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我也评两句

评论:乙年将临期第二主日:回心转意为主预备道路

查看原文

 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平均得分: 0 分,共有 0 人参与评分
   网友评论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11 03:41:21 发表
天主耶稣基利斯督 我重罪人得罪于天主
而今为天主 又为爱天主在万有之上
一心痛悔  我知罪过 定心再不敢得罪于天主
望天主赦我之罪 阿门
 
回复  支持[5反对[3]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10 15:35:29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7/pope-franics_bangladesh/#more-12263

教宗會晤孟加拉千名修道人:要呵護聖召的種子、提防莠子

2017年12月7日   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No comments

(綜合梵蒂岡電台訊)2017年12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孟加拉吉大港總教區的玫瑰聖母主教座堂,會見了1500位司鐸、男女會士、修生和初學生。教宗表示,聖召是一個有待成長和用心呵護的種子,同時又提醒他們要提防那播種莠子的魔鬼,亦要祈求區分好種子和壞種子的恩寵。

教宗以西班牙文發表講話,為在場的年輕司鐸和修女,提供了善度司鐸和修道生活的建議。教宗說:「為了培育與呵護聖召這粒種子,必須溫柔地照顧它,就好像對待孩童或病人一樣。」他又指,若缺乏人性溫柔的層面,苗芽便不可能長大,會停止生長,最終甚至會枯萎。

不過,教宗強調,在呵護種子的同時,亦要警惕敵人在夜間來播下莠子:「區分好壞種子極為重要,這往往需要有分辨的能力。但只要我們懷着一顆祈禱的心,才能作出分辨。」他解釋「呵護」的意思,就是意味我們要祈禱,祈求播種的那一位——天主——教導我們懂得如何為這粒種子澆水及施肥。而祈禱就是意味着祈求天主看顧我們,並祈求天主給予祂的溫情,而我們其後亦應將這份從天主而來的溫情,分施給身邊的人。

此外,教宗又指出人類的缺點,很多時候都會威脅着團體生活,指出所有主教、司鐸、修會等團體,都應該避免任何形式的分裂。他又引用經常提及的例子,指出閒言閒語、論長說短,會為教會及團體造成破壞,並會製造一種不信任及懷疑的環境,而最終導致一個沒有安定、只有分裂的環境;教宗形容這種缺點有如恐怖主義。

最後,教宗勉勵所有獻身生活者,要培養一份喜悅和快樂的心態,去度他們的聖召生活。
 
回复  支持[4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10 15:32:28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9/sunday-reflection-fr-vincent-advent-2-year-b/

【聖言心語】將臨期第二主日(乙)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谷福音1:1-8

在將臨期第二主日福音中,馬爾谷福音直接了當以「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作為開宗明義,緊接著以曠野中使者若翰,作為前驅與準備,聆聽天主藉著若翰在曠野對我們的聲聲呼喚,「你們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以回應上主日福音的「警醒」。

曠野荒野為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不是一個熟悉的處,代表著荒涼寂寞與黑暗不只是我們喜愛的,但曠野卻真實地反映出我們生存的感受,如在城市的水泥叢林中,一切似乎都成為商品,暴力黑暗橫行,懷疑剝削遮蔽人性,生活就變得空洞、荒蕪、放縱、與缺乏信任及歸屬感;大環境的顛波起伏,使人不確定、缺少安定感。這樣的內心曠野壓迫著我們、令人不安。

古倫神父鼓勵我們:「我們應該在內心的曠野為天主預備道路。為了替天主修直道路,我們得先走出自己的曠野。我們必須關注自己內在所有的壓迫感、壓抑的情節與陰影,並且把這些感受交托給天主。天主會從這些地方進到我們的內心,而不是從巴比倫的康莊大道,或從成就非凡的成功之路進入我們內心。我們喜歡在我們內心以外的事物中遇見天主,然而天主卻想要在我們的心靈的曠野中與我們相遇。」因此曠野不只是令人厭惡、空虛與懷疑的地方,在曠野中,我們能夠經驗天主,與天主相遇。

敝人剛從彰化靜山回來,結束個人年度八天避靜。在停下例行工作安靜時,才知道自己身體的訊號,早已經發出渴望休息的資訊,卻被繁雜的生活與工作的需要所淹沒,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內心的自由,與缺乏耐性,無法專心地聆聽變得很快要下判斷。在避靜開始,放鬆地好好睡一二天,從累積的疲勞中恢復過來,如此內在的感受逐漸發出來,同時也方能真實而無礙地與天主談話與祈禱,感受當下自在,不必因為做很多事情才有價值與意義,有時只是體會天主無言的同在,就是一種幸福。
 
回复  支持[2反对[5]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10 15:25:47 发表
http://www.oclarim.com.mo/zh/2017/12/09/the-word-is-sailing-year-b-advent-2/

【聖言啟航】曠野之路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今天的讀經一選自被稱為《第二依撒意亞》的部分(即四十至五十五章),當中反映的,是大約在主前537年間已於異鄉巴比倫流徙五十餘年的猶太人團體心中的希望。在巴比倫帝國被波斯打敗後,新的(波斯)皇帝居魯士准許被巴比倫流放異地的各族人民各自回到自己的祖家。「二依」的任務,就是要說服他的猶太同胞回到耶路撒冷。

先知宣告,無論是甚麼罪招致五十年前(主前587年)的流亡巴比倫,以色列民所受的苦難已足夠抵罪有餘。現在,儘管曠野難越,但上主會親自帶領祂的子民回家。先知告訴耶路撒冷,要親眼看著上主引領祂子民回鄉,好像牧人引領羊群回棧一樣。

一般來說,既然回鄉之路不再被阻擋,那麼回家的決定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先想想,他們已流亡僑居當地五十年之久。古近東的人的平均壽命大概四十餘。除非得天獨厚,否則先知當時的流亡巴國同胞絕大部分是在當地出生的,根本從未踏足、從未見過他們所謂的「家鄉」。再講,他們旅居巴國已久,大都已落地生根,家業亦已上軌道。要他們貿然抛下所有,攜子帶眷,去一個他們應該好熟悉但其實陌生得很的地方,一切重頭開始,必不容易。

更現實的是,這趟旅程既考驗體能,亦艱險重重。古時候,沒有飛機、火車、大巴。從巴比倫(今伊拉克)回到耶路撒冷,只有徒步走路,大約需時四個月(見厄上7:8-9)。當時也沒有專門為長途跋涉的旅途製作鞋襪和衣服的品牌,有的只是草鞋木杖。可以想像,上有高堂下有妻兒者,定必思前想後,難以決斷。此外,儘管今天自由行去大部分地方都相對安全,但古時則不然。據載,從巴國回耶城一路上,很可能與到賊匪兇徒,驚險萬分(見厄上8:31)。不少猶太人就選擇了留在巴比倫而不回鄉(如見厄上1:4-6)。事實上,兩年多前耶路撒冷聖地博物館就曾展出一批在波斯地區發掘出來的二千五百年前的文物(見插圖),當中記載著猶太人在當地五代的家產承繼。

雖然領路的是天主,但先知也明言,這並不等於以民就可以翹起雙手甚麼也不做。相反:「你們要在沙漠中預備上主的道路,在荒野中為我們的天主修築一條平路」。這可不是甚麼釘鞋補衫的小事,而是修橋舖路般的大工程。上主為以色列民族創造了歷史契機,指出了目的地。但落手落腳準備,面對沿路疑惑甚至困難,卻是每個上路的人自己不能逃避的。

最終,我們都知道,他們回鄉之後,世道仍然險惡。他們期待的美麗新世界——「正義在上主前面開路,平安將緊隨祂的腳步」——並沒有出現。故此,上主賜給他們的國土再度落入外族之手。發生甚麼事了?上主不再牧養自己的子民麼?

另一道來自曠野的聲音正是解答之所在:「你們要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但這次,所指並非現實的『道路』,而是心的路段、做人之道。若翰的宣講指出,這修路補橋之法,就是:「承認自己的罪過」,並藉他的洗禮而「獲得罪赦」。

由於地勢的關係,無論要從哪個方向進入巴勒斯坦,一般來說是從東方經約但河西進。換言之,無論當年若蘇厄領以民進應許之地,還是以民從巴比倫回國,都必經此路。因此,若翰在約但河施洗,就必然身在「曠野」。同時,所有懊悔己過的人,都必須離開自己的鄉土,再出曠野;在浸沒約但河中後,重返家土。可以想像,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這「悔改」不單是內省自己,更是重溫自己民族與上主之間交往千年的歷史。這「悔改」,是個尋回初心——尋回作為天主子民一份子的初心——的旅程。

但這旅程不只講求反思過去。藉著洗禮,基督徒已踏進了上主的應許之地。不過,以民歷史教訓我們,應許之地並非理所當然。要「上主的光榮必在我們的地上永存」,我們豈可不為祂作證?要「慈愛和真誠要彼此相逢,正義與和平將彼此相擁」,基督徒豈能自視為鐵面判官,或互相欺瞞,或不義偏私,或挑撥離間?雖然「上主必會賜下甘霖」,但若果我們不努力耕作,「我們的土地」也難以「豐收」。這正呼應《伯後》提醒:「在這等待正義常存的新天新地期間,你們要奮勉,在生活上無玷無瑕」。

今天我們大部分人都並非活在流亡的生活中,但我們每個人都在走我們的人生之旅。將臨期特別提醒我們,基督徒雖然有一隻腳已踏進福地之內,但我們另一隻腳卻仍走在曠野之中。曠野之路本身並不好走,但為我們來說,其實也不是不可能任務,因為,那即將誕生的嬰孩,要與我們並肩同行。
 
回复  支持[3反对[4]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10 13:28:11 发表
主日读经评注 ‖ 悔改,就是让天主结束“充军”
原创 2017-12-10 漠道 天主教玛纳工作室

乙年将临期第二主日读经评注
悔改,就是让天主结束“充军”

依40:1-5,9-11
伯后3:8-14
谷1:1-8

本周的读经喜气洋溢,像是黑暗之后已经开始泛出霞光的黎明,不管是对在巴比伦充军的以色列人,还是对受罗马人统治的犹太人来说,都是让他们充满希望的福音:依撒意亚先知预言以色列人即将离开充军之地,回到故国;若翰则为默西亚的来临做准备。此旧约与新约的喜讯,也为今天的我们指出该当如何迎接基督的来临。

“安慰安慰我的百姓吧!”以这句话开头的整个第二依撒意亚先知书(40-55章)都被称作“安慰书”,因为其主要内容就是上主以希望的讯息安慰充军的以色列人,正如我们今天选读的部分所显示出的那样。在当时的以色列人里,他们之所以充军,是因为他们犯罪背弃盟约而受到天主的惩罚。但如今,天主宣布:“她的苦役已满期,她的罪已清偿”。

以色列人被充军到巴比伦,固然是由于他们背弃盟约,尤其是崇拜偶像和不行正义,但却不是天主的惩罚。事实上,与其说充军是他们犯罪的结果,毋宁说是他们犯罪的状态本身,因为福地正是天主与人同在,天主旨意得到实行的地方,当以色列人背弃盟约,不再守爱主爱人的法律时,他们就已经离开了上主,从而就在其精神上离开了“福地”。而巴比伦是被禁止崇奉雅威,遵行其诫命,甚至连唱出上主之歌曲都不能的地方(咏137:4),这不正是以色列背弃上主的状态吗?

罪的后果往往是罪本身的状态,因此,如果说犯罪有什么处罚的话,也是自作自受。比如一个向别人发火的人,首先被烧的,其实是他自己;人的任何一种负面情绪,都首先会伤害自己的身心。有人说,不去纠正一个人的错误,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因为他终究会尝到其错误的苦果。

以色列人在巴比伦充军与他们曾在埃及做奴隶的境况是类似的,在埃及他们也被禁止朝拜上主,并被迫做苦役建造世俗之城,那实际上是个只为世俗劳累,没有时间给天主的情形。在天主带领他们出离埃及,进入福地的过程中,故意让他们经过旷野,因为在几乎一无所有,完全暴露在赤贫和危险中的旷野里,没有任何世俗可占住脚的余地;在此绝境中,人只能信靠天主。只有在旷野中摆脱世俗的奴役后,人才可进入以天主为中心的福地。天主教会的避静传统,就类似这样的旷野,许多人是在避静中重新转向天主的。

以色列人也把从巴比伦回到故国的经验看作第二次出谷,所以依撒意亚先知说,以色列人在回故国的过程中要经过旷野:“你们要在旷野中预备上主的道路,在荒原中为我们的天主修平一条大路。”有意思的是,依撒意亚没有描述天主带领以色列回到福地,而是说以色列要准备好迎接上主的驾临;换言之,在先知看来,那真正被“充军”的,不是以色列,而是天主——是以色列把天主从他们的生命中,或者从天主本应该受敬拜的地方赶了出去。

以色列本是圣地,就是以敬礼天主的和遵从圣言为中心的地方,当以色列人不再敬拜和听从天主时,实际上就是把天主从圣地以及他们的生命中,把天主“充军”到了别处。因此,与其说是以色列人回国,毋宁说是以色列人让天主重新回到圣地,重新成为他们生活和国家的中心。

依撒意亚先知要求以色列人要填谷铲丘,修直道路来迎接天主的来临。这可能指涉到他们在巴比伦被迫做过的事,即为欢迎战胜归来的君王而修路的经历。曾经他们像是为世俗扩宽道路的奴隶,而今他们要为天主拓宽其生命或心灵的道路。若翰所做的工作,就是为默西亚的来临,修直人心之路。他出现在旷野,意味着人还是需要在旷野中扩宽和修直心路,正如希伯来人经历了旷野的修炼才进入福地一样。

若翰要让人们迎接的,是默西亚;他是默西亚的前驱。若翰的言行派头,十分符合玛拉基亚先知所预言的要重返世界的厄里亚:“看,在上主伟大及可怕的日子来临以前,我必派遣先知厄里亚到你们这里来。”(拉3:23)为此,连耶稣也认定若翰就是默西亚的前驱厄里亚(玛11:14)。

若翰预备基督来临的方法,是让人接受悔改的洗礼。悔改的洗礼不同于普通的犹太传统中的洁净礼,其形式所象征的意义要更为彻底和深刻,因为它要求整个人都浸入到约旦河中,意即要人完全地悔改。若翰承认耶稣的洗礼更胜一筹,因为他不只用水,还用圣神施洗。

迎接基督,是为像保禄所说的“活于基督”;而活于基督,就是领受水及圣神之洗礼的目的。水的洗礼意味着净化,圣神的洗礼意味着圣化。净化是自己努力清洁罪污,就是所谓的“改毛病”;圣化是放手让圣神来改变,而这个前提就是拓宽和修直心灵的道路。净化和圣化合起来,可用四个字来表述,即“配合恩宠”。悔改就在于配合恩宠,它不只是自己努力改过的问题,假如不能放手让圣神来充满、带引和改变,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成圣,更多地是被圣化。

圣神的形象之一是火,火不只有炼净的意思,更有同化的意思。当一件东西被火燃烧时,它本身就成为了燃烧的火。伯多禄在他的书信里说,末日时一切都会被火焚毁、熔化。许多人因为伯多禄如此的描述对末日充满恐惧,事实上那是象征的说法,指的是一切都要被天主的爱火所同化,或者说,我们将要和天主的爱火一起燃烧。所以,伯多禄劝勉我们:“应该怎样以圣洁和虔敬的态度生活,以等候并催促天主日子的来临……既然等候这一切,就应该勉力,使他见到你们没有玷污,没有瑕疵,安然无惧。”勉力保持无瑕,就是悔改,就是让天主结束“充军”,让自己的生命成为祂永久的居所,从而为天主所同化。
 
回复  支持[2反对[6]
本站网友 匿名
2017-12-10 13:12:48 发表
每日圣言 - 12月10日

将临期第二主日
12月10日 星期日
农历十月廿三
伯后3:8-14
亲爱的诸位,有一件事你们不可忘记:在主看来,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主对于祂的许诺毫不迟延,不像有些人所想的迟迟不来,而是祂对你们容忍,不愿任何人丧亡,惟愿人人回心转意。但是主的日子必定像贼一样忽然来到;那时,在一声巨响中诸天消失,各种元素被烈火熔化,大地和地上的一切作为也将原形毕露。既然这一切将会这样消失,你们应该在圣洁和虔敬上做怎样的人,以等待并催促天主日子的来临呢?在那日子,诸天要被火毁灭,各种元素都被焚烧熔化;但是我们可以按照主的许诺,期待那有正义常存的新天新地。所以,亲爱的诸位,既然你们等待着这些事,就应奋勉,让祂看到你们在平安中生活,没有污点或无可指摘。
谷1:1-8
天主子耶稣基督福音的开始:正如先知依撒意亚书上记载的:“我要派遣使者走在祢前面,他要预备祢的道路。人们要听见在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你们要预备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径!”于是,若翰在旷野里出现,开始给人施洗;他宣讲悔改的洗礼,使罪过得到赦免。犹太全境和耶路撒冷的民众都来找他,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在约旦河里受他的洗。若翰身穿骆驼毛外衣,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和野蜂蜜。他宣告说:“比我更有能力的那位,在我之后要来。我连弯腰替祂解鞋带都不配。我用水洗你们,但祂会用圣神来洗你们。”
反省
读经一中依撒依亚先知给以色列人带来了安慰,使痛苦中的人们看到希望,得到罪赦。人们都将看到天主的慈悲。《马尔谷福音》的开端,提示给我们耶稣基督、天主的圣言来到我们中间,祂本身就是福音。生活中我们往往对自己不满意,为自己的不争气苦恼,也常常自问“为什么我不能更好一点”?将临期是鼓起勇气、醒悟、塑造与清理的时期。但是凭我们自己不能完成这项工程,而需要与耶稣合作,向祂开放,请祂激励、塑造、清理我们。耶稣来是为拯救我们。你愿意坦诚地向祂敞开心灵,为塑造、清理自己而接纳祂的恩宠与力量吗?
(澳门乐仁出版社供稿 © Claretian Publications, Macau)
 
回复  支持[5反对[6]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也评两句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还没有注册?
匿名发表