布的禧年活动。该团体多年来一直从事对同性恋天主教徒及其家庭的牧灵工作。活动将包括在圣婴堂举行多场聚会,并于当日下午穿越梵蒂冈的圣门。主办方强调,这将是一次灵修时刻(momento spirituale),而非LGBT骄傲游行(pride),并呼吁避免使用更适合其他类型活动的旗帜与横幅。目前的议程中,并未安排与教宗的特定会面。
2025年6月30日,在意大利伦巴第大区蒙扎市(Monza)的奥皮夸德体育馆(Opiquad Arena)内,阿莱桑德罗·玛利亚·米努泰拉(Alessandro Maria Minutella)正式宣告自己是“大主教长”(Grande Prelato),并称这一角色是由天主派遣、已被预言已久的末世人物。这一事件在梵蒂冈当局与神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亦被视为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异端宣传之一。
米努泰拉原为巴勒莫总教区(Arcidiocesi di Palermo)的司铎。他于1999年晋铎,其后因公开质疑圣座权威、指称当代教宗为“伪教宗”,并宣称教会已陷于“叛教时代”而逐步脱离与教会的共融。
米努泰拉于2018年因分裂行为(scisma)与异端(eresia)被天主教会正式宣布绝罚(scomunicato),2022年被正式解除神职身份(dimesso dallo stato clericale),然其活动至今未曾停止。
此次“加冕”仪式是在他所创团体“天主教小遗民”(Piccolo Resto Cattolico)组织下进行,该团体长期被观察者视为具有明显邪教倾向。
回顾教会历史,自十四世纪的方济会小兄弟会异端(Fraticelli)至十六世纪明斯特再洗礼派(Anabattisti di Münster),再至当下的如帕尔马教会(Chiesa cattolica palmariana)及至圣家庭隐修院(Most Holy Family Monastery)等,皆有类似以个人权威对抗教会制度、以私人启示取代正统信仰、以末世论号召群众之现象。米努泰拉事件无疑是当下最新的类似异端。
所谓“成熟的信仰”,指的是不再依赖外在权威或文化压力的支持,而是根植于个体内在的自由意志、良知判断与公共责任感。社会学上称这种现象为“信而不属”(believing without belonging):人们虽然不再参与固定的宗教仪式与组织,但依然怀有深刻的宗教情怀与道德关怀。因此,现今教会的角色也必须重新定位。教会不再是道德的裁判者,而应成为同行者、陪伴者与对话者。尤其在网络社会中,教会必须学习使用新的语言与媒介来传达信仰内涵。
美洲也有强劲人选。美国红衣主教伯克(Raymond Leo Burke)立场鲜明保守,曾多次公开批评方济各在离婚、同性恋等议题上的“软化姿态”。相比之下,同为美国籍的72岁托宾(Joseph Tobin)则持包容立场,支持女性、少数民族、男女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等性认同多元(LGBTQ)群体,在教会内部代表改革派声音。
中国天主教徒特别担忧天主教的发展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仿佛天主教的发展变化他们有能力干预似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